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会计学专业论文)公允价值计量与企业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relevance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nd enterprise value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candidate:qu zaimiao supervisor:prof. chu yihong school of accounti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 密级:公密级:公 开开 学科分类号:学科分类号: 论 文 编 号论 文 编 号 :kj20101330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公允价值计量与企业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 作 者 姓 名: 曲在苗 申请学位级别:管理学硕士 指导教师姓名: 初宜红 职 称:教 授 学 科 专 业: 会计学 研 究 方 向:会计理论与实务 学 习 时 间: 自 2010 年 9 月 1 日 起至 2013 年 6 月 30 日 止 学位授予单位: 山东财经大学 学位授予日期:2013 年 6 月 山东财经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山东财经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山东财经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 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 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山东财经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山东财经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同意山东财经大学有权使用本学位论文(包括但不限于其印刷版和电子 版) ,使用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保留学位论文,按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机构)送交 学位论文,以学术交流为目的赠送和交换学位论文,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借阅和复 印,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 复制手段保存学位论文。 保密学位论文在解密后的使用授权同上。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i 摘摘 要要 随着我国资本主义市场的发展以及在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背景 下, 我国财政部于2006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的新会计准则体系, 并规定于 2007 年 1 月 1 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实施。在此次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中,最 大的亮点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否提高了企业价值,一直 是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会计准则制定者与银行等监管机构之间争论的热点,特别是 2008 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更是把这一争论推向了高潮。危机中遭受损失的银行家 认为公允价值夸大了金融机构的损失和金融风险的程度, 因而强烈要求暂停或终止公 允价值的使用。但会计界却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能增加财务信息的透明度,能使 投资者更清楚地了解金融危机的发展和真相, 有助于市场监管机构更及时地了解金融 危机的严重性,从而确定拯救金融机构的优先顺序,因而他们坚决否认公允价值是这 次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并主张公允价值继续使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采用规范研 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具体研究了公允价值计量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性问 题。 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研究文献; 然后 对本文研究所涉及到的概念和基础理论进行了探讨;继而以我国上市公司 2007-2011 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运用修正后的 ohlson 价格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我国上市 公司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与企业价值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 最后本文对实证研究的结 论进行了总结,本文经过研究归纳得出结论:每股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每股可供出售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与股价具有正的相关关系,并且其回归系数显著异于 0, 说明自我国新会计准则实施以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与企业价值之间具有正的相关 性,即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采用能够提高企业价值。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 企业价值 相关性 ii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pitalism market in china as well as in the convergence context of chinas accounting standards with the international one, in 2006 the chinas ministry of finance issued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system, including 1 basic standard together with 38 specific guidelines, and requires all quoted companies to implement it starting from january 1st, 2007. in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one of the key points is the use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s. whether the fair value of the measurement can improve enterprise value has raised intense debates not only between the theoretical extent and practical extent of accounting, but also between accounting standard setters and bank regulatory agencies. in particular, the financial crisis which swept the globe in 2008 has put this controversy to a new climax. the bankers who suffered losses in the crisis think that the fair value exaggerates the