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湖第三版14第十四章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ppt_第1页
江汉湖第三版14第十四章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ppt_第2页
江汉湖第三版14第十四章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ppt_第3页
江汉湖第三版14第十四章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ppt_第4页
江汉湖第三版14第十四章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第一节微生物资源第二节微生物酶第三节微生物风味物质第四节微生物与保健食品的筛选,微生物资源学是研究微生物资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科学。是微生物、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医学、农学、化学、工程学等学科的边缘科学。微生物资源学重点讨论微生物这一重要的资源,它与人类的关系,开发利用的新成就,新技术及存在的问题。开发利用的战略和策略,值得重点投入的领域等。,为什么学习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现代工业、农业已在大规模开发动植物资源为人类服务。但是过度开发或不合理开发,造成环境恶化,沙漠化加剧,动植物资源减少,同时这使得微生物资源也在不断削减。有关这些引起国际上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提出要保护生物多样性,要保护环境,并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基本国策。微生物是一类天然资源的公众意识远远没有建立。,第一节微生物资源,微生物资源的特殊性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的保护微生物菌体食品单细胞蛋白,生物资源的利用现状,一微生物资源的特殊性,1.人类发现微生物300年,最初认识都是引起疾病的病原微生物,所以人类一开始是把它当作敌人,缺乏全面认识。2.微生物形体小,比表面积大。3.代谢类型多,生长繁殖速度惊人。可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又不宜受气候等因素影响。4.种源丰富,未知者众。微生物的种类有多少目前还未知。有人认为全世界描述的微生物还不到2,故开发潜力巨大。5.微生物变异性大。这为人类改造它们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如最初青霉素产率0.01%,但经改造后达5,提高500倍。,一微生物资源的特殊性,6.微生物资源的研究与开发比动植物晚。微生物的资源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零星、分散、不成体系7.微生物能在极端环境下生存(高温、低温、高酸、高盐)8.微生物是一个巨大的基因资源库。9.微生物潜力巨大,开发前景广阔,具有实际或潜在用途或价值(如酿酒、食品、有机溶剂、医药、工业、农业、环保等),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这是人类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其永续利用的共同纲领。我国是该公约的缔约国之一。生物资源三支柱,即动物、植物、微生物,其中微生物是一类与动、植物资源不同、生产性能优越、开发前景广阔的生物资源。我国地大物博,微生物资源极为丰富。目前,据初步统计,我们知道的微生物还不到10,利用的不到1,可能有90未开发,这些都可叫做“新种”,有可能存在新基因、能产生新产物和具有新用途。,二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开发的真正兴起约50年,其中创新是开发的灵魂。虽然微生物资源丰富,但开发的难度也不断加大,如20世纪50年代有千分之一的几率,而现在只有万分之一的几率。