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会计学专业论文)基于eva和bsc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 摘要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 国金融业的发展不仅仅是金融企业利润多少的问题,更关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 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问题,对正处改革中的我国尤为如此。9 7年亚洲金融危机 和 0 7 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都充分验证了这一点。借鉴西方国家 的成熟经验,提高绩效评价水平和构建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是保障金融业发展 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着缺乏战略目标、缺乏核 心指标、忽视资本成本、轻视非财务指标等诸多问题,如何构建有效的商业银 行绩效评价体系就成为中国金融业的重要课题。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下, 借鉴国际活跃银行先进的方法体系,试图构建出适合我国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 体系。 在新兴的绩效评价方法中, e v a 考虑了资本成本,能够真实地反映银行的财 务绩效,b s c 是一个多维度的指标体系,可以更全面反映银行的经营绩效。本文 在分析 e v a和 b s c这两种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构建以 银行的愿景和战略目标为导向,以 e v a维度指标作为最终衡量指标,以平衡计 分卡四个维度因果关系链为支撑的五个维度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本文以 1 2 家上市商业银行2 0 0 9 年年报以及证券市场相关信息为依据, 对设计的绩效评 价体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综合排名,深入剖析了造成银行间绩效差异的原因, 紧接着本文又运用主成份分析法从财务维度的 2 0 个指标中提取出 6 个主成分, 找出了银行价值的驱动因素,显示出本文设计的绩效评价体系的适用性和科学 性。 本文以统计学、金融学、会计学以及计量经济学为指导,综合运用 a h p层 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数学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尝试将主观赋权法和客观 赋权法结合起来使用,力求构建一套为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管理提供一 定的指导作用的绩效评价体系。 5 【关键词】商业银行 绩效评价 经济增加值 平衡计分卡 6 abstract finance as the core of modern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he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s financial sector is not only the issue of how much financial corporate profits, but also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s well as the stability of society as a whole, the reform of the country is now especially. 97 years and the 2007 asian financial crisis in u.s.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triggered by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fully verify this. mature experience from western countrie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tandards and to construct a reasonabl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is to ensure an effective means of financial sector development. at present, china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of commercial banks there is a lack of strategic objectives, lack of core indicators, ignore the capital costs and ignore the non- financial indicators and many other issues, how to build an effect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of commercial bank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chinas financial industry. based on such background, the reference method for internationally active banks advanced system, trying to build for ou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of commercial banks. in the new method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eva into account the cost of capital, to truly reflect the banks financial performance, bsc is a multidimensional indicator system, you can more fully reflect the banks operating performance. eva and bsc of analyz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two methods, based on the attempt to combine the two, building the banks vision and