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言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及放、化疗的广泛应用,白细胞减少症( 白减症) 日渐 增多,中医多被认为是由于营养被灼,大部分患者呈气阴两虚,少数兼有血热之 象,放、化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杀伤宿主的正常细胞,使骨髓的造血机 制受到抑制,直接影响放、化疗的疗效。中药以补血益气为主,可以抑制这种副 作用。另外白细胞等均为骨髓所化生,补肾生髓对升高白细胞也有一定的促进作 用。 本课题旨在研究开发一种治疗因放化疗所致白减症的安全、方便、有效的药 物。扶正升白颗粒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组方独特,具有补血益气、扶正固本的 功效。用于肿瘤患者因手术,放、化疗所致的白减症。症见神疲乏力,面色苍白或 委黄,食少纳差,脱发等中医属气血两虚之证者。由于中药传统汤剂具有服用不 便、携带不便、质量难以控制等诸多缺点,因此我们在中药传统汤剂基础上,通 过处方论证、剂型选择和预实验结果,将其制成现代新剂型一颗粒荆,并对其制 备工艺、质量标准、稳定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制订了扶正升白颗粒科学的质量 控制方法,为扶正升白颗粒的新药申报提供了科学的试验资料 实验结果表明:扶正升白颗粒是一种低毒、安全、有效的制剂,且具有性质 稳定、服用携带方便、易被患者接受等优点,是目前治疗肿瘤患者因手术,放、化 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的理想中成药。 中文摘要 扶正升白颗粒是由黄芪、党参、五味子、补骨脂、炒白术、麦冬、当归、茯 苓、金银花等九位中药所组成。经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对肿瘤患者因手术,放、 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有很好的疗效。该方是集中医理论、现代研究和临床经 验为一体的良好组合。 本课题研究是在临床疗效可靠的前提下,从药学角度对扶正升白颗粒进行了 系统的研究,为把本制剂开发成新药奠定了基础。本课题首先采用正交设计法优 选切合实际的最佳制备工艺。质量标准方面对本品中所含金银花、黄芪、五味子、 补骨脂进行了薄层色谱定性鉴别的研究;对本品中君药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黄芪 甲苷进行了含量测定研究,初步确定了其含量限度,并对其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 方法学研究,制订了控制该制剂质量的质控指标;采用室温留样和加速试验法 ( 4 0 ,7 5 ) 对三批样品进行了初步稳定性考察研究。实验研究结果如下: 经筛选的最佳制备工艺为:以上9 味药中金银花、补骨脂、当归、五味子、 炒白术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提取时间为8 小时,所提挥发油采用d c d : 挥发油按6 :1 ( g :m 1 ) ,p c d :水按1 :12 ( g :m 1 ) ,包合温度为40 ,包合 时间为6 0 m i n 的实验条件制得包合物,提取后的水煎液浓缩至每毫升相当原药材 0 5 9 ,再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6 0 ,充分搅拌,静止1 2 小时,取上清液,滤过, 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稠膏;其余黄芪等四味中药用加水煎煮3 次,每次12 倍量 水,煎2 小时,合并水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稠膏,将上述两种稠膏合并,混匀, 真空干燥,粉粹,加1 倍干膏粉量的可溶性淀粉和8 5 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干燥, 再加入p 环合精包合物混匀,分装成每袋18 9 。 质量标准研究方面,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本品中的金银花、黄芪、五味子、补 骨脂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色谱斑点清晰,特征性强,重现性好,阴性无干扰:各 项检查均符合颗粒剂项下的要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制剂中黄芪甲苷的 含量,结果黄芪甲苷在3 2 16 盹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 = 0 9 9 99 ,平均回 收率为9 7 1 ,r s d 为1 7 ,本品含黄芪以黄芪甲苷计每克不低于4 1 6ug 。方法 学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稳定性、精密度、回收率均符合定量分析要求,可作为 本品的质量控制指标。 初步稳定性结果表明:本品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项在六个月内未 发生变化,说明本品在二年内质量稳定。 