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鼎湖山听泉,谢大光,鼎湖山听泉教学前测,目标衔接:阿里山纪行衔接说明:该文下接八年级(上)“江山多娇”单元中阿里山纪行(注:蓝蓝的威尼斯与美丽的西双版纳又有些不同,且知识含量上无法与该文很好接轨。因此建议下接阿里山纪行)。而上触高中非常典型的游记散文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所以教学本文前,可以先让学生把纪行拿来看看,唤起回忆。下面几道题测试测试学生,找出学生前测中出现的问题,修正后,以便在教学鼎湖山时更需注意。,前测文章阿里山纪行,1、阿里山纪行是一篇游记,游记大都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谋篇成文,请找出文中表示作者行踪的词语。(台北松山机场嘉义搭森林小火车登山铁道一直到阿里山站森林救护队送至深山更深处、穿过林区见到姊妹潭、未加采伐原始森林、曲径青苔路、森林之间穿行红桧神木下山)2、请用四字短语概括阿里山纪行的几幅主要图景。主要提取4-9段主要描写对象:深山水潭、原始森(禅)林、山间幽径、汪洋森林、红桧神木3、请赏析下列语句或语段(从修辞手法、语言等角度)(1)(语句)峰回路转,迂曲穿过一片林区,眼前骤然一亮,出现一泓水潭。它堪称山间一面明镜,清澈透亮。仿佛山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和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赏析:“眼前骤然一亮”,“骤然”是“突然”的意思。写出出乎意料的惊喜。以“明镜”比喻潭水的“清澈透亮”。以“水墨画”比喻水木相映的美景。(2)(语段)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雨盖,如古寺宝塔。它们排列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树干都是湿漉漉的,已不知多少年浸在山间雾气之中了。虽是盛夏亭午时分,骄阳喷焰,却透不进日光来。我们身上也分明有点薄湿。忽然间,我觉得,这不就是唐诗中所说的“入云深处亦沾衣”吗?赏析:这段文字用了六个比喻句,句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鲜明,和谐动听。第一个比喻,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是形容森林的无边无际;“如幢顶,如伞盖,又如古寺宝塔”,作者一连用三个比喻,描写树木的盘曲之势。这里连用助词“之”,不仅使句式整齐,而且使文章足句足拍,起到调节音节的作用。两个比喻兼拟人古色古香,写出了森林排列整齐和严肃威武的气势,给森林以人格化。结尾引用唐诗,增强全段感染力、说服力。4、请找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解析:此题设计,是想让学生抓住散文中或隐或现的情感线索。就该文来说,情感是非常明显而单一的对台湾美丽风光的赞美。与即将上的本文情感挖掘是不太一样的,到听泉,就从听自然从而上升到哲理层面:听历史的生生不息。),1、通过诵读,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感情发展的脉络。(回顾游记类散文)2、能分析作者工于取材,扣住“泉”字,抓住“听”这个关键来组合材料的方法。3、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语言特点,赏析优美语段。4、体会作者由听泉而产生的对人生和历史的理解。,教学目标(以新带旧),重点难点:1、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2、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引:同学们,大千世界的美丽,需要我们精心聆听。你听过风拂过的声音,水流过的声音吗?当你在聆听自然的时候,你仅仅听到的是风声水声,还是因为你的人生阅历,见解加深,因此听到了更多?那么,今天我们随着当代散文作家谢大光的引领,我们也跟随他去听听鼎湖山的泉,看看能够听出什么新的东西?,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是岭南四大名山之一,与当地另一风景区星湖(七星岩)齐名。鼎湖山以天湖、瀑布、古木、名刹著称。此山风光秀丽,林木葱茏,保存了完整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谢大光:当代知名散文家、编辑家。