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王昌龄诗作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王昌龄诗作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王昌龄诗作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王昌龄诗作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王昌龄诗作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王昌龄诗作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盛唐时期诗坛俊彦灿若繁星,“诗家夫子 王昌龄是其中一位有独特魅力 和成就的诗人。他现存诗歌不到两百首,文章六篇,文艺理论著作诗格、诗 中密旨两部。作品数量虽不多,但质量之高令人不能不叹赏击节。前人研究 多集中在王昌龄诗作风格和平生探讨,笔者在研读王昌龄诗作时发现,其中出 现很多地名及人名,前人却尚未作系统梳理,似乎尚存在一块学术空白。 古人云:“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审堂下之阴,知日月之行,阴阳之 变。 圆故本文拟以王昌龄诗为主要依据,结合生平行踪,作一全面整理。 本论文题为王昌龄诗作研究,主要想法和做法是从文本出发,参照史料 与前人研究成果,力求追寻诗人的交游和行迹,从一个其他角度作知人论世的 努力。全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三章。绪论简介历代学者研究王昌龄的成果。第 一章着重勾勒王昌龄平生交游,除诗坛朋友、方外人士和达官显贵外,细化至 家中亲人等。第二章追踪并勾勒王昌龄行旅。约分入仕前塞北之游、入仕之后 岭南、龙标贬谪行旅,以及官江宁丞期间江南行旅,并对其行旅诗作中的思想 变化作一分析。第三章对王昌龄的女性作品作比较具体、细致的研究,提出笔 者的研读心得,希望有助于推进王昌龄诗歌审美特征与价值论述的深化。 关键词:交游、行旅、女性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 - :“昌龄工诗,缜密而思清,时称诗家夫子王江宁,盖尝为江宁令” o 王范之注吕氏春秋选注察今 ,中华书局出版,1 9 8 1 年版,第8 6 页 v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i nt a n gd y n a s t y , t h e r ea r ea sm a n y o u t s t a n d i n gp o e t i c sa ss t a r si nt h es k y , w i t h u n i q u ec h a r ma n da c h i e v e m e n t , w a n gc h a n g l i n gi so n eo ft h em o s te x c e l l e n tp o e t m a s t e r s h i se x t a n tp o e t r yl e s st h a n2 0 0 ,a r t i c l es i x , t h e o r yo fl i t e r a t u r ea r e ”r u l e so f p o e t r y ,”i np o e ms e c r e to r d e r a l t h o u g ht h eq u a n t i t yo fh i sw o r ki ss m a l l ,t h e q u a l i t ym a k e su sh a v en oa l t e r n a t i v eb u th i 9 1 lt oa d m i r e t h ep r e d e c e s s o rs t u d i e s c o n c e n t r a t e sa n da l w a y sd i s c u s s e si nt h ew a n gc h a n g l i n gp o e t i cc o m p o s i t i o ns t y l e , t h ea u t h o rw h e nr e a d st h ew a n gc h a n g l i n gp o e t i cc o m p o s i t i o nd i s c o v e r e dt h a tt h e r e p r e s e n t sm a n yg e o g r a p h i cn 锄e sa n dt h ep e r s o n a ln a m e s ,t h ep r e d e c e s s o ra c t u a l l y n o ty e tm a k e st h es y s t e mt oc o m b ,a