关键词:扶正升白颗粒 质量标准 正交设计 工艺研究 a b s t r s c t f u 曲e n gs h e n b a i 鲫m u l e sc o n s i s to f r | a d i xa s n l a g a l i 、r a d i xc o d o n o p s i s 、f m c t u s s c h i s a i l d r c h i n e n s i s 、f r u c t u sp s o r a l e 8 e 、l m i z o m aa 枷虻t y l o d i sm a c r o c e p h a l 、r a d i x 叩h i 印o g o n i s 、 r a d i xa n g e l i c a es i s e n s i s 、p o r i a 、f l o sl o m c e r a e nh a sag o o de f 觑t t r e a t i n gl e u c o c y t e d e c r e a s ew h a t c h e m o t l e r a p y i e a d st o a c c o r d i n g t oc l i n i c a l e x p e f i m e n 协t i o nf o rm a n yy e a r s t h et c mf o m u l ai sb e t t e rc o m b i n i n g t h en l c o r yo f t c ma n dt l l em o d e mr e s e a r c ha n dc l i n i 豫ie x 口e r i e n c ei n t oo n e o nt h ep r e m i s eo fr c l i a b l ee 行c c ti nc l i n i c ,i t sp h a 咖a c yw 嬲s y s t e m a t i c “l ys t u d i e d s ot h a t t t i n gu pt l l ef b u n d a t i o no ft l l ep r e p a r a t i o ns t a 】n 捌i z a t i o na n dn l en e w m e d i c i n e sr c p o nt oh i 曲e rb o d y j i kf i r s ti nt 1 1 i ss t u d y ,e x t r a t i v ec o n d i t i o nw e r e r e s e a r c h e db yo r c i l o g o n ld e s i g n 肌dn l eb e s tp r e p a 蹦i o np r o c e s sw e r ed c t e m l i n e d i n q u a l i 啦s t 朝d 矾ss 缸1 d i e s ,t h es t u d yo nt i i d e m i 蛀c a t i o nm 硎1 0 df b rf l o s1 0 n i c e f a e 、 f m 髓u ss c h i s a n d r a ec h i n e n s i s 、r a m xo p h i o p o g o m s 、r a d i xa s t r a g a l i 懈c a 玎i e d o u t t h e nw ee s t a b l i 8 h e dt h ec o n t e n td e t e 衄i n a t i o nm e t h o do fa s 妊a g a l o s i d e d e t e m l i m 瞄o nt h ec o n t e n to f 嬲把a g 珏l o s i d ea i l dt h ec o n t e n t 1 i m i t e db yh p l c w ba l s o s t i l d i e dm ep r e l i m i n a r ys t 8 b i l i t ya b o u tt h f e et y p e so f f m m e n g s h e n b a i 酽妣u l e sb yr o o m 衄p e r a t u 姹张da c c e k f 8 :t i o nt e s t 6 ( 4 0 ,7 5 ) t h er e s m to f e x p 甜m e n ti sb e l o w : t h eo p 廿m a lp r e p 龃a t i o np r o c e d l l r _ e :e x 仃a c t i o nt i m eo ff l o sl o n i c e r a e 、f m c t l 王s p s o r a l e a e 、 r a d i xa f l l r e l i c a es i s e n s i s 、 f m c t u ss c h i s a i l d f a ec h i n e n s i s、r h i z o m a a t r a c t y l o d i sm a c r o c e p h a l 弛o fp r e s 呻t i o ni s8h o u r s e s s e n t i a lo i la p p l i e st o 也e t e c i n o l o g yo fp c y c l o d e x t r i n p h y 8 i cl i q f 赶he x 姗c 垃o nc o n c t r a t e st oo 5 m l c o r 糟s p o n d i r l gt o 伯峙p r i m i t i v em e d i c a lm a l 【e r i a l ,也e na d d6 0 a l c o h 0 1t om a i ( ci t s e d 证l e n t 锄df e s t1 2h o u r s t h er e s to fp r 鹤c r i p t i o n8 d 唧屯s 曲_ b i t i t i