strategic objectives as a guide to eva as the ultimate measure of dimension indicators to balanced scorecard four dimensions of the chain of causation to support the five dimensions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of commercial banks. in this paper, 12 listed commercial banks in the 2009 annual report and stock market information, based on the design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for ranking the empirical analysis and synthesis, in- depth analysis of the performance differences caused by the reasons for the inter- bank, followed by paper and the use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from the financial dimensions of the 20 indicators in six principal components extracted to identify the drivers of the value of the bank, showing that the designe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for scientific. in this paper, statistics, finance, accounting, and econometrics as a guide, the integrated use of ahp- level analysi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other mathematical methods of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try to subjective weighting method and the objective weighting method used in combination, strive to build a new situation for th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to provide a guiding role i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7 【key words】commercial bank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eva bsc 1 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 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所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申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2 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管、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本人授权山西财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 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不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v”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基于 ev a 和 bsc 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研究 1 1 导论 1.1 选题意义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加强宏观调控、治理通货膨胀、防止通货紧缩、促进经济 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在银行业高度发达的国家,银行不仅可以快速 聚集国内资源,还可以迅速调动国外资源,推动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亚 洲金融危机表明一国银行系统绩效不佳,会使该国更容易受到国际金融环境的影响和冲击。 2008 年金融危机也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事实:房市泡沫的破灭使美国银行大量次级贷款成为 银行的不良资产、坏账、呆账,美国的大量金融巨头纷纷倒下,影响了美国整个宏观经济的 运行,也影响了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可见,在现代经济运行中银行业的绩效高低不仅关系 银行本身的运作,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 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关系着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因此绩效评 价工作作为商业银行理论和实务中一个新兴的研究课题而备受关注。商业银行绩效评价问题 成了中国金融业的关键问题,这不仅是学术界也是银行管理层非常关心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是人民银行一统金融业的时期,它兼负着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双 重职能。改革开放以后,开始对我国的单一银行体制进行改革。1979 农行、中行、建行相继 独立,1984 年工行行从人民银行分离出来,一批中小型的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挂牌成 立,至此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已初步成型。2001 年加入世贸组织,我国承诺在五年内逐步开 放国内的金融市场,既在机构种类上,允许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在机构设置上,取消其 在国内开设分支机构的地域限制;在业务范围上,将允许其经营 rmb 业务和所有国外客户 的外汇业务,并逐步允许其经营中国客户的外汇业务、rmb 批发业务和为居民提供各种金融 服务1。 