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论文)青江物流公司配送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pdf_第1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青江物流公司配送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pdf_第2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青江物流公司配送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pdf_第3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青江物流公司配送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pdf_第4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青江物流公司配送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摘 要要 物流,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方式,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而成为了制造业和 服务业的研究重点之一。配送是物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能直接与消费者相联的环 节,配送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整个物流活动的服务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因此,对 于第三方配送系统及管理方式的研究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阐述了第三方物流的内涵及特征, 从提供的服务范围和功能以及提供服务的 对象来分析了我国第三方物流需求与供给状况,并从客户企业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 方面、外部环境方面对制约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从配送的角度分析了 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现状,讨论了目前物流配送存在的不足,通过论证证 明目前的现状是可以通过配送管理信息系统得以改善。 本文以武汉青江智能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为背景, 首先介绍了青江物流公司在武汉 物流行业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和该公司目前的配送现状, 并对其配送管理系统进行了可 行性分析;然后针对配送管理系统功能要素,对配送中心基本作业流程进行了设计, 同时提出控制配送成本的策略,并设计了相关的配送业务信息载体单据。最后,总结 了国内外第三方物流公司在配送管理方面成功的经验, 并针对配送管理系统的运行的 需要,提出青江物流在实施配送管理信息系统过程中所需要的支持。 关键词:关键词:第三方物流 配送管理 青江物流公司 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分析与设计 ii abstract as a new type of customer service mode, logistics catches more and more eyes, and it becomes the focus of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industries. distribution is one of the key processes in logistics systems, and it also directly connects to consumers. consequently, the service level of distribution directly decides customer services level and the enterprises profits. accordingly or therefore, the research on this subject is significant from the aspect of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this thesis elaborates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 of third party logistics,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o the demand and provide, the factors that set back the development of third party logistics, and the management situation of third party logistics company from the viewpoint of distribution as well. this thesis also discusses the deficiency of the present dms, so i can reach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dms could improve the present low-efficient situation. this thesis takes qlc as a case, firstly introduces its important status among wuhan logistic industry and its present situations, and then analyzes its feasibility of dms. secondly this thesis, aims at the key factors of dmss functions, designs the basic dms procedure. also, this thesis brings forward