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 i 页 摘摘 要要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以及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 各国都越来 越重视科技创新的作用, 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的基本战略。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也不断的 调整政策以提高创新能力。 目前, 我国已构建起相对完整的基础研究体系和覆盖广泛的技 术供给体系。但是,我国的科技创新发展不平衡,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东部沿海城市的科 技创新能力明显强于其他地区, 要全面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 必须重视其他地区的科 技创新能力的发展。 本文选取中部地区教育和科技资源相对丰富的省份-湖北作为研究对象。为了促进 其科技创新发展,湖北省在促进科技创新方面也相继颁布了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 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湖北的决定 、 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增强 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湖北的实施意见和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湖北省人 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湖北责任分工的通知等一系列文 件,这些文件对湖北省的科技创新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 性。基于这种研究背景,本文在借鉴国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湖北省现有的科技 财税政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和意见。 本文共由五部分组成,结构和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 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科技财税政策的理论基础。首先介绍了科技创新的内涵、分类以及科技创 新的三个特征。其次,阐述了促进科技创新了两个重要的财政措施的基本概念,即政府资 助和政府采购。最后对促进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的相关原理进行了阐述。 第三部分,创新型国家以及我国的科技财税政策分析。通过本章对创新型国家 及我国在促进科技创新的财政与税收政策方面的梳理,对我们后面研究湖北科技创 新的财政与税收政策起到借鉴作用。 第四部分,对湖北省促进科技创新的财税政策分析及构建湖北省科技财税政策 体系。首先介绍了湖北省的科技发展现状和湖北省的科技财税政策,其次是在此基 础上分析了湖北省现有的科技财税政策的不足。最后针对其存在的不足,构建促进 湖北省科技创新发展的财税政策,这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包括构建财政体系和税收 体系两个方面。 第五部分是本文的结论部分。在结论部分,对论文的研究成果加以概述,并指 出论文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关键词:科技创新 财政政策 税收政策 第 ii 页 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with the arrival of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the influenc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s increasing. each country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rol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take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s the basic strategy .at present, our country has already set up relatively complete basic research system and wide coverage of technical supply system. however,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development is out of balance with distinct regional. the ability of innov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eastern coastal cities is superior to other cities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other area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o achieve the full development all over the county. this paper selects hubei province whose education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s in central region is relatively rich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 order to boost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bei province promulgated “hubei provincial party committee and hubei the people government has a decision about enhancing autonomous innovation ability to build innovative hubei”, “hubei tax official has a