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唐长孺先生将汉魏以来的地方大族划分为两类人物,大致可归纳为以文化为主要特征的名 家大姓( 士族) 和以武力为主要特征的地方豪族。但这些名家大姓或者地方豪族的社会地位在某 些条件下会互相转化,这其中的界定并不十分明显。我们将之统称为世家大族。 陇西李氏是北朝时期著名的世家大族之一。出自北凉皇室的陇西李氏在北凉灭亡之后,不 得不紧紧依附于北魏政权。陇西李氏众多家族成员入仕北魏说明了其对北魏政权权威的认可和 服从,同时也表明陇话李氏与北魏政权利益的逐步融合。本身作为世家大族之一,但支撑其存 在的却是一个少数民族国家政权,这是陇西李氏不同于同时代其他大族的属性。也正因如此, 决定了陇西李氏倾心归附北魏政权并为之鞍前马后。而北魏政权也给予了陇西李氏以“天下冠 族”的荣宠。借助婚宦以及李氏家族所积累的政治资本,陇西李氏逐步由一个地方豪族成长为 大姓士族。而北魏政权也在以陇西李氏为代表的众多汉族士人的推动下,封建化的过程大大加 快。 陇西李氏与北魏政权的互动揭示了汉族士人在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过程中的作用。这些保 有一定优势( 文化素养、政治才干、礼仪学术) 的汉族上层士人融入到少数民族政权中,对促 进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有着巨大的作用。而上层之间的融合对于加快民族间的融合更有着巨大 的影响力。 关键词;属性变化,文化优势,利益融合,民族融台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a b s t r a c t c o n t e n t :m r , t a n gc h a n g r ud i v i d e dc h i n e s el o c a lb i gc l a ns i n c et h eh a na n dw b id y n a s t yi n t o t w ok i n d s ,r o u 曲l y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b yc u l t u r ec l a s s i cs u r n a m e d ( s c h o l a rc l a n ) a n dl o c a lb e l dc l a n 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b ym i l i t a r yf o f c e b u tt 1 1 e s es c h o l a rc l a no rt h el o c a lb e l ds o c i a ls t a t u so fc l a nw i l l t r a n s f o r me a c ho t h e ru n d e rs o m ec o n d i t i o n s ,t h ed e f i n i t i o na m o n gt h e mw a sn o tv e r yo b v i o u s w e a r e r e f e r r e d t oa s i t i n t h e b i g c l a no f o l da n d w e l l - k n o w n f a m i l y t h el ii so n eo ft h em o s tf a m o u sb i gc l a n so fo l da n dw e l l - k n o w nf a m i l yp e r i o da tg a n s u p r o v i n c ei nn o r t h e r nd y n a s t y t h el i c o m i n gf r o mt h ei m p e r i a lf a m i l yi nt h en o r t h e r nl l i a n gh a d t od e p e n do nt h er e g i m ei nn o r t h e r nw b id y n a s t yn g b 日ya f t e rt h en o r t h e r nl l i a n gt op e r i s h n u m e r o u sf a m i l ym e m b e ro ft h el ij i o n e dn o r t h e r nw c id y n a s t yr e g i m e ,i n d i c a t e dt h el ia p p r o v e d a n do b e y e dt h ea u t h o r i t yo fn o r t h e r nw e id y n a s t y , i n d i c a t e dt h el ig r a d u a l l yi n t e g r a t e dw i t ht h e i n t e r e s t so fn o r t h e r nw 萌d y n a s t ya tt h es u m et i m e a so n eo fw e l l - k n o w nb i gc l a n s s u p p o r t e db y o n em i n o r i t ys t a t ep o w e r , t h i sw a su 。