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论文)深圳市SH集团改革过程中富余人员安置实证研究.pdf_第1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深圳市SH集团改革过程中富余人员安置实证研究.pdf_第2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深圳市SH集团改革过程中富余人员安置实证研究.pdf_第3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深圳市SH集团改革过程中富余人员安置实证研究.pdf_第4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深圳市SH集团改革过程中富余人员安置实证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深圳市SH集团改革过程中富余人员安置实证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国有企业改革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难点之一目前国有企业改革的 基本目标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许 多以前积累下来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富余人员过多便是其中之一据统计全国 国有企业中约有 20003000 万富余人员国家主要通过实施再就业工程来解决国企 富余人员问题但许多富余人员仍和国有企业保留劳动关系并没有得到彻底安置 国有企业富余人员的安置成了国企深化改革过程中的一大难题 本文结合深圳市 sh 集团一家成立于上世纪 50 年代的国有独资企业在改革 过程中安置富余人员的实际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介绍了国有企业改革及国有 企业富余人员形成的原因深圳市 sh 集团富余人员的形成现状安置的紧迫性 其次在调研的基础上采取通过一次性给予经济补偿后解除劳动关系的办法来安 置富余人员对深圳市 sh 集团富余人员安置方案的制定具体的安置过程进行了实 证分析最后结合深圳市 sh 集团富余人员安置的实际情况对国有企业富余人员 安置过程中注意的问题政府在富余人员安置失业人员工作方面应承担的责任等 进行了讨论以期通过对深圳市 sh 集团富余人员安置的实证研究为其他国有企业 富余人员安置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 富余人员 安置 实证研究 ii abstract reform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issues in the nations economic system reform. presently to establish a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in adaptation to the market economy demand becomes the basic target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reform. as the reform develops in depth, l4ots of problems accumulated and concealed before now come out, one of which is redundant staff. statistic shows that there are about 20-30 million redundant staffs in the nation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 country mainly replaces the redundant staffs in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by implementing re-employment project but the redundant staffs still maintain labor relationship with the enterprises, in a certain degree, we can not say that the problem has been solved finally and the redundant staffs have been replaced well. how to replace the redundant staffs now becomes one of the troublesome issues during the course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reform in-depth. in this paper, i took shenzhen sh group, a state-owned enterprise established in 50th of last century, as a real example and carried out empirical research on replacement for redundant staffs during the reform. this paper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firstly it introduced state-owned enterprise reform, the reason why the redundant staffs come out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by using sh groups case as an exampl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urgent