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论文)基于企业核心能力视角的企业价值报告研究.pdf_第1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基于企业核心能力视角的企业价值报告研究.pdf_第2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基于企业核心能力视角的企业价值报告研究.pdf_第3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基于企业核心能力视角的企业价值报告研究.pdf_第4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基于企业核心能力视角的企业价值报告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要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经济的信息化,知识 经济逐渐取代了工业经济,人们通常所认为的企业资源概念发生根本的改变,知 识、能力以及信息等无形资源日益成为企业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在经济运行中成 为主导要素,而传统工业经济所倚重的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则日益退居次要位置。企业会计所处的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然而,现行 的财务报告模式并没能适应经济环境变化,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为相关的信 息。纵观企业财务报告改进研究以及企业能力理论等相关文献,若将企业能力理 论运用到企业财务报告研究中,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无形资源(如企业 核心能力)披露的问题,最终使财务报告可以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完整、更 直接、更有用的企业价值信息。 文章共分五章对以企业核心能力为视角的企业价值报告进行了研究。第一章 简要分析基于企业核心能力视角的企业价值报告研究的背景,评述国内外企业财 务报告改进的相关研究成果,并概述了文章的研究内容、思路、方法以及文章的 可能创新之处。第二章论述基于企业核心能力的企业价值报告研究的理论基础, 主要包括企业能力及核心能力理论、企业信息披露相关理论以及会计确认、计量 理论。第三章分析了企业资源、能力及核心能力内涵及其分类,并对企业能力及 核心能力价值属性进行分析,认为企业能力是企业的价值创造的前提条件,而企 业核心能力则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来源,它创造了企业的超额收益。第四章主要 是从会计要素的角度,界定企业能力及核心能力的内涵及其分类,提出将会计概 念框架下资产概念外延的扩展,把企业核心能力纳入到企业资产要素的范畴中 来,并根据企业核心能力资产的性质特征对企业核心能力资产进行确认、计量与 报告。第五章主要是在第三、四章的基础上,结合企业价值报告要求以及企业核 心能力信息特点,提出以企业资产权益价值表、企业能力价值图以及企业价值报 告说明书为基本框架的价值报告内容,并对三部分内容分别进行阐述。最后为结 语部分,在分析与概括文章的可能创新的同时,提出了本文在研究内容、方式等 方面的不足以及未来继续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企业核心能力;企业核心能力资产;企业价值报告 ii abstract since the 1990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economy informat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quickly swept across the world, knowledge-based economy gradually replaced the industrial economy, people generally believe that the concept of enterprise resource has been a fundamental change, knowledge and the enterprises competence such as information resources have become important strategic resources, become a dominant factor. enterprise accounting economic environment has undergone major changes, however, the existing financial reporting model does not adapt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e needs of a knowledge-based economy, did not reflect the integrity of the resources situation and the business value of accurate information and accounting information users with more relevant information. looking over the literature about the corporate financial reports theory and the enterprises competence theory, the use of the enterprises competence to the corporation financial reporting research ,to the certain extent ,we can solve the issues of the disclosure of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and the ability of enterprises , provide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users more comprehensive and more direct , more useful business information. in view of this, we try to draw on the enterprises competence theory, and combine the financial reporting theory, to improve financial reporting.