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程序:总体设计、找到目的菌、效果试验、申请专利、菌种改良及发酵工艺研究、以及报批、生产和市场等组成。1.总体设计总体设计是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首要任务。还要考虑市场变化、开发策略、自身现有基础等方面。往往还需要合作伙伴的帮助。总体设计为防止目标相重,一套好的总体设计往往有几套方案。总体设计确定后,明确开发意图并贯彻始终。,2、找到目的菌总体设计一旦确定,核心问题就是千方百计尽早找到目的菌.所有的策略、路线、方法等都为这个中心服务。原则如下(4个方面):1)菌种来源及分离:世界微生物资料中心资料显示,目前至少有58个国家484个菌种保藏中心,已保藏有80多万株,这是一个重要来源。分离菌种可根据开发目标,选择取样地域、取样环境,取样方法。菌株分离法:单菌株筛选纯培养;混合菌筛选培养例:选冶含硫矿砷金处理的微生物(铁硫杆菌、硫硫杆菌),2)模型设计,微生物开发目的千差万别,但必须建立准确、快速、微量、简便的筛选模型,尽快淘汰非目的菌。模型设计可根据作用机制、代谢途径的靶位、目的化合物等设计初筛模型。3)一菌多筛,增加菌的利用率和入选率,还可能找到用途更大的非目的菌。这点对生物活性物质(微生物药)的开发尤为重要,因为有时不清楚我们要找的究竟是哪类微生物,而开发意图在分离菌种时一般无法贯彻,因此常常要分离数以万计的菌种。而如果只用一个模型往往找不到目的菌,造成浪费。4)高通量筛选和组合生化相结合。(高通量筛选在国外已广泛使用,许多模型固定在各自不同的载体上,以机器人取样,计算分析,提高筛选效率)。,3、申请专利专利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也是一个单位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资源开发包含重大的经济利益,同时也包含重大的投入和风险。为了保护劳动成果,保护知识产权,及时申请专利是绝对必要的。申请时机一般在确定某种新活性、新用途或新化合物时立即申请。新菌种也可申请,但不同国家有不同规定。,4、菌种改良及基因工程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微生物天然功能在人工控制条件下,按照人工的意志的重演和高效表达。通常获得的目的物的产率会比较低,或者菌株的工艺性状有缺陷,这就需要进行菌种的改良。方法:诱变育种;基因工程方法,5、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重大课题微生物资源开发只有50年历史,开发的潜力还很巨大。研究重大课题有:1)未知微生物的检测、分离和利用2)无公害农药的微生物研究3)微生物药物的开发,三微生物资源的保护,1.保护微生物资源的必要性微生物对人类的意义:一是生态系统的积极参与者,维持生态平衡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人类生活所需的各种物质的生产者。社会对保护天然微生物资源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认识。自然界的微生物受环境的影响,处在生生死死和不停的变化之中,大量未知微生物灭亡。还有天然的极端微生物(高盐、高碱高酸、高压、太空、高辐射等),许多极端微生物所栖息的环境正不断遭到破坏,所以这种特定下的特殊微生物也不断在减少。例:有学者考察云南省22个地区不同植被的土壤放线菌,发现原始森林的放线菌最多(9个属),而后随着砍伐、耕种和旱地程度增加,放线菌种类不断减少。说明不是因微生物资源开发而减少,而是自然环境破坏造成的微生物种类减少。,2.保护微生物资源的措施1)生产菌种和专利菌种的保护,现在主要是通过法律手段保护.2)天然微生物资源的保护:保护具有代表性的原始环境如原始森林;高山湖泊、冰川、盐湖等。3)对典型地区进行微生物资源调查,分离鉴定与保存菌种;4)加大对微生物资源的利用;5)宣传保护原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将保护微生物资源看的和保护动植物资源一样重要。