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经理人股票期权是20世纪中期兴起80年代以后在西方国家的大公司中流行起 来的一种长期激励方式为解决我国企业对经营者激励不足的问题经理人股票期 权作为一种有效的长期激励机制从1999年开始在国内试点但实践中由于各试点企 业情况的千差万别各试点企业对经理人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也不尽相同其中 最大的分歧就是将经理人股票期权确认为何种要素何时确认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就在于通过对经理人股票期权的研究提出关于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确认要素确 认时点和会计处理的构想从而在实务上为试行经理人股票期权的企业提供指导 在理论上为我国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的规范提供依据 全文除结论外包括六个部分首先是绪论部分包括问题的提出国内外研究 概况研究对象的界定和本文的主要内容接着是经理人股票期权的概念及其理论 基础介绍了经理人股票期权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的理论基础委托代理理论和人 力资本理论其次是确认的基本理论包括确认的概念基础和标准再次是经理 人股票期权的确认要素即借方确认为费用记为长期待摊费用或无形资产人 力资产并逐期摊销为费用贷方确认为权益然后是经理人股票期权的确认时点 本文认为经理人股票期权应在赠与日进行初始确认最后是经理人股票期权的会计 处理及其经济后果提出了关于经理人股票期权合适的会计处理探讨了确认要素 确认时点的经济后果 关键词经理人股票期权 确认要素 确认时点 经济后果 ii abstract executive stock option is a kind of stock-based incentive method, which begins in the middle of 20 century and is popular among western countries from eightys. in order to settle incentive problem in our country, it as the effective incentive scheme is applied to our countrys companies from 1999. but there are different conditions in different companies, so eso is differently recognized. one of most debate is about accounting elements and accounting day which eso should be recognized. through research on eso, this paper raise proposal about accounting elements and accounting day which eso should be recognized, in order to coach enterprises on accounting treatments and provide base for accounting theory. there are six parts except result in this dissertationintroduction mainly includ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situation, research object and central content of this paperthe second part is conception and academic base of esothe third part is basal theory of recognitionboth the forth part and the fifth part are the main body of the paper, they discuss accounting elements and accounting day which eso should be recognizedthe sixth part is accounting treatments and economic result of eso key wordsexecutive stock option recognized element recognized day economic result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近我所知除文中已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包含任何其他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 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刘 华 日期2005 年 4 月 29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 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 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数 本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刘华 指导教师签名周仁俊 日期2005 年 4 月 29 日 日期2005 年 4 月 29 日 1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自从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将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以来就从客观上需 要建立对经理人的激励机制但是我国的激励机制历来存在不足有些国有企业是 由国家掌握对企业经理的工资总额和等级标准由于这种薪酬制度不能恰当地估计 和承认企业经营者的贡献会引发消极怠工59 岁现象同时导致经营者的短期 行为而有些企业则是经营者自定高额薪酬在所有者缺位的情况下经营者实行 自我激励把国有资产无偿量化给个人直接损害股东利益 为了解决对经理人的长期激励问题1999 年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 