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会计学专业论文)管理层股权设置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关系实证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lassified index: f275 u.d.c.: 658 dissertation for the master degree of management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 of managerial ownership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of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candidate: guo jun supervisor: prof. han dongping 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 master of management specialty: accounting affiliation: school of management date of defence: june, 2006 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摘要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一段时间以来,对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实施持 股激励机制的议论不绝于耳。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导致委托人为了 解决代理问题,必须有一套激励约束机制控制代理人朝着委托人福利最大化 的方向行进。管理层股权设置作为长期激励机制的一种,意在降低代理成 本,提高经营效率,增加企业价值。 本文定义管理层为在公司年度报告摘要中披露的董事、监事与其他高级 管理人员。经营绩效包括会计利润指标(roe)和企业价值指标(tobins q)。 在这种定义下,文章对管理层股权设置和公司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从委托 代理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激励理论及其假说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 析,为实证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我国上市公司 2004 年年度报告披露了管理层持股、公司规模、每股收 益、无形资产及成长性等有关信息,文章选取了 215 家沪市上市公司作为研 究样本,运用非线性相关分析的方法来检验管理层股权设置(msr)和公司 经营绩效(roe, tobins q)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两者存在显著的非线性 关系,并分别得出了会计利润指标roe和公司价值指标tobins q关于管理 层持股比例msr的函数形式。同时系数矩阵的正负统计说明,国外学者提 出的“利益趋同效应”和“掘壕自守效应”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同样存在。另 外,论文还发现,公司的经营业绩与高管人员的持股比例存在区间效应。管 理层持股在(0, 27.58%)之间时,公司绩效随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增加而上升; 管理层持股处于(27.58%, 88.09%)这一区间时,公司绩效随管理层持股比例 的增加而下降;管理层持股超过 88.09%时,公司绩效再次随管理层持股比 例的增加而上升。实证结果在否定税盾假设、企业成长假设、资产性质相 关性假设的同时,肯定规模相关假设。 文章最后根据研究的结果,从完善管理层股权发挥作用的外部环境、改 进现有薪酬结构设置、增加目前高管持股数量和重新进行资源配置四个角度 对完善管理层股权设置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之间关系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这对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效率和效果,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快速发展具有 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 管理层股权设置;经营绩效;股权激励 - i -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plit-share reform, during this time, many people talked about the managerial ownership mechanism. due to the division of management and owning right, in order to solve the agent problem, the client should have a method to control the attorney act according the goal, which makes the best for the client. this method refers to an inspiriting and restriction mechanism, of which the managerial ownership is a kind. in this essay, the managers are defined as directors, supervisors and other executive officers. the corporate performance was instead by roe and tobins q index. roe is an index of accounting profit system, while tobins q is an index of corporate value system. under this definition, this essay elaborates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managerial