,四、微生物菌体食品,平菇,香菇,草菇,返回本节,金针菇,药用菌类代表,灵芝,猴头,猪苓,返回本节,珍稀菌类代表,杏鲍菇,茶树菇,鸡腿菇,滑菇,返回本节,返回本节,(二)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在分类学上,食用菌属于真菌界中的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食用菌的子实体一般都比较大,直径和高度可达240cm,所以又称食用菌为大型真菌。分为菌盖、菌柄及菌丝体3部分。菌丝体是食用菌的营养结构,主要功能是分解基质,吸收、输送及贮藏养分;子实体(菌盖、菌柄)是繁殖结构,其主要作用是产生孢子,繁殖后代。,菌丝形态1孢子,2孢子膨大3孢子萌发4菌丝分枝5菌丝体6放大的菌丝体A细胞壁B细胞核C细胞质D细胞隔膜,菌丝体的形态结构,有隔菌丝无隔菌丝,菌丝体的形态结构,食用菌的菌丝一般是多细胞的,菌丝被隔膜隔成了多个细胞。每个细胞可是单核、多核或双核。邻近的两个菌丝细胞之间,可发生细胞质交换。,子实体的形态结构,伞状:双孢蘑菇贝壳状:平菇漏斗状:鸡油菌舌状:牛舌菌头状:猴头菌毛刷状:齿状菌珊瑚状:珊瑚菌盘状:盘菌蜂窝状:羊肚菌马鞍状:马鞍菌耳状:木耳花瓣状:银耳绣球状:绣球菌,子实体的形态结构,舌状,子实体的形态结构,蜂窝状,子实体的形态结构,耳状,花瓣状,子实体的形态结构,子实体的形态结构,伞状,伞菌子实体的形态结构,二、食用菌的生产意义,(三)食用菌的营养成分,返回本节,1、营养价值集中了食品的一切良好特性、营养价值达到植物性食品的顶峰植物肉、上帝食品、长寿食品,营养结构合理,各营养成分的比例平衡,表绪1部分食用菌与蔬菜、粮食中蛋白质含量的比较(g/100g干重),返回本节,表绪2部分食用菌维生素的含量(mg/kg鲜品),返回本节,药用价值,(1)药用成分,主要是多糖类、三萜类及核苷类化合物等。,(2)药效,增强免疫力清除自由基防治心血管病保肝、健胃、减肥等,返回本节,食用菌世界生产概况,一、生产概况,返回本节,(四)食用菌发展概况,返回本节,(二)中国生产概况,返回本节,中国与世界食用菌总产量的比较(万吨),返回本节,返回本节,发展趋势,2)向高质量发展,返回本节,3)向工厂化和规模化发展,返回本节,4)向增值化发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本节,五、单细胞蛋白,单细胞蛋白(SCP)是通过培养单细胞生物而获得的菌体蛋白质。用于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单细胞生物包括微型藻类、非病原细菌、酵母菌类和真菌等。它们可利用各种基质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生产单细胞蛋白。菌体中蛋白质含量随所用菌种及基质而异,一般含量达4080。与传统食品营养成分比较,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组成较为齐全,含有人体必需8种氨基酸,尤其是谷物中含量较少的赖氨酸。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碳水化合物、脂类、矿物质,以及丰富的酶类和生物活性物质。单细胞蛋白的开发与生产为解决人类食品和饲料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单细胞蛋白与传统食品的各种主要营养成分含量比较,生产SCP的菌种基本要求,(1)对基质的菌体产率高,生长速度快(2)菌体细胞以大的为好,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3)培养的最适温度较高,其生长pH以偏酸为佳。(4)能耐浓度高的基质。(5)食用菌种应无毒性,在培养期间,不使基质产生有害物质。,作为蛋白质资源的微生物,(1)利用糖类原料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如酿酒酵母、假丝酵母、木霉、青霉等。(2)利用石油原料生产单细胞蛋白。如酵母菌,细菌中的诺卡氏菌、假单胞菌、棒状杆菌等。尽管已经证明烃类蛋白质没有毒性和致癌性,但人们还是担心其安全性。(3)利用甲烷为原料生产单细胞蛋白。以细菌为主,如甲烷假单胞菌、嗜甲烷单胞菌等。甲烷不合芳香烃,无致癌物质,无毒害,产品安全性高,原料蕴藏丰富,成本低。但产生菌大多都生长较慢,菌体浓度低,所以生产速率低,尾气中残留甲烷的利用尚未完全解决。,(4)利用甲醇生产单细胞蛋白。甲烷单胞菌属、甲基球菌属,假单胞菌。(5)利用乙醇原料生产单细胞蛋白。假丝酵母、细菌、曲霉属。(6)利用二氧化碳为碳源,氢为能源的细菌为氢细菌,多为氢单胞菌属。