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关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管理的探讨.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虽晚,但发展迅猛。高等职业教育的未来,既面临 机遇,又面临挑战。因此,各个高职院校都在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作着积极努 力的探索。师资队伍的建设被列为首位。为此,应认真研究师资队伍管理的理论 和方法,搞好师资队伍管理工作。 本文首先对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给予界定,然后分析了师资队伍管理的性 质、特点,以及探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管理: 二作的必要性,并明确了高职院校师 资队伍管理j :作的目标和任务。接着,本文就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和师资队伍 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指帆二者甘前存在的不足,作为文章着重要 解决的问题。 为使论文有定的超前性,本文就德困、美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高职师资 及管理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以结台我国经济的发展,展望未来高职师资及管理 工作的大趋势。然后,本章就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引 入最新的管理观念,找出改进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管理工作的对策以及“软硬结合” 将激励理论以及人本理论结合运i | = 的新型管理模式,希望对我国目前高职院 校帅资队伍管理工作的实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管理 a b s t r a c t t h eh i g h e rv o c a t i o n a le d u c a t i o ni nc h i n ab e g i n sl a t e ,b u th a sd e v e l o p e dq u i c k l y , i t sf u t u r ew i l lm e e tw i t h b o t hc h a n c e s & c h a l l e n g e s t h a t sw h ye v e r yh i g h e r v o c a t i o n a lc o l l e g e sa r ew o r k i n gh a r df o rt h e i re x i s t e n c e s & d e v e l o p m e n t s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t e a c h e r sg r o u pi st h ek e y p o i n t s o ,i t sn e c e s s a r yt os t u d yt h et h e o r i e s & m e t h o d so f t e a c h e rr e s o u r c e sm a n a g e m e n t ,a n dd ot h ew o r kw e l l a tf i r s t ,t h i sp a p e rd e f i n e st h et e a c h e rr e s o u r c e si nh i g h e rv o c a t i o n a lc o l l e g e s ( t r h v c ) ,t h e na n a l y z e st h en a t u r e ,f e a t u r e sa n dt h en e c e s s i t yo fe x p l o r i n gi t ,a n d m a k e si t sg o a l s t a s k sc l e a nt h e n t h e r ea r e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sa n da n a l y z e so nt h e c u r r e n ts i t u a t i o no ft r h v ca n di t sm a n a g e m e n ti nt h i sp a p e rt of i n dt h ep r o b l e m so f t h e mt ob es o l v e d t o h a v es o m ef o r e s i g h t s ,t h i sp a p e rc o m p a r e st h es i t u a t i o n so ft r h v c i t s m a n a g e m e n ti ng e r m a n y ,a m e r i c aa n dt a iw a no fp r c ,a n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c h i n ae c o n o m yf o ra n a l y z i n g ,s ot ol o o ki n t ot h ef u t u r eo ft r h v c & i t s m a n a g e m e n t t h e ne x p l o r e st h et h e o r i e s & m e t h o d so fm a n a g e m e n to nt r h v c a d d st h en e w e s t m a n a g e m e n ti d e a st oi t ,f i n d so u tt h em e a s u r e s & t h en e w “s o f t & h a r d p a t t e r no f m a n a g e m e n to nt r h v c ,w h i c hc o m b i n e sm o t i v a t i o nt h e o r i e sw i t hp e r s o n b a s e d t h e o r i e s ,h o p e st op r o v i d ev a l u a b l ea d v i c et ot h em a n a g e m e n to nt r i t v ca tp r e s e n t i n c h i n a k e yw o r d s :h i g h e rv o c a t i o n a lc o l l e g e s t e a c h e rr e s o u r c e sm a n a g e m e n t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弱所黑交的学位论文是本灭在导灏支奏生教授搔导f 逐学静研究工 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波和致谢之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墨盗盘茎或其他教育机 构的学位或匹书磷使用过懿毒孝誊喜。