o nt od e c o g t e3 t h n e sa l l d1 2 t i m e w 毗e fe v e i y t i m e f o r 2 h o u f s 1 1 l e “p e m r l e n t a lr e s u l t sh a v es h o w nt l l a t l et l cs p o t so ff 1 0 8l o n i r 、 f m c t u ss c 址s a n d r c h i n e n s i s 、r a d i x 叩h i o p o g o 抽s 、r a d i x 硒仃 唱a l ia r ev e r yc l e a rm m ep r 印a n o n 舢dh a dr e p e a 诅b i l j 够n l ec o n t e n ta s t r a g a l o s i d ei sn o ti o w e r t h 髓4 1 6 “ g g 1 t h es 协b i l i t i e s 、s e n s i t i v e s 、r e c o v 耐e sa c c o f dt o 也ed e m a n d so fq u a l i t a t i v e a n a l y s e s t h e m e m o dc 趴b e1 1 s e d 船aq l l a l i t yc o m e mm e m o d t h ep r c l i m i n a r y s 诅b i l i t yr e s u l th a si i l d i e a t e dt h 缸c h 嘲c t e r s 、i n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t e s t 、 c o 玎t e m d 酏e m d n 8 t i o nu n c h a n g e di ns i xm o 耐h s i ts h o w e st l l a tt 1 1 eq u a l i t yo ff u z h e g s h e n b a i g 瑚m u l e si ss t a _ b i l i z e d k e yw o r d s :f u z h e n g s h e n g b a ig r a n u l e so r t h o g o n ld e s i g n p m p a 憎t i o np m 删d u 他q u a h 哆s t a n d a r d s 3 第一部分挟正升白颗粒制备工艺研究 1 1 处方及方解 处方组成 黄芪3 6 0 9党参1 8 0 9 五味子1 8 0 9补骨脂1 8 0 9 炒白术1 8 0 9 麦冬1 8 0 9 当归1 8 0 9茯苓1 8 0 9金银花1 8 0 9 方解 肿瘤患者因手术,放、化疗等会导致白细胞减少,以神疲乏力,面色苍白或 萎黄,食少纳差,脱发箨为主要特征,故治疗重在补血益气,扶正固本为法。 方中黄芪、党参为君药,党参补中益气、生津养血,黄芪益气升阳,参芪二药合 用,气血双补;当归养血活血,可加强君药的补血之攻;五味予益气生津;麦冬益胃 生津;炒白术、茯苓通过健运脾胃,而达到生血的目的;补骨脂补脾肾之阳;金银花 清热解毒,诸药合用,气血双补,兼顾阴阳,脾肾俱养,共奏补血益气之功效 1 2 剂型选择及颗粒剂制备工艺路线 1 2 1 剂型选择 由于传统水煎荆具有服用剂量大、携带不方便、质量不易被控制等缺点,因此, 我们根据处方中各单味药主要有效成分的水溶性强弱不一致,另外从每日服用剂 量考虑,选择了颗粒剂这种剂型( 颗粒剂) 具有服用方便、起效快、质量易控 制、科技含量高等优点。 1 2 2 颗粒荆的捌备工艺路线 1 ) 原料药材 党参h e r b aa r d i s i a ej a p o n i c 补骨脂f o l i 啪g i i l l ( g o 炒白术h e r b a e p i m e d i i 黄芪r a d i x a s n a g a j i 金银花p e r i c a 啦i mc i t r ir e t i c u l a t 五味子f r u c t u ss c h i s 锄d f a ec h i n e n s i s 茯 苓l d i xp 0 1 y g o n im u l t i n o r ip r e p a r a t a 当归r h i z o m ap a r i d i s 麦冬r h i z o m ac h u a i l 】( i o n g 甘肃产湖北省中药材公司 湖北产湖北省中药材公司 浙江产湖北省中药材公司 内蒙产湖北省中药材公司 河南产湖北省中药材公司 辽宁产湖北省中药材公司 湖北产湖北省中药材公司 甘肃产湖北省中药材公司 湖北产湖北省中药材公司 2 ) 颗粒剂的基本路线 提取过滤、浓缩 喷雾干燥或减压干燥 药材。提取液浓缩液干浸膏 粉碎加辅料制粒,干燥检验、包装 ,汲膏粉卜成品 3 ) 药物的性质 ( 1 ) 方中当归、炒白术、金银花、五味子皆含有挥发油,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 ( 2 ) 为除去杂质,减少服用剂量,提取挥发油之后的药液再采用醇沉工艺。 ( 3 ) 方中党参、黄芪、麦冬、茯苓均含多糖有效成分,所以采用水煎煮工艺。 因此,确定扶正升白颗粒的工艺路线( 见图卜1 ) 图卜1 扶正升白颗粒工艺流程图 f i g 1 - lt h ef l o wc h a r to ff u z h e n gs h e n b a ig r a n u l e st e c h n o l o g y 1 3 挥发油的提取 1 3 1 提取时间的考察 取当归、五味子、炒白术、佥银花、补骨脂药材各5 0 9 ,共25 0 9 ,粉碎过四 号筛,水蒸气蒸馏提取,用挥发油测定器收集( 轻油法) ,并在规定的时间量取, 实验重复3 次,结果见表卜1 。 