the solution of controlling the cost of dms, and gives the related information-carrier form of dms. finally the thesis summarizes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dms management, lists the corresponding support needed by qlc dms procedure to meet its systematic operation. key words: third party logistics distributing management qingjiang logistic co., lt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of the system 1 1 绪绪 论论 1.1 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 1.1.1 第三方物流的内涵及特征第三方物流的内涵及特征 物流是不断发展的概念,1962 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ouncil of logistic management)把物流定义为:物流是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中间库存、 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地到消费地的有效流动, 以及为实现这一流动而进行的计 划、实施和控制过程1。“第三方物流”服务(third party logistics,简称 3pl 或 tpl) 是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由欧美提出。 在 1988 年美国物流管理委员会的一项服 务调查中,首次提出“第三方服务提供者”一词。我国 2001 年公布的国标物流术 语中,将第三方物流定义为“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 式”。 第三方物流主要特征如下: 首先,第三方物流是独立于供、需方的物流运作形式。第一方物流是由卖方、生 产者或供应方组织的物流;第二方物流是由买方、销售者组织的物流;第三方物流实 际上是通过与第一、二方合作来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 其次,第三方物流是合同导向式的服务。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只限于一项或一 系列分散的物流功能。而第三方物流则根据合同条款规定的要求,提供多功能、全方 位的物流服务。 第三,第三方物流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信息共享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工 商企业合作的关键。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数据的快速、准确传递,提高了采购、订货、 配送发运、订单处理的自动化水平,使订货、包装、保管、运输、流通实现一体化。 第四,客户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是联盟关系。企业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的 动机在于降低成本,寻求增值服务等。本质上是合作双方为了共同的战略目标,在信 息共享下,共同制定物流解决方案。远远超越了与客户一般意义上的买卖关系,形成 2 了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1.1.2 我国第三方物流需求与供给状况我国第三方物流需求与供给状况 有关调查资料显示, 中国目前与物流相关的总支出有 19000 亿元人民币, 物流成 本占 gdp 的比重为 20%左右,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潜力巨大。第三方物流需求存在着明 显的地域和行业分布特点。需求主要来自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如我国第三方物流 80的收益都来自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并且主要来自市场发育较成熟的几 大行业,如家电、电子、医药等与消费者有直接联系的企业,企业目前对第三方物流 服务需求的层次还不高。 中国仓储协会于 2001 年 2-4 月份组织的第三次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供求状况调查 结果显示:商业企业物流执行主体 74%为供货方,13%由企业自己执行,第三方参与的 比例仅为 13%;而在我国生产企业原材料和成品销售物流中,第三方物流所占比例也 仅为 21%。可见,我国第三方物流需求不足,工商企业的物流业务仍以自营为主。 从提供的服务范围和功能来看,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仍以运输、 仓储等基本物 流业务为主,加工、配送、定制服务等增值服务功能处在发展完善阶段。像宝供、中 海这样功能完善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目前为数不多,规模也不是很大。中远集团、中外 运集团、中国储运总公司这样大型的运输、仓储企业虽已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变,但 它们的传统运输、仓储业务仍占较大比重,第三方物流的功能还不完善。 从提供服务的对象来看,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服务对象主要集中在外资企业, 其次 是民营企业和少数改制后的国有企业。如中海物流的客户主要有 ibm、美能达、诺基 亚、三洋、东芝、三星、华为、联想等企业;宝供物流公司服务的对象是宝洁、飞利 浦、雀巢、沃尔玛、联想等。大部分物流企业,在管理水平、技术力量及服务范围上 还没有质的提高,真正实力超群、竞争力强的物流企业为数不多。 