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及其主要实现途径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摘要 长期以来,我瘸的经济发展基本上是走了一塞巍投入、赢酒耗、低产出、低 效益酾路予。这种高浪费豹路子,楚对按术鑫# 新和科技成果产业他皋予以重视的 绩栗。因此,加强技术创新提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 紧迫任务0 本港题基于对苏州、无锡、南京、泰州、扬州、徐州等7 5 家企监技 术剑新能为现状的调鸯,了解影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鲍主要因素,割析导致江苏 省企啦技术栩新能力薄弱的原因。构建谮馀企业技术刨叛能力的指标倭系,并运 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其进行评价。提如了增强企业技术创裁能力的主要途径, 包摇造就一支离素质的企业家阶层藕科技人才队伍;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加速 科技戏粜的转化;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髂力的关键;宪善企业技术剖 n 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a b s t r a c t o nt h ew h o l e , t h i sh a sb e e nt h ew a y o f h i g hp u t t i n gi n t o 、h i g hc o m s u m i n g 、l o w o u t p u t 、l o we f f i c i e n c yi n o l l rc o u n t r ye c o n o m i c s d e v e l o p m e n t f o rl o n g = t e r m t h i sw a y i so w et on o t t h i n k i n gh i g h l y o ft e e h n o v a t i o na n d c h a n g i n g f r o m t e c h n i q u e a c h i e v e m e n tt oi n d u s t r y , t h e r e f o r e ,a tp r e s e n t ,i ti su r g e n tr e s p o m i b i l i t yt oe n h a n c e t e c h n o v a t i o na n dt or a i s et e c h n o v a t i o n c a p a b i l i t y i no u r c o u n t r y e c o n o m i c s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n a c c o u n to ft h e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ft h e p r e s e n t s i t u a t i o no f7 8 e n t e r p r i s e s st e c h n o v a t i o nc a p a b i l i t yi ns o o c h o w 、w u x i 、n a n k i n g 、t a i z h o u 、y a n z h o u 、 x u z h o ue t c ,t h i sp a p e ra n a l y z e st h em a j o ri n f l u e n c ef a c t o ro f e n t e r p r i s e l st e c h n o v a t i o n c a p a b i l i t ya n dt h er e a s o no fl e a d i n g t ot h ew e a ko f j i a n g s ue n t e r p r i s e l st e c h n o v a t i o n c a p a b i l i t y t h i sp a p e r c o n s t r u c t sa l li n d e x s y s t e m o fe v a l u a t i o na n da 呦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 a p p r o a c h f o r e n t e r p r i s e s t e c h n o v a t i o n c a p a b i l i t y a n d s u g g e s t st h em a j o rw a y o f e n h a n c i n ge n t e r p r i s e st e c k n o v a t i o nc a p a b i l i t y , i n c l u d eo f b r i n g i n gu p at e a mo ft h eh i 曲c a p a b i l i t ye n t e r p r i s e r sa n dat e a m t e c h n i q u c et a l e n t e d m e n ;e n h a n c i n gt h em a i nb o d yp o s i t i o no fe n t e r p r i s ea n ds p e e d i n gu pc h a n g i n gf r o m t e c h n i q u ea c h i e v e m e n tt o t oi n d u s t r y ;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i n f o r m m a t i o ni s t h ek e y p o i n to fr a i s i n gt e c h n o v a t i o nc a p a b i l i t y ;c o n s u n l m a t i o nt h em a c r o s c o p i cm a n a g e m e n t o f e n t e r p r i s e st e c h n o v a t i o nc a p a b i l i t y k e yw o r d s :e n t e r p r i s e ,t e c h n o v a t i o n (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i n n o v a t i o n ) c a p a b i l i t y ,i n d e x s y s t e m , f u z z yc o m p r e h i n s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文授权江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内容或部分内容编入相关的数据库 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田。