opinion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series of enhancing autonomous innovation ability to build innovative hubei”, “general office of hubei provincial party committee has a notice enhancing autonomous innovation ability to build innovative hubei” and a series of documents. these documents play a great role in promo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of hubei, but some limitation exists. based on this background,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tudies existing fiscal and tax policies in promot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hubei basis of latest research result from aboard and put forward some valuable comments. there are five parts in this paper and the structure and content are as follows: first part, introduction. mainly discus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significance, status, ideas and methods. second part, fundamental theories of fiscal and tax policies. firstly, introduce the connotation, classification and three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econdly, expounds two important financial measures of the basic concep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finally, describe the related principles of tax polic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ird part, analyses the fiscal and tax policies of innovation- type countries and our country. through combing the fiscal and tax policies of innovation- type countries and 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 iii 页 our country, it pays a referential role to research the fiscal and tax polic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of hubei. fourth part, analyses and construct the system of fiscal and tax policies about boos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hubei. firstly, introduc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the fiscal and tax policies about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in hubei province, basic on it, the analyzed the shortage about the fiscal and tax policies in boos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of hubei. finally, in view of existing shortage, construct the system of fiscal and tax policies about boos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hubei. it is the core content of this paper, including constructing financial system and tax system. final part, conclusion. it includes summary studies and prospect for the further related studies. including research results and shortage. key words: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iscal policy/ tax policy 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 1 页 第一章第一章 绪绪 论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以及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各国 都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的作用,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以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1。目前,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欧盟都已出台 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科技创新,这些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到 70%以上, 研发投入占 gdp 的比例都在 2%以上,极大的促进了本国的经济增长。