与我一霜王作鳆同志黠率臻究蜃暇豹饪稼贞 献均已在沦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篷论文佟者签名 褡字 | 翔:2 棚肆奇:i 列窍翻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墨生盘鲎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特 授权墨盗盘茔可以将学位沦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并采用影印、臻印或拯接等蔓铡手段保存、汇编以 共查鹚秘袋阅。翳煮学校自 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豹复印件和磁盘。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y 黻 签字霾蓦酶。辱冬? 月;弱 导师签名 签字爨期:年 一霾 眩赫 蕈 第一章概述 第一章概述 人类进入2 l 世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中国若想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必须 走人才强国之路。教育强国之路。而现代科技的日新月益以及由此带来的产业革 命,已经使得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对当代教育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目前亟需大量应用型人才,包括大批能直接参与经济 生产第一线劳动的技能型人才:能有效地将科学技术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技术型 人才:能组织实施经济工作、实现经济效益的管理型人才,这使得培养此类人才 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如何适应社会变化,培养高智能、强素质、综合性的新藕9 人才, 又使我国高职教育而临着巨大的冲击与挑战。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是一支培养 人才的人才队伍,这支队伍的建设与管理,足高职院校诸项改革o j 发展措施的关 键所在。为此,本文拟从管理科学的视角,对此作较为深入的探讨。 1 ,1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管理的性质和特点 1 1 1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界定 现阶段,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学校主要有:短期职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普通高等专科学校、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本科院校内设置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 ( 二级学院) 、具有高等学历资格的民办高校等,简称“五类院校”。这五类举办 高等职业教育的学校今后的名称将逐步统一规范为“职业技术学院”。 由于在实际工作中,各高职院校目前已形成了一支校内外专兼职结合、具有 一定教育教学水平,基本能适应高职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故高职院校师资 队伍的界定,应为任教于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所有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的整体。 1 1 2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管理的性质 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管理理硷流派纷呈,管理一词的涵义在4 i 断演变。早 期较有影响的管理五要素:计划、组织、指导、 办调、控制也被不断重新阐释以 及添加新的内容,如,两蒙说:“管理就是决策”,明茨伯格说,“管理就是行动。” 斯蒂芬p 罗宾斯说,“管理是指同别人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 的过程。” 管理活动都是在组织r r l 完成的,而“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的系统性 第章概述 安排。”各种组织有3 个基本特征: 第一,每一个组织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这个目的一般是以一个或一组目标 来完成的。 第二,每一个组织都是由人组成的。 第三,每一个组织都发育出一种系统性的结构,用以规范和限制成员的行为。 组织是各种各样的。政府机构、学术团体、公司或企业等等是组织,高职院 校也是一种组织。 从2 0 世纪6 0 年代中期开始,一种认为组织应当按照系统框架来分析的思路 获得很多人的赞同,因此,组织可以被认为是“相互依赖的多种因素,包括个人、 群体、态度、动机、正式结构、相互作用、f = = l 标、状态和职权”组成的整体,亦 称系统。 由此,管i 哏又可被定义为“合理组织,利用组织系统内、外资源,追求实现 组织目标,满足所属系统的需要,广生最佳效益的过程”。 由丁现代管理强渊以人为巾心的管理,师资队伍就成为高职院校内外资源中 最为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管理l l 三是一种人力 资源的管理。各种组织、系统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认 同,“管理就是服务”的脱点己目益深入人心,因此,我们应该在高职院校师资 队1 :_ l 管理中体现这一理念,为教师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1 1 3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管理的特点 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与一般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相比,有着许多差异。使得其 师资队伍的管理超越了一般的人力资源管理。 由于多年来社会尊师重教的风气给教师造成了为人师表意识内化的有利条 件,多数教师能自觉地以较高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对专业知识能不断探索、 治学严谨:对教学水平能不断改革、精益求精。因此,教师们在日常行为规范的 管理方面自主性较高。但在这同时,人云亦云的盲从现象 分少见,管理者必须 让每一项管理措施真正地深入人心,才能取得管理收效;教师们对精神环境、自 我实现的环境要求也比较高,这砦都使得师资队伍管理必须具有更多人本主义管 理的特色。