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史专业论文)行业与家族——对清代江西金溪县雕版印刷业的个案研究.pdf_第1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行业与家族——对清代江西金溪县雕版印刷业的个案研究.pdf_第2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行业与家族——对清代江西金溪县雕版印刷业的个案研究.pdf_第3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行业与家族——对清代江西金溪县雕版印刷业的个案研究.pdf_第4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行业与家族——对清代江西金溪县雕版印刷业的个案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专门史专业论文)行业与家族——对清代江西金溪县雕版印刷业的个案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本课题属于属社会经济史研究范畴。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相结合 的方法,以清代金溪浒湾刻书业为个案,从当地文化和自然生态入手,通过对 金溪刻书业的缘起以及明清江南刻书中心的浒湾镇刻书业发展格局的分析,探 讨其背后的亲缘地缘网络关系及行业发展的局限性。 清代金溪浒湾刻书业的兴起,离不开才子之乡的文化生态,便利的交通和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从而能依托临川才子的品牌,行销全国。事实上,中国 传统社会的行业与其家族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对竹桥村余氏大文堂的 个案研究中,不难发现:金溪刻书业的作坊主其背后都离不开家族势力的支持。 通过家族势力融合资金、人力等资源,组合成群体的力量,以家族为核心,以 地缘为辐射,是传统商人发展的依托。它们离不开亲缘与地缘组成的社会网络, 他们不得不借助于传统的亲缘、地缘纽带,融合资金,组合成群体的力量,来 家现自己的目标而这些经商致富的书坊主回到故里时,积极的介入到地方事 务的管理,通过建祠修谱,借用宗法伦理观念在约束、教化族人的同时,也提 高了自身在当地的声望和地位;赈灾救荒及倡办其它地方公益事业,进一步攫 取了地方权力,资源的话语权。由于在创业的过程中,离不开家庭成员内部成 员的支持和牺牲,因此,这些书商富贾将资助亲人、戚友作为义不容辞的义务。 上述种种因素,使得书商自身也逃脱不了宗法伦理的制约,将绝大部分的商业 利润投入到生活性,社会性的支出,转化为消费资金,而没有进行扩大再生产 及技术等方面的革新。因此在面对外来风险,如科举衰微、兵乱、西方传来的 先进生产技术等等时,由于旧有观念的束缚,使得他们在新形势下缺乏应有的 应变能力,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这种一元结构的经济基础,成为我国传统行 业走不出的怪圈。 关键词:雕版印刷业家族势力反哺公益事业 i i a b s t a c t a b s t r a c t 倘st o p i cb e l o n g st ot h ec a t e g o r yo fs o c i e t ye c o n o m i ch i s t o r y t h i s p a p e r a p p l i e dt h em e t h o d so fc o m b i n i n gt h ed a t af r o mf i e l d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w i t hh i s t o r i c a l l i t e r a t u r e ,a n dt o o kt h ee n g r a v i n gp r i n ti nj i n x ic o u n t yj i a n g x ip r o v i n c ea st h ee a s e s t u d yt o d i s c u s st h en e t w o r k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b e t w e e nt h er e l a t i v ea n dr e g i o no f e n g r a v i n gp r i n ta n d t h ei m i t a t i o no fv o c a t i o nd e v e l o p m e n tf r o mt h el o c a lc u l t u r e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t h r o u g ht h ea n a l y s i so ft h eo r i g i no ft h ee n g r a v i n gp r i n ti nj i n x ic o u n t y a n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s i t u a t i o no fx u w a nt o w na st h ec o n t r o lo ft h ee n g r a v i n gp i n ti n t h es o u t hy a n g t z er i v ei nm i n ga n do i n gd y n a s t i e s t h er i s eo fe n g r a