ownership and the corporate performance from three different angles: the commission and agency theory, the human capital theory and the inspiration theory with its hypothesis. these are the basis of the empirical research. the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reports of 2004 threw daylight on the information of managerial ownership, corporate size, intangible assets and the corporate growth. so this essay chose 215 listed companies with on board of shanghai stock exchange as the research samples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of managerial ownership and the corporate performance. the result shows an indistinctive 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managerial ownership and the corporate performance. then the results of next non-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 and distinctive non-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including the function models of roe, tobins q and the msr. besides that, the coefficients matrixes show that the effect of profit converging hypothesis and the self-defending hypothesis exists in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the essay also finds out that there is an interval effect between the corporate performance and the msr. when the msr exists in (0, 27.58%), the corporate performance rises along with the addition of msr. when the msr exists in (27.58%, 88.09%), the corporate performance drops along with the addition of msr. when the msr exceeds 88.09%, the corporate performance rises along - ii -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with the addition of msr again. the empirical result does not support the former hypothesis. it reveals a thrice cur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sr and the corporate performance. as a method of inspiriting, setting managerial ownership only available within the certain area, or it will be non-effective. at last, the essay proposes the advice from four different angles, including improving the out environments of managerial ownership setting, improving the pay structure setting, boosting the managerial ownership and resetting the resource structure. it will accelerate to chinese listed company governa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apital market. keywords managerial ownership; corporate performance; share incentive - iii -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目录 摘要.i abstract. ii 第 1 章 绪论.1 1.1 课题背景.1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3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4 1.3.1 国外研究现状.4 1.3.2 国内研究现状.5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6 第 2 章 管理层股权设置的理论基础.8 2.1 相关概念界定.8 2.1.1 相关定义.8 2.1.2 管理层股权设置的含义.8 2.1.3 管理层股权设置的分类.9 2.2 管理层股权设置的基础理论.10 2.2.1 委托代理理论.10 2.2.2 人力资本理论.12 2.2.3 激励理论及相关假说.14 2.3 管理层股权设置与公司绩效的相互影响.15 2.3.1 管理层股权设置对公司绩效的影响.15 2.3.2 公司绩效对管理层股权设置的影响.18 2.4 管理层股权设置能够发挥作用的条件.19 2.4.1 管理层股权设置需要有相关配套机制.19 2.4.2 管理层股权发挥作用需要适当的外部环境.19 2.4.3 企业特征对管理层股权设置的影响.20 2.4.4 管理层的特征也影响着这种机制的有效性.20 2.5 本章小结.20 第 3 章 管理层股权设置与上市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21 