如何真正尊重每位教师,体现“管理就是服务”,使每位教师将自我 发展的目标自觉与学校发展目标协调起来,是师资队伍管理中的重要课题。 除此以外,出于加强教学过程的实践环节等等原因,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总 量中,兼职教师所占比例1 i 断扩大。所谓兼职教师,是指能够独立承担某一门孥 业课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有较强实践能力或较高教学水平的校外专家。当然也 有些高职院校会由于师资数量严重不足而聘请一些外校基1 6 课教9 i l i 来本校任教。 第一章概述 这些兼职教师相对师资队伍管理来说,近乎于“自由职业者”,具有很强的流动 性和社会性,这无疑加大了管理的难度。 1 2 探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管理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在我国地位不高,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更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现成 的理论和经验,也没有形成一个由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的职教体系。对高等职业 教育这一重大课题还没有很系统地专门研究。如何创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 业教育需要研究,更需要实践。 但是,随着我国进入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根据加入世 界贸易组织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变化的新趋势,向高职教育提山了新的教育质 量观,使各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各高职 院校必须意识到“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 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 本大计。”师资水平决定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反映 着学校的综合实力。因此,各学校必须下大力气抓师资队伍的管理,充分调动人 力资源这一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才有望在种种压力面前,求生存、求发展, 不负社会和国家的期望。 1 2 1 加入w t o 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管理的挑战 w t o 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有关“教育服务”的条款规定,除政府彻底资 助的教育活动外,凡带商业性的教育活动,所有协定签署国都有权参与服务竞争。 我国加入w t o 后,生源的国际流动、跨国办学和教育资源的国际化进一步加快, 对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市场将造成更大的压力。目前发达国家的主要策略是在中 国开展其经济活动的同时,建立以培训为宗旨的机构,进入我国教育市场。从形 式上看,这种技术培训性质的教育提供的仅仅是一种继续教育的机会,但所达到 的目的却是部分地垄断该产业在我国的高级技术人才,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将产 生直接影响。 w t o 关于教育服务的条款固然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产生直接影响,而经济 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变化将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产生更重大的影响。首先,经济 全球化趋势使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面临前所未有的紧迫感。我国加入w t o ,国 际竞争将更加激烈。产品的质量成为核心,人才成为关键,企业应用型性技能人 才的短缺问题将日益严重。其次,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剥劳动者综合素质提出了 新的要求,传统的以稳定职业为对象而偏重专_ 、眦技能的职业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科 第章概述 学技术发展对企业人才的要求。第三,技术发展加速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 化。大量从业人员由传统的制造行业向新兴产业和服务产业转移,新的产业如信 息技术、生物工程、电讯、制药等行业急需大量熟练劳动力,使劳动力跨行业流 动- 眭增加,对培训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形成 了与就业岗位之间的结构错位,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明显落后于职业岗位的技能 发展需要。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素质标准和培养目标 上作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以高职院校现有的种种资源与条件,去与国外教育力量开展短兵相接的竞 争,同时,调整、提高、改善人才培养标准和培养目标,可谓困难重重。尤为困 难的,是在职业教育在我国地位不高、职工的各种福利待遇相对较低的情况下, 建设、巩固一事具有较高素质、能面对以上种种挑战的师资队伍。因为,如果没 有这样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高职院校在w t o 浪潮冲击下站稳脚跟是不可能的。 122 教育产业化趋势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管理的挑战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队伍迅速壮大。但是,由于普遍存在的教育经费 投入不足以及管理体制、教学质量、办学体制不能很好适应经济建设和外部环境 发展的需要等因素,影响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不久 的将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产业化就成为一种趋势。 高等职业教育产业化是指在资源配置逐步市场化的条件下,高等职业教育逐 步摆脱其对各级政府的行政依附关系,遵循市场价值规律和自身发展规律,使高 等职业教育机构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现代化教育机构。它将按照投入产出原 则,在满足社会需求及群众教育需求的过程中,寻求教育投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 效益最大化。