可见,科技 创新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美国经济学家纳尔森(nelson)和阿罗(arrow)在分析技术创新领域的经济特征 后认为,技术创新存在创新收益的非独占性、创新过程的不可分割性、创新活动的 风险性等三个本质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当市场不能在资源配置上使创新活动达到 帕累托最佳状态时,就会出现市场失灵2。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光靠市场自身 是难以克服其固有缺陷的,必须借助凌驾于市场之上的力量政府这只“看得见 的手”来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 财税政策工具是各国常用的促进技术创新的政策工具之一。合理的财政税收政 策工具能够极大的推动本国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我国自 1978 年以来,实施了一 系列的财政税收政策,对科技创新发展起到了十分重大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许 多制约因素。特别是我国的科技创新发展极其不平衡,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东部沿 海城市由于较早的享受国家一些促进科技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其科技创新能力明 显强于其他地区,而内地科技创新动力明显不足。湖北作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 点,其科技发展对推动整个中部地区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湖北省也非常 重视科技创新的发展,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如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湖北的决定 、 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 办公厅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湖北责任分工的通知 、 省地方税务局关 于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湖北的实施意见等。 本文以湖北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湖北省有关科技创新政策的分析,探讨有待 进一步改进的财政税收政策,为湖北省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和 意见。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际上对创新的研究起源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 schumpeter)提出 的创新理论,他于 1912 年首次提出创新的概念。按照熊彼特的定义,创新就是建立 第 2 页 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以实现生产要素新的组合3。 欧洲委员会在创新目录中明确指出技术创新税收激励工具主要有 r&d 应税抵 扣(r&d tax allowance)和 r&d 税收抵扣(r&d tax credits) 两种。两者都是通 过降低 r&d 成本刺激企业对 r&d 的投入4。 布鲁姆等学者用 metc 方法分析了从量税收抵扣和边际税收抵扣两种税收激励 工具的有效性。对于从量税收抵扣的 metc 而言,从量税收抵扣的 metc 就等于税 收抵扣率。对于边际税收抵扣而言,当 r&d 支出增量大于零,metc 0, 产生正 效应;当 r&d 支出增量小于或等于零,metc 0,产生负效应5。 oecd 根据其 17 个成员国 19811996 年间的有关 r&d 数据做了研究,该研究 检验了科技外溢、直接资助、税收激励等所有财政政策工具的有效性,以及政策工 具之间的关系。 研究表明:(1) 通过公司执行的政府对 r&d 的直接资助对企业 r&d 有激励效应。政府资助公司元可以产生 1.7 元的 r&d 投入。 (2)政府直接资助和 税收激励政策是相互替代的,增加其中一种政策工具的强度,就会减少另外一种方 式对企业 r&d 的资助效果6。 凯普荣(h. capron) 和波特斯博(van pottelsbergue)通过产业层面研究政府 资助的效果,他们对西方七国集团政府 r&d 对私人 r&d 影响的研究表明,有的国 家的政府产生挤出效应,有的产生激励作用。但是,即使政府资助可能挤出了私人 r&d 投入,仍会使全社会的总体 r&d 水平得到提高7。 英国科学界的自由放任主义者特伦基莱(terence kealey)对政府科技创新投入 产生挤出效应提出了两条定律: (1)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会替代私人对科学研究 的投入; (2)这种“替代”是不成比例的,国家的投入所导致的“替代”大于投入 本身8。 从以上国外的文献综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外的学者在促进科技创新的财税政 策方面比较重视政策效用的研究,尤其是从国家的财政政策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 方面来展开的研究。由于各国的具体国情不同,学者们的研究重点也都各异,但国 外科技创新理论的发展为我们也提供了很多的参考,对我们研究我国以及我国各个 地区的科技创新发展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1.2.2 国内研究现状 杨克泉等学者认为虽然国家财政和企业科技投入和科技产出的总量水平不断提 高,但强度水平低,财政科技投入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也都比较低,税收优惠政 策对科技创新的导向作用不强,提出了要制定和完善更具针对性的支持企业技术创 新的政府采购政策9。 李颖从财政税收政策对自主创新的激励作用入手,肯定了现有财税政策对科技 创新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提出了财税政策在促进科技创新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够, 主要表现为财政投入没有形成稳定增长机制、财政投入力度不足、r&d 支出结构不 合理、税收优惠体系不完善、以及现行的税收制度没有为税收优惠政策提供一个良 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 3 页 好的运行环境。