si ft h e r es t i l le x i s t sa na c a d e m i cb l a n k a sa na n c i e n ts a y i n g :f a l l i n gl e a v e sa r et h es y m b o lo ft h ea u t u m n ”t h i sp a p e r i si n t e n d e dt or e s e a r c hw a n gc h a n g l i n g sp o e t r y 勰t h em a i nb a s i sf o rt h e w h e r e a b o u t so fl i f ef o ra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f i n i s h i n g t h i sp a p e re n t i t l e d 竹w a n gc h a n g l i n g sp o e m ”,t h em a i ni d e a sa n dp r a c t i c e si s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t e x t ,i nt h el i g h to fp r e v i o u sh i s t o r i c a ld a t aa n dr e s e a r c hr e s u l t s ,t o t r a c et h ep o e t sf r i e n d s h i pa n dt r a v e l ,f r o ma n o t h e rp e r s p e c t i v et om a k ee f f o r t s i n a d d i t i o nt ot h ef u l lt e x to fi n t r o d u c t i o na n dc o n c l u s i o no fat o t a l ,t h e r ea r et h r e e c h a p t e r s i n t r o d u c t i o nb r i e f l yi n t r o d u c e t h eh i s t o r ys c h o l a r s r e s e a r c h0 1 1w a n g c h a n g l i n g sr e s u l t s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o u t l i n e sw a n gc h a n g l i n g sf d e n d s ,i na d d i t i o n t op o e t r yf r i e n d s 、g o v e r n m e n to f f i c e r s ,h e r m i t s ,h i sf a m i l ym e m b e r sa n ds oo n c h a p t e ri it r a c k sa n do u t l i n ew a n gc h a n g l i n g st r a v e l i n g b e f o r ee n t e r i n gp o l i t i c a l s t r a t u mt o u r si ns a i b a i ,a f t e r e n t e r i n gp o l i t i c a ls t r a t u mo fl i n g n a n , l o n g b i a o r e l e g a t i o ns t r e a m s ,t r a v e l i n g sd u r i n gj i a n g n a n , a n da l s ot r yt of i n dt h ee x c h a n g e t h i n k i n gd u r i n gt h e s et r a v l e w a n gc h a n g l i n gc h a p t e ri i io ft h ew o m e nw o r k sf o r m o r es p e c i f i ca n dd e t a i l e dr e s e a r c h , e x p l a i nt h ea u t h o ro ft h es t u d ye x p e r i e n c e s ,i n o r d e rt oc o n l r i b u t et ot h ea d v a n c e m e n to fa e s t h e t i cf e a t u r e sa n dw a n gc h a n g , l i n g s p o e t r yo nt h ev a l u eo ft h ed e e p e n i n g k e y w o r d s :f r i e n d s h i p ,t r a v e l i n g , f e m a l e v i 上海人学硕 :学位论文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参与同一工作的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 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歪塑牵日期:业 本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论文及送交论文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 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日期:丛:丕:垃一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王昌龄( 6 9 8 7 7 5 6 7 ) ,字少伯,开元、天宝年间著名诗人,当时即有 “诗家夫子王江宁 的美誉,诗以五古、七绝为主。昌龄同时代人殷瑶在 :河 岳英灵集中选其诗十六首,居诸家之首。晚唐人顾陶在唐诗类选序中亦称: “国朝以来,人多反古,德泽广被,诗之作者继出,则有杜( 甫) 、李( 白) 挺 生于时,群才莫得而间,其亚则昌龄、伯玉、云卿、千运,合十数子,挺然 颓波间,得苏、李、刘、谢之风骨,多为清德之所讽览,乃能抑退浮伪流艳之辞。一 将王昌龄作为杜、李之亚的第一人,与陈子昂并举。今人则论日:“如就体制之 备、题材之广和数量之多而言,王昌龄创作不如高岑和李杜;但其诗质量很高, 边塞诗可并高岑而三,宫怨诗可与李白争胜,而用意之深、写景之妙、比兴之切、 造语之奇,都有独到之处,卓然为盛唐一大家 。 正因为王昌龄诗歌有着如此杰出的成就,故其人其诗为历代治唐诗者所特 重。据笔者考察,对王昌龄的研究和评论,大致可划分两个时段,一为唐五代至 清末,这个时期基于研究意识尚未自觉,对王昌龄的关注多限于简单的生平介绍 以及诗作评论层面,资料散见在各种诗话和史料笔记之中;一为清末至现今,这 一时期,学者们开始用专业的眼光观照其人其诗其事,并取得了较大进展。 唐五代至清末对王昌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对王昌龄生平的记载和评论。五代刘晌:旧唐书文苑传、宋欧阳修、 宋祁新唐书文艺传、元辛文房唐才子传都对王的生平作了简略勾勒, 三者内容大致相仿,但也存在一些分歧,例如新唐书文艺传中认为王为江 宁人,而唐才子传则认为王为太原人。此外唐薛用弱在集异记中还记载 了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三人旗亭画壁的一则轶事。对于诗人的生平遭际,唐殷 瑶在河岳英灵集中写“奈何晚节不矜细节,谤议沸腾,再历遐荒,使知者叹 息。一以后诗话沿用其论,基本上对王的遭遇持同情态度。也有冷嘲热讽之人, 如宋葛立方在韵语阳秋卷十一中写“观王昌龄之诗,仕进之心,可谓切矣 后昌龄以世乱还乡,为闾丘晓所杀,则所谓黄鹤者,竟不能高举矣。显然语含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二:。昌龄工诗,缜密而思清,时称诗家夫子王江宁,盖尝为江宁令。”而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集卷三则称其为“诗天子”,云:。史称其诗句密而思情,唐人琉璃堂图以昌 龄为诗天子,其尊如此”关于“诗天子”与。诗夫子”辨考,可参阅骆礼刚先生所写王昌龄二题,文 学遗产) ,一九九二年第二期。 圆刘开扬唐诗论文集王昌龄的诗歌创作,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9 年版,2 3 页 1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讥讽。 二、对王昌龄诗歌风格的探讨。历来诸家多沿袭旧唐书文苑传中所称 的“昌龄为文,绪微而思清,不过后人也纷纷提出王诗的其他特点,例如明高 楝在唐诗品汇总序中认为王昌龄“声俊 ;明胡应麟:诗薮外编卷四 认为王昌龄“神秀 ,等等,不一而足,均为诗话作者对王诗的独特感知。其中, 通过唐殷瑶在河岳英灵集中所选王诗体裁的编配、芮挺章国秀集中所选 诗歌体裁的分配,可探知在当时王诗受人推重的乃是五言;明清以后诸家对王 昌龄七绝逐渐高举,将其与李白共称为神品圆。 三、对王昌龄诗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是否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的争 论。争论肇始于明,李攀龙在唐诗选中首先推举此诗为唐七绝压卷之作,此 后明代学者聚讼纷纭,开展了一场关于唐诗七绝压卷之作的讨论。当时学者王士 祯、王世懋兄弟、胡应麟、钟惺等都参与了此讨论,各诸家意见不尽相同,且纷 纷举出了其他的选项,如王之涣鹳鹊楼诗等。