losse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the level of financial risks, and therefore they strongly urge the suspension or termination of the use of fair value. but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 deem that the measurement attributes of fair value can increase the transparency of financial information, and provide the investors a clear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truth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also helpful for the market regulators to recognize the severity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reby determine the priority to rescu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s a result they strongly denied that fair value is the trigger that set off the current financial crisis and propose to continue the use of fair value. within such context, using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normative research and empirical research, in this paper we study specificall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enterprise value under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ttributes. the dissertation first review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enterprise value. and then we discuss the concepts and basic theories, and we list the relevant data for the 2007-2011, we use modified price model for empirical analysis, he conclusion of this dissertation is that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tock price and gains and losses of fair value change per share and net changes in fair value of available for-sale financial assets per share, and its regression coefficient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ii from zero. it suggests that since the carry out of chinas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is shown between the information of fair value and enterprise value, namely the use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ttributes can improve the enterprise value. key words: new accounting standard fair value enterprise value positive correlation iv 目目 录录 第 1 章 绪论 .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 1.1.1 研究背景 . 1 1.1.2 研究意义 . 3 1.2 文献综述 . 3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4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6 1.2.3 文献评价 . 9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0 1.3.1 研究内容 . 10 1.3.2 研究框架 . 10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0 1.4.1 研究方法 . 10 1.4.2 研究思路 . 11 1.5 本文创新点 . 12 第 2 章 概念界定和基础理论 . 13 2.1 概念界定 . 13 2.1.1 公允价值 . 13 2.1.2 企业价值 . 14 2.1.3 相关性 . 16 2.2 基础理论 . 17 2.2.1 信号传递理论 . 17 2.2.2 有效资本市场理论 . 18 2.2.3 净盈余理论 . 19 小 结 . 19 第 3 章 研究设计 . 20 3.1 研究假设 . 20 3.2 研究模型的设计 . 21 3.3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 24 3.3.1 样本选择标准 . 24 3.3.2 数据来源 . 24 v 小 结 . 25 第 4 章 实证研究 . 26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26 4.1.1 模型(1)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 26 4.1.2 模型(2)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 27 4.2 相关性分析 . 28 4.3 多元回归分析 . 29 4.3.1 模型(1)回归结果分析 . 29 4.3.1 模型(2)回归结果分析 . 30 4.4 实证研究结论 . 31 小 结 . 32 第 5 章 政策建议 . 33 5.1 建立健全公允价值计量准则 . 33 5.2 完善现代市场经济环境 . 33 5.3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 34 5.4 规范公允价值估值技术 . 34 5.5 提高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力度 . 35 5.6 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 35 小 结 . 36 结论与展望 . 37 本文结论 . 37 本文研究不足 . 37 未来研究方向 . 38 参考文献 . 39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41 致谢 . 42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决策相关性是会计准则制定者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必需遵守的一个重要原则, 它是 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该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相关。 会计信息的关键是计 量,计量的关键是计量属性。长期以来,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由于其高度的可靠性一直 受到会计学界的青睐。 因此, 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占重要地位。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其不足也逐步表现出来。如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无法可靠计量大量的衍生金融工具, 历 史成本决策相关性较低等。 在这种情况下,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而生。 