v i n gp r i n ti nx u w a nt o w nj i n x ic o u n t yi nq i n gd y n a s t yb a s e d o nt h ec u l t u r ee n v i r o m e n ti nt h eh o m e t o w no ft h ee l i t e ,t h ec o n v e n i e n tt r a f f i ca n d t h ea d v a n t a g e dp o s i t i o n s oi tc o u l db ch e l pw i t ht h eb r a n do fl i n c h u a ne l i t et os e l l a l lo v e rt h ec o u n t y i nf a c t , t h e r ew c r et h ec o n s a n g u i n e o u s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 v o c a t i o na n dc l a ni nt r a d i t i o n a ls o c i e t y o nt h ec a s es t u d yo fd a w e n t a n gi ny uf a m i l y i nz h u q i a ov i l l a g ew ec o u l df i n dt h a te a c hw o r k s h o ph o s to fe n g r a v i n gp i n ti nj i n x i c o u n t yg o tt h es u p p o r tf r o mt h e i rc l a n i tw a st h es u p p o r to f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t r a d e r st h a tf u s i n gl a n d s , m a n p o w e ra n do t h e rr e s o u r c e st h r o u g hf a m i l y f o r c e st oc o m b i n et h es t r e n g t ho ft h eg r o u p ,a n dt a k i n gt h ef a m i l ya st h ec o r e ;t h e p o s i t i o na st h er a d i a t i o n t h e yc o u l dn o th a v et h i ss o c i e t yn e t ,a n dh a dt or e l yo n t h e s ef o r c e st oo b t a i nt h e i rg o a l s o nt h eo t h e rh n d t h e s eh o s t s ,w h oh a db e c o m et h e r i c hm e nb yt r a d i n g , t o o kp a r ti nt h em a n a g e m e n to fl o c a la f f a i r s ;i nt h es a m et i m e t h e yp r o m o t e dt h e i ro w np r e s t i g ea n ds t a t u si nl o c a l i t yt h r o u g hb u i l d i n gt h ec l a n t e m p l e ,c o m p i l i n gt h es p e c t r u m ,a n du s i n gp a t r i a r c h a le t h i c a lc o n c e p t st oe d u c a t e t h e i rc l a n s m a na n ds n a t c h e dt h es p e a k i n gr i g h to fl o c a la u t h o r i t ya n dr e s o u r c eb y d i s a s t e rr e l i e fw h e nt h e yr e t u r n e dh o m e t o w n t h e s eb o o k s e l l e r sa n dr i c hb u s i n e s s m e nt o o kh e l p i n gt h e i rr e l a t i v e sa n df r i e n d sa st h 出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i e sb e c a u s et h e y c o u l dn o th a v et h es u p p o r t sa n ds a c r i f i c eo ff a m i l ym e m b e r si nt h ep r o c e s so f e n t r e p r e n e u r s h i p a l lt h e s ef a c t o r sm a d eb o o kd e a l e r sa l s oc o u l dn o tg e ta w a yf r o m p a t r i a r c h a le t h i c a lc o n s t r a i n t s ,a n dh a dt op u tt h eg r e a tm a j o r i t yo ft h ep r o f i t si n t ot h e 1 1 1 s o c i e t ya n df i f es p e n d i n gt ot r a n s f e rc o n s u m