虽然我国学术界对银行绩效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为适应国际上银行业发展趋势的 需求,我国商业银行在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1994 年工、农、 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在实施商业化改革之后,相继出台了以财务指标为主的综合绩效考评体 系,银行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众多并且我国的银行商业化历程较短,目前为止个别银行虽然按监 管要求制定了内部考评指标体系,总体来说还没有一套完整有效的绩效考评体系。现在实施 的考核体系也存在很大的不足,与国外银行通行的综合考评指标体系(平衡计分卡)和充分 1邱崇明. “入世”后中国银行业的比较优势分析. 财经研究. 2 0 0 2 . 6 . p 6 8 基于 ev a 和 bsc 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研究 2 反映风险的 eva 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 展。这些问题的解决就需要建立适应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体系。如何科学地评价商业银 行的经营,并找出商业银行低绩效的原因,如何改善商业银行的绩效,这些都是我们未来研 究的重点和难点。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回顾 早在 19 世纪初绩效评价就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的应用。在 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西方商业银行受政府监管严,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也不是很发达,竞争不激烈, 银行可以轻松地获取高额利润,从客观上来讲不需要绩效评价。在 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后, 政府监管放松,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伴 随着行业的发展,银行的绩效评价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高度重视。 hotelling(1933)首先提出来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很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指标,然后得到 广泛应用,因此被引入到银行经营评估中来。 戴维 科尔(1972)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引入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但杜邦体系仅仅高 度重视银行的盈利性,而忽视了对银行来说至关重要的安全性和流动性的考虑。 altman(1983)利用因子分析法在 17 个财务比率中提取出 9 个公因子:资产投资报酬率、 流动比率、利润率、股东权益报酬率等,分别建立了企业倒闭的预测模型,并用该模型进行 预测,其准确率高达 95% 。 west(1985)以 19801982 年间美国 7 个州 1900 家银行数据为样本, 利用因子分析法找出 的公因子符合著名的骆驼评级法五个考评指标中的四个:即资本的充足程度、资产质量、盈 利水平和流动性。west 用该因子得分建立 logit 风险预警模型进行预测,准确率达 89.2% 91.9%。 1987 年,arshadi与 lawrence 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法对美国438 家在 1977 年到 1979 年间 成立的新银行的绩效进行实证研究并指出了影响这些银行绩效的主要因子有存款利率、营业 成本、存款增长率、贷款决策等。 banker 和 maindiratla(1988)运用参数分析法,通过对估计成本函数进行分析得出:可 获得的最大产量随着投入数量的变化而改变,并且能够代表银行的经营水平。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斯腾斯特管理咨询公司最先提出了以 eva 经济增加值,作为 基于 ev a 和 bsc 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研究 3 评价企业绩效的方法,在同一时期,robert hall 提出评价企业业绩的四尺度法,即以质量、 作业时间、资源利用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四个尺度为标准,还可以将这四个尺度细分更多的标 准。 1992 年, robert kaplan和 david norton提出著名的 bsc 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模型, 该方法以企业的战略为导向,由财务指标、内部经营指标、客户指标、学习指标四个部分构 成,该业绩评价体系可以全面综合地评价企业的绩效。他们首先将其应用在制造业领域,最 后扩展到了服务业和金融业。 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过后,ruth goodwin groan分析了东亚金融体系受到的亚洲金融危 机冲击和震荡,并从中选取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商业银行,来对它们的流动性、安全性、收 益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通过分析比较,最后提出如何有效地构建商业银行绩效优化系统 来更好地防范金融风险的建议。 harker 和 zenios(2000)把商业银行绩效定义为经济绩效,可以借助价格收益比,对于 上市银行可以借助公司股票 a 值、值和 tobin s q 值等财务指标来衡量,它能够体现价值最 大化是评价银行绩效最基本标准的思想。 serpil canbas、altan cabuk、suleyman bilgin kilic(2004)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土 耳其 40 多家商业银行的基本特征,并依据这些特征构建了风险预警系统。 英国金融时报出版的权威刊物银行家每年 7 月都公布其选出的全球 1000 家银行 的评估排行榜,其评估方案最先最完全的向巴塞尔协议靠拢,从实力、稳固性、盈利、 业绩、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比率、金融时报综合信用评级级别等 7 方面的数据来对各银 行评价。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西方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日渐趋于成熟和完善,并开始进入 到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绩效评价阶段。 