高等职业教育为体现“谁受益谁负担”的宗旨,为弥补教育经费的 投入不足,逐步向产业化过渡己成为必然。 在向产业化过渡的过程中,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有:教育质 量问题、科研成果转化问题以及师资队伍整体素质问题。 首先,我国高职院校只有推进学科专业调整与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形成自 己的品牌专业、精品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把多年来 形成的“知识本位教育与能力本位”教育达到完美结合,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 应实际工作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算真正提高了教学质量,才能够获得社 会的认可,争取投资,争取发展。 其次,高职院校可以利用与产业界联系密切的便利条件大力开发应用研究和 产业发展项目,将大量科研成果不断投入生产实践,使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 力,将高等职业院级办成科技创新基地,通过高质量科研成果提升学校知名度, 第一章概述 为学校办学拓宽筹资渠道,同时也可以通过科技投入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弥补部 分办学经费。 而要提高教学质量及科技成果转化率,必须通过加强师资队伍的管理,提高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使教师不断改变其教学观和教学行为,不但“诲人不倦” 还要“学而不厌”,成为新时期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并从现有知识背景和学科结 构上跨越传统学科专业界限,贯通理论素养、实践技能和教学技术三个层面,成 为学者型、科研型、实践型教师。这需要师资管理者通过改善管理,最大限度地 调动人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挖掘人力资源的最大潜能。 1 2 3 知识经济社会中终身教育理念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管理的挑战 有人认为,2 0 世纪世界教育的最大变化是终身教育理念的确立。确实,这 种理念【e 影响着整个2 1 _ | h :纪世界教育的发展。终身教育迅速发展的重要动力是: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这个时代,人的职业发展成为动态变化的过程:由j 二知 识价值的流动性大,变化快,寿命短,企业需要不断更新产品以追求价值增值, 使个人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资本、技术、人员的 快速流动,使得终身就业的情况减少,职业岗位和职业技能迅速变化。对求职者 来说竞争的压力曰益增大,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们深刻地认识到要不 被社会淘汰,就要接受终身教育。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密切,其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受 到特别的重视。因此,相当多的高职院校追求的是培养立即可以上某种特定工作 岗位的应用型人才。这样,职业能力的培养成为单一的培养目标,高职毕业意味 着教育的终结。现在应该引起重视的是,对劳动者的素质而言,不仅需要提高知 识、技能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应变、学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我们的高职教 育指导原则要为受教育者的生存和发展服务,要培养受教育者的创造性和可持续 发展的能力,要尊重受教育者选择生活和职业的权利。在职业技术教育界,高等 职业技术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在终身教育理念下,它同样要 改变已有的模式,面向学习化社会,从社会对人的整体素质的要求出发,建立符 合新世纪发展的教育价值观,从教育观念到教育体制,从学科设置到课程结构都 要有一个较大的改变以适应终身教育的要求。 这对广大高职院校中的教师来说,一方面,他们要按照社会需求和具体培养 目标确定职业技能的培训,同时按终身教育的思路确定职、能力培训方案,使毕 业生通过高职阶段的培训l 在职业生涯中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由于高 职教育课程既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课,又要强化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课教学;相 关的专业知识课程要开设得广一些,刑有关的技术实践问题开设更综合的课程, 第一章概述 甚至跨学科、跨专业;在操作技能课中,既强调基础能力的培养,又强调综合应 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现场突发性问题能力的培养。这一切, 无疑对我们现有师资的素质和水平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为此,仍然需要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管理者通过改进自身管理水平,调动广 大教师的内在能动性来实现师资队伍素质的整体强化和提高。 1 2 4 知识经济社会中组织生存原则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管理的挑战 2 0 0 年前,人类由农业经济时代步入工业经济时代;今天,科学技术尤其是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已悄然把我们带入知识经济时代。 1 9 9 6 年,“经济合作开发组织”( o e c d ) 首先提出“知识经济”的完整定义 如下:“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之上的经济”。 知识经济时代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经济的全球化,二是对科学技术的强烈 依赖。 经济全球化使竞争越演越烈。全球经济的焦点是知识:即如何开发、共享、 利用,以便创造更多的价值。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电子商务走上网络,公 司跨越了国家和行业的界限。金融资本和其他传统的“生产要素”己成为商品, 而“智力资本”才是未来创造收益的实际推动力。这使得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整个就业市场的国际界限越来越模糊。如,由于有计算机学位的美国学生 年减 少约4 0 ,美国空缺的信息技术职位有3 4 6 万个( 大约相当于这一部门劳动力 的1 0 ) 雇佣的是外国人。