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绩效审计的中观审计研究 i 内 容 摘 要 本文将就中观审计的有关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将以规范研究方法为主,结合案例研 究方法。其中文章第一章拟采用归纳法、演绎法、系统法来研究问题。用归纳法来描述 现实中存在的中观经济现象,并总结出中观审计必然存在;用系统法来阐释经济体系的 划分,只分为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是不完善的,从而导出应该发展中观经济理论;用演 绎法推导出中观审计是现代审计理论体系发展的一个十分必要的分支。 从而系统地阐述 了中观审计产生发展的理论和现实基础:经济学、系统论、审计史和现代审计的发展趋 势是中观审计产生的依据。第二章主要采用演绎法对中观审计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阐 述,并在此基础上总体阐述本文将要研究的内容中观审计的内容、审计方法第三章 拟采用归纳法、演绎法。由中观经济的内容,用归纳法和演绎法总结出中观审计应涵盖 的内容;用经济学法、演绎法推出中观审计的重点以绩效审计为主线,通过综合评价的 方法来执行审计。 系统地描绘了中观审计涵盖的内容: 行业审计、 地区审计和集团审计。 同时从审计的发展趋势、 中观经济和中观审计的发展要求来说明绩效审计是中观审计的 重点,绩效审计的一些审计方法可以运用到中观审计中去。采用系统法、归纳法来对中 观审计的未来发展进行描绘。展望中观审计在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发展前景,开展中 观经济管理,深化中观经济管理意识,逐步完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使得中观审计逐步 起到监控中观经济行为及其运行机制,防止偏差和失控,协调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作 用,提高中观经济效益从而起到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第四章拟采用事项 会计方法,用一个集团审计实例中石化集团的绩效审计,并运用绩效审计中的平衡 计分卡审计方法来对中观审计的目标、效果进行验证,从而得出结论。 关键词:中观经济 中观审计 绩效审计 行业 地区 集团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sis and study about meso-auditing, and adopt mostly standard research method and case research method. the first chapter will introduce inductive method deductive method and systemic method. firstly, 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phenomena of meso-economy in the real life, and educe that there has been meso-auditing. secondly, in my opinion, it is not perfect that the system of economy divides into macro-economy and micro-economy. it is necessity that meso-economy exits. thirdly, the meso-auditing is the embranchment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modern auditing. this all make clear that the theoretical and real foundation of the meso-auditing is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the system theory、the history of auditing and the modern auditing. the second chapter sum up the research findings of the meso-auditing and the content of the meso-auditing and the method of auditing. in the third chapter, i will systemic explain the contents of the meso-auditing: trade auditing group、auditing and region auditing. the emphases of meso-auditing is the performance auditing, and make use of the overall evaluation method. in this part, i will explain the reason that the performance auditing is the emphases of meso-auditing from three respects. in the fourth chapter, financial index analyze technique is application of the balanced scorecard in performance auditing, i will make use of bsc method and analysis of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oration. in the fifth chapter, the article prospect the future of the meso-economy. the main function of the meso-economy harmonize macro-economy and micro-economy, and enhance meso-economic effect and promote the whole national economy. key word: key word: meso-economy meso-auditing performance auditing group trade region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系在导师指导下本人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文中依法 引用他人的成果,均已做出明确标注或得到许可。