1.2.2 国内文献回顾 我国对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研究从是 90 年代才开始的,相对国外而言起步较晚,我国学 者以我国商业银行具体情况为基础同时引入国外先进的绩效评价方法,在商业银行绩效评价 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迟国泰、朱战宇(1999)根据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三性原则,通过专家打分,构造 判断矩阵,运用 ahp 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具体模型。该模型考虑了 基于 ev a 和 bsc 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研究 4 三原则,但是未考虑到非财务指标的影响,同时专家的打分也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熊维平等(2001)利用资产收益率等指标构建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某商业银行的 23 个考核单位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后,认为商业银行应该关注资 产质量和盈利能力。 姜灵敏(2002)根据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目的,运用层次分析法将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 指标分为资产质量状况、发展能力状况、综合效益状况、流动性状况。 谢赤,钟赞(2002)采用熵权法对 12 家股份制银行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得出银行不仅要 关注资产质量和资本实力,同时要注重投入产出比,即效率。该研究局限在于没有将四大国 有银行考虑在内。 关新红(2003)通过对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发展历程的分析指出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 的主要问题,同时指出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缺陷在于主要依据财务指标,而对于一些非 财务指标及银行安全性和效率性问题的评价不关注。 李建军(2004)在国有商业银行绩效评价 理论、方法与实证一书中,综合比较国 内外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理论和实务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针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企业性绩 效评价体系、公共性绩效评价体系和综合性绩效评价体系,并用功效系数法和贡献赋值法对 国有商业银行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其局限性在于仅实证了国有商业银行,而未考虑股份 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其他银行。 赵国杰、赵红梅(2004)针对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存在的弊端,引入平衡记分卡方 法。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特点构建了以战略和愿景为目标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同时还阐 明了财务维度、顾客维度、内部业务流程维度、学习和成长维度这四个指标体系之间的内在 逻辑关系。 李志彤等(2004)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结合国外的 camel 指标体系,对我 国商业银行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对我国银行业绩效评价有一定的启示。 叶东凌(2005)从 eva 的基础理论和概念出发,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现状和特点, 为提高商业银行内部治理效率,提出了以 eva为核心的商业银行绩效管理体系。 方霞(2006)从 promethee 方法出发,在回顾了国内外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文献后,结合 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现状和特点,提出了建立一套客观、合理、简便的商业银行绩效评 价体系,并且运用了模型进行分析实证。 关新红(2006)在运用 eva对我国商业银行创值能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构建了基于 创值能力的商业银行综合绩效考评体系,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具体情况,采用层次分析法 基于 ev a 和 bsc 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研究 5 进行了实证分析,评述了我国商业银行创值能力的优势和劣势,为商业银行有针对性地制定 战略发展规划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1.3 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 1.3.1 研究思路 本文通过资料调研,以统计学、金融学、会计学及计量经济学为指导,采用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相结合,并对 1 2 家银行的绩 效进行实证,对银行业建立绩效评价体系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本文的研究思路如下: 第一部分是导论。该部分主要论述本文的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在对国内外研究文献进 行综述之后指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绩效评价的历史延革和现状。首先按时间顺序就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 (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财政部等)出台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分析,其次对我国 现行的绩效评价体系作简单的介绍,指出我国现行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不足,有必 要引入更先进更科学的体系。 