自产生以来,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由于其高度的客观性和公允性一直广泛应用在衍生金融工具的计 量方面。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际金融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金融机构大量破产的现 象层出不穷。尤其在美国,金融机构破产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这些金融机构破产的 原因主要归因于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计量其资产和负债, 从而导致其不良贷款的账 面价值严重偏离其市场价格,从而使得这些金融机构在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之前, 其 财务报告中仍然显示“良好”的经营业绩和“稳健”的财务状况,最终使得财务报告 使用者不能得到企业真实的财务资料, 由此误导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对企业发展前景的 预测和判断;加之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客观性和公允性,能使财务报告使用者提前获 知企业所面临的真实的财务困境。因此,为了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越来越多的投资 者要求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企业的资产和负债。自 20 世 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大量衍生金融工具在美国的涌现,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也在美国 引起了范围更加广泛的讨论。 1990 年,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前任主席 breeden 首先提 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能够提供更加相关的财务信息或资料, 并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应在所有上市公司中被采用。breeden 更是指出,在计量衍生金融工具时,只有公允 价值计量属性才是其真正相关、甚至是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的日趋成熟, 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准 则也处在不断的修订和完善之中。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我国财政部于 1998 年 颁布的会计准则中,首次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引入债务重组准则和非货币性交易准 第 1 章 绪论 2 则。但是,由于那时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尤其是一些衍生金融工具缺乏 活跃市场,由此使得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获得;再加上当时中国的市场监管机制还不 是很完善等因素的影响, 所以出现了很多公司利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控制和操纵利润 的现象。为了规范市场秩序、维护社会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减少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财政部于 2001 年在新修订的会计准则中,将公允价值计量 属性的应用范围缩小。但是,我国会计学者并没有放松对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的研 究。 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和监管机制的逐步健全,在充分考虑我国特有的市 场经济环境的基础上,我国财政部于 2006 年 2 月 15 日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 并 规定新的会计准则于下年 1 月 1 日起在所有的上市公司开始实施。 在这次新颁布的会 计准则当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被重新引入具体会计准则成为最大的亮点。但采用公 允价值计量属性计量资产和负债是否真的适应我国的国情呢?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又 是否真的会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企业的价值呢?对此,我国会计学者谢诗芬曾在 2006 年指出“在公允价值(含其难点现值)在我国万众瞩目、炙手可热的同时,我们却不得 不清醒地认识到如下一个近乎残酷却不争的事实, 那就是: 为与国际会计准则相趋同, 目前我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中大量采用现值和公允价值,这主要是迫于国内外政治、 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多重高压,而并非政界、学界、实务界真正从会计发展规律上理 解和掌握了纷繁复杂的现值技术和公允价值会计理论的方法精髓。 ”因此,我们有 必要对我国公允价值的应用现状进行剖析, 研究公允价值计量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 性问题,从而检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是否真正提高了我国上市公司的企业价 值。 2008 年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给全球经济造成了不同程 度的影响。在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围绕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的争论在世界 范围内再次激烈起来。 在这场危机中遭受严重损失的银行家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夸 大了金融机构的损失和金融风险的程度, 并强烈指责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严重恶化信贷 危机,因而他们坚决主张暂停或终止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使用。 但会计界却否认公允 价值是金融危机的导火索。他们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能增加财务信息的透明度, 能使投资者更清楚的了解金融危机的发展和真相, 有助于市场监管机构更及时的了解 金融危机的严重性,从而确定拯救金融机构的优先顺序,因而坚决主张公允价值的继 谢诗芬.公允价值:国际会计前沿问题研究m.第 1 版.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1-162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续使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具体研究了 我国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下的会计信息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性问题。 本文研 究不但为投资者的经济决策提供理论帮助, 而且也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的继续 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方面的支持。 1.1.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 2006 年由财政部引入到了新会计准则体系中。本文的论证 可以为研究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提供理论上的依据;与此同时,本文研究还可以 为其实施的效果提供数据上的支持和实证性分析, 并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提出对策和 完善、改良的意见。