necessity to replace those people. secondly after conducting a comprehensive survey, one way to replace the redundant staffs is to give them one-off money compensation on the condition that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will be released from the labor relationship with the redundant staffs after the compensation. this paper has conducted empirical analysis on how the sh group established the replacement plan and carried out the plan. finally by citing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h groups redundant staffs replacement, this paper has focused on the issues to be noticed during the replacement course, the responsibility government should undertake in terms of replacement for iii redundant staffs and unemployed people. generally speaking, i hope that by empirical analysis on sh groups redundant staffs replacement in this paper, it can provide solution and reference for state-owned enterprises faced with the same problem. key word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redundant staff replacement empirical research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 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 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 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 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_ _ _ _ _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1 1 深圳市sh集团富余人员安置的环境 1.1 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形成的原因 1.1.1 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国 有企业改革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中国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就开始了国有 企业改革整个进程可大体划分为四个阶段19781983 年19831987 年1987 1992 年1992 年至今第一阶段改革的核心内容是简政放权放权让利第二阶 段改革的核心内容是调整和规范国有企业与政府间的权责利关系重点是利 改税和拨改贷第三阶段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行国有企业承包制第四阶段以 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整个改革的目标明确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之 相适应国有企业的改革明确为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为基本目标 1 随着国企改革的一步步深入许多以前积累下来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其中最重 要问题之一就是国有企业富余人员过多 1.1.2 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形成的原因 据统计总体上国有企业的富余人员约占全部职工的 20%30%即全国国 有企业中约有 20003000 万富余人员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方面国有企业劳 动效率很差普遍采取大量投入劳动力的办法来实现增长另一方面国家实行统 包统分的就业方式用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吃的方式来解决就业问题把安排就 业当作国有企业的重要职能于是处于潜在失业状态的富余劳动力在国有企业中大 量积累起来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形成的原因具体来说主要有 1国有企业的经营因素 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落亏损严重资金匮乏技术陈旧设备老化观 念落后不能适应产业发展趋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企业经营困难 产生了大量富余人员国有企业用人机制僵化一方面存在大量富余人员另一方 面缺乏专业人才对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激励机制造成国企人才的 2 流失使国企在市场竞争中无法扭转不利局面富余人员不断增加国企人工成本 高长期实行低工资高福利政策大量富余人员不愿离开国企国有企业裁员的 