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mainly about the research on the corporation value reporting based on enterprises core competence. the first chapter briefly introduces this papers background , review the researches about the financial reporting improvement at home and abroad, and outlined the contents of this paper and ideas, methods and the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chapter ii outlined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corporation value reporting based on enterprises core competence, including the enterprise capabilities and core competencies theory, corporat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accounting to confirm the theory of measurement. chapter iii analyzed the views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enterprises competence schools about the corporation resources , assets ,competences and core competences ,and iii re-define the these concepts and its classification from an accounting view ,expand the concepts of the assets ,use certain methods on the core business competence and capacity assets to confirm, measurement and reporting. chapter iv is the use of chapter iii of the exposition, combine the enterprise reporting requirement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terprises core competences information. to put forward the corporate assets and equities value table, the corporation competence value map, and the corporation value introduction book. chapter v is the conclusions, it analyzes and summarize the possible innovations of this paper ,at the same time ,put forward the flaws such as the content of this study and study means etc, finally ,it make a prospects of this paper. key words: enterprise core competence; enterprise core competence assets; value reporting 1 引言 著名会计史学家迈克尔查特菲尔曾说过 : “会计的发展是反应性的会 计主要是应一定时期的商业需要而发展的,并与经济环境的发展密切相关。一般 地说,文明的水平越高,簿记的方法就愈精湛” 。长期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 速发展、经济的信息化以及全球化,知识经济逐渐取代了工业经济,人们通常认 为的企业资源的概念已经发生根本的改变,知识、能力以及信息等无形资源日益 成为企业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在经济运行中已成为主导要素,而传统工业经济所 倚重的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则退居次要位置。企业会计所处 的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然而,现行的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以财务资源和 财务状况为核心,以历史成本为原则,以资产负债表、收益表、现金流量表三表 为主体的财务报告模式并没有适应知识经济下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没能完整反 映企业拥有的资源状况以及企业价值,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相关的信息。 纵观企业财务报告改进研究以及企业能力理论等相关文献,将企业能力理论运用 到企业财务报告研究中,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无形资源 (如企业核心能力) 披露的问题,使企业财务报告内容更为完整,最终使财务报告能够向会计信息使 用者提供更完整、更直接、更有用的企业价值信息。