论文内容未包含法律意义上已属于他 人的任何形式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已用于其他学位申请的论文或成果。 本人如违反上述声明,愿意承担以下责任和后果: 1、交回学校授予的学位证书; 2、学校可在相关媒体上对作者本人的行为进行通报; 3、本人按照学校规定的方式,对因不当取得学位给学校造成的名誉损害,进行公开 道歉。 4、本人负责因论文成果不实产生的法律纠纷。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学校。学校享有 以任何方式发表、复制、公开阅览、借阅以及申请专利等权利。本人离校后发表或使用 学位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署名单位仍然为河北经贸大学。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 师 签 名 : 日期: 年 月 日 基于绩效审计的中观审计研究 1 引 言 起源于西方经济理论的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经过若干年的分析和探讨, 迄今为 止已形成了各自独立完整的理论体系,基本上清楚地揭示了社会经济的总体脉络。但随 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以微观和宏观为分界的传统经济科学 层次出现了新的衍生和分野,并逐渐形成了新时代经济科学的三大板块,即“从系统学 来看,宏观经济、中观经济和微观经济,成为整个经济系统中的三个层次结构,三门学 科各自研究一个层次。 ” (蓝桂良,经济周报, “综观经济学”介绍,1986 年 6 月 8 日)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联邦德国埃登堡大学国民经济学教授汉斯鲁道夫 彼得斯博士提 出“中观经济学” (或“中观经济领域” )概念至今,人们对中观经济学已经有了一个初 步的系统认识。对中观经济领域的研究已经涉及到了消费、投资、资产评估等,并已经 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结构,作为经济发展产物的审计,必然受到经济理论发展完善的 影响而随之逐步向前迈进。 但对于审计的研究迄今为止主要局限于两个领域即微观经济 领域社会审计(cpa 审计)和内部审计,宏观经济领域宏观审计即国家审计。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王会金教授提出要建立中观审计的构思, 并主张利用中观审计来 协调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提高中观经济效益,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另外,在国 外已由传统的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审计,向经济计划和社会规划的国家经济活动审查发 展,美国审计总署(现更名为美国政府责任办公室)还强调政策审计,在我国已存在行 业审计、部门审计等中观审计范畴,但并无系统的理论研究。有关中观审计的研究还仅 限于定义、目标、范围等方面的研究,本文将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演绎、 归纳、 案例分析等方法对中观审计的内容及核心等进行研究析, 以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 本人将以中观经济和绩效审计为理论基础、 中观经济管理和中观审计实务为实践基础展 开研究。绘制中观审计的基本内容,在理论上探索开展中观审计的方法选择及明确中观 审计的核心内容以绩效审计为主, 并结合一个案例对开展中观审计的重点进行论证 就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第 1 章 中观审计的产生发展基础研究 科学方法论使得经济学重新划分为宏观经济学、中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与此同 时使得宏观审计、中观审计和微观审计得以形成和发展。当前有不少人认为:审计的本 质是监督,宏观控制仅是外延,审计只能从微观入手,宏观着眼,不能直接从事宏观控 制;还有人认为:建立宏观审计尚具有其科学性,但建立中观审计就没有必要。在笔者 看来这两种认识都有失偏颇。 第一种观点虽然从表面上看来否定了建立宏观审计的必要 性和可能性,实际上却是否认了政府审计的存在。这是因为历经西周、隋、唐、宋、民 国和革命战争时期,政府审计的内容、范围虽各有异,其中已经包含有宏观的因素,但 体现了宏观审计的特征。第二种观点虽然承认宏观审计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但却否 认了中观审计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其实,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依据的,该依据也是事物 发展的源泉。中观审计的提出,也是有其深刻的科学依据的。