s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w h i c hw a sd i f f e r e n tf r o mt h e n t e m p o r a r y o t h e rc l a n j u s tb e e a n $ eo ft h i s ,i tw a sd e t e r m i n e dt h a tt h el is u b n f i t e do n e s e l ft or e # m ea n ds e l v e r d i nn o r t h e r n 、 ,e id y n a s t y a n di tw a si no n e sg o o dg r a c e st h a tr e g i m eo f f e r e dt ol iw i t h ” p r e c e d e d d i n gc l a na l lo v e rt h ew o r l d ”i nn o r t h e r n 、e id y n a s t y t h r o b g hw e d d i n g 、o f f i c i a la n dt h e l i sp o f i t i c a la c c u m u l a t i o n ,t h el ig r o w e di n t ob yo n el o c a lb o l dc l a nl o u dt ob es u r n a m e dt h ep e r s o n c l a np r o g r e s s i v e l y a t t r i b u t e dt ot h en u m e r o u ss c h o l a r so ft h eh a nn a t i o n a l i t yr e p r e s e n t e db yl i ,t h e f e u d a lc o u r s ei sa c c e l e r a t e dg r e a t l y 1 龟ei n t e r a c tb e t w e e nl ia n dr e g i m en o r t h e r nw e id y n a s t yi n d i c a t e dt h ef u n c t i o no fs c h o l a ro f t h eh a nn a t i o n a f i t yi nt h ec o u s eo fe t h n i cm i n o r i t ym e l t e df e u d a l l y t h e s es c h o l a ro ft h eh a n n a t i o n a l i t yw i t hc e r t a i na d v a n t a g e s ( a r t i s t i ca p p r e c i a t i o n ,p o l i t i c a l 曲i l i t y ,e t i q u e t t ea c a d e m y ) a n d i n c e x p o r a t ei nt h ei e g i m eo fe t h n i cm i n o r i t y , p l a y e na ne n o r m o u sr o l ei np r o m o t i n gt h er e g i m eo f e t h n i cm i n o r i t ya n dm e l t i n gf e u d a l l y a n dt h ei n t e g r a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u p p e rs t r a t ah a se n o r m o u s i n f l u e n c et ot h ei n t e g r a t i o na c c e l e r a t i n ga m o n gt h en a t i o n a l i t i e se v e nm o r e k e yw o r d s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i s c h a n g e d ,c u l t u r a la d v a n t a g e ,t h ei n t e r e s t sm e r g e d ,t h e n a t i o n a l i t ym e 唱e d i i 嗣 i 。一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 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宁夏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 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 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帮妮娣 时间:弦彳年莎月归旧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宁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 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 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宁夏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 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研究生签名:柙j 瑗,弼时问:珈o 年扩月扣日 聊签名:7 东霄学时涮夕形吣叫角 宁夏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众多少数民族南下在经历了血与火的碰撞之后,南下的诸多少数 民族与中原汉族杂居一处空间距离上的缩短对于消除民族隔阂,对于加强各民族间的经济、 社会生活的往来有着巨大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流逝,北方少数民族特有的豪情与粗犷逐渐融入 了汉族的血液之中。