她认为应当加强财政投入力度,规范财政支出范围,实施政府采购 制度,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不断优化税收优惠体系,建立具有普惠性的税收激励机 制,加大对研发过程的税收优惠力度10。 刘军民剖析了影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制约因素,认 为主要包括相关制度的缺失或不健全,政策引导不足以及创新环境制约,他提出了 如下四点财税政策建议: (1)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带动作用,构建多元化、多 层次财政投入体系。 (2)制定涵养企业自主创新财力的税收政策,建立长效激励机 制。 (3)积极拓展政府采购政策的扶持功能,加强对自主创新的引导和激励。 (4) 建立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财务制度,提高自主创新投入管理能力和效益11。 周宝湘认为,我国的现行税收政策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不够,主要体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1)我国大量税收优惠政策局限于园区内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而将 具体的科研活动和科研项目排除在外; (2)税收政策没有体现对人力资本的支持; (3)优惠的时间过短; (4)税收优惠方式单一。他提出了几点基本思路:一是扩大 税收优惠范围;二是调整个人所得税制度;三是改进所得税税前抵扣方法12。 徐博认为我国自主科技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涉及区域调节、地方发展、引进外 资以及改革试验区政策等多个不同层次,且长期各行其是,影响了自主科技创新财 税政策的实施效果。为促进自主科技创新政策的有效实施,需要促进各层次优惠政 策的有机结合,处理好高新区发展与当地经济增长的关系,中央和地方合理分工, 使之产生合力作用实现自主科技创新财税政策的“全国一盘棋”13。 涂永梅等人提出了支持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存在最优规模。他们认为由于创新 活动及其成果的特殊性,相应的税收政策并不像普通产品一样具有边际收益递减的 特点,而是呈现边际收益递增的态势,因而,税收政策的边际成本具有递增的性质。 如果税收政策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税收政策的净收益最大,相应的政策水平 即代表税收政策的最优规模;如果税收政策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表明税收政 策还有作用空间,应进一步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而如果税收政策的边际成 本高于边际收益,表明税收政策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偏大,实施成本过高,造成 了经济的严重扭曲,税收政策已经得不偿失14。 袁艳红从现行税制和税收政策支持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入手,认为我国税制和 税收政策存在“七多七少”的问题:集权多分权少、分散多规范少、直接多间接少、 结果多过程少、区内多区外少、单位多个人少、外企多内企少。他提出要改变单一 的立法体制,完善与科技创新有关的税收法律体系,强化执法力度15。 龚征旗分析了我国促进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现状,提出了我国现行的所得税优 惠政策还不尽完善,对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力度有限,在所得税方面,应当转变优 惠对象,完善优惠方式,突出产业导向16。 茆晓颖从税收激励自主创新的机理分析入手,结合我国在科技创新的税收激励 方面的政策,指出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现行的税制 第 4 页 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还存在着阻碍自主创新的弊端。他提出要健全创新人才的税收激励机制和优化关 税制度等建议17。 林颖总结了税收促进科技创新的国际经验,即产业税收政策规范,法制化程度 高;政策优惠重点明确,研发激励力度大;税收优惠形式齐全,间接优惠手段多; 人才培养受重视,所得税优惠成主流。她认为我们应当借鉴国外的经验,颁布特别 法案,规范科技税收立法;统筹研发税收优惠政策;完善税收优惠方式、增强税收 激励功能;重视企业风险管理,建立创业投资税收激励机制;调整现行税制,优化 科技税收体系18。 陈艳珍从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政策选择的必要性分析入手,她认为在市场经济条 件下,财税政策是一个国家最强有力的政策工具,具有明显的政策导向作用。政府 利用公共财税政策开展自主创新激励大有可为, 自主创新导向财税政策工具主要有: 一是政府采购,二是财政投入和补贴19。 华国庆分析了我国财税法制促进科技创新的建设及其运用实效 , 认为应构建促 进自主创新的税法体系。具体就是: (1)完善现行实体税法,即关税法、企业所得 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合理划分税种,赋予地方以适当 的税收立法权;建立促进风险投资的税收法律制度。 (2)建立促进自主创新的财政 投入和财政补贴法律制度,即建立促进自主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法律制度;建立促进 自主创新财政补贴法律制度。 (3)完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20。 我国众多的学者对促进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研究都基本上是从现有的政策存在 的问题入手分析,进而提出建议。 财政政策的限制主要体现在 : (1)财政科技投入总量不足; (2)财政科技投入 结构不合理,效益不高; (3)政府采购没有在促进科技创新中发挥引导作用。 税收政策的缺陷主要体现在: (1)新型的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设计缺 乏系统性; (2) “特惠制”的税收政策不利于鼓励更多的企业科技创新。以“特惠制” 为特征的科技税收优惠政策局限和弱化了在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方面的作用,表现为 “区域特惠” 、 “行业特惠” 、 “企业规模特惠” 。 众多学者也针对问题提出了措施,总结建议如下: (1)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的总 量。一方面稳定投入的来源,另一方面需要合理配置科技经费。 (2)实行支持企业 科技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 (3)所得税优惠为主向所得税优惠与流转税优惠位置并 重转变,改变单一的税收优惠方式。 (4)税收优惠为主向税基优惠与税率优惠并重 转变。 (5)区域优惠为主向产业优惠为主转变。 虽然我国的许多学者都对促进科技创新的财政与税收政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提出了许多改进和完善的建议,但都是基于国家的财政与税收政策层面来研究我国 整体的科技创新发展,对于把财政与税收政策与某一地区的科技发展现状、经济发 展情况以及科技资源拥有量等相结合进行分析研究的文献还较少。 特别是财政政策, 它具有很大的弹性,促进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与当地的经济实力有着密切的关联, 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 5 页 制定合理的科技财政政策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从这一角度来看,研究地方 的财政与税收政策对促进科技创新更具有实践性,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对科技创新的研究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本文以 湖北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湖北省的科技发展的分析与评价来研究促进科技发展的 财政与税收政策。本文在结构上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由第一章和第二章组成。第一章主要介绍本文研究的背景、 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则是科技创新的基本原理以及与促进科技创新的 财政与税收政策的相关的基本理论,这一章奠定全文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是本文的第三章,分析了创新型国家以及我国促进科技创新的财政与 税收政策。通过本章对创新型国家及我国在促进科技创新的财政与税收政策方面的 梳理,对我们后面研究湖北科技创新的财政与税收政策起到借鉴作用。 第三部分是本文的主体部分,由第四章和第五章构成。在第四章中介绍了湖北 省的科技发展的现状和促进科技创新的财政与税收政策,并分析了这些政策所存在 的不足,为第五章研究湖北科技创新的财政与税收政策起到了铺垫作用。第五章是 本文的核心部分,也是本文的主要成果,即构建湖北科技创新的财政与税收政策体 系。 第四部分是本文的结论部分。在结论部分,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加以概述,并指 出本文的不足之处。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大量的国内外资料和文献的查询,建立本论文的研究构 架。 (2)比较分析法。通过对创新型国家、我国以及湖北地区的科技发展现状及促 进科技创新的财税政策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湖北地区的科技创新及财税政策的不足 之处。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创新型国家及我国促进科技创新的 财政与税收政策研究,奠定了本文的研究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湖北省的 实际情况,对湖北科技创新的财政与税收政策进行梳理和分析,具有一定的实践意 义。 第 6 页 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第二章 促进科技创新的财政与税收政策基本理论促进科技创新的财政与税收政策基本理论 2.1 科技创新的内涵 科技创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 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 技术创新的总称。 2.2 科技创新的分类 为了为更好的研究科技创新的理论,我们将科技创新按不同的标准划分成不同 的类别。 (1) 按技术应用的对象不同, 技术创新可分成产品创新、 工艺创新和管理创新。 产品创新是指生产出新产品的技术创新活动。工艺创新是指在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 工艺流程及制造技术改善或变动的技术创新活动。管理创新是指为产生新的组织管 理方式而进行的技术创新的活动。管理创新涉及面很广,它包括企业性质、领导制 度、组织结构、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管理方式等多方面内容。 (2) 按创新的程度不同, 可将技术创新分为全新型技术创新和改进型技术创新。 全新型技术创新是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全新型产品的技术创 新活动。改进型技术创新是指应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对现有产品在结构、 材质、工艺等一方面有重大改进,显著提高产品性能或扩大使用功能的技术创新活 动。 (3)按节约资源的种类不同,可将技术创新分成节约劳动的技术创新、节约资 本的技术创新和中性的技术创新。这种分类方法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英国著 名经济学家希克斯(john richard hicks )给出的。节约劳动的技术创新,是指相对 于劳动边际产品而言,增加了资本的边际产品,即那种能使产品成本中活劳动所占 比重有所减少的技术创新。节约资本的技术创新,是指相对于资本边际产品而言, 增加了劳动的边际产品,即那种能使产品成本中物化劳动所占比重有所减少的技术 创新。中性的技术创新,是指以同样的比例同时增加了资本和劳动的边际产品,即 既不偏重于节约劳动,又不偏重于节约资本的技术创新。 (4)按照 spru 分类法不同,技术创新分为:渐进的创新、根本性的创新、技 术系统的变革和技术经济范式的变革。渐进的创新是指渐进的、连续的小创新。 这些创新常出自直接从事生产的工程师、工人、用户之手。根本性的创新是指在观 念上有根本突破的创新。它一般是研究开发部门精心研究的结果。常伴有产品创新、 工艺创新和组织创新的连锁反映,可在一段时间内引致产业结构的变化。技术系统 的变革是指会产生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影响经济的几个部门,伴随新兴产业的出 现的创新。这时,不但有根本性的、渐进的创新,还会有技术上有关联的创新群的 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 7 页 出现。 