不论此诗是否为唐人七绝的压 卷,争论本身已证明王昌龄七绝的艺术成就被明清人所公认肯定,在中国文学史 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四、对王昌龄具体诗作的关注。历代诗话评论中,对王昌龄的边塞题材诗如 从军行、出塞和妇女题材诗如西宫秋怨、长信秋词、浣纱女、闺 怨,以及送别题材诗芙蓉楼送辛渐关注较多。这些评论或从细处入手,或 从整体观照,或列举史事以阐释,或援引同类诗作以比较,展现了诗话作者对诗 作的独特审美感受。 从清末到当代,是王昌龄研究的第二阶段。这个时期学者对王昌龄的关注大 为增加,出现了一系列研究专著、论文以及种类繁多的王诗选本,在对王昌龄作 品的导读、赏析等普及方面,也做出不小的成绩,可以说是王昌龄研究的繁盛期, 研究形式多样,成果极为丰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o 河岳英灵集中选王昌龄诗1 6 首,其中五古1 2 酋,七绝3 首;国秀集中选王昌龄诗五首,其中五 古4 首,七绝l 首。 雪明胡应麟 诗薮内编卷六云:。七言绝,太白、江宁为最,右丞、嘉州、舍人、常侍次之。”明王世 贞诗评云:“焦弦日:龙标、陇西,真七绝当家,足称联璧。” o 陈文华著唐诗史案,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3 年版,3 0 - q 6 页 曰论文主要根据:河:i t j t 京师范学院中文系资料室、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资料室合编:中国古 典文学研究论文索引( 1 9 4 9 1 9 6 6 ) ,中华书局,1 9 7 9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资料室编:中 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索引( 1 9 6 6 7 - - 1 9 7 9 - 1 2 ) ,中华书局,1 9 8 5 年;中山大学中文系资料室编:中国古 典文学研究论文索引( 1 9 4 9 - - - 1 9 8 0 ) ,广西人民出版社,1 9 8 4 年;以及学术期刊网所载1 9 7 9 年至现在的 学术论文,可知研究王昌龄诗歌的论文总计约1 3 4 篇 2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作品整理情况。 ( 一) 、诗歌方面。历来著录王昌龄集卷数悬殊难考,崇文总目称王昌龄诗 一卷,通志略称五卷,宋志称十卷,郡斋读书志称六卷, :全唐诗为 四卷,当有不少亡佚。现今,昌龄诗作整理的成果有李云逸的王昌龄诗注, 黄明校编的王昌龄诗集等。其中,李注本是收录王昌龄存世之作较为完备 的一个校注本,书中辑有历代关于王氏具体作品的诗评,书后又附历代总论其人 其诗者,为对王昌龄诗歌的阅读与研究提供了极大便利。另外,胡问涛、罗琴所 编王昌龄集编年 ,将王昌龄诗作中可以考定出时间的诗作加以系年,并从 其他资料中钩稽中王昌龄的事迹,为后者对王昌龄的诗歌进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 的平台。 ( 二) 、文章方面。王昌龄现存文章六篇,收录在全唐文中。分别为: 公 孙弘开东阁赋、吊轵道赋、霸桥赋、对大豆酌酒判、对荐贤能判、上 李侍郎书 ( 三) 、文艺理论专著诗格、诗中秘旨整理及研究。 l 、对诗格、诗中密旨的真伪,学界曾进行过讨论。现学界普遍公认 诗中密旨为后世伪作。对诗格是否为王昌龄所作,1 9 4 2 年罗根泽发表 了王昌龄诗格考证固一文,对该书在中日的流传情况进行了介绍,并认为该 书确系王昌龄所作,能代表其诗学观点。之后,李珍华、傅璇琮等为代表的学者 也认为王氏的诗格是真实存在的一部书,两人合著的谈王昌龄的( 诗格) 一部有争议的书 通过对王昌龄诗格等论诗著作流传情况的细心梳理和 辨析,认为王昌龄诗格是真实存在的一部书。 上世纪末,张伯伟吸取中日学者研究成果,出版全唐五代诗格汇考 , 将文镜秘府论中所记载的诗格编为上卷,将传世诗格中不见于 文 镜秘府论者编为卷下。 本人赞同文镜秘府论中录写的诗格为王昌龄所著,对吟窗杂录 中所载余者及旧署名诗中密旨持阙疑态度。 西上海古籍 h 版社,1 9 8 4 年版 。江西人民出版社,1 9 8 1 年版 章巴蜀出版社,2 0 0 0 年版 。载文史杂志第二卷第二期,1 9 4 2 年2 月版 。载文学遗产,1 9 8 8 年第6 期 。江苏古籍出版社,2 0 0 2 年版 3 上海人学硕上学位论文 2 、对王昌龄诗格与诗歌创作关系的研究。研究成果有福建师范大学索 祖翠的硕士毕业论文l :王昌龄的诗作及其创作实践,论文中分“书身心之行李, 序当时之愤气 、“夫作文章,但多立意、“巧用文辞,精炼意魄 三个部分论述 王昌龄诗作和其诗歌理论的关系。 二、对王昌龄生平研究。王昌龄生平资料流传下来见诸文字的很少,旧唐 书文苑传和新唐书文艺传所撰总计不足百余字,故而其籍贯、生卒年、 宦迹以及交游都十分模糊。后世学者在此方面用力甚勤,主要论著有:李云逸王 昌龄小传、傅璇琮王昌龄事迹考略圆、谭优学唐诗人行年考王昌龄行 年考 、王运熙王昌龄的籍贯及其( 失题诗) 的问题、傅璇琮与李珍华合 著王昌龄事迹新探 、黄益元著王昌龄生平事迹辨正 、李原培王昌龄 两次出塞路线考o 等。