现任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作者不仅写了很多美文,还编辑了大量有影响的散文著作,为我国的散文出版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著有散文集落花等。,附1:简介鼎湖山、作者,泠泠淙淙lngcng拾级sh怅惘chngwng古刹ch迥然jing雄浑hn污垢gu,快速检查预习一、初读课文(1)读准生字,滋润雀跃驻目礼遇柔曼繁衍孕育,(2):联系课文前后语境,补充解词活脱脱:非常相似逼真清朗:清楚响亮礼遇:尊敬有礼的待遇柔曼:柔和舒缓比如:“活脱脱”这里是尽力刻画山泉活泼的“娇儿姿态”。,一、感知主要内容,1、朗读全文,请找出来作者写了哪些景?,2、作者主要描写的是什么?是从什么角度进行描写的?,能力训练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作者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听到泉声的?(这是游记散文常用的移步换景写法,学生在大致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在文章中勾勒出线索,有助于帮助学生思维清晰理解散文。),时间:黄昏晚饭后入夜,地点:山脚(寒翠桥)山中补山寺庆云寺,听泉感悟,3、把握线索,能力训练点:筛选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4、抓景物特征,作者听到的泉水声有哪些特点?请从原文中找出来。,(如:清朗、孩子如铃的笑语、悦耳、欢快清亮等。),能力训练点:筛选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二、理清作者情感变化,作者一路走来,听到清朗的泉声,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冒雨游七星岩,走的匆匆,看得蒙蒙。(遗憾)听到清朗泉声,顿生雀跃之心,身不由己,循声而去(好奇,兴奋)泉水半含半露的娇态,使我想起爱女。(喜爱)受泉声的感染,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清、静)听到钟声和泉声的应答,如老人召唤孩子。(感受到活力)深夜听泉(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陶醉其中),能力训练点:筛选、概括信息,理解分析的能力。,三、通过解读关键句子,把握文章主旨,1、鼎湖山是著名的风景区,可写的景点很多,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写泉呢?,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2、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泉水的特点、满山浓碧的树木、作者听泉的感受,3、作者深夜听泉,听出了什么?,“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升腾而成为主旋律。”,4、请结合课文,揣摩作者在泉水声中是如何进行想象的。,见课后探究练习二参考答案,5、作者在鼎湖山听泉,我们在教室里“读泉”,你读出了什么?,参考答案:泉滋润万物,浸润心灵,洗心(清,静,新,洁)。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能力训练点:理解、感悟能力。,最打动你的是哪一处听到的泉声?你感受到的是怎样一幅美妙的画面?请你找出大声朗读,并简要说说打动你的理由。,解析:此题体现“怎么读”中“品味语言”“体会意境”的阅读方法。可以从修辞方法、联想想象、富有感染力的词语等不同角度出发,感受优美的文字。表述形式可以为“我最喜欢这一句,它用了,写出了”。提倡学生个性化的表述。,四、重点研读1:品味重点内容,能力训练点:欣赏、感悟能力。,(1)第2段“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赏析:这几句作者由山泉联想到了自己的爱女,十分温情地刻画出泉水的娇态。“闪”用词活泼,更写出泉半含半露的调皮样子,“亮亮的一泓”形象地写出泉水色泽姿态之娇,因此,作家将它联想成膝下调皮的爱女,是非常贴切的。(2)4段末尾“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赏析:这几句形象的描绘出了钟泉声应和的声音。把钟声比作老人,泉声比作嬉戏忘返的孩子,形象地写出钟声的安详厚重和泉的汗快清亮,一重一轻快,一老一少,营造出傍晚山间的祥和气氛。