1.1.3 制约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因素分析制约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因素分析 长期以来, 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 我国物流社会化程度低, 物流管理体制混乱, 机构多元化,原物资部、原商业部、对外经贸部交通部以及中央各部(煤炭部、林业 3 部等等)、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均有各自的物流系统。这种分散的多元化物流格局, 导致社会化大生产、专业化流通的集约化经营优势难以发挥,规模经营、规模效益难 以实现,设施利用率低,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由于利益冲突及信 息不通畅等原因,造成余缺物资不能及时调配,大量物资滞留在流通领域,造成资金 沉淀,发生大量库存费用。另外,我国物流企业与物流组织的总体水平低,设备陈旧, 损失率大、效率低,运输能力严重不足,形成了瓶颈,制约了物流的发展。 (1)客户企业方面 对传统物流模式依赖性强: 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我国相当多企业仍然从 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一系列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 在广 大中西部地区和边远省份,现代意义上的物流还未真正起步。这种以自我服务为主的 物流活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迟了企业对高效率的专业化、 社会化物流服务需 求的产生和发展。 自营物流退出困难:一是沉没成本问题,就是企业在退出某一行业时,其投资形 成的固定资产不能被转卖或只能以低价转卖,造成的不可收回的资本损失。具体表现 为生产和零售企业纷纷建库、买车、修路,由于各企业都从自身角度出发经营物流活 动,因此,从全社会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看,生产零售企业建设的物流设施存在 着总量过剩、 结构失调等问题。 当生产零售企业打算退出物流领域而采取物流外包时, 这些物流设施很难或只能以低价转让。二是冗员较多。设有物流部门的企业,由于仓 储、运输等工作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容纳了不少冗员。企业退出物流领域意味着大批 员工被解雇,但国有企业解雇职工时,需要支付退职金、解雇工资等。在国有企业效 益不高情况下,这笔费用企业很难承担。 (2)第三方物流企业方面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规模经济是生产组织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揭示了生产规模和经济效果之间的关系,产品、数量增减和产品单位成本高低之间 的关系。据调查,2001 年中国物流企业平均员工为 259 人(而美国这一数字为 432 人,其中 500 人以上的占 36%) ,从事公路运输企业平均运营车辆为 1.43 辆,超过百 4 辆的只有极少数。而据对美国不同规模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统计表明:年销售额在小 于 200 亿美元、200 亿-500 亿美元、500 亿-1250 亿美元、1250 亿美元以上的物流企 业,其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分别为 10.45%、8.73%、7.36%、3.4%。我国第三方物 流企业远没有实现规模经济。 如果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规模不足以满足现代企业国际 化经营的目标,自营物流仍就会成为客户考虑的方式。 (3)外部环境方面 物流市场管理与行业管理还没有理顺, 物流的许多活动被人为割裂, 难以提供一 站式服务:从各地看,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保护主义依然存在。因此,我国物 流发展呈现出部门化、区域化特征,相互间协调性差,造成了资源浪费。这种局面造 成了企业物流经济规模和投资回报预期降低。 物流行业法律环境亟待完善: 我国现有与物流有关的法律法规多是部门性、 区域 性规章,在物流市场主体的进入与退出、竞争规则的统一、违规的责任追究等无法规 可循,对社会性的物流服务缺乏有效的外部约束,致使不正当竞争难以避免,限制了 第三方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 物流人才匮乏: 欧美等发达国家物流企业十分重视人才的教育, 各大学都开设有 物流管理专业,并在全社会开展了物流配送职业教育,不少国家的物流从业人员必须 接受职业教育,获得从业资格后才能从事物流方面的工作。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物流专 业课程的大学仅有 10 所左右,研究生教育刚刚开始起步。物流职业教育则更加贫乏, 企业的短期培训仍然是目前物流培训的主要方式。 以上问题是制约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几个因素,近年来,随着连锁商业的 发展,配送中心的建设受到重视,特别是连锁企业自建配送中心的积极性很高。目前 有上千家连锁公司,较大型的连锁公司已在建设自己的配送中心,一些店铺数量、规 模不大的小型连锁企业也在筹建配送中心,以期实现 100%的商品由自己的配送中心 配送。而一个功能完善的社会化的配送中心的投资相当巨大,配送量过小必然造成负 债过多、回收期长,反过来又影响连锁企业的发展;同时,社会上又有相当数量的仓 5 库、车辆等设施在闲置,形成了投资上的重复、浪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 各种类型的物流配送中心 1000 多家,其中又以上海和广东数量最多。此外,日本、 美国、英国等国家的许多企业在我国的北京、上海、南京等地也建有自己的物流配送 中心。 对目前国内物流的配送情况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它们大都跨越了简单送货 上门的阶段,基本上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物流配送,但是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在 经营中存在各种弊端和问题。 