成本高于效益许多国企在衡量辞退职工产生的成本大于效益不愿采取辞退富余 人员的措施大量富余人员滞留在企业 2职工个人因素 观念上的因素国企职工习惯于国家包一切企业包一切的工作方式缺乏危 机感主动精神竞争意识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富余人员仍然抱持消极 埋怨等待的心理不能认清形势积极寻找出路自身条件的限制国企富余职 工普遍年龄偏高教育水准低职业技能较差多为女性等特征难以进入市场寻 找合适的就业机会 3企业外部环境的因素 企业承担行政干预和盲目投资失误的恶果在传统体制下行政部门对企业进 行干预使国有企业缺乏经营自主权加以盲目与错误的投资决策更造成经营效 益低下企业职工成为潜在的富余人员企业办社会的负担在传统体制下国有 企业形同小社会在因应社会性的需求下设立了各项服务设施分散了企业经营 和物力财力也排挤了生产性资源在追求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企业中的服务性 人员很难分流出去在社会竞争中找到合适的职位实现劳动力的在配置成为滞 留企业中的富余人员外部政策环境改革以来迅速成长的外资企业新技术产 业享受多种优惠政策相对的国企经营资金不足贷款不易而且设备更新技 术开发市场开拓的资金条件也不充裕使国企无法扭转经营不利的局面社会保 障体系国有企业大多是老企业承担着各种社会保险费用形成了低工资高福 利的格局使富余人员宁愿在收入低的国企不愿走向市场3 1.2 深圳市sh集团的历史沿革和富余人员现状 1.2.1 sh集团简介 深圳市 sh 集团有限公司系深圳市属国有全资一类三级企业公司注册资本 25000 万元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新材料物业租赁物业管理兼营 3 建筑设计工程监理建筑智能化等地产配套行业截止 2002 年底集团公司总资 产为 23 亿元净资产为 7 亿 5 千万元拥有 10 家全资和控股企业控股一家上市 公司员工 1400 人sh 集团始建于 1959 年前身是广东省 sh 华侨农场1988 年 9 月农场同时挂广东省 sh 华侨实业总公司的牌子1993 年 1 月sh 华侨农场下 放深圳市管理改名为深圳市 sh 实业总公司1998 年底升格为 sh 集团 1.2.2 sh集团富余人员的形成 sh 集团的富余人员是在集团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制过程中逐步形成的sh 集 团富余人员的定义1993 年 1 月 20 日以前已在 sh 农场的不在岗人员包括离岗退 养人员待业人员原自谋转待岗人员目前在岗但于 1993 年 1 月 20 日以前已 在 sh 农场的老员工本人要求按照富余人员安置的人员 sh 集团的前身是广东省 sh 华侨农场成立于 1959 年由 5 个自然村白石洲 村上白石村下白石村塘头村新塘村的村民根据政府的要求带着自家 的农具牲畜等简单生产资料在 5 个自然村的基础上成立了 sh 华侨农场直接隶 属于广东省华侨农场管理局 1993 年 1 月 20 日深圳市以深府199364 号文件从广东省将 sh 华侨农场接 收使其作为深圳市的市属企业并更名为深圳市 sh 实业总公司先后隶属于市国 土局市投资管理公司管辖1997 年至今划归深圳市建设投资控股公司管辖经 过不断的改革建设和发展原先的农场成为了今天的 sh 集团 由于历史的渊源相当一个时期集团的员工主体是过去农场时期的农工共 有近 900 人其中有过去的农工有陆续就业的农工子弟还有 80 年代初期为补 充农场青壮劳力逃港而在广东省其他地方招收的临工92 年至 93 年农村城市化时 这些临工大多转为了农场的合同制工人农场时期这些农工的职业和劳动技能是 种田和养殖随着特区的建设和发展农场的体制和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由于他们劳动技能单一文化水平偏低因此无法适应这些变化逐渐变成了企业 的富余人员 目前在这批农工中已退休 355 人每月领取生活费的离岗退养和各种待岗 人员 283 名虽然在岗但基本无事可干要求作为富余人员安置的隐性富余人员 4 218 人500 多名富余人员是集团深化改革过程中急需安置的对象 1.2.3 集团富余人员的现状 根据富余人员工作状况不同将富余人员分为显性富余人员不在岗富余人员 和隐性富余人员在岗富余人员两类 第一类为显性富余人员都已无工作岗位每月领取一定标准的生活费在集 团不断改革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员工适应不了集团的发展没有合适的工作岗位 根据离岗时年龄不同具体分为 1离岗退养人员 离岗时男性员工年满 50 岁含 50 岁即距离退休时间不到 10 年的女性员 工年满 40 岁含 40 岁女性富余人员均为工人身份50 岁办理退休手续的称 为离岗退养人员月生活费标准因在岗时工资的不同介于 11001300 元 2待岗人员 离岗时男性员工年龄在 50 岁以下的女性员工年龄在 40 岁以下的称为待岗人 员他们的月生活费标准介于 600795 元如在待岗过程中男性待岗人员年满 50 岁女性年满 40 岁按离岗退养标准发放生活费 另在集团发展过程中有部分员工提出离开单位自谋发展每月向集团缴纳一 定的管理费社会保险个人交部分但仍与集团保留有劳动关系1998 年集团对这 部分自谋人员进行了清理一小部分在外面发展较好的自愿以辞职的方式和集团 解除劳动关系不愿解除劳动关系的不论年龄大小都作为待岗人员处理不安 排工作每月领取 600 元生活费 第二类为隐性富余人员这部分员工虽然仍有工作岗位岗位大多是后勤服务 基本无事可干已完全不能适应集团的发展 富余人员基本情况如下表 5 表 1-1 sh集团富余人员基本情况表2002 年 1 月统计 富余人员总数501 名男性336 名女性165 人 已经不在工作岗位的283 名 仍在工作岗位的218 名 男性198 名 女性85 名 男性138 名 女性80 名 50 岁以上 81 名 40岁以上 32 名 50 岁以上 21 人 40 岁以上 11 名 50 岁以下 117 名 40岁以下 53 名 50 岁以下 117 名 40 岁以下 69 名 在岗时担任集团中层管理职务的 11 人 其中集团中层管理人员 7 名 1.2.4 集团富余人员形成的主要原因 1文化教育水准低技能单一无法适应集团的发展需要500 余名富余人 员中无一人受过高等教育绝大部分都是初中以下文化除了种田和养殖没有 