这些论著基本梳理了以上的问题,但也存在一定的分歧。 今从学界多数说法,认为王昌龄约生于武周圣历元年( 6 9 8 ) ,约卒于天宝十四载 ( 7 5 5 ) 。籍贯为长安京兆人,祖籍太原,江宁为做官之地。早年出塞远游,于开 元十五年中进登第,授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又中博学宏辞科,迁汜水尉。后贬 岭南,出江宁丞,贬龙标,最终被害。 三、对王昌龄诗歌的研究。这部分研究颇丰,大体表现在对王昌龄诗歌的总 论、对王昌龄诗歌具体题材和体裁的分别研究,其中又以对王昌龄七绝诗歌研究 为最多,还有学者从乐府诗体裁角度对王昌龄进行研究,对王昌龄具体作品特别 是某些名著鉴赏性分析的文章也不少,同时也有学者从佛教角度对王昌龄诗歌进 行关照和解读。繁复之多,在此不一一列举。 总之,清末近代以来,尤其是二十世纪以后,学者对王昌龄的研究用力甚勤, 成果颇丰。通过前人辛勤的勘探、爬梳,王昌龄生平大略,已经较为清楚地展现 在人们眼前;王昌龄的诗文成就及其艺术风格,也得到较为清晰的文学史定位。 尽管前人已经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但王昌龄研究仍然远未终结。如王氏生 。载唐代文学第l 期,1 9 8 1 年4 月版 o 唐代诗人丛考中华书局,1 9 8 0 年版 o 唐诗人行年考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8 1 年版 回 o 全唐诗卷1 4 3 ,0 2 6 首 o 全唐诗:i 卷1 4 3 ,0 7 1 残句上同州使君伯 o 全唐诗 卷1 4 3 ,0 7 1 残句( i - 侍御七兄 o 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十七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l o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那么,两人交往如何呢? 据谭优学先生考订,开元二十六年( 7 3 8 ) ,王昌龄被贬岭南,又旧唐书 卷九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知晓更多关于此游的事情,但诗人当时明澈淡定的心情还是可以感摸,境由心生, 情从心来,此次出游在裴迪看来当也是轻松愉快的。 王昌龄作为大兄,亦有诗作留存,留诗同王维集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五韵, 诗云: 本来清静所,竹树引幽阴篇外含山翠,人间出世心圆通无有象,圣境不 能侵真是吾兄法,何妨友弟深天香自然会,灵异识钟音。 诗中充满了天香灵异,诗人的精力集中在寺庙所围的悠远旷外的意境,此刻 的心境澄澈透明。 据谭优学先生考订,天宝元年至天宝六载,王昌龄任江宁丞,天宝元年王 维尝过润州江宁县瓦官寺,谒璇禅师,留诗谒璇上人。,作为诗坛的名家, 两人这个时候见面似有很大可能,惜未能留下更多的资料。 要之,天宝初王昌龄与王维及其友人同游长安青龙寺,王维尊称昌龄为江宁 大兄,而且连同其弟弟以及最好的朋友与之相会,是一件值得关注的有趣事情。 三、孟浩然 孟浩然,襄阳人,盛唐著名隐逸诗人。李白曾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 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修知孟浩然在当时的影响。王昌龄和孟浩然的交 谊很深,他们之间的故事也非常感人。 据傅璇琮先生考订,开元十六年( 7 2 8 ) ,孟浩然和王昌龄初次相识在长安。 新唐书孟浩然传云:搿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皆服,无 敢抗。张九龄、王维称道之。舛王士源孟浩然集序亦有:“闲游秘省,秋月新 霁,诸英华赋诗作会,浩然旬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举坐嗟其清绝, 咸阁笔不复为继 。据王序所载浩然卒年及享年推算,浩然年四十,当在开 元十六年。而王昌龄于开元十五年( 7 2 7 ) 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开元十六 年,恰逢其初任校书郎时期,孟浩然赋诗秘书省,名动京师,浩然与昌龄相识相 知,当在情理之中。孟浩然后来在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回忆这段时期 与王昌龄的交谊,曾深情地写下“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稠 诗句。 。