除此之外,我国有关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研究有很大一部分局限 在了规范性研究方面,所以就造成了实证研究的文献成果较少,而且国外有关公允价 值方面的实证研究还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 本文将在公允价值规范研究的基础上开展 实证研究, 用真实可靠的数据来验证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采用能够真实有效的提高企 业价值,从而使得本文的研究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2.现实意义 在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有不少人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造成这 次金融危机的重要推手,以至于人们在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时丧失了信心。此外,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的采用也是经历了“引入规避引入”这样一波三折 的运用过程,致使不少人对公允价值在我国未来的运用前景持怀疑态度。本文的论证 研究能明确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从而扫除人们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属 性的心理障碍; 而且还能为考察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的运用效果提供实证研究方 面的数据佐证。 1.2 文献综述 纵观众多的国内外相关文献, 大部分的国内外学者都是关注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 相关性研究。价值相关性研究一般是指对股价与会计信息之间相关性所进行的研究。 在资本市场中的企业价值的估计一般用股票价格来衡量, 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会利用 他们搜集到的会计信息和非会计信息进行投资活动,他们投资活动的结果就是股价。 但是, 股价与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关联性呢?会计学者们对于 第 1 章 绪论 4 这一问题的研究便是价值相关性研究。 学者们在对公允价值信息进行价值相关性研究 时, 通常假设研究的资本市场满足 fama所提出的有效市场假说中的半强式有效市场。 在半强式有效市场的情况下, 我们认为资本市场上的股票价格能够准确反映上市公司 所有公开的信息, 而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研究一般用上市公司反映公开财务信息的 财务指标和股票价格之间的相关性来衡量。因此,本文在对公允价值计量与企业价值 相关性进行研究时, 也是用反映公允价值信息的财务指标与反映企业价值的股票价格 之间的相关性来衡量。同时, 众多国内外相关文献大多对公允价值会计与股票价格之 间的价值相关性进行研究, 而本文所研究的问题也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下的会计信息 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性问题, 所以本文的文献综述部分大多是参考了相关的国内外 公允价值信息价值相关性的相关文献。 1.2.1 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在很久以前就开始研究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尤其是美国。美国财务会计 准则委员会(fasb)针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制定了相应的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 理事会(iasb)也是如此。与此相应的,世界各国无论是会计理论界还是会计实务 界都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实施做出了大量研究论证。 这其中不但包括公允价值相关的规 范研究,也包括相应的实证研究。 从 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 国外学者在公允价值相关性方面做了很多的规范研究以 及实证研究。因为受公允价值应用影响最大的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并且这些 机构对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最充分。所以,很多国外学者在研究时将自己的研究对象 定位在银行业上,而且主要是研究其金融工具,其中包括披露和计量长期债务、证券 投资、贷款和表外金融工具等的公允价值数据。众多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一致表明证 券投资的公允价值信息表现出了极强的价值相关性,但是对银行业贷款、存款、长期 债务和表外金融工具等的公允价值信息是否存在相关性至今还没有发表一致意见。 gates(1997)认为应以公允价值会计取代历史成本会计,即应在会计确认、计 量、记录和报告中大规模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从而满 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原因在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实际上是“盯市”选 择做业务管理的属性,但是财务报表却应用历史成本属性,这一实际做法与财务报表 应披露实际财务业绩的会计目标相矛盾。 mengle(1998)认为,商业银行市场价值会计有助于降低历史成本会计可能会造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成管理层幕后操纵利润的消极影响,而且还能保证确认全部的金融负债和金融资产; 同时还有助于商业银行建立合理的破产标准及有效的监管制度。因此,市场价值会计 具有决策相关性,商业银行有必要推行市场价值会计。 barth(1994)利用估价模型和收益资本化模型,以美国银行 1971-1990 年的有关 数据来验证证券投资的公允价值信息是否比其对应的历史成本信息更具有增量的信 息含量。此外,barth 还验证了证券投资所产生的投资收益是否比其对应的历史成本 信息更具有增量信息含量。barth 得出的最终验证结果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证券 投资比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的证券投资更具有显著的增量信息含量, 这也说明采用公允 价值计量的证券投资表现出来的会计信息与银行股票价格之间具有相关性; 但证券投 资所产生的投资收益则由估价模型决定, 投资收益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与使用历史成本 计量相比增量信息含量在某些模型下表现的并不明显, 也就是说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计量投资收益并不会显著提升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nelson(1996)重点选择美国 200 家商业银行作为研究样本公司,并以其 1992-1993 年的年报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着重分析研究了这 200 家商业银行的权益市 值与公允价值信息之间的相关性问题。他最后得出结论:在这 200 家商业银行中,以 公允价值计量的银行贷款、存款和表外披露的衍生金融工具等不具有价值相关性, 但 是证券投资的公允价值信息具有相关性。nelson(1996)的研究虽然支持了 barth (1994)的发现,认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证券投资比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的证券投资 更具有显著的增量信息含量。 但是, nelson (1996) 的研究发现仅仅是选择了 1992-1993 年两年的研究数据,其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值得商榷。 但是,eccher,ramesh 和 thiagarajan(1996)的研究却得到与 nelson(1996) 完全相反的结论。eccher,ramesh 和 thiagarajan(1996)以 300 家美国上市银行 1992-1993 年的相关数据作为样本,研究银行权益市值与公允价值信息之间的关系。 