第三部分阐述了与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相关的理论。首先介绍了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有关 范畴,包括绩效评价概念、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目标、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相应的激励 机制。其次介绍了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所采用传统和新兴的方法,提出可以将两种新兴的商业 银行绩效评价方法e v a和 b s c结合。最后对两种绩效评价方法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 行了分析,引出下一章的内容。 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基于前两章的实务和理论研究,提出一个全新的五维度商业银 行绩效评价体系:e v a维度指标体系、财务维度指标体系、客户维度指标体系、内部业务流 程维度指标体系、学习与成长维度指标体系,接着对这个绩效评价体系各指标之间的关系进 行说明,最后指出该绩效评价体系中各指标权重如何确定。 第五部分是本文的实证部分。 本部分以 1 2 家商业银行公开披露的年报数据以及大智慧证 券分析系统提供的股价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由于在本文的绩效评价体系中 e v a 位于顶 端,所以首先用 e v a 模型对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并得出各银行的排名,其次利用主 成份分析法提取主成份并计算每家银行各主成份的得分,通过回归模型找出驱动银行 e v a 的 因素。 基于 ev a 和 bsc 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研究 6 1.3.2 创新之处 1、将 eva与 bsc 合成形成了新型的平衡记分卡。本文提出一个以银行的愿景和战略目 标为导向,以 eva为起点并将其作为衡量银行创造价值的最终指标,以平衡计分卡的各个维 度为支撑的一个层次分明的金字塔形的绩效评价体系。将最新的两种绩效评价方法有机结合 起来,科学合理地评价银行的绩效,以便给投资者提供更为可靠的评价方法。 2、实证分析了我国 12 家上市商业银行的绩效水平,并且对其 eva 排名和 eva回报率 排名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同时本文还将 bsc 财务维度的指标进行主成份分析,并提取出其主 成分。然后从这些主成份中找出影响商业银行 eva的驱动因素。 基于 ev a 和 bsc 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研究 7 2 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历史沿革与现状 2.1 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历史延革 2.1.1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考核评价办法 2000 年,人民银行对我国主要金融机构从四个方面选取 13 个定量评价指标开展盈亏状 况、贷款质量等大检查,之后人行根据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实际状况出台了国有独资商业 银行考核评价办法,该体系是我国官方出台的第一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鉴于当时的金融 监管任务是化解金融风险、提高经营效益,所以该指标体系侧重于将盈利能力的权重定得高 一些。具体指标见表 2.1。 表 2.1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考评指标体系 考核内容 指标 考核内容 指标 1.资产利润率 8.逾期贷款率 2.资本利润率 9.呆滞贷款率 3.人均利润率 10.呆账贷款率 4.利息回收率 资产质量 11.信贷资产风险抵补率 5.应付利息充足率 12.核心资本充足率 盈利能力 6.效率比例 13.资本充足率 流动性 7.流动性比率 资本充足率 资料来源:谢平、徐国平、李德.运用信用评级原理加强金融监管.管理世界.2001 2.1.2 商业银行内部经营业绩考评指标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 2002 年 9 月 18 日发布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中明确了商业银行内 部业绩考评指标体系,从财务效益状况、资产流动状况、资产安全状况、发展能力状况以及 内部管理状况五个方面评价商业银行的绩效,是我国目前商业银行内控的核心内容。该指标 体系不仅只侧重银行的盈利性而且还考虑了商业银行的安全性指标,同时也增加了表现商业 银行内部管理状况的 8 个定性指标。具体指标见表 2.2。 表 2.2 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管理业绩考评指标体系 a、财务效益状况 d、发展能力状况 1、净资产收益率 1、营业收入增长率 2、总资产报酬率 2、实收利息增长率 3、利润净值率 3、总资产增长率 4、成本费用利润率 4、固定资产周转率 基于 ev a 和 bsc 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研究 8 5、营业收入利润率 5、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 6、效率比率 6、三年效率比率平均增长率 b、资产安全状况 e、内部管理状况 1、不良贷款率 1、领导班子基本素质 2、呆滞贷款率 2、服务满意度 3、呆账贷款率 3、基础管理水平比较 4、未收利息率 4、在岗员工素质状况 5、资产损失率 5、服务环境状况 c、资产流动状况 6、内部防范水平 1、流动比率 7、经营发展战略 2、现金流动比率 8、长期发展能力预测 3、备付率 资料来源:黄陈.商业银行绩效评价问题研究.中国人民银行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2002 2.1.3 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 2004 年 2 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颁布了股份制商业银行风 险评级体系(暂行)。该体系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综合评级分为良好、一般、关注、欠佳和 差五级。该体系主要用于识别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风险,以保证股份制银行能够防范和化解风 险、稳健经营。