鉴于此,本文尝试借鉴“企 业能力理论”的研究成果,结合财务报告理论,对企业财务报告改进问题进行一 些能力所及的探讨。 迈克尔 查特菲尔德, 会计思想史 ,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 2 第 1 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20 世纪 80 年代末以来,美国会计职业界受到来自学术界、国会、政府监管 部门以及会计职业界自身的强烈批评。批评的焦点是,企业报告没能提供有价值 的信息,会计信息正在失去相关性。pwc(price waterhouse cooper 普华永道) 会计公司 1998 年对亚太地区的资本市场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多数的投资人与 分析师认为企业现行的财务报告没有充分提供市场所需要的信息。随着传统产业 的没落,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技术、人才以及企业的组织资源、企业文 化等无形资源取代了机器设备、厂场等有形资源成为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基础,而 现行的财务报告仍沿用 20 世纪初形成的传统模式,它以历史成本为原则,显示 的是机器设备等有形资产的成本,很少披露甚至是基本不披露企业无形资源的价 值,使得企业大部分无形资源游离到资产负债表外,出现了信息缺口,这一缺口 在高科技产业里尤为突出,因此,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越来越受到质疑!那么,如 何适当地表达市场认同并存在的那份“隐形资产负债表”呢?如何使报告体系能 更恰当地反映公司的价值呢?这是实务界对学术界的一大挑战。 pwc 会计公司于 1997 年开始执行其积极推广的价值报告(value reporting) ,即一种以价值导向为 原则、协助企业衡量其真正价值、重点在于报告企业如何创造价值以及如何把这 些创造价值的活动更有效地与市场进行沟通的新的财务报告体系,为财务报告改 革与发展提供新的方向。 与此同时,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与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 技术为主导的信息技术革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内在 动力。根据统计和测算,经济发达国家在 20 世纪初,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 献率为5-20%, 20世纪中叶上升到50%左右, 而20世纪80年代则上升到60-80%,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明确超过了资本和劳动力的贡献。这种技术变革 和全球化给企业之间的竞争带来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企业间的竞争, 从主体上看, 已经开始上升为价值链与价值链之间的竞争;从要素上来看,已经上升为核心能 力与核心能力的竞争。因此,在这个历史背景下,文章借助前人的研究成果,借 鉴企业能力及核心能力理论,通过分析企业能力及核心能力在企业价值创造及实 现中的作用,尝试构建能够更完整、更及时地向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传递企业价 值以及价值如何创造等相关信息的企业价值报告。 3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与财务报告改进有关的研究文献 1icasicaew 的财务报告的未来模式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cas) 、英格兰与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公会(icaew) 在合作发布的讨论稿财务报告的未来模式中认为财务报告内容应以满足使用 者的信息需求为出发点,指出了现行财务报告的五个方面缺陷:1)历史成本占 支配地位,与对未来业绩的预测和计量不相关;2)过于重视每股盈利的单一计 量;3)对现金流量以及资产的变现能力不够重视;4)过于强调过去而不是将来; 5)过于重视交易的法律形式而非经济实质。在此基础上,他们认为财务报告的 未来模式应包括 :1)目标与相关战略计划说明;2)资产负债表;3)收益表; 4)利得表;5)对未来的展望。 2aicpa 的改进企业报告着眼于用户 该报告以分析用户的信息需求为出发点,提出一系列改进企业报告的建议, 设计了一套企业报告的综合模型,并将企业信息分成五大类信息和十个要素 。 报告中还对改进财务报告提出如下建议:1)改进企业分部信息披露;2)创新金 融工具的核算和披露;3)对表外融资的特征、机会、风险的披露加以改进,反 思表外融资的核算方法;4)分别报告核心业务和事项以及它的影响,按公允价 值计量;5)特定资产负债表,计量上的不确定的披露及改进;6)单独披露第四 季度报告,按季度提供分部资料;7)取消缺乏相关性内容的披露;8)其他,包 括会计信息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中期报告、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一贯性及关键 数据和指标等等。 3fasb 的 brrp 项目(企业报告研究计划) 1998 年 fasb 成立了一个特别委员会, 开始一项名为“企业报告研究计划” (简 称 brrp)研究。在 2000 年 1 月发布了第一份课题研究报告企业报告信息的电 子传递 ,认为:1)企业报告及其他信息应公开化;2)互联网报告模式不应只 局限于传统模式(仅包括财务信息) ,还应包括其他与经营活动相关的信息;3) 目前互联网所披露信息并无预料中的全面;4)实时报告在实践上、法律上的需 要新的工具使所披露的实时信息具有一致性、低成本且无法律争议。5)利用网 上信息有助于了解及评价企业。 6) 互联网信息面临着安全性和法律问题。 在 2001 年 1 月发布的第二份课题研究报告改进企业报告:对提高自愿披露的探讨中, 阐述了工作组对十个行业的自愿信息披露的研究成果。