要得到好的工作岗位,必须要有一张在国际上能得到 承认的优秀的就业资格证书。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要保持对生源的吸引力,就得向 国际上的先进高校看齐,不断积累自己的人才资源,与经济全球化适应,尽快弥 合与发达国家高职教育的差距,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造能力强的高层次 应用人才。 同时,建立在高科技基础上的知识经济,使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将成为 高职院校的教育和科研不可替代的基础平台和教育手段,2 l 世纪的高等职业教 育,不但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而且,职教内容也将更加具有 信息时代的特征,即信息科学与技术不仅成为理工学科,也将成为职业教育、经 济、管理、人文艺术和社会学科的必修课程。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也将成为 跨越校园、利用全球性资源、提供全球社会服务的重要方式和渠道,并可能迎来 世界职教资源共享和世界性职教合作的高职教育的新理念。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 方面:第一,先进的职教途径远程职业教育;第二,大学图书馆功能的拓展。 将会产生没有校址的网络职业技术大学这种没有阶层、非线性结构的学习组织, 将全世晃的人及其理念整合在一个虚拟的电子空间,变成一个全球性的社群,在 第一章概述 这社群中,每一个成员或多或少都有同等权利,同样的权威,透过合作式探究、 平等和互动传播知识,也形成新知识。 管理理论认为,一个组织是一个与其具体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系统, 不同的组织面l 临着不同的具体环境。各个高职院校,在知识经济的环境下,必须 具有国际化眼光,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还要不断提高其师资队伍在信息素养、 整体知识结构以及教学能力诸方面的水平,才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下 去。 除此以外,由于知识经济带来的对人才的争夺,有些学校认识到,把不同学 校、不同体系的人员汇集在一起,不但可避免知识的同化、僵化和老化,而且可 以博采众长、融冶提炼、推陈出新,从而造成专业思想和科技研究上的新的增长 点,产生的优势,形成教学、科研和开发的良性循环。因此,跨地区、跨国界招 聘教师成了新的风景。怎样有效防止人才外流,也是各个高职院校组织生存原则 中不可同避的课题。 1 3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1 3 1 高职院校系统外环境对师资队伍管理的要求 总之,除了以上种种挑战之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还面临着市场、资金等多 重外环境压力。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专业学科知识更新速度的日益加快, 学科之间相互交叉和渗透非常明显,形成知识一体化和综合化。高等职业教育还 必须顺应当代科技发展的趋势,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 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造性应用型人才。 我们培养的学生的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中应包括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创新素 质三个方面。人文素质,指人文科学知识在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气 质、人格、修养等方面的内化。专业素质,是指学生将来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 直接本领,包括专业开发素质、专业管理素质和专业自学能力。专业开发素质, 即拓宽专业知识领域、实现专业之间的沟通与整合,适应今后岗位变迁的能力。 专业管理素质,指学生今后不仅能从事纯技术性的工作,还应能从事与专业有关 的管理工作。专业自学能力则是学生未来一个人生存与立业、创新与发展的基础。 创新素质是近年来教育界谈论较热的一个话题,高职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抓 好创新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把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型、创新型人才放到重要位置。 要保证以l 培养目标的实现,学校在“厚基础、宽专业、重实践”的包括专 业设置、课程整合、产学研结合等诸多教学环节中,对我们的师资队伍管理提出 了较高的要求。 第一章概述 首先,要确保师资队伍的基本稳定,兼职教师的队伍也应保持相对稳定。 其次,必须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使得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 教学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管理能力诸方面不断提升。 第三,不断扩大“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 1 3 2 高职院校系统内环境对师资队伍管理的要求 在高职院校内部,要体现一切以教学为主,以教师为主体的尊师气氛。学校 制定的师资队伍管理的诸项措施,在待遇、奖惩、进修、评优等诸多环节,应充 分体现对教师的重视,尤其对不断钻研专业与教法、不断提高实践能力的教师的 重视,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良好的校园风气,便于学校各个方面进入良性循环。 教师是学校的主体。学校师资队伍管理工作必须研究教师对师资队伍管理的 要求与期望,按照人本主义管理的观点,只有我们的管理措施充分注意到教师的 人文特点,并满足他们内心深处的需求与渴望,才能使他们自发地将个人发展与 组织发展融为一体,不断努力,锐意进取,师资队伍的稳定与素质提高才能实现。 1 3 3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管理的目标与任务 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 高专) 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 ) ( 2 0 0 2 年5 月1 5 日) 教高厅 2 0 0 2 1 5 号文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 高专) 院校 的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总体结构上不尽合理、实践能力偏弱、培养 渠道相对贫乏等情况尚未从根本上改观。” 