其最后得出的研究结论是, 除了证券投资的公允价值信息具有相关性之外, 银行存款、 长期债务、贷款和表外披露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信息也具有相关性,但银行存 款、 长期债务、贷款和表外披露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信息要比证券投资的公允 价值相关性弱一些。venkatachalam(1996)的研究结果支持了上述三位学者的观点。 venkatachalam(1996)以 1993-1994 年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对美国 99 家商业 银行表外披露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信息的相关性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如 果对银行所有表内信息进行变量控制之后, 银行表外披露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 第 1 章 绪论 6 信息也具有价值相关性,并且与账面价值信息相互具有增量信息含量。 最近几年,国外学者对公允价值相关性问题的研究也取得了新的成果。nissin (2003)同时选择了美国 157 家商业银行 1994 年的年报数据和 155 家商业银行 1995 年的年报数据为研究样本,研究银行公允价值信息的两方面问题。一是银行所披露的 贷款公允价值是否被进行了操纵, 二是对影响银行高估贷款公允价值的因素进行了分 析。研究结果发现,银行所披露的贷款公允价值确实被进行了操纵,并且影响银行高 估贷款公允价值的因素主要有银行监管成本、贷款的流动性以及资产的成长性等。 此 外,nissin(2003)还认为:银行监管成本、贷款的流动性以及资产成长性与银行高 估贷款公允价值的程度负相关,即银行监管成本越高、贷款的流动性越强、资产成长 性越高,银行高估贷款公允价值的程度就越低;同时 nissin(2003)还得出结论,银 行高估贷款公允价值的程度与信用损失的比率变化正相关, 即信用损失的比率变化程 度越大,银行高估贷款的公允价值的程度越大。 khurana 和 kim(2003)对美国银行 1995-1998 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后发现, 由于银行贷款和存款不存在活跃交易市场, 因此对贷款和存款的公允价值进行估计时 存在诸多主观判断,从而致使银行贷款、存款的公允价值信息不具有价值相关性。然 而, 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以在完善的活跃市场中获得客观的市 场交易价格,因此,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计量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 产的公允价值信息具有更强的价值相关性。khurana 和 kim 由此认为,除非运用可靠 的估值技术对不存在活跃交易市场的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作出可靠估计, 简单的将公 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计量属性并不能提高企业价值的相关性。 barth,beaver 和 landsman(2006)以美国 136 家银行 1992-1993 年的相关数据 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证券投资、贷款和长期债务的公允价值信息与企业价值之间都 具有相关性,并且相关性显著程度较高。尤其贷款的公允价值信息与企业价值之间总 是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同时还发现存款和表外项目不具有价值相关性,这与前人的研 究结果一致。 1.2.2 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对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相关性的研究起步较晚,大约开始于 20 世纪末。而 且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大多是规范研究,实证研究比较少。在国内现有的规范研究 文献中, 大多数学者都从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等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以及公允价值计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量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等多个方面对公允价值的相关性进行了理论论证, 最后都一致认 为公允价值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同时,由于公允价值相关数据难以取得,由此导致 在 2006 年新会计准则颁布之前,我国会计实务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情形比较少。 因此,我国关于公允价值相关性的研究大多是规范研究,实证研究较少。新会计准则 颁布之后,对公允价值进行实证研究的文献才逐渐有所增加。 黄世忠在 1997 年发表文章公允价值会计:面向 21 世纪的计量模式 ,他在文 章中指出:由于人们高度关注对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问题,从而使得人们越来越认 识到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缺陷。其中,最重要的是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相关性极弱; 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计量的会计信息由于其高度相关性, 在衍生金融工具领域中 使用越来越广泛。此外,作者还预言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将会逐渐成为国内外会计理论 界和实务界研究的热点,而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由于缺乏相关性,将会逐步退出会计研 究的历史舞台;并且还指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为会计模式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契机。 常勋(2004)认为,公允价值的概念实际上也涵盖了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现值 和可变现净值等各种计量属性。因此,作者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一种复合计量属 性,而不是一个独立的新的计量属性。同时,作者还研究发现:随着 21 世纪衍生金 融工具的大量涌现,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将逐步取代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并逐渐成为会 计理论界和实务界认可的计量模式。 于永生(2006)从四个方面论证了公允价值在相关性方面的优势。首先,资产和 负债的公允价值信息与历史成本信息相比更具有决策相关性;其次,与历史成本计量 模式相比,公允价值计量的收益更具有决策相关性;再次,在计量衍生金融工具时,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最相关的计量属性,甚至是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最后,若要在 会计报表中客观、 真实的表示无形资产的价值, 还需要依靠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因此, 作者最后指出,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相比,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相关性方面存在巨大 优势,但是其可靠性还有待商榷。 王建成、胡振国(2007)对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问题进行了详细研究,并认为:随 着我国资本市场机制的逐步健全以及公允价值估价模型的逐渐成熟和完善, 同时以历 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变现净值等其他计量属性作为辅助,我们完全可以得到既保持 相关性有具有一定可靠性的公允价值信息。