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专门史专业论文)江西泰和县槎滩陂水利与地方社会.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提要 本文通过考察宋以来江西泰和槎滩陂水利系统的组织管理与地方社会互动的历史 过程,探讨区域地方社会发展的模式。全文分五章,共约五万字。 南唐( 公元9 4 3 年) 时,周矩独自出资创建了槎滩陂,并和其子周羡购买赡陂田产 作为历年的维修费用。两宋时期,槎滩陂直是由周姓家族单独负责组织维修与管理, 是一种“家族式民办”水利工程。进入元朝以后,随着区域内地方社会结构和宗族力 量的发展。槎滩陂的组织管理形式发生了变化。改变了过去那种由周姓独管的状况, 开始由周、蒋、胡、李、萧五姓轮流管理,成为一种“乡族式民办”水利工程。明初 以降,槎滩陂的“民办”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以前的完全“民治”形式演变为“官 督民办”和“民办官助”形式。槎滩陂水利的创修,一方面促进了地方杜会的联合, 形成了以槎滩陂为中心的社区:另一方面,地方各宗族之间又出现对其的争夺,并引 发了一些矛盾和冲突。而在纠纷的解决过程中,国家、宗族和士缚均参与其中,发挥 了不同的作用。管理形式的转变,也反映了地方社会的变化过程。 民国时期,槎滩陂流域水利管理出现了不同于传统模式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宫 民合办”的组织维修形式。到此时,“五彩文约”中对槎滩陂规定的“独有共管”的 局面彻底消失,而变成为“共有共管”的情形。 槎滩陂根植于地方社会,反映了槎滩陂水利与流域内地方社会的互动,呈现出地 方公共事务管理的规律性演变。槎滩陂水利的管理方式不仅取决于自然条件,而且受 到了社会权力体系的制约,因而不同社会权力体系的重构导致了不同水利管理方式的 出现。在某种意义上说,槎滩陂水利系统管理方式的演变是对区域内地方社会结构发 展的适应过程,区域内地方社会的变迁又是对该区域水利系统管理的一种钳制,其互 动关系,反映出区域内地方社会发展的轨迹。 关键词:槎滩陂地方社会水利系统管理形式 a b s t r a c t b yt h er e s e a r c ht h eh i s t o r i c a l c o u r s eo fo r g a n i z a t i o na n dm a n a g e m e n ta b o u t c h a t a n p i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n c yo fs y s t e mi n t e r a c t sw i t hl o c a ls o c i e t yi nj i a n g x ip r o v i n c e s i n c et h es o n gd y n a s t y , t h et h e s i sp u r s u et h em o d eo ft h el o c a ls o c i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a r e a t h ef u l lt e x td i v i d e si n t of i v ec h a p t e r s ,a m o u n tt oa b o u t5 0 ,0 0 0w o r d s a tt h es o u t ht a n gd y n a s t y ( a d9 4 3 ) ,z h o u j up r o v i d ef u n d sg o n et oe s t a b l i s h c h a t a n p i ,a n dw i t hs o bz h o u x i a nb o u g h tr e a le s t a t e so fs u p p o r t i n ga st h em a i n t e n a n c e c o s to v e rt h ey e a r st w os o n gd y n a s t c h a t a n p ih a v eb e e no r g a n i z e da n dm a i n t a i n e d a n d m a n a g e da l o n e sb y t h ec l a n o fz h o u ,i ti sak i n do f “f a m i l i a la n d n o n - g o v e r n m e n t a li r r i g a t i o n w o r k s a f t e r e n t e r i n g y u a n d y n a s t y ,w i t h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l o c a l s o c i a ls t r u c t u r ea n dc l a n ss t r e n g t hi nt h ea r e a , t h em o d eo f m a n a g e m e n to fo r g a n i z a t i o no fc h a t a n p ih a sc h a n g e d 、h a sc h a n g e dt h es i t u a t i o nt h a t m a n a g e da l o n eb yz h o us u r n a m e t h ep a s t , b e g i nb yz h o u ,j i a i l g ,h u ,l i ,x i a of i v e s u r n a m em a n a g e di nt u r n , b e c o m i n gak i n do f n o n - g o v e r n m e n t a lt o w m j h i pc l a nt y p e i r r i g a t