f f tf u n d s , a n dn o tt oe x p a n dp r o d u c t i o n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 a n do t h e ra s p e c t so fi n n o v a t i o n s oi nt h ef a c eo fe x t e r n a lr i s k s ,s u c h a st h ed e c l i n i n go fi m p e r i a le x a m i n a t i o n s ,m u t i n ya n dt h ea d v a n c e dp r o d u c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f z o mt h ew e s ta n ds oo n b e c a u s eo ft h es h a c k l e so ft h eo l dc o n c e p t s , m a k i n gt h e mi nt h en e ws i t u a t i o nd u et ot h el a c ko fr e s p o n s ec a p a b i l i t i e s ,i tc a m e i n t o t h ei n e v i t a b l ed c c t i n e t h i so n ey u a ns t r u c t u r eo ft h ee c o n o m i cb a s eb e c a m eo u r c o u n t r y st r a d i t i o n a li n d u s 硒e sv i c i o u sc i r c l e ,w h i c h c o u l dn o tg e to u to f k e y w o r d s :e n g r a v i n gp r i n t ;c l a n ;i n f l u e n c e ;r e g u r g i t a t i o n - f e e d i n g :p u b l i c w e l f a r e u n d e r t a k i n g i v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 为获得直昌友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 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手写,_ 茜荔筑签字日期:m 司年,蝴口自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直墨太堂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 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 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直昌态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 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 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 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 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遗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面张导师签名:澎彩骤 j 签- 7 - 日期:沙勺年7 月阳签字日期谚慨1 7 年,o 月儿日 第1 章引言 第1 章引言 1 1 学术史回顾 漫长而又悠久的文明历史进程中,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为人生 信条的文人,对文明载体的书籍有着神圣而又虔诚的感情。与文化事业息息相 关的雕版印刷业,除了具备作为文化传承、启蒙和教化的特殊功能外,作为一 个行业,同样具备一般行业所具有的特点对于它的研究,是可以把它放回到 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中,从另一侧面探寻其作为文化行业的特殊发展轨迹的 多年来,学术界对此就有所关注,并取得丰硕成果,本文在正式论述前有必要 对前人的研究成果作一个梳理。 ,1 1 关于雕版印刷业兰大刻书系统的研究 雕版印刷业始于唐,盛于宋在宋代,雕版印刷业正处于空前发达的时期, 从中央到地方,从官方到民间都形成了密集、庞大的刻书网。一般来讲,按刻 书的资金来源、业主和经营目的,可分为官刻、私刻和民间刻三大刻书系统。 官刻指由官方机构出钱所刻的书;私刻指以个人之力出资所刻的书,其场所有 私宅、家塾、书铺、书坊等,它可细分为家刻和坊刻两种;民间刻指靠公众或 家族力量募捐获得资金所刻的书,如寺院、祠堂等的刻本可归于此类。 宫刻由于政策的倾斜、资金雄厚等因素,始终占有统治地位。陈雪云对明 代中央的官刻机构及刻书情况进行了探讨,并指出藩王刻书由于物质条件和学 术造诣等优势,使其在地方官刻中独领风骚1 。张磊的官书局刻书考略2 一文 考察了官书局刻书的特点,论述了其兴盛的原因和不足,指出地域文化、主持者 及校堪者的学识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性,决定了刻书质量的高低。吴家驹3 、 孔毅4 等人也对官刻进行了研究。 