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衫钐么 掰6 月1 :3 指导老师签名,参之,疋 6 一年占月,同 “”= : 学位谂文佟者签名:力翟吞 知。土年6 月r 研个集卧褥龄熊阮 黼觥赠啄立啊个b妣艄姒蚌 ,禽静熟f 包羹錾 一一一一 的论出狲 师本散粼 导 ,究蚓 一一人察的瓣 枞螭娥瓣 1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1 章绪论 技术创新是国际社会通用的一个经济学概念。它最早来源于美籍奥地利人、哈佛大 学教授约熊彼特的创新概念。现在一般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 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以新产品、新工艺的产生、研究、开发,经过工业化、商业化生产 到推广应用整个活动过程的总和。 从本质而言,争夺世界市场的并不是国家而是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也并不是政 府,而是以利润为目标的企业。因此,国际竞争胜败在于一国家企业的技术创新努力是 否有效,能力是否强。世界各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力争通过技术 创新来培育企业竞争能力,取得长期的竞争优势。而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经历了一个比 较曲折的过程。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受计划体制的束缚,我国企业外无压力,内无动力, 因而不太重视技术创新的作用。但在现阶段,由于企业尚未真正形成以技术创新构建企 业竞争能力的良好机制,相当一部分企业仍处于“被动创新”的状态,企业自主创新的 组织、人力以及资金支撑都比较乏弱,也缺乏决策者的组织和大力推动,这种状况严重 地制约着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故此,为了取得竞争优势,我国企业大力推进技术创新 活动,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已势在必行。 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其取得竞争优势之根源。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化的今天,企业只 有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才能通往未来商机之门,才能获得可持续的发展。但目前国内 许多企业( 包括江苏省的企业) 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在市场竞争中争取胜利的最稳健方式 就是技术创新,它们常常把企业的成长和壮大的关键归结为外延式扩大,而忽视内涵的 增长。很少有企业在全面把握技术创新内涵基础上,构建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增强企业 技术刨新能力。正因如此,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适合江苏省企业的技 术创新政策和措施,为江苏经济发展,乃至全国经济腾飞服务正是本课题研究目的。 本课题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分析和借鉴吸收国内外先进企业的技术创新经验,客观 而又准确地评价江苏省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结合我省经济发展之需要,选择一条适合 我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新途径,供省政府、省科委等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参考,以便更 好地提升我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使我省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地发展。 1 2 研究主要内容 本课题应用管理学理论、现代数量经济分析和实证研究等相结合的方法,对企业技 术创新能力及其主要实现途径等问题作深入系统的研究,主要内容:1 企业技术创新 的内涵、特征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现状及其国际比较。 从技术创新投入、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企业技术创新人员、企业拥有专利数、企业新产 品产值率及对外技术开发成果收入、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六个方面分析我国企业技术创 垩蔓查堂堡主婴塞皇望些笙塞 新能力现状,并且与国际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比较。3 对江苏省苏州、无锡、南京、 泰洲、扬州、徐州等地的7 5 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调查分析a 采用邮寄调查和面谈 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就我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现状及其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因素进 行调查研究并分析我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原因。4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分析 及评价。