i o nw o r k s ”s i n c et h em i n gd y n a s t y , t h ec h a r a c t e ro f “n o n - g o v e r n m e n t a l ”o f c h a t a n p ih a sb e e nc h a n g e dg r e a t l y , f r o mt h e c o m p l e t en o n - g o v e r n m e n t a l f o r m d e v e l o p e di n t ot h e “o f f i c e rs u p e r i n t e n da n dd i r e c tn o n - g o v e r n m e n t a l 1a n d o f f i c e r n o tn o n g o v e r n m e n t a lh e l p ”f o r m b yt h eb u i l d i n go fc h a t a n p i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n c y ,i t p r o m o t e dl o c a lu n i o no fs o c i e t yo no n eh a n d ,h a v ef o r m e dt h ec o m m u n i t yt a k i n g c h a t a n p ia st h ec e n t r e ;o nt h eo t h e rh a n d ,i t s :c o n t e n t i o na p p e a r e dc o r r e c t l ya g a i n b e t w e e ne v e r yl o c a lc l a n ,h a sc a u s e ds o m e 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 sa n dc o n f l i c t si nt h ec o b t s e , o fs e t t l e m e n to f t h ed i s p u t e ,t h ec o u n t r y ,c l a na n dg e n t r yp a r t i c i p a t e ,h a v ep l a y e da d i f f e r e n tr o l et h et r a n s i t i o no ft h em o d eo fm a n a g e m e n t ,h a sr e f l e c t e dt h ec h a n g e c o u r s eo ft h el o c a ls o c i e t yt o o d u r i n gt h ep e r i o do ft h er e p u b l i co fc h i n a 。c h a t a n p i v c a t e r c o n s e r v a n c y m a n a g e m e n tw a sd i f f e r e n tf r o m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a n g eo fm o d et oa p p e a r ,m a i n l ys h o w n a st h eo r g a n i z a t i o nf o r mt h a t “t h eo l j c e rt h ep e o p l eo p e r a t e sj o i n t l y ”i si t a tt h i s m o m e n t ,d i s a p p e a rt oc h a t a n p is i t u a t i o nt h a t “t h e r ei sc o n d o m i n i u ma l o n e ”s t i p u l a t e d c o m p l e t e l y i n c o l o r e dd o c u m e n ti n v i t e ”t u r n e di n t ot h es i t u a t i o no f “o w n i n g c o n d o m i n i u mi nc o m m o n ” c h a t a n p i i st a k e nr o o ti nl o c a ls o c i e t y ,r e f l e c t e dt h ei n t e r a c t i o no fb e t w e e n c h a t a n p i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n c ya n db a s i n l o c a l s o c i e t y , d e m o n s t r a t et h er e g u l a r i t y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l o c a lp u b l i ct r a n s a c t i o nm a n a g e m e n tc h a t a n p i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n c y m a n a g e m e n ts t y l en o to n l yd e p e n d e do nn a t u r a lc o n d i t i o n sb u ta l s or e s t r i c t e db yt h e s o c i a lp o w e rs y s t e m , t h e r e f o r e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n ga g a i no fd i f f e r e n ts o c i