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优化体育教师素质的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优化体育教师素质的研究 中文摘要 i 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优化体育教师素质的研究 中 文 摘 要 近几年来,高职教育飞速发展,现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其目标是培 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体育教育贯穿着脑力活动与体力活动,能培养学生良好 的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 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的发展。 高职教育更加应该重视体育教育。 体育教师是高职体育教育的直接参与者和具体实施者,要完成体育教育的任务,关键 是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素质。作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深感目前高 职院校体育教师自身素质有较多不足的地方,因此,优化体育教师素质就显得更加重 要。 本文在分析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以 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素质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 法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素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影响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素质发展的因素,除了教师自身的原因以外,还有国 家政府和学校方面的一些客观存在的因素。 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总体情况比较好。 2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体育教育理念还未全面扭转。 3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知识素质不容乐观。 4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能力素质发展不平衡。 5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身心素质整体水平高。 因此,针对目前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素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其 素质发展的因素,提出如下优化途径: 1国家方面:加强国家政策导向,完善体育教师素质的发展机制与制度;加强 体育学科建设;加大国家的投入力度。 2学校方面:建立教师管理与评价体系;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提供学术交流 中文摘要 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优化体育教师素质的研究 ii 与合作的机会;构建学生对教师素质反馈与监督的平台。 3教师自身:转变体育教育的理念;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提高自我反思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优化;体育教师;素质 作 者:张春燕 指导教师:钟 华 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优化体育教师素质的研究 英文摘要 iii study on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overall qua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mid-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hich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makes up almost half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it aims to train applied and specialized talents who suit the needs of the forefront of productio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physical education(pe), combining mental and physical activities, can help students cultivate good moral characters as well as will characters, which will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hysics and mentality.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attach more importance on pe. pe teachers, as direct participants and implementers, should enhance their own capabilities so as to fulfill the task of pe. as a pe teacher of 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he author feels that the overall quality of pe teachers leaves too much to be desired. therefore, it is quite necessary to optimize the team of pe teachers. after analyzing and referring to the precedents achievements, the author, based on her teaching experience, took pe teacher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mid-jiangsu as subjects, and made a survey and analysis of their present quality by using literature studies, survey, a logical analysis and some other methods in the research. as a result, there are many factors that hinder the improvement of pe teachers: the subjective factors from the government and the college, as well as the objective factors from the teachers themselves.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overall working ethics of pe teacher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n mid-jiangsu is comparatively good. 2. their education concepts, to some extent, are out of date. 3. their knowledge leaves too much to be desired. 4. their capability is uneven. 5. their overall mental and physical quality is not good enough. in order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the author comes up with the following methods 英文摘要 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优化体育教师素质的研究 iv of optimization. 