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七 人口、城市与交通 第1讲 人口课件.ppt_第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七 人口、城市与交通 第1讲 人口课件.ppt_第2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七 人口、城市与交通 第1讲 人口课件.ppt_第3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七 人口、城市与交通 第1讲 人口课件.ppt_第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七 人口、城市与交通 第1讲 人口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高考导航适用于全国卷,专题七人口、城市与交通,体系构建,自然增长,增长模式,空间形态,商业网点,切脉高考纵观近五年全国课标卷的命题可知,人口问题、城市化问题和交通问题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1.以人口统计图表为载体,重点考查人口增长、人口迁移等问题,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2.以统计图表和景观图为载体,考查城市化及其影响,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3.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分布特点、发展变化、区位条件分析等,考查方式既有选择题也有综合题。预测2016年高考人口、城市与交通仍会以统计图表、区域图为载体来考查,特别是人口问题。,专题七人口、城市与交通,第1讲人口,专题七人口、城市与交通,考点一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时间变化特点、空间分布特点)影响因素(自然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人口政策、文化背景、婚育观念等)。2人口增长的“三率”(关系、特点及变化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特征、区分方法)人口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解决措施。,(2014高考全国卷,T10T11,8分)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完成(1)(2)题。,(1)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A,ABCD(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A19101930年B19301950年C19501970年D19701990年思路分析1读文字材料,抓住核心词语(1)题干文字中的核心词语有:“_及其占总人口比例”。(2)第(1)题题干中的核心词语有:“人口增长_”。(3)第(2)题题干中的核心词语有:“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_”等。,C,移民人数,特征,时段,2审图表材料,把握关键信息,下降,(1)1970年以后,该国移民人数大幅度增多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经济发展迅速,对劳动力需求增多B人口自然增长呈现负增长C自然灾害和战争的发生D水资源缺乏(2)下列关于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数量持续增加B人口数量持续减少C人口数量先增加后减少D人口增长速度趋缓,A,A,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1970年以后该国移民人数迅速增加,移民占总人口比例迅速上升,最可能的原因是1970年以后,该国经济迅速发展,吸引周边国家劳动力大量迁入。第(2)题,从图中可读出各年的移民人数和移民占总人口的比例,根据人口总数移民人口数/移民占总人口比例,可计算出各年的人口总数,对比可知该国人口数量持续增加。,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影响因素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不同,导致人口增长的速度不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同。这种影响有利有弊,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2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文化素质结构等,人口结构若出现不合理,则会引发人口问题。(1)人口的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的年龄结构是指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就目前而言,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年轻化和人口老龄化。,少年儿童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少年儿童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人口年轻化可导致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持续增长,最终会超出环境的供应和自净能力,进而引发各种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可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退休和养老等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和孤单等问题,(2)人口的性别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的性别结构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衡量。它用来反映某一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应加大思想宣传教育,严禁非医学鉴别胎儿性别。,3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1)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判断一般而言,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2)根据国家类型判断发达国家以及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为现代型(“三低”模式),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高低高模式),个别经济极为落后的地区(原始部落)为原始型(高高低模式)。同一国家内部的不同地区或城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等因素影响,人口再生产类型也有所不同。,(3)根据人口增长特征判断原始型是“高高低”型,传统型是“高低高”型,现代型是“低低低”型。(4)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在进行人口增长模式判断时,我们可以通过试题资料得出该地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数值,进而进行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如下图所示:,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3%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传统型:出生率一般在3%左右,死亡率在1%左右,自然增长率在2%左右。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一般都在1%左右,自然增长率通常在1%以下,接近0,甚至是负值。