,2:赏析语句、语段(从语言、修辞、等角度),(3)第8段“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滴泉万道细流汇于空谷激流飞瀑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赏析:这一部分十分生动、详细地写出月光下多层次的泉流。采用多个比喻,形象细腻描绘小溪的柔曼,滴泉的清脆,万道细流汇集时候的厚重声,激流飞瀑的雄浑磅礴,最后作者把这融合比喻成一支奇妙的交响乐。一放一收,读来让人觉得滋味无穷。,能力训练点:鉴赏优美语言的能力。,后测:推荐两篇中考游记散文,附加:对中考中游记散文的考点总结总结:类型上这类游记散文所游景点一般具有比较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如:涉及辛弃疾的郁孤台,涉及范仲淹的天平山。选择这种景点,在于课内也有十分重要的篇目,如辛词破阵子,范仲淹岳阳楼记或词渔家傲相内化呼应,学生不至于陌生,又好拓展出题。参考中考试题1:郁孤台笑了18分出自泰州市二八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参考中考试题2:秋山红叶(06苏州中考试题)1、容易考查移步换景(挖空填情节式)如郁文:这是一篇以游踪为线索的游记散文。阅读全文,从文中找出表明线索的主要语言标志,加以概括,填在横线上。(每空限5字)(3分)仰望郁孤台_,2、特别容易考查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包括辨析理解,前后作用、赏析。这是比较多见的。A:关于重点词语再语境中的含义及作者感情色彩的揣摩考查如:结合语境,解释第段中加点词语“历史的霉点”的含义。(2分)历史的霉点:_如:文章两次写到“小范老子”这一称呼,这两处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2分)B:考查重点句子在语境中的含义及作用。如郁里:说说第段开头“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这两句诗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如秋里:从上下文看,文中“大约不仅因为他能舞文弄墨,写了篇岳阳楼记,且有这么两句传诵一时的警句而已”这一句话有什么含义?变式1:这下面两小题则不但考查重点语句在文章中的含义,还着重于练习前后文提取信息。又如郁里:阅读文中第段和第11段中画线的句子,联系全文,说说自己的理解。(4分)(1)古城墙为什么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2分)(2)郁孤台为什么“笑了”?(2分又如:在范仲淹的词里,“我”为什么更喜欢“写边塞生活的渔家傲?变式2:还有联系全文来谈标题含义的。古往今来,许多诗人都注重对叶的色彩的渲染。本文的标题是“秋山红叶”,文中又多处描绘枫叶的红似火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结尾引用陈毅同志的诗句“真红不枯槁”又有什么用意?(3分),3、对游记散文主旨的考查,也就是散文“神”的方面,是容易涉及的。可出选择题。如:秋里下面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哪一项最恰当?(2分)A.了却了多少年来登天平山寻访范仲淹遗迹的心愿。B.表达对烂漫秋色的赞美,对红似火焰的枫叶的赞美。C.追寻范仲淹的遗风轶事,表达对他文才武略的敬佩。D.歌颂范仲淹先忧后乐的精神,推崇“清廉刚正”之风。4、拓展迁移题。一般是课内外相应信息联读,谈理解感受之类。或许,这就是相对有难度的题了。如郁里:“楼以诗显,诗以楼传。”古建筑是历史的印记,更是文化的沉积。华夏大地上,像郁孤台这样的遗迹又何止一处,请再列举两座这类建筑物,结合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和杰出诗文作简要表述。(6分)示例岳阳楼:范仲淹为之作岳阳楼记,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如秋里:下面是苏州天平山范公祠中的一幅对联,请根据上文的内容说说这幅对联是从哪些方面赞美范仲淹的一生的。(2分)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注俎豆:原指祭祀用的器具,这是为祭礼、崇奉之意苏台:指苏州,附:郁孤台笑了18分出自泰州市二八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郁孤台笑了彭世强一个云清风和的下午,我,怀着几分崇敬、几分兴奋的心情,寻到了位于赣州市西北角的贺兰山下。仰望着山巅那魁伟的郁孤台,它,三重屋檐,檐角飞翘,似握拳扬臂,挺起了那一份民族的自尊!它,默默无语,似蹙眉凝神,反省着那一页沉重的历史!