a lp o w e rs y s t e m h a sb r o u g h to nm a n a g e m e n ts t y l eo fd i f f e r e n t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n c yc h a t a n p iw a t e r c o n s e r v a n c ys y s t e m a t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m a n a g e m e n ts t y l et oa r e al o c a ls o c i a l s t r u c t u r ea d a p t a t i o nc o u r s eo f d e v e l o p m e ma tac e r t a i nm e a n i n g ,a t c al o c a lc h a n g e so f s o c i e t yt oc l a m pd o w no i lt or e g i o n a l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n c ys y s t e mm a n a g e m e n t ,i t s i n t e r a c t e dm l m i o n r e f l e c t e dt h eo r b i to f t h el o c a ls o c i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i nt h e & l e a k e y w o r d : c h a t a n p i l o c a ls o c i e v 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n c ys y s t e m m o d eo fm a n a g e m e n t 附件一: 独创性声明 ,遗露8 9 7 5 王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南昌支学或其他教育机 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 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j 敏j 毯拶 签字目期:埘年,月曲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南昌丈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静趣定,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裢i 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本人授权南昌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餐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汉氇岁 签字目期: 砖年0 月h 目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导师躲酞苕承 签字隗巧年月夕同 电话 邮编 南昌大学2 0 0 5 届硕士论文江西毒和县瞎,喧陂水平町与地方 t 会 第一章绪论 本文试图通过考察宋以来江西泰和槎滩陂水利系统的组织管理与区域地方社 会互动的历史过程,探讨区域地方社会发展的模式。在进入正题之前,拟简要介 绍本文的问题意识、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与本文的基本思路、方法、分析框架和 基本资料。 第一节闯题的提出 农田水利在“以农为本”的中国传统社会具有非常的意义,它对地方社会的 作用,是其他领域难以比及的,因而历来受到国家和地方各种力量的重视。对此 以往学者们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两方面,一方面是从农业经济、水利技术或生态 环境的角度进行考察;一方面则是从农田水利与基层社会关系的角度考察。前者 的研究旨趣在于求出技术上进步的序列,后者从整体史的角度进水域社区进行考 察。我们暂不考虑前者,就后者的研究来看,或是对沿海区域、长江流域、较大 湖区水利区域社会的研究,或是对北方关东、山西等地的研究,较少涉及南方内 陆盆地农田水利社会的研究。而对南方内陆盆地农田水利社会研究,则可以让我 们了解不同生态背景下的地方社会发展的轨迹。 江硒泰和县的槎滩陂水利,创建于南唐,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它是泰和县 最大的农田水利工程,也是江西省最重要的农田水利工程之一,目前仍在发挥古 代引水灌溉效益。泰和县位于江西省中部,是江茜第二大岔地一吉泰盆地的腹,己、 区,而槎滩陂座落于泰和县西北部的牛吼江上,正是处于这一盆地当中。“一方水 土养育一方人”,那么,槎滩陂的水利维护和管理有哪些历时性的变化,在不同的 历史阶段是如何影响区域内地方社会的发展,又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地方社会结构 和宗族繁衍的影响,国家力量是通过什么方式参与其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等等, 对于这些问题的回应,不仅对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结构而且对探索国家和地方职能 的关系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拟以槎滩陂水利系统为个案,从历史的 角度,通过分析槎滩陂水利的管理方式与区域内地:亏社会互动的历史过程,探 、f 流域内区域社会形成和演变模式。 “我国向以农业为立国之本,富国首在利农,利农端在资水利”。在水利的开 发与建设过程中,官与民力量比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的特点,对传统乡村的社会关 系和社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当前我国正在大力进行农村政治体制改革和地方水 利改革建设,如何发挥基层优势降低政府成本,提高管理效率,节约水利资源, 促迸农村经济发震,是政府面妪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古论今,以艾为鉴,因面。 对明清以来搓滩陂水利建设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二 学术界对水利的研究,大多是从农业经济、水利技术、生态环境的角度进行 考察,研究旨趣在于求出技术上进步的序列,丽关注农田水利与基层社会的关糸。 从整体史的角度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只是近年来为些学者所关注;因两在 进行自己的研究之前,有必要对前人相关研究成果做一梳理和交代。 南昌大学2 0 0 5 廓硕士论鱼江西泰和县摊滩泼水莉与地寺社会 第二节学术史回顾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学术界对水利的研究,主要是从农业经济、水利技 术、生态环境的角度进行考察,研究旨趣在于求出技术上进步的序列。汪家伦、 张芳合著中国农田水利史是国内第一部有关农田水利史的专著。该著对我国 数千年的农田水利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和深入浅出的阐述,对历史时期不同地 区农田水利的主要成就、基本特点、工程技术、兴衰规律及其对农业发展影响等 方面作了具体的分析和结论。彭雨新、张建民合著明清长江流域水利研究是 有关农田水利史的区域性专著。该著对明清时期长江流域水利的特点、发展状况、 工程技术、主要成就及缺陷、对当地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探讨。2 有学者从社会经济角度迸行了较具体的研究,比如张家炎、梅莉、郑自军等 考察了平原地区农田水利的发展与作用,主要是探讨了江汉平原、洞庭湖区等区 域。3 又如张建民、张芳等对南方山区农田水利的开发对当地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分 析。还有些学者对西北地区的农田水利状况进行了探讨。5 张芳宋元至近代北方 的农田水利和水稻种植、于德源北京历史上的农田水利和水稻种植还探讨了 北方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和水稻种植的关系。5 多数学者从技术角度对水利事业进行研究。学者们主要是对长江流域的堤垸 和塘清圩田、南方山区的塘坝、太湖流域的湖泽陂塘、西北高原区的水利、黄河 流域的堤防以及运河工程等等方面进行了考察,发表的相关文章主要有:郭涛从 明代治黄看堤防的历史使命、洪焕椿明代治理苏松农田水利的基本经验、张 民服黄河下游段河南湖泽陂塘的形成和变迁、曹隆恭商丘地区的水灾规律及 其治水的历史经验、汪家伦明清长江中下游圩田及其防汛工程技术、封越建 明代京杭运河的工程管理、张芳宁、镇、扬地区历史上的塘坝水利、张建 民劈清长江中游由区的灌溉水秘、张芳明清衮南山区的灌溉水利时建华 论清代浙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海塘江坝的修建工程、吕卓民明代西北黄土 高原地区的水利建设,等等7 。 近年来生态环境史研究成为热点。在水利与生态方面、学者们主要考察了江 。二e 家伦、张芳合著中国农田水利史,中国农业出版社,1 9 9 0 年版。 2 彭雨新、张建民台薯明清长江流域水利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 9 9 2 年版。 3 张家炎明清江汉平原农业经济熊展的地区特征。中国农史1 9 9 2 年第2 期;梅藏洞庭滏区垸饿豹兴 i i 与湖南粮食的输出中国农史1 9 9 1 年第2 期;郑白军清代前期人口、垸i 土】、水灾与i :i 庭湖区经 济地位的衰变,蝴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舨2 0 0 1 年第4 期,等等, 张建民明清长江中游山区的灌溉水利,中国农史1 9 9 3 年第2 期;张芳宁、镇、扬地区历史上的姥 坝水利中国农史1 9 9 4 年第2 期,等等。 :e 中政明初关中水和的兴修与农业经济唐都学_ 1 = j 1 9 9 1 年第7 期;许芝样芍跋:亡程的历交演变世 萁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中国农虫1 9 8 4 年第4 期:f 玎尚古代河西走衙的农田水利中禽农史1 9 8 6 年第2 期褒明争i 胥代河套农水利发避述略, 中国农史01 q 8 6 年年4 期;等等。 6 怅z - 求正节近代北方的靠i t l 水刷年n 水稻悱情 中固农史1 3 5 2 年筠】却:r 喙源北京_ l ! j j 。皂卜的收:l ; 东车g 和水稻种攘串国农变1 9 8 4 年絷4 期。 7 礼涛从i 蚰代治赞看堤防的历尘使命中舀水剃1 ,8 4 年第3j l j 】:7 奠坼一缛i 邺代精理算社农d 水截娃 本锌验,中翻农史1 9 8 8 年第1 期:张民服黄河f 游段河南i b f - i 毁塘的彤啦和变辽中圈农尘 1 9 8 8 年笫2 i :曹降壮商厄地区的水灾埘律艟j 清水的所止经验$ f 中睁 农史1 9 9 0 年簿期:征穿 f 删衙k 江啐j 下游圩展i e 防汛= i 二程拉术,中国吞史1 9 9 :年茹2 甥:爿越矬i ! = _ f 代宗抗运河始 程管理,中日史研究j1 9 9 3 年第l 期:张芳宁、镇、扬地区撕尘上的塘坝水剥,中圉发- 巾1 9 9 4 年第z 期:张建民明清f j 江中游山区的灌溉水利,中国农生1 9 5 3 年簿2 朔;张芳明清东南山匿 曲遵溉水利,中国农止1 9 0 6 年第l 端;叶建毕论清代浙江水资源曲开发利用与海塘江坝的修建工 程,浙征学刊1 9 9 8 年第6 媚;吕卓民明代西北煎土高原地区的水利建设h 中国农生,1 9 9 8 年革 2 期:等等。 