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史专业论文)闽北古镇峡阳的旅游价值及开发策略研究.pdf_第1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闽北古镇峡阳的旅游价值及开发策略研究.pdf_第2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闽北古镇峡阳的旅游价值及开发策略研究.pdf_第3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闽北古镇峡阳的旅游价值及开发策略研究.pdf_第4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闽北古镇峡阳的旅游价值及开发策略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鲰 a a b s t r a c t f l l lli f 1 1 1 1 i i i i 、t17 4 4 5 8 1 b a s e do nt h o r o u g h l yo ns p o t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a n di n t e r v i e w s 衍ml a r g en u m b e ro fi n s i d e r s , t h ea u t h o r h a sm a d eaq u i t ed e t a i l e dp i c t u r eo ft h eh i s t o r y , n a t u r a lr e s o u r c e s ,c l i m a t i c c o n d i t i o n s ,l a n da n dw a t e r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s t r e e t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c u l t u r a lf 0 1 ko ft h ea n c i e n t t o w nx i a y a n g ,h a sg a t h e r e de x t e n s i v e l yf i r s t - h a n dm a t e r i a li n c l u d i n gh u m a nc u l t u r e ,l o c a l l e g e n d sa n dd a t a , h a sr e v i e w e dl o c a la n c i e n tp r i v a t es c h o o lb u i l d i n g s ,a n c i e n tt e m p l e s ,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o fa n c i e n tr e s i d e n t i a lb u i l d i n g s ,a n dt h ea n c i e n tb r i d g e s ,h a ss o r t e do u tx i a y a n g a n c i e n ts u n l a m eo r i g i n s ,a n dh a si nc h r o n o l o g i c a lo r d e rc a r e f u l l yd o c u m e n t e dx i a y a n g a n c i e n ta n du n i q u ec u s t o m sa n do t h e rd i s t i n g u s h i n gf e a t u r e s ,s u c ha s ”b a i d a w a n ”,”c a i j i e ”, ”x u s h i ”,”t a i g e ”a n dt h ea n c i e n tc e r e m o n yo fw e d d i n g sa n df i m e r a l s t h ea u t h o ra l s om a d e f u l la n da c c u r a t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a n dr e c o r d so nt h em a n u f a c t u r em e t h o d sa n dw o r k m a n s h i po f t h el o c a ls p e c i a l t i e sr e p r e s e n t e db ys w e e t - s c e n t e do s m a n t h u sc a k e ,a n dh a sa c c u m u l a t e da c e r t a i na m o u n to fb a s i ci n f o r m a t i o nf o rf o l l o w - u pl o c a lt o u r i s md e v e l o p m e n t d e s p i t et h er i c hf o l kc u l t u r a lr e s o u r c e so ft h i sh i s t o r i c a lt o w n , f o rs o m er e a s o ni ts t i l lh a s n o tb e e nw e l l - d e v e l o p e d t h et o u r i s ms h