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二),课堂考点探究,一、理解词语含义词语的含义多考查词语的指代义和语境义以及词语的表达效果,所以理解、体会词语含义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2010年高考四川卷原文见第一节)标题“自然”与第四段中加点“自然”的含义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答: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要结合语境理解,注意词语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标题的作用一是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二是体现全文主旨,由此可推知标题中“自然”的含义是针对全文而言。,文中第四段,作用只限局部,其中“自然”的含义结合具体段意理解即可。标题“自然”不仅指万物,还指人;而第四段中加点的“自然”是指“荒野”世界。【答案】标题“自然”是指万事万物构成的物质世界,在作者看来,自然与人有一种精神上的相通性,总是会染上精神的颜色。而第四段中加点的“自然”是指作者对“荒野”世界的感受:不事雕琢,与人的本性具有同样的美丽。,(2010年高考浙江卷原文见第一节)品味文中加点的动词,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理。(1)拍拍:_(2)喝令:_(3)挺直:_【解析】分析人物的心理要结合具体的情节内容来展开,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去理解人物在特定场合中的行为所表现出来的特定的心理特点。,【答案】(1)“拍拍”:表现出父亲对弟弟的信任、安慰和鼓励。(2)“喝令”:以强硬的方式表现出父亲对弟弟疼爱的心理。(3)“挺直”:既表现了父亲要帮助弟弟面对磨难的坚强决心,又表现出父亲为能帮助弟弟而感到满足。,技巧点拨1解释词语的指代内容使用词语指代(包括指示代词的指代和非指示代词的指代)的目的是为了行文的简洁。词语指代在文中经常使用,而且运用灵活,它可以指代一个词、短语、句子,甚至整个段落。如果对词语的指代内容没有搞清楚,就会影响对文意的理解。特别要注意,非指示代词的指代,考题是以“理解含义”的提法出现的。,概括词语指代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1)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在词语的前面,但也有少数的在词语的后面。(2)非指示代词内容的判定,既测试理解词语的能力,又测试理解语句或段落内容的能力和概括能力。首先要理解词语的含义,然后从理解内容入手,理清语脉,才能准确地找出指代内容。,(3)找出所指内容后,有的不能完全照搬原文(有时甚至根本无原文可搬),要加以概括,不多也不少。(4)指代内容概括后,要用“代入法”检验,因为既然是指代,就完全可以用概括出的内容替换原词语。这是防止失分的好办法。,2推断词语的情景义理解这类词语的含义,首先要明晓它在语境中是如何产生的。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词语因比喻、反问、借代、改变词语的感情色彩等修辞手段而产生的新义;一类是词语在语境中作远距离引申而产生的新义。,(1)对词语的语境义要正确理解上下文,不要受词典义的限制;或者当尝试用词典义解释不通时,就要尝试语境义。(2)对词语比喻含义的理解与确认要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比喻的本体是正确解题的关键。,(3)对词语的引申义、临时义、隐含义、概括义的理解,要注意从整体阅读理解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去分析,在明确词语所在的语句的句意、所在段落含意、所在语段前后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4)代词指代义的确定必须紧扣上下文的内容,要注意指代内容有近距离指代,也有远距离指代。对有些指代性词语还应特别注意其前后指代是否一致,范围是否统一等。有时指代内容没有现成词语可供使用,需要对文章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2)表达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等。如:“在我们的母亲河流长江上,第一次为这样一种大自然的伟力所吸引了。”“母亲”一词渲染出一种十分亲切的意味和诚挚热爱、自豪的思想感情;而“伟力”突出了作者为壮丽长江而倾倒的感情。(3)精确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表达概念方面的准确恰当,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在表意的精确、严密方面的作用。如前面所举的“跃”“铺”二字就有准确的表达作用,而如“错误常常是成功的先导”,“常常”就是起表达严密的作用。