本文将重点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配送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1.2 相关的文献综述相关的文献综述 物流管理将成为 21 世纪之企业管理核心 2,第三方物流管理是从客户需求出发, 经过一系列中间环节,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最终目的,实现对供应链上节点企业物流资 源的优化、整合,并达到低成本、高效率的管理目标(如图 1-1 所示) 。 实物流 信息流 需求方信息管理 第三方需求管理 第三方库存管理 第三方运输管理 供应方信息管理 第 三 方 物 流 管 理 信 息 交 换 中 心 图 1-1 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 配送管理是第三方物流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货畅其流,实现客户需求的直 6 接手段。优质高效的配送管理对实现第三方物流全过程优化管理至关重要,其内容包 括:根据客户需求进行配送;对运输方式及运输线路进行优化及管理等。 配送管理中,最受各届研究学者们关注的问题应该算车辆路径问题(vehicle routing problem, vrp)。早在 1959 年,dantzig 和 ramser 3就首先对闭合式 vrp (以 下下简称 vrp)进行了研究他们描述了一个将汽油送往各加油站的实际问题, 并首次提 出了相应的数学规划模型及其求解算法。几年后,即 1964 年,clarke 和 wright 4 提出一种对 dantzig-ramser 方法进行改进的较有效的启发式算法一 clarke-wright 节约算法.在这两篇开创性的论文发表后, vrp 很快引起运筹学等学科的专家, 以及运 输计划制定者和管理者的极大重视, 并一直成为运筹学和组合优化领域的前沿与研究 热点问题。几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多年来,人们对各主要类型的 vrp 都进行了一些富 有成效的探索, 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文.对基本的 vrp(只带装载能力限制)的研究仍在 深入进行.最近,bake:和 ayechew 5提出了一个求解基本的 vrp 的遗传算法,wassan 和 osman 6则提出了一个求解多车型的 vrp 的禁忌搜索算法。然而这些研究多只停留 在理论层面,如何将其与多变的物流配送需求衔接起来是各物流企业的无限期望。 据统计,美国 2000 年的运输费用为 5900 亿美元,占当年 gdp 总值 99600 亿美元 的 5.92%,可见,减少运输费用是有效减少物流成本的重要方面。对于物流中心和第 三方物流企业的货物配送,运输车辆的调度是工作的重点,正确合理的调度可以有效 减少车辆的空驶率,实现合理路径运输,从而有效减少运输成本,节约运输时间,提 高经济效益。 物流配送专家詹姆斯阿尔里德曾说过:主要通过提高物流配送打竞争战的时代 已经悄悄来临,看清楚这点的企业和管理人员才是未来竞争急流中的弄潮儿,否则, 一个企业将可能在新的物流配送环境下苦苦挣扎,甚至被淘汰出局 7。 张家瑾在谈电子商务的瓶颈时特地提到配送的重要性, 他指出没有物流的网络化, 电子商务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国外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相比,特别是物流配 送技术相比,国内物流配送的发展建设方面投资不足、设施分散、手段滞后,配送中心 规模小,功能薄弱,运营效率低、 成本高,物流资源配置不合理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 7 电子商务的发展,形成了电子商务的瓶颈为此,我们应该认识到物流的重要性,广开思 路,突破电子商务瓶颈,构筑符合我国国情的物流配送中心 8。 针对目前我国的配送现状,众多物流界学者专家都开始了我国物流配送的再思 考,崔介何指出:配送是现代物流的重要功能要素,实物配送是保障电子商务和网上 购物最终实现的关键因素。对于国内纷纷兴起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和配送中心,配送管 理成为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随着配送规模的增大和顾客服务水平的提高,对配送实 时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内目前的配送管理主要依靠人工经验,缺乏实时高效的物流 配送调度计算机管理系统 9。 陈勇等人在研究 internet 环境下物流网络配送系统时明确指出:物流配送管理 系统中,系统的架构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系统的运营效果、扩展能力和维护费用, 系统的架构需要根据业务运作流程、配送区域范围来确定。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 和普及,以及公司业务全球化的趋势,基于 internet 的系统架构形式成为主流 10。 在研究城市道路最短路径时, 严寒冰和刘迎春提出基于 gis 的城市道路网最短路 径算法:到物流配送调度管理系统的其他核心问题,包括配送调度和配送地理信息 (gis)的处理,gis 按照地理特征的关联,将多方面的数据以不同层次联系起来构成现 实世界模型,在此模型上使用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进行管理,为配送车辆优化调度打 下基础 11。 2008 奥运即将在中国举行, 配送一直以来都是奥运的重头戏。 据雅典奥运会物流 服务供应商统计,今年奥运会期间配送量创历届之最,雅典奥运会指定官方货代及报 关服务商之一德国辛克国际物流称, 今年奥运产生的货运需求为历届最大, 前所未见。 单是各地传媒托运个人电脑,已超过一万台,空运货物二千吨,海运货物亦达千箱, 令希腊最大货柜港皮里雅斯港上半年营业额上升百分之七, 报七千五百三十万欧 元, 创下近年少有佳绩。 而这一切的成功都归功与他们的配送信息系统相当完善。 2008 年的北京奥运,配送仍然是各界人士的关注焦点。以往奥运会的配送服务供应商都是 那些国际知名的大牌企业,比如 ups、fedex,它们具有国际性,能够承担国际性的配 送,有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有组织综合性物流的能力以及高水平的业务操作能力; 8 国内的整体物流水平相对落后,但是并非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一点机会也没有,比如 中远、中外运,他们也有能力从事国际物流业务,中国物流企业可以利用这次北京奥 运机会,从历届奥运会物流供应商身上吸取经验,从现在就开始“练兵”,完善自己 的配送管理系统 12。 