o u l db a s e do nt h ep r i n c i p l eo f p r e s e r v i n gt h ea n c i e n t t o w ns c e n e r y , f o l l 【a c t i v i t i e s ,l o c a lc u i s i n ef o rt h ea t t r a c t i o na n dt h es t r e n g t ho ft h ev a r i o u s p a r t i e sc o n c e r n e dt oj o i n t l yd e v e l o pa n ds t r e n g t h e nt h ep u b l i c i t y 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a h e r c y n i a nr e g i o n a lf o l l 【c u s t o m so ft h eo r i g i n a le c o r e s o r tg o u r m e tt o u r i s mw i l lb e c o m ea l l e m e r g i n gt o u r i s ta t t r a c t i o nw i 廿lh u g ep o t e n t i a lb ys a t i s f y i n gt h el o c a l sd e m a n dw h i l e b e n e f i t i n gt h ef a r m e r s k e y w o r d s :t o w nx i a y a n g , f o l kc u l t u r e s ,t o u r i s md e v e l o p m e n t h 卜一一扩h f 一 爹 争 叁 中文文摘 古镇峡阳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西北,是福建省公布的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 镇,有着丰厚的人文历史积淀,星星点点的散布在古建筑、古民俗、风味小食等方面, 具有很高的史学研究价值和旅游开发潜力,但是却至今处于“零开发 状态,对其的民 俗文化、旅游开发的价值研究仍是一片空白。究其原因,主要问题有:对旅游资源认识 不足,市场观念不强:对珍贵的民俗文化资源缺乏了解,缺乏保护意识;缺乏对民俗文 化旅游资源的认知,功能配套不全;当地的旅游产品如特产和美食虽然特色鲜明,但是 由于缺乏市场理念,产品产量太少,大都是个体经营,规模小、档次低,且多以副业形 式开展,故经营效益也不是很好。这些都限制了峡阳旅游业的发展。 本文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采用实地走访、实物查勘、实言记录、实史求证等方式, 盘点古镇峡阳的历史遗存,力图展现一幅古镇峡阳的真实图景,为进一步对古镇峡阳进 行深入的史学研究奠定基础,并梳理出一条适合古镇峡阳旅游产业发展的踏实路线。 为此,本文以4 章篇幅分别就古镇峡阳的基本概况( 地理概况、自然资源和气候条 件、区域建制沿革、交通街道建设历史变化) 、历史遗存建筑景观( 代表性书院私塾建 筑、寺庙建筑、民居建筑) 、民俗文化( 姓氏源流、岁时习俗) 、小吃与特产( 特色风味 小吃、乡土特产) 等方面进行介绍和探讨。 第一章,笔者对古镇峡阳的山川、河流、历史沿革、自然资源、气候条件、水陆交 通和街道建设做一个系统的调查,对古镇峡阳的人文景观做一次彻底的调查整理。 第二章,笔者对古镇峡阳的文化教育、宗教寺庙、明清民居、古桥梁等各类历史建 筑进行一次盘点,特别是集中介绍了其独具特色、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峡阳土库, 以及与这些建筑相关的民俗文化、典故传说、风土人情、古树名木等等,为开发这些旅 游资源进行了一次摸底工作。 第三章,笔者对古镇峡阳的民俗文化做一次认真的整理,在广泛查阅当地各族族谱 并询问知情老者后,比较系统的整理出峡阳古老的姓氏源流。并按时间顺序认真记述峡 阳古老而独特的岁时习俗,如“开大门 、“锅刷墟”、“烧八字香 、“分节”、“祭五谷仙 、 “七月半 等当地特有的岁时习俗,以及其他极其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如“摆大 碗 、“踩街 、“战胜鼓 、墟市、“台阁和古老的婚丧嫁娶仪式等等,做到真实客观的 记录整理。 第四章,笔者对古镇峡阳的小吃与特产做一次系统的记录与介绍,对以峡阳桂花糕、 蛋菇、艾棵、筷子面、豆腐丸、豆浆面、糅干、仙草冻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峡阳特色风味 小吃的制作方法做一次系统的介绍和回顾,对峡阳的乡土特产,如清明茶、藤茶、草席、 老酒、斗笠、折笋、大甲蕹菜等产品和与之相关的乡土传说做一次认真的综述。 在前四章里,笔者详细叙述了古镇峡阳奇异多姿的风情、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历 史悠久的民居、琳琅满目的美食和极具特色的乡土特产,对古镇峡阳的历史遗存作了全 面、深入、深度的展示。笔者认为,对于这样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要加大研究力 i i i t 、 - 上 r - 度,在研究中保护、在保护中研究,也要加大开发力度,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因此在第五章中,笔者论述了古镇峡阳旅游开发的定位和原则,并提出发展当地旅游的 初步设想。