在刻书的演变发展过程中,私刻开始与官刻并重,地位明显上升,一些学 者和名门望族纷纷投入到刻书事业,涌现了一批大刻书家,学术界对此进行了 大量的研究。马刘凤、张加红的朱熹与刻书5 一文论述了朱熹的刻书目的, 1 陈雪云:明代官府的刻书 ,档案管理2 0 0 3 年第4 期 2 张磊:官书局刻书考略 ,图书馆2 0 0 1 年第2 期。 吴家驹:清季各省盲书局考略 ,文献1 9 8 9 年第1 期。 孔毅:( f l 代官书局刻书述略,文献 1 9 9 2 年第1 期。 5 马刘凤,张加红:朱熹与刻书 。山东图书馆季刊,2 0 0 5 年第4 期 1 第1 章引言 所刻书及刻书特点,其中对大理学朱熹刻书兼有增加收入、维持生计目的的考 证较为新颖。黄国光的清代刻书大家张海鹏6 一文介绍了清代刻书大家张海 鹏的生平、刻书思想、过程、数量、特点、价值及其影响,揭示了他对我国文 化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沈俊平对清末民初的藏书家和刻书家叶德辉所刊刻的 丛书及其特色、成就进行了讨论。7 但上述学者多就事论事,停留在概念化的述 描层次上。曹之的明代新安黄氏刻书考略8 一文通过对新安黄氏刻书闻名的 原因分析中,指出自然环境创造了有利的物质条件,深厚的文化底蕴提供了学 术基础,“儒而好贾”、“贾而好儒”提供了资金和发行网络该文从地域因素考 察私刻,这为后来研究者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日本学者表野和江的明末吴兴 凌氏刻书活动考9 一文,从大量出版刘辰翁评点本,并为其戏曲本亲自写评论 等细节探讨了凌蒙初的出版视野及战略,在私刻研究中其切入点较为独特。 值得一提的是,杨绳的中国版刻综录加对宋以来的官刻、私刻和刻书者 及所刻的书作了整理,并标明该书藏于何地,这为后来研究者提供了很大的方 便。此外,学者还对家刻及地位、刻书家和书铺等具体史实考证这些角度进行 相关的研究u ,限于篇幅,恕不一一列举。 1 1 2 地域性雕版印刷业的研究 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雕版印刷业在所处的具体区域里,由于地理环境、 文化伦理、经济结构等方面的差异,明显带有地域化的烙印。不同地域下的雕 版印刷业,其发展的水平、内容及转型演变过程呈多元化态势。因此,学术界 对不同地域下的雕版印刷业给予极大的关注。叶建萍的历史上的南京书籍业 1 2 一文指出,被誉为“十朝古都”的南京,向来文化底蕴浓厚,这极大的推动了 雕版印刷业的兴盛。文中通过对迄明以来至民国时南京书籍业的述描,揭示了 这一区域印刷业发展兴衰的脉络,以及与该地域文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 嘴国光:清代刻书大家张海鹏,四川雷书馆学报) 2 0 0 2 年4 期 7 参圄沈俊平:叶德辉所刊刻丛书的研究,图书与情报2 0 0 1 年第2 期 5 曹之;明代新安黄氏刻书考略 ,出版科学 2 0 0 2 年第4 期 9 ( 日) 表野和江:明末吴兴凌氏刻书活动考 ,中国典籍与文化 2 0 0 3 年第3 期 1 畅绳:中国版刻综录陕西人民出版杜1 9 8 7 年 “主要有何忠林历代家刻书脞谈 ,中国印刷史料选辑之四 ;肖东发陈慧杰试论坊刻在中田书史上 的地位) ,中国印刷史料选辑之四;曹之家刻初探,山东图书馆季刊1 9 8 5 年第1 期;吴启寿南 宋临安陈氏书籍铺考略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1 9 8 2 年第7 期;方彦寿闽北十八位刻书家生平考略, 出版史研究第四辑;李庆涛:论嘉靖本及其历史地位 ,图书馆论坛 2 0 0 2 年第4 期等 u 叶建萍;历史上的南京书籍业) ,挡案与建设 2 0 0 5 年第6 期 2 第1 章引言 系。胡明丽、康万武的略论明清陕西刻书”一文认为,由于经济、文化发展 程度的不同,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差异,明清时陕西各地刻书业之间,无论是刻书机 构或所刻书籍,均具地域特征,大致可分为关中、陕南、陕北三大类型。在明中叶 王阳明。心学”和清代考据学在东南兴起,并先后蔚为明、清两代学术主流的情 况下,陕西学术迟迟未能接受先进学术文化的影响,仍津津乐地道雕刻宋儒理学 的著作这些都说明陕西因地处西北,不管在经济发展上还是学术文化上都表现 出相对的保守性和滞后性,从而得出刻书业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文化发展尺 度的结论。汤露的明末清初四堡雕版印刷业兴盛的原因探析 1 4 通过回顾明末 清初四堡雕版印刷业的发展历程,从闽西优越的自然条件,福建文化中心的西 移、组织形式、生产效率及其雕版印刷产品的特色等多方面分析它的兴盛条件, 它之所以能够在明末清初兴盛是因为充分地利用了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 资源,雕印产品以质取人,富有自己的特色,赢得了广泛的市场,可以说是因 地制宜、因时制宜的结果。此外,针对某一地区的刻书或刻本进行研究的还有 谢水顺坫、崔富章1 6 、方彦寿 等人 有的学者已开始从文化视角来审视雕版印刷业与区域文化格局的互动关 系,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林拓的 福建刻书业与区域文化格局关系的研究培,以 福建历史上刻书业的地域变迁为典型个案,剖析刻书中心从闽北建阳到闺西汀 州四堡,再到福州与区域文化格局演变之间的联系他认为刻书业兼具文化与 商业的双重属性,拥有商贸基础和文人荟萃的文化中心能为之提供几倍于其它 地点的发展概率,从而得出了以下结论:书坊兴衰是文化的晴雨表,坊刻的地 域变迁完全受授予文化格局的演变;坊刻的城市化与文化大都市的进程相依相 随。