1. from the aspect of the government: on the one h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strengthen policies to set up some mechanisms and regulations to enhance pe teachers quality; on the other h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strengthen p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increase invest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2. from the aspect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colleges should improve faculty administration, establish platforms for academic exchange as well as monitor the feedbacks about the teachers from the students. 3. from the aspect of the teachers themselves: they should chang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concepts, cultivate the awareness of life-long study, improve their capability of self-reflectio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ptimization, pe teachers, quality written by zhang chunyan supervised by zhong hua 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优化体育教师素质的研究 1 前言 1 1 前 言 1.1 选题的依据、意义 1.1.1 选题的依据 1.1.1.1 当下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对体育教师的要求当下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各个层面都发生 了较大的变化, 而这一系列的变化对心理发育还未成熟及社会阅历也不够丰富的大学 生来讲, 冲击力是巨大的。 据有关部门的调查和研究表明, 在全国范围内高等学校中, 有相当比例的在校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他们有的是情感挫折,有的是认 知障碍、人格障碍,有的是一般的心理困惑,部分学生甚至患有心理疾病。1在生理 方面,据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显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 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营养状况得到改善的同时,肥胖学生的比例明显增多, 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下降。2针对社会发展、时代需求以及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大环境 下,面对当代大学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现状问题,对体育教师的要求已经不再仅仅是基 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要融合体育、生理、心理、卫生 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并真正地关注学生的健康 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 “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地成长。一方面要求体育教师对学生加强有 关健康的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健康的认识,以及了解运动与健康的关系,从而加 强体育锻炼, 促进身体健康。 另一方面要求体育教师要用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学生心理, 并正确地引导学生利用运动宣泄压力, 缓解自己的情绪, 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发展, 提高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能力,使学生维持良好的心态。 1.1.1.2 时代发展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时代发展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 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的到来,将我们带进了一个变革的时代,而在这个时代中, 始终不变的是变革。就如迈克富兰所说的: “变革是普遍存在和持续不懈的,它经常 1高明慧.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其教育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 2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编. 2005 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1 前言 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优化体育教师素质的研究 2 出现在我们面前。 ”3这个不断变革的时代,让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兴奋,可同时也让 人深深感受到时代的压力。处于变革浪潮中的教育,在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 将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以及更为严峻的挑战。时代发展要求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拥 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而且还要拥有终身学习的动力、习惯以及方法与技巧,以便能够 适应持续变化的环境, 进行不断地学习与创造。 因此, 教育质量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 社会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而提高教师的素质及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已成 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1.1.1.3 适应高等教育、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适应高等教育、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世界经济全球化以及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对我国传统的教育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为 迎接新的挑战,我国进一步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界 乃至全社会的共识。1999 年 6 月 13 日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做出了中 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 “健康体魄是青少 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 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 4高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正是在这一指导思 想下产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原来体育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并突出“健康”为 目标的一门课程。