表卜1 不同时间所得挥发油的提取量( m 1 1 i h b 1 - lt h ec u m u l a n to fv o l a t i l eo i li nd i f 托r e n tt i m e ( m n 从表卜1 可知,前6 小时出油量最快,已达总量的8 4 9 ,8 小时已基本提尽, 所以选取提取时间为8 小时。 1 3 2 验证试验 以8 小时为实验条件,取当归、五味子、金银花、补骨脂、炒白术五味药材 各5 0 9 ,共250 9 ,粉碎过四号筛,重复操作三次,实验结果见表卜2 表卜2 所选提取时问的重复实验 t h b 1 - 2t h er e p e a t e dt e s t so ft h eo p t i n a le x p e r i m e n t a lc o n d i t i o n 实验结果表明提取时间8 小时为最佳实验条件。 1 4 挥发油的包合试验 1 4 1 包合物的制备 根据预试验结果和文献资料报道,选择d c d :挥发油( g m 1 ) 、d c d :水 ( g m 1 ) 的量、包合温度和包合时间四项为考察因素,用l 9 ( 34 ) 进行正交试验, 并以包合物收得率和挥发油利用率作为考查指标以筛选优化水平条件,挥发油包 合工艺因素见表卜3 表卜3 挥发油包合工艺因素水平表 t h b 1 3t h ee x e p e r i m e n t a lf a c t o r sa n di e v e l sl 9 ( 4 3 ) 1 4 2 试验方法和结果 按l 9 ( 34 ) 正交表安排试验,取p c d 适量,精密称取,置于2 5 0 m l 具塞三 角瓶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沸水浴中加热使溶解,降至规定温度,于磁力搅拌器上 恒温搅拌3 0 分钟精密量取挥发油适当体积,按1 :1o 的比例用无水乙醇稀释,用 滴管将挥发油稀释液注入含d c d 溶液中,加塞,恒温搅拌至规定时间置冰箱中 冷藏12 小时,抽滤,用石油醚2 5 m l 洗涤三次,置真空干燥器中干燥2 4 小时,即 得粉末。将制得的包合物置2 5 0 m l 圆底烧瓶,加入蒸馏水1 0 0 m l ,按挥发油测定 法测定包合物中实际含油量;同时进行挥发油空白回收率测定,即将1 m 1 挥发油 置2 5 0 m l 圆底烧瓶中,按上述方法测定,计算空白回收率为9 1 ;在测定挥发油 含量及空白回收率基础上,可计算挥发油利用律。计算公式如下: 挥发油空白回收率( ) = ( 收集挥发油量加入挥发油量) 10 0 包合物收得率( ) - 包合物重量( d c d 加入量+ 挥发油加入量) 1 0 0 挥发油利用率( ) = 包合物中挥发油回收量( 挥发油加入量x 回收率) 1o o 表卜4 挥发油包合工艺正交试验表 1 a b 1 - 4t h ef o r mo fo r t h o g o n a le x p e r i m e n to fv o l a t i i eo i ic l a t h r a “o n 对表1 4 试验结果中包合物收得率和挥发油利用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 表1 5 、1 6 表卜5包合物收得率统计分析表 t a b 1 - 5t h es t a t i s t i c a la n a l y s i sf o r mo fo v e r a i ly i e mo fo r t h o g o n a le x p e r i m e n to f v o l a t i l eo i lc l a t h r a t i o n i i i i i i r s s f j f j 2 1 0 0 0 23 2 0 9 2 2 9 8 4 2 2 0 9 9 6 9 8 9 4 2 2 6 0 9 2 2 1 8 5 2 23 5 9 4 2 4 3 0 2 8 4 s s 。= s s 。 1 2 2 3 12 2 2 8 7 7 2 19 6 4 9 13 1 4 15 4 4 4 6 7 4 2 2 0 8 8 2 2 5 6 5 2 25 0 0 4 7 7 4 4 6 1 1 1 4 73 f ( 2 2j 0o l = 19 0 0 表卜6 挥发油利用率统计分析表 t a b 1 - 6t h es t a t i s t i c a la n a l y s i sf o r mo fa v a i l a b i l i t yo fv o l a t i l eo i ic l a t h r a t i o n f ( 22 ) o0 1 = 19 0 0 结果分析从表1 5 、表卜6 结果分析可以看到,四因素中,对包和物收得率的 影响大小依次为a c ) d b ,且a : a ,) a ,b ,) b ,) b 。,c :) c ,) c ,d 2 ) d ,) d , 其中仅a 因素对包和物收得有显著影响( f = 3 2 0 27 ) 。四因素对挥发油利用率的影 响大小依次为a ) c ) b d ,且a :) a , a ,bz b ,) b 3 ,c :) c ,) c ,d ,) d : d ,其 中a 和c 因素有显著影响,故选定a 因素的水平为a :,c 因素的水平为c :,对于b 、 d 因素,在给定的水平条件下,无显著影响,故从省时节能、降低成本的角度考虑, 拟选b 、d 因素的水平为b t d ,。因此,从实际出发,综合分析,选择的最佳包合工 艺为a z b t czd 一,即:p c d :挥发油按6 :l ( g :m 1 ) ,p c d :水按1 :12 ( g :m 1 ) , 包合温度为4 0 ,包合时间为6 0 m i n 的实验条件所得的包合物收得率和挥发油利 用率为最高。 