经济学新的分野是其产生 的直接根据,而系统论和审计史是其发展的内在动力,现代审计的发展是其完善的必然 要求。 1.1 经济学基础 对中观审计进行深刻的研究离不开对中观经济学的系统研究。 目前有关中观经济存 在三种学说:中观经济是非宏非微 ,亦宏亦微的中介状态的经济结 构;中观经济就是综观经济学;中观经济就是中观经济问题。其中广泛被采用的第 一种观点是兴起于 20 世纪 70 年代,认为中观经济是“介于整个社会和一个一个经济单 位之间的经济活动,也就是非宏非微 ,亦宏亦微的中介状态的经济结 构” 。 最早提出“中观经济”概念的是前联邦德国埃登堡大学的汉斯鲁道夫彼得斯博 士(专门研究中观经济和结构政策、经济理论体系的国民经济学教授) 。他认为,经济 基于绩效审计的中观审计研究 3 学界长期以来把经济领域的活动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范畴,而忽视了介于两者之间的 “中观”范畴,提出应建立一门中观经济学。认为研究结构理论和结构政策的出发点应 是经济部门、地区和集团,按其规模是介于总量经济和个量经济之间的中间聚合体,有 必要建立一门独立的经济理论中观经济学, 来研究和解决经济结构发展中的 “中间” 因素等问题。 第二种观点是 1982 年广东省农业预测研究所所长、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魏双凤提 出要建立“综观经济学”的见解。所谓综观经济学是指由微观经济学、中观经济学、宏 观经济学三个层次构成的经济学体系,是一门从整体上综合研究经济问题的科学。他的 观点引起了国内外经济学者和有关人士的注意。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同志认为魏双凤的综 观经济学“从系统学来看,宏观经济、中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只不过是整个经济系统中的 三个层次结构,三门学科各自研究一个层次” ,是系统科学意义的经济学。 第三种观点是刘与任于 1985 年在出版的致富之道中观经济问题十七例一 书中提出的“在我们的经济工作中,有这么一类问题,就它本身来说似乎是很具体的问 题,涉及的范围并不很大,说不上是宏观经济问题,但它的解决,却对国民经济有相当 大的意义。 这类问题, 我给它起了一个名称, 叫做 中观经济问题 。 不是宏观 macrocosm, 不是微观 microcosm,而是 mesocosm。 ”可见刘与任是从解决问题的难易程度来定义中 观经济问题的,认为中观经济问题本身是微观经济问题,不是宏观经济问题,但作用可 以对整个宏观经济问题有影响,不再是一个具体的微观经济问题。很显然,他在这里提 到的中观经济问题与第一种观点是根本不同的。 我国早期定义的中观经济学和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中观经济学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但在之后的研究中,学者们一致运用的是彼得斯博士的观点即第一种观点,本文的研究 也以此为基础。 中观经济的研究对象及内容如今已有了基本轮廓,即行业经济、地区经济和集团经 济三部分。 行业经济是指某个地区或多个地区分布的同类经济和集合体, 是按照产品群、 物质生产的工艺特点或经济活动的性质和职能而形成的,如煤炭行业、渔业、林业等。 地区经济是若干部门、多种隶属关系在同一地区的集合体,具有综合性、相对独立性, 各地区依其优势而各具特色,各地区相互联系、相互制约,通常我们按行政区划分。集 团经济是指企业集团经济, 是行业经济和地区经济在同一组织内的集合体, 具有交叉性、 综合性和独立性,大多数集团是既跨地区又跨行业的企业集合。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1.2 系统论基础 现代科学方法即通常所说的“旧三论”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新三论” (协 同论、耗散论、突变论) ,是我们研究事物的出发点,也是保证事物正确向前发展的基 础。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事物并非是简单的对立统一,也不完全是一分为二的,而是 多种因素的有机结合,并相应分为若干层次的母系统和子系统。列宁在哲学笔记中 说:“一切都是互为中介,连成一体,通过转化而联系的” 。就整个社会经济而言,至少 应该包括三个系统: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宏观系统,因此,在社会这个庞大体系中, 宏观达于微观,微观通于宏观,都要经过中观的转化,在控制论中我们称之为“变换” , 在信息论中我们称之为“媒介” 。正是由于这种原因,使得中观经济学受到重视,中观 审计得以在此基础上产生。 以前, 由于我们经常以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来代替中观分析, 导致中观经济的一些特点被忽视,并由此而产生连锁反应,使中观经济管理、中观经济 政策决策等,成为空白地带,当然也就无人谈及中观审计问题。如今人们正逐渐认识到 中观经济在连接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并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考虑发展中观 经济,中观审计也就应运而生。 1.3 审计史基础 “从学科发展史看,可以认为,以研究企业为对象的微观经济学和以研究国 民经济为对象的宏观经济学之间,再出现一个研究产业 (和区域或集团 ) 为对象的中观经济学” 1,是必然的。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 三位一体的审计体系,特别是绩效审计的进一步拓展,充分表明了审计是一种发扬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力量,也间接地指明了审计监督逐渐由下到上,从微观转向中观和 宏观方面发展,不仅审查经济管理活动,也审查决策机构的决策活动。 