具体见表 2.3。 表 2.3 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指标体系 考核内容 定量指标 满分值 定性因素 满分值 权重 资本充足率 30 分 银行资本的构成和质量 6 分 核心资本充足率 30 分 银行整体财务状况及其对资本的影响 8 分 资产质量及其对资本的影响 8 分 银行进入资本市场或通过其他渠道增加资本 的能力 8 分 资本充足状况评价 银行对资本的管理情况 10 分 小计 60 分 40 分 20% 不良贷款率 15 分 不良贷款和其他不良资产的变动趋势及其对 银行整体资产安全状况的影响 5 分 估计贷款损失率 10 分 贷款行业集中度以及对银行资产安全状况的 影响 5 分 最大单一客户、 集团客 户授信比率 10 分 信贷风险管理的程序及有效性,是否建立完善 的信贷决策程序和制度 10 分 拨备覆盖率 20 分 贷款风险分类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10 分 非信贷资产损失率 5 分 保证贷款和抵(质)押贷款及其管理状况 5 分 资产安全状况 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状况 5 分 小计 60 分 40 分 20% 管理状况 银行公司治理的基本结构 10 分 基于 ev a 和 bsc 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研究 9 银行公司治理的决策机制 10 分 银行公司治理的执行机制 10 分 银行公司治理的监督机制 10 分 银行公司治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及问责 10 分 内部控制环境与内部控制文化 10 分 风险识别与评估 10 分 控制行为与职责分工 10 分 信息交流与沟通 10 分 监督与纠正 10 分 小计 100 分 25% 资产利润率 15 分 银行的成本费用和收入状况以及盈利水平和 趋势 15 分 资本利润率 15 分 银行盈利的质量,以及银行盈利对业务发展与 资产损失准备提取的影响 15 分 利息回收率 15 分 财务预决算体系,财务管理的健全性和有效性10 分 盈利状况 资产费用率 15 分 小计 60 分 40 分 20% 流动性比率 20 分 资金来源的构成、变化趋势和稳定性 5 分 人民币超额准备金比 率 10 分 资产负债管理政策和资金的调配情况 20 分 外币备付金率 5 分 银行对流动性的管理情况 5 分 存贷款比例 10 分 银行以主动负债形式满足流动性需求的能力 5 分 外币存贷款比例 5 分 管理层有效识别、监测、和调控银行头寸的能 力 5 分 流动性状况 净拆借资金比率 10 分 小计 60 分 40 分 15%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银监会颁布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整理 2.1.4 商业银行风险预警操作指引 2005 年 4 月,我国银监会为了建立防范并控制商业银行的风险的长效机制,借鉴国际先 进方法,根据银行业的现状,制定了商业银行风险预警操作指引(试行)。该风险预警模 型通过将商业银行各项预警指标数据输入软件,系统自动给出正常、蓝色、橙色和红色的预 警信号,目前该结果只作为现场监管的参考,未对外公布。该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包括定性和 定量指标两个部分共 22 个指标,其中定量指标有五大类:资本充足度、信用风险、市场风险、 经营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定性指标有六大类:管理层评价、经营环境、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与 内控、信息披露和重大危机事件。 基于 ev a 和 bsc 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研究 10 2.1.5 财政部关于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2009 年财政部出台了金融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绩效评价暂行办法,该办法从四个 方面进行反映金融企业的绩效评价:盈利能力、经营增长、资产质量、偿付能力,同时在此 基础上根据企业的管理难度、经营规模、重大损失等方面的表现进行适当的加分和扣分。该 绩效评价办法能够较综合、客观的反映银行绩效评价工作,提升银行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具 体指标如表 2.4。 表 2.4 金融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绩效评价指标 评价内容 评价指标 权重 资本利润率 15% 资产利润率 10% 成本收入比 5% 盈利能力指标 小计 30% 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 10% 利润增长率 10% 经济利润率 5% 经营增长指标 小计 25% 不良贷款率 10% 拨备覆盖率 5% 资产质量指标 小计 15% 资本充足率 15% 核心资本充足率 15% 偿付能力指标 小计 30% 资料来源:根据财政部金融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绩效评价暂行办法整理 2.2 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现状 1994 年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在实施商业化改革之后,相继出台了以财务指标为 主的综合绩效考评体系,从整个商业银行体系来看,各银行的绩效评价虽有侧重,但是大体 相同,下面选取几种典型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进行介绍: a.工商银行:从四大类指标考察各行的绩效:效益类指标、资产质量类指标、存贷比例 类指标、案件类指标。具体指标见表 2.5。 表 2.5 工行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资产利润率 人均利润 人均外汇利润 贷款收息率 效益类指标 利润计划完成额 基于 ev a 和 bsc 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研究 11 费用利润率 人均中间业务收入 三项贷款率 呆滞贷款率 资产质量类 呆账贷款率 人均新增存款 人均新增外汇存款 存贷比例类 存贷款比例 案件类 千人发案率 b.建设银行:分别从价值创造指标、同业竞争指标、质量风险指标、效率成本指标、内 部控制及执行力指标五个方面来衡量银行的绩效。具体指标见表 2.6。 表 2.6 建行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经济增加值 价值创造指标 经济资本回报率 一般性存款占当地四大行市场份额 个人贷款占当地四大行市场份额 同业竞争指标 中间业务收入占当地四大行市场份额 不良资产率 新发放贷款质量 关注类贷款占比 质量风险指标 不良贷款损失率 成本收入比 利润(员工)成本比率 存款(员工)成本比率指标 效率成本指标 中间业务收入(员工)成本比率 内控评价得分 重大经营管理决策和审批事项报告及执行得分 合规与整改评价得分 内部控制及执行力指标 等级行评定得分 c.