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肯定企业可以试行经理厂长持有股权等 分配方式1股票期权是一种有效的长期激励机制它曾像魔法一般地刺激了美国 20 世纪 90 年度的经济繁荣我国许多企业尤其是上市企业从 1999 年后也积极开展 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实践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除了支付工资奖金等现金 报酬外开始尝试给企业经营者核心技术人员发放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等股票 薪酬或者通过员工持股计划的方式让全体员工参与公司持股根据中国企业家调 查系统2003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的资料截止 2002 年 9 月在其所调查的 3539 家样本企业中有 3. 7%的企业己经采用了期权股份的 薪酬形式 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由于股票期权进入我国的时间还比较短暂在实践中 各试点企业差别很大在理论上也没相关的制度可以遵循这就使股票期权在许 多企业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所以如何从政策层面上规范和推进这项事关企 业发展的战略性制度建设已成为政府企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而股票期权会 计是股票期权制度的核心内容股票期权会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股票期 权制度的推行和规范影响着这一激励制度功能的发挥 而在股票期权会计中股票期权确认又是首要环节是股票期权计量记录 报告的基础只有首先解决了股票期权的会计确认问题即首先解决了股票期权在 2 财务报表中以何种要素何时反映才能以此为基础探讨股票期权会计的计量记 录和报告才能为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因此研究股票期权的会计确认问题 对规范我国经理人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实务对股票期权会计理论和相关会计准则 的完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概况 西方国家纷纷出台了相关准则对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问题做出不同程度的规 定其中美国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加拿大英国等都对经理人股票期权进行 了大量研究 1美国的 apb25 号意见书和 fasb123 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 美国关于经理人股票期权的主要文献是1972 年会计原则委员会accounting principles boardapb第 25 号意见书向雇员发行股票会计”2和 1995 年财务会计 准则委员会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fasb发布的 123 号准则以 股票为基础的补偿会计 3 apb25 和 fasb123 都认为产生的报酬成本应确认为费 用只是区别在于apb25 运用内在价值法计量股票期权根据这一方法补偿成 本只限于计算日通常是赠与日股票的市场价格与行使认股权的价格的差额由 于大多数合格固定认股权即符合税法的有关规定而列入可扣减费用的计划其行 权价格至少会等于计算日的市场价格不会产生需确认的补偿成本而在 fasb123 中使用的是公允价值法在衡量员工的股票期权和类似股权工具时考虑了许多 因素包括股票期权的时间价值即可以延迟决定是否行使认股权直至到期日或 之后认股权仍有效的日期从而产生的价值这样通常会导致补偿成本的确认对 于计量日fasb123 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要求选择赠与日为股票期权的计量日 由于大量高科技公司的强烈反对美国国会的投票否决fasb123 并没有强制 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法并确认由此引起的报酬成本而是采用折中的办法企业可在 两种方法中进行选择采用内在价值法的企业只需在年报的注释中公布期权的价值 但是安然及一系列公司破产和种种丑闻事件之后人们又开始担心不确认股票期权 成本的负面影响股票期权的会计准则改革重新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于是 2004 年 3 3 月 31 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名为以股票为基础的薪酬的会计准则 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了用公允价值法计量有关员工的报酬成本确认为费用 2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在现有的国际会计准则体系中没有关于股票期权的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 委员会(iasb)在其发表的第 37 号会计准则准备或有负债和或用资产中指 出股票期权只是企业与经理人之间达成的一种和约行权以前并没有发生现金和 股票的实际收付不能纳入企业的会计核算不应确认或有资产或或有负债也无 须在财务报告中披露事实上该准则是把股票期权排除在会计对象之外 但是现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显然已摈弃上述观点2002 年 11 月 7 日国际会 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以股票为基础的薪酬share-based payment 4征求意见稿 该征求意见稿中对赠与公司员工的股票期权按股票期权的成本确认赠与日作为 股票期权的计量日基于以上征求意见稿2004 年 2 月 19 日国家会计准则理事会发 布了第 2 号国际财务报告准则5基于股票的支付ifrs2该准则要求无论使 用哪种薪酬方式企业要确认相关的费用即要求企业将经理人股票价值按公允价 值确认为费用6 3g41 2000年7月g41发表了以股票期权为基础的薪酬的会计处理accounting for share-based payment的讨论稿7讨论稿首先讨论了适用以股票为基础的薪酬交 