1 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年,第 56 页 基于绩效审计的中观审计研究 5 从国外经验来看, 虽然未直接提及中观审计, 但已由传统的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审查, 向经济计划和社会规划的国家经济活动的审查发展。 审查计划和规划管理中利用资源所 得的经济收支、效益情况的审计,即为规划审计;从社会角度审计社会责任问题为社会 审计,另外还有管理审计、经营审计、绩效审计等。特别是美国审计总署(由原来的 general acconting office变更为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 前者直译为总会计办公室,后者直译为政府责任办公室)所强调的政策审计 (policy auditing),更表明了现代审计的发展趋势,已由经济活动上升到决策人或政策主体方面。 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审计学向三维立体结构发 展,传统审计主要局限在微观经济领域有限的范围内,但在世界科学技术浪潮的推波助 澜下,宏观审计得以产生和发展,随着中观经济的发展,又使中观审计崭露头角,初试 锋芒。 “哪里有经济活动,哪里就有审计监督” ,中观审计必将伴随着中观经济的发展而 产生和发展。 1.4 现代审计发展的趋势 经济科学的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是导致了宏观审计和微观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的基础。目前,审计界对宏观审计作了初步研究并试图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形成一门 系统化的科学,并具体指出:宏观审计是对国民经济计划、宏观经济政策与决策所实施 的审计。其提出的具体思路是:审计参加宏观控制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微观审计,为 宏观审计服务;二是从控制宏观本身出发,通过建立并实施宏观审计,直接有效地为宏 观控制服务。建立宏观审计的目的是:如果宏观依据本身就有失误,再据以审计微观, 必定将错就错,导致宏观失控。这是因为,微观审计要以宏观的方针、政策、计划、决 策为依据,亦即在审计微观经济活动的合法性,效益性时,是要以宏观的方针、政策、 规划、计划、决策等为依据来衡量。然而,宏观改革决策如何变为微观改革的行动、实 践,在很大程度上要看中观改革的进程和决心。我们曾经发生过一些情况是“宏观放权, 中观揽权,微观仍然没有权” ,有的地方口里喊着“放权,放权” ,就是没有行动,人们 称之为“放空权,不放实权”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宏观决策再好,微观改革也是难于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开展的。 “我们常说的宏观失控,其实宏观失控的直接基础是中观失控” 。由此可见,在 建立宏观审计的同时,也必须相应地建立中观审计,加强中观控制,只有这样才能更加 有效地为宏观控制服务,为经济体制改革服务。 早在提出中观审计概念之前我国已经有对行业审计的研究,王存炎在 1986 年在中 国审计学会的论文选编中发表的论文行业审计理论与方法探讨就提到“各行 各业的经济活动是各行业中企业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行业经济活动属于中观经济, 任何一个行业经济变化,都会牵动着国民经济全局,直接影响到宏观经济决策审 计工作需要把审计对象由个别单位转到有计划、有重点的行业审计。审计一个行业的 财政经济状况,研究一个行业的重大且带有倾向性问题,提出改善行业管理的措施建 议。 ”中观审计,抓住本地区综合经济效益影响较大的因素,对于地区自然、地理环境、 产品结构以及各种客观条件进行分析、论证,对地区各种投资决策进行监督,可以查 明阻碍经济发展的各种原因,提出促进经济效益提高的对策建议,中观经济效益审计 的作用和良好效果已被实践所证明。行业审计和中观经济效益审计都属于中观审计的 范畴。国外对此研究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比如:利米科拉马罗夫页基在审计与 监督 (1986 年王立才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指出: “目前跨单位的经济组织得 到了较大发展,参加这种组织的集体、农社和国营企业,它们是全民所有制和社会主 义合作所有制的代表,对这种跨单位组织的活动进行监督是一种国家和社会混合监 督” 。这种混合监督犹如我国的横向经济联合审计,也属于中观审计的范畴。 总而言之,中观审计的发展不仅顺应中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也合乎审计科学的发 展趋势。 基于绩效审计的中观审计研究 7 第第 2 章章 中观审计成果综述中观审计成果综述 中观经济范围极广,运行也极为复杂,存在问题极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也极 大,而作为以中观经济为基础的中观审计其复杂性也是必然的。研究中观审计就必须首 先对其概念、研究对象、目标等进行界定,到目前为止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2.1 中观审计相关问题的界定 2.1.1 中观经济的界定 2.1.1 中观经济的界定 目前在经济学界基本上认为:国家经济为宏观经济,研究企业或厂商以及独立生产 地居民和农民等个量经济为微观经济,介于两者之间的则为中观经济。中观经济的研究 对象主要为三个:行业经济、地区经济和集团经济。中观经济与宏观经济、微观经济的 关系如下图: 图 3.1 中观经济与宏观经济、微观经济的关系 图 3.1 中观经济与宏观经济、微观经济的关系 研究出发点 理论分类 理论范围 政策范围 家庭、企业、市场 微观经济 需求供给理论 市场价格理论 竞争理论 个人分配理论等 企业法、竞争政策、消 费者政策、收入和价格 政策等 行业、地区、集团 中观经济 经济结构理论 行业与地区发展理论 基础设施理论 环境保护理论 集团与协会理论等 行业结构政策、计划 研究与工艺政策 行业原料供应政策 地区结构政策等 国民经济 宏观经济 经济循环和国民经济核算理论 经济发展和就业理论 财政、货币、外贸理论 国民收支理论等 就业政策、金融信贷财 政政策、 国际收支政策、 指令性经济计划等 资料来源:彼得斯.