,(4)结构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全篇(或段)中的地位和点题、照应、过渡等方面的结构作用。二、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句子含意多考查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包括:结构复杂、意思隐晦难懂的句子;使用特殊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等;揭示文章主旨、观点或情感的句子。,(2010年高考重庆卷原文见第一节)“那天,让我觉得仿佛整个春天里,我都在向它们仰着脸。”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答: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理解一句话在文中的含义,要把这句话放到特定的语境中去理解,也就是联系上下文。,要重点理解关键词,“仿佛整个春天里”,怎么理解呢?感觉虽是在某一特定时刻产生的,但是有深厚的积淀和底蕴。“仰”的含义也很丰富,表面看是仰望之意,实则还有敬仰之情。【答案】表面写仰望鸟不住旧巢,不辞劳苦另筑新巢;实则表达了对鸟这一行为的敬仰。敬仰之情尽管是在那天才突然萌生,但这一深重的感情好像贯穿了整个春天。,(2010年高考全国卷原文见第一节)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1)不露痕迹地沟通着中国。答:_(2)与其随波逐流,不如先去大河家住一阵。答: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理解句子重在理解关键词语,把握句子结构特征和情感内涵。(1)第一句是一个高度概括的句子,该句的关键词是“沟通”,阐释句是第二段的第二句和第六段的第一句。要从文章中找出答案,还要结合全文主旨理解。联系主旨,即知大河家不仅沟通了地理区域,更沟通了中国民众的精神与心灵。,(2)第二句是抒情、议论性的句子,也暗寓了文章的主旨,理解这类句子,要看作者因何而抒情议论,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作者由韩三十八老汉引发感慨,因大河家而抒情。那么作者要我们去大河家住一阵是为什么呢?自然是寻找文化的根及人生的真谛。,【答案】(1)大河家虽然偏疏、原始,不为人知,却是连接中国的一个地理枢纽;在大河家,可以看见甘肃、青海两省,又能同时见识回藏两族;大河家更在精神和心灵上沟通了中国。(2)我们不能在世俗生活中放任自流;要深入到大河家这样的底层民间,才能找到中国文化的根以及人生的真谛;这既是作者的自我鞭策,更是对读者的期待。,技巧点拨1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方法(1)句子主干浓缩法:对于那些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要善于抽出主干,明了大意,然后分析其修饰语、限制语,这样把握句意就不难了。(2)句子作用定位法:文中的重要句子主要指起始句、总结句、衔接句、主旨句、情感句、矛盾句、警示句、引用句、修饰句等等。弄清句子在文中或语段中的地位、作用,对理解句子有重要意义。,(3)结合语境阐发法:理解语句不能脱离语段和文章,要善于抓住句子所在的段落,考查其相邻语句的隐含信息及其与该句之间的关系,然后勾连,从而准确把握和阐发语句的含义。(4)结合事例推断法:文章中的事例引用部分虽然不像中心句那样明确地表现文段的主旨,但中心句绝不是孤立的,特别是句子的思想或感情并不明朗时,就必须结合事例、引用材料等来推断了。,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作用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示段意。主要抓住段的起始句、终结句及结论性的句子。(2)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此类句子主要指在文章开头、结尾的结论性、概括性语句和段落的中心句。(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主要是文章统领性的、过渡性的、总结性的语句以及区分段内层次的语句。,三、综合鉴赏语言对语言的综合鉴赏一般是就文中某个段落或段落中的几个句子进行鉴赏。鉴赏可从炼字炼句、运用手法及语言风格几方面展开。,(2010年高考湖北卷原文见第一节)作者在描述扬州景物时切入的角度及语言的运用都很独特,请结合第段和第段加以赏析。答: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题应从“切入角度”“语言特色”两方面作答。“切入角度”就是指作者笔墨的着眼点,写的是哪方面内容;“语言特色”就是指我们平时所说的遣词用句的特点及语言的风格。语言特色要从语言的形式考虑,即在音、词、短语、句子、篇章特色中体现出来的特点。,【答案】作者从“小秦淮”与“瘦西湖”的命名方式切入,揭示了扬州景物“尺水玲珑”“小家碧玉”的诗化意味。多用古诗和四字词语,整句和散句交错使用,言辞清丽、格调典雅。