谭优学著唐诗人行年考王昌龄行年考,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8 1 年版,第1 0 6 页一l l o 页 。王铁民著王维论稿王维年谱 ,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2 0 页 。王琦注李太自全集卷八 。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孟浩然,中华书局,1 9 8 7 年版,第3 6 3 页 o 全唐诗卷1 6 0 ,0 2 7 首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 1 4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王昌龄任校书郎期间,孟浩然另有送王大校书一诗,诗云: 导漾自皤冢,东流为汉川维桑君有意,解缆我开筵。 云雨从兹别,林端意渺然尺书能不吝,时望鲤鱼传。 蟠冢,按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五山南西道条下云:“南郑县,蟠冢 山县东二十八里汉水所出 。南郑县,即今南郑县,距陕西省省会西安三百九十 公里。诗中孟浩然与昌龄因何事到此相互送别,今不可考。“维桑君有意,解缆 我开筵,知昌龄乘水路而走,浩然设筵留别,末句表达了期待昌龄常寄诗文的 愿望。 据谭优学先生考订,开元二十二年( 7 3 4 ) ,孟浩然四十六岁,再上长安求仕, 此段时间昌龄依旧任京官校书郎。是年秋,浩然离开长安,出关后,在旅亭有诗 怀王昌龄 ,诗云: 向夕槐烟起,葱茏池馆曛客中无偶坐,关外惜离群。 烛至萤光灭,荷枯雨滴闻永怀芸阁友,寂寞滞扬云。 夕阳西下,薄薄的烟雾笼罩旅亭,恰似浩然心中的愁思,萤光点点,若璀璨 的珍珠散落在郊外原野之上,这一切的美景只能引发浩然对京城昌龄的思念,“永 怀芸阁友,寂寞滞扬云,此时昌龄已经任校书郎有七年之久,故可言寂寞。 据谭优学先生考订,开元二十六年王昌龄贬谪岭南,曾取道襄阳拜访浩然, 浩然写诗送王昌龄之岭南送别,诗云: 洞庭去远近,枫叶早惊秋岘首羊公爱,长沙贾谊愁 土毛无缟纶,乡味有槎头已抱沈痼疾,更贻魑魅忧 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稠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 诗歌从洞庭枫叶萧瑟秋意写起,给人以悲凉之感。然后用羊公爱岘首、贾谊 愁长沙两个典故,赞叹王昌龄的政绩和才华,对他远谪岭南的不幸遭遇,表示深 切的同情和忧虑。二人多年来情深意厚,今晚起却要各守一方,只好南望斗牛以 解相思,诗人无可奈何和哀伤难排的思绪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诗歌笔调深沉,情 感缠绵。 o 全唐诗卷1 6 0 ,0 5 4 首送王大校书 o 按,潘吕棋昌编唐人年谱分年汇编盂浩然年谱 ,谭优学唐诗人行年考王昌龄行年考均系诗于 此年,笔者从之 拿唐诗卷1 6 0 ,0 2 7 首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 o 谭优学著唐诗人行年考王昌龄行年考,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8 1 年版,第1 0 4 页 全唐诗 卷1 6 0 ,1 5 3 首送王昌龄之岭南 1 5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此外,王昌龄和浩然两人还曾一起过访道士,孟浩然诗与王昌龄宴王道士 房,记载了这次拜访,诗云: 归来卧青山,常梦游清都漆园有傲吏,惠好在招呼 书幌神仙策,画屏山海图酌霞复对此,宛似入蓬壶中 清都,指道家理想中的仙境。观整首诗,意当为孟浩然指自己从长安宦游 归来,隐居青山,并常常梦游道家的清都仙境,适逢漆园傲吏王道士,热情邀请 到他的处所作客。“书幌神仙篆,画屏山海图刀,似乎浩然、昌龄和王道士三人一 起品评书画,晚霞中对酌畅谈,众人恍入蓬莱仙境。 王昌龄和孟浩然两人最后一次见面在开元二十八年( 7 4 0 ) 。据王士源孟浩 然集序知,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由岭南北返,与孟浩然重又相见,相得甚欢, 不料孟浩然“食鲜疾动而卒。遗憾的是,我们现在找不到有关昌龄写给浩然的 诗作,傅璇琮在王昌龄事迹考略曾这样阐述“两人的交往有十余年,当使王 昌龄十分悲切,但现在已找不到王昌龄的悼念之作,或许来不及将悼念之情凝聚 于诗篇,因为就现在的资料而言,在本年的冬天,昌龄被任命为江宁丞。 或许 当为一说。 质言之,王昌龄和孟浩然相识相知,从开元十六年的长安相识到开元二十八 年浩然病终,共伴风雨十多年。浩然的诗作中甚至可以看到昌龄的履历和仕途, 曾经共同的参禅问道,数年之间的笔砚相亲,使得两人的交谊非同一般。 四、岑参 岑参,两唐书无传,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生于开元三年( 7 1 5 ) ,年幼 王昌龄大约十岁。