技术经济范式的变革是指既伴随着许多根本性的创新群、又包含有许多技 术系统的变更的创新。这种创新几乎影响到经济的每一个部门,并改变人们的常识。 (5)按照科技创新的组织方式不同,可分为独立创新、联合创新和引进创新。 独立创新是从事技术创新的单位或个人,自行研制并组织生产和销售。独立创新的 特点是易于协调和控制,但同时要求创新单位具有一定的技术、生产及管理能力。 联合创新是由若干单位相互合作进行的技术创新活动。 联合创新往往具有攻关性质, 可以更好地发挥各方优势,但这种创新活动涉及面较广,组织协调及管理控制工作 比较复杂。 (6)从系统层面上将科技创新分为国家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产业创新系 统和产品创新系统。国家创新系统是指一个国家内各有关部门和机构间相互作用而 形成的推动创新网络。区域创新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经常地、密切地与 区域企业的创新投入相互作用的创新网络和制度的行政性支撑安排。产业创新系统 是指以产业链为基础、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所建立的企业内部、企业之间 以及企业和政府、社会的联系网络。产品创新系统是指为了进一步满足顾客需求或 开辟新的市场,改善或创造产品的过程体系。 2.3 科技创新的市场失效 20 世纪中叶,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从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假设出发,用市场失效 的方法研究政府对技术创新的干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认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 场能够在自发运行的过程中,通过自身力量的调节,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状态。但 是,完全竞争条件下只是一种理想的条件假设,在现实中市场机制对于资源配置只 能起到基础性作用,并非在任何领域、任何状态下都能充分展开,即使市场机制能 够充分发挥,整个社会也无法达到最优资源配置状态。这便是市场经济自身所无法 克服的固有缺陷,即“市场失效” 。科技创新活动中同样也存在市场失效,这为政府 干预和支持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科技创新的市场失效表现在科技 创新的公共性、科技创新外溢和科技创新的不确定性三个方面。 2.3.1 科技创新的公共性 市场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公共产品的存在。按照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 在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中的定义,纯粹的公共产品或劳务是这样的产品或劳务, 即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或劳务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种产品或劳务的减少22。 公共产品或劳务有以下三个特征: (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即私人产品可以被 分割成许多可以买卖的单位,谁付款,谁受益。公共产品是不可分割的,如国防、 外交、治安等。 (2)受益的非排他性,即任何人消费公共产品不排除他人消费,因 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白搭车”现象。 (3)消费的非竞争性,即边际生产成本为零, 在现有的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上,新增消费者不需增加供给成本;边际拥挤成本为零 是指任何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人同时享用该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第 8 页 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个人无法调节其消费数量和质量。边际拥挤成本是否为零是区分纯公共产品、准公 共产品或混合产品的重要标准。 科技创新活动所提供的产品主要是以专利、论文、专著、配方、工艺、程序等 知识形式为表现形式,即技术创新提供的是知识产品23。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外的许多学者就论述了知识的公共产品性质。知识具 有公共产品所具有的两个基本特征是: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所以,科技创新具有 公共性。 主要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由于科技 创新活动所提供的产品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一个企业可以在没有市场交易的条件 下无偿获得其他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增加本企业的 r&d 资本存量,获取利润。 这种情况被称为科技创新的外溢效应。 由于外溢效应,创新者的成果部分或全部被他人无偿使用,使得科技创新的私 人收益率和社会收益率之间存在外溢差距, 创新者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会被削弱。 这种外溢差距为政府干预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虽然科技创新的外溢性伤害了创新者的积极性,但它对全社会是具有积极作用 的。因为一项新技术的产生所带来的社会收益往往是大于私人收益的,所以政府可 以通过财政手段来弥补外溢差距,使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不至于削弱,同时使得 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达到最优。 2.3.3 科技创新的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是科技创新过程中面临的市场失效的另一个问题。科技创新过程中的 不确定性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1)技术的不确定性,技术创新努力带来的技术结果 在事先是很难预测的,对于多久能够取得成功也没有确切的把握,研究表明创新的 程度越高,技术的不确定性就越高24; (2)市场的不确定性,创新的成果能否迅速 的被市场所接受以实现其商业化,是否有足够的市场容量和利润空间保证创新投入 的回收和利润,这些都是没有绝对把握的。 