从系统论的角度构建评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 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5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途径研究6 在对春兰集 团的技术刨新活动进行详细调查基础上,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 2 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第2 章企业技术创新的内涵、特征及其地位 2 1 技术创新的内涵 2 1 1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创新”是当今世界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然而,人们对于什么是创新,却有不 同的理解。归纳起来大概有三种观点;一是创新是指创造新东西:二是创新从本质上来 说,是一种理念,即一种不断追求卓越、追求进步、追求发展的理念;三是创新的本质 在于创造新的效益和效率。创新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呢? 英语里的创新( i n n o v a t i o n ) 一 词源于拉丁语里的“i n n o v o r e ”,意即更新、创造新的东西或改变。创新成为一种理论, 还是2 0 世纪初的事情。1 9 1 2 年,奥地利经济学家,后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熊彼特 ( j o s c p h a s c h r n u p e t e r , 1 8 8 3 1 9 5 0 ) 在其成名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赋予“创 新”的经济学内涵,创立了“创新”理论( 他称为“发展理论”) 。“创新”理论是熊 彼特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问题时提出来的。他把经济活动分为“循环流转”的“均 衡状态”和“动态的非均衡状态”两种类型。并认为后者“是流转渠道中的自发的和间 断的变化,是对均衡的干扰,它永远在改变和代替以前存在的均衡状态。我们的发展理 论,只不过是对这种现象和伴随它的过程的论述”。这种经济活动模式就是熊彼特的“创 新”理论。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1 “创新”的经济学内涵。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是指一种生产函数的转移”, 或者“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重新组合”并“引入生产体系使其技术体系发生变革”, 以获得“企业家”利润或“潜在的超额利润”的过程。他把“创新”或“新组合”的具 体内容概括为五个方面:( 1 ) 生产一种新的产品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者已有产 品的一种额的特征:( 2 ) 采用一种新技术( 生产方法、工艺流程) ,它不一定要建立在科 学新发现的基础上:( 3 ) 开辟新的市场该产品以前未曾进入的市场,不管这个市场以 前是否存在过:( 4 ) 开拓并利用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应来源不论这种来源是否已 经存在还是第一次创造出来的:( 5 ) 采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或者管理方式,比如造成一种 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根据熊彼特关于“创新”范围的划定,后人将“创新” 称为“技术创新”。它也成为后人研究技术创新的基本框架。熊彼特在以后的论著中, 又进一步揭示了“创新”的内涵。1 9 3 9 年,他在经济周期一书中明确指出:“创新 实际上是经济系统中引入新的生产函数,原来的成本曲线因此而不断更新,经济的变革, 诸如成本的降低,经济均衡的打破,残酷的竞争,以及经济周期本身,都应主要地归因 于创新。创新是一个内在的因素经济发展也是来自内部自身创造性的关于经济生活的 一种变动。”由此可见,熊彼特的“创新”,实质上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概念。 2 发明与创新之间的关系。熊彼特明确指出:“先有发明( i n v e n t i o n ) ,后有创新 o n n o v 撕o n ) ;发明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发现( d i s c o v e r y ) ,创新则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 实施(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 。”熊彼特首先从经济学角度将发明与创新加以区别。前者产生 坚蔓查堂堡主婴塞生望些堕苎 的新技术仍属于知识形态,并不定影晌经济活动,而后者是指发明首次被企业家采用。 这样,熊被特既阐明了发明是创新的技术基础和前提,又强调了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重 要地位和作用。显然,熊氏的“创新”并不是指发明本身,而指将发明引入经济系统并 首次获得商业价值的过程。 3 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创新。创新理论明确指出宦0 新是企业和企业家的“基本职能”。 熊彼特说:“我们将新组合的实现称为企业,实现这些组合的个人称为一企业家。 “企业家的风格或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创新”,“每个人只有当他实际上在完成新的组 合时,才是一个企业家”。如果“他未能抓住机会进行创新,就是企业家的渎职行为”。 他还说:“只有企业家实现了创新,企业的总收入才超过总支出,这种“剩余就是企业 家利润”,是企业家由于实现创新而“应得的合理报酬”。显然,熊彼特将能否开展创新 作为区分工厂或公司与企业、厂长或经理与企业家的基本衡量标准。 2 1 2 技术创新一种新的经济发展观 什么是技术创新( t e c h n o v a t i o n ,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i n n o v a t i o n 的缩写) ,不同国家、不同 学科领域的学者对技术创新的内涵的表述是不完全相同的。1 9 9 9 年s 月2 0 日的中共 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技术创新的 定义:“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 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 价值。”这一定义揭示了技术创新概念的特定内涵。