而中原华夏文明也逐渐为其所接受,众多民族在中国北方地区的生活方式 趋同化,开启了中国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新篇章,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 高峰 这一时期,各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对于促成这个高峰的出现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这个 民族大融合的时代,各少数民族在进入中原地区以后,大多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在一定程度上, 一个少数民族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的过程,也是该民族逐步封建化的过程,同时也是该民族逐 步本土化的过程举凡迁居异地的人群来讲,都会面临一个本土化的问题而各少数民族但这 一过程的完成大多数是非自觉的不可否认,社会中下层民众之间的交流与交往在民族融合的 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他们不会表现为波澜壮阔的战争或是错综复杂的权力争夺,相反,潜 移默化、润物无声是极其贴切的白描然而,各个民族政权的建立对于这个过程的推动或者阻 碍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拓拔魏的太和改制表明,鲜卑拓拔氏已然不自觉意识到了汉化的必要 性,在积极采取了众多措施后,拓拔氏的封建化进程明显加快;北齐时出现了鲜卑化倾向,依 然是当朝政权在这一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五胡十六国的统治者多有倡儒学,兴礼仪之举,更 有以中原王朝正统自居者这样做不仅可以博得广大下层民众的支持,使其政权合法化,更多 的则是博得魏晋南北朝时期众多地方高门豪族的好感与支持正是这些民族政权建立后所采取 的不同政策才使得各个民族的融合过程显得或快或慢,跌宕起伏,但总的趋势是一致的,即各 个民族的逐渐融合 少数民族建立自已的政权固然重要,但这其中更为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前提条件则 是处理好与汉人世家大族的关系。众所周知,魏晋南北朝时代是我国历史上门阀士族大行其道 的时代衍自汉末的豪强割据势力以及士大夫之问相互品评的清议,经曹魏九品中正制,至于 两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政治已然成为当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地方大姓世族、当朝高门 甲姓等等,对于南北朝时期的整个社会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有的在地方的壁坞里保有大量 的部曲、客、奴婢和私人武装,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1 1 ;有的保有相当的文化积淀,于儒学、 礼乐等有着较高的学术造诣,而这是一个政权建立后稳定运行所必需的文化优势。他们以婚姻 为纽带,众多的世家大族之间盘根错节,牢牢地绑在一起,成为一个或多个士族集团一个少 数民族政权的建立必须要有相应的政治经济基础。而此时世家大族对该民族政权支持与否就显 出了分量少数民族政权以强大武力入主中原,对于世家大族势力,或以武力屈服,或诱之以 高官厚禄,最终目的都是将这些势力纳入国家权力体系,借以稳固其政权。当少数民族统治者 与汉人世家大族两者利益渐趋一致时,两者在互动过程中就会有一些自身属性的变化 1 1 1 见唐长孺先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客和部曲 东汉末的大姓名士) 士族的形成和升降1 - 2 人荫族特 权和士族队伍的扩大 等文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1 9 8 3 1 嘲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本文正是以个案考察方式一对北朝i l j 陇西李氏【2 j 的仕宦浮沉考察来探讨上述变化的 个案研究是社会学的一种研究方法,海外学者在研究中国古代家族制度时经常运用。年 代以来,大陆学者引入并应用于魏晋南北朝世家大族的研究之中。取得了可观的成果田余庆 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就具有个案研究的特征周松征魏晋隋唐问的河东裴氏( 山西教育 出版社,2 0 0 0 年) 是目前所见的典型的魏晋南北朝大族个案研究专著。 魏晋以来,大族地位确立的标志起码有三个因素:一是家族成员官职的高下及其变化;二 是家族成员的婚媾状况;三是家族成员的学术文化成就以上简称“宦”、“婚”、“学”目前为 止学界对魏晋南北朝大族个案研究工作基本上是从这三个方面展开的。 叶妙娜东晋南朝侨姓高门之仕宦:陈郡谢氏个案研究) ( 历史研究) 1 9 8 6 年的3 期) 认 为,东晋南朝谢氏家族经历了上升全盛一衰落的发展过程,与之同步的是文一武一文的变化 谢氏家族发展的诡计是条抛物线,衰落期是上升期的回归,但前期仅是士族,后期则是“士” 与“世”的复合作者认为,史学界对大族仕宦特征的一般看法。