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初三语文论求知3》课件.ppt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初三语文论求知3》课件.ppt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初三语文论求知3》课件.ppt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初三语文论求知3》课件.ppt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初三语文论求知3》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求知,弗兰西斯培根,字词,消遣:用自己感觉愉快的事来度过空闲时间,消闲解闷。弛惰:松懈、懒惰。炫耀:夸耀。梗概:大略的内容。狡黠:狡诈。掩饰:使用手法来掩盖缺点、错误。挑剔: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加以指摘。,作者简介,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十七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是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他写出了许多形式短小,风格活泼的随笔小品,集成论说随笔文集,最初10篇短文,书出后风靡一时,后扩大为58篇文章。他非常重视知识和科学的作用,“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就是他说的。,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5段):论述求知的目的。第二部分(69段):论述求知的方法。第三部分(1011段):论述知识作用,鼓励人们去求知。,提问:第一部分有哪些警句,各告诉我们什么?,(1)“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演,也可以增长才干。”三个排比句,提出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求知目的。(2)“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潢。当你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三个排比句紧承上文,分别论述“消遣”“装潢”和“增长才干”这些目的。重点放在第3句,阐述了知识与才干的关系,它使人联想到培根那句流传很广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3)“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推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三个排比句分析不同的人对待知识的不同态度。,提问:作者为论证“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这个论点,用了哪两个比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2)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野生的花草”未经过人工培育,用来比喻“人的天性”,是恰切的;“修剪移栽”是人的有目的的行为,用来比喻“求知学习”,也很恰当。“野生的花草”是可以“修剪移栽”的,两个喻体之间配合得恰当,用来比喻“求知学习”可以“改造人的天性”也是很恰当的。运用比喻使论说的道理通俗易懂,并使语言生动形象。,提问:第二部分写求知有几种方法?,(1)对粗糙的书,只须浅尝、粗知、读别人的笔记摘要。(2)对好书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做笔记、讨论。,提问:第二部分有哪些警句,告诉人们什么?,讨论并归纳:“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辨是非,做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三个排比句分析了读书、讨论、做笔记的不同作用。提问:第三部分有哪些警句,告诉人们什么?,“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用排比句列举六门学科知识的作用进行论证,最后归纳论点: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提问:第三部分用“打球有利于腰肾,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列举这些例子论证了什么?,列举四个例子说明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来弥补,同样精神上的各种缺陷,也可以通过求知来弥补。提问:本文多处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来列举同类事物或比较不同事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讨论并归纳:这样写使相同或不同的观点更加明显,使论述语言更为鲜明有力,气势也更贯通。,小结本文以很细的分段,密集的警句,发表了对求知的种种看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