,(2015太原模拟)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可以将中国不同地区划分为快速增加、缓慢增加、缓慢降低和快速降低四个类型。其中人口密度快速增加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都市圈和青藏高原等地区。下图示意20002010年不同因素对我国四类地区人口密度变化的影响程度对比。图中的系数绝对值越大,对人口密度的影响程度越大;系数为正时,影响因素与人口密度变化呈正相关,反之,呈负相关。据此完成12题。,人口增长,1我国人口密度降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A人口密集省区B山地丘陵地区C水源短缺地区D经济落后省区2据图可知,长江三角洲地区()A初始人口密度较低,环境承载力大B医疗条件好,人口自然增长较快C发达的经济掩盖了人口密度过大的劣势D交通通达度高,是人口增加的主要“拉力”,A,C,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图中的系数绝对值越大,对人口密度的影响程度越大,系数为正,影响因素与人口密度变化呈正相关,系数为负,则呈负相关。由图可知,在缓慢降低和快速降低两种类型中,对人口密度变化影响程度最大的是初始人口密度。较高的初始人口密度是促进人口迁出的推力,故我国人口密度降低的地区集中分布在人口密集省区。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人口密度快速增加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等地区。由图可知,在快速增加地区,对人口密度影响程度较大的是初始人口密度和国内生产总值,其中国内生产总值影响程度超过了初始人口密度,说明发达的经济掩盖了人口密度过大的劣势。,(2015高考福建卷)下图示意我国在不同生育率方案下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34题。,人口结构,3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相比较,差异最大的是()A人口性别比B老年人口比重C青壮年人口比重D少儿人口比重,D,4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Aa方案较合理Bb方案较合理Cc方案较合理D均不合理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明确人口结构图的含义。第3题,比较a方案和c方案两图可知,a方案少儿人口比重小,而c方案少儿人口比重大,故选项D正确。第4题,分析三种生育率方案可知,a方案生育率太低,导致老年人口比重太大,老龄化问题严重;而c方案生育率较高,导致少儿人口比重较大,出现人口增长过快问题;b方案生育率使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合理,故该方案较合理。,B,考点二人口迁移及其影响1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特点(数量变化、方向变化)影响因素(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2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影响(对地理环境、对城市化、对就业结构)影响评价(有利影响、不利影响)。,(2013高考全国卷,T1T2,8分)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1)20052010年()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C,B,思路分析1读文字材料,抓住核心词语题干文字材料中的核心词语有:“迁移人口”“_为主”。,青壮年,2审图表材料,把握关键信息,高于,高于,少于,多于,加快,变式训练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1)下列四省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多的是()A贵州B四川C江苏D广东(2)皖、赣、贵、川的人口迁出会导致()A四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下降B农村耕地利用率下降C农村生态环境压力增大D农村老龄化问题减轻,B,B,解析:第(1)题,人口迁出数量人口总数迁出人口比重,结合四省人口总数多少可知,四川人口迁出数量最多。第(2)题,由题干可知,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因此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减少,导致农村耕地利用率下降,但不会导致四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下降;人口迁出将使农村生态环境压力减小;由于青壮年的迁出,农村老龄化问题将更加突出。,1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分析思路在高考命题中,对人口迁移的考查多以图表资料为载体,侧重考查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及其影响。(1)不同阶段、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人口迁移的成因分析,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小,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由经济落后地区迁入经济发达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青壮年人群迁移主要是经济因素或婚姻因素;老年人群迁移可能是家庭因素或环境因素;青少年人群迁移最可能是家庭因素或教育因素,男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重工业发达,以第二产业为主;女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轻工业发达,以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为主,学历水平较高的人群迁入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学历水平较低的人群迁入区一般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较多,(2)工业化、城市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城市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心,第二、三产业发达,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农村人口的迁移。(3)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高端技术人才的迁入,加快了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也发生了变化。,2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15泰安期中)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20052010年人口净迁移率(迁入率与迁出率之差,正数表示人口净迁入,反之为净迁出)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人口迁移及其影响,1下列有关我国部分省区20052010年人口变化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江西省净迁入人口数增加天津人口增长率大于四川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贵州人口净减少ABCD2图中人口数量的变化()A加剧了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的交通拥堵B导致江西、贵州的人口合理容量增大C增强了广东、浙江第一产业的活力D使北京、上海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C,A,解析:第1题,根据净迁入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