实际上是指转折期或衰落期 才出现的现象( 中山大学学报1 9 8 6 年第3 期) 类似的论文还有h 宪群琅讶王氏政治地位 研究(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1 9 8 8 年第1 期) 、孟繁冶汉魏晋南北朝颍川鄢陵庾氏家族源流 考( 许昌师专学报1 9 9 2 年第3 期) 、朱绍侯济阳蔡氏郡望的历史追溯( 许昌师专学报, 1 9 9 7 年第1 期) 等刘静夫 袭:李宝,字怀素,小字衍孙,陇西狱道人,私属凉王矗之孙也 地下出土的史料也支持李霹籍贯为陇西狄道一说,前引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一书中,李纛后人在其墓志中 7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北朝陇西李氏之仕宦沉浮 良好的政治经济基础。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载:“玄盛少而好学,性沉敏宽和,美器度 通涉经史,尤善文义。及长,颇习武艺,诵孙吴兵法1 1 只有文武兼备,才能在分裂割据局势 下高人一筹,脱颖而出 北魏道武帝黄始中( 3 9 6 - - 3 9 8 年) ,建康太守段业自称凉州牧,以敦煌太守孟敏为沙州刺 史,李焉被任命为效毂令孟敏死后。敦煌护军冯诩郭谦,沙州治敦煌索仙等推李嚣为宁朔将 军、敦煌太守北凉天玺元年0 9 9 年) 段业称凉王,李嵩先假意臣服于段业。后段业以右卫将军 索嗣为敦煌太守代嚣,嚣便遣二子击索嗣,状上索嗣诬构之罪,段业遂杀索嗣加嚣为镇西将 军,领护西夷校尉在敦煌太守任上,李禺积累了雄厚的政治实力,其中尤以和晋昌唐氏的联 姻至关重要天玺二年( 4 0 0 年1 ,正是与李嚣结为姻亲的北凉晋昌太守唐瑶拥李篱为凉公,建年 庚子,置百官,都敦煌,此为西凉建立敦煌为河西重镇,辖制西域与河西走廊乃至中原交通 的咽喉孔道。战略地位重要# 而构成河西各政权社会基础的河西大族也大半家居敦煌另外, 西凉政权中的骨干份子唐氏、宋氏、索氏、张氏,令狐氏等都是西州地区的右族,西凉政权是 西州地区豪右为自保而建立的联合政权由豪强到敦煌凉公是李氏家族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 阶段,它使李氏以凉武王家世的社会地位居于西州诸右族之上。 西凉建立,李嚣采取了一些巩固和发展西凉的措施。东取凉兴郡( 今甘肃安西南) ,西下玉 门以西诸城,领高昌诸郡;北凉酒泉太守逃奔鹾凉次年( 4 0 1 年) 。沮渠蒙逊杀段业自立,其 酒泉、凉宁二郡叛降于西凉西凉庚子七年( 4 0 5 年) 初,李嚣改元建初,遣使东晋表示臣属。 为了对抗北凉,李罱由敦煌迁都于酒泉在迁徙过程中,李嚣还将前秦苻坚迁至敦煌的江汉人 万余户,中州七千余户,以及后凉郭磨之乱时由武威、张掖奔至高昌的数千户,悉徙于酒泉 分南人f 江汉汉族) 5 0 0 0 户置会稽郡,中州人5 0 0 0 户置广厦郡,余1 3 0 0 0 户置武威,武兴张掖三 郡在酒泉,李嚣“敦劝稼穑”,。年谷频登,百姓乐业”。1 2 1 李氏西凉是十六国时期河西诸政权当中比较弱小的一个,与其先后存在的北凉、南凉、西 秦等政权都比较强大,尤其沮渠氏北凉更是其直接的对手。李嚣统治1 7 年,基本维持了统一安 定的局面建初十三年( 4 1 7 年) 李嚣卒,子歆继位,改元嘉兴4 2 1 年,李歆为北凉所灭;其 弟恂继立,亦败恂弟翻之子李宝则被流放至敦煌。后李宝自敦煌选奔至柔然治下的西域伊吾 地区,成为柔然属下的附庸伊吾王 李氏虽然逃离了河西本土,臣服于漠北强族柔然,但对于沮渠氏灭国却耿耿于怀,并未完 全放弃恢复独立的西凉政权的念头当公元4 3 9 年北凉灭亡之际,李宝自认为返回河西重建政 权的时机已到,便放弃伊吾王之位而返回敦煌魏书李宝传) :“宝自伊吾南归敦煌,遂修缮 大多提到自己的籍贯为陇西狄道,甚而更为详细诸如t 1 、四世孙李蕤。君讳蕤,字延实,陇西狄道县都乡和风里人也”( 汇编 ,4 8 ) 2 、四世孙李嫒华。妃讳嫒华,陇西狄道县都乡和风里人( 汇编 ,1 4 8 1 5 0 ) 3 、四世孙李遵。君讳遵,字仲敬,陇西狄道人也。( 汇编 ,1 6 3 1 6 5 ) 4 、四世孙李挺。公讳挺,字神倩,陇西狄道人也( 忙编) ,3 5 2 ) 5 、五世孙李彰“秦州陇西郡狄道县都乡和风里李彰,年廿= ,字子焕( 汇编r2 9 3 ) 6 ,五世孙李艳华。夫人字艳华,陇西狱道人,武昭王皓( 嚣) 之五世孙也祖蕤,司农豫州刺史父该, 散骑常侍济广二州刺史”( 汇编 ,3 4 7 - 3 4 8 ) 鐾于以上。李鬻籍贯为陇西狄道当属无疑晋书 作者所论李鼍藉属陇西成纪,当为迎合前述李需乃李广之 后而李唐王朝宣称其出于陇西李量一脉,有着鲜明的政治色彩。如此则可以证明李庸皇室乃名门之后晋 书 中对于李墨籍贯的篡改以及唐太寨下令重修氏族志 皆是出于此目的,只不过后者表现的更为明显罢了 对于这一问腰所涉及的内容前人已多有论述,如前引陈寅恪先生的文章等,在此不再多论 t t l 房玄龄等晋书北京:中华书局。1 9 9 7 ,5 7 9 唐,房玄龄等晋书北京:中华书局,1 9 9 7 ,5 8 1 8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北朝陇西李氏之仕宦沉浮 城府,规复先业。一i l j 自李歆、李恂为北凉所败,李宝等避难柔然至于北凉灭亡,李宝返回河西 希冀东山再起,虽然过去十余年,李宝仍能“修缮城府,规复先业”,而不被其他当地大姓豪族 所抵触,这表明陇西李氏在李罱之后仍然在河陇地方大族中仍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面对更为强大的北魏王朝,李宝又难于真正恢复其在河西西部的统治。不得不采 取与北魏交好的政策同上传又云:。( 李宝) 遣弟怀达奉表归诚,世祖嘉其忠款别遣使授 宝使持节、侍中、都督西垂诸军事、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护西戎校尉、沙州牧、敦 煌公,仍镇敦煌,四品以下听承制假授”这表明北魏暂时承认了李宝对敦煌及其周边地区的实 际控制权,使其割据合法性。这是北魏尚未完全控制该地区的表现。