南昌太学2 0 0 5 届硕士论史 浙、湖广及西北地区的农田水利开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如张芳宁、镇、 扬地区历史上的塘坝水利对江苏宁、镇、扬地区塘坝水利建设过程中所引发的 山区开垦与水土保持问题进行了分析。张国雄清代江汉平原水旱灾害的变化与 垸田生产的关系、谭作刚清代湖广垸用的滥行围垦及清政府的对策对湖广 平原的垸田_ 丌发所造成的水旱灾害迸行了论述。姚兆余明清时期西北地区农业 开发的技术路径与生态效应认为明清西北地区农业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 的破坏作用,使当地水资源枯竭、河流干涸,并认为这与当地农业开发的技术路 径有关。8 总之,前人对于农田水利的研究较多地体现在它的经济意义、技术意义和生 态意义方面,有关农田水利制度与基层社会组织的研究著作并不多见,这方面:旦 当以博衣凌先生为噶矢。他认为在中国传统社会,很大一部分水利工程的建设和 管理是在乡族社会中进行的,不需要国家权力的干预。9 说到专门从农田水利领域 研究基层社会管理的学者,不能不提到郑振满先生。他在傅衣凌先生研究的基础 上,对明清福建沿海农田水利制度与地方社会组织的关系作了系统的研究。他认 为福建沿海农田水利事业的组织形式,大致上可分为“官办”和“民办”两种类 型,并对这两种类型的组织特点、转变过程及原因等进行了具体分析。” 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开始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张建民具体分析了长江流 域农田水利建设的特点,对农田水利经营中的官方和地方组织进行了探讨,认为 地方社会组织在水利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官督民修的形式,地方 士绅作用明显,地方社会则普遍推行收益原则等等。“吴滔对江南地区出现的种 特殊的管理组织“乡圩”进行了考察,具体分析了乡圩组织的形成、运作和 变迁历程,进而分析了这种农村社会组织在基层社会中的作用。”萧洪对历史一 关 中地区的水权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作者认为要认识历史时期关中的乡村社会组织 及其运作方式。离开水权问题是难以褥出正确结论的。”英国学者洗奠娣 ( h e n r i e t t ah a r r i , s o n ) 对山西晋水水利系统进行了分析从道德的角度探t - f 了西 家和地方组织的关系及其对地方的影响。“另外张俊蜂水杈与地方社会:以j b 清 以来山西省文水县甘泉渠水案为例、行龙明清以来山西水资源匮乏及水寨初步 研究、周祥鹤清代台湾宜兰水利合股契约研究、熊元斌清代浙江地区永剽 纠纷及其解决办法等等均探讨了民间力量对农田水利领域的管理。” 但是总的看来,把农田水利与社会结合起来,专门作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空 方位的考察还显得比较薄弱,这方面的研究仍是大有可为躬。上述学皆虽然避寸 了这方面的研究,但他们的研究也是建立在他们所关注的区域基础上,比如;舀连 沿海地区、太湖流域、长江沿岸地区、关中地区以及山西地区,等等。由于中翻 张芳中、镇、扬地区历史上的塘坝水利,中国擞尘t 9 9 1 年第2 期;张圜雄清1 t z z 汉:! 蟓,f 0 震廿 的变化与垸卣生产的关系,中国农史1 9 9 0 年第3 期;潭作剐清代湖? 垸f 1 1 的溢行墨睦,乏清西肘田 对簟,由团农史1 9 8 5 年第4 期;姚兆余。田带时期西:e 地区农业开篾的让,路行j 蔓态? 声,o 匾农; 7 0 1 1 3 笮絷l 期, 博农凌r e 国传缝社会:多元的结构,中国外会经济史 i j 究1 9 8 8 竿第3 ,研。 “郑振满+ 州清碾建沿海日】永利制度。i 乡援组织中固让会经济史! , j f g c * i q 耵十恐4 ;曩, “张缱民;试论中罔传统祉会晚期的敷i l l 水利一以k 旺流域勾中心,中阅钦- t ! q t l 4 毛罐二- 吼 。共溺l 必清i i 南地区的“乡圩,中冈农_ :1 9 9 5 年鹞3 期。 , ”t 藉洪j :i j 史时期关中地区农u j 灌溉中的出文问题j ,中【蓦经济史 i :| f 宄f 9 9 ,。 :釜1 ,溺。 “沈艾娣( t l e n r i c t t ah a r t i s o , 1 ) 道德、权力与晋水求利系统,历史人类学学刊 2 0 0 3 :f - 笫i ,点 ”张俊峰泰牧与地方社台:咀明清以来山西省:z 求墨d 泉巢 案为倒- ( 山西火学学报:西z i j l 。1 年第6 期:行龙f ! ! l j 浦咀来山西木资琢匿乏置,案钌步研究 光啊五 ? :c 2 f - :2 :s 叫盘j h 鸽( 涛代爵湾宜兰农列台殷契约研究,t 中躅经济空研究z 0 0 0 年冬0 蝤:袭j f 一2 翡仁:泄恒j 也水文叫 纠纷及萁解决办法) 中国农史1 9 8 8 年第3 焖。 堕墨点堂! ! 竺望堡! 笙塞 江硒鑫和基t 釜滩皲水f 1 j 与地方扯会 地域广阔,地理气候环境有很大不同,再加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而备地域之 间存在许多差异。从上述各学者的研究中我们也可看到,各区域之间的农f 丑水利 发展表现出许多不同,体现了区域发展的多元化模式。