主要体现在下列五个方面: 科学领域技术领域技术一经济领域社会一经济领域 经 新 图2 i 技术创新的中介性图示图2 2 科技活动过程及其运行机制图 1 技术创新是科技活动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即技术与经济之间的中介环节。 科技活动是一个包括科学研究( 发现) 、技术研究( 发明) 、技术刨新、批量生产及其营 销或( 和) 技术创新成果扩散等阶段相继或交织进行的动态过程( 见图2 2 ) 。正如联合 国经济合作发展组织( o e c d ) 在1 9 9 8 年的科学政策概要中指出的“技术进步通常 被看作是一个包括三种互相重迭又相互作用的要素的综合过程。第一个要素是技术发 明,即有关的或改进的技术设想,发明的主要来源是科学研究。第二个要素是技术创新, 它是指发明的首次商业化应用。第三个要素是扩散它是指创新随后被许多使用者采 用。”显然,技术创新不包含科技活动的全过程,而只是其中的一个阶段介于技术 与经济之问的特殊环节( 见图2 1 ) 。 2 技术创新是个双向作用的动态过程。技术创新是始于技术成果与市场需求之综 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合而产生的技术一经济构想,通过技术开发,终于使创新成果首次实现商业价值( 见图 2 3 ) 。如图中所示,技术创新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5 ) 技术一经济构想的产生阶段。它是 对现有各种信息主要是市场需求或其他社会、经济信息和能够满足其市场需求可能 采用的技术信息( 含技术发明、专利或其他技术成果等) 进行综合分析而产生的初步构 想,经过反复论证,作出决策,并拟出初始的实施方案。( 2 1 技术开发技术成果的物 化阶段。当构想出特定产品或工艺、服务的轮廊并为此进行探索时,技术创新过程就进 入第二个阶段。它包括进一步确定具体的技术一经济目标,直接面向新产品或新工艺的 难点攻关、中间试验、工艺设计、市场分析等步骤相继或交织进行。( 3 ) 经济开发技 术开发成果的商业价值的实现阶段。它包括选建新的工厂( 车间) 或对原有生产设施的 改建、设备选购和安装调试、试生产或工艺技术交付使用、将其产品投放市场试销、首 次实现其商业价值( 不可能是商业利润) 等步骤相继或交织进行。 图2 3 技术创新过程及其运作机制图 因此,技术创新过程实质上始于市场,又返回市场,实现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的过 程,是技术、经济、管理相统一的过程创新。从技术本身来讲,它是技术形态物化、完 善化、体系化的过程从经济角度来讲,它是技术过程、生产过程与经营过程的统一, 从组织管理来讲,它是将各种生产要素与其他有关要素合理配置,获得整体优化效应的 过程。 3 衡量技术创新成功的唯一标志是技术成果首次实现其商业价值。技术创新是蛆 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为导向以学术水平为中心。这就表明,创 造性和市场成功是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同时,技术创新的目的,不仅仅是推动技术进 步和生产发展,而主要在于“实现商业价值”。正如弗里曼指出的:“尽管创新是一种复 杂的社会过程,但其中最为关键的步骤是新产品或新系统的首次商业应用。正是这一试 验到成功的商业应用的步骤使我们能够更精确地区分创新和发明的本质并准确断定创 新开始豹时间。”“衡量创新成功与否的标准只能是商业性的成功的创新则是产 生显著的市场渗透,赢得商业利润的新尝试”。因此,即使是先进的、复杂的高新技术, 如果它没有“并入生产过程”或者没有为社会所接纳,即没有在市场上实现其商业价值, 它就不是技术创新,或者说是技术创新还没有成功。我国长期以来,陷入“为技术而技 术”“为生产而生产”的恶性循环之中,其原因之一就是技术创新的观念淡薄,或者是 将技术创新理解为纯技术的概念。从9 0 年代以来,我国每年获得的重大科技成果数达 3 万多项,其中有成千上万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者“填补国内空白”,而转化率只 有3 0 主e 右( 发达国家一般为6 0 以上) ,推广应用并获得规模效益者仅为5 。 4 技术创新是以市场为导向“新东西”的应用或者“旧东西”的新应用的动态过 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程。这里的“新东西”主要是指现有的技术研究成果,如发明、专利等。如果确定没有 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技术成果,就要重新立项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尽管这种以市场为导 向的研究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导向的科技研究在价值取向上有本质区别,但它仍然属于技 术研究和科学研究,而不属于技术创新( 见图2 2 ) 。“旧东西”的新应用是技术创新的 一个重要方面,往往被忽视了。这里的“旧东西”主要是指原有的生产技术成果,新应 用指原有的生产技术成果在新的经济活动领域获得商业价值。如集装箱的问世,拯救了 海运事业,甚至是整个交通运输业,而它的构想就源于衣柜与火柴盒的整合。所阻,原 有技术成果的整合也能创新,整合就是创新。 5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核心主体,企业家是技术创新的灵魂。在技术创新中必须特 别重视企业家的作用。企业家是企业的统帅,更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组织者和推动者。正 如美国一位风险投资的经济学家所说:“正是科学发现、企业家才能和风险投资三个关 键因素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出现,并导致社会变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企业家的 重视和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就无从谈起。 2 2 技术创新特征 2 2 1 创造性 创造出新的生产要素及其重新组合,这是技术创新最基本的特征。技术刨新是企业 的一种创造性行为,是企业创新精神的实践,是企业发展与技术进步的核心。仓u 造性这 一基本特征表现是:( 1 ) 仓t j 新性,技术创新的本质追求是要创造出新技术、新产品、新工 艺及新的生产方式等。从创新成果而言,不管其创新程度如何,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 性,或是创造出全新的功能价值,或是对原有功能革新。( 2 ) 跳跃性。技术创新是将科学 技术应用于生产的一个系统工程活动,这一系统工程活动产生的新的创造都具有一定程 度的跳跃性,或是突破性的飞跃,或是渐进性的发展。( 5 ) 独特性。企业技术创新在市场 上是以新的产品和服务得以实现的,从其构思新颖和成功商业应用来看,都具一定程度 的独特性,从而才能在市场上独领风骚。