总之,两位作者表明,公允价值会计信息 不仅相关,而且具备合理的可靠性。 邓传洲(2005)以 110 家 b 股公司 1997-2004 年的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同时 第 1 章 绪论 8 对 ohlson 的价格模型和收益模型进行改良,设计研究出了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研究 模型。邓传洲重点研究了 b 股公司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问题,该研究发现, 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具有显著地价值相关性;同时,作者还指出,公允价值计量 属性会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计量误差, 导致按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持有利得 (损失) 的相关性较弱。此外,与国外学者研究结论不同的是,邓传洲认为投资的公允价值信 息没有显示出价值相关性, 这可能与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数据有一定关 系,也可能与我国不健全的资本市场有关。邓传洲(1995)的研究是我国最早对公允 价值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的文献。 张烨、胡倩(2007)采用价格模型和收益模型对香港金融类上市公司展开研究, 重点关注香港金融类上市公司公允价值的实施对会计数据是否具有增量解释能力。 研 究结果表明,香港金融类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以后,公允价值信息对公司 的股票价格和市场收益率都具有显著的增量解释能力。此外,作者还发现,与以历史 成本计量的其他资产相比,投资者更关注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谢荣、王风华和赵春光(2008)等以 2007 年全部 a 股上市公司的半年报和第三 季报的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同时采用会计盈余模型和现金流量模型对 a 股上市公 司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展开研究。该实证结果表明,以 a 股上市公司半年报 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公司的会计盈余不具有价值相关性; 以 a 股上市公司第三季报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公司的会 计盈余和现金流量都具有价值相关性。同时,该研究还发现,半年报中采用公允价值 计量的会计盈余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都没有得到投资者的认可, 而第 三季报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盈余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都得到 了投资者的认可, 这主要是由于投资者逐步认识到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重要性并逐渐 在投资决策中加以运用的原因所致。 王建玲、宋林和张学良(2008)以 25 家金融保险业上市公司和 33 家建筑及房地 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来验证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下的会计盈余信息是否具有价值 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金融保险行业中,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盈余信息具有显著 的价值相关性;但在建筑房地产行业中,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盈余信息的价值相关性 不显著。原因在于,金融保险行业中的大多数金融工具都存在活跃市场,其公允价值 较容易获得; 而在建筑及房地产行业中, 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大多采用成本模式计量, 并且由于建筑及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使得房地产项目的公允价值较难以取得。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1.2.3 文献评价 综上所述, 国外学者普遍认为由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更能反映金融行业的风险性 和提供更加相关的会计信息。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更优于历 史成本计量属性。但是,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则认为公允价值计量下提供的会计 信息比混合计量更主观,并可能降低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因此,银行业不同意金融工 具采用全面公允价值会计。同时,国外文献综述表明,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与企业价 值相关性方面,国外学者并未取得一致的结论,但这些研究基本证明了采用公允价值 计量属性能够提高企业价值。同时也表明,金融工具若是存在活跃市场,便可以采用 其市场交易价格作为其公允价值, 此时其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性 显著; 若金融工具不存在活跃交易市场,则需要依靠公允价值估值技术确定金融工具 的公允价值,此时其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性较为不显著。由此可 见, 公允价值是否能够可靠取得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性有很大 影响。 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否能够提高企业价值方面,我国学者大多持一致意见, 即 都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能够提高企业价值, 但还是有为数不少的学者对公允价值的 可靠性表示怀疑,这在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钢材剪切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防汛救灾等级课件
- 防汛抢险应急知识培训会课件
- 绿色科技行业工艺流程
- 数字赋能职业教育与就业服务创新-洞察及研究
- 深圳劳动合同样本下载(新版)3篇
-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2025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数学试卷(含答案)
- 期中专题复习-词汇句型训练-2025-2026学年 译林版2024 英语八年级上册 原卷
- 河南省漯河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测试英语试卷(含答案无听力原文及音频)
- 三尖瓣狭窄风险预测模型-洞察及研究
- 2025全新劳动合同范本
- 材料作文点拨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 无线wifi安装协议书
- 中国智能驾驶商业化发展白皮书(2025):平权时代智驾商业落地的破局之路
- 2026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新闻考点+答题方法知识点 讲义(含练习题及答案)
-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5秋版)
- 病房环境清洁与消毒PDCA课件
- 企业反恐怖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 (本科)东南亚经济与贸易全套教学课件完整版PPT
- 新闻学概论ppt全套教学课件
- JJF 1318-2011 影像测量仪校准规范-(高清现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