笔者认为峡阳镇作为闽北重镇,保持着古朴的自身特点,有深厚的民族传统 文化底蕴及自身独有的精神内涵,浓厚的民俗氛围,开发民俗旅游和古镇风情旅游很有 潜力,可以作全面系统的包装开发: 一、从旅游开发的定位上来看,笔者建议将古镇峡阳作为海西地区原生态民俗风情 观光基地、明清建筑游览胜地、乡村美食观光旅游胜地来开发; 二、从旅游开发的原则上来看,笔者认为在开发过程中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 则、经济与文化并重的原则、历史原生态与现代旅游推介并重的原则。 三、考虑到旅游项目之间的不同开发侧重点和层次,笔者在初步将峡阳旅游资源做 了规划后,建议开发以下七个旅游产品:峡阳富屯溪观光游、峡阳集镇访古游、峡阳度 假游、峡阳民俗风情游、峡阳山村休闲娱乐游、峡阳美食休闲购物游。峡阳旅游产品承 载深厚的文化,以它的特殊性与趣味性迎合了游客求新、求知、求异的心理需求,突破 了千篇一律的观光与购物模式,必然会对游客产生不小的吸引力。 因此在结论中,笔者得出研究的基本发现和结论,并对开发峡阳旅游的前景做了展 望。峡阳的旅游具有具有农、古、游、食合一性,参与性很强,能够使游客得到充分的 参与感、满足感和自豪感。游客既能观赏到优美的田园、民居风光,又能满足参与民俗 活动的欲望,最后还能品尝美食、购买乡土特产,很好地融观光、休闲、娱乐、美食、 购物于一体。如能做到这一步,笔者认为可以拓展闽北山区旅游产品领域,缓解旅游热 点压力,更好地保护当地的人文景观与传统文化的完整性,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有利于 促进“三农 问题的解决,推进闽北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目录 中文摘要i a b s t r a c t i :】: 中文文摘i i i 目录v 绪论1 一、古镇峡阳历史遗存及其旅游开发现状分析1 二、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1 三、研究古镇峡阳历史遗存及其旅游开发的意义2 第1 章古镇峡阳的基本概况3 1 1 古镇峡阳的地理概况、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3 1 2 古镇峡阳的历史区域建制沿革4 1 3 古镇峡阳水陆交通和街道建设的历史变化5 第2 章古镇峡阳的历史遗存建筑景观7 2 1 古镇峡阳的代表性书院私塾建筑7 2 2 古镇峡阳的代表性寺庙建筑8 2 3 古镇峡阳的代表性民居建筑1 4 第3 章古镇峡阳的民俗文化1 9 3 1 峡阳古老的姓氏源流1 9 3 2 峡阳古老而独特的岁时习俗2 0 3 3 其他有特色的民俗文化2 5 第4 章古镇峡阳的小吃与特产3 0 4 1 古镇峡阳的特色风味小吃3 0 4 2 古镇峡阳的乡土特产3 3 第5 章古镇峡阳的旅游开发策略3 7 5 1 古镇峡阳旅游开发的定位3 7 5 2 古镇峡阳旅游开发必须坚持的原则3 8 5 3 古镇峡阳旅游开发的初步设想与规划3 9 结论:古镇峡阳旅游开发的前景展望4 1 参考文献4 2 致谢4 4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4 5 v 产 , 绪论 一、古镇峡阳历史遗存及其旅游开发现状分析 千年古镇峡阳是我的故乡,也是福建省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有着丰厚的历史 积淀,星星点点散布在古建筑、古民俗、风味小食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史学研究价值和 旅游开发潜力。这些遗存下来的历史痕迹,长期以来处于一种“天生丽质难自弃 却“养 在深闺人未识 的状态,对它的民俗文化和旅游开发这个研究领域的目前几乎是一片空 白。 峡阳镇的古镇民俗文化旅游发展迟缓,政府也没有什么试点性的投资,也没有加以 引导。长期以来,一直是许多来自四面八方的“散客自发的前来旅游,却始终无法形 成规模,虽然资源丰富,但是没有做出特色,没有做大做强。我认为目前它存在着以下 几个方面的状况: 首先是对旅游资源认识不足,市场观念不强。当地无论是政府还是百姓都对旅游的 产业地位认识不够,没有看到广阔的市场前景。认为旅游只是风景名胜区的事,峡阳一 个小镇没什么可游的,从而忽视旅游产业的发展,导致了“捧着金饭碗喊饿 局面的出 现。 其次,对珍贵的文化资源缺乏了解,缺乏保护意识。不少村民小农意识浓厚,只注 重眼前利益,因为对古民居、寺庙等人文景点缺乏了解,没有在保护上做文章,只顾赚 钱发展经济,有的景点年久失修缺乏修缮。而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战胜鼓、台阁 等古老的民间艺术,都多少存在后继人缺乏的问题。如果不加以研究引起各方面的注意, 这些古老而珍贵的民间艺术就有后继无人的危险。 再次,缺乏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认知,功能配套不全。由于长期以来没有发展旅 游产业的观念,接待游客的硬件设施、景点建设、环境打造等总体上讲还比较差,整个 基础设施的配套不全,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需要。 最后,当地的旅游产品如特产和美食虽然特色鲜明,但是由于缺乏市场理念,产品 产量太少,大都是个体经营,规模小、档次低,且多以副业形式开展,故经营效益也不 是很好。缺乏规划,零乱无序。