对李宝的笼络有利于稳定 平定河西地区形势,但长此以往势必助长其割据势力,不利于北魏乇朝有效的控制河西西部地 区,并进而影响到对西域的进取,特别是陇西李氏与柔然的传统联系更会影响到北魏的西进战 略所以北魏在同一年,灭北凉之后,“( 世祖太延五年) 冬十月辛酉,车驾东还,徙凉州 民三万余家于京师”4 1 如果按每户五口计算,估计至少有1 5 万人从凉州被迁往平城,一些大 姓也赫然在列:晋昌唐氏河内常氏、清河崔氏、武威段氏、敦煌索氏等等这一措施使得原 本为河陇士族所拥戴的李氏失去了权力支撑流居柔然十余年的李氏对河西地区虽仍有相当的 影响力,但失去当地众多大姓士族的支持,陇西李氏若浅水游龙,就蒋次实现地方割据而言已 是难于上青天了 再次审视李焉史迹,我们看到陇西李氏对于河西西部地区确然有着相当的影响力。“西州右 姓”的李嚣到底是一个割据一方的大姓豪族抑或是名门士族,这二者有时界限并不十分清晰, 但仍要进行一番对比 唐长孺先生将汉魏以来的地方大族划分为两类人物,大致可归纳为以文化为主要特征的名 家大姓仕族1 和以武力为主要特征的地方豪族,这种划分对于我们认识北朝世家大族的具有深 刻的启发意义。h 熊德基先生也指出,。试对有关六朝的文献中一些明指为豪族的人,一一加以分析 所谓豪族指这几种类型的人:一,大姓、强宗二,土豪、豪右 侠少、雄豪。四 富 人五,酋长、蛮帅”“其次,六朝豪族,本人成分也都是没有儒学或文才的土豪, 侠少或富人他们或雄武有力、善骑射;或以财雄于乡里。有的在地方为吏。因有财有势,也 有可能乡士族一样爬到州郡上佐”“总之。有关六朝的文献中的”豪族、大姓、豪右、富人、 豪侠、豪猾、土豪、宗豪、首望、乡望、宗主、豪望等等,实质上多指这种阶级属性相同的人 群。”州 总体比较而言,名家大族的地域特征并不十分明显,郡望只是其社会身份和政治地位的标 志之一。这些家族中的主要成员大多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政治才千,凭借自身的家学与门第, 能够较为顺利地进入王朝上层统治圈,成为当朝辅望或者封疆大吏他们的政治实力与社会影 响,已远远超出了地域的局限,而有一种普遍化的倾向北朝的地方豪族与名家大姓在经济利 益、政治地位、文化水准等方面存在着诸多诧异基于这一背景,两者在王朝政治中的作用也 不尽相同在一般情况下。围于地域与文化的局限,地方豪族对于自身在乡里的势力和影响更 为关注,尽管他们的存在从客观上阻碍了王朝对社会基层的控制,但他们在主观上却不具备明 确的政治目的在更多的历史时期,他们只是作为一种社会的、经济的存在,往往游离与王朝 政治之外,或为其他政治势力所左右。 另外,在地方势力强大的社会,一个政权的统治基础首先在于获得地方上的认同,所谓“得 人心者”是指得代表地方意志指士族阶层之心,而非其他对于拥有自身社会基础,以文化相 f 1 1 北齐 魏收魏书北京:中华书局,1 9 9 7 ,2 3 5 1 2 北齐 魏收魏书北京;中华书局,1 9 9 0 , 埘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北京:三联书店,1 9 5 5 ,1 2 7 1 9 3 - q 熊德基六朝史考实北京:中华书局,2 0 0 0 ,3 0 8 。3 1 1 9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北朝陇西李氏之仕宦沉浮 高尚的士族,不能用武力屈服,也不能像对待国家官吏般使唤命令,必须通过政治与文化的手 段争取他们的支持而争取士族阶层的过程,就是重建政治社会文明的过程这才是“得人心 者得天下”的真谛。就陇西李氏而言李焉“通涉经史,尤善文义”在被推为大都督大将军凉 公领秦凉= 州牧护羌校尉后李嵩还不时地赋诗做序,曾著槐树赋) 以寄情,又有大酒容 赋【1 j 李篙如此雅好文义如此,但其子歆、恂、翻等对于文典是否喜好为史籍所不载类似于 李鬻情况的北方豪族还有一些,比如前凉的建立者安定乌氏人张轨,“家世举孝廉,以儒学 显轨稍明敏好学,有器望,姿仪典则”【2 】出身游牧民族的少数民族割据者如北凉沮渠蒙 逊,“博涉群史,颇晓天文,雄杰有英略,滑稽善权变” 3 1 这些割据政权的建立者正是通过上 述手段显示自己的价值趋向,来博取当地士族的认同,从而获得他们的支持。 李蓦既然可以在河陇地区建立西凉政权,其政治诉求自然稍别与一些地方豪族李宝希冀 “规复先业”的举措正是对陇西李氏夙愿的再次阐释:割据一方然而世异时移,面对强大的 北魏政权,李宝只好退而求其次,屈服于北魏政权以求得生存。虽然稍有别于其他地方豪族, 但实质是一样的在南北朝,流民、民变、各个地方政权之间的攻伐甚至少数民族的南下,都 对原有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构成了威胁陇西李氏为了免于被各种势力所侵害甚至毁灭,便 选择了当时较为强大的北魏政权做为其靠山。这是一次极为精明的政治抉择。 就前期的状况而言,陇西李氏仍然是做为一个地方性的豪强大族而存在虽然有众多有着 相当文化素养的河陇士族在其背后支撑,且李嚣等人也表现出了对文化、学术的崇尚和提倡, 但这些并不妨碍我们将陇西李氏划入以武力起家的的豪族之列。陇西李氏是西凉皇室后裔,稍 有别于一般地方豪族这一特殊身份也为后来北魏对陇西李氏所采取的态度埋下了伏笔 二、陇西李氏中期状况:名族唯李1 1 、陇西李氏与地方政治经济联系的割断 北魏攻下北凉以后,李宝向北魏奉表归诚,北魏授予其高官以求笼络公元4 4 4 年,李宝 入朝这在陇西李氏仕途上是关键一笔舍弃做为陇西李氏“龙兴”之地的河陇,“因入朝,遂 留京师”,在很大程度上李宝当非自愿。一个重要原因是,李宝之长子李承在此前奉表归诚时作 为质子一同入京师陇西李氏既然已有质子留在北魏平城,拓拔氏为何又要将李宝也留在平城 呢? 