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条竞合若干问题研究,11级法学硕士刑法专业关立峰,一、法条竞合的概念,(一)法条竞合理论的历史背景法条竞合的概念来自于大陆法系刑法理论。德国学者耶塞克称之为“法条单一”所谓的法条竞合只是假竞合,最终一个法规便足以全面评价犯罪行为。日本学者大谷实指出,所谓法条竞合,是指一个犯罪事实,存在数个可能适用的法条的情况。,一、法条竞合的概念,(一)法条竞合理论的历史背景我国:最早论述法条竞合的是马克昌教授。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刑法学界对法条竞合的研究已经具备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在吸收大陆法系刑法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刑法的实际情况提出新的见解。然而,法条竞合又是学界争议最多、分歧最大的领域之一,“表面上平静无波,实际上各家见解尚处于战国时代”。,一、法条竞合的概念,(二)法条竞合的形成原因因犯罪主体形成的法条竞合;因行为的表现方式不同形成的法条竞合;因犯罪对象不同形成的法条竞合;因犯罪时间不同形成的法条竞合;因其他条件形成的法条竞合。,一、法条竞合的概念,(三)法条竞合的本质法条关系说法条竞合;犯罪形态说法条竞合犯;折中说立法层面的法条竞合,司法层面的法条竞合犯。,二、法条竞合的类型,(一)大陆法系刑法理论的法条竞合类型特别关系、补充关系、吸收关系和择一关系。特别关系:一个行为既符合特别法的构成要件,也符合一般法的构成要件,根据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只适用特别法,以一罪论处。,二、法条竞合的类型,(一)大陆法系刑法理论的法条竞合类型特别关系、补充关系、吸收关系和择一关系。补充关系:一个行为既符合基本法的构成要件,也符合补充法的构成要件的情形,根据基本法优于补充法的原则,只适用基本法,以一罪论处。明示的补充关系默示的补充关系,二、法条竞合的类型,(一)大陆法系刑法理论的法条竞合类型特别关系、补充关系、吸收关系和择一关系。吸收关系:一个行为符合两个构成要件,但其中一个构成要件被包含在另一个构成要件中,根据完全法优于不完全法的原则,只适用完全法,以一罪论处。附随犯不可罚的事后行为,二、法条竞合的类型,(一)大陆法系刑法理论的法条竞合类型特别关系、补充关系、吸收关系和择一关系。择一关系:一个行为虽然同时符合两个构成要件,但两个构成要件不可两立、具有排他关系,因此只能适用其中一个构成要件,而不能适用另一个构成要件。,二、法条竞合的类型,(一)大陆法系刑法理论的法条竞合类型,二、法条竞合的类型,(一)大陆法系刑法理论的法条竞合类型,二、法条竞合的类型,(一)大陆法系刑法理论的法条竞合类型,二、法条竞合的类型,(二)我国学者对法条竞合所作的分类,二、法条竞合的类型,(二)我国学者对法条竞合所作的分类,从属关系:在两个罪名概念中,其中一个罪名概念的外延为另一个罪名概念的外延的一部分。独立竞合,表现为一个罪名概念的外延为另一个罪名概念的外延的一部分,而犯罪行为正适合于这一部分的情形。包容竞合,表现为一个罪名概念的外延是另一个罪名概念的一部分,但犯罪构成的内容已超出外延窄的罪名概念的情形。,二、法条竞合的类型,(二)我国学者对法条竞合所作的分类,交叉关系:在两个罪名概念中,其外延各有一部分相交。交叉竞合,是指两个罪名概念之间各有一部分外延相互重合。偏一竞合,是指两个法条交叉重合,但犯罪行为已经超出重合范围的情形。,二、法条竞合的类型,(二)我国学者对法条竞合所作的分类,三、法条竞合犯与想象竞合犯的界分,(一)侵犯法益同一性概述法条竞合犯VS想象竞合犯区别的核心:侵害法益同一性法条竞合犯:一行为、一法益、数个构成要件想象竞合犯:一行为、数法益、数个构成要件,三、法条竞合犯与想象竞合犯的界分,(一)侵犯法益同一性概述关键:“一法益”的认定台湾地区黄荣坚教授:1、通过构成要件认定;2、通过法律的明示认定;3、通过对犯罪构成要件在立法上的目的解释认定。,三、法条竞合犯与想象竞合犯的界分,(一)侵犯法益同一性概述张明楷教授:法条竞合犯只有一个法益侵害事实;“只有一个法益侵害事实”是指行为仅侵犯了一个犯罪的保护法益(不限于一个/种法益);注意一个犯罪保护多个法益(复杂客体)的情形。,三、法条竞合犯与想象竞合犯的界分,(二)法条竞合犯与想象竞合犯区分的具体标准1、法条关系说;2、全面评价说;3、犯罪构成事实说。4、客体重合说;5、宣告罪数说。,三、法条竞合犯与想象竞合犯的界分,(二)法条竞合犯与想象竞合犯区分的具体标准我的观点:,四、法条竞合犯的处断,(一)双重评价禁止原则法条竞合犯的一罪性可能双重评价的情形:1、行为人以数行为侵害数法益,同时该当数个犯罪构成要件;2、行为人以数行为侵害一法益,同时该当数个犯罪构成要件;3、行为人以一行为侵害数法益,同时该当数个犯罪构成要件;4、行为人以一行为侵害一法益,同时该当数个犯罪构成要件。,四、法条竞合犯的处断,(一)双重评价禁止原则法条竞合犯的一罪性上述第1、2和3种情形都不禁止双重评价。第4种情形,实际上只是立法者基于量刑上的考虑,在相同的法益侵害行为,加上其他不同的参考因素而分别制定法条来区分其法定刑。因此,对于一个侵害法益的事实,只能评价一次,适用一个法条,而没有必要多重评价,否则,立法者多一次量刑上的调整,行为人的一个侵害法益的事实便要多受一次处罚。,四、法条竞合犯的处断,(一)双重评价禁止原则法条竞合犯的一罪性,四、法条竞合犯的处断,(二)适用全面评价法基本原则:适用客体全面评价法。