其他的劳动技能在集团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了富余人员 2企业社会职能的移交留下了大量富余人员在传统体制下集团承担了 政府在片区的水电治安城管居民管理等职能设立了医院小学幼儿园 居委会商场水电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等机构2000 年以来根据政府 的要求陆续将部分社会职能移交给了政府但政府对人员接收有着严格的规定 基本把人员都留给了企业给企业留下了大量富余人员 3集团机构重组合并及撤消形成的富余人员一是集团本部机构调整形成 的富余人员近几年来随着集团将原本由本部承担的部分生产经营职能下放至所 属企业集团本部逐渐变为无生产经营职能的纯管理机构在此过程中集团不断 地根据需要对本部机构进行了调整本部员工人数由 1999 年的 120 人精简至 2001 年底的 64 人形成了一批富余人员二是根据政府国有企业改革抓大放小的要 求从 1999 起集团撤消了与主导产业关联度不大的所属企业对四家同是从事物 业租赁的所属企业进行了合并重组精简了机构形成了一批富余人员 1.2.5 集团富余人员安置的紧迫性 经过多年的努力特别是自 1996 年以来集团完成了体制上从农场向现代企业 制度的过渡建立了较为科学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确立了以房地产为主新材 6 料物业租赁物业管理建筑施工等行业为辅的产业结构2001 年 2 月成功控股 一家上市公司实现了主导产业的借壳上市 根据深圳市国企改革办公室 2001 年 10 月对集团发展规划的批复集团发展的 总体规划是以上市公司为主体通过资源整合将集团优质资产主要资源和核 心业务向上市公司集中实现集团与上市公司的并壳把集团发展成为一个产权 主体多元化产业结构均衡主导产业突出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因 此如何妥善安置农场时期沉淀下来的 500 多名富余人员成了集团的当务之急 1组织的发展要求企业人力资源整合要适应组织发展的需要在深圳市政 府明确房地产行业属于政府退出行业的背景下集团的产权主体多元化对集团的发 展至关重要如果不能妥善安置好分散在各所属单位的 500 余名富余人员将直接 影响所属单位的改制进而严重影响集团整体改制目标的实现 2保障富余人员利益的需要随着集团的整体改制集团将成为一个产权主 体多元化的股份公司如果在改制前不能妥善解决富余人员问题富余人员的利益 将得不到有效保障改制后其他的股东不可能对富余人员进行妥善地安置实际上 受损的还是富余人员的利益如果企业不进行改制不符合市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市国企改革与重组办公室会直接插手企业的改制到时富余人员的利益将很难得到 最大限度的保障 3降低人工成本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经统计2001 年500 名富余 人员的工资社会保险及福利费用累计为近 2000 万元而他们为企业带来的效益却 微乎其微因此及早妥善安置富余人员在保障他们利益的同时也意味着企业 在大幅减员的同时每年减少人工成本近 2000 万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 1.3 国家和深圳市富余人员安置的政策环境 目前国有企业安置富余人员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方式是符合企业待退条件一般是年龄工龄条件的可安排离岗退 养领取离岗退养费直至办理退休手续 第二种方式是企业设立在就业中心或劳动服务公司的转入中心或劳动服务公 7 司安置 第三种方式是离岗等待安置领取一定的生活费 第四种方式是自谋职业但仍和单位保留劳动关系 第五种方式是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金 1.3.1 国家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安置的政策措施 国家历来重视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安置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四大召开后相继出 台了一些政策措施来安置国有企业富余人员这些政策措施主要有 1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安置规定1993 年 4 月国务院发布了国有企业富余 人员安置规定规定明确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安置应当遵循企业自行安置为主社会 帮助安置为辅保障富余职工基本生活的原则整个规定制定的较粗直到性不强 对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安置没有实质性的推动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实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国家非常重 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工程特别是国企三年改革脱困过程中通过建立再 就业服务中心和社会保障体系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失业保险下岗职工 基本生活保障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等配套政策促进下岗职工的再就业 保障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对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安置国有企业改革起到了积极作 用但由于国有企业下岗人员数量大时间集中以及受传统体制的影响再就业工 程实施难度较大 3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解除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有关规定通过给予富余 