由于这些方面的局限,导致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 二、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采用实地走访、实物查勘、实言记录、实史求证等方式, 盘点古镇峡阳的历史遗存,力图展现幅古镇峡阳的真实图景,为进一步对古镇峡阳进 行深入的史学研究奠定基础,并梳理出一条适合古镇峡阳旅游产业发展的踏实路线。 第一,对古镇峡阳的山川、河流、历史沿革、自然资源、气候条件、水陆交通和街 道建设做一个系统的调查,对古镇峡阳的人文景观做一次彻底的调查整理,具体包括它 的书院私塾建筑、寺庙建筑、有代表性古民居建筑做一次整理回顾。要让政府和百姓知 道,身边这些司空见惯的看起来不起眼的建筑都是先民留给我们的瑰宝。 第二,对古镇峡阳的民俗文化做一次认真的整理,比较系统的整理出峡阳古老的姓 氏源流,按时间顺序认真记述峡阳古老而独特的岁时习俗,以及其他极其具有特色的民 俗文化,如“摆大碗 、“踩街 、墟市、“台阁 和古老的婚丧嫁娶仪式等等,做到真实 客观的记录。 第三,对古镇峡阳的小吃与特产做一次系统的记录与介绍。对以峡阳桂花糕、蛋菇、 艾棵、筷子面、豆腐丸、豆浆面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峡阳特色风味小吃的制作方法做一次 系统的介绍和回顾,对峡阳的乡土特产,如清明茶、藤茶、草席、老酒、斗笠、大甲蕹 菜等产品和与之相关的乡土传说做一次认真的综述。 在做完以上旅游资源的彻底摸排之后,针对具体情况,提出发展当地旅游的对策。 三、研究古镇峡阳历史遗存及其旅游开发的意义 福建省地理优越,山青水秀,气候宜人,旅游资源极为丰富1 。古镇峡阳更是,它 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突出优势,开发潜力巨大。它有着优越的地理条件,便捷的交通; 有着良好的生态植被和宜人的环境气候,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这一切都是发展旅游产 业所需要的巨大潜力。更重要的是,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留下了大量可供研究和开 发的历史遗存,而纯朴的民俗民风是打造乡村旅游的重要形式。这些优秀的地方文化, 是乡村旅游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古镇峡阳的旅游可以做成以古镇风光和民俗活 动为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休闲娱乐和回归自然等为目的的一 种旅游方式。它是一个市民需要、农民受益、前景无限广阔的新兴产业。 在当前我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大背景下,对其进行研究是有意义的。2 0 0 8 年, 海峡旅游杂志社以“和谐旅游,合作共赢 为主题,举办了第四届海峡旅游博览会, 着力突出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旅游交流合作,力争辐射东南亚、日韩、欧美等国家,取 得良好效果2 。2 0 0 9 年,南平市旅游局副局长修明在接受采访时激动地说:“旅游业应在 ( “海西建设”笔者注) 先行先试中走前头。”3 类似的事件表明,海峡西岸经济区 建设,旅游应该而且能够有所作为、有大作为。古镇峡阳的旅游开发还停留在原点上, 忽视了很多有内涵有价值的地方。如果能保护好,开发好,建设好,对古镇峡阳融入“海 西建设,对先人和后人都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摸清了这个小镇所有有价值的景点,希 望能对它的旅游开发产生有益作用,我相信如果政府真的有决心开发这个小镇,那么本 文是很有参考作用的。希望它能成为闽北经济腾飞的一个重要助力。 l 佚名福建旅游风光篇叨福建政报,1 9 9 9 ( 5 ) 2 海峡旅游杂志社和谐旅游合作共赢第四届海峡旅游博览会亮点纷呈 j 中国经济周刊,2 0 0 8 ,( 3 1 ) :6 4 3 徐树才南平旅游界:构建合作平台推进旅游协作【n 】福建日报,2 0 0 9 - 5 - 1 2 ( 3 ) 2 l ; o 第1 章古镇峡阳的基本概况 1 1 古镇峡阳的地理概况、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 千年古镇峡阳位于南平市延平区西北,东面是茫荡镇,南面同王台镇接壤,西和顺 昌县交界,北与建瓯市相邻,玉屏山、招科山环抱集镇,富屯溪贯穿全境,故取“两山 一水谓之峡,山南水北谓之阳”而得名。它在1 9 9 9 年由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 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并且名列第一。 峡阳镇地处东经1 1 7 度5 4 分至1 1 8 度2 分,北纬2 6 度4 4 分至2 6 度5 2 分之间, 距离南平市延平区5 1 公里,总面积1 7 6 7 5 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2 5 3 4 3 9 亩,耕地 2 0 1 万亩。山地面积2 5 3 4 3 9 亩,耕地2 2 9 8 0 亩,水田1 7 5 9 8 亩,旱地5 3 8 2 亩,年产粮 食1 3 万吨;林地面积2 0 7 3 9 4 亩,林木蓄积量9 5 5 万立方米,毛竹林1 9 5 6 1 亩,年可 产毛竹1 0 万根,森林覆盖率达7 5 4 。沿溪、沿路、沿村绿化率逐年提高。现有1 2 万 亩毛竹,还有绵竹、斑竹,观音竹等大约1 万亩。