3.1 实证研究步骤.21 - iv -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3.2 研究样本及数据来源.22 3.3 实证研究假设.23 3.3.1 持股激励效应假设.23 3.3.2 区间效应假定.23 3.3.3 其他影响因素的假设.23 3.4 研究方法及参数选择.24 3.4.1 研究方法及模型选择.24 3.4.2 变量选择.25 3.5 实证研究样本的总体描述.27 3.6 实证研究分析过程.28 3.6.1 回归分析.28 3.6.2 区间效应分析.31 3.6.3 其他影响因素研究.33 3.7 本章小结.35 第 4 章 研究结论及相关政策性建议.36 4.1 研究结论及思考.36 4.1.1 公司经营业绩与管理层股权设置存在非线性关系.36 4.1.2 高管人员的持股比例与公司的经营业绩存在区间效应.36 4.1.3 财务杠杆对管理层持股与经营绩效关系影响不大.37 4.1.4 企业规模对管理层持股与经营绩效关系影响显著.37 4.1.5 企业成长能力对管理层持股与经营绩效关系影响很小.37 4.1.6 资产性质对管理层持股与经营绩效关系无影响.37 4.2 研究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38 4.2.1 截面数据的不足.38 4.2.2 没有考虑股权结构和行业因素.38 4.2.3 应进一步研究与股权分置改革结合的具体问题.38 4.3 相关的政策性建议.39 4.3.1 完善管理层股权发挥作用的外部环境.39 4.3.2 改进企业薪酬结构设置.40 4.3.3 扩大目前高管持股的数量.42 4.3.4 重新进行资源配置.44 4.4 本章小结.44 结论.45 - v -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47 附录:数据剔除.51 2004 年沪市涨跌幅最大的股票.5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2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53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53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涉密论文管理.53 致谢.54 - vi -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今年3月21日,万科在公布年报的同时,推出了一项股权激励计划。按照 这项计划,大约有160名万科员工将获得股权激励,万科董事长王石与其管理 团队由此将拥有“股东与职业经理人”的双重身份。这项计划使万科成为中国 主板市场首开股权激励先例的上市公司。在一个月前,深圳中小板上市公司 中捷股份也公布了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万科的股权激励计划带动了主板其他 上市公司的效仿。据媒体报道,宝钢等十几家上市公司也正在准备推出股权激 励计划。 股权激励作为讨论的热点话题,是一种职业经理人通过一定形式获取公司 部分股权的长期性激励制度,它使经理人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 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在国际上,股权 激励计划是上市公司比较普遍的做法。一般观点认为,股权激励计划可以把职 业经理人、股东的长远利益、公司的长期发展结合在一起,可以一定程度防止 经理人的短期经营行为,以及防范“内部人控制”等侵害股东利益的行为。此 外,现代企业理论和国外实践证明股权激励对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降低代理 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增强公司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管理层设置股权作为一种长期股权激励机制是在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 分离后出现的,是在委托代理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现代 企业在“公司制”这种组织形式下,掌握所有权的股东往往不亲自去经营管理 企业,而是委托职业经理来管理,这就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问题在于所有者 与经理的目标函数不同,拥有更多关于企业内部信息的经理可能会利用信息优 势损害所有者的利益,即存在道德风险这些问题导致了一系列的成本:委托人 的监督支出、代理人的保证支出、剩余损失(偏离委托人福利最大化的代理人 决策招致的委托人福利损失)。jensen和meckling (1976)将之称为“代理成本” 1 。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有一段著名的关于资本所有者和企业经理的关 系的论述: “在钱财的处理上,股份公司的董事是为他人尽力,而私人合伙公 司的伙员,则纯是为自己打算,所以,要想股份公司的董事们监视钱财的用 - 1 -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途,像私人合伙人那样用意周到,那是很难做到的疏忽和浪费,常为股份 公司业务经营上多少难免的弊端。 1 ”随着经济的发展,经营者的激励约束问 题变得日益重要。在过去约100年的时间里形成的新古典经济理论,主要是从 技术的角度来看待企业,企业在标准的阿罗和德布罗的竞争均衡范式中被作为 生产函数。该理论认为,企业在无私的管理者的经营下对投入产出水平进行选 择,目的是使利润最大化。而该理论存在着致命的、明显的缺陷,哈特(hart, 1950)认为“它完全忽略了企业内部的激励问题。企业被看作是一个完全有效 的黑匣子 ,在它的内部,任何东西都十分顺利的运行着。 1 ”在1932年, 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出版了现代公司与私有产权一书。在这项开创 性的实证研究中,著名的“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命题被提出。其基本含义是在 现代公司中,由于股权的广泛分散,没有人能够拥有任何一家公司的具有实质 性意义的股份,企业的控制权已经转入到公司的管理者手中,而管理者的利益 可能偏离股东的利益。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伯利和米恩斯的管理者主导企业假 说和随后发展的各种管理者模型,提供给经济学家的是问题而不是答案,企业 偏离最大化行为应该被解释而不是被假定。