,技巧点拨1鉴赏语言表达特色鉴赏语言表达特色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词语的锤炼: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叠音词、拟声词、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巧妙运用。(2)句式的选用: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短语)、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运用。,(3)手法的运用修辞格的选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顶真、互文、反语。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多角度描写,色彩方面,动静方面,点面结合,细描和白描等)。其他表现手法。(4)整体的语言风格: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口语化、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等。,2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是就词句的表达效果而言的,是一种对词句准确性、形象性、生动性的鉴赏。因此作答时既要写出词句的表面义,更要写出词语所在的语境义,还要指出这样写的效果。,课后题组精练,第三节鉴赏表达技巧,快乐时空言过其实马谡才器过人,喜欢讨论军计,诸葛亮很喜欢他,刘备临死的时候对诸葛亮说:“马谡说话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希望先生注意。”六年后,诸葛亮出兵祁山,派马谡作了先锋。在街亭(今甘肃庄浪县东南)战役中,马谡被魏国打得大败,部队溃散。诸葛亮失去了根据地,只好撤军,最后不得不依军法斩了马谡,后悔忘了刘备的话。(三国志蜀志马良传),【温馨提示】言过其实:言,语言;过,超过;实,实际。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指言词浮夸,超出他的实际能力。,课堂考点探究,课后题组精练,第三节鉴赏表达技巧,课前初试真题,课前初试真题,1.(2010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春风林斤澜北京人说:“春脖子短。”南方来的人觉得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会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其实,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样的名句是些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这四句里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这才草长,花开,莺飞,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间,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臂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着大靸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喜欢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着解气。要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牛角淡淡的阳光,牛尾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选自1980年4月8日北京晚报),(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A文章开头三段,写北京春天时间短、风沙大,点明了北国春天的特点。B作者历经飞沙走石的北国春风,“有了别样的体会”,感到北国春风不如南国春风。C作者“好不痛快人也”的感慨,源于对北国春风和人们在春风中劳作场景的感受。,D对比是本文的主要写法,如南国春风与北国春风的对比,麦苗返青与山桃鼓苞的对比。E作者对北国春风欲抑先扬,把自己对北国春风的体会抒写得淋漓尽致。解析:选AC。B项“感到北国春风不如南国春风”不正确,应为“感到北国春风胜过南国春风”。D项“麦苗返青与山桃鼓苞的对比”不正确,原文第八段首句“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是对北国春风的间接描写,并未构成对比关系。E项“欲抑先扬”不正确,应为“欲扬先抑”。,(2)文章倒数第二段,作者对江南春天中“看不见”的春风另有一番描述。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样写好在哪里。(6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时要审准题目,把握题目中的有效信息“另有一番描述”,这样就可以得到启发,和开始第三段结合起来分析前后对比表现手法的使用效果。