茶山3 6 千亩,年产上等茶叶数千担。 主要经济水果是柑橘,集体、个人总计接近1 5 万亩。还有数量可观的板栗、柿子、桃、 李、柰等。另外峡阳的矿产资源丰富,有硅石、铁、钨矿等矿产资源。4 。 全镇设置有1 个居委会,7 个街道,1 4 个行政村,以及镇办林场、农场、苗圃等1 9 个单位,总人口约2 5 6 0 0 人,其中农业人口约为2 1 0 0 0 人。畲族大约1 0 0 人,其他为汉 族,当地方言属于建瓯语系,普及普通话,集镇处临溪开阔地,居民大约1 5 0 0 0 人5 。 峡阳属于八山一水一分田,主要山脉有玉屏山、铜钉山、招科山。玉屏山坐落在集 镇的北方,形似画屏而得名,玉屏山附近汇九龙岩、十龙岩、百花岩、七宝岩、金斗山 与一体,前临富屯溪,可谓山水呼应。此外,还有苍郁延绵的金字山、五谷山。其富屯 溪为闽江的三大支流之一,自顺昌县洋口镇进入峡阳,镇内流程1 8 公里。其照溪源出 茫荡山镇,贯穿翁坑、杜溪、梅照等4 个行政村,全程2 5 公里,从照口流入富屯溪, 流域面积1 8 5 平方公里。因此峡阳的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富屯溪在峡阳境内落差大,水 流急,已经建成装机容量3 9 万千瓦,年发电量1 8 3 亿度的峡阳水电站。照溪流程长, 开发前景可观,除现有洋安、照溪、照口三座小水电站外,还可以兴建多座小水电站。6 峡阳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温度1 9 3 度,年降雨量 1 6 0 0 毫米,无霜期2 8 0 天以上。集镇所在地海拔1 0 9 7 米。每年春夏汛期,富屯溪洪水 几涨几落。道光十四年( 1 8 3 4 年) 五月,大雨连日,富屯溪洪水涨至峡阳进贤门里第七层 台阶,低处的田园全被淹没,邻乡各处山崩地裂,田亩废塌。麦元邓坑山体滑坡,压死 十四人。1 8 7 0 年暴发洪灾,峡阳水位涨至1 0 7 9 1 米,伤亡无数,损失惨重。1 9 9 2 年7 月6 日,百年罕见特大洪水达1 0 6 5 3 米高程,房屋财产安然无恙,地势低的江汜村全淹, 被洪水围困的二千三百多村民,经过多方抢救,全部及时安全转移,无一人伤亡。7 目 前,镇政府已经修筑了沿岸的防洪堤坝,不仅保护了居民的生活财产安全,而且又增加 4 以上地理数据均由峡阳镇人民政府办公室提供,2 0 0 9 年1 月1 6 日记录于峡阳镇人民政府办公室 5 以上人口数据均由峡阳镇人民政府办公室提供,2 0 0 9 年1 月8 日记录于峡阳镇人民政府办公室 6 以上水利数据均由峡阳镇人民政府办公室提供,2 0 0 9 年1 月8 日记录于峡阳镇人民政府办公室 7 以上气象数据均由峡阳镇人民政府办公室提供,2 0 0 9 年1 月1 6 日记录于峡阳镇人民政府办公室 3 一 一 了一道新的景观。 1 2 古镇峡阳的历史区域建制沿革 据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在鳌洲岛i e l 庙附近五处均发扭商 周时期陶片,说明两千多年前就有人在这里繁衍生息了。 根据西峡骆氏宗谱记载,从骆家始祖万安定居峡阳,至今巳繁衍三十五代,有1 1 1 4 年历史。可称峡阳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镇。s 唐朝,属延平军西津镇西峡村。五代时期,属延平县。宋代,先后定名为峡阳里、 塘源里、吉田里、梅北里,属剑浦县芹哨乡。元、明、清属南平县芹哨乡,名为峡阳里。 清乾隆十三年( 1 7 4 8 年) 冬,设分县衙署于峡阳玉屏山前,移县丞驻峡阳,管辖七里 十五图一百一十五邻闻,直至民国八年仍沿袭这个体制,仅改“分县衙署”为“县佐署, 改县丞为县佐。民国十六年,“县佐署”改为南平县峡阳公安分局。 民国二十年,峡阳建镇,属南平县第二区,辖十五保,民国三十一年( 1 9 4 2 年) ,南平县 只设上下两区,峡阳为第一区,辖大历、王台、大洋、茂地等二镇七乡七十四保。 民国三十六年( 1 9 4 7 ) ,南平县划分乡镇1 9 个,峡阳镇辖江汜、大历、大溪等三乡。 1 9 4 9 年8 月,南平县人民政府成立,全县划为八个区,峡阳为第七区,辖三个乡镇。 1 9 5 0 年1 0 月,南平县划为九个区八十个乡镇,峡阳为第七区,辖峡阳、大历二镇 及立墩、醋下、洋翠、高际、杜溪、陈坍、大埂、江汜等八个乡。 1 9 5 2 年6 月,峡阳区划出洋翠、高际二乡,增设梅照、小梅、秀吴、鹭鹚、葛大、 蔡树六乡,辖十四个乡镇。 1 9 5 4 年,乡再次划小,峡阳区辖一镇十九乡,即峡阳镇、梅照乡、杜溪乡、陈坍乡、小 梅乡、鹭鹚乡、礴下乡,夏坑乡、江汜乡、大埂乡、蔡树乡、立墩乡、葛大乡、际头乡、 岩头乡、大洋乡、百际乡、上际乡、大历乡、吴秀乡。 1 9 5 6 年8 月实行小乡合拼,峡阳区辖一镇十一乡:峡阳镇、杜溪乡、鹭鹚乡、夏坑 乡、江汜乡、大埂乡、立墩乡、葛大乡、际头乡、岩头乡、洋翠乡、大历乡。 1 9 5 8 年2 月,全县撤区并乡为三十九个乡镇,撤区的地方设立指导组,峡阳指导组 管辖峡阳镇、大历乡、夏坑乡、杜溪乡、大洋乡。 1 9 5 8 年9 月,以指导组管辖范围成立峡阳红专人民公社。 1 9 6 1 年7 月,公社规划划小,分为峡阳公社、江汜公社、大洋公社、大历公社、杜 溪公社。 1 9 6 3 年6 月,峡阳、江汜、杜溪三公社合并为峡阳人民公社,大洋公社单列成立大 洋公社,大历公社于同年9 月划归建西县。 1 9 6 7 年1 月,造反派夺权,翌年9 月成立峡阳人民公社革委会。1 9 8 0 年1 1 月,撤 销公社革委会,改为公社管理委员会。 1 9 8 4 年8 月,撤社建镇,建制为峡阳镇人民政府,直至现在。镇上设有银行、税务、 公安分局、工商所、供销社、粮站、木材采购站、医院、邮电支局等机构,提供良好的 社会化服务,这样的结构一直保持到了今天。