易或事项会计处理的原则涉及的问题有在现有会计概念框架下如何在负债和 权益之间做出区分为何债务性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应予确认而权益性工具的公允 价值变动不予确认以及企业因介绍员工提供的劳务是否应在利润表中确认为一项 费用等等讨论稿得出的结论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交易应在企业的财务报表 上予以确认以反映企业接受和消耗员工提供的劳务以及发行权益性工具 讨论稿还讨论了对股权期权进行计价的各种日期讨论稿认为如果采用行权日 计量那就要求将股票期权作为一项负债来处理而这与现行的会计概念框架是不 相一致的因此行权日计量是不恰当的那么其他哪个日期计量又恰当呢讨 论稿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权益性工具在哪个时点发行为此认为等待期满 日计量是最合适的因为正是这个日期企业发行了权益性工具 4其他国家 4 其他国家中关于经理人股票期权的确认要么与美国 fasb123 的规定相一致 比如韩国的股票期权会计准则要么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2002 年 11 月 7 日 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的内容相一致 比如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在 iasb 发布股票期权会 计准则征求意见稿的当日 就宣布支持 iasb 征求意见稿的基本原则并提出征求意 见稿 fred31内容上与 iasb 征求意见稿一致但是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2004 年 2 月 19 日发布第 2 号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于股票的支付ifrs2后当日英 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就宣布其有意发布一项关于股票期权计划和其他基于股票支付的 准则即英国第 20 号财务报告准则基于股票的支付此准则将建立在第 2 号国 际财务报告准则基于股票的支付的基础上 此外加拿大会计准则委员会 2001 年 11 月在特殊条款第 3870 条 股票薪酬 及其他以股票为基础的支付中关于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与美国 sfab123 号的规 定相一致它认为股票期权费用既可以在利润表中加以确认也可以仅在中期和 年度财务报表的附注中披露其公允价值但是现在加拿大会计准则委员会已要求 公众公司从 2004 年 1 月 1 日起对以股票为基础的报酬包括股票期权在内进行费 用化处理他们认为以股票期权为基础的报酬属于报酬的一种形式并应进行费 用化处理 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国外对经理人股票期权基本都是持有费用观他们争论 的焦点在于是否将这项费用记入利润表还是只是在财务报表的附注中进行披露 1.2.2 国内研究概况 对股票期权会计确认问题的研究在国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观点 1费用观费用观主张经理人股票期权应被确认为公司的一项报酬成本或费 用并分摊记入成本在净利润中反映孙铮等8主要是介绍国外的观点可视为赞 成费用观按照国外的观点在公司赠与经理人股票期权时借方将之确认为递延 酬劳成本贷方将之确认为员工股票期权属于所有者权益并在赠与日进行初始 确认费用观认为确定型经理人股票期权合理的确认日应为赠与日因为公司和 经理人均以赠与日的股价来评价经理人股票期权的价值在赠与日确认经理人股票 期权公司可以决定报酬成本对非确定型股票期权合理的确认日为赠与股数和 行权价均可确定的第一个日期 5 2特殊权益观该观点以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研究李维友2001 9为代表 李维友认为按照现行会计模式经理人股票期权既不是负债也不是权 益而兼有负债和权益的特征建议改革现行会计模式不改变会计要素的基本结 构增加权益的独立性或改变会计要素的基本结构通过增加第三个资本要素 或消除现行负债和权益的区别来满足其会计处理并认为在现行会计模式下将 其视为一种特殊的权益来处理较为恰当但同时又认为应确认因此而引起的报酬费 用这实际上仍是费用观 3利润分配观利润分配观认为经理人股票期权应作为公司的利润分配事项 进行会计处理该观点以关于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确认问题的研究谢德仁 刘文2002 10等文章为代表 在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处理中的确认内容确认时 间和确认要素等方面持以下看法 ? 确认为未分配利润利润分配观认为将经理人股票期权确认为费用不能反映 其经济实质经理人股票期权是经理人参与公司剩余索取权分享的一种重要方式 经理人一般在被赠与股票期权时并未确保得到确定的补偿金额而是将来通过享有 的剩余索取权去分享不确定的公司剩余利润利润的分享自然不构成费用因此 它认为费用观的观点是错误的利润分配观同时指出经理人股票期权的会计确认 使经理人的身份发生了从经营者到非股东所有者再到股东的角色转换进一步阐明 其经济实质经理人股票期权在赠与日到行权日期间对所有者权益总额没有影响 当然对费用成本也没有影响但影响股权结构 ?在赠与日进行初始确认 利润分配观在经理人会计确认时间上与费用观的观点 基本一致即对确定型股票期权在赠与日确认对非确定型股票期权合理的确认 日为赠与股数和行权价均可确定的第一个日期 4或有事项观或有事项观认为经理人股票期权实际上是公司给予经理人的 一种或有报酬应作为或有事项处理该观点主要在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法规政策 研究报告陈清泰吴敬琏2001等中述及 ?确认为或有事项经理人股票期权可以使公司产生或有认股权属于或有资 产同时产生或有普通股属于交付普通股的义务而收取股权的权利与交付 普通股的义务能否发生取决于未来公司的股价变动情况因此应将股票期权看 作是公司的一种或有事项进行会计处理 6 ?