国家正在对高校的教学实施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 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要全面落实和执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案和措施,需要有一大 批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作为保证。5体育教师的素质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发 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适应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理念、知 识结构与能力等素质同以前社会相比,有许多的不同之处。 1.1.1.4 教师个人成长的要求教师个人成长的要求 教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人,教师个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也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情感、社会责任感及对教育的理解能力、实践能力、经验等不 断提升的过程。这就意味着要求教师要明白自己是一名学习者和研究者,并通过不断 学习、反思与研究来完成教师的教育动机的巩固、知识的扩展、技能的提高、教育精 神和思想的形成与更新等。 体育教师要不断地向书本、向学生和向实践进行学习,才能保证自己的知识结构 3 王立国.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素质标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国发 200121 号) 5 孙晓.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培养j.医学与社会,2007,20(6):43 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优化体育教师素质的研究 1 前言 3 不断的更新与充实,从而确保体育教师永远充满生命与活力。体育教师的成长绝不仅 仅是对现成知识的吸取和积累, 而是应该在充分消化、 融会贯通的基础上, 刻苦钻研, 大胆创新。只有不局限于旧知识体系的束缚,敢于探究新科学领域,才能成长为适应 社会发展要求的合格的高校体育教师。6不能认为高校的体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相比不 是关键学科就忽略了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高校体育教师同样肩负着培养既 “专” 又“通”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不断完善自身素质也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7 1.1.2 选题的意义 随着体育课程的改革,优化体育教师素质的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2.1 优化体育教师素质的研究有助于明确教育新形势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优化体育教师素质的研究有助于明确教育新形势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以及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教师也必须提高自 身的素质。本文以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作为平台,通过对学生和体育教师的调查,研究 体育教师的素质, 了解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素质的现状, 剖析体育教师素质存在的不足, 有助于我们明确教育新形势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便于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体育教师培 养体系,明确这些素质的具体要求和培养的方法途径,为提高体育教育教学的质量,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同时也有助于体育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有助于提高体育 教师的职业地位和社会地位。 1.1.2.2 优化体育教师素质的研究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进程优化体育教师素质的研究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进程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指出: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 在教师。 ” 体育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的改革是长 期而复杂的,在具体实施过的程中,体育教师是关键,因为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改革 实施的直接操作者,他们的教育教学理念、知识结构、能力素质以及身心素质等,都 关系到这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的成败。因此,优化体育教师素质的研究有利于体育课程 改革的进行,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进程,是与时俱进的做法。 1.1.2.3 优化体育教师素质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优化体育教师素质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体育课堂学习不是学生自己独立的学习, 而是有体育教师参加的一种教和学的双 边活动。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只有教和学这两个过程在相 6 刘文华.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培养j.医学与社会,2007,20(6):43 7 同 1 前言 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优化体育教师素质的研究 4 互联系中都发挥作用,完整的教学过程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体育教师素质在体育 课堂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及时了解当代大学生的 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现状,解决和处理好这些问题;同时体育教师要积极引导和启发学 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锻炼,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促使学生树立 起“健康第一”的观念以及终身体育的思想,使学生健康地成长和发展,以达到预期 的教学目的。 优化体育教师素质的研究, 也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素质的培养提供参考。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 1.2.1.1 关于教师素质的研究关于教师素质的研究 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改革措施的研究报告来看,国外发达国 家普遍认为 21 世纪的教师应具备“全能型”和“完整型”的整体素质,即较高的学 历水平、广博精深的科学文化素质、全面创新的能力素质等。8 1.2.1.2 关于体育教师素质的研究关于体育教师素质的研究 日本保健体育教师的要求大致如下: 掌握保健、 安全、 体育、 竞技等广泛的知识; 具有丰富的运动经验和良好的指导能力;为实现保健体育学科的目标,具有制定教学 计划和课题设计的能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掌握处理突发事故和伤害事故的能力;具 有保健体育活动的计划和运转的经营能力、设备与用具的管理能力;经常进行保健体 育学科的教法学习和研究,掌握最新的理论;积极参与体育学科的研究,努力的自修 与研究,不断提高业务水平。