9 8 引自西峡骆氏宗谱2 0 0 9 年1 月2 0 日见于峡阳骆氏宗祠并记录 9 以上建制沿革时间均由峡阳镇人民政府办公室提供,2 0 0 9 年1 月8 日记录于峡阳镇人民政府办公室 4 1 3 古镇峡阳水陆交通和街道建设的历史变化 1 3 1 水陆交通 古代,峡阳为闽江上游主要商埠。那时,顺昌县、建瓯市部分乡镇和大洋乡、茂地 乡一带的土产山货多向峡阳集散,因此民船运输相当发达。最盛时期有三、五十条木帆 船,来往于峡阳一南平一福州之间,将本地及附近乡村的茶叶、笋干、草席、纸伞等农 付产品络绎不绝运出去,把油盐、布匹、海鲜和农家日用商品源源不断运回。自从公路、 铁路开通,货船渐渐减少,如今只有竹木装排流放和粮食、瓜果短途船运。 民国二十三年( 1 9 3 4 年) 建设了南平一顺昌简易公路,经过峡阳境内2 1 公里。现已改 造为3 1 6 国道,铺柏油路面,路宽1 0 米,日夜车辆如梭穿流。 1 9 5 8 年开通峡阳至葛大村公路1 4 2 公里。6 0 年建五星桥森林铁路。7 4 年建峡阳大 桥。从此至1 9 9 2 年,先后依靠民办公助建成十九条乡村公路,总长1 2 6 公里,实现了 以集镇为中心,村村通汽车的公路交通网络,并且修筑了横跨鹰厦铁路的公路立交桥一 座。集镇到南平市区,每天有二十八趟中巴来回,还有市区至葛大以及将乐、泰宁、顺 昌、沙县、三明专线班车过往,可以随时搭乘。 在铁路运输方面,鹰厦线于1 9 5 6 年开通,贯穿峡阳境内1 8 公里,设照口、峡阳两 个火车站。峡阳站场地开阔,专设竹木货场,年货运量4 万吨以上,候车室宽敞,每天 停靠四趟列车,年客运量巳超过4 万人次。 峡阳大桥是峡阳的交通要道,钢混结构双曲拱桥,横跨富屯溪,贯穿鳌洲岛。全长 4 1 1 米,宽l o 米,高1 2 米,有六个跨拱,其中最大一拱跨距6 0 米。两边人行道,凭栏 俯览清溪东流去,中间可通过负重汽车1 5 吨,拖运8 0 吨,从早到晚如织如梭。1 9 7 4 年8 月动土开工。在国家的支持下,成千上万的农民和机关、单位的干部职工以及中小 学师生,热火朝天参加义务劳动,用汗水和智慧,用满腔的奉献精神,日以继夜地投入 大桥建设,赢得了时间和效益。1 9 7 7 年元月竣工通车,比原计划提前八个月完成,实际 耗资7 0 余万元,比国家标准造价节省近9 0 万元。大桥的建成,彻底改变了千年古镇划 船过渡的落后、封闭状态,连接峡阳集镇与南平、顺昌公路交通,极大地便利了人民的 生产生活,促进了峡阳经济的活跃和繁荣。1 0 1 3 2 峡阳的通信发展历史 清代以前峡阳为省际主要驿路之一。光绪三十一年( 1 9 0 5 ) 创设邮政代办所,民国十年 ( 1 9 2 1 ) 十月改为峡阳邮局( 三等) ,直接受省邮管局统辖。1 9 3 4 年,成立峡阳电信代办所, 设在兴泰号商店里,隶属洋口邮局领导,直至1 9 5 0 年7 月收归峡阳邮局,同时峡阳局 划归南平县邮局管辖,并改称南平峡阳邮政营业处。1 9 5 6 年,改称为南平邮电局峡阳支 局。 1 9 3 4 年之前,本地邮官先后为原禹锟、周朝治。邮员步班四人,由叶更生负责,从 南平经三干八百坎过茂地到峡阳、洋口,轻重邮件一律肩挑传送,日夜兼程,徒步往返, 1 0 以上交通运输时间和数据均由峡阳镇人民政府办公室提供,2 0 0 9 年1 月1 6 日记录于峡阳镇人民政府办公室 5 , 非常辛苦。峡阳邮局负责峡阳至仁寿邮路,乡邮员有张再庠、骆世清两人,从峡阳出发, 经横坑、甜下、夏坑、洋墩、北海、大历口、岚下、阳挡,到仁寿,昼行夜息,爬山越 岭,涉步来回,此邮路延续到1 9 5 3 年才结束。 现代,邮电事业发展迅速。全镇设邮路四条,书信投送及时,并且实现村村通话。 早在1 9 9 2 年就组建五百门程控电话交换点,遍及机关单位、企业厂场和2 1 个村街,为 改革开放提供了良好的通讯条件。它也是上世纪闽北地区第一个程控电话达到1 0 0 0 户 的集镇。现在,当地居民均已广泛使用移动电话了。1 1 1 3 3 峡阳的街道建设历史 早年峡阳的七条街道,几乎全是鹅卵石和砖头铺就。一到雨季,砖缝间充满泥水, 踩在上面,一不小心,松动的砖块就象小翘板似地翘了起来,污浊的泥水直往裤管里钻。 街道改造,始于1 9 6 9 年秋季。最早动手的,是从集市中心的三角坪到前进街社坛头的 一段2 0 0 多米长的大街。那时,由集镇农民群众和各单位干部职工义务出工出力,日夜 加班加点,两三个月便扩建了一条“峡阳南京路”。1 9 7 7 年之后,随着峡阳大桥建成通 车,峡阳人民趁热打铁,又先后开通了从大桥头到粮站的环镇公路,铺设从国营林场到 进步街农贸市场的2 0 0 0 多米长的混凝土文明路,沿街还种植了花草树木。随后,新兴、 进步、将军、前进、鳌州、德胜、中心等街道、里弄也都修整、铺设了水泥路面,共计 1 0 公里。1 9 9 1 年秋,又扩建了从桥头经德胜、鳌州到前进街1 0 米宽的主街道,全长4 0 0 米。 现在的峡阳街宽敞平直,人来车往,非常方便。沿街商店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 繁荣之状,不亚于都市。以集镇为重点,带动乡下十四个村环境规划建设全面铺开,路、 水、电居住条件大有改善。近年来,铺设水泥村道3 0 条,总长1 2 公里。5 9 个自然村都 开通了简易公路。集镇每个街道及公共场所新建了卫生公厕,居民养猪实现垫圈化,扭 转了昔日脏乱差状况。镇上兴建日供水3 0 0 0 吨自来水厂,满足集镇人口饮用。村民每 家每户都安装了电灯和自来水。自八十年代始,新建土木、砖木、钢混结构民房一千八 百多幢,住宅多层次,多样化。千年古镇换新貌,1 9 9 1 、1 9 9 2 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村镇 建设先进单位。1 2 如今,在峡阳逛大街走小巷,如闲庭信步,街道改直变宽敞了,而且疏通了横纵沟 下水遭。