8 1 _ 4 3 包合工艺验证试验精密量取挥发油2 m l ,3 份,分别置2 50 m l 圆底烧瓶中 按最佳工艺条件包合,测定包合物收得率和挥发油利用率,结果见表卜7 。 表1 7 最佳工艺验证结果 t h b 1 7t h ef o r mo fo p 廿l n u mp 代p r a t i o np r o c e s s 12 22 32 1 4 4 1 4 4 1 4 4 4 0 4 0 4 0 60 60 6 0 77 8 6 78 1 4 77 53 8 5 3 4 8 4 7 2 8 6 4 9 从表1 7 结果可知,按最佳包合工艺验证3 批,其包合物收得率、挥发油利 用率基本稳定,说明工艺较稳定。 1 5 处方中当归、金银花等5 味中药提取挥发油后药液的醇沉工艺条件筛选 通过预实验知,对干膏收率和有效成分含量影响较大的因素有:醇沉前药液 浓度、醇沉浓度、静止时间三个因素。每因素各设3 水平,见表2 3 ,选用l 。( 3 4 ) 正交设计表。取当归、五味子、金银花、补骨脂、炒白术五味药材各10 0 9 ,共5 0 0 9 , 置3 0 0 0 m l 圆底烧瓶中,提尽挥发油后的药液,平均分成9 份,按表1 8 中给定 的试验条件进行正交试验,重复3 次,以平均干浸膏收率( ) 和干浸膏中绿原酸 的总量( m g ) 为考察指标筛选最佳条件,结果见表1 9 。 表1 8 醇沉工艺因素水平表 7 r a b 1 - 8t h ee x e p e r i m e n t a if a c t o r sa n di e v e l sl 9 ( 4 3 ) 表l 一9 醇沉工艺正交试验表 t h b 1 - 9t h ef o r mo fo r t h o g o n a le x p e r i m e n to fa l c o h o lp r e c i p “a t i o n 1111l1 1 0 81 9 9 4 1 4 4 88 0 4 212221 4 9 7 2 6 9 5 1 1 1 1 8 63 7 313331 2 9 1 2 3 2 41 30 38 8 2 4 421231 4 2 3 2 56 11 1 7 68 73 5 522 311 7 9 23 2 2 69 6 1 79 2 3 4 6 23121 2 3 82 2 2 8 1 3 8 59 1 5 2 7 31321 3 1 22 3 6 2 1 2 4 18 2 8 3 832131 4 6 4 2 6 3 51 1 3 5 8 6 2 1 933211 3 6 7 2 4 6 11 2 2 3 8 7 1 9 对表卜9 试验结果中干膏收率和干膏中绿原酸总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 1 10 、表1 1 1 表卜1 0干浸膏收率统计分析表 t 曲1 - 1 0t h es t a t i s t i c a la n a l y s i sf o r mo fo v e r a i ly i e l do fp o w d e m de x t r a c t 因素 项目 ab cd i 3 8 9 63 8 43 3 8 1 04 2 6 7 i i 。 4 4 5347 53 4 2 8 74 0 4 7 i i i 。 4 1 4 3 3 8 9 643 9 5 4 1 78 r 。 5 5 79 105 85 2 2 0 s s 。 5 19 2 917 39 2 9 6 4 6 0 2o 8 165 f j 2 222 s s 。= s s 。 f , 6 3 60 22 1 3 0 2 6 7 9 12 41 f ( 2 2 】o 。1 = 1 9 0 0 1 0 表卜1 1 绿原酸总量统计分析表 1 a b 1 - 1 lt h es t a t i s t i c a la n a l y s i sf o r mo ft o t a lc h o r o g e n i ca c i d 结果分析从表卜1 0 、表卜1 1 结果分析可以看到,四因素中,对干膏收率的影响 大小依次为b ) c a ) d ,且a : a , a ,bz ) b 。) b ,c 。) c ,) c ,d 。 d , d :,其中 仅b 因素对干膏收率有显著影响( f = 2 1 3 0 2 6 ) 。四因素对总干膏中绿原酸总量的 影响大小依次为a b ) c ) d ,且a :) a ,) a ,b ,) b 2 ) b ,c ,) c :) c 。,d ,) d :) d 。, 其中a 和b 两因素有显著影响,故选定a 因素的水平为a 。,b 因素的水平为b ,对 于c 、d 两因素,在给定的水平条件下,无显著影响;虽b ,优于b :,但从干膏中绿 原酸总量的影响均相差不大,故从省时节能、降低成本的角度考虑,拟选b 因素的 水平为b 2 。因此,从实际出发,综合分析,选择的最佳醇沉工艺为a :& c :,即:当 归、金银花等5 味中药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液浓缩至相当于每1 m l 含o 5 9 生药,加 乙醇使含醇量达到6 0 ( v v ) ,充分搅拌,静止12 小时,取上清液滤过,滤液回收 乙醇,浓缩至稠膏。 工艺验证称取上述五味药材各3 0 9 ,共15o g ,置1 0 0 0 m l 圆底烧瓶中,水蒸汽蒸 馏8 小时后平均分成三份,按最佳工艺条件醇沉,测定干膏收率和总干膏中绿原 酸的含量,结果见表卜12 。 表1 一1 2 最佳工艺验证表 t 铀卜12t h ef o r mo fo p t i m u mp r e p r a t i o np r o c e s s 从表1 12 结果可知,按最佳工艺验证3 批,其干膏收率、干浸膏中绿原酸 的总量基本稳定,说明工艺较稳定。 1 6 党参、黄芪等4 味中药水煮的工艺研究 方中党参、黄芪、麦冬、茯苓均含多糖有效成分,拟采用水煮工艺。影响较 大的因素可能有加水量、煎煮次数、煎煮时间。每个因素各设3 水平,其因素水 平表的设置,见表卜13 。