中国银行:从四个方面来评价银行的绩效:财务指标、资产质量指标、业务发展指标、 专项扣分类指标。具体指标见表 2.7。 表 2.7 中行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账面利润 人均利润 人均利润增长率 资产利润率 资产利润率变动值 中间业务收入占比 收入费用率 财务指标 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率 不良授信资产比率 不良余额主动压缩率 前年新账不良率 资产质量指标 现金清收率 基于 ev a 和 bsc 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研究 12 新发生不良贷款比率 人民币公司存款新增计划完成率 人民币储蓄存款新增计划完成率 人民币零售贷款新增计划完成率 人民币公司贷款(含贴现)新增计划完成率 外汇公司存款余额计划完成率 外汇储蓄存款余额计划完成率 外汇公司贷款余额计划完成率 国际结算量计划完成率 银行卡收入计划完成率 国内结算手续费收入增长率 人民币储蓄存款市场份额变动值 人民币公司存款市场份额变动值 人民币零售贷款市场份额变动值 业务发展指标 人民币公司贷款(含贴现)市场份额变动值 案件事故 领导班子 合规经营 专项扣分类指标 服务质量 由以上各银行现行绩效考核方法可以看出其不足之处在于: (1)缺乏一个统一的综合的核心指标。由于考核指标众多,且指标间的关系不明确且较为 松散,没有形成一个体系。在实际的绩效评价中,不能使银行的决策者一目了然地比较出各 个银行的绩效高低。同时各个银行所使用的指标在个数、计算方面均不统一,也造成了使用 上的不便。 (2)指标考察的方面比较片面。比如在工行、建行、中行的指标体系中均没有涉及安全性 方面的指标。银行的业务风险很高,也是各个国家监管的重点,所以应该在指标体系中加入 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这类指标来反映银行稳健经营的程度。 (3)忽视资本成本。由于各银行(建行除外)均采用报表利润来评价银行的绩效水平,而 报表利润是根据会计准则编制的结果,在计算利润时未扣除股权资本的成本,导致资本成本 的计算不准确,无法衡量出银行真正创造的价值有多少。虽然建行在 2002 年、工行在 2006 年均引入了 eva指标,但是其使用统一报表公开银行财务数据时并未公布其 eva值。 (4)忽视非财务因素。财务指标可以量化、操作方便、提供的信息有限,非财务指标虽然 难以量化,但是正是非财务因素对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各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引入了非 财务因素,比如工行的千人发案率,建行的内部控制及执行力指标、中行的专项扣分类指标, 但是这些指标评价的方面不一,未形成体系。比如对于给企业创造价值的内部业务流程类、 客户类指标、企业开发新产品、企业员工的学习能力均未体现或者体现得不完全。忽视财务 指标会使银行的管理者过分注重银行的短期效益而忽视银行的长期效益,同时也会导致银行 基于 ev a 和 bsc 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研究 13 的绩效评价不客观真实。 基于 ev a 和 bsc 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研究 14 3 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与方法界定 3.1 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概述 3.1.1 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概念 绩效,通常指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劳动成果的对比关系,结果可能是一个具体的比值, 也可以是相对的名次,它表示占用较少的经济资源去创造尽可能多有效的经济成果,或者是 以更少的费用取得更多效用的基本的目标。企业绩效是指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业 绩2。企业绩效评价(改革开放前称为考核)通常是指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方法,采用特定 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企业一定经营 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作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企业绩效评价是评价理论、 方法在经济领域的具体应用,是在会计学和财务管理学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原理和现 代分析技术建立起来的系统评价企业经营绩效的一门科学3。 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属于企业绩效评价的一个特殊的应用领域,是指银行各利益相关者 (银行的监管者、股东、中小投资者、银行债权人(主要是存款者)、高级管理人员、员工) 通过该评价指标体系,对照银行业的评价标准,对商业银一个会计年度的绩效进行多角度全 方位的综合评价,使银行可以在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 效率性等方面加强管理、提高效益。 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目标、评 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 3.1.2 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主体 评价主体是绩效评价行为的主体,组织和自然人均可,商业银行有众多的利益相关者, 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将绩效评价体系分为以下三种: a.监管性评价体系。是银行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绩效所作的评价,比如国际上巴塞尔 协议,中国财政部金融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绩效评价暂行办法中涉及商业银行的监 管指标体系。 2主鲍博 哈维德. 绩效评估. 长春出版社, 2 0 0 1 3蔡莉, 单军. 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绩效评价研究. 管理评论. 2 0 0 3 , ( l 5 ) . p 4 5 - 4 7 基于 ev a 和 bsc 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研究 15 b.