平整光滑的水泥路,凭行者徜徉。峡阳镇的交通面貌的演变,为开发旅游资源, 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l l 以上交通运输时间和数据均由峡阳镇人民政府办公室提供,2 0 0 9 年1 月1 6 日记录于峡阳镇人民政府办公室 1 2 以上乡镇建设数据均由峡阳镇人民政府办公室提供,2 0 0 9 年1 月1 6 日记录于峡阳镇人民政府办公室 6 第2 章古镇峡阳的历史遗存建筑景观 2 1 古镇峡阳的代表性书院私塾建筑 福建人杰地灵,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勤劳智慧的福建人民创造了璀灿夺目的福建历 史文化,历史上曾经涌现出朱煮、李纲、蔡襄、郑成功、林则徐等众多硕儒名臣,他们 对中华历史文化的发展都做出过杰出的贡献乃。峡阳是千年文化古镇,更是名人云集。 古镇峡阳拥有秀美山川,更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今人开发古镇文化旅游提供 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不论是自然景观、历史遗址还是人造建筑,都应该表现其确定的 文化主格调,突出该旅游区的整体文化风格,把握历史文化的导向h 。中国社会科学院 旅游研究室主任张广瑞认为“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要以文化为核心、以文化内涵提 升旅游品质”1 5 。笔者认为,我们应该遵循这一规律,充分挖掘古镇峡阳的文化特点, 打造文化旅游名片,树立品牌。宋朝大理学家朱熹,曾在峡阳讲过学,峡阳名胜古寺金 山庵、芦峰庵留有他挥毫书写的“天光云影”、“道脉心传”匾额真迹,这就是古镇峡阳 文化旅游的绝佳素材。 在“杨、罗、李、朱延平四贤的影响下,宋太平兴国五年( 公元9 8 2 年) ,“明经善 射,文武具备”的广东潮州府海丰镇守威武将军应环秀,六十九岁后,解甲归故里,在 峡阳镇中厚隅后坊( 将军街) 设塾教学,创办“环秀书院”,地方弟子慕名而至。宋朝以来, 家乡的土地孕育了象武状元应珍,明中央清吏部主事骆天闲,北平州应伯真,广东儒学 教谕骆良图,军功四品骆文秀、五品骆文明,南京兴武卫范宾谷和皇恩例授正八品誉宾 范居安,太学生范熙奄等和许多“奉政大夫 、“知州 、“知县”,“教谕”、“太学生”等 优秀人才。峡阳各街坊也相继设立私塾。启蒙先生均由本镇人士担任,教诲不倦。可惜 许多的书院私塾都被毁坏了。现在保存比较完整的就是屏山书院。 屏山书院建于清代道光2 8 年( 1 8 4 8 年) ,距今已有1 4 0 多年历史。它位于峡阳镇西北 玉屏山甫麓,因其后有屏山而得名。道光2 6 年( 1 8 4 6 年) ,杨应斗任峡阳地方行政长官, 他修废兴利,认为峡阳民风“朴而未淳 ,这都是由于“薰陶之术未周 的缘故,因此 召集地方士绅商议建立书院。他带领士绅们登山俯瞰峡阳地势,看到屏山甫麓旷远清幽, 认为“这是可以育人之地 ,于是发动民众捐资建立屏山书院。这项工程,始于1 8 4 8 年 4 月1 8 日,1 8 4 9 年全部竣工,共建造中堂、后堂、东西两廊厢房及门庑等共计5 1 间, 又扩地1 0 余亩,种植桃李花木,筑了围墙。整个书院,屋宇俨然,错落有致,奇花异 木,四时芬芳。书院建成之后,按照朱熹在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亲手制定的教条严格教 育学生。用“孝、悌、忠、倌、礼、义、廉耻”为教育内容,激励学生读书做人,不仅 教化丁学童,也扭转了地方民俗风气,风土人情日趋文明,峡阳学生应试,得名不断。 当时朝廷工部右侍郎彭蕴章奉命视学福建,知道峡阳考生得名很多,考试之后,回朝禀 报。庚戌年0 8 5 0 ) 春,峡阳孝廉应銮阶与应蔚华到京都参加礼部考试,他们俩人拜访恩 1 3 佚名福建旅游风光篇 j 】福建政报,1 9 9 9 ( 5 ) 1 4 郭静关于发展我国文化旅游的几个问题【d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硕士) ,2 0 0 3 ( 0 1 ) 1 5 李小英,姚二曼打造形神兼备的文化旅游i n 渭南日报,2 0 0 8 7 2 5 ( 1 ) 7 师彭蕴章,请他为峡阳屏山书院写了一篇碑记,刻成石碑。石碑现在已经遗失,但碑文 却全文载入县志。1 6 民国以来,屏山书院仍然是峡阳小学所在地,一直延续到文革之前。1 9 6 9 年,峡阳 中学创办,屏山书院归属中学所有。2 0 0 3 年,屏山书院被延平区人民政府确定为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2 0 0 4 年,被中共南平市委、南平市人民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书 院里设有“一会六室 ,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会、陈列室、阅览室、文学创作 室、书画创作室、科普活动室、成果展示室。对峡阳镇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发挥着 巨大的教育作用。1 7 2 2 古镇峡阳的代表性寺庙建筑 2 2 1 庄武王庙与溪中公园 峡阳庄武王庙,过去又叫溪中庙,灵显庙,位于敖洲岛西半岛,小岛四面环水,因 此当地百姓把该庙称为“溪中庙”。古庙占地面积约五千平方米,门檐飞翘,雕龙彩凤, 气势恢宏。环岛均有古树名木,风景独特。 所祭祀的庄武尊王原是唐代一位节度使,名叫阎汝明,邵武人。