1、法条竞合犯所竞合的多个法条中,保护的客体越多的法条,是评价最全面的法条,此时应适用该法条。2、某些情况下,法条竞合犯所竞合的多个法条保护的客体完全重合,但各法条对客体的侵犯程度评价不一致,此时应适用反映行为对客体侵犯程度最重的法条。,四、法条竞合犯的处断,(二)适用全面评价法补充原则:以下两种情形适用刑罚全面评价法,重法优先1、两个法条的客体完全一致,或两个法条的客体都不能全面评价犯罪行为;2、适用客体全面评价法可能导致量刑畸轻。,四、法条竞合犯的处断,(二)适用全面评价法评析:基本原则适用客体全面评价法在方法论上是正确的,但关键还是如何合理地解释不同罪名的保护客体(法益)。基本原则第二方面,为什么“客体侵犯程度最重”的法条是全面评价法?如何判断哪一法条“客体侵犯程度最重”?补充原则第一方面“两个法条的客体都不能全面评价犯罪行为”,实际上成立想象竞合犯。,四、法条竞合犯的处断,(三)重法优于轻法原则辨析重法优于轻法原则:在特别关系的法条竞合时,排除特别法的优先适用,而优先适用重法。肯定说:执法原则让位于基本原则特别法优于普通法让位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否定说:重法优先于轻法有违罪刑法定原则和构成要件观念。,四、法条竞合犯的处断,(三)重法优于轻法原则辨析刑法第198条保险诈骗罪最高法定刑为有期徒刑15年“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第224条合同诈骗罪最高法定刑为无期徒刑“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四、法条竞合犯的处断,(三)重法优于轻法原则辨析肯定说:张明楷教授认为,由于我国刑法分则条文设置存在内在缺陷,重法优于轻法原则是通过能动司法来弥补立法缺陷的方式,有条件地适用重法,是法官公平正义地适用刑法的结果,符合实质正义的要求。否定说:周光权教授认为,重法优于轻法原则颠倒了定罪和量刑的逻辑顺序,是对重刑主义的迷恋,不尊重刑法文本本身,在实践中无界限地适用会得出更多不合理的结论。,五、问题研讨,(一)两组罪名的犯罪竞合问题辨析1、诈骗罪与招摇撞骗罪;冒充国家工作人员招摇撞骗,骗得财物数额特别巨大的,成立想象竞合犯抑或法条竞合犯?2、使用假币罪与诈骗罪。使用假币骗取财物的,成立想象竞合犯抑或法条竞合犯?,五、问题研讨,(二)司法案例的实证考察,五、问题研讨,(二)司法案例的实证考察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17号)第八条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诈骗,同时构成诈骗罪和招摇撞骗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五、问题研讨,(二)司法案例的实证考察“数额巨大”黄贤平诈骗案(2009年):冒充交警骗取办驾驶证款达122600元,涉嫌招摇撞骗罪被刑事拘留,公诉机关以诈骗罪起诉,法院定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7年。李斌招摇撞骗案(2006年):冒充北京市公安局总队队长和反恐局副局长骗取74600元,涉嫌诈骗罪被刑事拘留,公诉机关以招摇撞骗罪起诉,法院定招摇撞骗罪,且累犯从重处罚,判处有期徒刑7年。崔小竹招摇撞骗案(2003年):冒充某市人大常务委员会内司工委副主任骗取现金144680元,财物价值10000元,涉嫌招摇撞骗罪被刑事拘留,公诉机关以招摇撞骗罪起诉,法院改定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8年。,五、问题研讨,(二)司法案例的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环保标准与评估体系报告
- 2025年快消品包装行业包装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案例分析报告
- 2025年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优化报告
- 2025年学前教育机构师资队伍教材编写与选用研究报告
- 2025年文化旅游产业融合资金申请策略报告
- 2025年社区团购市场用户粘性增强与运营成本降低策略报告
- 人工智能通识 课 件 第三章:AI在各行业的应用与影响
- 重庆市某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市政工程配套服务公司合同付款管理办法
- 帷幕灌浆安全培训课件
-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第1课时(学习任务单)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上册
- 对外工程管理办法
- 护理疑难病例讨论的目的与实施策略
- 超声波洗鞋机技术解析与应用
- 公司人才认定管理办法
- 理解当代中国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拓展版) B1U1课件 Unit1 Youth on the rise
- 永辉超市培训课件
- 河北计算机单招数学试卷
- 2025年辅警面试考试试题库目(答案+解析)
- 航运大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两轮组合仪表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