世界经济导报1982 年 1 月 25 日第 7 版 行业经济一般是某个地区或多个地区分布的同类经济的集合体,它是按照产品群、 物质生产的工艺特点或经济活动的性质和职能而形成的。我们有时也称之为部门。各行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业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国或一地区经济的产业结构(部门结构) 。当 然,行业的划分,是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角度甚至是不同的需要来进行的。我们通 常感觉得到的是有形划分, 即日常工作中接触到的各种经济行业实体政府设立的经 济部门管理机构,如煤炭行业、冶金行业。 地区经济是若干部门、多种隶属关系在同一区域的集合体,它具有综合性、相对独 立性,每个地区依其区域优势而各具特色,各地区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国民经济 的空间结构(生产力布局) 。需要指出的是,地区经济不是一级的区域经济;而是行政 性区域经济。即地区一般是指行政区(省、市、县等) ,而其他性质的区域则主要是区 域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尽管中观经济学有时也涉及到其他性质的区域,但仍以行政性区 域研究为主要研究对象。 集团经济是行业经济和地区经济在同一经济组织内的集合体,即企业集团。它是由 若干个企业在生产、技术、经营上有关联的企业、科研单位及经营组织在平等自愿、互 利互惠原则基础上进行多层次、多形式联合而结成的经济联合组织。它具有交叉性、综 合性和独立性。对于专业化的集团来说,它属于单一行业在同一地区或者不同地区的集 合; 对于综合性、 一体化的集团来说, 它属于若干部门在同一地区或者不同地区的集合; 对于跨地区的集团来说,它是一个部门或者多个部门在不同地区的集合。根据我国的实 际情况看,多数集团是既跨地区、又跨行业的企业集合。一般来说,企业集团是由多法 人组成、多层次并存、多纽带连接、多元化经营、多功能发挥、多国化竞争。 这里所说的企业集团与集团公司是有区别的: 法律地位不同。企业集团是法人企业的联合,其本身不具备法人资格,我国国家 工商行政管理局已明令禁止将企业集团登记为企业法人, 这样就意味着企业集团无法人 地位;集团公司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具有法人资格。 结构层次不同。企业集团由于内部联合的程度不同,而呈现出组织结构上的多层 次:紧密层、半紧密层和松散层;由于集团公司内部推行资产一体化,无论它有多少子 公司,其内部单位都属紧密联合的一个整体。从组织结构上讲,这只有单一的紧密层。 联系纽带不同。企业集团内部成员的纽带是企业间的契约、资金融通,在资金、 人力、技术、赁源、信息等方面进行联系;集团公司内部成员一般以统一产品系列及加 工工艺为纽带,实行公司内部专业化协作。 内部关系不同。企业集团内部是一种横向的平等互利的关系;集团公司内部是一 基于绩效审计的中观审计研究 9 种纵向的领导与被领导、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企业集团与企业群体也不同,企业群体是指一群有内在联系的企业,将各自利益汇 合起宗,以获得更大的自身利益,自愿联合起来的联合体。我国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大 力开晨横向联合时期,曾大量涌现过企业群体。企业群体与企业集团有着两大共同点: 它们都是经济联合的产物;它们都是多法人联合体,其自身都不具备法人地位。但是, 两者之间也有明显的区别,表现在: 企业群体一般只有较单一的功能,以单纯的生产力主(在商业企业群体中,是以 单纯的采购力主) ,而企业集团一般具有生产、流遭、运槽、金融、科技等多种功能。 企业诉体一般表现为“合并同类项” ,即选择产品相同、工艺相近的企业为联合 伙伴,因而规模受到较大限制;企业集团一般实行多元化经营,既有产品相同、工艺相 近的“横戳面”式的联合,又有按加工或开发顺序进行的“上下游”式的联合,还有不 同产品、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度的企业进行的“大跨度”式的联合,因而成 员企业数量多,分布广,规模也更大。 企业群体的成员企业都各自进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不改变原来的人、财、物、 产、供、销的管理方式;企业集团的成员也自身进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但对诸如经 营战略、资金调剂、技术改造、科研开发等领域,通尚要由集团统一管理。 企业群体与企业集团都是多法人的经济联合体,但联合的紧密程度和方式不一 样,企业群体联合松散,聚散无常,联合的手段是协议,甚至是“君子协定” ;企业集 团有紧密、半紧密、松散的多种层次,其中的紧密层、半紧密层的联合十分牢固,联合 的手段主要是资产,当然也有契约、协定。 企业集团出现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有了一条联系的新纽带,这也是它成为 中观经济研究对象的重要原因。通过企业集团的经营与管理,能将微观经济同宏观经济 有机结合,寻找微观搞活与宏观调控的合理衔接点,替国家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过渡 奠定良好的基础。国家可以通过调控若干个大型企业集团这个“中观” ,再通过“中观” 影响来带动微观,就能够达到宏观调控的预期目的。 2.1.2 中观审计的界定 2.1.2 中观审计的界定 中观审计简言之就是以中观经济运行为对象的审计活动, 它是伴随着经济学由宏观 经济、微观经济两大分野演变为宏观经济、中观经济、微观经济三大板块而逐渐形成并 被人们逐渐认识的。