取黄芪等4 味饮片适量,粉碎成粗粉,每份取黄芪2o g , 其余三位药个1 0 9 ,混匀,共九份,按表卜13 中要求的因素水平进行试验,合并 各试验的水煎液,于水浴上挥去水分至稠膏,置真空干燥箱中,于8 0 减压干燥 至恒重,以干膏收率( g 1 0 0 9 生药) 和干膏中多糖的总量( m g 厂为考查指标,试 验结果见表卜1 4 。 表1 1 3 水煮工艺因素水平表 t a b 1 1 3t h ee x e p e r i m e n t a lf a c t o r sa n dl e v e l sl 9 ( 4 3 ) 表l 一1 4 水煮工艺正交试验表 t h b 1 - 1 4t h ef o r mo f o n h o g o n a le x p e r i m e n to f d e c o c t i o np r o c e s s 对表卜1 4 试验结果中干膏收率和干膏中多糖总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 表卜15 干浸膏收率统计分析表 7 i a b 1 - 15 t h es t a t i s t i c a la n a l y s i sf b mo fo v e r a hy i e l do fp o w d e r e de x t r a c t i j i l 、崤 i i i 。 r s s 4 3 4 3 4 5 。7 0 4 9 7 3 6 3 6 7 8 7 1 3 8 2 8 4 9 5 8 5 1 o o 1 2 7 2 3 2 3 8 9 4 4 2 4 3 4 8 0 4 4 8 3 9 5 9 6 7 4 5 7 4 4 5 0 5 4 6 6 5 4 7 1 6 2 1 1 0 8 0 8 0 s s 。= s s n f j 8 3 9 9 64 0 0 8 4 89 2 2 9 1 1 0 0 0 0 f ( 2 2 loo l = 19 o o 结果分析从表卜15 、表卜16 结果分析可以看到,三因素中,对干膏收率的影 响大小依次为b c a ,且b ,) b 2 b ,c ,) c : c ,a 。) a : a ,其中仅b 因素对 干膏收率有显著影响( f = 4 0 0 8 4 8 ) 。三因素对总干膏中多糖总量的影响大小依次 为b c ) a ,且b ,) bz b ,c , cz c t ,a , a : a ,其中b 、c 两因素有显著影响 ( f b = 9 4 6 8 9 0 ,f c = 2 0 70 3 2 ) 。故选定b 、c 两因素的水平为b ,、c ,对于a 因素, 在给定的水平条件下,无显著影响,故从省时节能、降低成本的角度考虑,拟选 a 因素的水平为a ,。因此,从实际出发,综合分析,选择的最佳提取工艺为a ,b ,c , 即:党参、黄芪、麦冬、茯苓四味药粉碎成粗粉,以加药材1 0 倍量的水,煎煮3 次,每次2 小时,合并水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稠膏。 工艺验证称取黄芪2 0 9 、其余三位药各1 0 9 为一份,共3 份,加药材10 倍量的 水,煎煮3 次,每次2 小时,合并水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稠膏,置真空干燥 3 箱中,于8 0 减压干燥至恒重,测定干膏收率和干膏中多糖的总量,结果见表 1 17 表1 1 7 最佳工艺验证结果 1 h b 卜1 7t h er e s u l t so f0 p t i m u mp m p r a t i o np r o c e s s 15 0 1 6 6 73 3 3 40 10 0 91 6 8 2 25 01 6 5 43 3 0 80 10 13 1 6 7 6 35 015 7 13 1 4 20 10 55 1 6 57 结论:从表卜17 结果可知,按最佳工艺验证3 批,其干膏收率、干浸膏中 黄芪甲苷的总量基本稳定,说明工艺较稳定。 1 7 制粒成型工艺条件的筛选 1 _ 7 1 浸膏粉的制备 将金银花等五味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液醇沉浓缩后,所得的稠膏和黄芪等四味 药水煮浓缩后所得稠膏合并,再用真空干燥法在8 0 干燥得干膏粉,并制成细粉, 即得。 1 7 2 润湿剂的选用 ( 1 ) 由于本方的浸膏含糖量较高,粘性很强,因此选用一定浓度的乙醇为润湿剂 以达到降低粘性和吸湿性的效果。 ( 2 ) 软材的软硬度与乙醇的浓度有直接关系,一般以手捏成团,轻压则散为原则 筛选乙醇的浓度。结果见表卜18 。 表卜1 8不同浓度乙醇对制粒的影响 i a b 1 1 8t h ee f f b c to fd i f f e r e n ta l c o h o l i c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o ng r a n u l a t i n g 结论:选择85 ( v v ) 乙醇作为制粒时的润湿剂。 1 7 3 吸收剂淀粉、糊精用量的选择 ( 1 ) 由于本方的浸膏含糖量较高,吸湿性与粘性很强,通过预试验可知,加了糊精 后,粘性更强,难以制粒,因此只选择可溶性淀粉为吸收剂。以8 5 乙醇为润湿 剂,从软材的性质、制粒难易程度选择辅料用量,结果见表1 19 。 表卜1 9 不同比例的辅料与浸膏粉配比对制粒成型结果的影响 7 i a b 1 1 9t h ee f f e c to fd i f f e r e n te x c i p i e n t sc o n l p o u n do ne x t r a c tg r a n u l a t i n g 结论:选择干膏粉:可溶性淀粉为1 :1 时,得到软材合适,制得颗粒符合 要求。 