这一特征表明技术创新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 业为主体,以产品为龙头,以新技术开发应用为手段,以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经济效 益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标。 2 2 2 先进性 先进性是技术创新的鲜明特征。技术创新是在一定技术基础上的创新。如高技术企 业的技术创新是在高技术基础上的创新,其技术带有一定的前沿性、尖端性;大型企业、 大型集团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在重大关键技术、主导产品和成套设备的基础上创新,其技 术带有一定的先导性、关键性:中小型企业的技术剖新是在先进、适用技术,甚至中间 技术基础上的创新,亦带有一定的先进性、新颖性。技术创新的先进性表现在一个“新” 字上:( 1 ) 产品创新。产品作为企业生产的成果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 也是企业联结市场,获得经济效益的主要来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就是产 品的竞争。产品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产品创新是获得与已有产品不 6 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同的新产品或将现有产品在结构、性能或形体、材质等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所作的明显 的改进与改善活动。产品创新按照技术变革程度的高低不同,分为全新型产品、更新型 产品两个层次。全新型产品是指前所未有的、新问世的产品。更新型产品则是在已有产 品的基础上,运用某一新技术、新材料或新工艺制造出性能更加优良,费用更加低廉、 更具特色的产品。( 2 ) - c 艺创新。作为企业技术创新范畴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工艺创新。 工艺创新就是创造出不同的加工方法和工艺条件。工艺创新有三层含义:一是对生产装备 的更新;二是对生产过程的重组,这是更高一个层次的工艺创新的活动,是新的生产技 术的运用,是提高生产效率创新活动:三是对生产装备和生产过程的集成,这是企业最 高层次的工艺创新代表着企业生产方式的革命。( 3 ) 软技术创新。企业的技术创新可以 分为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在产品创新中,除了核心产品创新以外,还有一个产品外围 的创新。所谓产品外围是指核心产品( 即产品本身) 提供给顾客的一切其它因素,它既包 括产品的商标、品牌、价格、质量、规格、式样、说明、包装,又包括交货收款、维修 安装、使用指导、售后服务等诸多因素。围绕着这诸多因素进行的创新活动就是产品外 围创新。在过程创新中,除了生产技术工艺的创新之外,还有一个管理技术的创新,管 理技术的创新是指在一定的硬技术支持下,为了使各种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整个企业 组织系统的运行更加和谐、灵捷、高效,生产能力得到更充分有效的发挥,而进行的组 织运作方式或具体的管理方法与技术方面的创新。这些,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软技术创 新。 2 2 3 市场性 技术创新是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概念,是从研究开发、成果转化、规模生产、经营 销售到取得市场的系统工程,技术创新的市场化呈明显态势。( 1 ) 它强调企业技术创新首 先要源于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来决定如何把握创新机会,如何获取新技术、 如何组织创新。( 2 ) 它强调企业技术创新要被市场所接受,以深受用户欢迎的新产品占领 市场、拓展市场,并开发潜在的市场。( 3 ) 它强调企业技术创新要注重市场需求的规模和 份额。新技术新产品引起的竞争比现有的产品在价格上的竞争更为重要。从这一角度来 看,技术创新活动是产生和影响企业产品价格和市场占有份额的关键,市场是企业开发 新产品或改变产品质量、种类的依据。企业刨新的实践充分证明,技术创新的市场性十 分强烈,已成为技术创新成功与否的关键。如今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企业如果不进行技 术创新,就没有产品的更新换代,也就没有竞争力和生命力。但这种创新必须是源于市 场和被市场接受的创新。技术创新如果不从市场出发,就可能迷失方向,失去动力,也 就失去了创新的实质性意义。 2 2 4 风险性 企业技术创新是一种不确定性的探索活动,如果成功,其成果将为企业带来可观经 济效益,大大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整体素质,一旦失败则不但创新过程所有投入血 本无归,有时还会严重损害企业市场竞争力,为此,技术创新是一种高收益与高风险并 存的经济活动。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主要来自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社会风险。技术风 江苏大学联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险是指一项创新活动在技术上存在成功与否的不确定性。市场风险主要是捂一项创新活 动在技术成功之瑶,还存在其成果是否受市场欢迎这静不确定瞧。社会风验楚指自然风 险、政策性风除以及国际政治风险。正因为蠢风险瞧的存在,所以企妲在技术剖新中, 崧须宥燕确的决策、精心的组织、严密的调控,以规避风险或将风险性降到最低戳度。 2 2 s 效益性 企业任何屡次及规模的技术刳瓤活动,都把市场实现程度和获褥商址利益作为技术 创新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所以技术刨颓的效益经这一特征楚显而易冤的。技术创新的 效益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技术创新的赢接经济效益。每成功的技术剖新总会获得一定抟 巍增财富和h :较铡益。二是技术剖新带来的高附加俊、高关联僵。技术创新将企业塑造 成蠢效运转的高能型经济细施,更有效的利用有限的资源,锚造出离散益;三是技术剖 瓤的宏观经济效益。技术创新不仅表现为企鼗的经济效益,还带来一定稷度的社会效益 和宏或经济效益。企韭经济效益的提高,佧为创新活动的结果,只是达到经济增长取经 游发展的一个中间步骤。企啦的微躐经挤效益与冒民经济水平上静宏双经济是密切相关 的。企业技术诩新的成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经济影响力和攘动力是厘丈 的。