傅衣凌先生指出:“在注意 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多元化时,我们还不能忽视这种多元化是出现在经济、政治, 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的辽阔国土上的。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和生态平衡的改变、历 史上开发时间的先后、人口的流动和增减,以及经济重心的转移等等因素的影响, 各个地区的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方式、社会控制方式和思想文化千差万剐,而且 还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出现周期性和不规则的变化。这种情况使多元化社会结构更 为复杂a 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社会经济史区域性研究的必要。”“ 第三节研究的思路、框架与基本资料 基于上述学术史的回顾,本文试图通过对槎滩陂水利系统的个集研究,寒探 讨槎滩陂流域社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从而揭示历史以来该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变 迁轨迹。槎滩陂从南唐时期的创建,直至民国时期,其历世的兴修和管理,民间 社会都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的“民办”水利工程。作为一 种“民办”性质的水利,槎滩陂的水利维护和管理有哪些历时性的变化,在不同 的历史阶段是如何影响区域内地方社会的发展,又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地方社会结 构和宗族繁衍的影响国家力量是通过什么方式参与其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等等, 本论题拟对上述问题进行尽可能豹系统的讨论,并由此探讨区域地方社会形成和 演变的模式。 本文第二章主要通过介绍槎潍陂流域生态地理环境及亥地区早期社会经济结 构状况,了解槎滩陂水利系统的早期开发过程。第三章主要通过考察明以前主要 是宋元时期槎潍陂流域社会早期宗族与水利管理形式互动的历史过程,艨讨明以 前围绕槎滩陂水乖为中心的地方往会的形成。两宋时期梯滩濒水承! 一直由用氏 家族负责组织管理,是一种“家族式民办”的性质。到元末之际,随着地方宗族 的繁衍发展和水资源的有限性,矛盾与冲突不断出现,出现新的权力格局,导致 水利管理方式上的突破,由原来单姓管理的“家族式民办”模式,转为由周、蒋、 胡、李、萧五姓管理的“乡族式民办”方式,并以“五彩文约”为其制度上的依 据,形成以水利为中心的区域社会的整合, 第四章主要通过考察明清时期槎滩陂流域水利管理与地方社会互动的历史过 程,探讨槎滩陂流域地方社会的透一步演变。明清时期宗族村落的进一步发展繁 衍与有限水利资源的矛盾依然在“螺旋式上丹“。冲突依然在升级,为了解决水资 源的纠纷国家、宗族、士绅乃至于僧侣卷入其中,槎滩陂水利管理方式改变了 过去那种乡族负责制的性质,出现丁“官督民办”和“民办官助。的新形式地 方社会围绕槎滩陂水利系统再一次整奇, 、第丘章主要通过考察跫幽时甥磋海破沉哦水列管艘力r 鼍地0 吐拿童勺i 写j 探讨民翻时期槎滩陂流域地力琏会的发展过摧。进入e 溺以后,鹅誉国家& 匀 向地方社会的延伸宫:亨接管,地方也利系统在管埋j : = _ 则! :l “荨民合, 的形式出现,表现丁民目甜崩固家向地方往会细胞渗透,娩i :会1 :官方相童 识形态下发生新的社会结沟的菠爻。 最后为结语部分,着重从历史性的讽角总结二二述弓:孥的主互:乞- 皇净撕水 晒傅农凌中国传统社会i 多元的结构,中国社台经谤丈研贫1 9 8 8 年孳3 - 啦 垩堕查兰! 星鉴造墼垒型: 量兰竺兰一 域科:区水利系统与地方社会的互动关系,揭示了水域社区地方社会发展的模式。 总而言之,作者试图通过个案的研究来揭示明清以来江西农田水利制度及地 方关系的变迁过程,因而总恐不免有以偏代全之嫌,且由于笔者资质和才力水平 有限,视野比较狭窄,研究比较粗糙,其中的诸多推论、总结可能不尽合理,有 待诸位师友的批评指正。 为了增强对槎滩陂的切实感受以及获得更多的第一手资料,笔者曾两次到泰 和县禾市镇和螺溪镇进行田野调查,获得了槎滩陂流域区内一些宗族的族谱资料。 在此过程中,笔者也对许多村民特别是曾参与修谱的老人进行了采访,获得了 些口述传说资料。另外,笔者电搜集到一些碑刻材料。所有这些都构成了本文资 料的非常重要的部分。除此之外,还包括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地方志书,以及一些 地方文集。 其中族谱资料主要包括:泰和南罔周氏族谱、南罔李氏族谱、 严 庄蒋氏族谱、禄罔萧氏族谱、义和田胡氏族谱、螺江周氏族匿、 泰和爵誉周氏族谱、漆田周氏族谱、槎滩陂张氏族谱、富家潭胡 氏族谱、爵誉康氏族谱、乐家村乐氏族谱、筠川李氏族谱、爵 誉康氏村志等等 地方志主要包括:江西通志、吉安府志、泰和县志、江西要 览( 包括不同时代的版本) 、吉安县纪事、江西水利局报告书、 江 西省水利志、重修槎陂志( 1 9 3 9 年周鉴冰等修) 等等。 碑刻资料主要有:保存在爵誉周姓祠堂中的槎滩碉陂山田记、保存在泰和 县禾市镇槎滩陂水利管理委员会中的关于明嘉靖十三年九月严庄蒋氏重筑石刻,幻 清乾隆年间重修槎滩陂石刻。 南昌大学2 0 0 5 届硕士论文 江西泰和县搓滩陂水利与地方社会 第二章槎滩陂流域的起源与土地开发 本章笔者主要介绍了槎滩陂流域的生态地理环境、槎滩陂水利工程的始建和 沿革以及该地区的社会经济结构状况,从而以了解槎滩陂水利系统的开发历程。 第一节地理位置与生态环境 一、地理环境 泰和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南,吉安地区的函南部,地处罗霄山脉和武夷山脉 之间,地理坐标为北纬2 6 。2 7 一2 6 。5 97 ,东经1 1 4 。