在赠与日进行初始确认 或有事项观认为在公司赠与经理人股票期权时公司 就取得了收取经理人行权资金和向经理人交付普通股的权利和义务当然这种权利 和义务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但其产生于赠与日应在赠与日进行初始确认 5非会计对象观非会计对象观认为经理人股票期权不符合费用的定义其 所反映的是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分享关系而且经理人股票期权不符合现有 会计要素的定义它超出了会计确认的范围因此不应在会计上确认经理人股票期 权但应进行严格的表外披露该观点以经理股票期权及其会计问题研究徐珊 2001 11等文章为代表 本文认为或有事项观和非会计对象观显然是不合适的非会计对象观认为不宜 要求企业通过会计报表确认经理人股票期权这就可能重蹈安然事件的覆辙此外 经理人股票期权作为企业一项十分重要的经济活动是不可能排除在会计对象之外 的而或有事项观在处理经理人股票期权行权时如果股价与行权价之间的差额较 大就会导致费用不均衡这是不符合配比原则的并且以或有事项观确认经理人 股票期权很容易导致资产虚增如果期权持有人弃权需要冲减原来的记录有 操纵资产之嫌 利润分配观和费用观是国内争论的焦点本文认为利润分配观虽然在理论上 有所创建但是并没有考虑到会计学的所有者权益与经济学的企业所有权的差别 在没有确认人力资本产权的情况下就确认其所有者身份并参与利润的分配这 显然是不合适的而本文通过分析认为运用费用观处理经理人股票期权是比较合 适的 1.3 研究对象的界定 在会计理论中确认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广义的确认已包括了计量计量是确 认的一部分但从会计理论发展的现实来看确认与计量可以分开来研究其中财 务报表的确认是指根据一定的基础和标准来判断某一项目属于哪个会计要素应何 时列入财务报表它主要解决是什么何时是与如何记录与报告的问题 财务报表的计量则是在确认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来认定某一 项目的金额大小它主要解决是多少的问题 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中所研究的确认问题只是狭义的确认问题不涉及计量 7 也即本文只是研究解决经理人股票期权是什么何时是和如何记录与报告 的问题不解决经理人股票期权是多少的问题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采用规范研究方法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1分析经理人股票期权的理论基础探讨确认的基本理论 2 通过对权益 负债 资产概念的理论分析及对经理人股票期权内涵的探讨 提出关于经理人股票期权合适的会计确认要素即贷方确认为权益借方确认为长 期待摊费用或无形资产人力资产 3通过对不同时点的分析提出经理人股票期权合适的初始确认时点即在 赠与日进行确认 4提出关于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建议并研究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处 理的经济后果 8 2 经理人股票期权的涵义及其理论基础 2.1 期权股票期权和经理人股票期权 2.1.1 基本概念 期权是买卖双方订立的一个合约期权卖方有责任保证期权买方有权利 在未来一段时期之内美式期权或未来某一时点欧式期权以约定价格购买或 卖出约定数额的标的物为此期权卖方向期权买方收取权利金premium期 权有两种类型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看涨期权的持有者有权在某一确定的时间或 期间内依约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标的物看跌期权的持有者有权在某一确定的 时间或期间内依约定的价格卖出一定数量的标的物 股票期权是以股票为标的物的一种合约 期权合约的卖方也称立权人 通过收取 权利金将执行或不执行该项期权合约的选择权让渡给期权合约的买方也称持权人 持权人将根据约定价格和股票市场价格的差异情况决定执行或放弃该期权合约 经理人股票期权executive stock optioneso是公司所有者通过赋予经营者 即经理人在一定期限内按照某一既定价值购买一定数量本公司股票的权利以激励 经理人的股权激励方式这种激励方式是利用股票期权的涨落衡量经理人的业绩 从而对经理人实行的一种长期激励机制 2.1.2 经理人股票期权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经理人股票期权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一般来说比较 流行的划分方法就是按照是否符合美国国内税收法典第422条的规定而划分出激励 性股票期权incentive stock option iso和非法定股票期权non-qualified stock option, nqso 激励性股票期权属于法定股票期权或称为可享受税收优惠待遇的股票期权 其激励的对象是经理和核心知识人员其收入包括一是工资二是股票期权和红利 激励性股票期权赠与日的市价与认购价相等12期权接受人能够得到优惠税收待遇 期权接受人的期权收益行权价和出售价的差额可以一并作为长期资本增值收益 纳税并且延迟到出售期权股票时纳税 9 非法定股票期权也称酬劳性股票期权或不享受税收优惠待遇的股票期权 期权收益则分为两个部分行权收益即行权价和行权日股票的公允市价之间的 差额要在行权日按普通收入纳税行权后再出售的资本增值收益按资本增值收 益纳税 美国受税法 422 条款管制的激励性股票期权要满足如下基本条件 1只有公司雇员才能赠与激励性股票期权而非法定股票期权可以赠与公司 的供应商管理顾问等等 2 雇员必须自行权日之后持有股票一年 并要满足自赠与日之后两年的条件 如果没有满足该条件出售了股票则属于失资格处置将失去激励性股票期权的 税收优惠待遇 3每年每人最多只能有 10 万美元的激励性股票期权可以行使 4行权价不能低于赠与日公司股票市价 5实施激励性股票期权必须有一个经过股东批准的成为计划指明按该计划 将发行的股份数额哪类雇员有资格参与该计划全部期权必须在计划实行后 10 年 内赠与完毕13 6激励性股票期权必须在赠与日之后的 10 年内行使 7拥有超过 10%投票权的雇员接受激励性股票期权行权价必须高于赠与日 股票市价的 110%并且必须在赠与 5 年之后才能行使 此外根据经理人股票期权计划经理人股票期权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被称为股 票期权计划的条款是否确定期权计划可以分为确定型股票期权计划和非确定型 股票期权计划如果在赠与日股票期权的行权价和经理人有权获得的股数均已知 则为确定型的股票期权计划上述按税法划分的激励型性票期权和酬劳性股票期权 都属于典型的固定股票期权计划如果在赠与日行权价和经理人有权获得的股数 不能确定而要取决于赠与日以后的事项则该计划为非确定型股票期权计划典 型的可变股票期权计划有股票增值权计划和业绩型认股权计划等 由于在我国股票期权主要授与经理人或关键员工并且发放股票期权的主要目 的是为了激励经营者促使经营者长期为企业服务实现经营者与企业之间的共担 