该文通过对刻书中心的几度转移及最后确立的探讨,向读者揭示了福建文 化中心兴衰起伏的演变过程。而不考虑地域因素,从更大视野范围对雕版印刷 业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及精神予以深入研究的有:崔建利的宋版书及佞宋之风 四一文以文献学的角度,从治学、显富、珍视有加、顶礼膜拜等心态分析了佞宋 之风的利弊。这也从另一侧面折射出当时的社会背景,在两宋,整个社会对刻 ”胡明藤,康万武:略论明清陕西刻书西安文理学院学报( 杜会科学版) 2 0 0 5 年第8 卷第5 期 h 汤露:明末清初四堡雕版印刷业兴盛的原因探析,龙岩学院学报 2 0 0 5 年第4 期 u 谢水顺:福建古代刻书 ,福建人民出版社1 9 9 7 年 拍崔富章:浙江的刻书与藏书,中国古代藏书接研究,1 9 9 9 年第7 期 ”方彦寿:建阳刻书史,中国社会出版社2 0 0 3 年 林拓:福建刻书业与区域文化格局关系的研究) ,华东师箍大学学报2 0 0 1 年第4 期 伸崔建利:宋版书及佞宋之风,聊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2 年第3 期 3 第1 章引言 书的价值取向上趋于一致,即以道德责任感为使命,追求版本的至精至美,商 业谋利的色彩相对淡薄。彭清深的宋明刻书文化精神之审视加对宋明书籍印 刷发展的状况进行比较,力图揭示文化精神对一个时代的整体面貌的深刻影响。 彭清深认为雕版印刷的兴衰几与宋明理学的起落趋于同步由于两宋儒学复兴、 科举等因素,崇文风气浓郁,雕版印刷因刻印经书而成为替圣贤传言布道不可 或缺的工具,因此,知识阶层将版书的形式美提高到与内容等同的高度,这使 宋版书具有很高的审美及文化价值取向。至明代,刻书商业化和图书商品化是 刻书质量日趋粗劣的本质原因,也是刻书事业内部否定因素发展的结果这很 好地揭示了不同时代背景下文化氛围所引起价值取向的转变。方盛良的扬州 徽商藏书刻书与文化传承殂一文对清代前期扬州藏书刻书业空前繁荣下,旅扬 徽商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这一群体藏书刻书表征之下的文化心态及其与文 化传承的关系加以探析文中从论证扬州徽商藏书刻书之史实出发,表明扬州 徽商藏书刻书带有群体性特征方盛良认为任何带有群体特征的物质文化行为 的发生,都有着复杂的心理动机徽商藏书刻书亦然,其动因除名利等因素外, 实可推究到他们以继承传统文化为己任的文化心态中去,这主导了扬州徽商藏 书刻书行为。与此相关的是,徽商藏书刻书对传承文化的贡献主要通过以下三 个方面表现出来:第一、抢救和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文化典籍;第二、就主体而 论,徽商在藏书刻书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文化修养;第三、将元明以来的雅俗 文学文化交融推上一个新的高度。徽商长期出入民间与庙堂之间,亦商亦儒的 双重身份注定了他们对以士大夫为中心的传统雅俗观念的颠覆。许婉璞的明 代中晚期刻书业的特色及文化意义忍一文指出明代中晚期的刻书活动有一显着 的特点就是文人与民间书业合作刻书,这一现象与当时江南经济的发展和人文 思潮的涌动关系甚大,其标志就是大量通俗文艺作品和反映文人栖身自然、修 养性情的书籍被适时推出。通过对社会文化潮流与编辑出版存在一种内在的供 需和互动关系的考察,该文认为从所形成特有的文化繁荣的景象中能追寻明朝 中晚期文人的心路历程。李艳华2 3 将福建坊刻本置于历史文化视野中,从分析其 发展繁荣的时代背景和自宋迄明清的演变过程入手,总结坊刻本的内容和形势 的主要特点,探求它在民族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及与文化的互动关系。可以说, 嗨清深:宋明刻书文化精神之审视 ,故宫博物院院刊2 0 0 1 年第4 期 2 1 方盛良:扬州徽商藏书刻书与文化传承,中国出版2 0 0 5 年第1 2 期。 坼婉璞:明代中晚期刻书业的特色及文化意义 中国出版2 0 0 5 年第7 期。 参阅李艳华:历史文化视野中的福建坊刻本,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0 0 5 年 4 第1 章引言 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很高的成就。 商业化在地域性的经济结构中是最活跃的因素之一有的学者对商业化的 雕版印刷业进行了探讨李伯重的明清江南的出版事业斟一文认为江南的民 问出版印刷业在明清时期有了重大发展,表现在:一、私营出版印刷业逐渐取 代官营,在出版印刷业中占绝对优势;二、明清出现了诸如活字印刷术推广, 彩印技术发展等技术进步;三、商业化出版印刷业日益成为主流:四、出版印 刷业出现。外向化”的趋势这些说明江南的出版事业已不再是一个生产能力 狭小、仅只为官府和上层社会服务的行业,而变成了一个按近代的标准来看是 非常商业化的产业部门。这与江南汇集了全国主要的私家藏书和私人藏书家是 分不开的。该文对高度商业化的江南出版事业的探讨,从另一侧面也反映了明 清江南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大众的社会文化生活的变化。邱澎生的 明代苏州营 利出版事业及其社会效应) 巧一文通过对苏州营利性书坊刻书活动的考察,来探 讨此类书坊刻书业的经营运作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该文分苏州书商出版事业 的经济产销面及社会效应面两大部份在分析了苏州成为书籍商品流通市场中 心地和生产中心的主要原因后,邱澎生指出,明代由于民众识字率高,科举社 会政治制度日益巩固及流行作家的出现,使得阅读大众的基础与书籍商品的大 量生产成为互相推动成长的两股力量,这也为当时的社会价值体系注入了新生 力量,丰富多元化了人们的感情世界与观念形态。 