因此,“高职( 高专) 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为: “各类高职( 高专) 院校要按照培养高素质实用性人才的要求,从适应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性和 迫切性,切实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力度,力争经过五年努力,建设一支师德 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 的教师队伍。” 为此,要切实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1 提高专任教师业务水平,改善师资队伍学历结构 2 建设一支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兼职教师队伍 3 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又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4 进一步加强高职( 高专) 教师的培训培养工作 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要研究高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力争将来建设一支更高 标准的师资队伍。 第二章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管理现状的调查分析 第二章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管理现状的调查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及其管理现状,我于2 0 0 3 年6 月对在 天津大学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来自全国各地的职业学校的教师发放了“职业教育 师资队伍现状及师资队伍管理现状调查问卷”,从中遴选来自高职院校的答卷, 后又重点调查了天津各高职院校的相关情况,查阅了其他一些调查统计资料,并 结合自己从事师资管理工作以来在全国各地开会时与兄弟院校相关负责人的访 谈,试作以下各项分析。 2 1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的调查分析 2 11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的调查 1 2 0 0 0 年底师资队伍结构状况 2 0 0 0 年底,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吴兴伟、刘铁雷对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 校、金陵职业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江阴职工大学等1 2 所学校的师资队伍 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同时收集了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状况调查组 对辽宁、旧川、湖南、江苏、陕两等5 个省调查的资料,共统计分析了1 1 9 所高 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的数据和资料,对5 类院校师资队伍基本结构、来源结构, 以及不同地区师资队伍结构状况作了如下描述: 表2 - 1专任教师基本结构统计表 聚 职称结构( )年龄结构( )学历结构( ) 正局副高 中级初级 5 l 博士 硕士 本科专科 高校职院4 73 8 44 0 91 4 91 6 34 3 62 5 41 470 91 28 4625 技术学院1l2 754 7 91 8 02 8 1 4 75 1 4 99 5 0 27 78 85 3 6 高专学校 172 504 932 0 52 5 24 6 21 571 29o5908 485 7 成人高校 213 624 6 51 3 2l343 7 22 8 42 100 o478 2313 民办高校 2 44 1 42 1 53 01 611 2 32 155 0 1145 28 2 41 1 合汁5 23 0 84 5515 42 0 04 152 1517 0o 47 78 4 07 0 第一章高耿院校师资队伍管理现状的调查分析 表2 2 兼职教师基本结构统计表 类别职称结构( )年龄结构( : 学历结构( 学发 比例 正高副高中级初级 5 l 博士硕士本科专科 高校职院9 71 5 26 8 11 4 62 1793 613 1 22 4 83 12 5 ,7 6 6 5 4 7 技术学院 8 9275 0 5 4 4 51 58 23 2 12 8 73 1 o1 11 2 o8 2 04 9 高专学校 4 91 0 44 5 83 4 47 38 33 1 2 3 2 42 8 11 o6 o9 0 03o 成人高校3 6 87 94 4 74 0 66 72 1 o3 1 62 0 42 8 0161 5 07 7 06 4 民办高校 3 9 12 4 54 6 7 2 5 13 31 2 32 7 72 3 63 6 44 o1 8 47 4 82 8 平均1 9 71 5 o4 8 13 2 24 41 4 53 0 3 2 4 13 1 12 71 6 67 6 24 5 表2 3“双师型”教师基本结构统计表 汰 所占职称结构( , 年龄结构( 学历结构( 比例止高副高中级初级 5 l博士硕士 本科专科 高校职院 4 600 63 3 ,2 5 4 7 467 26 07 2 269 5o 96 68 547 1 技术学院3 681 23 6o4 8 81 0 53 0 o3 4 51 9 61 5 9o 06 2 8 6 8 70 高专学校1 9 72 94 124 327 717 74 772 2 51 210 51 9 47 2 47 7 成人高校2 2 94 23 3 44 5 31 0 o5 03 0 13 6 42 8 5o 04 o7 0 02 6 民办高校 3 2 71 22 7 34 3l591 962 9 42 7 42 36o o1 9 6 6 6 41 4 平均2 692 73 6 24 7 28 01 3 94 3 62 5 51 7 o0 59 97 7613 表2 - 4 专任教师来源结构统计表 桨 公共基础课教师( )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 实践课指导教师( ) ( ) 直接高校科研机企业直接高校科研机企、【k直接高校科研机企业 任教调入构调入调入任教调入构调入调入任教渊入构调入调入 高校职院 7 231 0 50 21 7 06 979 71 31 937 043 32 82 3 5 技术学院 7 2 31 0 10 01 7 68 058 o0 71 086 2o8 83 62 5 6 商专学校7 l - 88o 03 1 99 7 534 1 0 81 9 ,88 2 8 l4 09 1 49 成人高校5 671 1 42 02 9 95 748 0343 1 24 1o 41 6 o4 89 民办高校 2 5 35 8 92 113 72 