企照兴,冒家剡菇。企控持续不断技术截麟是促进毽民经济增长零n 发展的壤零保谨。 2 3 技术刨裁的重要意义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鲜明的特征是科学技术进步成为经济发展靼结构调整的主 簧动力,技术稍新戬及对知识竣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和运用已经戏为经济发展的重要 依托,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的相互交融和推动磐来了经济的迅猛发展,带来了生产力和 生产方式的重大变化。一方器科技成果韵产业化速度匪疆瓤快,信息技术、数字技术、 生物技术以及新材料等离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了薪兴产业蓬勃发展,勇方面商新技 术在传统产业中广泛应用和渗透,加快了传统产业的绩麴调接和技术升级。世界5 0 0 家 强大公司拥有全球每年产生的裁技术7 0 以上,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垄断使其在 全球化竞争中处于有铡地位。当裁,围际竞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激烈,竞争的实蔟, 是技术截新能力及水平的竟争,竞争的焦点裁在于人才。经济全球纯,我国加入w t o 和西部大开发的辫形势,带来毅的发展飘遇和挠战,企业必须大力提高技术截新能力, 在科技方瑟迅速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鼯,努力开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投和核心技术,迅 速占领技术剁离点,实现跨越式发展。 2 3 1 从加入w t o 的角度认识企监技术剖籀重要性 经济全球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运行的重簧发展趋势,一切国家、城区和企业的_ i 笋 有 经济活动郝槌互渗透、稳互依存,成为世赛经济整体申的一个有枫缀成部分,全球带场 呈现从管铡劐自由,从封闭到开放,从区域季日全球的发展趋势,极大地促进了国际分工。 裹速发展鸵国际分工体系必然要求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资源的金球化最优懿鬟。我国已 于2 0 0 1 年1 2 月正式加入了w t o 这无疑给我翟工业发展特别是歪处于成长视期豹离 额技术产业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首先,我国以往单一跟踪式发展和“审场换技零”战 塞 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略将受冲击难以为继。改革开放初期,面对与国外明显的技术差距,我国采取以技术 引进为主推进产业技术进步模式,采取仿制办法实现跟踪式发展,有效遏制了与发达 国家和地区的差距。我国加入w t o 后,必然会受到发达国家出于保持其国际竞争优势 需要而进行的各种限制,技术壁垒势必不断强化。因此,技术资源将成为新的短缺资源, 我国经济发展势必受到“技术瓶颈”的制约。其次,工业产品的国内市场将受到冲击, 随着关税壁垒的逐步取消,国外产品将大量进入国内市场,对自主刨新能力尚不强的工 业产品无疑会形成较大的冲击。同时,我国加入w t d 以后,许多工作必须实现全面与 国际接轨,必须适应和遵守国际通行的各种游戏规划,可以预见,我们低层次的模仿和 重复研究开发必然受到冲击。因此通过技术创新,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 是我国迎接加入了w t o 后各种挑战的必然选择。 2 31 2 从促进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高度认识企业技术创新重要意义 从世界经济结构变化的规律来看,技术进步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内在驱动力。世界经 济结构变化的规律表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层次,取决于技术 创新和技术进步动力大小。科技水平越高,技术创新能力越强,其经济结构层次就越高。 目前,我国经济结构矛盾仍很突出产业结构中传统产业占主导地位,高新技术产业增 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例只有1 0 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3 0 , - - 4 0 的水平。产品结 构中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一般性产品相对过剩。城乡结构中,农村人口占绝对多数, 劳动力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更加突出,高素质、知识型的劳动者占的比例太小,创新型人 才短缺;所有制结构中民营股份制科技企业比例不高,区域经济结构中优势地区的聚集 作用还不强。这种低层次的经济结构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对经济发展和社会 进步产生了消极的制约,共承受人1 3 、资源、生态、环境越来越大的压力。改革开放以 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是需求拉动下的总量扩张,在出现明显的市场需求约束后, 经济发展任务已由总量扩张转向质量提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必然要加速技术创新、 产品创新和设备更新,可以预见,国内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对高技术产品的需求会大 量增加。我国要加速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只有通过技术创新,通过发展高新技术 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来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促使我国在新的经济平台上 加快工业化进程。 