1 7 一1 1 5 。2 07 ,其东 西最长处1 0 5 公里,南北最宽处5 7 公里,总面积为2 6 6 ,4 1 公里。县境东南界兴 国县,西南毗遂川县,西接井冈山和永新县,北连吉安县,是江西第二大盆地一 吉( 安) 泰( 和) 盆地的腹心区。史称:“西昌蕾稻神仙窟宅,章贡山水阻隘,至 泰和豁然平衍,渊潭澄淳,同陛秀婉,特冥他邑。”全县地势东西i 葛,中间低, 以丘陵和平原面积为主。禾市镇位于泰和县西部偏北,潜水两岸,面积1 3 6 平方 公里,镇政府驻早禾市村,距县城3 0 公里。境内西、南为海拔3 0 0 米以上的高丘 地带,西北、东南为低中丘地,东北部为河床平原,平均海拔8 0 米。螺溪镇位于 泰和县西北部,西接禾市镇,面积8 5 平方公里,镇政府驻三都圩村,距县城1 9 公里,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东南边缘有少数丘陵,其余为平原,最高点海拔 1 2 7 4 米,最低点海拔6 0 米,平均海拔8 0 米。两乡土地资源丰富,大部分地区为 农田,是全县的主要产粮区。 县境水道纲布,纵横交错,主要河流有赣江及汇注赣江的珠林江、仙槎河、 蜀水、涟水、禾水等五条支流。潜水发源于井冈山下,由泰和县的西部入境,依 次流经今碧溪、桥头、禾市、螺溪四个乡镇。其中在碧溪乡境段,古称之为六九 河;由碧溪乡至桥头堪口境段,古称之为六八河:从桥头乡堪口汇合六七河进入 禾市镇:在禾市镇槎滩村以下,古代称之为牛吼江,也曾称之为禾溪。”其在王家 坊村与禾水汇合,流经石山乡而注入赣江。境内土地资源丰富,几乎适宜中亚热 带地区的各种农作物和林木生长,丘陵和平原地区以农田为主。 全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丰富,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平 均气温1 8 6 ,其中七月温度最高,月平均为2 9 7 ;一月温度最低,月平均为 6 ,5 ,年平均无霜期2 8 0 天。年平均降雨量达到1 3 7 0 5 毫米,从绝对数量上说是 大大满足当地农作物的需要,但是时空分布不均,就一年的降水来说,主要集中 在3 6 月份,其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 0 ,常出现洪情;而到了农田大量需水的7 9 月份,降雨量却不多,且由于这时期温度较高,水蒸发量大,因而常出现旱 象。从1 9 3 0 1 9 3 7 年江西吉安各月份降水量统计表中可以清楚地得到反映。见下 表。 删 站年份年总量一月二妇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几_ 玎十月l 一月;二门 占1 9 3 01 】6b 061 7 23 0 82 2 51 2 2】8 62 3 31 7 13 l ”泰和县志卷“舆地考:沿革”,清光绪五年本。 1 8 泰和县志“第二章第二节:, , g i l l ”,1 9 9 3 年刊本。 6 南昌大学2 0 0 5 届硕士论文 江西泰和荽槎滩陂水利与地方牡会 资料来源:江西省水利事业概况t 江西省政府建设厅编印,1 9 3 8 年6 月 为了抵抗灾情,县邑人民很早就利用修陂筑塘来保护农业生产,一般而论,“陂” 是在溪流上筑坝,拦截抬高溪水的水利工程,有定的蓄水面积。“塘”分山湾塘 和平原塘等几种,其中平原塘一般位于田的上部,塘的下缘有坎无坝,依靠挖深 塘底蓄水。1 9 槎滩陂就是泰和县古代劳动人民所修建的一个著名水利工程。我们知道,河 谷平原区由于地形及水利条件的因素,对洪涝干旱极为敏感,禾市镇和螺溪镇由 于地处灌水的中下游,绝大部分地区属于河谷平原和盆地,地势低洼,在每年的 3 6 月份,一遇上连续性大雨,则易发生洪水内涝,但到了7 9 月份,则容易 受早。从地形的分布来看,河谷平原及丘陵地区比山区的干旱时间较长,受旱也 较严重。陂塘由于其在多雨季节可拦水滞洪,消弱洪峰;在枯水季节又可储蓄水 量,减少水量流失等方面上的特殊作用,因而其建设对当地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 义。槎滩陂座落于禾市镇槎滩村旁的牛氍江上,横遏牛吼江水,为后唐西台监察 御史周矩创建。“槎滩陂,在县西禾溪上流,后唐天成进士周矩所筑( 矩官西台监 察御史) 。”周矩在后唐年间( 公元9 2 9 年前后) 由金陵( 今南京) 迁居今泰和县 螺溪镇南冈村后。“睹土田高燥,乃於高行乡上流处创立槎滩碉石二陂,逐地决渠, 析为三十六支,灌溉两乡九都,岁逢旱不为殃。”2 1 槎滩渠纡迥近三十里,主要灌 溉泰和县的高行( 今禾市镇) 、信实( 今螺溪镇) 两乡农田近万亩,在泰和三派 江口汇入禾水而注入赣江。“灌溉两乡九都稻田数百顷亩,流逮三派江口,汇而 入江。自近徂远,其源不竭,昔凡硗确之区,至是皆沃壤矣。”明代当地士大夫 萧士安曾这样描绘了他所见到的家乡状况:“余常过属乡觉海寺以与先祭,见里中 溪流浩瀚条达不绝,丽老农无涸辙之愧,回视四境,称地之膏腴者,莫先于也。 偕二子且行且哆:,或询其源于村老,佥日:此周仆射槎滩碉石陂流也。”槎滩 陂及其支渠的修成,成为当地人民进行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依赖资源,同时也是 当地宗族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窟陵之西,泰和之北,河川之流出焉,至潍江迤 “张芳:清代南方山区的水土流失及其防冶措施中困农史1 9 9 8 年第二期: “器和县忠,卷三“陂塘”,冉棠等修,清乾降十几年刊奉。重修搓陂志( 用嚣捧等人编撰1 9 3 9 年 版率) 中多处记薮周疑为“商壤御史”。面泰和 ;用罔氏漆n l 学上派二二次续修潞( 1 9 9 6 年铅印本) 中 对此有专门记载:“公- b 矩,登后唐天j 芟己进j :。( 【纂案清光靖县志卜巷甲科l 往肓,釜通志水刺卷闩 记载后庸天成二年进:l :刖矩云云。传称南店天成己 l 进h 考灭成为后盾f 螂宗年号,并非南詹,明宗在位 、年,并无己n 无成二年,实为丁亥。