提出自愿信息披露框架的 2006 icas,icaew the future shape of financial report,1991,p20 陈毓圭译. 论改进企业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 4 五个要素:1)确认对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方面;2)确认过去和将来公司针对这 些关键方面的战略和计划;3)明确管理层有关实现战略和计划的手段与管理;4) 考虑自愿披露前景规划、计划是否会影响到公司竞争地位,所冒的风险是否高于 披露带来的收益;5)如果披露被认为是合适的,那如何做好自愿披露,披露的 模式应是有延续性,并在期间具有相关可比性。在 2001 年 3 月发布了第三份课 题研究报告公认会计准则与证监会披露要求 。工作组在对现行 gaap 与 sec 对信息披露有关规定的研究基础上,找出两者相互重复和冲突的项目,并着重于 以 sec 对某一行业的规定为例提出修改建议。 4sec 的 garten 课题组 1999 年 10 月 sec 主席 arthur levitt 宣布成立 garten 课题组研究企业报告问 题。garten 课题组的报告于 2001 年提交 。报告提出目前会计无法与经济变化同 步的三大局限:1)传统的财务报表只关注在已确认的资产和负债的基础上企业 实现价值的能力。要求新的财务报告能够反映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这种新的报 告方式可以是现有财务报告的补充,也可以替换现有财务报告;2)影响企业价 值的重要非财务信息难以进入财务报告,应研究出一系列的方式让投资者和债权 人对企业进行估价,并具可比性;3)新经济的最大特征在于无形资产的地位日 益重要,但目前的财务报表只确认从外部购入的无形资产,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应 提供一个为确认和计量内部产生的无形资产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认为应 着重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1)有关计量和报告未来现金流量信息报告模式 的建议;2)有关计量和报告非财务价值驱动因素的计量属性的建议;3)资产负 债表中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的建议。 5wallman 的彩色报告模式(colored model) wallman 认为当前财务报告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如:确认与计量偏重于有 形资产即硬资产,而忽视对无形资产即软资产的确认与计量。特别是作为财务报 告核心的财务报表,它所包含的信息、必须符合确认的基本标准。wallman 称之 为“黑白模式”(black & white model) wallman 针对 fasb 第 5 号概念公告所确定的四条确认标准分项进行考虑, 并把相关性列为必不可少的属性,建立了他所说的五个层次的彩色报告模式。1) 在第一层次中,相关性、可靠性、可定义性和可计量性都符合要求,相当于财务 报告的核心层次;2)在第二层次中,相关性、可计量性和可定义性均符合标准, 但可靠性有些问题;3)在第三层次中,相关性与可计量性符合要求,但可定义 性和可靠性有些问题;4)在第四层次中,其他标准都符合要求,但不符合可定 义性,如关于风险计量;5)在第五层次中,除相关性外,其他标准均有问题。 fasb special report:business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challenges from the new economy, apri1,2001,p19 5 如知识产权资本。 1.2.2 国内学者有关新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报告改进的论述 1王松年、薛文君在 1999 年会计研究上发表的“论财务报告的改进” 一文中根据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战略资源从具体有形资源转到信息和技术的特点, 结合我国当前的现实,提出财务报告改进的几种方法:进行全面业绩报告、对衍 生金融工具、知识资本、人力资源等表外项目的充分披露、中期和分部报告以及 大众传播报告。 2朱开悉分别于 2002、2003 年在会计研究上发表的“企业财务核心能 力及其报告” 、 “企业价值与财富变动报告研究”等系列文章中,从企业核心能力 信息披露必要性、企业核心能力会计属性、企业核心能力应当披露的内容以及企 业核心能力披露的模式等四个方面,对现行条件下企业财务报告改进进行了比较 系统的研究, 他认为, 会计信息使用者不仅需要企业财务资源与财务状况的信息, 而且需要财务能力、尤其是财务核心能力的信息。因为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持续 竞争优势的源泉,相对于财务资源和财务状况信息,会计信息使用者,更需要企 业核心能力信息。并根据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财务能力尤其是核心能力信息的 需求,提出构建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报告以及企业价值报告及财富变动报告的建 议。 3葛家澍(2001、2002 年)有关企业财务报告改进的系列文章中指出:企 业的市场占有率、产品合格率、顾客满意度应作为企业核心能力信息予以披露。 并认为,在继续使用货币计量手段的基础上,应当鼓励利用非货币手段对企业核 心能力和发展前景等进行计量,要充分利用表外披露的手段对“影响企业经营成 败的关键性成功因素、企业成功最大的无形资产”予以揭示。 1.2.3 对上述研究现状的小结 从上述权威机构及会计学者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作为一个信息系统,财务 会计和财务报告是要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使用者的需求改变而不断改进完 善的。