担心李宝在河陇地区势力坐大必然是主要原因北魏封李宝为“使持节、侍中、都督诬垂 诸军事、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护西戎校尉、沙州牧、敦煌公,仍镇敦煌,四品以下 听承制假授”对于一个地方长官来说,最有利用价值的必然是最后一条“四品以下听承制假授”, 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李宝可以自由选取录用四品以下地方官僚,培植自己的势力,而且不必 通过中央政权批准长此以往,李宝在其辖区内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王国也是迟早的事情 出于维护北魏中央政权权威性和统一性的考虑,拓拔氏肯定不愿这样的情景出现,因而要求李 宝入朝,留居平城便于控制 对于一个雄踞地方的地方豪族来讲,清除其对于地方事务影响最有效、最直接且最划算的 办法莫过于将该地方大族强行迁徙至其他地域这有些类似于果农( 北魏政权) 移树( 地方 1 1 l 魏收魏书北京l 中华书局1 9 9 0 ,5 6 6 1 2 1 唐,房到i 拿等晋书北京# 中华书局1 9 8 2 ,2 2 2 1 1 3 j 唐 房玄龄等晋书北京;中华书局1 9 9 0 ,3 1 8 9 h 凭借强力将地方囊强势力连根拔起,迁徙至其它地域,是一个强权政府的一贯做法,也是消除地方豪强影响 力经济、有效的做法将地方豪强迁徙后,地方一级权力层会导致权力更替甚鼋出现权力真空,而此时强大政 府力量的介入恰好填补这一权力真空在消除地方势力对政府权威的抵触后,政府的行政命令便能够畅通无阻 1 0 宁夏大学碜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北朝陇而李氏之仕宦沉浮 豪族) ,移去遮天蔽日的大树,培植新的大树( 政府权威) ,这样,地方利益尽入其手。从与陇 西李氏一同出于河西的其他士族来看,事实的确如此 公元4 3 9 年北魏将十几万河陇之民迁徙至平城,其中绝大多数为河陇地区的大姓士族陇 西李氏因居于河西诸多大姓士族之首被予以特殊照顾虽然李宝在4 “年才入朝居于平城,但 河陇世家大族在4 3 9 年这次竭泽而渔式的迁徙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1 略去诸多河陇世家 大族在北魏一朝的凄惨遭遇不谈,仅就其做为地方大族因迁徙所带来的地方势力真空而亩,陇 西李氏在短时间内自然无法填补陇西李氏之前做为一个地方割据者的姿态高于当地众多大姓 豪族,失却支撑其建立政权的权力支撑后,陇西李氏想在河陇地区恢复其原有势力更显得势单 力薄 北魏政权安定之后,已经出现不少北方士族逐渐与政府合作,因任官而向城市迁移的倾向 陇西李氏也是其中之一迁徙的原因基本上都是因为任官,故其迁入地一般以平城、洛阳等 京畿为主;若非担任京官,则迁入任职所在的城市陇西李氏家族成员中,因仕途通达者而多 有上述情况,或入居京畿,或迁入别城现举几例:李宝长子李承,先是在平城赐爵姑臧侯, 后文成帝年间出为荥阳太守。李宝孙李韶孝明帝初年在京畿为殿中尚书后出为冀州刺史李 虔更是在地方和京畿问反复奔波太和初年为冀州骠骑府长史、太子中舍人。世宗初年入为太 尉从事中郎后又出为清河太守不久再迁燕州刺史最后入京拜河南邑中正李茂孙李季安 在京任彭城王行参军。后出为徐州北海王元颞抚军府长史元颢迁为关西都督后,季安随行, 被委以戎政。李季安子李处默起家于青州彭城王府主薄后迁广州府长史。“由以上我们看到, 陇西李氏成员因仕宦而在地方与中央、地方与地方间的调动是相当频繁的,但自古以来官员的 调动与升迁都是以中央为指向的,即毛汉光先生所论的“中央化”但无论是中央化抑或其 他,陇西李氏成员已然脱离其发迹的河陇地区。移居他处是不争事实在仕途中,随着官位和 辖区的变化而迁徙是常有的事情。甚至与以前的河陇姻亲如晋昌唐氏、敦煌索氏等大族都少见 来往久而久之,陇西李氏失去了对河陇地域的影响力 中央化的过程表明了陇西李氏对北魏国家权威的认可和服从,其代价则是陇西李氏做为一 个地方豪族独立性的缺失无论是被迫迁徙或者自愿入仕,从另一个层面讲,都表明陇西李氏 与北魏政权问的利益融合更为紧密。 2 、李宝及其子孙的仕宦浮沉 李宝入朝以后,北魏政权给予了很高待遇。历任外都大官、内都大官及并州刺史、镇南将 军、镇北将军以及怀荒镇将等内外要职。三都大官是北魏较有影响的重要职官之一。三都大 官”指外都大官、内都大官、中都大官,其职位约与尚书相当,基本职能是断狱判案,是尚书 省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还统兵作战和参与决策军国大事其人选主要是宗室诸王、皇亲国戚, 还有强宗豪右或部落大人、投依北魏者、勋劳卓著者等然而归附北魏的各政权上层人士一般 的下达执行。赋税也就自然而然的归于政府棱迁徙的豪强大族园时空的变化,原居地的经济利益与关系网统 统不在,在信息交流不便的古代面对强力政权,自然俯首帖耳 嘲奉智君公元4 3 9 年:河陇地域学术发展的转捩点中国文化研究,2 0 0 5 年。夏之卷:6 0 - 7 4 纠城市最一般的定义,是以非农业居民为主的人口聚居地就魏晋南北朝时期而言,与均田制等国有、农本的 社会管理体制相适应,城市多为政治中心地,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城市的文化功能不断加强洛阳伽蓝纪卷 二 载粱武帝萧衍言;。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代人昨至洛阳,始知农冠士族竟在 中原札仪富盛,人物殷阜,日所不识,口不能传,所谓帝京翼翼,四方之则如臀泰山者。卑培壤涉江海 者,小湘沅”另外还有部分城市因功能不同,有的以军事性的,也有以经济性的城市城市的发展过程,对 士族相城市的迁徙都产生影响 1 4 1 北齐 魏收魏书北京:中华书局1 9 9 7 ,2 3 5 - - 2 3 8 哪毛汉光中国中古社会史论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 9 8 8 转引自韩异南北朝隋唐上族向城市的迁徙与社 会变迁北京l 历史研究,2 0 0 3 ,0 4 :4 9 1 8 9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北朝陇两李氏之仕宦沉浮 却不能同时兼任高级军职,更鲜有为侍中者,他们的实际权力不可与三都大官中的拓拔部人同 日而语高其位而削其权,以示荣宠而已”1 并州刺史、北镇辖制京师南北要地,战略意义重 要李宝虽身为刺史,但实际权力可能并不大,因为当时包括刺史在内的各级长官一般实行“对 为”制,不止一人充任,所以李宝行使职权时必然会受到很大制约”1 ;而且史书中也不见李宝 行使职权的有关记载。