风险和利益共享因此本文认为我国实践中的经理人股票期权属于激励性股票 期权同时也是固定型股票期权 10 2.2 经理人股票期权的理论基础 经理人股票期权涉及的理论包括产权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交易 费用经济学14等本文仅探讨与其最相关的委托代理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 2.2.1 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关系是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关系詹森micheal jenson和 麦克林meekling willam h将其定义为一种契约在这种契约下一个人或更多 的人委托人聘用另一人代理人代表他们来履行某些职能包括把若干决策 权委托给代理人在企业中股东将自己的资金以入股的形式委托给企业的董事会 董事会再把从企业股东聚集起来形成的企业整体资产委托给总经理进行管理资产 的委托实质上是对资产的控制权和处理权的委托委托者放弃了对资产的控制权和 处理权保留资产的所有权和监督权股东通过股东大会和监事会实现对资产控制 和处理的监督董事会则通过对重大问题的决策实施对资产控制和处理的监督反 之代理过程实质是对资产增值责任的代理总经理拥有对企业资产的控制权和处 理权必须承担起对企业资产增值的责任总经理向董事会负责董事会向股东负 责 股东和经理人都是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的人因此委托代理问题可以 简化为两个效用函数一个是委托人的效用函数另一个是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两 者显然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代理人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可能损害委托人的利益 这样就存在道德风险委托人为了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就可能降低代理人的效用 影响代理人的管理积极性从而又影响委托人的效用委托代理理论就是要研究并 回答这样一些问题如何设计有效的契约以解决由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所引起的委 托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怎样让企业所有者委托人与企业经营者代理人 签订契约以避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15 道德风险是指从事经营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的增进自身的效用时做出不利于他 人的行为即由于委托人不能把代理人行为后果与他所不能控制的不确定性风险区 分开来代理人可能把自己行为后果的责任转嫁到委托人身上而逃避风险它具体 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偷懒行为即代理人所付出的努力不足以匹配其获得的报酬 另一个是机会主义即代理人做出的经济决策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充分 11 考虑到所有者的利益 或者说其能力是负方向的 是不利于所有者的 信息不对称16 还会在委托代理关系中产生逆向选择问题在企业委托代理关系中逆向选择是指 委托人不知道代理人的某些信息以至不能预测其代理行为或者代理人有意隐瞒 自己的实际情况使委托人无法了解到代理人是否会更好地满足委托人的要求从 而签订有利于代理人的委托契约 显然克服或防止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即偷懒和机会主义以及逆向选择行为的关 键在于处理信息不对称问题根据契约经济学家的设想委托人必须给予代理人 适当的有效的激励来减少他们之间的利益差距同时花费一定的监控成本来减少 直至限制代理人偏离正道的活动和行为具体说来就是针对道德风险的不同 情形采取不同的措施1针对代理人的偷懒行为委托人通过分享剩余权建立激 励机制将代理人的努力诱导出来从而克服偷懒行为2针对机会主义委托 人通过信息交流建立监控约束机制将代理人的努力逼迫出来从而防止机会主义 股票期权正是符合上述要求并有助于降低委托代理成本的机制17股票期权能 使经理人预期收益与公司业绩紧密相连使代理人的目标利益函数尽可能地趋近于 委托人18从而一方面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另一方面也实现对经理人的激励 2.2.2 人力资本理论 所谓人力资本是指知识技能资历经验和熟练程度健康的等的总称 代表人的能力和素质周其仁强调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指出由于人力资本与其 所有者不可分离性意味着对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激励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19 新制度经济学派从契约的角度来解释企业的本质认为企业是各种要素所有者 达成的一个契约企业的利益是所有参与签约的各方的共同利益而不仅仅是股东 的利益经济学家科斯在关于市场里的企业合约理论中也提出企业是一个人力资 本与非人力资本共同订立的特殊市场合约在物质资本占主导地位的工业化时代 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主导要素是企业拥有的物质资本如果一个企业的物质资本 越雄厚企业的发展条件就越优越所以在企业中物质资本的所有者就占据着 统治地位出资人的利益高于其他要素所有者的利益企业经营决策的最终决定权 也掌握在股东手中即使在两权分离的大公司中股东也是通过对经营者的任免来 实现作为企业所有者的意志的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地位 12 发生了重大变化物质资本的地位相对下降而人力资本的地位相对上升企业要 素所有者地位的变迁决定了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不再是仅仅属于股东而是归属于 企业的相关利益主体 提出人力资本理论并为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西奥多舒尔茨认为人力资 本与物资资本即有同质性又有异质性同质性表现为两者都有资本属性都能带来 收益异质性在于两者的收益率是不同的人力资本拥有公司的经营控制权而物 