经济环境的变化、技术的日新月异、使用者对披露信息需求上量的增加、 质的变化不断地对现有的财务报告模式提出挑战,这种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1)财务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不足;2)财务会计信息内容的不完整,缺乏重 要的企业无形资源等信息;3)财务报表项目的貌似确定性掩盖了其本质的不确 定性;4)重法律形式而轻经济实质;5)重成本轻价值;6)重过去轻未来。面 对这种挑战,各机构以及学者都认为,对财务报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完善财务报告披露的内容,要把由于现行财务会计体系自身缺陷所导致的被 排斥于报告体系之外的企业无形资源等信息纳入报告范围之内;2)利用网络信 6 息技术完善财务报告披露的方式,以便企业能够及时、准确地与企业信息使用者 进行沟通;3)重视企业价值信息的披露等。可见,上述改进研究都表现出对企 业价值信息的渴望与追求 ,但他们或只是从企业财务报告改进的宏观上提到了 应当进行企业价值报告,或只是从框架了提出了企业价值报告应当注意的内容, 也有从企业能力及核心能力对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性角度提出要对企业能力进 行报告,并没有对企业价值报告以及企业能力信息披露进行整合。文章认为这种 分开的披露不能更为有效地对企业能力与企业价值进行披露,有必要构建基于企 业核心能力的价值报告体系。 1.3 与价值报告相关的研究文献 1从透明度角度研究企业价值信息。2001 年 11 月中旬,国际信用评级公司 标准普尔(sp)在香港发布的亚太地区企业透明度和资料披露水平第二阶段研 究报告中认为,亚太市场企业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程度都不够,亟需改善。2000 年 7 月,台湾举办的“企业价值报告”研讨会 。建议向股东、顾客和员工、商 业伙伴披露新经济下企业的价值,让公司营运信息更加透明,缩短与投资者的信 息缺口,并提议企业价值报告以财务价值驱动因子(financial value drives)和非 财务价值驱动因子(non-financial value drives)两种方式并呈。前者包括经济利 润、企业价值分析、投资现金流量报酬、整体股东报酬;后者包括顾客价值、员 工价值、成长和创新、流程价值。 2从业绩评价角度研究企业价值信息。业绩评价方法经历了利润、经济增 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eva) 、平衡计分卡(balance score card,bsc) 以及利益相关者战略业绩评价等阶段。利润评价完全属于可计量的财务评价,在 现行财务报告中可以直接取得有关评价资料,这种评价方式绝对不足以反映企业 价值。经济增加值与利润指标相比,优点在于从股东的角度定义利润,考虑了企 业经营的全部成本,又避免由于利润指标对业绩的扭曲性反映和管理者一味追求 评价指标的最优, 而在经营决策中采用次优甚至非优方案。 但是 eva 却无法摆脱 财务指标所固有的缺陷短期导向,体现在它无法有效地反映顾客、雇员、供 应商等利益相关者对促进企业未来绩效发送的重要作用。平衡计分卡解决了这一 问题并从四个方面对企业绩效进行度量:财务视角(包括利润、劳动收入、投资 回报和经济增加值) 、顾客视角(包括顾客满意度、顾客回报时间、市场份额以 及顾客利润等) 、内部过程视角(包括产品设计、产品开发、售后服务、生产效 率、产品质量等) 、学习与成长视角(包括雇员能力、组织适应变化的能力等) 。 即要求企业信息提供者以价值导向为框架、协助企业衡量其真正价值、重点在于报告企业如何创造价值 以及如何把这些创造价值的活动更有效地与市场进行沟通的新的财务报告体系 2000 年 7 月台湾资诚会计师事务所召开三十周年庆祝会,会议主题为“企业价值报告” 7 四个视角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每一个视角不仅有具体的目标,而且包括为 达到每一个具体目标设计了相应的具体评价方法。 3从无形资产角度研究企业价值信息。随着经济环境由工业经济时代转为 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产业跃居领导地位,相对于工业社会注重机器设备等有形 资产的价值,知识经济强调的是技术、知识等无形资源的价值。然而传统以历史 成本为原则的财务报告,却无法对这些资产的价值进行表达,造成市值跟账面价 值的极大落差,会计信息已无法满足投资者的需求。2001 年 fasb 发布的改进 企业报告增进企业自愿披露的透视报告要求披露 “未在报表中加以确认 的有关无形资产(包括自创商誉、人力资源、知识产权和其他软资产等) ” 。位于 华盛顿的布鲁金斯协会(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1998 年设立了一个“无形资 产特别工作组” ,2001 年发布的看不见的财富:理解价值无形源泉的布鲁金斯 特别工作组的报告主要是关注无形资源的报告问题,并提出了一个可供企业揭 示其相关无形资源的框架,特别工作组的报告注意到“经济增长不再主要由实物 投资而是由智力、组织、机构和声望等资产所产生” ,21 世纪发达经济中公司成 功和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是“无形或非物质的” 。缺乏单个企业或整个经济最 重要的价值驱动源信息,会导致严重的社会资源配置不当,而这可通过良好信息 加以改正。 4从人力资源角度研究企业价值信息。fasb 颁布的一份具有指导意义的特 殊报告企业和财务报告:来自于新经济的挑战详细阐述了知识经济下的无形 资产、人力资源等会计问题。aicpa 颁布的会计研究系列第十号中揭示,形成商 誉的 15 项因素中一个重要部分源自于人力资源因素 。在知识经济下,一个企业 的人力资源成为创造企业价值的主要驱动因素,企业市场价值由财务资本与智力 资本组成(葛家澍,2002) 。 5从社会责任角度研究企业价值信息。企业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必然受到 社会的制约。企业唯有实现好社会效益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的目标。在未来 财务报告中增加社会责任信息,即增加有关企业污染环境的状况和污染治理的资 料以及对整个社会的贡献等信息,有利于整个社会维护生态平衡,并保持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以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 的社会形象。