中海物流有限公司是国内一家具有代表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是为高科技电子产 品生产企业进行物流件配送的企业。 该公司承接了 ibm 公司在我国境内生产厂的电子 料件配送业务,为此,他们按 ibm 的要求开发了一套严密控制作业流程和管理物流信 息的电子网络系统,把 ibm 分布在全球各地共 140 余家供应商的料件通过海、陆、空 物流网络有机联系起来。 其装着料件的集装箱运达香港后, 由公司配送中心进行报关、 接运,并负责质检、分拆、选货、配套、继承、结算、制单、信息传递、运输、装卸 等项作业环节,将上千种电子料件在 24 小时内安全、准确地完成从香港保税区 ibm 工厂生产线的物流过程,保证 ibm 生产厂在料件近零库存状态下生产,另外还要 把不合格的料件在规定时间内准确无误地退给供应商,与此同时还要完成 ibm、中海 以及供应商三者之间的费用结算。而后,在此成功运作模式影响下,中海公司又与日 本美能达公司签订了提供配送服务的业务。这项服务与前者不同在于,前者是多家供 应商向 ibm 生产厂家一家供货;后者是供应商不仅向美能达本部供货,还要向美能达 分布在国内外的几十家分布供货,所有的这些料件的集散、选配货、信息传递、运输、 报关都要在中海的配送中心来完成。 与我国相邻的日本算是物流技术比较先进的国家, 日本可口可乐干叶流通中心每 天负责向半径为 25 公里内的 8700 家店铺和 4100 台自动售货机分送饮料的任务,从 中心出货到店铺收货在 2 小时左右。整个中心的商品进出、储存、选拣、分拣系统均 由计算机控制,实现了自动化,由 4 人 365 天轮流分两班作业,根据不同情况,计算 机系统作出不同的判断和指令:该中心接定单的方式基本有三种:eos(电子定货信 息传送系统)订货;通过电子传真定货;电话接单。除了配送可口可乐之外(可口可 乐约占总配送量的 30%), 这个中心配送的饮料还有诸如中国生产的乌龙茶等上百种钦 料。该中心全部管理人员仅为 113 名,但该中心年预计出库配送量为 500 万箱,可见 9 其配送效益不一般。 为了提高自身的物流水平,国内物流企业纷纷与国外企业合作。深圳深九国际物 流有限七司(skl)成立于 1996 年 3 月, 是深圳市货运中心和日本山九株式会社合资成 立的大型国际物流企业,主要业务是进出口货物保税、监管、国际货代、多式联运, 主要作业内容是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日本、美国及台湾、香港的独资、合资、来料加工 企业的成品及零部件配送。深九公司的配送实际上包含了接配送网络、配送服务和为 配送服务的通信和信息系统三方面的内容。国际上享有盛名的三洋、松下、卡西欧、 杜邦等都是它的重点客户。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从宏观角度看,拥有一套物流业务配送管理系统,就可以开展物流服务,因此, 配送管理系统对于物流企业甚至比车队和仓库更加重要。 国外许多著名的物流公司本 身并没有车队和仓库,但其每年的承运量却大得惊人。而许多拥有强大的承运能力的 国内运输公司或拥有大片空余仓位的储运公司, 由于没有一套能够令客户满意的配送 管理信息系统,而常常会失去与客户合作的机会。 物流的研究首先是要解决“牛鞭效应”(the bullwhip effect)13。牛鞭效应 是信息扭曲的结果,阻碍了无缝隙供应链的形成。当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只根据来自 其相邻的下级需求信息进行生产或供应决策时, 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会沿着供应链逆 流而上,产生逐级放大的现象,而各节点企业分别从自身角度进行预测,并倾向通过 增加库存来应付需求的不确定性。在这种需求放大效应的影响下,上游供应商往往维 持比下游供应商更高的库存水平,这样“牛鞭效应”就产生了。配送管理系统是贯穿 整个物流业务工作的,要解决“牛鞭效应”,首先就得有一套信息准确且标准化的配 送管理系统。 物流的信息化管理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壮大日益为从业者和管理信息系统提供 商所重视,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物流的产值已经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相当大的部分,其 中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对此行业的贡献不容忽视。 现代物流管理理念主要体现在以实现 10 顾客满意为第一目标、帮助客户降低物流成本,通过提升顾客价值实现企业价值最大 化。 为此,本文选择青江物流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青江物流公司是武汉市第三方物流 企业的极具代表性的企业,为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青江物流公司将自己的工作 重心由原来干线运输调整为目前的以仓储配送运输为主。随着企业的发展,现有的管 理模式已经无法再满足运营要求,而公司的业务规模却不断在扩大,继原来的国美电 器后,苏宁电器、易初莲花超市等大型的超市陆续进入武汉市场,并成为青江物流的 主要客户,于是成本的控制、配送要求的提高,互联网的普及,这一切都迫使青江物 流公司不得不对自己的配送管理信息系统进行重分析和设计。 在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如何用最小的成本,提供快速、及时、高效、优质的 物流服务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互联网与现代信息技术为实现具有现代物流管理理念 的经营管理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可以通过互联网整合供应商、物流公司、顾客的业 务流程,建立集成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形成一种虚拟经营模式等等,系统在目标的定 位和设计上有前瞻性、先进性,而在实施中要进行目标分解。 本文主要研究了青江物流公司的业务流程, 针对其中的重要环节配送管理业 务模块进行分析与设计,配合设计一个真正适合其发展的配送管理系统,以期能使起 设计与公司的经营发展战略相互融合,同时又能分步实施新系统的目标,降低投资风 险,并对其它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起指导意义,从而为武汉市物 流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一个思路。 