e 后鹰误为南店,丁亥误为己朋此手民印刷之误也。) ”。我们 u ,看到礁谱与县芯记蛾一致。 “瘿和南向崩氏漆1 学:l 派三次续修谱第- - j t j t “世抓御史公传”,第6 0 页,1 9 9 6 年铅印本。 2 2 周中和:槎濉碉陂山u ;i 记,寨和南1 i 8 周氏漆田学上派三次续修谱第十册“杂录”笫3 5 2 页,1 9 9 6 年铅印本。 口萧士安:槎滩码石陂事实记) ,泰和南闺周氏耀田学士派三次续修谱第十册“杂录0 第3 5 5 页,1 9 9 6 年铅印本。 7 南昌大学2 0 0 5 届硕士论文江西泰和县槎滩陂水利与地方社会 东,荡然平缅,属螺溪,钜野沃镜而常稔者百蓠馀顷,富民匝其原以庭者,棋布 星列。”可见,槎滩陂流域地方社会的兴起,是深深地根植于槎滩陂水利系统基 础之上的。 二、流域建置沿革 槎潍陂历史悠久。自南唐创建以来,到民国时期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由于不 同历史时期官府实行的不同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加上许多地方宗族村落形成年代 的先后不同。因而槎滩陂流域区的行政建置在不同的历史年代表现出一些不同。 据史书记载,泰和县的行政区划自宋至元末实行坊、乡、里、巷的设置,但 是具体数字已无考。明初,坊改为厢,乡分为都,都复分为图( 即里) ,全县共分 为8 个大都,7 0 个小都。嘉靖时取消大都制,改实行7 0 小都制。清朝沿用明制, 至清光绪五年泰和县志中记载,泰和县城分为东西厢,城乡则分为6 乡7 0 都。六乡分别是千秋乡、仙槎乡、仁善乡、云亭乡、高行乡、信实乡,其中信实 乡管七都,具体为第4 9 5 5 都,高行乡也管七都,具体为第6 4 7 7 都。“坊、乡、 里、巷立名,自宋淳熙始。明初坊改为厢,乡分为都,都复为图,图即里之谓也。 泰和城内有东西厢,城外则六乡七十都。” 民国初沿袭清制的区划。到1 9 2 6 年,泰和县国民政府将原来的6 乡改分为6 区、l 镇( 西昌镇) 、2 6 乡。其中信实乡为第五区,高行乡为第六区。1 9 3 0 年, 国民党政府实行编组保甲,甲以上设联保,联保以上设区属,泰和县划分为8 个 区,沿用明代的8 个大都设区。根据新区制,原来为第五、六两区的信实、高行 两乡被划为第五、六、八三区。至1 9 3 6 年,泰和县国民政府撤销蹉保,县以下设 区、乡( 镇) 保、甲,将八个区改为原来的六个区,信实、高行两乡重为第五、 六两区。1 9 4 0 年,全县取消区级设置,分为l 镇2 6 乡,原来为第五、六两区的 高行、信实两乡区域改为石山、甘竹、螺溪、南冈、高德、高功、高言等七乡, 直至解放。 第二节土地开发、村落分布与人口状况 一、槎滩陂概况及其水利系统的流向分布 后唐年间( 公元9 2 9 年前后) ,周矩由金陵迁居今泰和县螺溪镇南冈村后,看 到当地农业生产的不利环境,于是修筑槎滩陂水利工程。“顾其田地高阜,水下荫 注不及,见有六十五都槎滩小江一道,势高流行,乃相其宜以木樯、竹礤压作小 陂一座,横截江水,旁开洪以注之,又税地浚清道流,分作三十六支,至三派江 口汇出,地亘三十馀里,下流谨五七里许日碉石,又作减水小陂一座,使无泛溢 之患,其水灌溉高行信实两乡九都稻田。” 潍水从泰和县西部由西往东流入,至禾市镇槎滩村改为南北流向,而流至早 禾市村时又复为西东流向。槎滩陂位于槎滩村的对面,横遏牛吼江水,将其一部 分水量改道东流,跛水由西往东依次流经禾市镇和螺溪镇及石山乡,在三派村汇 入禾水,从而形成一条与牛吼江平行的水系。两条水系将禾市镇槎滩村以下至螺 溪镇的大部分地区及石【j j 乡的一部分地区的农f = f l 包括其中。槎滩渠流经的众多村 藩中,有许多并不是原来就存在的,而是在槎滩陂流域的开发过程中,由于宗族 2 4 削足修:南樵道者传,蠢和县志卷三十七,“艺文志:传”清道光六年刊本。 笛泰和县志,卷二,“舆地考:厢乡”,清光绪五年刊本 2 6 刘不息:槎滩碉石陂事实记泰和南罔周氏漆田学士派三次续修普第十册“杂录”,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八大浪费考试试题及答案
- 组织行为与变革管理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绿色建材研发中心项目绿色建材市场前景与投资建议报告
- 2025年环保行业环保设备与材料创新应用报告
- 2025年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社区发展模式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3D网上购物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解析卷-北师大版8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基础强化人教版8年级数学下册《平行四边形》定向攻克试题(含解析)
- 2025财税管理咨询合同范本大全专业服务保障
- 2025版幼儿园外籍教师聘用及教育服务合同
-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 SJG 110-2022 附建式变电站设计防火标准
- 《园艺学专业英语》全套教学课件
- 2024年白酒酿造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初级工)理论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自助餐食品安全培训
- 循证护理实践案例比赛课件
- 输液泵、微量泵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 社区护理学课程说课
- 成都市第三十八中学校初一新生分班(摸底)语文考试模拟试卷(10套试卷带答案解析)
- 筛网目数-孔径对照表
-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