(7)利用太阳光能生产单细胞蛋白。单细胞藻类,如小球藻、螺旋藻属及光合细菌等。,世界上利用石油资源生产单细胞蛋白的企业,国内外以农业废物和食品工业废物为原料研制单细胞蛋白的主要情况,用糖类原料生产菌体蛋白,生产单细胞蛋白的糖类原料非常丰富,如糖蜜,甘薯粉、玉米粉、土豆粉、麦粉、稻草、麦秆、玉米茎和叶。其中纤维素类是生产单细胞蛋白的最佳原料之一。其优点是:原料来源丰富,价廉,没有毒性疑虑,可附带解决城市垃圾问题,可提高纤维质粗饲料的使用价值。,天然纤维素的聚合度、结晶度很高。由-1,4-糖苷键连接的D-葡萄糖残基组成的高分子聚合物的聚合度从几百到一万五千。据X衍射测定,多种植物纤维素的相对结晶度在3040之间,而棉花纤维高达7080,且植物纤维被木质素包蔽着,是一种具有高度抵抗生物降解的高分子聚合物。因此,纤维素在用作碳源前必须进行预处理,这也是该原料的不足之处,因而也促使人们加以研究改进处理技术,以适用廉价生产的要求。,利用纤维素原料生产SCP工艺流程,第二节微生物酶,一概述19世纪后建立酶的概念.但酶的催化作用却很早为人们的生活所利用.如4000多年前酿酒和制酱。酶商品化生产在1897年后,最初开始由动植物提取;之后由霉菌开始生产淀粉酶;二次世界大战后,用微生物获得商品化酶制剂形成规模性的产业化生产。20世纪90年代后,基因工程发酵工艺先进发酵设备是酶工业的第三个飞跃。这个飞跃使微生物酶制剂地位进一步加强。,二微生物酶的开发,1微生物酶开发的一般程序1)样品采集与菌种分离;2)菌种筛选;菌种复壮;3)最佳产酶条件初步确定;产酶性能进一步提高4)微生物酶提取方法5)菌种保藏,2.初筛与复筛方法初筛:1)用简单的定性反应(包括颜色反应、有无水解圈、有无特殊气体生成等),2)在最初分离时就给予特殊的培养基或培养条件。但初筛往往和分离同步:如脂肪酶产生菌初筛培养基:橄榄油2,硫酸胺等无机盐,去氧胆酸盐,脂肪酶菌种生长后,菌落周围出现清晰水解圈。复筛:在初筛基础上筛选产酶量高、性能更符合生产的菌种。复筛时测定方法极为重要,摇瓶发酵测定酶活力,一般用真正的底物。复筛获得的菌株要求:不是致病菌;不易变异和退化;不易感染噬菌体;微生物产酶量高,生长繁殖快;营养要求低;酶便于分离和提纯,得率高。,3.微生物产酶性能的进一步提高,获得高产菌种的突变体物理和化学诱变利用代谢调节机理获得突变株利用代谢调节机理来提高微生物的酶产量运用遗传、基因工程的手段将原有菌株中的目的酶基因转移到另外一些对生产环境具有适应性的微生物细胞之内使其高表达使酶基因在另一微生物上得到表达,大幅度提高酶基因在细胞内的量。,4微生物酶的提取方法,酶的粗提胞内酶的提取:收集菌体破碎细胞收集提取液(发酵液)酶的沉淀分离(盐析、有机溶剂沉淀等)胞外酶的提取:培养菌体收集发酵液酶的精制,三微生物酶的应用,蛋白酶:最重要的工业酶,约占市场40.1979年起都在寻找高温及高碱性的蛋白分解酶,还有糖尿病人需要有甜度的非糖类化合物,如蛋白肽等。芳基乙醚酶:木质素是纤维素发酵后的主要副产品。全世界陆生生物量中木质纤维素占了95,其中木质素占了1/4左右。现有欧文氏菌编码的芳基乙醚酶基因克隆在大肠杆菌体内,用于降解木质素生产燃料、能源、药品等。纤维素酶:纤维素占地球动植物总量的一半,是数量最大的可再生资源。自然下微生物降解纤维素极为缓慢,现已获得一些菌转化纤维素进行资源再利用。脂肪酶青霉素酰化酶半乳糖苷酶特殊治疗用酶(透明质酸酶、血纤维蛋白溶酶、L天冬氨酸、右旋糖酐酶),四极端环境微生物酶的开发,极端微生物酶的来源嗜冷微生物(15以下)嗜盐微生物(高盐环境)嗜热微生物(50113甚至更高)极端环境微生物酶的获得酶的产生:在极端环境微生物中找到的酶基因,以大肠杆菌为宿主,进行异源基因表达;还有酶的纯化和酶性能的改善.,第三节微生物风味物质,香精油、含油树脂、蛋白质水解物、蒸馏物、香料、香草、氨基酸、酶水解产品、烘焙产品目前风味物质大多是通过化学合成或萃取的方法生产,植物是香精油和风味物质的主要来源。生产的法规:GRAS,美国食品医药管理局对微生物或酶生产的风味物质展开调查,将其列入GRAS级,这些化合物不被认为是添加剂。(generallyregardedassafe),一、风味的概念“广义风味”的观点认为,“风味”意指食物在摄入前、后刺激人的所有感官的综合而产生的各种感觉的综合,它包含了味、嗅、视、听等感官反应而引起的化学、物理和心理感觉,是这些感觉的综合效应。“狭义”的观点认为,“风味”决定人们对食品的选择,接受和吸收,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