我,步履匆匆地登上了郁孤台前六层百级石阶!我是在岳武穆的满江红词里知道“贺兰山”的,有人说词中所写的“贺兰山缺”,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而眼前的贺兰山,因为承载着一座巍峨慷慨的郁孤台,承载着一位血溅战袍、泪洒宣纸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承载着他用热血书就的一首悲壮诗篇,同样名扬中华,流芳千古!这是一座三层楼高的古建筑。跨进门厅,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赫然在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深山闻鹧鸪。”我自然惦记着辛公当年的登临处,惦记着诗中的清江水。于是,急忙上楼,更上一层,推窗而望,远山隐约,近水潺潺。忽然看到底楼的背阴处,竞有一块开阔地,一座高大塑像的背影跃入我的眼帘。他,一定就是辛弃疾!于是,我匆忙下楼,来到辛公塑像脚下,豁然明了:这就是辛公当年的登临处,就是感慨愤激的辛弃疾喷发一腔热血、成就千古名作的地方!,仰视眼前的稼轩公,右臂撩斗篷于身后,左手握龙泉于胯部。他剑眉紧锁,凝目远眺,短须似乎微颤,深邃的目光中,流露出几多痛楚,几多愤懑,几多无奈!“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我不禁轻吟起这样两句。放眼望去:山下正是章江、贡水两道江水交汇处的赣江。溯洄望去,两水茫茫而来;溯游望去,一江默默流去。虽说那天江水不盈,可是辛公的诗句,依然让人想见当年的血泪之江。大敌当前,国势艰危,腐败的南宋朝廷却苟安求和,不思山河破,不念金瓯缺,让奸佞当道,为丧权辱国之事,走苟且偷安之路!结果,王室南渡,甚至太后逃生,金兵追至造口,太后不得不弃舟登陆而去,百姓的颠沛流离,更是不堪回首!这样的历史耻辱,岂容忘记!江水、泪水,就这样融而为一了。我步出郁孤台,踱步在与台相连、沿江而伸的古城墙上。城墙很宽,俨然是一位经风历雨、昂首挺胸的壮汉!它心甘情愿地用自己的胸脯,挡住滚滚的江浪,抵御敌寇的刀箭火炮。古城墙,它曾经的斑斑驳驳,它满身的伤痕累累,天地可鉴!然而,它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辛公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此情此景,城墙能够作证,城墙得以共鸣!我侧过身子,回眸郁孤台的侧影,想起先前楼内的楹联“郁结古今事,孤悬天地心”。是的,楼台、城墙都在警示我们:莫忘历史。它们也在教导我们:位卑未敢忘忧国!如今的郁孤台,修葺一新,绝无当年的伤痕;如今的古城墙,也无历史的霉点,然而,民族之魂犹在!眼下,我没有听到当年凄凄楚楚的鹧鸪声,也没有见到“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的美景,倒是辛公在这里留下的名句激发起我情思连绵,剪之难断如今我们生逢盛世,不乏莺歌燕舞,面对郁孤台的沉吟,清江水的抽泣,焉能置若罔闻?此时,我的身边不乏热情的游者,但其中无视楹联的却非个别,楼内文人墨客的诗作,吸引不了他们;脚踩历史足印,心念古今人事,显然不是他们的热衷。他们登临楼台的脚步,轻快迅疾,徜徉城墙的心情,轻松愉悦,而“楼以诗显,诗以楼传”的道理,他们丝毫不想深究我默然了。默诵着八百年前辛公以刀剑刻成、蘸血泪写就的名诗,我决心把它谱曲吟唱,自己吟,教我的学生吟,让这首“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词,融入我们师生的心中,融入更多后人的心中!11如今,我如愿了,当我一次次吟唱时,当我在郁孤台上吟唱时,我感到:郁孤台笑了,笑得很欣慰,笑得很深沉(选自语文学习2006年第6期,有改动)注造口、郁孤台、清江都在江西赣江流域。淳熙二、三年(11751176),辛弃疾任江西提刑(掌管刑法狱讼的官),官署在赣州,这首词当作于这一二年间。龙泉:剑名,这里指宝剑。金瓯:黄金做的盆类器皿,比喻完整的疆土,泛指国土。,郁孤台笑了考题,1、这是一篇以游踪为线索的游记散文。阅读全文,从文中找出表明线索的主要语言标志,加以概括,填在横线上。(每空限5字)(3分)仰望郁孤台_2结合语境,解释第段中加点词语“历史的霉点”的含义。(2分)历史的霉点:_3说说第段开头“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这两句诗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3分)4阅读文中第段和第11段中画线的句子,联系全文,说说自己的理解。(4分)(1)古城墙为什么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2分)(2)郁孤台为什么“笑了”?