人员一定的经济补偿解除企业和富余人员之间的劳动关系但因经济补偿比较少 没有统一的标准实施起来有较大的难度 2002 年 11 月国家经贸委等八部委制定了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 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鼓励国有企业利用非主业资产闲置资产和关闭破 产企业的有效资产改制创办面向市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经济实体多 渠道安置企业富余人员和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减轻社会就业压力办法规定对分 流进入改制为非国有控股企业的富余人员原国有企业要依法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并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可用国有净资产支付 8 1.3.2 深圳市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安置的政策措施 2000 年 12 月深圳市召开深圳市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出台了十 几个配套文件准备用三年的时间完成深圳市国有企业所有权的改造其中涉 及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安置的政策措施主要如下 12001 年 1 月深圳市政府印发了深圳市属国有企业关闭破产和改制中 富余员工安置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办法明确规定市属企业的富余 员工问题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深圳经济特区劳动合同条例和深 圳经济特区企业经济性裁减员工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解决部分情况特殊的 员工可按照暂行办法通过补偿安置提前退休内部退养等方式进行安置 具体补偿安置政策主要如下 补偿安置包括经济补偿金安置费和生育补偿费 企业裁减富余人员应当按照深圳经济特区劳动合同条例的规定支付经济补 偿金 符合下列各项条件的员工因用人单位原因造成劳动合同无法履行或续签的可 以享受安置费12001 年 1 月 1 日之后仍与市属企业存在劳动关系的2男性年满 48 周岁女性年满 43 周岁的对不适宜年龄偏大员工从事的特殊工种男性可放宽 到年满 45 周岁女性年满 40 周岁3在国有集体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累计工 龄男性满 20 年女性满 15 年的4在深圳国有集体企业累计工龄满 5 年的 安置费的发放按员工在本企业之外的国有集体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工龄 计算工龄每满一年补偿一个月的安置费工龄满半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发 工龄不满半年的发给半个月的安置费 安置费的标准按市政府公布的上年度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确定 对处于三期中且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的应一次性发给自解除终止劳动 合同之日起至三期期满为止的生育补助费生育补助费的月标准为市政府公布 的上年度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 获得补偿安置费的员工自获得补偿之日起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其人事 档案的移交工作按有关规定办理4 9 22001 年 6 月 1 日为了更快地推进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安置工作市政府对 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安置作出了补充意见深府办200142 号主要如下 安置富余员工要立足企业自身解决对富余人员的安置凡经营状况比较好 的企业应该由自己加以解决 安置富余员工应实行一企一策不搞一刀切企业在安置富余员工的过 程中只要员工同意企业自身能够承受并且不把矛盾推给社会和政府就可以 采取更为灵活变通的安置办法但这些办法必须写进企业的改革方案经授权部门 批准后方可实施5 1.4 深圳sh集团的特殊性 深圳市暂行办法下发后集团曾尝试按照暂行办法的规定给予富余 人员一次性经济补偿后解除劳动关系但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遇到了严重阻力很 难在集团推行按照暂行办法的规定估算集团不在岗富余人员的平均安置补 偿费为 5 万元左右在岗富余人员的平均安置补偿费为 7 万元左右离富余人员的 要求相差较远推行难度很大我们在向政府要政策时强调的 sh 集团富余人员安置 的特殊性主要是 1农场成立时的特殊性农场成立于 1959 年当时这批老农工积极响应 政府的要求带着自家的农具牲畜等生产资料在 5 个自然村的基础上成立了 sh 华侨农场他们要求企业在安置时要考虑到当初农场成立时他们所投入生产资料的 价值事实上农场成立时正是许多村民牺牲了小家才形成了当时的农场 而且企业成立时间之长富余人员情况之复杂在深圳市属企业中仅此一家 2与深圳其他类似村民相比的特殊性这些富余人员虽然长期从事种植等 农活但他们的身份却是国有企业员工靠工资收入生活深圳市其他村落的村民 不仅有国家征用集体用地的征地费现在每年都有不菲的分红因此集团这批老农 工在思想上 心态上都存在与别的村股份化公司比较的倾向 对安置补偿金期望较高 3富余人员自身素质的特殊性与其他国有企业的富余人员相比集团富余 人员的素质低毫无技能可言安置后很难在市场上找到新的工作 10 2 深圳市sh集团富余人员安置方式及方案的确定 2001 年 10 月根据集团改革的要求安置 500 多名富余员工成了当时集团改革 