社会中介机构评价体系。包括评级公司、银行业协会、大的投资机构、金融权威刊物。 中介机构地位超然、评价结果客观公正,有一定的公信力。 c.自律性评价体系。董事会对银行管理者建立的绩效评价体系或者商业银行的总行对分 行、支行建立的绩效评价体系。 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中监管当局、股东、中小投资者、银行债权人从银行外部来了解银 行业绩、风险与发展状况,属于一种外部评价。经营管理者、员工、商业银行各部门从内部 来了解银行的经营状况,属于内部评价。本文所称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是主要指商业银行内部 的绩效评价体系。 3.1.3 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客体 评价客体是由主体的需要而定的,是绩效评价的对象,可以是商业银行总行、各级分行, 甚至各个部门,可以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者,也可以是普通员工。从这个角度可以将商业 银行的绩效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商业银行总行绩效;第二层商业银行分行绩效;第三层 商业银行部门绩效;第四层商业银行员工绩效。 评价的客体不同,所使用的评价理论和方法一定不相同,因此也形成了不同角度和不同 称谓的评价方法体系。本文从商业银行的总行出发,研究商业银行总行的绩效,也可以扩大 到独立核算的分行。 3.1.4 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目的 不同的评价主体选择侧重点不同的绩效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实现不同的目的。 从监管机构和债权人的角度而言,银行把居民手中的资金以负债的形式吸收进来,自有 资本少、是高杠杆的特殊企业,利益相关者众多。银行一旦失去安全性,将会导到整个银行 系统混乱,甚至会损伤整个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转。监管机构和债权人侧重于关注银行资产的 流动性和安全性。 从股东的角度而言,他们向商业银行投入资金,首先关注企业的盈利性,其次关注企业 的发展性和安全性。在银行不破产的前提下,期望获得更高的股息、红利和资本出售利得。 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者和员工的角度而言,定期的银行绩效评价可以帮助他们检查银行 的经营业绩,发现并解决问题。 基于 ev a 和 bsc 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研究 16 3.1.5 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主体根据评价目的的要求选取的的能反映评价客体对象特征的一些 评价指标、指标权重、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等。评价标准是评价的参照系,它是一个评价的 基准和尺度。评价方法是一种技术规范、技术手段。 3.1.6 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评价行为的延伸和反馈,有利于改善评价客体的行为。 不同的评价主体有不 同的评价目的,依据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商业银行的绩效进行评价。评价客体既可以是 总行也可以对分行、各个部门、员工,对客体评价后得出的结论用于激励评价客体,希望通 过绩效评价达到改善评价客体绩效的目的。绩效评价系统的构成如下图 3 . 1 所示: 图 3.1 绩效评价系统的构成 3.2 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方法 3.2.1 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 a.杜邦分析方法 (du pont analysis) 杜邦分析方法又称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由美国杜邦公司创立。基本思想是以企业净资产 收益率(roe)为起点,通过一层层分解该指标,找出 roe 表现良好或表现不佳具体是哪一 评价主体 评价目标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介客体 评价结论 激励机制 基于 ev a 和 bsc 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研究 17 些因素在起作用。杜邦模型分解如图 3.2。 图 3.2 杜邦模型图 净资产收益率资产使用率销售净利率权益乘数 第一层:净资产收益率(roe)总资产收益率(roa)(净收入/总资产) 权益乘数(em) (总资产/总权益资本) 第二层:总资产收益率资产使用率(au)(总收益/总资产) 销售净利率(npm) (净收 入/总收益) 第三层:杜邦分析法在分解完上述的指标之后,对总收益、总资产、总权益资本进行了 分析,将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结合起来,能比较综合地反映银行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发 展能力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上述分解表明净资产收益率由银行总资产收益率和权益乘数的高低来决定。总资产收益 率反映银行全部资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劳务分包合同模板及风险提示
- 物联网安全协议设计中的多因素安全机制-洞察及研究
- 商业活动策划与执行服务合同协议条款指南
- 农业畜牧资源整合协议
- 城市代理商合作协议范本模板
- 企业资金结算账户服务协议
- 合同审查标准化表单
-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协议条款
- 小区绿化养护与植物保护协议
- 高管服务合同范本及内容解析
- 2024年3dmax模型制作与精修培训课件
- 咨询类合同合同范例
- Vue3系统入门与项目实战
- 香港买卖黄金佣金合同模板
- 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作业指导书
- 中职语文职业模块1.2《宁夏闽宁镇:昔日干沙滩-今日金沙滩》教案
- 3.2 摩擦力 课件 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2024年指标房转让买卖合同范本
- 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
- DZ/T 0430-2023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范(正式版)
- 2024年海南省中职教师技能大赛-新能源汽车维修 赛项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