文中前后两次写对南国春风的感情,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是为了突出作者对北国春风感情的变化,突出对北国春风的喜爱之情。,答案:用另一种角度写南国看不见的春风,与开篇对南国春风的描述形成对比,表明感情的变化。用轻柔的南国春风,与强劲的北国春风对比,凸显北国春风的作用。从怀念南国的春风转为怀念北国的春风,突出文章主旨。(意思对即可),2(2010年高考浙江卷原文见第一节)文中画线的四个句子在写法和作用上有哪些共同点?(5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把握能力。分析句子的写法主要从句子的内容、手法(修辞)和语言的风格方面考虑。分析句子的作用主要从句子的表达效果和在文段结构上的作用两个方面去分析。,答案:运用比喻,以有形写无形(答“具体可感、生动形象”也可);独立成段,过渡自然简洁;叙事者“我”通过评说,表达感受、看法。,课堂考点探究,一、表达技巧散文常见的表达技巧在高考题中表现为两种:对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考查。针对一些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命题,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借代、夸张、拟人;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常考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抑扬、白描、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借景抒情等。,(2009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老屋楚岩绿锈斑斑的铜制钥匙插进去,往上一提,然后把门环一拧,门就开了。推开它,门吱呀一声发出沉重的叹息;同时,门楣上扑簌簌地往下掉落阵阵尘灰。,我离家已经整整九个年头。开始几年,老伴依然和这间老屋厮守。每个星期六下午,我如同“候鸟”一样飞回乡下,与老伴相聚。彼时的老屋在我心中,如同鸟儿的归巢。当我在人生的天空飞累了,可以在此睡个甜甜的觉,亦可躲避外界的风风雨雨。十年以前,我拼尽全力,把所得一个子儿一个子儿地积攒起来,带领妻子和未成年的儿女,每天傍晚到水塘里挖沙,又一担一担地挑回家准备改造旧屋。儿女们累得哭了,我就用美丽的语言,给他们描述住进新屋那种舒坦和惬意,我们的村子原是一个破败落后的小村,小山坡下,拥挤着几百间各式各样的屋子。这些屋子,当年都是低矮的泥砖建筑,显得零乱、破败、萧条和风雨飘摇。记不清什么时候起,村民省吃俭用,累死累活,自己用田野的泥巴做成泥砖,陆续盖起了部分泥砖结构的新房子。后来,有人盖起了红砖的屋子。再后来,更有人盖起了水泥的楼房。这一切,仿佛是悄悄进行的,又仿佛是大张旗鼓雷厉风行地涌现出来的。,站在高处极目望去,在蔚蓝色的天空下水泥结构的楼房、红砖的屋子、泥砖的屋子与旧时留下来的厕所、猪栏、杂物间交叉错落,黑色的、灰色的、暗红色的瓦面,和新式的水泥银灰色的屋顶,相互映衬,如同白发苍苍的老人、朝气蓬勃的小伙、打扮入时的靓女、天真烂漫的小孩拥挤在一起,年龄老幼不同,衣着斑斓各异。在一片古老和新潮的交替中,我家的老屋显然算不得十分苍老,但显然已经宛如我一样,成了个年近六旬的初老之人,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关上咿呀作响的木门,我到一位朋友家中去做客。我们是同龄人,他高我矮,他瘦我胖。儿时,我们一起光着屁股在村前的大水塘中戏水,后来又一道去放牛,在田边戽水捉鱼,当晚霞在天边辉映出万道红色或是紫橙色的霞光,我们把斗笠挂在身后,骑在水牛背上,慢悠悠晃悠悠一高一低地回家来。如今,这位高高瘦瘦的牧童早已发福,成了个红光满面的大胖子。而他家建筑的气势、屋里的摆设,更是把我震住了。,啊!十多米长五层高的新楼,琉璃瓦顶,外表装修白绿相间的玻璃马赛克,光彩照人。客厅里,一色的欧式家具,真皮沙发,彩电、录像机、音响一应俱全。当年,我的老朋友也有一间老屋,是泥砖盖的,和我的老屋相比,显得太破旧。而今天他的这间新屋,据说是两年前盖起的。沧海桑田,世事更迭,十多年前,当我盖新房时,他还住在那间破旧的老屋里,对我当时的新屋啧啧称赞,认为我有本事攒钱,而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向前方。面对他的新屋,曾经自慰于自己的新屋在村中还算时髦的我,不得不自惭形秽了。,那么,再过若干年,老朋友的这幢新楼,是否又会变成旧屋而显得落伍呢朋友家里,不断有青年男女进进出出,汽车摩托车响声不断,那是老朋友的儿子和他的朋友们,他们都是来探望朋友的小孙孙的。年轻人全都衣着新潮,说话嗓门高,行动快捷。偶然我问起他儿子这幢新楼如何,刚刚做了爸爸的小伙子回答说:“我爸思想太老土,简直不可救药。,当年叫他不要这样盖的,至少要留一个停车场,他偏不接受。你看吧,才两年,门前的车子拥挤不堪。什么新楼,现在已经成了历史文物了!”看来,我刚才的疑问,已经有了肯定的回答。请你结合对文中“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向前方”这句话的理解,分析本文主旨。