而所任镇南、镇北将军等皆为虚职,并无实权李宝仕魏1 5 年,文成帝 太安五年( 4 5 9 年) 卒,时年5 3 岁。 李宝作为西凉皇室后裔,在北魏获得了较好的政治境遇,分析起来,原因有以下几点:( 1 ) 据魏书 本传,李嚣西凉政权创建伊始就向北魏“遣使朝贡”,迁都酒泉后仍。岁惨贡职”; 李歆时仍“遣使朝贡”可见西凉与北魏之间有着密切的外交关系。从历史继承角度考虑,北魏 统治者对入魏的西凉皇室后裔李宝等给予较好待遇( 2 ) 北魏先与沮渠北凉结盟,后反目成仇, 最后拓拔焘举兵灭北凉;而陇西李氏与沮渠氏北凉有毁家亡国之恨,面对共同的敌人,双方容 易产生认同感。( 3 ) 北凉亡国之际。本为割据势力的李宝主动。奉表归诚”,使北魏不费一兵一 卒就轻易控制了西陲地区后来李宝又亲自入朝,更为拓拔焘所赏识。还有,陇西李氏在河西 地区有着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与河西地区各阶层尤其是世家大族有着广泛的社会联系。当然最 现实的原因还是,对陇西李氏的重用是加强北魏在河西地区实际控制的需要 李宝之子共有6 人,分别为承、茂、辅,佐、公业、冲其中除公业早卒外。其他五子先 后于北魏中期入仕,成为在入魏河西大族中对朝政最有影响力的家族,为其在北魏中后期发挥 政治作用创造了条件 李承( 4 3 0 - - 4 7 5 年) 于公元4 4 3 年入京为质子,“世祖深相器异,礼遇甚优,赐爵姑臧侯”。 文成帝( 4 5 2 - - 4 6 5 年) 末年。出为龙骧将军,荥阳太守时年近3 5 岁,距其入质已逾2 0 年之 久公元4 7 5 年,李承卒于荣阳太守任上。【3 】就当时一般情况来看,鲜卑贵族或者汉族高门子 弟往往不及弱冠之年便可入仕,仕宦后职务调动升迁也很快,但像李承一样久居郡守的情况确 为少见但以李承入于北魏时的身份来解读就明白了李承当年入朝,其使命便是给其父李宝 “归诚”入质,所以当李宝在世时,北魏朝廷时不会授予李承任何实际职务的李茂( 4 3 1 - - 5 0 2 年) 于文成帝出“袭父爵镇西将军、敦煌公”乃长兄李承所让孝文帝初除长安镇都将,此时 李茂也已加岁左右,后转西兖州刺史、入光禄大夫孝文帝改降五等之制时例降为侯。李辅( 4 3 6 - - 4 8 2 年) 以中书博士起家,迁司徒议曹掾。太和初年除镇远将军、颍川太守,入仕也当在3 5 岁左右。李佐( ? - - 5 0 1 年) 4 1 在孝文帝初年出使高丽,回朝后拜常山太守后迂冠军将军, 怀州刺史,赐爵山阳侯寻加安南将军、河内公后任相州刺史孝文帝南伐,李佐随同出战, 先败后胜,先坐徙瀛州为民。后攻拔新野为帝所赏识 通过前述我们看到李宝在入京2 0 年内,其诸子几乎无人在平城政权任职,除少子李冲外几 乎全都是3 5 岁虽以后才进入仕途的孝文帝时期李冲得宠以前,陇西李氏人物显然不受当朝统 治者得特别重视,而更多的是戒备和不信任。李茂的辞官归隐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的无奈之举 魏书李宝附李茂传 载:“茂性谦慎,以弟冲宠盛,惧于盈,遂托以老疾,固请逊位高祖 不夺其志,听食大夫禄,还私第,因居定州之中山自是优游里舍。不入京师”李辅之辞官归 隐虽与其年龄、性格有关,但主要原因还是担心因李冲宠盛,祸及家族。魏书李冲传也载: “始冲之见私宠也,兄子韶恒有忧色,虑致倾败。后荣名日显,稍乃自安。”这表明陇西李氏载 入魏半个世纪后仍对北魏政权心有余悸,也反映出李氏在少数民族政权之下强烈的自我保护意 哪周兆望北魏。三都大官”若干问题考辨文史哲。2 0 0 2 ,0 1 t1 1 8 1 2 8 埘魏书宫氏志,载:道武帝天赐二年( 4 0 5 年) 正月,。又制诸州置三刺史宗室一人t 异姓二人,太 守,县令亦由三人充任”后有二人“对为”刺史之制,见魏书 房法寿、韩麒麟,张谠、张渊、尉元、崔 鉴等传 1 3 】北齐 魏收魏书北京;中华书局,1 9 9 7 ,2 3 5 以下李宝诸子皆见此传 h 魏书中载李佐卒于景明二年( 5 0 1 年) ,年七十一那李佐的生年则为公元4 3 1 年,长于其兄李辅了 所以,很有可能氏是魏书的版本舛误。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北朝陇西李氏之仕宦沉浮 i i i i i i ii i ii i i 识。 李冲是李宝诸子中仕途最为通达、显贵的一人陇西李氏家族至李冲时,李氏家族在门阀 社会的贵盛达到了顶峰阶段,李冲可作为家族的标志。魏书李宝传 的称“李氏自初入魏, 人位兼举,因种宠遇,遂为当世盛门”唐长孺先生也认为,北魏孝文帝在舍弃判定士族原有的 标准并重新分定姓族之后,“决定陇西李氏为当代第一流高门的主要因素是当代官爵特别是由 于李冲的宠遇川1 哮文帝确定门阀固然以官爵为标准,李冲受器重更与文明太后尴尬的宠幸分 不开史载:“( 李) 冲为文明太后所幸,恩宠日甚,赏赐月至数千万,进爵陇西公,密致珍宝 御物以冲其第,外人莫得而知焉”| 2 1 在官爵、宠遇的背后掩盖着的是李氏成员积极参与朝政, 协助文明太后、孝文帝大力推行汉化政策的不懈努力。从这种意义上说,李氏之所以能够成为 “当世盛门”,在更深层次上是其对北魏皇室依赖性的加深,也表明了陇西李氏做为一个世家大 族独立性的丧失。 魏书李冲传 :“( 冲) 少孤,为兄长荥阳太守承所携训冲沉雅有大量,随兄至官 显祖末,为中书学生高祖初,以例迁秘书中散,典禁中文事,以修整敏惠,渐见宠待。迁内 秘书令、南部给事中”纠李冲的升进除才干、门第因素外,还有着良好的机遇李冲典禁中文 事时。正当冯太后临朝称制,女主更易宠幸侍臣,李冲才貌双全很快博得太后殊宠太和十年, 李冲奏上著名的兰长制。