质资本拥有公司的剩余控制权公司价值主要体现为公司剩余即利润这些利润应 通过合理制度安排使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共同分享从而达到一种均衡状态以利 于公司的发展和其整体价值的不断增加由于现代公司的发展使人力资本尤其是特 殊的人力资本公司经理人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人力资本也应按一定的比例参与 公司剩余的分享从而体现制度安排的合理性经理人股票期权正是人力资本参与 公司剩余索取权分享的一种方式20 本文认为正是基于以上认识西方企业界与理论界设计了各种可操作的方案 来明确人力资本的价值比如员工持股计划esop针对在企业中具有特殊地位 的经理人则是重要的经理人股票期权制度而我国企业也正是由于认识到人力资 本的价值而通过引入经理人股票期权对经理人的人力资本服务价值进行认可 13 3 确认的理论探讨 3.1 确认的涵义及其理论回顾 虽然在会计实务中人们在复式簿记产生以后就对经济业务进行了比较规范的 记录但在理论界一直到 19 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才在少数会计学者的论著中出现 确认一词21如 1938 年佩顿在会计纲要一书中使用了收入确认一词 并提出在账户中确认收入与费用的恰当时机问题1940 年在其和利特尔顿合著的 公司会计准则绪论一书中也论述了收入确认问题提出销售和现金两种确认 基础以及完工比例法的应用但是我们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的论述对确认 与实现不加区分所说的收入确认实际上是收入的实现并且主要涉及 的是收入和费用的确认不涉及资产负债等的确认 真正推动会计上确认广泛运用的是 1970 年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在其发布 的第 4 号报告企业财务报表编报的基本概念和会计原则该报告在论述初始入 账原则时指出该原则决定了1进入会计系统处理的数据资料2入账的 时机3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被记录的数额在具体的应用原则中要求会 计人员辨认应予以记录和报告的事项强调并非所有影响企业经济资源和义务的事 项在其发生时就能进行记录和报告这些论述虽然没有明确使用确认术语 但其实质已经基本体现了目前所讲的确认的基本含义 fasb 在 1984 年 12 月正式发表的第 5 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 企业财务报表的确 认和计量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in financial statements of business enterprisessfac no.5中第一次对确认概念和确认的标准作了明确概括目前 会计理论文献中所使用的确认一词一般都采用 sfac no.5 对会计确认的界定 在 sfac no.5 中确认被定义为是将某一项目作为一项资产负债营业收入 费用等正式地记入或列入某一主体地财务报表的过程它包括同时用文字和数字表 述某一项目其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的合计数中对于一项资产或负债确认不仅 要记录该项目的取得或发生而且要记录其随后的变动包括该项目从财务报表上 予以剔除的变动 14 此后其他国家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也纷纷研究并发布了各自的概念公告加 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下属的会计准则委员会asc1988年发布了一份题 为财务报表概念的报告该报告关于确认的定义是将某一项目纳入一主体的 财务报表的过程它包括在报表中对该项目的文字叙述(如:存货或销货收入) 和将金额加计入报表合计数中出于揭示的目的在财务报表中应将类似的项目归 为一类 确认不指财务报表附注中的揭示附注既可以提供财务报表所确认项 目的进一步的信息也可以提供那些不能满足确认标准因而不在报表中予以确认的 有关项目的信息 1989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财务报表编报框架公告在第六部分财务 报表要素的确认对确认进行了表述确认是将符合要素的定义并满足确认标准 的某一项目列入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的过程它包括对该项目的文字与货币金额的 表述其货币金额需列入资产负债表或收益表的合计数中 1992年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公布的原则公告(讨论稿)认为确认是同 时用文字和货币数量对要素加以描述并将其数量列入报表的过程并认为确认分 为三个阶段:(1)初始确认(initial recognition)即某个项目首次进入财务报表其标准 包括第一有充分证据表明资产或负债的变化己经发生或未来利益的流入或流出 将要发生第二能用货币数量进行充分可靠地计量(2)后续再计量(subsequent remeasurement)即改变账簿上已记录的以前所确认项目的货巾数量当然进行后 续再计量也要符合两项标准第一有足够证据表明资产或负债的金额己发生变化 第二资产或负债的新金额能充分可靠地计量(3)终止确认derecognition将一 个已确认项目从财务报表上剔除 其前提是己没有充足的证据表明主体有(取得)未来 经济利益的权利或转移经济利益的义务 通过对以上几份公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对确认概念的认识基本包括以下 几个方面1确认是将某个项目作为资产负债等要素正式地记录并列入财务报 表的过程2确认包括用文字与货币金额对某一项目的描述并将金额计入财务 报表总额3就资产负债而言确认要经过初始确认后续确认和终止确认三 个环节4在财务报表表外进行披露或说明不构成确认 本文研究的确认基于以上观点但正如前文研究对象所界定的本文研究的确认 不包括金额描述即不涉及计量问题 15 3.2 确认基础与确认标准 3.2.1 确认基础 财务报表的确认基础是指在时间上对某一项目的确认做出规定在传统的会计 理论和实务中可选择的确认基础一般有两个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收付实 现制也称现金制是指以款项的收付作为会计项目确认的依据而无论其权利与责 任或义务是否已经发生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是指以权利的形成和责任或 义务的发生作为会计项目确认的依据而无论款项是否已经收付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是相互对应的两个概念 