为凸显文章主旨,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_,【解析】本题侧重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这道题虽然只有两问,但是却包含着三个层次的要点,“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向前方”使用比拟的手法描写社会发展之快。要注意结合语境理解,“那么,再过若干年,老朋友的这幢新楼,是否又会变成旧屋而显得落伍呢”这些信息也给出提示。文章的主旨可以通过文中的很多议论抒情的语言信息加以分析。表现手法的判断注意到文中的“老”与“新”,可以判断出“对比”。,【答案】(1)句意理解:社会进步速度惊人。本文主旨:通过感叹新房迅速变“老”,反映了社会发展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2)表现手法:对比。,技巧点拨1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比喻: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或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2)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3)对偶: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两两映衬,或两两补充。(4)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5)比拟:使语言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6)排比: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势。,(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深刻印象。(8)反问:表达鲜明,起强化语气作用。(9)设问:提示注意,突出强调,引起思考,使自己的回答具有说服力,增强表达效果。2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1)象征: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感情。引申事理,形象而含蓄,耐人寻味。,(2)扬抑: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以强烈的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3)托物言志:假托某种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特定的主张或哲理。(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含蓄,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4)白描:不设喻、少修饰的方法,不用华丽的辞藻,以最经济最俭省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它往往寥寥几笔就能起到突出事物神韵的效果。(5)虚实结合:抓住重点,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6)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7)开门见山:文章开头直入正题,不拐弯抹角。,二、记叙的技巧1记叙详略。记叙应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进行,详写不是漫不经心地多写,它往往突出细节,注意渲染烘托,多用铺陈手法;略写也不是可有可无地硬凑,而应一丝不苟。2记叙人称。散文记叙人称多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有时交错使用。第三人称也用,但很少。不同人称的使用有不同的表达效果。3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2010年高考全国卷原文见第二节)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注意人称变换与作者情感的变化。文章在第二段、第九段中使用了第二人称“你”,其余各段均使用第一人称“我”或“我们”。内容方面,不同的人称便于叙事和抒情;表达效果及阅读心理方面,使用第二人称显得亲切,读者更易接受。,【答案】第一问: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视角;偶尔插入第二人称,构成两种不同人称的互相交叉。