9 英国体育教师的教学资格标准中,不仅规定了体育教师的业务要求,而且规定了 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基本职责、操行等方面的要求,不仅规定了体育专业知识技能 的要求,还规定了对其他学科如文学、数学、计算机方面的要求;不仅有教师在学校 课堂教学的规定,而且有对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规定。10 美国 1997 年全国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建立了一支由在职优秀体育教师及学校体 育领域中的专家组成的体育专业教学标准制定工作小组, 开始着手构建美国基础教育 8 刘文华. 国外中小学教师素质研究述评.外国教育研究,1998(5) 9 李永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青岛市中学体育教师素质的调查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 10 同 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优化体育教师素质的研究 1 前言 5 体育教师资格认证标准, 从了解学生; 专业知识; 合理的教学实践; 促进学生的学习; 对学生的期望;学习环境;课程选择;评价;公正、公平与多元化;自我反思与专业 成长;促进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与同事间的合作;与学生家庭及社区的合作关 系十三个方面阐述了美国优秀体育教师所应当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及其在基础体育 领域中的新思想、新观念。11 1.2.2 国内研究 1.2.2.1 关于教师素质的研究关于教师素质的研究 许多研究者从不同的方面对教师素质进行了研究, 目前国内关于教师素质结构的 研究与探讨,可以将目前的各种观点大致归纳为: “因素说” 、 “类型说” 、 “层次说” 和“系统结构说” 。如下表 表 1 关于教师素质结构分类的分析12 分类 教师素质结构内容 七因素说 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 质、身体素质和外在素质 五因素说 教师观念、品德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 (1)思想品德、知识、智能(智力和能力) 、身体 (2)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生理素质 因素说 四因素说 (3)知识因素、能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体质因素 静态性素质 知识、智能、个性 类型说 动态性素质 协同性、系统性、主观性 单层次 生理素质结构层面、教师特有的气质与个性结构层面、教 师特有知识结构层面以及由知识转化的多重能力结构层面 层次说 多层次 教师素质可分为能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体质因素,每一 因素又可以分为四级层面 系统结构说 动力系统、知识系统和能力系统 由表 1 可以看出,关于教师素质结构的分类,虽然观点表达不一,但“大同小异” 。 “大同”是指已经取得的一些共识,大多数学者认为教师素质结构中应包括思想政治、 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 “小异”是指划分方式不同及要素的多少不同。 1.2.2.1 关于体育教师素质的研究关于体育教师素质的研究 随着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对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体育 教师的素质培养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国内许多的专家、学者都对体育教师素质培 11 张妙玲.美国基础教育体育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及其启示j.体育学刊,2007(1) 12 朱仁宝.现代教师素质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77-79 1 前言 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优化体育教师素质的研究 6 养有过论述。 1.2.2.1.1 关于体育教师素质现状的研究关于体育教师素质现状的研究 魏丽艳(2004) 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现状的透视与优化对策用多种方法较为详 细地分析了目前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如学历结构偏低、思想观念 陈旧、敬业意识淡薄、学科专业知识老化现象严重、教师科学研究浮躁和心理素质较 差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13付明萍、郭德敬(2007) 新课程背景下皖东地 区中学体育教师的素质现状研究从师资结构、专业素质、职业道德三个方面,对皖 东地区中学体育教师素质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和建议。14 吴龙(2005) 高校体育教师的现状分析与能力素质论分析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师 队伍存在的问题:教育观念、思维方式、教学方法落后,知识面窄,缺乏敬业精神, 创造力不足、求知欲望,竞争意识不强和科研能力薄弱。并提出当今社会高校体育教 师应该具备的能力与素质。15孙璞(2000) 论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师素质的新要求 针对目前部分体育教师队伍中存在着稳定性差、学识水平偏低、教育观念陈旧和教学 方法落后等与素质教育要求不相适应的现状,根据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 求,提出体育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师德、全新的教育观念、多元的知识结构、综合的教 育能力和健康的人格等基本素质,并进行了具体分析论述。16 1.2.2.1.2 关于体育教师素质的结构和内容的研究关于体育教师素质的结构和内容的研究 李伟民(1996)未来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人才素质的构成要素通过专家调查法探 索了 21 世纪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结构,结果显示,品格、治学、科研、教 学、专业知识、综合知识、跨学科学习、竟争、协作与掌握操作工具等方面的能力, 是高校体育教师人才素质构成的重要因素。它们之间并不是单一的、孤立的,而是相 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共同构成了高校体育教师人才素质结构。17周长艳(1998) 素 质教育与体育教师素质的构成通过对素质、素质教育的内涵及特征的分析,得出体 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结构包括高尚的思想品德、现代教育观念、综合的知识结构、全 面的业务能力、 强健的运动体魄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6 个方面因素的结论。 18杨柳(1998) 13 魏丽艳.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现状的透视与优化对策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6):39-41 14 付明萍等.新课程背景下皖东地区中学体育教师的素质现状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07(6):123-125 15 吴龙.高校体育教师的现状分析与能力素质论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5(3):93-94 16 孙璞.论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师素质的新要求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2):27-31 17 李伟民.未来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人才素质的构成要素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6(3):17-21 18 周长艳.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师素质的构成j.