针对北魏初年宗主督护制下“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的 三长制目的在于与众多的地方势力争夺户口,使得国家赋役有所出处但有部分公卿大臣加以 反对三长制。文明太后认为。立三长,则课有常准,赋有恒分,苞阴之户课出,侥幸之人课止”, 力排众议,“遂立三长,公私便之”李冲之所以能够提出立三长制,这与李冲当时的境遇有着 密切的关系陇西李氏在遭受国破家亡之痛后,入仕北魏,失去了地方豪强赖以生存的社会基 础大量的部曲以及其他地方豪强的支持,所以不得不紧紧依靠北魏皇权随着陇西李氏对 皇权依附性的增强,李氏才可以毫不保留的帮助北魏进行改革,这表明陇西李氏与北魏皇室的 利益已然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此后李冲仕途一路顺利,先为中书令、散骑常侍、给事中,继 任南部尚书,爵顺阳侯,并赐以。不死之诏”因太后不断赏赐,陇西李氏的经济实力大增。“然 显贵门族,务益六姻。兄弟子侄皆有官爵,家岁禄,万匹有余,是其亲者,虽复痴聋,无 不超越官次”h 赏赐愈多,兄弟子侄皆有官爵,这表明陇西李氏的整个家族更进一步的融入到 北魏政权当中。 文明太后驾崩后,孝文帝对李冲的信任有增无减。李冲对北魏政权最大的贡献在于参预孝 文帝改革时对典章制度的制定做为孝文帝朝最重要的改革派大臣,李冲受到了孝文帝特别的 礼遇孝文帝制定制定礼仪律令。虽自下笔,无不访焉”太和十六年( 4 9 2 年) ,北魏仿魏晋 官制改制百司,疏属非太祖子孙及异姓王五等爵位的改降,“以冲参定典式”李冲患疾时,孝 文帝对臣下日:“朴射( 李神) 执我枢衡,总厘朝务,清俭居躬,知宠已久朕以仁明忠雅,委 以台司之寄,使我出境无后顾之忧朝忽有此患,朕甚怀怆慨。”p 】足见其对李冲的倚熏李 冲本人也对辅佐孝文帝、服务于北魏政权表现出极大的诚意不止于北魏的典章制度有所贡献, 甚至对于营建宫室建筑也不遗余力。( 李) 冲机敏有巧思,北京明堂、圆丘、太庙,及洛都初 基,安处郊兆,新起堂寝,皆资于冲勤志力强,孜孜无怠,且理文薄,兼营匠制,几案盈积, 剞劂在手,终不劳厌也。”h 李承兄弟诸子在北魏后期获得了与其父辈相当乃至更高的政治地位,尤以李承诸子及李冲 i l j 唐长孺论北魏孝文帝定姓族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避北京i 中华书局,1 9 8 3 ,8 3 - 8 4 啪北齐 魏收魏书北京:中华书局鳓,3 0 9 1 3 1 北齐,魏收魏书北京:中华书局,1 9 9 7 ,埘 1 4 1 北齐魏收魏书北京:中华书局1 9 9 ? ,3 1 1 阁 魏收魏书北京;中华书局,1 9 9 ? ,3 1 1 1 3 宁夏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三章北朝陇西李氏之仕宦沉浮 皇曼鼍舅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 皇詈曼曼皇曼曼曼曼曼量曼曼舅皇鼍舅皇曼曼舅舅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篁曼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皇舅i l l l 长子最为突出。李承之子韶、彦、虔、蕤四人。并为高祖赐名焉”李韶于延兴年( 4 7 1 4 7 6 年1 入仕。至孝明帝正光五年( 5 2 4 年) 卒于官的5 0 年间,历任内外要职十余任,地方官曾任 并、秦、定、相、雍、冀等州刺史或行州事,担任过的中央官有仪曹令、给事黄门侍郎、太子 詹事、兼将作大将、加散骑常侍、秦州大中正、侍中、七兵、殿中、吏部尚书等职位。军号则 由抚右将军进至车骑大将军。李彦在孝文帝初入仕,历宣武、孝明帝朝,官至抚军将军、秦州 刺史。李虔入仕于太和初年,官累至特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李冲长子李延蹇历孝 文、宣武、孝明帝三朝,官至左将军、光州刺史,庄帝时因为皇室外戚而获致显赫地位。而李 氏子弟也确有较强的政治才干,在其仕宦之途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气缸活塞模型课件
- 少儿口才资料课件
- 打地鼠幼儿课件
- 汽车技术面试试题及答案
- 广播电台技术岗位试题及答案
- 辅警法制培训课件
- 湖北省孝感市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考试历史试卷
- 中国银行2025酒泉市秋招笔试英语题专练及答案
- 建设银行2025九江市秋招结构化面试经典题及参考答案
- 工商银行2025嘉峪关市秋招半结构化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普通发热患者接诊流程
-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
- 2024万科物业客户满意度调查合同范本3篇
- 大健康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 2025学士学位英语考试模拟题库
- 人教PEP版五年级上册英语Unit 1 Whats he like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GB/T 44823-2024绿色矿山评价通则
- 氧化还原反应配平专项训练
- 人教版PEP小学六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
- 2022年6月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1工程总承包项目文件收集与档案规范第4部分:水力发电工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