对某一地区雕版印刷业堂号的个案研究上,杨丽莹的扫叶山房史研究筠 是相关研究中为数不多的一篇论文。该文对苏州扫叶山房的历史源流、版刻特 征、品种、所刊古籍的利用情况等角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除了对一些史实进 行考证外,版权意识在晚清的萌芽状况,清末民初石印技术的整体发展脉络等 方面该文均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然而,在地域的选择上,前贤多把目光集中在杭州、苏州、建阳等地。江 西也是一个文人荟萃的地方,相对来说,学者关注的较少。仅有杜信孚、漆身 起的江西历代刻书z 7 ,对江西各地区自宋以来的刻书者、刻本名称、堂号等 进行了分类、整理。尤其是涛代四大刻书基地之一的金溪浒湾镇,对这一地区 科李伯重:明清江南的出版事业抗中国经济史研究 2 0 0 1 年第3 期 2 5 邱澎生:明代苏州营利出版事业及其社会效应九州岛岛学刊 5 卷1 9 9 2 年第2 期 2 6 杨丽莹:扫叶山房史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 0 0 5 年 ”杜信孚、漆身起:江西历代刻书) ,江西人民出版社,1 9 9 4 年 5 第1 章引言 雕版印刷业的研究多是概括、介绍性的文章。吴定安的金溪雕版印书探究四 一文从金溪的雕版印书始于何时、兴盛、风格特征及贡献、衰落等方面介绍了 金溪的雕版印书的发展演变过程。黄根妹在赣版古籍金溪刻书初考嚣一文对 集中在金溪的六十多家印书作坊和书铺的情况作了考察。许智范3 0 、耿梅3 1 分别 对金溪的浒湾书铺街和藏书楼也作了介绍。由于上述学者大多进行静态的概括 性的述描,不能反映其内在逻辑和发展的动态过程,所以,这一地区的雕版印 刷业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1 1 3 对雕版印刷业商业价值的研究 古代的书坊刻书都有很强的商业性。以商业价值为切入点,学术界对雕版 印刷业进行了多角度全面的研究。从雕版印刷业广告的角度来研究,值得关注 的有耿相新的宋元时期图书广告初探北,该文从文字内容和体裁形式分类出 发,将宋元时期的图书广告分为条记式、咨文式、题跋式、牒文式四类,认为 在注重版权的基础上,这些图书广告已具有现代商业广告的属性。张传峰的明 代刻书广告述略弱一文从牌记广告、扉叶广告、凡例广告、书名页广告、征稿 广告和书目广告等六方面就明代刻书广告的形式、内容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指 出这些广告不仅反映了明代书商的经营意识和经营手段,同时也反映了明代社 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 自明清以来,雕版印刷业日益商业化。为了迎合市场上民众的需求,以牟 利为目的的书坊主除了使用各种方法提高生产效率及降低成本外,开始多,快、 省地出版能赚钱的畅销书,比如通俗小说的刊刻。在此类研究中,张次第的论 影响明代后期通俗小说刊刻的主要因素3 4 一文认为影响明代后期通俗小说刊刻 的主要因素是:与特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当时印刷业的发展,明代后期社会 浓郁的尚情风气以及当时的小说理论有一定的关系她认为随着市民对小说的 大量需求,j 、说商品化的趋向愈益明显,刊刻小说以谋利的商贾遍布各地;同时, 小说商品化的形式,为明末一些落魄士人提供了新的生活出路,因为贫困,这些小 驾吴定安:金溪雕版印书探究 ,i 抚州社会科学 2 0 0 5 年第4 期 嚣黄根妹:鞍版古籍金溪刻书初考 ,江西图书馆学刊2 0 0 2 年s 1 期 聊智范:金溪浒湾书铺街 江西图书馆学刊 1 9 9 8 年第3 期 n 耿梅:金溪古代藏书楼初探) ,江西图书馆学刊2 0 0 3 年第2 期 孔耿相新:宋元时期图书广告初探,中国出版) 2 0 0 3 年第8 期 嚣张传峰:明代刻书广告述略,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 0 0 0 年第l 期 辩张次第:论影响明代后期通 答小说刊刻的主要因素,济南大学学报2 0 0 0 年第l o 卷第4 期 6 第1 章引言 说家更多考虑的是“著书都为稻梁谋”,这也就从创作主体上决定了小说刊刻上 必体现出强烈的商业意识。张淑琴的明代后期通俗小说刊刻的商业特点3 5 对 已具有浓厚商业意识的书商坊主的各种商业行为进行了探讨,指出他们有的注意 及时捕捉作家的写作信息并把握时机将预见可谋利的书尽快投放市场;有的致 力精选一些小说作品,刊刻出一些精选性的小说专集;有的往往把同一作品而以 不同书名刊刻梓行,或对某些名家名作、畅销书多次再版,甚至伪造、假托、剽 窃名牌作品,或盗用一些知名小说批评家的名字以欺世谋利该文还从文学文献 学意义上对上述行为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书商、藏书家在雕版印刷业发展过程中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对两者之 间的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袁逸、肖东发的中国古代书商与藏书家撕一 文探讨了书商与藏书家关系,认为顾主至上、经营有术是书商服务于藏书家的 成功要素。曾建华3 7 对刻书与藏书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两者之间相互影 响、相互促进从而推动了宋代出版事业的发达。陆贤涛的明清徽商与徽州刻 书业勰一文认为在徽商的影响下,徽州刻书业呈以下特色:一、刻书内容的区 域化、商业化;二、价值取向的大众化、人性化;三、商业运行的灵活化、多 样化。