湖北休育科技,1998(4):89-91 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优化体育教师素质的研究 1 前言 7 论素质教育时期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则根据素质的内涵及特征,将体育教师的素 质划分为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两个亚结构, 又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自身发展的需 要,将两个亚结构分为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全面的能力素质(劳 动技能素质)和心理素质。再将 5 种素质具体化,从而形成 4 个层次的体育教师素质 结构网络。19李涤非、刘雪勇等(2001)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体育教师素质通过对 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素质和素质教育的概念与内涵的全面论述,认为作为一名跨世 纪的优秀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包括高尚的道德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全面的业务 素质、优良的身体素质和较高的情商素质 5 个方面。 20樊临虎(2000) 21 世纪体育教 师基本素质构成要素的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对 21 世纪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 进行研究。指出: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是体育教育事业的思想基础;知识素质是体育教师 取得劳动成果的先决条件;能力素质是体育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必须具备的条件; 身体 心理素质是体育教师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外在表现形式。21 1.2.2.1.3 关于体育教师素质培养和提高的研究关于体育教师素质培养和提高的研究 陈金宗(2006)论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及培养模式采用文献和综合分析法 总结出高校体育教师必须从政治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 质这几个方面来提高自身的素质, 并提出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结构及其培养模 式。22邓毅(2005)素质教育与高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正确认识与理解素 质与素质教育涵义的基础上,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和专家咨询调查,总结出 21 世纪高校 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综合素质有思想品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体育专 业素质,并论述了高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应从政治思想素质、师德水准、教 育观念、心理品质、知识结构、教学水平以及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提高到一个新的层 次。23兰自力、杜子平(2001)21 世纪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结构及其培养途径的研究 通过对知识、能力与素质涵义的论述,总结出 21 世纪高校体育教师素质及其内容, 提出了更新观念、培养创新精神、加大职后培训力度、丰富培养途径与提高体育教师 综合素质的培养方法。24王锡群、王香春(2004)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与培养途 19 杨柳.论素质教育时期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8(1):121-127 20 李涤非等.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体育教师素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2):46-48 21 樊临虎.21 世纪体育教师基本素质构成要素的研究j. 体育学刊,2000(6):98-101 22 陈金宗.论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及培养模式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 23 邓毅.素质教育与高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j.福建体育科技,2005( 5) 24兰自力,杜子平.21 世纪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结构及其培养途径的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 2001( 2) 1 前言 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优化体育教师素质的研究 8 径就高校体育教师新时期所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对体育教师的师德、师才、师学、 师风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具体的培养方法和途径,旨在为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建 设和发展,使体育教师各方面的素质适合高校发展的需要提供参考。25刘敏、曾凡莲 (2002)论 21 世纪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及培养模式通过文献资料法和专家咨 询调查等方法,分析了 21 世纪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心 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创新能力素质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素质 七个主要素质,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培养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基本培养模式26。朱富 明、姚惠芬(2001)对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有关问题探讨从实施素质教育人手, 论述了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必要性,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师应有的基本素质,通过 对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素质问题的探讨,提出了加强政治思想工作、重视培训工作、强 化竞争机制的措施。27张志(2002)浅析普通高校体育师资的基本素质及管理策略 运用调查法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师道德品质、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身心条件的分析, 提出了改革管理模式、规范业务培训、采用多种方法加强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管 理策略。28 综上所述,各位学者基于各自的标准对体育教师素质的培养进行分析,但在新形 势下和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后,对大学生已不适应并存在各种问题。高职院校体 育教师在体育教育过程中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同时找出问题存在的根源,从根 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完成对人的教育。而整个过程就需要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不断完善 自身的各种素质,并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自身的各种素质又是什么样的素质,进行进 一步完整的、系统的、全面的探讨。为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并适应 时代发展的要求,为培养合格的人才做贡献。 