从某种意义上说,对管理者模型提 出问题的回答或对企业偏离最大化行为的解释,构成了现代企业理论的核心内 容之一。 为了解决代理问题,降低代理成本,委托人必须有一套激励约束机制来使 得代理人朝着委托人福利最大化的方向行进。管理层持股就是激励机制的一 种。但是,为什么要用这种激励机制呢?这要从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来理解。 随着现代企业组织的发展,企业家才能和管理才能这些人力资本从一体的“资 本”里分立了出来。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在于它只能属于个人,非“激励”难 以调度。正是人力资本的产权特点,使市场的企业合约不可能在事先规定一 切,而必须保留一些事先说不清楚的内容而由激励机制来调节(周其仁,1996) 2 。从管理者一方讲,他们在企业中投入了大量的专用资本,而且掌握着许多 所有者无法获得的关于企业的信息,这使得拥有人力资本的管理者在与拥有物 力资本的股东的谈判中增强了讨价还价的能力,具备了参与分享企业剩余索取 权的可能性。从股东一方讲,既然管理层与股东的目标函数不同,而且管理层 又拥有信息优势,那么股东就想拉近管理层与自身的目标,为业绩付酬(pay for performance)就是这一思路的结果,但这往往会导致短期效应,因为所有者不 能等到全部经营活动结束后才付酬,只能分期奖惩,如何让经理为企业的长期 利益着想呢?最好的方法是让经营者也变成所有者,处于维护自身利益的考 虑,他们就能主动作为向股东的利益靠拢,因此出现了股权激励。 - 2 -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事实证明,管理层持股这种长期激励机制确实解决了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 者目标不一致的问题。股权激励制度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出现于美国,上个世纪 七八十年代开始在西方盛行,九十年代得到迅速发展。至 2000 年底,美国半 数以上的上市公司采用了管理层股权激励计划。股权激励在西方己经经过了近 半个世纪的市场考验,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正是股权激励创造了美国的 nasdaq 神话,被誉为企业激励的“金手铐”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设置管理层股权需要一定的宏观和微观环境基础,如明晰的产权、合理的 股权结构、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有效的资本市场和经理人市场等。目前,我 国市场经济尚处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各项改革正在进行,虽然国内主管部门 正在研究制定管理层股权激励政策与实施办法,但是我国股权设置所需的外部 环境条件还不成熟。国内学者、地方政府和企业界对股权激励制度的探索已经 先行一步,上市公司迫于发展的需要,大胆进行制度创新,地方政府为提升本 地企业的竞争力,保持地方税源的可持续增长,也相继出台推进国企和上市公 司进行股权激励制度建设的地方政策。 国外对股权设置的经典研究主要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从企业治理 角度讨论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安排问题,第二个层面是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问 题,第三个层面是股权激励与公司价值的相关性问题。国内对管理层股权设置 问题的理论研究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主要集中在对西方管理层股权 激励制度发展历程的介绍、管理层股权设置在我国的应用以及在我国实施股权 激励所面临的法律障碍、实施的难点等问题。 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是从国有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制而成,是其中的佼 佼者,那么我国上市公司激励机制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其中主要由哪些激励 形式,这些激励机制是否如理论分析的那样,能够产生预期的激励效应呢, 公司经营者报酬是否与公司效益存在正相关关系,他们是否还“遗传”老国有 企业的弊端,这些问题的回答将有利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的进一步深入。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在于: (1) 验证改进模型的有效性 根据西方国家完善的理论,高管持股与企业 绩效之间具有正相关性,并且已有文献证明存在线性关系。那么在我国管理层 股权设置的实施尚不完备,缺乏股权激励必需条件的情况下,这种激励制度是 否也像它在国外那样有效?本文旨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应用改进管理层持股模 - 3 -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型,得到实证结论以验证改进理论模型在我国资本市场应用的有效性。 (2) 为我国管理层股权设计提供建议 通过对实证研究结果的分析,结合 我国管理层股权设置宏观、微观环境可以帮助找到我国管理层公司治理存在的 问题。管理层持股设置是激励机制的一种,委托人之所以利用激励约束机制使 得代理人朝着公司价值最大化的方向进行就是为了解决代理问题,降低代理成 本,如果我国实证结果与理论有偏差,应当证明是理论有欠缺,还是我国存在 与理论不相符的特殊情况。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设置其实仍在探索阶段, 本文获取企业绩效的综合评价值,对管理层股权设置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相 关性进行实证研究,对管理层持股的区间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对我国今后管理 层股权设计提供了建议。 (3) 为股权分置改革和股权激励结合提供帮助 随着我国企业股权分置改 革浪潮的掀起,非流通股呈现自由流通的趋势,国家正在加强上市公司股权激 励管理。上市公司的股权不再只是企业所有权的象征,它成为一种激励经营权 的手段。