收付实现制一般只限于现金的 收付 会计实务中一般用于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权责发生制以权利的形成和责任 或 义务的发生作为确认依据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中都将权责发生制作为资产负债 表和利润表的确认基础 3.2.2 确认标准 关于如何进行确认符合报表要素的经济事项应根据什么条件加以确认sfac no.5 为此提出了四条基本确认标准22 1可定义性应予确认的项目必须符合某个财务报表要素的定义 2可计量性应予确认的项目应具有相关并充分可靠的可计量属性 3相关性项目的有关信息应能在使用者的决策中导致差别 4可靠性信息应如实反映可验证和不偏不倚 由此可知一个项目要正式列入特定的财务报表不仅要符合某一要素的定义 而且应当符合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要求 在会计实务中确认需要解决三方面的问题即1能否记录和在报表中列 示2何时记录和在报表中列示3如何记录和在报表中列示但从上述 safc no.5 的四项基本标准可以看出这四项标准主要回答的是能否确认的问题对 于如何确认中确认为什么项目的问题也可以由可定义性分析解决但没 有回答何时确认这个关键问题权责发生制则对此作了补充性的规定收入在 实现时确认费用在支付义务发生时确认同时应遵循配比原则 16 4 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确认之确认要素 关于经理人股票期权的确认要素历来是国内学者争论的焦点之一贷方应该 确认为权益还是负债借方应该确认为费用还是其他本文拟通过以下分析将经 理人股票期权归为合适的会计要素 4.1 贷方权益还是负债 4.1.1 贷方确认要素的理论分析 要素是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财务报表要素就是构成财务报表的必要因素 财务报表要素一词是舶来品美国 fasb 指财务报表的各种要素是构筑财务报表 的材料就是财务报表所包含的各类项目要素指的是大类诸如资产负债 营业收入和费用等 iasc 称财务报表交易和其他事项的财务影响是根据交易 和其他事项的经济特性把它们分成大类这些大类称作财务报表的要素 我国提出的则是会计要素概念会计要素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基本分类是 设定会计报表结构和内容的依据也是进行确认和计量的依据我国企业会计准 则将会计要素分为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反映 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利润本文对财务报表要素会计要素等概 念不作区分主要目标是将经理人股票期权归为合适的大类那么经理人股票期 权贷方应确认权益还是负债本文先从负债和权益的概念上进行理论分析 1负债的概念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将负债定义为负债是某个特定主体由于过去的交易 或事项而在现在承担的将在未来向其他主体交付资产或提供服务的责任这种责任 将引起可预期的经济利益的未来牺牲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将负债定义为负债是指企业由于过去的事项而承担的现 有义务这种义务的结算将会引起含有经济利益的企业资源的流出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定义为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的需 用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则把负债定义为负债 是指过去的交易 事项形成的现实义务 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17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作为一项负债至少应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负债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引起的现时责任导致负债的交易或事项必 须已经发生也就是说只有当企业现在承担了源于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责任 时会计上才确认负债正在筹划的未来交易或事项在会计上不能确认负债 负债对企业来说必须是一项强制性的责任这种强制性通常源于法律合同 或其他类似文件的要求有时企业为了维护自身信誉或进行正常业务而必须承担 的某些道义和推定的责任和义务也应包括在负债之中如果是一项非强制性的可 有可无的责任则不能形成一项负债 负债通常是在未来某一时日通过交付资产包括现金和其他资产或提供劳 务来清偿有时企业可以通过承诺新的负债或转化为业主权益来了结一项现有负 债前一种情况是负债的展期后一种情况相当于用增加业主权益而获得的资产来 清偿负债总之负债清偿代表着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牺牲 从以上特征可以看出负债是企业的一项义务该义务具有强制性企业必须 通过交付资产或提供劳务来清偿 2权益的概念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第 6 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财务报表要素 element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中是这样定义权益的在减去某一主体的负债 后留剩在资产中所体现的剩余权益 23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关于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framework for prepara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中对权益下的定义为权益指企 业的资产扣除企业全部负债后的剩余收益residual interest 