此人生性刚毅,文 武双全,年迈解甲,辞官之时,从福州坐船返回故里,船经过峡阳敖洲岛下的深潭时( 现 在的富屯溪潭) 天色已晚,只好停船投宿于北岸池头尾小村庄范姓村民的家中。夜间听 见范家人长吁短叹,便向范老汉询问原由。范老汉开始不愿说出真情,在阎汝明再三劝 导下,范老汉道出实情:在敖洲岛上出了一个妖精,平时要村民供它鸡鸭,遇到村民娶 媳,头一个晚上必须让它先入洞房,稍有不从就要大肆祸害,弄得鸡犬不宁。再过几天 自家儿子就要成亲,家人正为此事发愁。阎汝明决定住下几天看个究竟,为民除害。他 低声交待范老汉一番话,除妖一事由他办理,吩咐范家不要担心。 范家娶媳佳期,新婚之夜,新郎新娘避开。由阎汝明独坐洞房床中。半夜时分,一 阵阴风吹过,妖精果然闯入洞房。阎汝明待妖精靠近,挥剑砍去。妖精一声惨叫逃走了。 提灯一看,只见地上有一截猫的尾巴,这才知道作恶的原来是一只猫精。妖精未除,阎 汝明又要急于启程,村民们感到十分不安。时隔不久,那没有尾巴的猫精开始兴风作浪, 散播瘟气。村民们死的死,病的病,情况十分危急。数月后阎汝明得知消息,随带家丁 二人再返池头尾村观察实情,只见村民们十有八九感染瘟疫而病倒。他用祖传秘方为村 民救命,病人服药之后,病情逐渐好转,村庄暂时安宁下来。 阎汝明心急如焚,妖精未除,村民反遭祸害,跪在地上向苍天祈祷,希望能得到苍 天的帮助,彻底除去妖精。晚上,土地神托梦与他,告诉说:一百多年前,画圣吴道子 到这里访友,在敖洲岛草堂画了一只猫。猫图受天地之灵气成了精怪。当时吴道子喝醉 了酒,走时将画笔扔在深潭里。要除猫精只有找到这支画笔,才能镇住此妖。第二天, 召集村里青年数人,在潭潜水寻找,折腾三天连画笔的影子也没看到。阎汝明心里一急, 与二名家丁一起跳进水中,可是他们都是不习水性的门外汉。就这样他们三人沉入潭底 1 6 本段引文均出自屏山书院碑文,记载于南平县志第十七卷 艺文志引、碑、铭、跋、书、祭文册,( 清) 吴 杖等修二十四卷本,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民国十七年( 1 9 2 8 ) 铅印本,2 0 0 9 年2 月1 1 日见于峡阳应氏状元祠 1 7 引自峡阳中心小学德育基地一日游活动解说词,峡阳镇学区提供,2 0 0 9 年5 月l o 日记录 8 在也没起来了。1 8 村民们为纪念阎汝明,建了一座庙来祭祀他。取名“灵显庙 。庙宇始建后唐天成 年间,原称“灵显庙”,庙中奉敬着菩萨尊,名日“庄武尊王。此后千年历史变迁, 几经周折,乾隆十三年,峡阳群众集资再次在敖洲岛上兴建一座规模宏大建筑壮观的“灵 显庙 ,并雕塑三尊大型的庄武尊王神像,俗称庄武三兄弟,老大管平安、老二管家事、 老三理财源,保佑着峡阳一方百姓的安居乐业。几百年来,当地群众对三尊菩萨非常敬 仰,凡事有求必应,常年香火旺盛。但是到了近代,庙宇原貌损坏严重,1 9 2 4 年焚于兵 灾,1 9 2 7 年重修,1 9 7 4 年修建峡阳大桥、前殿、正殿均被拆毁,非常可惜。 1 9 8 9 年,在政府支持下,群众集资2 7 万元,再次重修庄武尊王庙。地方上的能工巧匠, 集思广益,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性,用铁轨、钢索、吊环葫芦等简陋的器械,将后殿和 走马楼向西平移三十米,后殿又升高一米。平移时,群众踊跃,参加牵拉扶助者数百人。 平移成功后,后殿进行整修,改为正殿。正殿前又新建牌坊、前殿,正殿后扩建观音楼 等建筑。同时为了纪念爱国名将,庙内增塑了关公、岳飞像。昔日残存的古庙,又焕发 新姿。此次重修,规模更甚于前。它以大桥为界,桥西为古建筑,飞檐翘角,古色古香; 正最内安放庄武王神像。桥东现代建筑,为儿童游乐和人们休垃之胜地园内有凉亭石凳、 滑梯转椅、秋千木桥,构筑精巧,成为人们游玩、休闲、健身的好场所,被称为”闽北 第一农民公园”。同年,庄武王庙被南平市政府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1 ) 每年正 月十六日这天为“溪中庙 的庙会。到了这天各家凡有珍品古迹还愿的猪、羊、鸡、鸭 都要摆在庙中,让庄武王观赏敬食,这就是峡阳传统的“摆大碗”,历史传承至今,峡 阳庙会成为群众每年不可缺少的民俗文化活动。 。? i7 j 7 “j “9 “。9 ”7 警鬈搿黟9 ”了9 。:2 “? 绣 ( 图l 南平市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庄武王庙) 1 8 以上传说为2 0 0 9 年1 月3 0 日向庄武王庙管理委员会核实综合记录 9 ( 图2 南平市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庄武王庙正门) 2 2 2 临水宫 峡阳临水宫,俗称大奶庙,座落在峡阳德胜街,座北朝南,面向富屯溪,与峡阳溪 中庙遥遥相望。临水宫内祀奉闽山大士陈靖姑神像。据传,陈靖姑为唐大历年间,福州 江南下渡白洋村人氏。当年古田县境内有乌虎和白蛇带作祟,陈靖姑之兄陈二道为民除 害,勇斗乌虎和白蛇精怪,不幸受困,陈靖姑为拯救胞兄及受害人民,不避艰险,深入 闽山拜师学法。学成之后,到古田临水村施展法术,降伏乌虎和白蛇精怪,救出受困胞 兄,为民解除了祸害。以后,陈靖姑又为各地临盆妇女助产保婴,但凡难产孕妇,只要 口诵“闽山大士大奶菩萨保佑便可保母子无虞,故以深受人民爱戴,后经皇上敕封为 “顾天圣母”,立庙祀奉。眇 峡阳临水宫建于清代乾隆十年( 1 7 4 5 ) ,2 0 距今已有2 4 7 年历史。由于年久失修,庙宇 破败不堪。1 9 9 1 年峡阳人民热心捐资重修,重塑顺天圣母神像,庙宇殿堂,焕然一新, 香火氤氲,求神福佑者络绎不绝。 2 2 3 观音庙 峡阳观音庙,内有观世音菩萨和金童玉女塑像,庙虽小,神灵大,远近闻名,香火 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