到目前为止,人们对中观审计的产生前提、基本依据、客体范围以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及目标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对中观审计的研究最早见于 1990 年王会金、郝俊才在关于建立中观审计的思考 ( 财贸研究第 5 期) 。文中提出要建立中观审计,以此来协调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 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提高中观经济效益。文章对中观审计的产生基础、 范围以及目标进行了论述,认为中观经济是中观审计产生的根本前提,行业审计是中观 审计的雏形,现代审计要求发展中观审计。作者还指出中观审计是为服务于宏观控制和 强化微观控制而存在的,那么中观审计应以中观经济学所涉及的范畴为研究对象。中观 审计具有中观经济的一切特点:中间性、过渡性、集散性、相对性、区域性和灵便性。 文章还指出了中观审计的四个现实目标:传递机制真实性、自身机制科学性;制定依据 法律性、衡量标准客观性;贯彻原则的协调性、经济运行的多元性;政策制定的可行性, 政策执行的效益性。 经济科学的宏观、中观、微观的划分,必然相应地建立起宏观、中观、微观审计, 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学和审计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宏观、中观、微观经 济组成了纵向的梯形结构,而宏观中观、微观审计则是横向的平行线结构,三者组成的 整个平面方框覆盖了国家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中观审计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观审计是由国家审计机关以法律规范为标准,运用系统的程序和方法,对中观经 济行为、运行机制以及在此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所采用的经济政策、决策的执 行结果所进行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旨在监控中观经济行为及其运行机制,防止偏差与 失控,协调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系统良性循环,从而提高中观经济 效益。保证有效地传递宏观经济政策、决策和相关信息,防止和减少偏差和失误;保证 有效地促进微观经济活动,以及协调宏观经济目标和微观经济目标之间地矛盾;保证有 效地防止和减少中观经济政策或决策失误,以及相应权力地泛滥;保证有效地防止和减 少中观经济活动地失控,以及中观经济比例关系地失调。 2.2 中观审计的研究对象 2003 年,易仁萍、王会金教授在审计研究第二期上发表题为论中观审计的客 观依据与现实目标的文章,进一步对中观审计产生依据、涵义与研究对象以及现实目 基于绩效审计的中观审计研究 11 标等作了系统研究。 认为中观审计是 “在我国特有的经济活动条件下, 由国家审计机关, 以法律规范为依据,运用科学系统的程序和方法,对中观经济行为、运行机制以及在此 基础上达到的一定的经济目标所采取的经济政策、 决策的结果所实施的一种经济监督活 动” 。同时,把中观审计的对象范围概括为:以部门、地区、集团经济活动为对象的部 门、地区经济计划、目标、中观经济政策、决策以及相应的经济管理活动。 每一门科学都是分析某一个别的运动形式或一系列相互关联和相互转化的运动形 式,科学分类就是这些运动形式本身依据其内部所固有的次序、分类和排列。科学研究 的特殊领域、特殊对象、特殊运动形式,是科学分类的根据。因此,中观审计也应有其 独特的对象范围。既然中观审计是对中观经济计划、中观经济政策、决策和中观经济管 理活动所实施的审计,行业、部门、系统和经济区的发展战略目标、计划、中观经济政 策、决策以及中观经济管理就应该是中观审计的审计对象范围。 1. 中观经济学所涉及的范畴是中观审计的研究和审计对象、范围 基于中观经济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的中观审计, 其对象范围实际上就是中观经济所 研究的内容。对中观经济学的内容国外大部分专家认为,中观经济学理论范围是:经济 结构理论、部门与地区发展理论、基础设施理论、环境保护理论、集团与协会理论等; 政策范围是:部门结构政策、部门结构计划、研究与工艺政策、部门原料供应政策、地 区结构政策等。我国以王慎之为代表的大部分学者认为,中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内容是中 观经济战略目标、中观经济战略计划、中观经济政策和决策、中观经济管理、中观经济 模型理论、区域经济分析、特区经济分析、部门经济分析、特种部门分析软件产业、 以及中观经济的横向纵向联向模式都是中观经济学所涉及的范畴。 本人认为中观经济是 以行业、地区和集团为研究出发点,其理论范围应包括经济结构理论、行业与地区发展 理论、 基础设施理论、 环境保护理论和集团与协会理论等, 政策范围涵盖行业结构政策、 行业结构计划、研究与工艺政策、行业原料供应政策和地区结构政策等。这些有关的论 述使我们认识到:中观审计是对中观经济活动的审计,它是以行业、集团和地区的经济 管理活动为其考察对象,其内容应该包括围绕行业、集团和地区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各种 中观经济问题。因此,我们把中观审计的研究对象范围简要的概括为:以行业、地区及 集团经济活动为对象的行业、地区、集团经济计划、中观经济政策、决策以及相应的经 济管理活动。我们在这里所说的行业经济其实和部门经济是相似的。 2.中观经济学的要求反映了中观审计的对象范围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注重经济政策和决策的研究是现代经济学的特征之一,中观经济学亦然,经济学不 仅必须把经济政策纳入自己的研究对象,同时,还要以新的运行机制理论作为经济政策 研究的基础。