中的一件大事集团成立了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为组长的安置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安置工作办公室由集团人事部工会办公室党委办公室等部室 抽调人员组成办公室主任由集团一名副总兼任负责安置方案的制定与安置工作 的实施从 2001 年 10 月起在确定安置方式的基础上经过半年多的深入调研 多方面测算于 2002 年 4 月出台了安置方案 2.1 安置方式的确定 富余人员安置的方式有许多在前期安置方式的选择上集团内部出现了三种 不同的意见1继续采取待岗离岗退养每月给予一定生活费的办法将 200 多名在岗富余人员进行安置2按照市政府暂行办法有关规定进行安置并与 富余人员解除劳动关系3根据深府200142 号文精神结合集团实际情况制 定集团富余人员安置方案通过一次性经济补偿后与富余人员解除劳动关系 2.1.1 三种安置方式的优劣分析 第一种方式方案制定简单因前几年已有先例在岗富余人员也容易接受易 于操作而且从短期看集团投入的资金也不大 第一种方式的缺点主要为1富余人员仍和集团保留劳动关系虽然可以成 立一个机构来管理仍然会影响集团的整体改制2虽然保证了富余人员的基本 生活所需但从长远看一旦集团整体改制富余人员的利益将得不到有效保障 到时引起的矛盾可能会更大3从长远看集团承担的成本更高虽然目前富余 人员的生活费平均为 1000 元/月左右加上社会保险福利包括过节费每季度以 实物形式发放的福利品等富余人员每年总费用在 2.5 万元左右况且今后与富余 人员解除劳动关系时还是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因此采用这种方式看似每年成本 不太高实际上企业负担最重 11 第二种方式师出有名政府颁布的政策易于解释成本也较低 第二种方式的缺点主要是没有考虑集团富余人员的实际情况操作难度极大 即使安置了留给社会企业的隐患很大 第三种方式制定方案有政策依据也比较灵活可以结合富余人员和集团的实 际情况最大限度地保障富余人员的利益安置后集团与富余人员彻底解除关系 有利于集团改制目标的实现从长远看也节约了人工成本 第三种方式的缺点主要表现在因为是集团自己制定方案众口难调方案制定 难度较大如果方案补偿标准过高难以通过上级部门的审批具体工作量很大 操作过程中方案的权威性容易受到质疑操作难度大 2.1.2 安置方式的确定 根据集团发展的需要集团通过对三种方式的研究比较妥善安置是关键决 定采取通过一定的经济补偿后与富余人员解除劳动关系的方式来安置富余人员主 要考虑因素如下 1集团外部因素的影响 外部因素对集团安置方式的选择上影响很大政府明确房地产产业是政府退出 产业集团目前仍为国有独资企业如果不迅速按照政府的要求进行产权多元化改 革政府将有可能直接对集团在市属企业范围内进行合并甚至出售使集团决策层 的危机感很强而妥善安置富余人员是集团改制的前提条件之一另外政府也出 台的相关文件也明确了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富余人员安置方案 2集团内部因素的影响 由于体制原因及大量富余人员的存在各所属企业普遍效率较低员工的工作 积极性普遍不高早些年前就有安置富余人员的要求一直没有妥善的安置方案 在集团整体改制要求下各所属企业妥善安置富余人员的要求十分强烈 2.2 安置方案的制定 安置方案总的目标是富余人员普遍可以接受集团经济能力可以承受保障 12 富余人员的利益 2.2.1 深入调研 调研是制定方案最重要的前期基础工作对安置方案的出台有着重要的意义 根据富余人员的不同性质我们将不在岗富余人员分为离岗退养待岗自谋转待 岗三个不同类别分别进行调研将在岗人员按年龄不同男性 50 岁以上50 岁以下 女性 40 岁以上和 40 岁以下四个类别分别进行调研 调研的方式有个别了解分批小范围座谈等先个别了解情况后分批召开座 谈会 个别了解调研要选择好对象我们在每个类别中选择 35 位在富余人员中影响 力较大的人员作为个别了解的对象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方面让这些人觉得集团 工作人员很尊重他们消除本来较强的对立情绪减弱他们有可能引起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这部分人大多是以前农场时期的骨干他们的意见反映了富余人员的普遍 心理在个别调研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克服种种困难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来消除 他们的对立情绪使他们的观念发生了转变认为集团安置富余人员并不是在甩 包袱而是在保障他们的切身利益如果现在不安置等到集团的经营困难或产权 主体发生重大变化时他们的利益将得不到有效保障通过个别了解调研获取了大 量有益的信息虽然信息的真实性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个别调研完成后工作小组对个别调研的情况进行总结在总结的基础上召开 小范围座谈会进行调研每次座谈会邀请一位已做过个别调研的人员参加发挥他 们在富余人员中的影响力使调研能在一个共同的目标如何妥善安置好富余人员 下进行有效地反映富余人员的希望和要求座谈会注重座谈群体内部的充分互动 与沟通获取的信息具有较高的真实性不仅仅是信息搜寻的过程还是信息提取 与加工的过程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整个调研工作历时 2 个多月通过调研基本摸清了不同类别富余人员心中的 顾虑消除了富余人员对安置工作的对立情绪主要使他们认识到了富余人员安置 工作不仅是集团改革的需要也是切实保障他们切身利益的重要举措同时在舆 论上对安置工作进行了宣传为安置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调研 13 中富余人员反映出来的许多顾虑和提出的许多建议对安置方案的制定起到了重要的 参考作用 2.2.2 调研中反映的主要问题 对调研中富余人员反映的问题分类别进行归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离岗退养人员反映的问题 这部分人员年龄较大进入农场的时间较早离开工作岗位时间较长自身素 质较低无论从身体和技能出发都不可能有重新就业的机会他们最大的要求就 是希望集团能提供稳定的保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2待岗人员反映的问题 