王昌龄在岑参尚未知名之际,非常赏识岑参,充分显示了其独 具的慧眼,两人之间的感情也相当深厚。 开元二十九年( 7 4 1 ) 冬,昌龄离开京城远赴江宁。写诗留别岑参、岑况兄 弟,留别岑参兄弟,诗云: o 四部丛刊本孟浩然集卷一,题作与王昌龄宴黄十一 ;也载于全唐诗卷一五九孟浩然诗,题作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1 0 5 页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潜著作同时;其明年,擢第常建少府、王龙标昌龄,此数人皆当时之秀。可知 常建开元十五年中进士,与王昌龄同榜。 王昌龄和常建交谊很深。昌龄进士及第前曾在石门隐居,常建来访,尝小 住几日,写诗宿王昌龄隐居,诗云: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诗写得清雅婉丽,清溪、微月、清光、花影、鹤群,一组意象的罗列,让人 心扉透彻清明。一切景语皆情语,想来常建与王昌龄这次的相会是舒心且富于情 趣的。 约天宝八载,昌龄贬谪龙标时( 在今湘西) ,常建写诗鄂渚招王昌龄张偾, 诗云: 刈芦旷野中,沙土飞黄云天晦无精光,茫茫悲远君 楚山隔湘水,湖畔落日曛。春雁又北飞,音书固难闻 谪居未为叹,谗枉何由分午日逐蛟龙,宜为吊冤文 翻覆古共然,名宦安足云贫士任枯槁,捕鱼清江清。 有时荷锄犁,旷野自耕耘不然春山隐,溪问花氤氲 山鹿自有场,贤达亦顾群二贤归去来,世上徒纷纷o 诗之前半篇对昌龄蒙谗贬斥寄以慰勉,后半篇叙己之耕隐,末乃寓招隐之意。 此诗当作于昌龄已谪居龙标,约在天宝七、八载前后。张偾,王昌龄有为张 债赠阎使臣,诗云:“哀哀献玉人,楚国同悲辛;泣尽继以血,何由辨其真! 赖 承琢磨惠,复使光辉新。犹畏谗口疾,弃之如埃尘。一岑仲勉读全唐诗札记 云:“常建有鄂渚招王昌龄张债,偾与债形近易讹,今明本河岳英灵集上、 汲古本常建集及唐摭言一一皆作张债,可决其同是一人也。 谓此诗中 之张债,即常建诗中之张债。观此,则张偾与昌龄同贬谪于龙标。常建对昌龄的 回按,1 9 8 3 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唐诗鉴赏辞典,在此诗条下注释。( 王昌龄) 曾隐居石门山,山在今 安徽含山境内”,不知何据,胡问涛、罗琴王昌龄集编年沿用其意,笔者根据诗作内容和名字,认为昌 龄确实有过隐居,且应在及第之前,故从之 全唐诗卷1 4 4 ,0 0 5 首 霉全唐诗卷1 4 4 ,0 1 3 首 。按,此诗既载于河岳英灵集卷上,则应为天宝十二载前所作。诗中称王吕龄。谪居未为叹”,已知昌 龄贬谪有两次,在开元末,贬谪岭南;一在天宝中,贬龙标尉。傅璇琮根据诗句:“楚山隔湘水,湖畔落 日曛”,认为当在贬谪龙标之际所写。笔者认为昌龄贬谪岭南,亦经过楚山和湘水,据此断定似乎牵强。不 过诗中出现“谪居”、“谗枉”,应指贬谪龙标,因观贬谪岭南时期所存诗作,没有出现类似的字眼 1 9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此次贬谪,旗帜鲜明地指出乃是谗枉,并安慰昌龄和张偾不必落寞,贤人自有朋。 常建一生落拓,后将精力放在田园山水之间,诗作中一部分描写山水、田园 颇为知名,河岳英灵集评价常建诗说:“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 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旬骤来,唯论意表。 观昌龄诸多诗 作,“永怀青岑客,回首白云间。神超物无为,岂系名与宦? ( 独游) ,“散发 卧其下,谁知孤隐情( 山中别庞十) ,均反映了散淡之意,常建出世的思想似 乎对昌龄亦有所影响。 要之,昌龄与常建交谊很深,两人为同榜进士,常建曾在昌龄隐居之处小住, 并在昌龄受到谗枉被贬,在世人都“谤议沸腾 之际,为其明言不平,观此种种, 常建确实是与昌龄感情至深的朋友。 六、王之涣、高适 王昌龄、王之涣以及高适交往诗歌不见史籍,但唐人薛用弱集异记中记 载了旗亭画壁的文坛佳话,并成为一时的美谈: 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时风尘未偶而游处略同一e l , 天寒微雪,三诗人共诣旗亭饮酒。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蒜,三诗人因避席 隈映,拥炉火以观焉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奢华艳曳,都冶颇极旋则奏乐, 皆当时之名部也。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 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入歌辞之多者,则为优矣”俄而一伶拊节而唱日:“寒雨 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升昌龄则引 手画壁日:。