中观经济政策广泛而繁多,主要有:能源政策、交通运输政策、农产品价 格政策第三产业政策、发达地区经济政策、开发区经济政策、特区经济政策、地区结构 政策、研究与工艺政策等等,涉及到合理配置资源和协调部门比例(如能源政策、第三 产业政策等) ,涉及到发展自身经济优势增长提高经济效益问题(如特区经济政策、边 疆经济政策、发达地区经济政策等) 。而且有些宏观政策还可以中观化、具体化,可以 对宏观财政政策细化为中观财财政政策(如宏观的财政货币政策是指:整体税率调节、 整个市场调节、整体利息率变化等;而中观财政政策主要指:差别税率、地区财政支出 差别利率、差别价格等;中观货币政策,主要是局部调节不同市场、不同行业和不同地 区的放款限额、信贷条件和利息率,以增加资金流动性) 。 3.服务于宏观控制、强化微观控制是中观审计对象范围应涵盖的内容 如果说宏观经济管理是硬控制,微观经济管理是软控制,那么,中观经济管理则是 二者兼而有之,又软又硬的中性控制。如果按照经济活动的三个层次(微观、中观、宏 观)自上而下实现三次调控,那么,中观控制就应该成为第二次控制。可见,中观控制 也是整个经济控制系统的一个分系统,研究探讨中观审计正是为了加强中观控制,由于 其控制对象(即主体范围)所处的独特地位,决定了它一方面服务于宏观控制,另一方面 强化微观控制。 根据中观控制的对象和目的,中观审计应保证以下业务:监控中观经济行为及其 运行机制,保证有效地传递宏观政策、决策和有关信息,防止“政策对头,执行走样” 情况的发生。保证有效地促进微观经济活动,以及协调宏观经济目标和经济总目标、 宏观经济目标和微观经济目标之间的矛盾关系; 保证有效地防止和减少中观经济政策 或决策失误,以及其相应权力的泛滥;保证有效地传递宏观政策,决策和有关信息, 从而有效地防止和减少中观经济比例关系的失调。总之,由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宏观审 计系统、经济政策传递过程中的中观审计系统和经济政策的执行结果的微观审计系统, 三个分系统相互牵制、相互协调,才能促使整个国民经济达到良性循环,也充分体现审 计监督是高层次监督的特点。 本论文中有关中观审计研究对象和易仁萍等的观点一致, 认为中观审计主要包括三 个部分:行业审计、地区审计和集团审计,其相应的审计内容,即是对行业经济、地区 基于绩效审计的中观审计研究 13 经济和集团经济进行的审计工作,和国际上目前关于中观经济(包括三个部分:行业经 济、地区经济和集团经济)内容的界定相一致。 2.3 中观审计的目标 中观审计的对象范围具有中观经济的特征:中间性、过渡性、集散性、相对性、区 域性和灵便性的特点。易仁萍、王会金教授在论中观审计的客观依据与现实目标 (2003)中指出中观审计的目标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真实性、科学性 中观审计应保证中观经济在对宏观经济政策向微观传递时的达到传递机制真实性, 自身机制科学性。 中观经济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分解和具体化, 起着上传下递的作用, 中观审计任务之一是防止“政策对头,执行走样” 。如果宏观经济政策传递到具体各部门 各地区,由于不能正确、及时地执行有关政策,或者不加分析地照搬照抄,无疑给微观 经济活动带来影响,特别在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更应该加强中观经济政策有效传递到 各个地区、部门以及公司、企业领导者手中,因此,必须建立真实、及时地反馈政策的 传递机制,防止宏观政策在部门、地区走样,搞“双轨制”政策。如果把宏观经济政策 与决策审计比喻成事前审计,那么中观经济政策与决策审计则为事中审计。同时,无论 是宏观经济政策还是中观经济政策与决策,都必须尊重科学,讲究科学。包括:制定 程序的科学性;制定依据的科学性;制定方法的科学性等。 2.法律性、客观性 中观审计应力争中观经济制定依据法律性, 衡量标准客观性。 计划编制、 战略目标、 政策与决策的制定都应有法律依据而且程序也应法律化。中观审计要审查中观经济战 略、政策与决策的制定及其执行是否符合法律要求。为此,国家应当根据中观经济发展 要求,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如中观经济计划法、特区经济法、中外合资经济决策法、中 观财政法、中观信贷法、区域经济法等,来保证中观经济走上科学化、正常化、民主化 和法制化轨道。另外衡量计划、战略目标、政策与决策是否客观,即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情况等也是中观审计的主要目标之一。 3.协调性、多元性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中观审计应保证中观经济贯彻原则的协调性,经济运行的多元性。中观经济系统是 一个非平衡系统,而整个国民经济系统从总体上来看是一个平衡、稳定、协调的系统。 为了从整体上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系统平衡, 作为综合反映中观经济战略目标和中观经济 政策与决策的制定及执行,都必须贯彻协调性原则。即中观经济战略目标和经济总目标 相协调以及中观经济目标与宏观、微观经济目标相协调,中观经济政策、决策与宏观经 济政策、决策相协调,中观经济管理与宏观经济管理相协调等。这样才能保证需要与资 源平衡, 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物质资源、 劳动资源和财政资源, 使经济运行机制向高速、 高效、高能的多元化发展。 4.可行性、效益性 中观经济政策制定的可行性,政策执行的效益性是中观审计应达到的另一个目的。 无论是宏观经济政策与决策的制定或是中观经济政策与决策制定, 都必须建立在充分的 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 同时制定后的经济政策与决策都要以谋求最佳经济效益 为目标,防止无效益甚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计划、政策和决策再度发生。