将刻书业与当地徽商相结合考虑,其思路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1 1 4 其它方面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陆续出版的一些关于印刷科技史的著述值得我们关注。 钱存训、郑如斯编订的中国纸和印刷文化史3 9 注重对纸和印刷在中国及世界 文化史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论述,其中还附录了印刷史书目千余条,对学者 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便利另外,钱存训还对以前所发表的有关中国书籍、纸 墨及印刷术的论文、叙跋、书评等集结成 2 7 0 、p 2 7 5 程民生:宋代地域经济,河南大学出版社1 9 8 7 年,p 2 h 参阅江西省金溪县志编纂领导小组编:金溪县志,新华出版社1 9 9 2 年8 月第一版,p 5 5 ,p 5 6 盯见金溪县志编纂领导小组编:t 金溪县志,新华出版社1 9 9 2 年,p6 5 1 8 第2 章金溪刻书业兴起的背景 县出;捭纸,宋人墨刻用抚州捭纸者为贵,今绝无矣”。的记载江西所产的毛 边纸、铅山奏本纸、临川小笺纸、永丰锦纸都普遍用于印刷书籍。胡应麟称: 。凡印书,永丰锦纸为上,常山柬纸次之,顺昌书纸又次之,福建竹纸为下” ”可见,永丰锦纸已成为当时印刷用纸中的最佳品这些纸张除供应本省外,还 大量供应朝廷及外省使用。常熟著名的刻书家毛晋印书所用的纸,“岁从江西 特造之”。,当时江苏的出版业所用的纸张也主要依靠江西和安徽供应到了清 代,江西主要盛产官堆纸,毛边纸、连史纸,纸张产量屠全国前列江西造纸 业的发达,对于地处抚州的金溪来说,区域地理位置所带来的优势就体现的愈 加明显,这样就为金溪雕版印刷业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原材料。同时,金溪县 自身纸业也相当兴旺。仅以浒湾镇为例,远在明万历年问就有造土纸的土槽, 清乾隆、道光年间纸业经营进入鼎盛时期。据考证,那时全镇大大小小的纸店、 作坊就有1 4 0 余家,纸槽3 0 0 多个,当时直接或阊接以纸业为生的入很多,经 营品种初传统的土纸外,还有毛色纸张,颜色纸张及对联等”,故民间有“药不 到樟树不灵,纸不到浒湾不齐”的说法这些都极大的推动了浒湾书铺业的兴 旺和发达。 总之,金溪县的自然环境和区位因素相当优越,人口持续稳定的增长,墟 市贸易的繁荣,再加上周边及全省范围内纸业的发达,这些因素都为金溪县雕 版印刷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物质基础。 赫【清】白潢等修西江志 卷二十七土产 ,清麋熙五十九年刊本,p 4 7 5 盯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四经籍会通四,上海书店出版杜2 0 0 1 年,p 4 3 h 叶德梓:书林清话,卷七,中华书局1 9 5 9 年。 静参阅江西省出版志 编纂委员会编:江西省志江西省出版志 ,江西人民出版社1 9 9 8 年,p 2 3 7 蛐钟建华编:江右之秀抚州商帮文化与流变 ,百花洲文艺出版杜,p1 1 4 1 9 第3 章清代江南刻版中心:金溪浒湾镇 第3 章清代江南刻版中心:金溪浒湾镇 金溪书能在清代中叶饮誉四海,走遍全国,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浒湾镇地处 金溪县的缘故明清时,浒湾镇是木刻印书出产地,旧版辞源及民初商务、 中华出版的地理课本江西省一篇中“浒湾”条目下,均有。浒湾男女善于 刻字印书”字样,由此可见其影响之大。“近代学者郑振铎先生曾将浒湾与四堡、 武汉和北京并列为清代全国四大刻书中心地之一。 3 1 街道格局 浒湾镇位于金溪西部,抚河北岸,东邻琅琚镇,南靠抚河与临川嵩湖镇隔 河相望,西与临川湖南镇接壤,北与琉璃乡毗邻,总面积7 0 6 平方公里境内东、 西、北三边丘岭为屏,中部为平岗和田畈,南部为抚河冲积小平原地势东北 高,西南低,抚河由东南向西北流经镇南部达1 7 公里金临渠起于镇东南部的 疏山岭下,经镇境达8 公里。 地理位置的优越,使得浒湾的交通条件异常便利,水陆交通路线有3 条之 多”由于清代的交通状况大多与水路密切相关,居河滨滓要的浒湾,由水路上 达南城、南丰、广昌,下通抚州,南昌、九江这里水势平缓,便于航船,四 乡物阜,利于货殖,因此,数百年来一直为赣东数县的粮食、纸张、木竹等物 资的主要集散地。“当水陆之冲,财货集焉,往往逐末者多,务本者少。”仅 仅从经济功能角度来看,浒湾既是交通枢纽型市镇,同时也是商品流通型市镇。 清时的浒湾,商业繁荣,市场规模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湾为商旅往来辐 辏之都会”,店铺林立、生意兴隆,所以“居其地者,辄务为剥算,以厚其生殖”。 ”由于存世于今的资料匮乏,仅以民国时段为参照点,某种程度上能再现清代时 的商业的状况。民国时期,浒湾商业主要有粮食、纸业、南货、布匹百货、油 面、木竹、饮食客栈、药业、银楼等数十个行业,附表如下: 9 t 高信成:中国图书发行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p 1 0 1 铊【清】吴中孚:重订商贾便览。