一绝句”寻又一伶讴之日:“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 寞,犹是子云居”适则引手画壁日:。一绝句一寻又一伶讴日:“奉帚平明金殿 开,强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昌龄则又引手画壁 日:“二绝句”涣之自以得名已久因谓诸人日:。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 人下里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 靠因指诸妓之中最佳者日:。待此子 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矣! 脱是吾诗,子等当须拜床下,奉吾 为师。”因欢笑而俟之须臾,次至双鬟发声,则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 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涣之乃日:“田舍奴,我岂妄哉? 开 因大谐笑诸伶不喻其故,皆起诣曰:“不知诸郎君何此欢噱? 一昌龄等因话其 。代表作为题破山寺后禅院 ,诗云:。清l t j - k 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 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罄声” 2 0 上海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事,诸伶兢拜日:“俗眼不识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骨三子从之,饮醉竞日 一一集异记 旗亭画壁的真伪历来聚讼纷纭,此事久布艺林,后人乃以之演为传奇杂剧, 明郑之文有旗亭记传奇,清张龙文有旗亭燕杂剧。但也有人认为,此事诬 妄不可信。例如,明胡应麟庄岳委谈笔丛卷四十一便力言其诬妄,汪辟疆 亦以为“此事虽盛传于唐时,恐不足信一圆。傅璇琮先生认为:“此则记载中硬伤 在,引用王昌龄的一首诗,即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 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此诗题为芙蓉楼送辛渐,是王昌龄任江宁丞时所 作。昌龄任江宁丞,在开元二十九夏天以后,而王之涣则卒于第二年即天宝元年 二月,一在江南,一在河北,这期间根本不可能有三人聚饮之事。圆 集异记作为传奇小说,其细节不一定都符合事实的真实。现代学者谭优 学、傅璇琮均认为开元年间,高适、王昌龄、王之涣三人聚首,以及至于旗亭画 壁,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但当时所唱不一定为集异记所载这几首诗。加 之薛用弱与王昌龄的年代很近,所以笔者倾向于相信三人真的相识相知。 细考辨之,今据岑仲勉续贞石证史载出土之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太原王 府君墓志铭并序云:“之涣以天宝元年二月十四日遘疾,终于官舍,春秋五十 有五,之涣初为衡水主簿,以诬人交构,拂衣去官,闲放十五年,后以密亲挚友 劝之入世,复补文安县尉 。文安在今河北天津西南文安镇,旗亭画壁时,或正 当其闲放十五年中,游于长安,在官文安县尉之前也。又,白居易故滁州刺史 赠刑部尚书荥阳郑公墓志铭( 白氏长庆集卷四十- - ) ,说郑胪“犹善五言诗, 与王昌龄、王之涣、崔国辅辈联唱迭和,名动一时一。旁证王之涣与郑胪一起经 常与王昌龄、崔国辅等唱和,亦即王之涣与昌龄相与交游,相知。 王之涣和高适也有交往,据傅璇琮先生考订,高适于开元二十年( 7 3 2 ) 间 游蓟门,曾有蓟门不遇王之涣郭密之因以留赠,诗云: 适远登蓟丘,兹晨独搔屑贤交不可见,吾愿终难说迢递千里游,羁离十 年别才华仰清兴,功业嗟芳节旷荡阻云海,萧条带风雪逢时事多谬,失路 。原因有- - 1 高适五十始为诗,藉酣燕狭斜,必当年少,何缘得以诗句与二王决赌? 2 又高适学诗后,则 是龙标业为闾丘晓害,无缘复与高狎。3 高适集中并无与王之涣唱酬之诗,高适与昌龄、之涣都未有交往 o 汪辟疆著唐人小说集异记王之涣,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8 年版 。傅璇琮著唐代诗人丛考王之涣中华书局,1 9 8 0 年版,第6 5 页 固傅璇琮著唐代诗人丛考高适年谱中的几个问题,中华书局,1 9 8 0 年版,第1 5 0 页 2 l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心弥折行矣勿重陈,怀君但愁绝西 另,关于昌龄之卒,因牵涉到高适,在此不得不谈。晚唐人范摅云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