这部分人员情况较复杂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较重 距离退休时间较长他们收入的主要来源除了生活费之外有的靠房租有的在外 面找一份工相对来讲是压力较大的一个群体他们希望集团能给予较高的补偿 并给予一段时间的保障有的租住集团周转房的希望集团能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 即使继续租住也希望保持现有内部价格 3自谋转待岗人员反映的问题 这部分人员在岗时间都不长 大多在上世纪 80 年代就开始自谋 情况差别较大 有的在外面做的比较成功有的生活很困难生活压力较大他们希望集团在制定 方案时把自谋时间的工龄和在岗待岗工龄一样对待经济条件较差的希望集 团能给予一段时间的保障 4在岗人员反映的问题 这部分人员心情最复杂希望能长久工作下去但也清楚国有企业改革刻不容 缓年龄较大的希望集团能保持现有待遇一直到退休年龄较小的希望集团能 给予较高补偿解除劳动关系后以临工形式给予安排工作夫妻双方都在岗的 是否考虑只安置一方等等 2.2.3 方案制定的政策依据及主要思路 如上 1.4 分析按照深府20018 号中暂行办法制定安置方案很难推行综 14 合调研情况集团决定按照深府办200142 号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进 一步加快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实施意见有关配套政策补充意见的通知中安 置富余人员可以一企一策的精神结合集团实际制定安置方案 安置方案分两部分分别适用不在岗富余人员和在岗富余人员主要思路根 据调研中年龄较大富余人员反映的普遍心理对距离退休时间在 10 年以内的富余人 员按照一定的标准逐月累计至退休社会保险也逐月缴纳至退休最大程度地保 障富余人员的利益距离退休时间 10 年以上的根据工龄的长短按一定标准进行补 偿并给予 5 年的社会保险所有富余人员按工龄长短给予附加安置费相同条件 的在岗富余人员比不在岗富余人员安置补偿费约多 20% 2.2.4 安置方案思路的形成 在制定安置方案时综合政府的安置政策和集团富余人员的实际情况我们主 要考虑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安置是对富余人员为国有企业所作贡献的补偿 众所周知国有企业一直以来实行低收入高积累的政策员工的工资收 入很低创造的大量财富归国家所有工资收入并没有和员工的劳动价值挂起钩来 仅仅能维持生活基本需要员工基本没什么积蓄以集团富余人员为例集团富余 人员平均工龄在 20 年以上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员工 20 多年的工资收入除了日 常的生活和供养子女外基本没有剩余因此企业有义务在富余人员离开国企时 对他们过去为国企所作贡献给予补偿集团在制定方案时充分考虑了这一点从国 有净资产中划出一部分用于安置集团富余人员 2集团富余人员的特殊性 前面已经提及在集团前身农场成立之初农场的部分生产资料是由当时的农 工无偿提供的这批生产资料对当时的农工家庭是至关重要的也为当时农场的起 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农场长期以来并没有为此给予补偿在调研时许 多老农工曾多次情绪激动地要求对所提供生产资料给予补偿这也是集团向主管部 门解释为何方案标准高于政府安置政策的主要理由 3保障老员工的利益 15 老员工在集团工作了大半辈子 距离退休年龄时间较短 10 年以内自身素质 劳动技能较差安置后不可能有重新就业的机会对这部分富余人员集团采取一 包到底的办法将生活费和社会保险按一定标准累计至退休使他们能平稳过渡 至退休充分保障老员工的利益 4妥善安置男 50 岁女 40 岁以下的富余人员 这部分人员上要赡养老人下要供子女上学生活压力很大与老员工相比 对企业作出的贡献相对要小而且年龄较小企业不可能一包到底从这部分人员 的年龄自身素质劳动技能来看安置后再就业自己创业的机会依然存在根 据调研中这部分人员的集中反映的意见集团在制定他们的安置标准时主要考虑了 以下两点第一安置费能保障富余人员一段时间4-5 年的生活集团承担他们 5 年的社会保险同时也可以使富余人员有充足的时间去适应市场第二安置费能 给富余人员提供自我发展的可能目前深圳的创业环境较好创业机会较多10 万元就有创业的可能 5和深圳市居民整体收入水平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相衔接 深圳市居民整体收入水平在全国居于前列2001 年深圳全年实现生产总值 1908.15 亿元人均 4.1 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44 元深圳市城镇职工 平均工资为 2126 元/月6富余人员安置的补偿金应和居民整体收入水平相匹配调 研中富余人员反映出来的普遍心理价位平均在 12-15 万元相当于 2001 年城镇职工 年收入的 5 倍左右考虑到上述第 1方面因素这个价位集团是可以承受的集团 在制定安置方案是安置补偿金的标准主要依此确定 2.3 sh集团富余人员安置方案 2.3.1 安置方案 根据调研情况和基于以上考虑集团分别于 2002 年 4 月和 7 月出台了显性富余 人员安置方案 以下简称 方案和隐性富余人员安置方案 以下简称 补充规定 两个方案分别经集团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和产权主管单位批复同意隐性富余人 员安置方案延续了显性富余人员安置方案的思路仅是补偿月标准不同而已以下 16 讨论以显性富余人员安置方案为主方案具体内容见附录二附录三 方案共分九个部分分别是安置原则安置对象安置办法经济补偿金 及其标准各类富余人员经济补偿金计算及补偿办法安置程序其它规定和说明 组织领导和工作要求 安置原则明确了方案制定的原则即方案必须符合政府的有关政策保障富余 人员合法利益的同时促进集团改革的深化 安置对象对富余人员身份作出了明确的界定这一条很重要是执行方案时富 余人员身份界定的直接依据界定身份的分界线要有足够的说服力这样可以避免 执行过程中因身份界定模糊不清可能导致的冲突在方案中是以深府199364 号文件的日期 1993 年 1 月 20 日 即深圳市从广东省接收 sh 华侨农场使其作为深圳 市的市属企业的日期为分界线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安置办法明确了集团采取通过一次性给予经济补偿金后与富余人员解除劳动关 