天下水陆路程并附土产”,道光二年刊本 【清1 唐执玉、李卫修陈仪、田易纂:畿辅通志,卷五十五风俗,顾天府,清雍正十三年刻本 任放:明清长江中游地区的市镇类型,载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 0 0 2 年第四期,” 舒【清】赵承恩撰:红杏山房文稿卷三太学徐公蔼然先生传 ,清光绪十八年刊本,p 2 2 2 0 第3 章清代江南刻版中心:金溪浒湾镇 表3 1民国时浒湾镇商业概况 行业 典型代表概况备注 粮食业聂寿茂的“源盛”拥有3 0 只大米船,长年运米全镇有大小米店、米行、 米行上至汉口,下至上海谷行4 0 余家,资本最多 的达3 万元,工人1 0 个; 最少的也有2 万元,工人 7 个 纸业天盛仁、莫华香,资本都在1 0 万元以上 有大小纸店,作坊1 4 0 余 刘五仁、振茂盛、 家,纸槽3 0 0 多个。资本 仁志,周定年等在万元以上的纸店就有 1 1 家 南货业义顺仁、品芳斋、 资金在2 万元以上,品芳 是一个较大的行业,有数 周大昌、恒温、德斋和义顺仁还有桔饼作坊,桔十家南货店 昌、厚生、和大等饼最高产量达1 5 万多公斤 布匹、百货瑞兴林、左德昌,资金都在1 0 万元左右,经营 业万顺太等店品种以土棉布为主,兼营少量 的绸缎和百货 饮食服务品仙居有店员1 7 人,另雇请3 至4比较大的饮食店有民顺 业人驻店宰猪,经营范围有包办楼等1 0 余家,较大的旅 酒席、面食,水粉,另还附设店有陈八宝、交通、昭武, 床铺2 0 来张,每天营业额达丁富宝,和盛栈、付甘呈 4 0 至5 0 块光洋饭店较大的茶店有何云 龙茶店,兴春楼茶馆。照 相馆由潘必栋独家经营 木竹业 金溪庄、裕源庄、资本都在万元以上,经营范围是一个较大的行业,都集 泳吉庄、森茂庄主要是代客买卖木竹中在洲头上。清末开业的 有正顺架、荣顺架、复顺 架,资本都在。4 万元左 右 银楼业宝泰、万春楼、万一般是家养店,经营规模都不 盛楼、余万美、余 大 天盛、余义盛,宝 华、同兴 其它怡兴和豆油店资本在l o 万元以上,主要经 营豆豉和豆油。 资料来源:江西省金溪县志编要领导小组编:金溪县志) ,新华出版社1 9 9 2 年s 月第一版,p 2 9 5 、 p 2 9 6 该表未将印刷业计入在内 当时,浒湾镇商品种类也很繁多。民间流传,浒湾有“十锦”:和顺祥土 布,祥和贡面、天盛仁纸,赞育堂药,怡和豆豉、民顺楼粉、和生栈饼,洪太 生纸伞,龙香阁墨,品芳斋桔饼。当时的浒湾,店铺毗连,人群熙熙攘攘,闹 市昼夜不绝,深更半夜叫卖汤圆、汤饭、清汤声不绝于耳,在金溪有“小上海” 第3 章清代江南刻版中心:金溪浒湾镇 之称。”所以在一些史料中记载到:“金溪第二区之浒湾镇,素称江西四大镇之 一,地沿抚河,现金临公路即经此,有人口万余人,商店七百余家,贸易以洋 方货及附近各县出产之纸料为大宗,商业之盛甲于抚州。”这些从另一侧面反 映出清代浒湾镇商业贸易的发达 作为商业实体的市镇,人员混杂,统治者往往会派驻官员通过课税等方式 加以监控、管理。明初,浒湾无市,惟古竹有之。后以舟楫辐辏,市遂集于此, 嗣设府幕一员,算商徽税,商贾不胜其扰,市肆萧然。万历间,知县丁天毓请 于抚按,撤去专官,按肆量派税,有定额,商集如故。”孵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 为了加强对浒湾的控制,还另有武官进驻。清代的兵制,凡千总、把总、外委所统 率的绿营兵均称汛,其驻防巡逻的地区称汛地。江西全省舆图中特意提道:。浒 湾一镇,西临府治,北达省城,云集辐辏,讥察为难,设汛严防,不可视为具 文而忽之”辨 图3 1 浒湾前书铺街遗址 通常情况下,市镇一般要具备两个要素:一是交通发达,商业繁盛,人口 相对集中;二是有派驻市镇的机构和官员。两个条件具备者,大概是较大的市 镇,只有第一个条件者,大概是中小市镇。瑚以此标准来对照,浒湾当属较大 的市镇,其内设有坊、巷、街市。民国期间,最繁华时街道有九十九道湾、三 9 6 江西省金溪县志编纂领导小组编:金溪县志,新华出版社1 9 9 2 年8 月第一版,p 2 9 5 、1 ) 2 9 6 。 卵陈笑涛总纂:金溪县志下册,三秦出版社2 0 0 7 年版,p 1 4 1 7 蚌i 清】程芳修,郑浴修纂:金溪县志) 卷三,地理志三都图) ,清同治九年刊本,( 影印本) 成文出 版社1 9 8 9 年版 辨【清】曾国藩等修,顾长龄汇编:江西全省典图 卷二金溪县图说,清同治九年刊本,( 影印本) 成 文出版社1 9 7 0 年版,f 2 0 2 。 1 唧亦兵:清代前期的市镇,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 9 9 年第3 期 2 2 第3 章清代江南刻版中心:金溪浒湾镇 十三条巷之称。因商业繁荣衍生的货栈、酒肆、旅店、中转机构及其它为商贾 服务的设施等都较为齐备,这些均构成了浒湾镇街道的主体部分 随着木刻印书的兴起,在浒湾的一些街巷中,先后盖起了鳞次栉比的铺栈、 书店、作坊。为了便于藏书、搁板、印刷、经售,这些铺栈、作坊的建筑式样 大同小异,均作纵深式加厢楼,高瓴格式。年深月久,就发展形成一种固定的 街道格局前书铺街和后书铺街。 两条街是平行的,由西向东延伸。前书铺街长达2 4 0 米,宽3 米,有店铺 及住房3 l 栋,街口有座拱形门,用麻石砌成,门上嵌有“籍着中华”横方匾额, 街的中小总门有砖石砌成的刻有道光庚戌年( 1 8 5 0 年) “本坊众建”的“恒 门”门前十数步,是用石柱、石板咬接为栏的洗墨池,碑前有一口大的聚墨 池,面积约有二亩,源头导以活水,是当年盥洗木刻印板的地方,故池水常年 墨黑,挖下去数尺的泥土仍黑得发亮池的上面修建有一条石堤,把池分割为 二,堤上有一座金仙桥,堤长约3 0 0 米,成丁字形,上通万寿宫,中至黄家井, 下接前书街。池旁,有乾隆壬寅年( 1 8 7 2 年) 立的高六尺、宽三尺并镌有如斗 方大小的“聚墨”二字的石碑,碑的上部,横刻着“流芳百岁”四字。池畔, 是直通金l 临驿道的大路进拱形门三四步,是前书铺街与后书铺街相贯通的灞 陵桥巷交会处,此处有一方同治十一年( 1 8 7 2 年) 四月立的“严禁淫词小说” 禁书碑。碑高约四尺,宽六尺,上面列举的禁书约二百种,如水浒、西厢 记、红楼梦、牡丹亭、 今古奇观、笑林广记等 后书铺街比较短些,只有1 7 0 米,宽3 米,店铺及住屋1 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