(2分5“楼以诗显,诗以楼传。”古建筑是历史的印记,更是文化的沉积。华夏大地上,像郁孤台这样的遗迹又何止一处,请再列举两座这类建筑物,结合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和杰出诗文作简要表述。(6分)示例岳阳楼:范仲淹为之作岳阳楼记,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示例中考散文2:秋山红叶(06苏州中考试题),秋山红叶还是在春天,我就有过重游天平山的打算。下了长途汽车,秋雨仍然下个不住。天平山以枫叶胜,此时满树枫叶已是一片火红,宛如一堆堆淋不灭的火焰。有一些不禁雨打风吹,纷纷从树上飘落而下,地上也是落红点点。雨中游人不多,被风雨打落的红叶还那么鲜艳明丽,倒叫人有些不忍下脚。我的目的不在于登山,而在于寻访三十年前忽略了的范仲淹的足迹。听说天平山又叫范坟山,是宋朝皇帝赐给范家的“赐山”,所以我第一个要寻的是“范坟”。一位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热心“导游”,把我领到了山的左侧,指着一座门前有石牌坊、埋在荒草堆里的坟墓,告诉我这就是“范坟”。残碑断碣,雨中实难辨认。我有些儿不信,他却说所谓范坟,并不是范正公的墓,不过是他家的祖坟而已。他又兴冲冲告诉我一个关于“范坟”的传说范仲淹在京城做了大官。回到故乡苏州,奉承者不乏其人。有个风水先生,在苏州城内看中了一块风水宝地,在这里建造住宅,将来子孙科甲不断,富贵无尽。他请范仲淹把府第建在那里。可是范仲淹却在那里修了孔庙和府学,并说既是福地,该由全城人同享。另一个风水先生认为天平山石头如乱箭穿胸,山坞是块绝地,切切不可以这里修造坟墓,不然将子孙衰徽,做不了官。范仲淹却买下这块绝地作为祖坟。这只是个传说,但是民间传说也往往表现出人民的爱憎。一个封建朝代的官吏,竟能千百年赢得人民爱戴,大约不仅因为他能舞文弄墨,写了篇岳阳楼记且有这么两句传诵一时的警句而已。于是我又想起沿海的范公堤,想起他所主张的新政十议,想起守卫西北防时西夏人称他为“小范老子”的种种。人心是秤,谁为国家、人民做过一点好事,人民都会记得他的。,告别了“导游”,我开始举步登山。走到山腰白云泉,跨进茶楼,要了一杯用清泉泡的绿茶,凭栏品尝起来。白云泉因白居易的诗“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而得名。栏外的雨中秋色,却让我想起范仲淹的词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想不到这位“小范老子”也有他感情的另一面。而这种似水柔情,似乎并未影响他清廉刚正的主要一面。范仲淹下的词不过五首,每一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初中物理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必-备知识点总结与模拟题集
- 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初中政治法律法规模拟题及答案
- 信息化教学课堂课件
- 2025年职业考试指南护士执业资格考进阶攻略篇
- 2025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写作部分高分指南
- 2025年中国石油化工公司研发岗位笔试模拟题集
- 2025年机械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模拟试题集
- 2025年物资储备行业信息技术知识深度解析与模拟题
- 2025年炼钢工艺高级知识自测题及答案详解
- 2025年行政助理面试技巧与模拟题答案详解
-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新教材必修1第四课第一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DB6105T 180-2022 大豆种子田间检验技术规程
-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考试题库
- 试用期转正审批表及考核表实用文档
- 2023年爱粮节粮知识竞赛试题
- 印尼劳动法中文版
- 内科大查房课件综合医院抑郁诊疗-包头
- 中式烹调师高级技师试题与答案
- GB/T 9573-2013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软管尺寸和软管组合件长度测量方法
- GB/T 3622-1999钛及钛合金带、箔材
- 旅游相册:宁夏旅游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