246 993 24 54 3 12 7 52o2 74 合计6 581 1 6082 1 86 9 37 5l72 l56 6 64 02 82 66 第二章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管理现状的调查分析 表2 5 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专任教师基本队伍结构统计表 职称结构 年龄结构( )学历结构( ) 来源结构 分类 ( )( )双师 专生 趟区 副高 由 3 03 1 4 04 l 一5 0 硕士本专 直接 企业比例 兼师 比比 以上 级以上科科任教 调入 江苏2 0 o4 7 12 4 34 5 72 0 88 78 1 28 o7 7 82 2 21 9 11 0 :51 5 :1 东部 辽宁3 1 94 6 1 2 0 94 2 02 l47 1 8 1 42 | 37 5 _ 8 2 4 22 6 91 0 :31 2 :1 中部湖南3 354 8 22 4 6 4 5 41 8 5 9 3 7 731 3 7 5 5 2 4 53 2 o1 0 :21 0 :l 陕西 2 3 34 4 62 5 - 32 8 81 9 6187 5 01 28 3 82 6 23 0 3l o :11 8 :1 西部 四川i 2 5 24 9 52 8 o3 5 32 0 o767 6 t 31 65 8 74 1 31 8 o1 0 :11 5 :1 平均2 8 94 692 3 84 3 91 9 9847 9 49 17 5 42 462 661 0 :21 3 :l 注:生师比指神:学校生总数与专任教师总数之比。 2 2 0 0 2 年底相关补充数据 2 0 0 0 年底,我国从事高等耿业教育的学校共1 2 1 4 所,到2 0 0 2 年底,已达 1 3 7 4 所,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又有了较大的发展。据对5 省市3 0 余所高职院校 的调查资料,其师资队伍的年龄、学历、来源可统计如下。 表2 - 6 教师年龄结构表 分组( 岁)教师人数( 人)所占比例( ) 5 l2 8 7 61 4 合计2 0 7 5 61 0 0 表2 - 7 教师学历结构表 分组( 学历)教师人数( 人)所占比例( ) 9 0 0 4 2 1 4 8 6 70 0 1 6 3 9 47 5o o 3 6 8 8 17 5 8 合计 2 1 6 5 81 0 0 0 0 第二章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管理现状的涧查分析 表2 - 8 教师来源统计表 来源教师人数( 人)所占比例( ) 直接任教 7 2 7 9 6 6 高校调入 9 3 29 科研机构调入2 0 02 企业调入 1 2 1 0l l 其他性质单位调入1 3 2 01 2 合计1 0 9 4 l1 0 0 表2 - 9 教师职称情况统计表 教师按职称分组教师人数( 人)所占比例( ) 正 向4 8 72 昌i jl 蜀 5 6 8 12 7 中级9 6 4 64 6 一| _ _ l 级以下 5 2 4 42 5 合计2 1 0 5 81 0 0 2 1 2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通过上述调查结果中以看出,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存在如下特点: 1 教师数量偏少 2 0 0 0 年底生师比为1 3 :l ,总体上看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但众所周知,由 于政策原因,高职在校生规模在不断扩大,而教师数量的增加很难达到同步,兼 职教师的聘任也并非一帆风顺,这就很有可能导致专职教师的超负荷工作,使他 们无暇顾及本己任务紧迫的业务进修和实践锻炼,为高职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可 持续发展留下了较大的隐患。 2 教师队伍有年轻化趋势 2 0 0 0 年数据表明,高职院校中4 0 岁以下教师占6 1 5 ,其中3 0 岁以下占 2 0 o ,3 1 - - 4 0 岁占4 1 5 ;而2 0 0 2 年数据表明,4 0 岁以下教师所占比例为6 5 , 其中3 0 岁以下占2 6 ,3 1 4 0 岁占3 9 。 这说明中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教学骨干,这使得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有着充沛的 活力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而3 0 岁以下教师比重的增加,一方面意味着高职教 育吸引了众多青年知识分子投身教育事业,另一方面也由于目前高校毕业生工作 分配的困境。甚至有一些非师范类毕q k g :从学校南接到来了高职教育岗位,在繁 第二章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管理现状的调查分析 重的教学任务压力下,这些青年教师的传帮代是一个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 3 学历层次偏低 如今高职院校大部分是“三改一补”转型而成,所谓“三改一补”就是四条 办学途径:一是改革高专,特别是将高专办成规范化的高职;二是通过现有职业 大学扩大办学规模,提倡联合办学;三是将有条件的成人高校办出高职特色;四 是发挥少数重点中专的优势,办高职班。这些转型类学校教师学历水平正如朱镕基 总理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所说的:“目前各级各类学校都有一批学历不 合格的教师。”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但其师资与教师法要求全 部达到本科学历的任职资格比,存在着较大差距。博、硕、本、专的比例2 0 0 0 年底为0 4 :7 7 :8 4 0 :7 0 ,2 0 0 2 年底为o 4 2 :7 :7 5 :1 7 5 8 。高学历的教师偏少,是目 前高职院校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教育部在关- j 二新时期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 设的意见中提出,到2 0 0 5 年,在职业教育技术学院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 师比例要达到3 0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目前的学历层次,不仅距教育法和该指标 要求有相当大的差距,更远远低于国外同类学校专任教师的学历层次。 4 职称结构不尽合理 2 0 0 0 年底,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正高、副高、中级、初级比例为 5 2 :3 0 8 :4 5 5 :1 5 4 ,2 0 0 2 年底,该比例为2 :2 7 :4 6 :2 5 。呈现“枣核型结构”,基本 符合国家的规定要求。但承担高职教育主要任务的高等专科校和职业技术学院, 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并不高仅为2 6 7 和2 8 6 ,皆低于平均值。