因此,中观 审计一方面要对中观经济与决策是否经过技术可行性论证进行审查,另一方面,要对其 制定后的经济效益进行审查评估,利用经济效益分析法,看经济效益有多大,是否达到 最佳程度,是否存在浪费,是否带来预期效益,如无效益,原因何在等。 以上是截至到现在已取得的中观审计的研究成果的评述、评价。可以说到目前为止 对中观审计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有许多问题值得展开研究。本文将在阐释了中观审 计的基本概念体系, 即在对中观审计的产生依据、 目标、 内容进行了系统阐述的基础上, 绘制中观审计的基本内容(行业审计、地区审计、集团审计) ,在理论上探索了开展中 观审计的方法选择绩效审计;明确了中观审计的核心内容以绩效审计为主,结 合一个集团案例(中石化集团的绩效审计案例)对开展中观审计的重点进行论证。 基于绩效审计的中观审计研究 15 第第 3 章章 中观审计的有关问题研究中观审计的有关问题研究 中观审计的实施旨在监控中观经济行为及其运行机制,防止偏差与失控,协调宏观 经济和微观经济,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系统良性循环,从而提高中观经济效益。中观审计 的实施应以绩效评价为主,注重中观主体的效益、效率和效果考察。由于中观审计正是 建立在中观经济基础之上的,因此中观审计的内容涵盖了三个方面的内容:行业审计、 区域审计和集团审计。 以审计中观经济计划、 政策、 决策以及相应的经济管理活动为主。 从而达到促使中观经济政策的传递机制真实性, 自身机制的科学性; 制定依据的法律性, 衡量标准的客观性;贯彻原则的协调行,经济运行的多元性;政策制定的可行性,政策 执行的效益性。 3.1 中观审计的主体、客体及授权人研究 3.1.1 中观审计的主体 3.1.1 中观审计的主体 目前在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审计主体还应该是政府审计机关及其成员政府审 计师,况且中观经济的发展在对宏观经济政策的传达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使用人 最多的还是政府部门,所以本文认为中观审计的审计主体应该与其相一致。 由政府审计师来执行中观审计能够体现权威性, 毕竟中观审计在我国政府审计领域 内还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实施的程序方法还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还没有制定出相应的 准则来,审计依据还存在很大的争议,更重要的一点是,各方面对中观审计的重要作用 还缺乏认识。在这种种不利条件下开展中观审计,只有政府审计机关及其成员政府审计 师首先来开展这项活动,才能体现出权威性,体现出国家对中观审计工作的重视,从而 促使中观审计的建议能够为被审计单位所采纳,逐步使公共资源的使用者树立起效率、 效益的观念。当开展中观审计的各种条件均得到改善后,可以考虑让民间审计机构的注 册会计师和管理咨询师加入。 由于目前我国中观审计的范围很有限, 还没有形成像财务审计那样每年都要进行例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6 行性的年审,现有的政府审计机关的政府审计师有能力来完成这项审计任务。以后,随 着政府绩效审计活动在更大范围内开展,业务量的增大,可以考虑将中观审计任务让渡 给注册会计师和管理咨询师去做。 但由注册会计师和管理咨询师来执行中观审计的前提 条件是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和管理咨询师要有这个能力来执行绩效审计。 3.1.2 中观审计的客体及授权人 3.1.2 中观审计的客体及授权人 中观审计的客体概括地说分为三个方面:行业、集团和地区的经济活动。包括非收 益性投资部分、收益性投资部分、行业集团及地区财政预算、财政支出等。例如:社会 公众资金是否存在浪费;是否达到了行业发展的目的;地区经济发展是否很好的传达了 宏观管理目的,为微观经济发展指明方向。 中观审计的开展主要是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服务的, 所以本文认为中观审计的授权 人应该是国家财政部门。这样不仅能保证中观审计具有权威性,而且能促使中观审计真 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3.2 中观审计的内容分析 中观经济大致可以分为三大块:行业经济、地区经济和集团经济,为研究方便在本 文中我们大体也把中观审计划分为三大块:行业审计、地区审计和集团审计。 3.2.1 行业审计 3.2.1 行业审计 行业审计是指按审计对象的性质或业务经营范围的不同分类在较大范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豫剧花木兰课件
- 2025年度数据中心内部设备安装合同协议
- 2025版汽车维修厂维修车间维修技师劳动合同范本
- 2025年度个人信用贷款担保及审核合同
- 2025版跨国企业外教引进与海外员工语言提升服务合同
- 2025年车辆抵押借款合同关键条款分析
- 2025代持股权转让与公司战略调整合作协议
- 2025大型设备运输合同范本
- 2025年版云南省劳动合同范本下载
- 红绿灯课件教学课件
- 加油、加气、充电综合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保密协议范本:物流行业货物信息保密
- 塔机拆卸合同范本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四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 《煤矿安全规程(2025版)》知识培训
- 2025秋数学(新)人教五年级(上)第1课时 小数乘整数
- 半导体行业面试问题及答案解析
- 《数字技术应用基础模块》技工中职全套教学课件
- 房屋拆除专项施工方案(3篇)
- AutoCAD电气工程制图 课件 项目1 低压配电柜的绘制与识图
- 2025至2030年中国绿色船舶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