2 3 _ 3 从强调技术进步动力作用的高度认识企业技术创新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面对世纪之交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提出了“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 科技、实现产业化”这一新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十五届五中全会一个鲜明的时代特征 就是把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强调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是增强综合 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把改革开放和技术进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两大动 力,这是科学的论断。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我国经济工作中的大事。我们必须清 醒她认识到,当今各国综合实力竞争的焦点和核心集中于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 而目前,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关键就在技术进步的动力作用还不够大。 9 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2 3 4 从巩固和扩大三年脱困成果的高度认识企业技术创新重要意义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国有企业改革与三年脱困目标基本实现,企业 技术创新基础得到加强,实践证明中央的决策和采取的措施是完全正确的,但也要清 醒地认识到这只是一个阶段性成果国家经贸委主任李荣融在全国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会 上提出:当前“企业消化市场波动带来的产品成本波动的能力很低”,这说明了企业受 市场影响很大。总的看来。国有企业机制转换滞后,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不 强,还有不少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要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仍然任重道远。需 要做长期艰苦的努力。巩固和扩大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归根到底是要进一步提高企业的 竞争力,实现企业效益的提高,而进一步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是提高企业竞争力最基本、 最重要的工作。在基本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围三年目标之后,依靠深化改革、技术创 新和技术进步,将是企业工作的重点。 1 0 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第3 章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现状及其国际比较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指企业从对市场技术需求分析、技术创新构想、规划和决策 开始,经过研究开发、工程化、商业化生产到市场应用等多个环节的能力的综合。技 术创新能力是一个组合性概念,它从企业的多个侧面得到体现。我们把它分解为投入能 力、研究开发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制造能力、营销能力、财务能力及产出能力七个方 面( 详见第5 章) 。这里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3 1 技术创新投入 全球性的市场竞争比以往需要更快、更有力的产品开发,要求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 度。技术创新投入分三个层次,一是国家技术创新投入二是产业技术创新投入,三是 企业技术创新投入。 3 1 1 国家研究与开发( r d ) 经费投入 表3 1 我国r d 经费 单位t 亿元 i 1 9 9 11 9 9 21 9 9 31 9 9 41 9 51 9 9 61 9 9 7l 辨b1 9 9 9 fr & d 经费 l 卯b2 凹82 ,电23 83 4 殳l4 0 484 8 1 95 7 986 9 17 lr & d g d p ( )07n 80 70 70 60 60 60 正0 6 数据来源:中国科技统计数据,1 9 9 9 表3 2 西方七国集团国家r & d 经费 单位:i o 亿英镑 1 9 9 l1 9 9 21 9 9 31 9 9 41 9 9 51 9 9 61 9 9 71 9 9 b1 9 9 9 英冉1 2 l1 271 351 401 4 j1 4 41 471 5 11 蚰 蕾田2 262 272 322 4 l2 5 82 6 82 933 0 13 2 3 法冉1 591 631 63”i 1 8 i1 8 81 922 0 l2 i 3 意大剥 7 77 67 3737s808s9 097 日本4 2s4 264 4 0 4 5 15 105 926 376 747 14 加拿大 5o5 i576 26 b7 l768 l87 美目 i 01 0 20i 61 0 9 11 2 3 - 01 3 n 8t 4 031 5 061 6 i7 蠢据来源:中国科技统计致据 1 9 9 9 r d 经费占g d p 比重,不仅与一国的技术创新能力有直接关系,而且反映了一个 国家对技术创新重视的程度。目前,发达国家这一比重在2 ,发展中国家在 1 v 1 5 。1 9 9 7 年,我国r d 经费为4 8 1 9 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o 6 ,见 表3 1 。根据1 9 9 9 年度i m d 世界竞争力报告,我国1 9 9 7 年的r d 支出总额在4 6 个 国家名列第1 7 位,相当于美国的2 9 ;企业r d 支出总额为2 4 9 3 亿美元位居第 1 5 位,相当于美国的1 8 6 。从r d 经费绝对数量看,美国r d 经费是世界上最多 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的国家,1 9 9 7 年达1 4 0 3 亿英镑,是我国的3 4 倍多,大约占所有工业国r & d 投资的 5 0 几乎相当于七国集团其他国家( 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加拿大) r d 投资总和,见表3 2 和表3 3 。 