11 2 qlc 公司配送现状和问题分析公司配送现状和问题分析 2.1 qlc 公司简介与配送现状公司简介与配送现状 2.1.1 qlc 公司简介公司简介 居于湖北省物流行业领先地位的武汉青江智能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qlc 公司”)位于武汉东西湖这个现代物流区。该区的物流产业,是随着体制改革和对外 开放而逐步演变和发展的,正经历着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变。 回顾该区物流产业的历史进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1979 年以前,处于 卖方市场,商品的仓储、运输主要是由商业批发、商业储运企业完成的,特别是各类 专业批发公司承担当时 80%左右的储运业务, 生产和零售企业的仓库和运输工业较少; 80 年代至 90 年代中期,流通体制发生重大变化,“生产自销,零售自采”的模式发 展很快,原来批发企业的作用下降。一些储运企业开始直接与生产企业打交道,开展 区域型的合同型储运, 从生产企业到零售企业的直达运输发展很快; 90 年代中期至末 期,买方市场逐渐形成,市场竞争激烈,连锁商业企业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加强。随 着现代物流理念和物流网络体系的引进,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已经认清物流的作用, 同时,一批“三资”储运、物流企业产生,传统的储运开始向综合物流发展,也产生 了新的民营物流企业;近几年来,出现了第三方物流企业。随着我区对外开放由局部 点状向全方位、多层次推进,随着水电、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不少现代 物流企业纷纷抢滩登陆,如:武汉青江智能、湖北捷龙、吴家山货运中心等,有的在 规划建设之中,有的已建成投产、产生效益。 qlc 公司成立于 2000 年 10 月,注册资本 4000 万元,它主要是由两家上市公司 武汉青江通信产业股份公司和武汉中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起组成的,其他股东 还包括武汉朝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武汉信托投资有限公司、武汉交通建设投资有限 12 公司,是由这几家公司共同组建的一家专业的现代第三方物流公司,其目标市场定位 于制造业、零售批发业和电子商务企业,其业务方向为:城市配送、区域运输、干线 运输、仓储服务、物流咨询和物流总代理。公司为客户提供运输、仓储、配送、信息 处理、包装、装卸搬运等全程服务,担负了青岛海尔、厦门厦华、深圳康佳、日本三 菱、日本松下电器、国美电器、苏宁电器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华中地区的物流配送任 务。 有着“九省通衢”盛名的武汉,早在上个世纪就被誉为东方芝加哥,并一直 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具有其它城市无可比拟的地域优势由于交通的发 达,物流发展条件优越,然而,武汉市市长李宪生早在两年前就大声疾呼:武汉的区 位优势正在弱化,武汉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与区位优势已极不相称!武汉市已经明确提 出:“要把现代物流业,作为建设武汉经济的重要抓手”。如何将武汉成为一座“物 流城”,成为武汉市的工作重点。 qlc 公司作为武汉物流行业的生力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完成由传统物流 企业向现代第三方物流行业的转变、如何加快现代化信息化进程、如何改善各业务模 块以提高效率增进收益将变得非常迫切 本文着重对该公司的配送管理业务模块进行分析与设计。 2.1.2 qlc 公司配送现状公司配送现状 qld 公司到 2005 年为止,其主要业务有三块:干线运输、承担家电超市的包送 到户业务、承担超市的仓储以及送货到超市业务。 qld 公司的客户指令归口由单证人员接收,其他人员不得拒绝接收客户指令, 在接到指令后,要准确及时地转交单证人员。 接到客户指令,单证人员要逐一确认以下事项:客户名称;需运输或配送的货物 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目的地;收货人及联系方式;收货地址;指令号;提 货人。 13 对确认的指令,单证人员要及时准确、无遗漏地填写指令汇总单。 客户指令归口单证人员转换成收发指令、运输、配送指令等作业命令,作业命令 以凭单形式下达。 作业命令会尽可能早地下达, 以便给作业部门腾出更多的作业时间。 客户的要求描述是各不一样的, 所以需要将客户的指令转换为内部流通的统一标 准,单证人员客户指令的转换须充分核对,单证人员对客户指令的转换负责。 接单后,就必须对营运方案进行拟定,营运方案包括运输配送方案、仓库作业方 案等,由相应的责任部门自行拟定。运输配送方案要保证满足相关物流合同要求及公 司有关承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提高满载率减少空驶率,优化运行线路,利 用回程车辆及社会资源,尽可能地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毛利率。 仓库作业方案的拟定要保证先进先出,要有利于维护库区规划,有利于方便装卸 作业、有利于缩短装卸时间、有利于核对交接,并尽可能地减少分拣装卸作业量。 2.2 qlc 公司实施配送管理信息系统的可行性分析公司实施配送管理信息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2.2.1 现代物流配送管理的主要趋势现代物流配送管理的主要趋势 我国第三方物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 管理水平相对落后。 一方面大部分第三方物 流企业缺乏对物流管理的研究和创新;另一方面由于还没有制定统一行业标准,也不 可能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状况、运作模式、经营业绩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这就 使得客户企业选择外包与自营物流时没有比较参照可言。 这就严重限制了第三方物流 服务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空间。 当前,低成本所支持的低价格是我国工商企业开展竞争的主要手段,然而生产环 节的物质、劳动力消耗的节约潜力已很有限。