社会责任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职工福利、专业教育与培训、 生态环境保护、能源综合利用等。gri(全球报告开端)提供了根据企业报告衡 量其经济、社会和环境绩效的模板。报告关注到财务报告未能反映的对企业责任 的新期望,即这些活动总的来说是增进了还是消耗了经济繁荣、环境资源和利益 15 项因素包括:优秀的管理队伍、出众的销售经理、竞争对手管理上的弱点、有效的广告、良好的劳资 关系、卓越的信用等级、高瞻远瞩的雇员培训计划、崇高的社会威望、竞争对手经营的不景气、与其它 公司的良好关系、战略性的地位、智力资源的发现、有利的税收条件及与政府的良好社会关系。 8 相关者的社会福利 。 6从价值链角度研究企业价值信息。价值链最早由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 提出的,他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产品 起辅助作用的各种活动的集合。 ” 。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价值链表示出来。会 计学家阎达五教授研究价值链会计后,认为“价值链会计可以表述为以价值增值 为目的,为对以战略联盟为表现形式的价值链加以追踪、核算、预测、控制、评 价的一种管理活动” 。 7小结。以上文献归结起来,表述了如下的思想,从信息质量、信息的具 体内容以及企业价值表述等方面,概述了企业价值报告应该是企业内部报告与外 部报告的相互结合。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的目的 1借鉴企业核心能力理论,从会计核算角度,通过将核心能力与传统的资 产概念进行比较,阐明企业核心能力的资产属性,将核心能力纳入会计资产要素 体系,从而实现其在财务报表内的披露的目的,进而完善企业财务报表内容。 2对作为资产要素的核心能力计量进行研究。根据企业核心能力价值性质 特征,文章排除了企业核心能力资产的成本计量原则,而是按它的产出价值进行 计量,即企业超额收益的资本化及贴现。 3企业价值报告是面向未来的报告,而我们现行的企业资产负债表对企业 资产的表述却是面向过去的,本文试图依据资产 “未来收益”的本质特征,通 过各类资产计量属性的选择构建一个新的面向未来的企业价值报告。 1.4.2 研究的意义 企业财务报告的基本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符合信息质量特征要求的会 计信息。因此,财务报告改进目标无疑是要增强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但是, 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增强是相对于信息使用者而言的,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对会 计信息的要求不同:投资者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与成长能力;债权人关心企业偿 债能力;管理当局关心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可持续成长能力; 职工关心企业的可持续生存能力;政府部门关心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2004 年发布的企业报告的新模式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发起的“为 更完善市场的信息运动”系列报告之一 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 竞争优势 (中译本) 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7 阎达五开展会计理论创新研究关于构建价值链会计的一些思考 国际财务与会计 2003(1) 9 以确保经济有序运行。因此,基于企业核心能力视角对企业价值报告进行研究有 如下意义: 1基于企业核心能力视角对企业价值报告进行研究,有利于企业经营者了 解企业潜在的价值,并对企业核心能力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运用,从而实现企业的 可持续发展。同时,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也可以通过投资与信贷于具有核心 能力企业,获得稳定的回报。 2建立在传统会计概念框架和计量模式之上的企业财务报告不能提供企业 核心能力信息,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真实的价值,尤其是潜在的价值和为企业创造 超额价值的能力。我们从企业能力的角度对企业价值报告进行透视,阐释企业能 力创造企业价值的过程,进而实现企业能力及核心能力以量化的形式甚至货币化 的形式披露出来的目标,可以帮助投资者、债权人以及企业管理者与员工能够更 真实、更准确地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减少管理者与企业信息使用者双方信息不 对称,从而降低了管理与投资的风险,有助于资本市场的完善和繁荣。 3基于企业核心能力视角对企业价值报告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拓展商誉、 人力资源、智力资产等原有的企业无形资源会计研究的视野,廓清企业无形资源 会计研究中相关概念的本质,为系统研究企业无形资源会计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1.5 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1.5.1 文章的研究方法 在文章的研究中,运用归纳法,借鉴企业能力理论,观察企业所拥有的无形 资源及其表现形态,发现现行的会计体系无法有效地反映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所拥 有资源、知识以及能力,企业的真实价值远远偏离传统会计学资产的价值,其主 要的原因就是现行的会计体系无法把企业所拥有的企业能力及核心能力等无形 的资源包括进来。 