24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定义为权益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包括企业投资人对企业的投入资本以及形成的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则把所有者权益定义为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 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虽然以上定义都是以资产减去负债来定义所有者权益但是从所有者权益的经 济内涵来看所有者权益并不是资产减负债的差额而是对这个差额的所有权及 对企业剩余的索取权 从负债的概念上看经理人股票期权并不符合负债的定义首先经理人股票期 18 权不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它是对经理人现时人力资产的定价其次经 理人股票期权对企业来说并不是一项强制性的责任因为经理人股票期权是否履行 并不是由发行股票期权的企业所决定的而是取决于股票期权的持有者经理人 最后经理人股票期权不需要企业在未来某一时日通过交付资产包括现金和其他资 产或提供劳务来清偿而是通过权益性工具的发行来履行义务 经理人在行权之后才成为企业的股东从权益的概念上看似乎经理人在行权 之后才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但是本文认为当股票期权赠与经理人之后到经 理人获得行权权之前经理人每个时期都从企业分配到相当于股票期权公允价值相 应比例部分的利润只不过这些利润并没有分配给经理人而是在经理人行权后转 化为企业的股本从而在经理人行权时就只需要付出等于行权价乘以行权股数的 资金而非等于股票每股市价乘以行权股数的资金就可以购买等于行权股数的本 企业股票两者差额就是并没有分配给经理人的利润因此本文认为在经理人被 赠与股票期权到经理人获得行权权的期间经理人享有企业剩余索取权的一部分 从而享有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并且这一部分所有者权益并没有分配给经理人 而是在经理人行权后转化为企业的股本所以从概念上看将经理人股票期权归 为权益是比较合理的 4.1.2 经理人股票期权的本质分析 根据现代企业理论现代企业就是拥有人力资本和物资资本的一群人按照一定 规则组织起来进行生产经营并获取利益的经济实体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在本质上是 一种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的市场合约现代企业有三大要素出资者经营 者和交易合同出资者是产权主体出资人的资本包括资金各种资产及土地等在现 实中都称之为货币资本经营者是经营主体是人力资本的典型代表交易合同是出 资者与经营者的契约 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作为经营主体的人力资本在价值创造中的地位越 来越强为了提供企业效率减少企业的损失应该把剩余索取权授与企业中的最 难被监督者当契约无法预期时必须由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主体来行使企业剩余 索取权由此才能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安排的有效性而且从企业的实际情况 来看经营者人力资本是企业风险的真正承担者 19 因此在现代企业里经理人之所以需要激励是因为他们拥有决定企业生死攸 关的人力资本且最有效最经济的激励方式就是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而经理 人股票期权就是人力资本剩余索取权实现的有效形式也就是说经理人通过股票 期权享有了企业的剩余索取权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经理人股票期权本质上是属于 权益的 4.1.3 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分析 包括经理人股票期权在内的所有混合金融工具都具有权益和负债的性质20 世 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这类混合金融工具不断出现且日渐流行它 们所引起的企业的义务很难被明确地确认为属于负债还是权益25 fasb 于 1990 年 9 月公布了名为区分负债和权益工具以及对具有这两种特征 的工具的会计处理的讨论备忘录在这份备忘录中就如何对混合金融工具进行 会计处理问题提出了以下两种选择应根据其在发行日占主导地位的特征或 者整个确认为负债或者整个确认为权益予以处理应分别确认即分别确认其属 于负债的部分和属于权益的部分对于整个是负债或整个是权益的选择而言 该委员会正在探讨如何确认其在发行日占主导地位的特征对于部分是负债部分 是权益的选择而言该委员会正在讨论如何将发行所得在这两部分之间进行分配 iasc 也分别于 1995 年1998 年正式颁布了第 32 号39 号国际会计准则金 融工具:披露和列报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这两个准则不仅对金融工具 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概念以及确认计量和披露原则进 行了规范而且对金融工具在负债和权益之间的分类做出了以下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肥行业节能减排合同协议
- 第2单元第3课《互联网的基本服务》说课稿 2024-2025学年青岛版(2010)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
- 关于内科护士个人工作总结
- 中医医师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环保型断桥铝合金门窗研发与生产合同
- 工地施工人员培训及技能考核协议
- 咖啡厅租赁合同及咖啡豆种植基地租赁管理协议
- 文化旅游工程款支付担保协议范本
- 高端车型全国销售总代理权许可合同
- 股东财务信息披露与管理合同
- 工业机器人讲课件
- 施工电梯拆除方案(3篇)
- 2025年湖北省中考英语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日积月累
- 第11章综合与实践低碳生活课件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 胰岛素治疗讲课件
- 质量专项改善管理制度
- 税务师事务所管理制度
- 建设工程监理专业教学标准(高等职业教育专科)2025修订
- T/CHES 79-2022大中型输水渠道工程维修养护规程
- 心理治疗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