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股权分置改革和股权激励制度的结合提供帮助。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关于公司股权结构与绩效的关系,西方学者很早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 这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治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3.1.1 对相关性的研究 最早的研究由托辛斯和巴克尔(taussings&baker, 1925)完成 3 。他们发现企业经理报酬与企业业绩之间的相关性很小。其后的70 多年中,对管理者尤其是高层管理者报酬的研究引起了经济学家、心理学家、 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和企业战略规划者的广泛关注。 1932 年,berle 和 means 就指出,在上市公司股权极为分散的情况下, 管理者(代理人)如果不拥有公司股权,他无法使公司的价值达到最优,因为管 理者与外部股东存在潜在的利益冲突3。jensen 和meckling 认为,相比较于外 部股东,内部股东持有的公司股份更为重要;公司的价值主要取决于内部股东 所占有的股份比例,这一比例越大,公司的价值就越高 1 。而 holderness 和 sheehan通过对股权高度集中的上市公司与股权相对分散的上市公司的业绩进 行比较,公司业绩用tobins q值以及资产报酬率来衡量,结果发现两类股权结 构的公司业绩无明显的差别,因而得出了股权结构与公司业绩无相关关系的结 - 4 -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 3 。 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迈克盖尔、岂尤和艾尔宾(mcguire, chiu&elbeing, 1962) , 马 森 (r.massnl, 1971) , 赖 威 伦 和 哈 茨 曼 (w.lewellen&b.huntsman, 1970),西塞尔和卡罗尔(ciscell&carroll, 1986),詹 森和墨菲(jenson&murghy, 990)等都利用各自不同时期的数据研究了经理报酬 和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 4 。 墨菲(murghy, 1985),高夫兰和斯米德(coughlan&schmidt, 1985),约斯 考、罗斯和谢帕德(joscow, rose&shepard, 1993)等研究了高管持股与企业绩效 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了经理报酬和企业业绩之间存在正相关性 5 。 西方学者还对经理人报酬与其他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科什 (kersh, 1974),罗森(rosen, 1982),科斯图克(kerstuke, 1983),巴罗(barro, 1990),约斯考、罗斯和谢帕德(1993),肯约和斯沃巴兹(conyon&schwalbach, 1999)等人研究了经理报酬和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理报酬 和企业规模之间存在强烈的正相关关系 6 。墨菲(murphy,1986),巴罗 (barro,1990),吉布斯和墨菲(gibbons,murphy, 1990),约斯考、罗斯和谢 帕德(1993)等人用经理人的年龄、任职期间、是否企业创始人以及是否从企业 外聘请等因素来衡量经理的个人特征。发现不论ceo在早先的职位上,还是在 企业内的任职期间内,其所得报酬和股票市场收益率之间的关系都很密切。当 ceo在企业留任多年时,随着其年龄的增加,其所得报酬对企业绩效的敏感度 下降了 7 。 1.3.1.2 对区间效应的研究 mcconnell 和 servaes 通过对 2660 多个样本公司 的托宾 q值与股权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得出了 q 值与公司内部股东所拥有 的股权之间存在一种曲线关系的结论,当内部股东拥有的股权从 0 开始增加 时,曲线也开始向上倾斜;而当内部股权比例达到 40%-50%之间时曲线又掉头 向下 8 。myeony-hyeon cho 通过对 500 家制造公司有关数据的实证研究,得 出了股权结构影响公司的投资政策的选择和执行,从而影响公司业绩和公司价 值的结论,认为公司价值会随着内部股东的持股比例区间的不同而不同。即在 0-7%和 38%-100%两个区间内,公司价值会随着内部股东持股比例增加而增 加;在 7%-38%区间内,公司价值会随着内部股东持股比例增加而减少 8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也有一些学者对管理层持股与业绩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也同 - 5 -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样有所差异,支持二者不相关的结果较多,对区间效应研究较少。 1.3.2.1 支持二者线性相关的研究 刘国亮和王加胜(2000)在此问题上所作的实 证检验却与jensen和murph(1976)的结论一致,即管理层持股比例(指前五位管 理者持有的公司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与企业经营绩效正相关 3 。李增泉 (2000)通过实证检验发现,较低的持股比例不会对经理人员(指董事长和总经理) 产生激励作用当经理人员的持股达到一定比例后,持股比例的高低对企业绩效 具有显著的影响 7 。张晖明,陈志广(2002)以沪市上市公司为样本法线企业绩 效与高级管理人员报酬和持股比例显著正相关,特别是以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 业务利润率表现的企业绩效与高级管理人员报酬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得出结 论,高级管理人员年度报酬是沪市上市公司的重要激励机制,也是有效的激励 机制,特别是现阶段企业绩效对高管报酬有着较高的敏感性。 1.3.2.2 不支持二者线性相关的研究 袁国良、王怀芳和刘明(2000)发现,上市 公司中高级管理者(指董事、监事、经理人员)持股比例和企业业绩的相关性很 低或基本不相关 9 。上海荣正投资咨询有限公司(2000)的研究报告指出,董事 长持股市值与公司业绩呈微弱的正相关,总经理持股市值与公司业绩之间不存 在相关关系 3 。