在文章的研究中,还运用演绎法的推理思路,把财务报告目标作为最高层次 的概念,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财务信息的需求出发,强调了企业财务信息对 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有用性。 1.5.2 文章的研究内容 文章在评述国内外机构与学者对企业财务报告改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 企业能力与核心能力理论以及其他相关理论,从会计要素属性的角度,对企业资 源、资产与企业能力及核心能力进行界定,认为企业能力符合企业资产要素的定 义及确认的部分条件,因此,有必要把企业能力资产纳入到我们现有会计体系的 10 资产概念中来,从而为完善企业价值报告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针对企业核心 能力资产要素的本质特性,提出超额收益资本化法以及超额收益贴现法两种方法 对企业核心能力资产进行计量;最后,文章总结了企业能力及核心能力信息的基 本特征,运用现有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提出企业能力及核心能力披露的方式与模 式,并对企业核心能力信息披露的内容进行研究。 文章共分五章对以企业核心能力为视角的企业价值报告进行了研究。第一章 简要分析基于企业核心能力视角的企业价值报告研究的背景,评述国内外企业财 务报告改进的相关研究成果,并概述了文章的研究内容、思路、方法以及文章的 可能创新之处。第二章论述基于企业核心能力的企业价值报告研究的理论基础, 主要包括企业能力及核心能力理论、企业信息披露相关理论以及会计确认、计量 理论。第三章分析了企业资源、能力及核心能力内涵及其分类,并对企业能力及 核心能力价值属性进行分析,认为企业能力是企业的价值创造的前提条件,而企 业核心能力则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来源,它创造了企业的超额收益。第四章主要 是从会计要素的角度,界定企业能力及核心能力的内涵及其分类,提出将会计概 念框架下资产概念外延的扩展,把企业核心能力纳入到企业资产要素的范畴中 来,并根据企业核心能力资产的性质特征对企业核心能力资产进行确认、计量与 报告。第五章主要是在第三、四章的基础上,结合企业价值报告要求以及企业核 心能力信息特点,提出以企业资产权益价值表、企业能力价值图以及企业价值报 告说明书为基本框架的价值报告内容,并对三部分内容分别进行阐述。最后为结 语部分,在分析与概括文章的可能创新的同时,提出了本文在研究内容、方式等 方面的不足以及未来继续研究的展望。 11 第 2 章 基于企业核心能力视角下企业价值报告的理论基础 为了便于企业核心能力视角下企业价值报告的研究,文章将首先介绍企业能 力及核心能力理论,然后,对现代经济学中的与企业财务报告理论相关的企业契 约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有效市场理论进行介绍,这些理论都为进行基于企业 核心能力的企业价值报告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最后, 介绍会计确认与计量理论, 它为文章对企业核心能力资产进行会计确和计量提供了理论支撑。 2.1 企业能力及核心能力理论 企业能力理论是随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关于企业竞争优势根源的探讨而发 展起来的。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战略管理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竞争优势 根源问题进行探讨,相关的理论研究可以分为两大类:1)以波特的产业分析理 论为代表的企业竞争优势外生论;2)以能力理论为代表的企业竞争优势内生论。 外生论把注意力集中在市场和产品上,把企业竞争优势归结于企业所处的市场结 构和市场机会等,认为决定企业赢利能力首要的和根本的因素是产业吸引力,产 业吸引力由 5 种力量竞争对手的入侵、替代品的威胁、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的 竞争、供应商的讨价还价和购买商讨价还价的能力决定。通过对 5 种竞争力量的 综合分析,能够判断一个产业的赢利能力,以及产业中的企业获取超出资本成本 的平均投资收益率的能力。 由于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在产业中的相对地位, 因此, 企业选择一个正确的产业是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产业分析法提供了制定战略的 具体分析方法,指明了获得优势的具体途径,具有良好的操作性,比经典战略理 论前进了一大步。然而,随着企业战略理论研究与分析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传 统战略理论将竞争优势完全归功于行业结构和市场力量做法产生了质疑,产业分 析理论过分强调企业的外部环境,强调“定位” ,即通过选择一个好的行业或行 业细分来获得竞争优势,忽略竞争优势的企业内在来源,导致企业为获得竞争优 势而频繁地“转行” 。特别是罗曼尔特的分析揭示出“产业内不同企业所获利润 的差异往往大于产业间的利润差异” 。引发人们对于传统战略理论将竞争优势完 全归功于行业结构和市场力量的质疑。在这一背景下,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研究 者们将探索竞争优势的着眼点转移到企业内部,由此产生了资源理论、能力基础 论、核心能力理论、动态能力理论和企业知识理论等能力理论体系。它们的产生 发展经历了企业内部分工理论、企业内部成长理论、企业资源基础理论和企业核 心能力理论的四个阶段。在此,文章不细究这些理论之间明晰的归属关系,只把 企业能力及核心能力理论作为解释企业获得、维持企业竞争优势的理论基础来研 12 究企业能力资产的会计要素属性以及企业价值构成重要组成部分。概括起来企业 能力理论的主要观点为: 1企业本质上是其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和能力的集合体。以往的企业理论把 企业看作是一个产品、业务或者资源的集合体,能力理论则把企业看成是一个能 力的集合体,企业之间的差异性是因为其拥有的资源和能力不同。这些资源和能 力是企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积累起来的,这种积累过程具有不可重复 性。 