主要原因是由 于目前我国高职教师职称评定尚无政策,其标准是比照普通高校教师,过分强调 科研论文的数嚣与质量,存在培养目标与评审指标的脱节,使高职教师处于教学 ( 理论、技能) 、科研的双重压力下,精力相对不济,也就往往疏于对知识、技 能结构的梳理与集成,影响了高职师资职称结构的改善,随着老龄化的高职称教 师的退休,2 0 0 2 年比2 0 0 0 年高职称教师所占比例甚至出现了一些滑波现象。 另外,初级职称所占比例的增加,与前面提到的队伍年轻化趋势和学历层次 较低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产生的原因都是由于生源规模增加给师资数量带来的压 力过大,使得部分高职院校不得不大量引进师资,尤其是大量吸纳大学毕业生入 校,甚至降低师资标准。如某市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中,竞有7 2 的教师无职称,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5 兼职教师队伍有待壮大 2 0 0 0 年底,高职院校兼职教师占师资总量的1 9 7 ,这与国外同类职业院校 相比,还嫌过小,不利于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此外,兼职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 的占6 3 1 ,硕士以上学历占1 9 3 ,远远超过专任教师的相关职称比例和学历 比例,但由于对兼职教师教学质黾考核、管理相对来说比较困难,兼职教师的队 第二章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管理现状的调查分析 伍又存在流动性较大的特点,兼职教师的作用还远未得到应有的发挥。 6 “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 2 0 0 0 年底“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仅为2 6 6 ,不利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 现。这一方面与兼职教师数量过小有关,另一方面,如何提高专任教师中“双师 型”教师所占比例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动员教师充分利用实践、实习等 机会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水平以及其他一些在制度上的鼓励与引导等等。另 外,教师来源渠道单一也是“双师”教师比例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2 0 0 0 年底, 直接任教、高校调入、科研机构调入、企业调入的比例为6 9 3 :7 5 :1 7 :2 1 5 ,至 2 0 0 2 年底,这一比例为6 6 :9 :2 :1 1 :1 2 ,从科研机构、企业及其他性质单位调入的 比例由3 0 7 增至3 4 ,但这种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增幅比例不大,从学校到学校 的教师仍占绝大多数,这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必须面对的问题。 除此以外,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应该说,高职高专整体 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是好的,也涌现出一些极为优秀的教师。但是,在师德水平 方面,尤其一些青年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缺乏充分认识,教书育人还不够 自觉,对高职高专教育规律的认识方面,有些学校、有些教师认识不够,造成教 学过程的普通化,难以体现高职特色;在对学科、专业发展前沿的追踪方而,许 多教师习惯1 二照本宣科,并且由j :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而缺乏这种能力,这将直 接影响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现代化教学方式方面,多媒体手段运用 较少,教师的信息化能力也有待提高。 在高职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各高职院校为自身生存与发展而努力加强师资队 伍建设、提高整体师资队伍素质的情况下,我们在分析中以存在的问题为重点分 析对象,是为了更清醒、更具体地去认识在师资队伍现状与师资队伍管理的目标 与任务之间的差距,以便进一步改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管理工作。 2 2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要了解高职院校师资管理工作的现状,调查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为此, 我重点调查了天津市独立设置的1 9 所高职院校的生师比、专任教师百分比及行 政人员、教辅人员、工勤人员的人数,以观察教师与教辅人员的比例情况。在问 卷调查中,将重点分析管理人员对管理理论和教师需求的关注程度及其所持管理 观念,也将分析教师对学校师资管理工作的评价和看法。 2 21 关于专任教师所占比例的调查 通过对天津市1 9 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数的调查( 见表2 一1 0 ) ,我们可以 第二章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管理现状的调查分析 发现这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 26386-2025燃香类产品安全通用技术条件
- 基因编辑技术员与生物工程企业合作协议
- 患者尿管护理规范与实施
- 冬春季传染病防控指南
- 餐厅技术加盟协议书
- 被迫写下婚前协议书
- 解除劳动和解协议书
- 餐饮股东入股协议书
- 训练篮球安全协议书
- 饭堂食堂承包协议书
- 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试题及答案
- 湖北省武汉市2025届高三五月模拟训练英语试题(含答案无听力原文及音频)
- 基因编辑技术的临床应用与未来发展方向-洞察阐释
- 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 《论亚太局势》课件
- 基于深度学习的日志异常检测技术研究
- 大学生劳动就业法律问题解读(华东理工大学)智慧树知到见面课、章节测试、期末考试答案
- 水电站收购分析报告
- 水泥粉助磨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发改委立项模板
- 济南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工贸行业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