25王锡群,王香春.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与培养途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 2) 26刘敏,曾凡莲.论 21 世纪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及培养模式j.高教论坛,2002( 6) 27朱富明,姚惠芬.对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有关问题探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1) 28张志.浅析普通高校体育师资的基本素质及管理策略j.辽宁体育科技,2002(6) 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优化体育教师素质的研究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9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素质为研究对象。 抽取苏中地区中的南通职业大 学、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扬州环境 资源职业技术学院、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六所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 62 名, 学生 629 名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法 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需要,本人在南通职业大学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南通 大学图书馆,以及通过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超星电子图书等资源系统检索系统进 行资料收集和文献查阅工作。根据研究需要阅读了现代教师素质论 、 当代教师素 质修养 、 21 世纪教师素质修养 、 教师素质论 、 教师素养新论 、 体育教师的 素质与基本功 、 体育教师学 、 教师论 、 教育学 、 学校体育学 、 体育教学论 、 体育教师手册等多部著作和 100 余篇论文,并进行了分析和利用,为本课题研究 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有力的理论依据。 2.2.2 调查法 2.2.2.1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 在问卷设计之前,本人查阅了一些有关社会学调查的文献及相关的资料,做好充 分的理论准备。并根据研究的目的与需要,设计和编制了两种问卷,分别为教师问卷 与学生问卷。在问卷设计初稿完成后,征求了导师以及相关专家的意见,通过多次的修 改、增删与调整后定稿,以保证设计的调查问卷是有效的,能达到研究的需要。 2.2.2.1.1 问卷的效度问卷的效度 采用专家评判法分别对两种调查问卷的结构效度与内容效度进行了检验。 参加问 卷评判的 16 位专家的职称结构(见表 2) ,其中教授 6 人、副教授 10 人。检验结果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优化体育教师素质的研究 10 显示(见表 3) ,教师问卷有 37.5%的专家认为结构设计非常合适,62.5%的认为合适; 31.3%的专家认为内容选择非常合适,68.7%的认为合适。学生问卷中有 31.3%的专家 认为结构设计非常合适,68.7%的认为合适;31.3%的专家认为内容选择非常合适, 68.7%的认为合适,说明两种问卷均具有较高的效度。 表2 问卷效度检验专家职称结构表 职称 教授 副教授 总计 人数 6 10 16 表3 问卷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评价表 结构效度 内容效度 非常合适 合适 不合适 非常合适 合适 不合适 问卷 n % n % n % n % n % n % 教师问卷n 6 37.5 10 62.50 0 5 31.311 68.7 0 0 学生问卷n 5 31.3 11 68.70 0 5 31.311 68.7 0 0 2.2.2.1.2问卷的信度检验问卷的信度检验 为了保证问卷的可靠性,分别对教师与学生问卷进行了信度的检验。具体做法如 下:第一次问卷填写结束后间隔3周,在调查样本的小范围内发放第二次问卷,再次 填写相同的问卷;分别抽取10名教师、30名学生进行第二次问卷调查,及时回收问卷 并进行统计;计算出两次统计测量的相关系数,教师问卷的相关系数r=0.86,学生问 卷的相关系数r=0.83。因此,从信度检验结果显示(见表4)可以知道,两种问卷均 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表4 问卷重测信度检验表 问卷 重测数(份) 两次测量间隔时间(周) 相关系数 教师问卷n 10 3 0.86 学生问卷n 30 3 0.83 2.2.2.1.3问卷的发放与回收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2009 年 10 月11 月,分别对南通职业大学、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农业 职业技术学院、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工业职业技术 学院六所学校的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本人亲自发放、回收问卷;或约 定联系人,递送问卷并明确要求,约定取回问卷的时间等方法。其中向老师共发放问 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优化体育教师素质的研究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卷 75 份,回收 68 份,回收率 90.6%,有效问卷 62,有效率 91.2。向学生共发放问 卷 750 份,回收 695 份,回收率 92.9%,有效问卷为 629 份,有效率为 90.2%。 表 5 问卷发放与回收统计表 问卷 发放(份) 回收(份) 有效问卷 回收率(%) 有效率(%) 教师问卷n 75 68 62 90.6 91.2 学生问卷n 750 697 629 92.9 90.2 2.2.2.2 访谈法访谈法 根据调查的需要,通过走访、电话访谈等方式对 6 所高职院校的部分教师进行调 查访问。并从如下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访谈:您认为体育教师的素质应包括哪些方面; 您认为现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整体素质如何,存在哪些主要的问题;您认为影响高 职院校体育教师素质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您认为解决这些问题要从哪些方面入手。从 中了解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素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了解影响苏中地区高职 院校体育教师素质发展的因素以及解决的途径等。 2.2.3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整理,运用 spss10.0 软件对有效问卷进行数理统计。 2.2.4 逻辑分析法 结合文献资料,并根据调查统计后的数据与资料,运用逻辑的方法进行归纳、推 理和总结。 找出当前苏中地区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师素质存在的问题和影响体育教师 素质发展的因素,提出优化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具体途径。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优化体育教师素质的研究 12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相关概念理解和界定 3.1.1 素质的涵义 概念的理解和界定是讨论问题的前提。而关于素质的论述很多。 辞海中认为: “素质,人或事物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 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 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 这些素质上的缺陷可以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不同 程度的补偿。 ”29这是从生理学的角度进行界定的。从广义上说“素质是指人的品质、 质量,即人的总体发展水平,是由人的各种品质构成的一个整体结构” 。