科技创新中的不确定性的存在导致企业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不会达到最优水平, 严重制约了技术创新。这就需要政府加以干预,从社会的整体利益出发,对私人部 门给予财政上的支持或直接投资,以降低科技创新的风险性。 2.4 促进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理论 2.4.1 政府资助 政府资助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拨款或无偿性预付款等方式直接资助企业的科技创 新及其相关活动,以激励企业对科技创新投入更多的资金,技术创新的成果属于技 术创新的执行者。政府资助是最为直接的激励企业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工具,政府 资助的投入方向、范围、强度直接体现了政府的战略意图,政府资助的效果也是最 为明显的25。 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 9 页 政府资助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最主要的有以下三种: (1)科技外溢,即资助 的很大一部分没有投向企业而是投向了大学或公共的实验室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 究,这些科研机构为企业提供所需的基础知识,是政府资助企业的一种间接方式; (2)直接拨款,直接拨款是政府资助的最主要的形式之一; (3)资助成果赠与,政 府除了以资金形式提供资助,还可以将资助形成的研究成果赠与资助对象。 政府资助可能会产生激励效益和挤出效应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是否会产生挤 出效应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如果财政对企业 r&d 的资助维持在一个适度的规模, 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挤出效应。政府资助政策的稳定性也会对资助效果产生一 定的影响,资助政策越稳定,资助效果越好。企业技术的专有性对政府资助效果有 显著影响,在技术专有性较弱的企业,政府资助有明显的激励作用,而在技术专有 性较强的企业,政府资助的效果不仅不明显,还有可能产生挤出效应。 2.4.2 政府采购 政府采购就是指国家各级政府为从事日常的政务活动或为了满足公共服务的目 的,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借款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不仅 是指具体的采购过程,而且是采购政策、采购程序、采购过程及采购管理的总称, 是一种政府行为。 政府采购可以分为直接采购和间接采购。直接采购中,政府是技术的最终用户 (通讯、国防部门采购) 。在间接采购过程中,政府是引起技术创新的一个合作者和 催化剂,推进有先进技术企业的发展。 政府采购作为科技创新的一种政策根据,是因其具有需求方管理这一特点。新 技术、新产品的推出总是会面临很大的市场风险,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市场出清 也具有时滞性,政府机构的介入使得供给方在销量方面得到了保证,从而降低了市 场风险。 对于政府机构而言,通过政府采购,政府可以在全社会技术的发展中极大地发 挥引导作用,将社会上的各种资源导向国家急需的重点技术项目,从而贯彻国家的 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 2.5 促进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理论 2.5.1 税收激励的基本原理 税收激励是通过税收优惠或减免、抵扣等财政收入方式激励企业科技创新的重 要手段。从国外常用的税收激励政策来看,主要有减免税、加速折旧、r&d 费用和 投资的税收抵扣、科研专项准本金的提取等形式,这些措施绝大部分是通过公司所 得税来实现的。从各国的经验来看,并不是所有的 r&d 支出都可以得到税收优惠。 许多国家允许经常性支出直接作为经营性支出从企业所得税中扣除; 对于资本支出, 有的国家允许直接扣除,有的国家则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税收政策与财政政策不同。在促进科技创新的策略中,财政政策更多的是突出 第 10 页 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政策的民族性、直接性和自主性,体现了政府的主导性。而税收政策则是倾向于创 造一个能够更好的促进科技创新的市场环境。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开征新的税种、实 行低税率、税收减免等,来刺激企业进行创新活动,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税收政 策的间接性特征很明显,更多的是引导企业和个人在政府的宏观调控框架下进行自 主创新活动。 2.5.2 税收激励政策的作用机理 税收激励政策的作用机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促进科技创新具有导向性的作用,它表示了政 府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支持。政府通过制定税收政策来影响市场资源配置,引导经 济资源的流向,从而使企业的创新方向和市场需求、国家的发展需要保持一致。 (2)政府制定促进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能够减少企业的成本,增加收益,这也 是推动企业创新的动力所在。企业作为微观市场经济主体,其经营活动完全取决于 经济利益,政府制定促进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将应得的税收收入让渡给了企业, 使企业减少成本,增加收益,从而引导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活动。 (3)政府制定促进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可以降低企业进行创新活动的风险。科 技创新具有不确定性,而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所能承受的研发投入风险 的能力是很低的,税收优惠政策可以降低他们的科技投入风险,同时可促进科技成 果转化为科技产品,从而实现市场化和产业化。 (4) 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促进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带动社会风险资本 的投入,从而增加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 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 11 页 第三章第三章 创新型国家及我国科技创新的财政与税收政策体系创新型国家及我国科技创新的财政与税收政策体系 3.1 创新型国家促进科技创新的财政与税收政策 3.1.1 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的发展现状 创新型国家是指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 益强大的竞争优势,从而在国际社会中保持强大竞争力的国家。按照现在权威的表 述,创新型国家应至少具备以下 4 个基本特征: (1)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 占 gdp 的比例在 2以上; (2)科技进步贡献率在 70以上; (3)自主创新能力强, 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在 30以下; (4)创新产出高。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 20 个左右,包括美国、欧盟、日本、瑞典、韩 国等。从图 3- 1 可以看出,创新型国家的 r&d 经费总额占到了世界 r&d 经费总额 的 80%左右,仅美国的 r&d 经费投入就占到全世界的 36. 1%,而其他非创新型国 家的 r&d 经费投入总额只占 20左右。 日本 15% 法国 5% 其他国家 16% 西班牙1.8% 加拿大2.6% 意大利2.1% 韩国3.3% 英国5% 中国5% 德国 8% 美国 36% 美国 日本 德国 法国 英国 中国 韩国 加拿大 意大利 西班牙 其他国家 图图 3- 1:创新型国家及中国:创新型国家及中国 r&d 经费总额的比例分布(经费总额的比例分布(2007 年)年) 图片来源:中国 r&d 经费支出特征及国际比较- - 2009 年第 6 期 从图 3- 2 可以看出,创新型国家大多 r&d/gdp 的比例在 2%以上。据研究数据 显示,绝大多数创新型国家的研究人员人均 r&d 经费在每年 10- 20 万美元之间。 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 70以上,研发投入占 gdp 的比例一般在 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 30 以下。此外,这些国家所获得的三方专利(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 世界数量的绝大多数。 第 12 页 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图 3- 2: 部分国家(地区)部分国家(地区)r&d 经费与经费与 gdp 之比之比 图片来源:中国 r&d 经费支出特征及国际比较- - 2009 年第 6 期 3.1.2 创新型国家促进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 (1)政府科技投入政策。主要包括通过立法保障政府的投入,科技投入的规模 和强度、科技投入的结构。创新型国家的科技投入预算一般是在法律的指导下编制 完成的。欧盟在 2002 年的巴塞罗那关于使研发经费占 gnp3%的行动计划中, 明确要求各成员国到 2010 年将研发投入增至占 gnp 的 3%。 在科技投入的规模和强 度上,创新型国家在过去的二十年 r&d 投入的比例在逐渐减少,但多数国家的科 技投入仍呈现稳定的增长趋势。科技投入的结构方面,创新型国家更多的投入基础 研究,政府的科技投入主要都流向了大学和研究机构。 (2)政府采购政策。美国是较早建立政府采购制度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采 用政府采购政策对技术创新进行扶持和推动的最成功的范例。 美国早在 1993 年就制 定了美国产品法 ,该法明确要求政府进行国际采购时必须至少购买 50%的国内原 材料和产品,政府采购的产品本国没有生产而只有采用外国产品时,参加投标的外 国产品必须有一定的技术转让。英法德日等国家也都有具体的政府采购制度来扶持 本国的企业发展。 公共技术采购在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涉及国家安全或是其他国家垄断的核心技术,许多国家都根据实际情况实施政 府公共技术采购,通过公共技术采购,政府可在全社会的技术发展中发挥引导作用。 公共技术的采购在欧盟应用非常成功。瑞典和芬兰对移动通讯技术的标准采购就为 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 13 页 诺基亚和爱立信公司进入移动电话行业提供了决定性的支持。 许多创新型国家都实行对国产高新技术产品首购政策。 韩国在这方面非常成功。 韩国对交通和核电站等公共事业的设备,全部实行政府首购支持本国新技术产品。 对汽车、电子产品等市场竞争激烈的产品,政府规定,即使本国价格高于国外,也 优先采用本国产品。 3.1.3 创新型国家促进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分析 (1)鼓励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的税收政策。由于研究开发投入对于企业开发 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都有较大的影响,由此许多国家都对研究开发投入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员工税务培训
- 新闻采访策划课件
- 办理退休手续培训
- 内燃机技术面试题及答案
- 安全防范技术考试试题及答案
- 辅警摄影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文化娱乐行业消费者行为分析报告
- 建设银行2025吉安市秋招群面案例总结模板
- 农业银行2025乌海市秋招群面案例总结模板
- 2025年3D打印技术的金属成型工艺
- 体育原理完整版
- 门诊发药交待注意事项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考试试题及答案(整理)
- GA/T 115-2020道路交通拥堵度评价方法
-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件
- 公安民警心理压力应对Baidu课件
- 道路运输企业风险辨识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 会议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 日语话剧展演策划
- 《煤矿地质学》试卷及参考答案(共6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