表3 3 西方七国集团国家r & d 经费占g d p 百分比 l 卿l1 9 9 21 9 9 31 9 9 41 9 9 51 9 9 61 9 9 71 9 9 $1 9 9 9 英冒2 帖 2 0 72 0 92 0 5i 妯 l0 0l 舳 i8 4 i9 0 蕾国26 l24 624 22 3 223 022 923 923 12 3 7 法国 24 i2 4 224 523 32 弘2 弛22 623 i 2 2 8 意大利 1 2 412 0l1 410 6l0 l 10 3 1 0 510 4 l0 7 日本 23 28272 628 30l 帖 l2 5 14 5 加拿大 l5 3i5 si6 116 2l 石2l 石3】“ l6 2 l6 3 羹冒2 射27 426 12 5 i2 占l26 22 6 42 6 52 “ 数据来源;中国科技统计数据1 9 蜩 表3 5 美国一些行业研r & d 投入 产业 1 9 9 2 年研究开发赞用占销售额的百分教( ) 离授 产业 医药与生物技术1 1 ,5 医,r 像健( 总鞭)9 7 半导体9 4 计算机与办公设鲁 8 , 中投入产业 电力和电子60 体匍产品5 7 航空沃4 4 化学4 3 汽车 4 0 电信3 1 低投 产业 住宅1 8 洧量品 1 4 遗攮和蠢# 产品 i 1 叠和采矿 i 1 髓辩 0 g 品0 7 务生 0 ,7 美田产生平均敦 37 羲据来源:标准与普尔计算机统计服务中心1 9 9 3 3 1 2 产业研究与开发a 隧国) 经费投入 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随产业不同而有根大的差异。表3 4 ,表3 5 ,表3 6 显示了我国与 美国一些产业r & d 经费投入情况。可以看出,( 1 ) 美国r & d 经费投入水平最高的产业, 如医疗保健与制药,计算机等高技术产业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产业,但从我国看,近年 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来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r & d 经费投入强度并不高这说明美国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是建立在自主创新基础上的,而我国则是建立在技术引进基础上的, 许多高技术企业名为高技术,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组装车间;( 2 ) 1 9 9 5 年,我国产业r d 投入占其销售额的比重平均为0 2 9 0 , 6 ,这一水平大大低于美国,1 9 9 2 年美国产业r d 强度平均为3 7 ,最高的医药与生物技术为1 1 5 ,最低的食品公司、服务业为 0 7 。 表3 4 我国一些行业( 全部独立核算大中型工业企业) r & d 经费投入强度( 1 9 9 5 年) 亍业r d 经费投 强度 r d 经费支出占精鲁收 的比重( )r d 经费支_ 出占增加值舶比重( ,旨) 总计 0 2 90 9 4 帆糖制造业 0 驺2 0 8 电子爰信设鲁糊造业 0 3 51 3 6 冶叠,瞄业 o 2 l0 7 9 石油化工制造业 o 2 s1 0 9 坊妖盈量装,髓业 o 1 20 4 9 数据来源:根据1 9 9 5 年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汇蝙 计算 表3 61 9 9 7 年美国典型产业r d 经费投入力度 产生门类r d 占悄售纂忱重( )r & d 预算比1 9 9 6 年增长( ) 懈药,慑甚产品 1 12+ 1 2 0 电子逼讯 7 4+ 9 0 加工制造,工作机械 5 0+ 7 0 航无,变通运 4 3+ 4 5 其他 3 6+ 3 4 化学制品皿塑料 3 5+ 2 7 人身安全产品 2 1+ 4 3 妨织面科 1 1+ 3 3 t 筑琳生,造坻 1 0+ 2 4 基础材料 0 9- 0 3 品厝姐胜料 0 8“4 石油,蠢鼍相关项目 0 54 2 总计平均 3 46 教据来源:( r e s e a r c ht e c h n o l o g ym a n a g e m e n t ) 1 9 9 7 第4 0 卷 3 1 3 企业研究与开发( r d ) 经费投入 r & d 经费投入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许多产业特别是计算机产业 中,r & d 经费投入占销售额的高比率有助于保持企业的主导地位。例如,m i c r o s o f t 公 司和i n t e l 公司就在世界上处于各自产业的顶端,保持着高水平的研究开发活动。日本 的一位企业家说:企业的r & d 经费占企业的1 ,企业难以生存:占2 ,可勉强维持, 占5 才有竞争力。目前,我国企业r & d 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为0 5 左右, 有r & d 经费投入的企业只占4 5 6 。1 9 9 7 年美国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全国研究开发经 费总数的7 2 7 ,日本为6 5 2 ,德国为6 5 8 ,法国为6 1 5 英国为6 5 5 ,俄罗斯 为6 9 2 ,韩国为7 3 7 ,而同期我国为4 2 9 。1 9 9 7 年,我国大中型企业平均每个企 业研究开发经费为1 9 5 万元人民币,而世界最大的5 0 0 强企业r d 一般占销售收入 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的5 - 1 0 以上,电信、医药等一些行业甚至达2 0 - 一3 0 ,1 9 9 7 年通用汽车公司研究 开发经费投入为1 4 0 亿美元,占销售收入的7 4 西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张掖市中储粮2025秋招基建工程岗高频笔试题库含答案
- 百色市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数智化与信息工程岗
- 酒泉市中储粮2025秋招信息技术岗高频笔试题库含答案
- 湘西自治州中石化2025秋招心理测评常考题型与答题技巧
- 2025年模拟物业考试题及答案
- 中国广电芜湖市2025秋招技能类专业追问清单及参考回答
- 国家能源福建地区2025秋招笔试综合知识题专练及答案
- 国家能源潮州市2025秋招心理测评常考题型与答题技巧
- 中国广电包头市2025秋招供应链采购类专业追问清单及参考回答
- 哈尔滨市中石油2025秋招心理测评常考题型与答题技巧
- 华为信息安全管理培训课件
- 诗经整本书阅读课件
- (2025年标准)预售小麦协议书
- 2025年院感测试题及答案
- 承包商全流程安全培训
- 养生店国庆节活动方案
- 古代文学史杜牧课件
- 7.1促进民族团结 课件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 2025年建筑施工安全教育试题及答案
- 桩基质量管理制度
- 口腔颌面外科缝合技术要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