1 8 包装环境湿度的选择 本品合有较多的多糖浸膏,露置于湿度较大的空气中易于吸湿,故应进行包装 环境相对湿度的控制研究。 1 8 1 试验方法: 取干燥器7 个,洗净,吹干,分别加入表1 4 中的饱和盐溶液,另取称量瓶7 个, 洗净,烘干,分别将称量瓶盖打开后置上述干燥器中,盖上干燥器盖,置2 0 的生 化培养箱中放置2 4 小时,取出,迅速称定重量,同时向称量瓶中加入本品颗粒适量, 精密称定,分别置相应的干燥器内,打开称量瓶盖,置2 0 生化培养箱中放置2 4 小 时,取出,迅速称定重量,计算吸水率,结果见表1 2 0 。 表卜2 0 不同湿度对颗粒的影响( t = 2 0 ) 7 i h b 1 - 2 0e f c to fd i f f 电r e n th u m i d i t yo ng r a n u l e s 1 8 2 实验结果 以吸湿率( ) 为纵坐标,相对湿度( ) 为横坐标绘制吸湿曲线见下图。从 吸湿曲线两端作切线并延长相交于一点,该点所对应相对湿度为63 ,即为生产 时分装车间应控制的湿度点。生产时应将分装车间的相对湿度控制在63 以下。 一i 邑5 连 j 相对湿度( ) 图1 2 颗粒吸湿曲线 f i g 1 - 2t h e c u r v eo fg r a n u l e sm o i s t u r ea b s o r p t i o n 1 9 中试放大 按本品制备工艺中试三批,其试验结果见表1 2 1 。 表卜2 l 三批中试产品生产情况 t 铀1 - 2 1t h et h r e et y p e so f s e m i w o r kp r o d u c t i o n 结论:通过中试放大结果可看出,该最佳制备工艺合理。 第二部分扶正升白颗粒成品的质量标准 2 1 扶正升白颗粒的处方、制法及性状 2 1 1 处方 黄芪3 6 0 9党参1 8 0 9五味子1 8 0 9补骨脂18 0 9炒白术1 8 0 9 麦冬1 8 0 9当归l8 0 9茯苓1 8 0 9金银花1 8 0 9 2 1 2 制法 共制1 0 0 0 9 以上九味,取金银花、补骨脂、当归、五味子、炒白术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 油,挥发油用d c d 包合,水提液浓缩至每毫升相当原药材0 5 9 ,加乙醇使含醇量 达6 0 ,充分搅拌,静止1 2 小时,取上清液,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稠膏;其余 黄芪等四位加水煎煮3 次,每次1 0 倍量水,煎2 小时,合并水煎液,滤过,滤液浓 缩至稠膏,将上述两种稠膏合并,混匀,真空干燥,粉碎,加淀粉适量制成颗粒, 最后加入d c d 的包合物,混匀,制成10 0 0 9 ,即得。 2 1 3 性状 本品为棕黄色颗粒,气香,味甜。 2 2 定性鉴别 2 2 1 金银花的定性鉴别 1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称取绿原酸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 m l 含1 m g 的溶液,作为绿原酸对照品 溶液。 2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2 9 ,置烧杯中,加3 0 m l 水溶解,移至分液漏斗中,以醋酸乙酯3 0 m l 振摇提取,醋酸乙酯提取液以8 的碳酸氢钠溶液洗涤2 次,每次20 m 1 ,合并碳 酸氢钠液,加盐酸调p h 至3 ,再转移至分液漏斗中,用醋酸乙酯提取2 次,每 次20 m l ,合并醋酸乙酯液,挥干,残渣加甲醇2 m 1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3 ) 阴性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处方( 不含金银花) 药材量的l 10 0 ,照“制法”项下的方法制备阴性对照 品干浸膏。取本品1 9 ,置烧杯中,加3 0 m l 水溶解,移至分液漏斗中,以醋酸乙 酯3 0 m 1 振摇提取,醋酸乙酯提取液以8 的碳酸氢钠溶液洗涤2 次,每次2 0 m 1 , 合并碳酸氢钠液,加盐酸调p h 至3 ,再转移至分液漏斗中,用醋酸乙酯提取2 次, 每次2 0 m l ,合并醋酸乙酯液,挥干,残渣加甲醇2 m l 使溶解,作为阴性对照品 溶液。 4 ) 薄层色谱 照薄层色谱法( 中国药典2 0 0 5 年版一部附录v i b ) 试验,吸取供试品溶 液1 u l ,对照品溶液4 “l ,阴性对照品溶液1 “l ;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 5 c m 7 5 c m ) 上,以醋酸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灯( 3 6 5 n m ) 下检视供 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阴性供试品 色谱中,在相应的位置上无相应颜色的荧光斑点。( 薄层色谱图见附图2 1 ) 2 2 2 黄芪的定性鉴别 1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称取黄芪甲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 m l 含1 m g 的溶液,作为黄芪甲苷 对照品溶液。 