2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可模仿和替代的关键资源是竞争优势最直接的来 源。如果一项资源有价值,但能十分方便地被竞争对手获得,则该项资源不可能 为行业中的任何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只有有价值且稀缺的资源才能给企业带来真 正的竞争优势,但这种优势可能是短暂的,只有当有价值的、稀缺的资源不可模 仿和不可替代时,才能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 3企业内部资源、能力和知识的积累是企业获得超额收益和保持竞争优势 的关键性因素。企业能力来源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归根到底是企业的知识。与 企业的外部条件相比,企业内部因素对于企业占据市场竞争优势更具有决定性作 用,企业内部的资源、能力和知识的积累是企业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 4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在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的 今天,单纯依靠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建立起来的竞争优势是无法持久的,竞争成 功不再被看作是短期的产品开发或市场开拓的成功,而是企业拥有的不断开发新 产品和开拓市场的特殊竞争能力。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来源于其优于竞争对手的 核心能力,这种核心能力必须具有价值优越性、独特性、不可模仿性、不可交易 性和难以替代性等特征。 5企业竞争优势来自于企业资源和能力的直接支撑,而持续竞争优势则来 源于企业核心能力。企业能力是企业拥有的为实现组织目标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虽然广义的资源包括企业能力。但能力理论认为,能力与资源不同,能力是以人 为载体的,是配置、开发、保护、使用和整合资源的主体能力,以动态的形态存 在,而资源就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种可以用于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 具有一定量的积累的客观存在形态,如自然资源中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 资源、海洋资源、石油资源等,以及人类劳动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包括 人力、人才、智力(信息、知识)等资源,它以一种静态的形态存在于社会或企 业中。具有相似资源的企业通常在使用资源的效率方面有差异,这种差异的原因 就在于对企业资源配置、开发、保护、使用和整合效率的不同,也就是企业能力 的不同。因此,隐藏在企业资源背后的企业配置、开发、保护和整合资源的能力, 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深层来源。更进一步说,核心能力是,在企业所有能力中,最 13 核心和最根本的那一部分,它可以通过向外辐射,作用于其他各种能力,影响着 其他能力的发挥和效果。在普拉哈拉德与哈默看来,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积累性学 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一般说 来,它具有如下特征:1)稀缺性,是企业所特有的;2)延展性,核心能力可以 使企业进入各种相关市场参与竞争;3)价值性,核心能力能够使企业为客户创 造价值;4)难以模仿性,核心能力应当不会轻易地被竞争对手所模仿。企业要 获利和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在核心能力、核心产品和最终产品三个层面 上参与竞争。 核心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 最终产品是核心能力在市场表现, 核心产品是核心能力的物质载体。 2.2 企业财务报告理论 2.2.1 契约理论与信息不对称理论 1937 年,罗纳德科斯(ronaldhcoase)在其著名论文企业的性质 中,首次引入“交易费用”概念解释了企业产生的原因及边界。他指出,使用价 格机制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它包括当事人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支付信息费用和其 他一切开支,这种代价就称为“交易费用” 。市场和企业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可以 相互替换的手段。在市场上,资源配置由非人化的价格来调节,而企业内,相同 的工作则是通过权威关系来完成。企业内部的权威关系主要通过契约来确定和维 系,契约成本在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对科斯的企业理论的完善,越来越多 的经济学家认识企业的实质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 ,称之为企业的契约论。 根据契约论,一系列契约的参与者包括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管理人员、职 工、 政府部门、 消费者、 供应商和社会公众等利益关系人, 他们作为各种要素 (资 本、管理知识等)的所有者,通过一系列明示或隐含的方式将各种要素投入到企 业中去,并希望从企业中获得相应的回报,签订契约的各方普遍存在一种信息不 对称的情况。 信息不对称理论论述了信息在交易双方的不对称分布或在某方的不完全性 对于市场交易行为和市场运行效率所产生的一系列重要影响。信息不对称主要包 括三方面内容:1)交易双方的任何一方都未获得完全清楚的信息;2)信息在交 易双方之间的分布是不对称的,即一方比另一方占有较多的相关信息;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