第二问:不同人称的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气氛,拉近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技巧点拨1人称表达的作用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呼告抒情,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2记叙方法的作用(1)顺叙:次序井然,自然贯通,条理清楚。(2)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3)插叙:内容丰富,深化主题,曲折有致。,课后题组精练,第四节赏析形象内涵,快乐时空修建自己的码头有一个人一直想成功,他做过种种尝试后都以失败而告终。为此跑去问他的父亲。他父亲是一个老船员,他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很早以前,我的老船长对我说过一句话:要想有船来,就必须修建自己的码头。,儿子听了这话后沉思良久。这之后,他不再四处尝试,而是静下心来,好好读书。后来,他不但上了大学,而且成了令人羡慕的博士后。现在他根本不必四处找工作,倒是有不少公司经常打电话来,希望他能够加盟,而且待遇好得惊人。【温馨提示】人生的道路,看起来好像很曲折,但事实并非如此,做人如果能够做到抛弃浮躁,安定自己的内心世界,锤炼自己,让自己发光,就不怕不被人发现。与其四处找船坐,不如自己修一坐码头,到时候何愁没有船来。,课堂考点探究,课后题组精练,第四节赏析形象内涵,课前初试真题,课前初试真题,1(2010年高考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饮一口汨罗江熊召政汨罗一水,迤迤逦逦,在中国的诗史中,已经流了两千多年。诗人如我辈,视之为愤世嫉俗之波的,不乏其人;取它一瓢饮者,更是大有人在。当然,饮的不是玉液琼浆,而是在漫长的春秋中浊了又清,清了又浊的苦涩。这苦涩,比秋茶更酽。,这会儿,我正在汨罗江的岸边,掬起一杯浑黄得叫人失望的江水。为了在端午节这一天,饮一口汨罗江的水,我可是千里奔驰特意赶来的啊!脖子一扬,我,饮了一口汨罗。立刻,我感觉到,就像有一条吐着芯子的蛇窜入我的喉管,冰凉而滑溜,在我肝胆心肺间穿行,如同在烟雨迷蒙的天气里穿过三峡的蛟龙。愤世嫉俗的味道真苦啊!同行人大概看出我脸色难堪,埋怨说:“叫你不要喝你偏要喝,这水太脏了。,我报以苦笑。朋友继续说:“你们诗人都是疯子,不过,也像圣徒。恒河的水污染那么严重,圣徒们也是长途跋涉,非得跑到那里去喝一口。”我得承认,朋友这么说,并不是讥笑我,他只是不理解。我的行囊中,带有青岛啤酒和可口可乐,为什么,我非得饮这浑黄的汨罗?,这小小的隔阂,让我想起禅家的一段公案。一次,著名禅师药山惟俨看到一个和尚,问:“你从哪里来?”和尚答:“我从湖南来。”药山又问:“湖水是不是在泛滥?”答:“湖水还没有泛滥。”药山接着说:“奇怪,下那么多雨,湖水为什么没有泛滥?”和尚对此没有满意的回答。因而药山的弟子云岩说:“是在泛滥。”同时,药山另一个弟子东山大叫道:“何劫中不曾泛滥!”,细细品味这句话,不得不佩服禅家独特的思维品质。何水不脏?我想对朋友当头棒喝的这四个字,本源于何劫中不曾泛滥的追问。不过,那四个字我终究没有问出口。然而由禅家推及诗家,我想得更多了。汛期湖水泛滥,每个人都看得到。可是,干旱季节的湖水泛滥,又有几个人能感觉到呢?屈原淹死在汨罗江,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汨罗不只是湘北的这一条,也不尽然是由波涛组成,知道这一点的,恐怕更是微乎其微了。,何劫中不曾泛滥!还可以推补一句,何处没有汨罗江?嵇康的汨罗江,是一曲裂人心魄的广陵散;李白的汨罗江,是一片明月;苏东坡的汨罗江,是一条走不到尽头的贬谪之路;秋瑾的汨罗江,是一把砍头的大刀;闻一多的汨罗江,是一颗穿胸的子弹到这里,我禁不住问自己:你的汨罗江会是什么呢?,据考证,屈原本姓熊,是我的同宗。从知道他的那一天起,他就是我写诗做人的坐标。每当灾难来临,我就想到那形形色色的汨罗江。好多次,当我的愤怒无法宣泄,我就想跑到这里来,跳进去,让汨罗再汨罗一回。今天,我真的站到了这汨罗江的岸边,饮了一口浑黄后,我的愤怒被淹灭了,浮起的是从来也没有经历过的惆怅。,江面上,二三渔舟以一种“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悠然,从我眼前飘过。不知道屈原为何许人也的渔翁,一网撒去,捞回来的是最为奢侈的五月的阳光。偶尔有几条鱼苗,看上去像二月的柳叶,也被渔翁扔进了鱼篓。那也是他的收获啊!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渔翁之意,却是肯定在于鱼的。,中国的渔翁形象,从劝屈原“何不随其流而逐其波”的那一位,到“惯看秋月春风”的那一位,都是明哲保身的遁世者,权力更迭,人间兴废,与他们毫不相干。船头上一坐,就着明月,两三条小鱼,一壶酒,他们活得好逍遥啊!你看这条因屈原而名垂千古的汨罗江上,屈原早就不见了,而渔翁仍在。这就是我的惆怅所在。,一位清代的湖南诗人写过这么一首诗:萧瑟寒塘垂竹枝,长桥屈曲带涟漪。持竿不是因鲂鲤,要斫青光写楚辞。看来,这位诗人的心态和我差不多,又想当屈子,又想当渔翁,结果是两样都当不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古人早就这么说过。既如此,我的饮一口汨罗的朝圣心情,到此也就索然了。归去罢,归去来兮,说不定东湖边上的小书斋,就是我明日的汨罗。(选自问花笑谁:熊召政美文精选,有删改),结合文意,概括“汨罗江”的两种主要含义。