物流对企业而言,是继劳动力和自然资 源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完善的物流将起到减少企业内部运作环节,降低物流成 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竞争力的作用。采用第三方物流策划、管理与运作的趋势已 越来越明显。第三方物流业务逐步形成一个巨大市场。下面来比照一下欧洲各国第三 方物流占物流市场份额表(如 表 2-1) 。 14 表 2-1 欧洲各国第三方物流占物流市场份额 国别 第三方物流比重 (%) 国别 第三方物流比重 (%) 德国 23.33 西班牙 18.00 法国 26.90 荷兰 25.00 英国 34.48 比利时 24.99 意大利 12.77 奥地利 18.00 瑞士 22.00 丹麦 20.00 芬兰 20.00 爱尔兰 24.00 葡萄牙 16.00 希腊 11.00 卢森堡 25.00 我国目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多是由传统运输、 仓储和物资购销企业转型而来, 功 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设施比较简单,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 的物流服务, 功能主要停留在储存、 运输和城市配送等传统业务上, 与之相关的包装、 加工、配货等增值服务较少,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无法提供真正的第三方物 流服务。 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缺乏先进技术手段的支撑,导致其经营网络不健全, 与能力过剩的传统仓储业、运输业缺乏合作,同时物流供应商对互联网、条形码、edi 等信息技术利用率底,信息反馈能力有限,与客户企业缺乏合作,双方不能共享信息 资源,没有结成相互依赖的伙伴关系等。 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心业务流程如图 2-1 所示。 15 图 2-1 第三方物流中心业务流程 配送作为物流中的一种特殊的、综合的活动形式,是商流与物流紧密结合,包含 了商流活动和物流活动,也包含了物流中若干功能要素的一种形式。 从物流概念来讲,配送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物流功能要素,是物流的一个缩影或在 某小范围中物流全部活动的体现。一般的配送集装卸、包装、保管、运输于一身,通 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完成将货物送达的目的。但是,配送的主体活动与一般物流却与不 同,一般物流是运输及仓储,而配送则是运输及分拣配货,分拣配货是配送的独特要 求,也是配送中有特点的活动,以送货为目的的运输则是最后实现配送的主要手段, 从这一主要手段出发,常常将配送简化地看成运输中的一种。 在信息化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电子商务、交通运输和管理的现代化,现代物流 配送也将在运输网络合理化和销售网络系统化的基础上, 实现整个物流系统管理的电 子化,配送各环节作业的自动化、智能化,以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物流配送 进入了新的时期。现代物流配送管理的主要趋势是: 1)物流配送呈现共同化和计划化,从无序走向有序。物流配送初期,主要是以 单个企业为主体,存在配送企业车辆利用率低,不同配送企业之间交错运输、交通紧 供应方 第三方物流中心第三方物流中心 配送(入库)在库管理 配送(出库) 出库管理入库管理 定单处理 货物受理 常规入库库存查询 分拣 配载计划 调拨入库 货位分配 在 库 量 管 理 货位管理 分运 出库 配送 需方 16 张等多方面不合理问题,并且强调完全按顾客要求办事,配送企业缺乏合理计划,处 于被动服务地位。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已上升到从大范围考虑合理化,致力于推行整 个城市和无余,所有企业共同配送。在此基础上制定计划,而不是完全按顾客要求那 样进行配送。这种计划有效地促进了配送合理化,服务高效化。 2)物流配送模式由生产者和销售商自己组织物流配送转变为以第三方物流配送 为主。物流配送发展初期,主要是生产者和销售商自己组织物流配送。随着物流的发 展和分工的深化,促使专业物流企业,即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断出现,第三方物流配送 克服了自营物流配送的缺陷,简化企业交易程序,使企业能够专心于自己所熟悉的企 业,将资源培植到核心业务上,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另外, 随着城市社区服务体系的逐渐完善,把不同商品集中综合配送效率更高,如把报纸、 牛奶、 纯净水等商品和售后服务结合起来, 实行统一配送和服务, 就会节省很多成本, 提高配送网络的利用率,由于服务方式的可“复制”性,于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断发 展,第三方物流企业能更好的了解顾客的要求,及时调整经营模式和服务内容,最大 限度地缩短订货处理周期,提高物流配送系统的反应速度。 3)物流配送的区域范围不断扩大,直达配送发展迅速。近年来,物流配送已突 破了一个城市范围,在更大范围内,如省、全国乃至于全球进行配送。美国已开展了 洲际配送,日本不少配送是在全国范围或很大区域范围内进行。在物流配送范围不断 扩大的条件下,在足够批量且不增加拥护库存情况下,物流配送可以不经过物流中心 周转,进行直达配送,物流“直达”配送发展迅速,特别是对于生产资料而言,直达 配送更经济更有效率。 2.2.2 qlc 公司物流配送管理现状公司物流配送管理现状 由前面的描述来看,qlc 公司的物流配送是严格要求标准化,但实际上还是采取 的是传统的流水线人工作业,信息化程度不高,对人的依赖性非常大。该公司负责配 送管理的营运经理早在两年前就辞职离开公司,可是由于无合适人手接任,公司在去 年接连发生几起干线运输业务飞单的事件, 损失最重的一次是整车的海尔空调在路途 遗失,给公司带来的资金损失极大,而名誉损失更是不可估计,在此情况下,公司董 17 事会协商后又重金将该营运经理聘回。 严酷的事实让现在的qlc公司领导也越来越认识到仅仅只靠某个人的力量让工作 维持运作是无法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的,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才是获得竞争优势的战略手 段。