30这种解释 认为素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是以人的个体的先天禀赋为基础,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 响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相对稳定的身心要素、 结构及其质量水平, 大体可概括为 “生 理素质、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思想品德素质”等方面。31可见,人 的素质具有全面、和谐、整体的特点,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整体结构。各个组成 部分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人们对素质的涵义已达成共识: 先天的素质只是提供人的发展的生理基础,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可以发展先天的潜能, 提供和完善人的素质结构。 3.1.2 教师的素质定义 教师作为社会中一种特定的职业, 执教者所具备的基本品质和能力是教育成功与 否的关键,因此必须具备一定的素养,达到一定的标准。人们在对教师素质进行定义 时,都力图体现其职业特点。目前对教师素质的理解和界定认识不一。 在我国,有论者认为,对教师素质的界定主要应考虑到以下两点:首先,教师素 质要体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反映教师职业独特的本质,即教育活动与其他活动的不 同,教师不仅仅传授知识,而且还要教育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其次,教师素质应是 29 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1378. 30 王蔷等.基础教育阶段外语学科素质教育问题初探j.中小学外语教学,1999 31 同 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优化体育教师素质的研究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13 一个动态的整体,是结构与过程的统一,并应把它看成一个系统结构。学者们在界定 “教师素质”时都力图体现这两点。 “教师素质是教师稳固的职业品质,它是以人的 先天察赋为基础,通过科学教育和自我提高而形成的有一定时代特征的思想、知识、 能力等方面的身心特征和职业修养。 ” “教师素质是指教师结合在一起的能力。 ”32教 师素质是“教师拥有和带往教育情境的知识、能力和信念的集合,它是在教师具有优 良的先存特性的基础上经过正确而严格的教师教育所获得的” 。33 也有论者认为在目前情况下, 仅凭思辩研究还不足以给教师素质下一个全面而科 学的定义, 必须经过实证研究, 从不同侧面深入地了解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真实涵义, 了解教师工作的独特性,从而为全面正确地理解教师素质的涵义获取必要的实证材 料。他们认为,科学的教师素质的定义应具备如下要求:首先,要切实体现教师这一 职业的特殊性,反映教师职业独特的本质;其次,对于教师素质的理解,要有深刻的 理论背景,不能由研究者凭空设计;第三,教学活动是教师工作的中心任务,教师素 质的定义必须着眼于教学活动本身;第四,反对那种元素主义的教师素质观,应将教 师素质看成是一个系统的结构,其内部包含着复杂的成分;第五,教师的素质是结构 和过程的统一,动态性是其精髓;第六,教师素质的定义既能为教育实践和教师培训 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又具有可操作性。由此,林崇德教授根据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 结果提出,所谓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 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34 美国教育界对教师素质的表述和界定可谓多种多样, 这不仅反映在理论和实验研 究结论的多样性方面,也反映在实践上,比如各州对教师的评估和考试中对教师的要 求不尽相同。但从对研究成果的认同度以及对政策和实践的影响程度来看,对教师素 质的要求可通过美国三个机构制定的标准文件集中反映出来:1954 年成立的“全国 教师教育鉴定委员会(ncate) ” , 负责高等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制定和鉴定。 1987 年成立的“全国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nbpts) ” , 负责制定基础教育阶段优秀 教师的标准和评价。以及 1987 年成立的“州际新教师评价与支持联合体(intasc)” , 负责制定基础教育阶段新教师的资格标准。 从对以上三个机构关于教师素质的有关表 述中,我们总结得出以下几点认识:首先,教师素质所反映的是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社 32 王洪明.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培养j.教育探索,2001(8):82 33 郑燕祥.教育的功能与效能m.香港:广角镜出版有限公司,1991:122-123 34 林崇德等.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1996(6):16-22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优化体育教师素质的研究 14 会对于合格教师的总体要求。 这就决定了对教师素质的认识和把握是随着时代的发展 和社会的进步而变化发展的。其次,从横向上看,教师素质是多元的。传统的教师素 质观倾向于从单一的角度来认识教师职业,缺乏对教师职业的全面系统认识。再次, 从纵向上看,教师素质是多层次的,对基础教育阶段师资队伍质量控制可分为三个阶 段,即职前培养,职业录用和优秀教师认定。最后,对教师素质的界定应十分注重可 测性,即强调教师素质的测量和评价,评价的主要依据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实际表 现,而非单纯看课程修了多少。35 3.1.3 体育教师素质的定义 体育教师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普通教师最基本的素质。其次体育教师又 是一种专门的职业,因此对其素质的要求必然会体现出这一职业的特性,反映出体育 教师独特的本质, 必须具备与体育教学特点相关的知识和品格。 正如曲宗湖认为: “体 育教师素质是指体育教师在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中所获得的稳定的、 长期发挥作 用的基本品质结构” 。36又如林崇德所指出的“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具备一个 任何普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测量专业试题及答案
- 湖北省汉川市金益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起点考试语文试卷
-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
- 铝塑板挑檐施工方案
- 辽宁电镀线施工方案
- 娱乐休闲产业发展蓝图
- 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现状与挑战
- 【高中语文】《哦香雪》课件+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 大学新教师试用期转正个人工作总结字
- 涞水防火聚苯板施工方案
- 2025-2030年中国聚晶金刚石复合片钻头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游乐场设备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新房验收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竞争格局及有效策略与实施路径评估报告
- 违建处置工作报告
- 白介素2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气道过敏性炎症性疾病:疗效与机制的深度剖析
- 2025年江苏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口腔护理论文-口腔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 部队油库承包合同协议
- 江苏语文单招试题及答案
- 2024第4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含答案)
- 模具厂合伙协议合同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