(每种不超过15个字)(6分)答:(1)_(2)_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汨罗江”在文本中出现的次数较多,随着语境的变化,其具体含义也有所不同。第二段“端午节这一天,饮一口汨罗江的水”,实际上就赋予了特定时间端午节,饮的不是普通的水,而是与屈原相关的一种“精神寄托”。,第五段“愤世嫉俗的味道真苦啊”是运用了“苦”的多重含义,代指一种“苦难”。第十五段中列举的人物实际上就指出“汨罗江”应为殉难所。这样结合文本分析,答案就理出来了。答案:(1)忧国忧民者的精神寄托;(2)忧国忧民者苦难的象征;(3)屈原殉国之处。(任选其中两项即可),2(2010年高考全国卷原文见第二节)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煤油灯的外形和使用方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6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文章三处细节描写了煤油灯的外形或使用,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及抒发的思想感情作答。考察细节描写的作用。在文章一、二两段中,作者说煤油灯“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那段时光”即作者无比留恋的童年时光。今天,煤油灯已远离了人们的生活,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来描写它,有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答案:寄托作者对童年时光生活的深切留恋和怀念;使童年的生活图景更真实、具体、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课堂考点探究,一、归纳概括形象构成散文的材料大体有:人、事、物、景,它们是散文抒情的主要凭借,我们称之为主要形象。在高考题中,对主要形象的考查的一个主要角度就是归纳概括主要形象的内涵或含义。,(2010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寒冷的高纬度我的梦开始的地方迟子建从中国的版图上看,我的出生地漠河居于最北端,大约在北纬53度的地理位置上。那儿有一个村子,它依山傍水,风景优美,每年有多半的时间白雪飘飘。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那里漫长的寒冷。冬天似乎总也过不完。,我小的时候住在外婆家里,那是一座高大的木刻楞房子,房前屋后是广阔的菜园。短暂的夏季来临的时候,菜园就被种上了各色蔬菜和花草,有的是让人吃的东西,如黄瓜、茄子、倭瓜、豆角等;有的则纯粹是供人观赏的,如矢车菊、爬山虎等等;当然,也有半是观赏半是入口的植物,如向日葵。一到昼长夜短的夏天,这形形色色的植物就几近疯狂地生长着,它们似乎知道属于它们的日子是不多的。,我经常看见的一种情形就是,当某一种植物还在旺盛的生命期的时候,秋霜却不期而至,所有的植物在一夜之间就憔悴了,这种大自然的风云变幻所带来的植物的被迫凋零令人痛心和震撼。我对人生最初的认识,完全是从自然界的一些变化而感悟来的。比如我从早衰的植物身上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同时我也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了生命的从容。因为许多衰亡了的植物,在转年的春天又会焕发出勃勃生机,看上去比前一年似乎更加有朝气。,童年围绕着我的,除了那些可爱的植物,还有亲人和动物。请原谅我把他们并列放在一起来谈。因为在我看来,他们都是我的朋友。我的亲人,也许是由于身处民风淳朴的边塞的缘故,他们是那么善良、隐忍、宽厚,爱意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林业知识基础试题及答案
- 财会基础试题及答案详解
- 活化酯生产线项目建设工程方案
- 城区综合管网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 房地产开发项目租赁意向金合同范本
- 农业种植项目农产品包装与运输劳务分包合同模板
- 生物医药外资股权投资与临床试验合作协议
- 高空作业吊盘信号工岗位责任及安全协议
- 皖创雍龙府建筑施工环境保护与修复合同
- 粤桂股份:互联网教育股权合作框架协议
- 2025年芳香保健师(初级)职业技能鉴定综合试题
- 世界避孕日培训
- 政务摄影培训课件模板
- 职业健康卫生培训课件
- 快递行业包裹分拣操作流程模拟题
- 辅助生殖妊娠营养干预
- 模块六 点的投影(课件)-中职高考《机械制图》一轮复习(高教版第5版)
- 健康素养促进项目课件
- 2024湘美版小学书法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固定摊位合租协议书
- 2025年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岗招聘考试真题卷(含岗位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