在公司内部培训和会议中,也多次提到将波特教授有关竞争战略的“价值链” 的概念 14引入到物流的系统管理,形成物流活动中“增值链”的概念,期望将物流过 程能成为一体化供应链。实际上,物流系统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它的一体化程度。 物流理念最本质的东西是功能整合。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对前述的各种功能性 活动进行统筹的安排和协调。王之泰教授在 1995 年出版现代物流学一书中明确 指出: “包含在物流之中的新见解,是一点即破的,就是将包装、运输、装卸、搬运、 保管等等过去看来相互无关之举,用物流两个字统一起来” 15。战术的整合变成了决 策,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客户正是通过功能整合实现优势互补的结成策略联盟 的。 如果单靠个人的力量来支撑整个公司的运作,将会使公司的发展受制于个人,而 且无规则可循,所有流程都靠人来记录、分配和操作,于是在竞争中就会因反应不及 时或认为失误而耽搁时机, 而且只要有任何一个环节因人的原因稍有偏差都会导致此 业务出差错。如果能有一套完整的配送管理系统,将会使所有的操作有规则可依循, 流程标准化,以尽快准确地完成业务。 2.3 qlc 公司物流配送信息化管理的现状与必要性公司物流配送信息化管理的现状与必要性 2.3.1 qlc 公司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公司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早在四年前,qlc 公司就与武汉新中大及上海启航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正式签约, 实施 qlc 公司信息化管理系统,并且已经一度进行了前期物流系统软件开发及财务 系统实施阶段,项目投入达 160 万元。 但是这套信息化管理系统最后却没能用于实践中, 百万元的设备也一直闲置在仓 库里,其原因如下: 1)最初对该系统进行设计时,考虑不周全,各项需求及流程的规范设计和实践 18 性有差距,如干线运输,因客户的表述不一样,要求不一样导致标准化程度不高,同 时因为干线运输的成本不可控制性,导致该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2)物流行业竞争不规范,该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应变能力不够,运用效率不高, 有的一个办公桌一部电话就自称是物流公司, 以外租车辆这种共享信息源作为自己的 支撑力量,于是为争夺定单,价格战不可不免,同时由于运输有其季节行,所以该系 统在实际实施时很多时候还是需要人来修正, 给实际操作人员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负 担。 3)公司是在政府的支持成立的,由于公司的这个背景,在做出投资管理信息系 统的决策时,更多地只是希望自己公司向信息化靠拢,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而没有 衡量可行性。 4)武汉的物流行业还不规范,客户需求各不一样,千变万化,物流市场还只是 初具雏形,还没有成熟到可以标准化模块操作的程度,这个时候对业务主干的经验依 赖比较大,还不具备信息化的条件。 5)qlc 公司对个别的的中层管理人员非常器重和倚重,而这部分人员大多电脑 化程度低,所以对管理信息系统可能达到的成效持怀疑态度,同时由于自身原因,会 潜意识地抵触信息系统的实施。 qlc 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还没开发出来就已经夭折了,对于这些,qlc 公司的 领导们并不是无动于衷,尤其是配送业务现在仍是借客户的端口进行业务沟通,这个 现状更让公司高层希望能拥有自己的配送管理信息系统。 可是目前公司运行的表面正 常性,让 qlc 公司又抱有一丝侥幸的心理,也许是经验主义占了上风,虽然 qlc 公 司领导们期望能有一套可行的管理信息系统来投入到公司运行当中但现在是否有必 要再去费时费力去对配送管理信息系统重新进行分析和设计却让这些领导们一直举 棋不定。 2.3.2 qlc 公司配送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必要性公司配送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必要性 (1) 从供应链角度来看 所谓供应链,其实就是由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构成的物 19 流网络。同一企业可能构成这个网络的不同组成节点,但更多的情况下是由不同的企 业构成这个网络中的不同节点。比如,在某个供应链中,同一企业可能既在制造商、 仓库节点,又在配送中心节点等占有位置。在分工愈细,专业要求愈高的供应链中, 不同节点基本上由不同的企业组成。在供应链各成员单位间流动的原材料、在制品库 存和产成品等就构成了供应链上的货物流。供应链实际上是由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 (或企业单位)组成,其中一般有一个核心企业,节点企业(或企业单位)在需求信 息的驱动下,通过供应链的职能(制造、转运、分销、零售等)分工与合作实现整个 供应链的不断增值。 苏宁和国美是 qlc 公司的主要客户,苏宁、国美上市后,都公布了在全国投资建 立现代化配送中心的计划,理由是要提升供应链能力。的确,配送中心是连锁零售的 供应链枢纽,只有依靠这个枢纽,才能实现门店库存与供应商库存的整合,实现对安 装、配送、售后服务等各种消费者服务需求的整合。因而,配送中心是连锁零售供应 链体系的桥头堡,从进入配送中心开始,商品编码包装必须符合连锁经营的标准,订 单票据换成连锁零售体系的格式,库存计划由连锁零售主导没有配送中心,供应 商的供应链就长驱直入直达门店,连锁的供应链就是一句空话,生活方式管家也必定 是一句空话。 然而,配送中心不一定就成为供应链枢纽。在很多连锁企业,配送中心仅仅是连 锁免费囤货的仓库,由于连锁不花钱就把货买进仓库,所以这个仓库往往库存堆积如 山,它使得供应链流动的速度更慢,损耗更大,总成本更高。这样的配送中心不是枢 纽,是肿瘤。枢纽还是肿瘤,显然与配送中心下的土地拥有权没有关系,与配送中心 的钢筋货架没有关系,甚至与配送中心里拣货、装卸的工人属于哪个企业的员工也没 有关系。 对于连锁来说,当然需要好的配送中心设施,专业化的运作能力,但是这些并不 能保证配送中心成为供应链中的整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