2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9 9 ,研细,加甲醇5 0 m l ,加热回流1 小时,滤过,滤液加于中性氧化 铝柱( 1o o 一12 0 目,5 9 ,内经1 0 一1 5 哪) 上用4 0 甲醇1 0 0 m l 洗脱,收集洗脱液, 蒸干,残渣加水3 0 m l 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2 次,每次2 0 m l ,合并正 丁醇液,用水洗涤2 次每次2 0 m l ;弃取水液,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 m l 使 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3 ) 阴性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处方( 不合黄芪) 药材量的1 1 0 0 ,照“制法”项下的方法制备阴性对照 品干浸膏。取干浸膏4 9 ,加甲醇5 0 m l ,加热回流1 小时,滤过,滤液加于中性氧 化铝柱( 1o o 一12 0 目,5 9 ,内经10 1 5 m m ) 上用4 0 甲醇1 0 0 m 1 洗脱,收集洗脱液, 蒸干,残渣加水3 0 m 1 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2 次,每次2 0 m l ,合并正 丁醇液,用水洗涤2 次每次20 m l ,弃取水液,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 m l 使 溶解,作为阴性对照品溶液。 4 ) 薄层色谱 照薄层色谱法( 中国药典2 0 0 5 年版一部附录v ib ) 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 15 “l ,对照品溶液4ul ,阴性对照品溶液15 “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 薄层板上, 以氯仿一甲醇一水( 13 :7 :2 ) 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 0 硫酸 无水乙醇溶液,在10 5 烘约5 分钟,至斑点清晰,置日光下和紫外灯( 3 6 5 n m )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颜色的斑点,而 阴性对照品溶液色谱中,在相应的位置上无相应颜色的斑点( 薄层色谱图见附图 2 2 ) 2 2 3 五味子的定性鉴别 1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称取五味子乙素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 m l 含1 m g 的溶液,作为五味子 乙素对照品溶液。 2 ) 颗粒剂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6 9 ,研细,置1 0 0 m l 平底烧瓶中,加乙酸乙酯6 0 m l 超声提取3 0 分钟,滤 过,滤液移至分液漏斗中,加5 氢氧化钾溶液洗涤3 次,每次2 5 m l ,再用水洗涤3 次,每次2 5 m l ,将乙酸乙酯液蒸至少许,定容至2 m l ,作为供试品溶液。 3 ) 阴性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处方( 不含五味子) 药材量的1 1 0 0 ,照“制法”项下的方法制备阴性对 照品干浸膏。取干膏3 9 ,置1 0 0 m l 平底烧瓶中,加乙酸乙酯6 0 m l ,超声处理3 0 分钟, 滤过,滤液移至分液漏斗中,加5 氢氧化钾溶液洗涤3 次,每次2 5 m l ,继续用水洗 涤3 次,每次2 5 m l ,将乙酸乙酯液蒸至2 m l ,作为阴性对照品溶液。 4 ) 薄层色谱 照薄层色谱法( 中国药典2 0 0 5 年版一部附录v i b 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 20 此,对照品溶液2 灶,阴性对照品溶液各10 此,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 f 2 5 4 薄层板 上,以正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26学年地质版(2024)小学体育与健康二年级全一册《安全游泳防溺水》教学设计
- 2025合作伙伴项目合作合同
- 小矮人讲解题目及答案
- 常德消防素质考试题库及答案
- 消防安全常识题目及答案
- 现象及原理分析题目答案
- 2025知识产权许可与转让合同
- 沧州高中地理会考试卷及答案
- 沧州地理生物考试卷子及答案
- 2025涂料采购合同范本
- 祖遗户遗产继承协议书范文
- 第二章 处方调剂课件
- 山岳型旅游景区安全管理规范DB41-T 1941-2020
- 某部营房零星改造工程投标方案(技术标)
- APQC跨行业流程分类框架(PCF)V7.4版-2024年8月21日版-雷泽佳编译
- 高中生物必修二试卷加详细答案
- DL∕T 5210.2-2018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第2部分:锅炉机组
- DL∕T 1482-2015 架空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作业技术导则
- JTT 203-2014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材料
- 全球及中国衍射光学元件(DOE)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2024-2030)
- 普通地质学完整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