魏刚(2000)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发现实证检验不支持公司经 营绩效与高级管理人员(指公司董事会成员、总经理、总裁、副总经理副总 裁、财务总监、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农艺师、董事会秘书和监事会成员) 的持股比例显著正相关的假设 10 。杨瑞龙(2001)通过对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的数 据分析显示,在家电行业中,企业的经营业绩与股权结构无关,经理的激励报 酬与企业的股权结构、企业的业绩无关 7 。张小宁(2002)通过实证研究,与国 内一些研究认为经营者报酬和员工持股与企业绩效无关的看法不同,认为持股 与不持股的均值差异可以说明经营者持股对企业绩效有正的影响。董事长持股 情况是影响企业绩效的因素之一,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在于持股数量的多 少,而在于持股与否。同时分析也表明,经营者报酬与企业绩效之间并不存在 线性相关关系 7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本文是运用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对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设置同公司经 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为公司治理实践提供指导。论文共分为四 章。 第1章 绪论 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 - 6 -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状,并指出了当前研究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引出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 2 章 管理层股权设置的基础理论 对管理层的涵义、管理层股权设置 的含义和分类做详尽的阐述,同时包括委托代理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激励理 论及相关假说在内的管理层股权设置的理论分析,以弥补国内外学者目前在这 方面研究的不足,并为论文的实证分析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3章 管理层股权设置与上市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 包括样本数据的选择 和来源、研究方法和参数的选择、研究假设,并对相关分析方法进行了描述。 先对经验数据进行描述性的统计,以得到我国目前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设置与 经营绩效相关性的实际情况。然后通过相关分析方法来检验研究假设,对各主 体参与治理的制衡强度、因果关系及衡量指标的重要性和相关性进行分析,得 出各主体间的相互制衡关系。 第 4 章 研究结论及相关政策建议 总结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设 置与公司经营绩效相关关系,并对研究的不足和缺陷做出分析。在给出本文研 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的研究前景,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对策及建 议。 - 7 -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2章 管理层股权设置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相关定义 2.1.1.1 管理层定义 现代企业组织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进行组织分工,在 “公司制”这种组织形式下,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导致掌握所有权的股东无 法亲自经营管理,而是委托经理人来管理企业,这就分化出了两大类人:所有 者与经营者。在股份制企业中,内部人员从管理上可以分为总经理、高层经理 人员、基层员工三类,经营者不仅指企业的总经理,而且包括所有的高层经理 人员(executive officers),他们组成公司的执行机构,这些高层经理人员受聘于 董事会,在董事会的领导和授权下,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执行机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浙江省浙东北联盟2026届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一中2026届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
- 水库移民安置管理岗位面试实战模拟题
- 2026届吉林省吉化一中化学高一上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安徽省阜阳市成效中学2026届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宋朝行政制度解读
- 面试必 备:智慧客服常见问题及答案
- 求职人员信息技术能力构建
- 高品质AI面试题库:全方位掌握职业趋势
- 萜类化合物讲解
- DB35T 1951-2020福建省公共机构能耗定额标准
- 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规范
- 《研学旅行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综述》1900字
- 医院培训课件:《股骨头坏死》
- 保险基础知识简读本(2024版)
- 集团公司司库管理办法
- 住院患儿实施院内转运临床实践指南2023版课件
- 主播新手上路-打造游戏直播与娱乐新风向
- 2024-2025学年中职数学基础模块 下册高教版(2021·十四五)教学设计合集
- 第1-4章综合检测试卷2024-2025学年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 市场营销经理助理考试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