系的办法来安置富余人员而不是内部退养待岗等其它方式 经济补偿金及其标准明确了经济补偿金的组成部分和各部分的标准经济补偿 金由企业内工龄补偿费企业外工龄安置费社会保险补偿费和附加安置费组成 各类富余人员经济补偿金计算及补偿办法明确了不同类别富余人员经济补偿金 详细的计算方法 安置程序明确了安置过程要做的工作及先后的顺序明确了各个工作环节的责 任单位和职责权限对具体安置工作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 其它规定和说明主要是针对调研过程中富余人员提出的细节问题的解释和说 明主要明确了 1993 年 1 月 20 日之后进集团人员的安置办法富余人员安置申请 时间工龄的计算方法人事档案的转移及相关事项社会保险的缴交安置补偿 金的税务问题富余人员住房问题确实生活困难的富余人员安置后的再就业安 置工作的解释权等对这些细节问题详细说明避免了具体安置工作过程中因这些 细节问题无法及时解决而拖延整个安置工作的进程 组织领导明确了集团富余人员安置工作的领导机构负责安置过程中政策的变 动具体安置工作的实施安置政策的解释等是富余人员安置的一个工作团队 17 工作要求对有安置任务的单位提出了工作上的要求富余人员安置工作涉及到 许多人的个人利益要求安置工作要做到公平公正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出现 对以各种方式阻挠安置工作的人和事将予以严肃处理 2.3.2 对方案及补充规定有关内容的解释 1为什么年满 50 岁的男性富余人员和年满 40 岁的女性富余人员月生活费补 偿标准最低为 795 元1998 年按集团有关规定 50 岁的男性富余人员和年满 40 岁的 女性富余人员可离岗退养生活费标准介于 11001300 元待岗人员生活费标准在 600795 元自谋转待岗人员生活费为 600 元到 2002 年实际安置时部分自谋转 待岗待岗人员年龄已到 50 岁或 40 岁补偿费按现行生活费标准累计到退休与其 他人员的补偿费相差较大为保障这部分人员的生活将年满 50 岁的男性富余人员 和年满 40 岁的女性富余人员月生活费补偿标准最低定为 795 元即原待岗人员月生 活费的最高标准 2为什么不在岗富余人员男性 50 岁女性 40 岁之前的月补偿标准定为 2000 元在制定方案时我们考虑到 50 岁前后经济补偿金的连续性以男性为例假设 两名富余人员一位刚好 50 岁一位 50 岁差一点生活费标准取平均值每月 1200 元社会保险按政府 2001 年度规定的最低投保标准 1297 元通过调研50 岁员工 的企内工龄在 32 年左右计算两名富余人员的经济补偿金50 岁的富余人员为 1200120+8000附加安置费+12970.23120社会保险补偿费=187797 元 不到 50 岁富余人员的经济补偿金2000320+32-202000 1.5+8000+12970.2360=181898 元 因此为保持 50 岁和 40 岁前后经济补偿金不出现大的跳跃将月补偿标准定 为 2000 元而且略高于 2000 年度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 1920容易向富余人员解释 3为什么在岗富余人员月补偿标准定为 2162 元在岗富余人员的平均月工 资为 3200 多元如果按在岗工资标准按照方案规定进行补偿经济补偿金将 远远超过政府标准企业也难以承担也难以通过产权主管部门的审批考虑在岗 富余人员对补偿金的普遍心理价位和他们对企业的贡献显然要大于不在岗富余人员 18 的事实以 2001 年度深圳市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 2162 元作为在岗富余人员的月补 偿标准 4关于免税额 69000 元的解释根据财税2001157 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 局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 知及深地税发2001782 号深圳市地方税务局转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个人与用 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规定深 圳市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免税标准为2000年度深圳 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 3 倍月平均工资为 1920 元即 69000 元深圳市每年 5 月公布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 因此 在实际安置过程中 免税标准为 77000 元即 2001 年度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 3 倍 19 3 深圳市sh集团富余人员安置的实施 3.1 富余人员安置的实施 富余人员安置的实施是一个矛盾困难重重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安置 501 名富余人员共需人民币 6400 多万对集团的经营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正是受集团 资金的影响富余人员安置实施比方案预定的慢了许多2002 年 5 月开始安置不在 岗富余人员 2003 年 3 月开始安置在岗富余人员 到 2003 年底完成了全部安置工作 3.1.1 制定富余人员安置实施细则及安置程序 富余人员安置方案出台以后怎么样按照方案的精神和要求贯彻好安置方案是 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为更好地贯彻富余人员安置方案我们制定了富余人员安 置实施细则和严格的安置程序使安置工作有章可循实施细则见附录四 实施细则主要明确了富余人员安置实施的原则即分批安置先易后难条件 成熟一个安置一个成熟一批安置一批明确了富余人员安置的责任原则上 由富余人员所在单位负责安置具体工作的实施明确了富余人员劳动合同解除的要 求和程序经济补偿金的核发等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