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专业排球课程改革研究.pdf_第1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专业排球课程改革研究.pdf_第2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专业排球课程改革研究.pdf_第3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专业排球课程改革研究.pdf_第4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专业排球课程改革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专业排球课程改革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摘 要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专业的排球课程迄今已经开设了五轮, 由于该课程是从体 育教育专业的排球课程借鉴发展而来, 所以还存在一些与体育新闻专业特点不相适应 的问题需要改革。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体育新闻专业的排球 课程的改革进行研究,其根本目的是希望进一步深化排球教学改革,更好地为体育新 闻专业的培养目标服务。 研究结果显示:根据课程内容的需求差异设定不同程度的认知目标,使技能目标 与体育新闻专业特点结合更为紧密,情感目标设定程度的表述更为具体,增加发展身 体素质和促进健康的目标,是对排球课程目标进行的主要改革。增加了排球运动鉴赏 和英语专用词汇、减少了部分较难的技术和战术内容、弱化了裁判技能并增设比赛报 道与评论技能, 理论内容比例由 33.3%增为 41.7%、 实践内容比例由 66.7%减为 58.3%, 是对排球课程内容进行的主要改革。丰富排球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学 生自学的引导,根据实践课不同内容的目标差异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手段和措施、增 设教学比赛过程中的分组采访,是对排球课程教学实施进行的主要改革。理论考核比 例由 30%增为 40%并加入排球运动鉴赏方面的内容,实践考核比例由 30%减至 20%、降 低技术考试难度和要求, 技能考核调整为更适应体育新闻专业特点的排球比赛评论稿 和报道稿,是对排球课程考核进行的主要改革。促进多种教材载体的有机结合,拓展 排球教材资源的课上、 课后利用空间, 增加排球运动鉴赏和专用英语词汇方面的内容, 是对排球课程教材进行的主要改革。 关键词:体育新闻;排球;课程;改革 ii abstract so far volleyball course for the major of sports journalism has been being taught for five years at capital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taking the volleyball course for major of physical education as reference, there still exist some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the volleyball course for major of sports journalism, which are not conformable to the cultivation requirements of major of sports journalism. using methods of documentary, survey study, observational research and statistics, this article made a study on the reform of this course, which aimed at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volleyball teaching and serving the cultivation goal of major of sports journalism. the research results list as follows. the reforms of goals for volleyball course consist of setting cognitive goals to different degree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requirements of the course contents, reinforcing the solidarity of the combination of skill goal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ports journalism major, setting even more specific emotional goals and adding the go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diathesis and the promotion of health. the reforms of goals for volleyball course are composed of adding the appreciation of volleyball and volleyball terms in english, lessening some difficult techniques and tactics, weakening the umpire skills, adding the skills of match reports and comments, increasing the theory content from 33.3% to 41.7% and decreasing the practice content from 66.7% to 58.3%. the reforms of teaching implement for volleyball course include enriching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for the theory content, enforcing the guidance of post-class study to students, adopting flexible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ontents and goals of the practice course, and adding interview section during the match. the reforms of evaluation for volleyball course are made up of increasing the ratio of theoretic evaluation from 30% to 40% and adding the appreciation of volleyball, reducing the ratio of practical evaluation from 30% to 20%, reducing the difficulty and requirement of the technical exam and taking match comment draft and report draft as skills evaluation, which is more conformabl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orts journalism. the reforms of textbooks for volleyball course comprise promoting the combination of the carriers of textbooks, extending the utility space of textbook resources and adding the content of volleyball appreciation and volleyball terms in english. keyword: sports journalism, volleyball, course, reform 首 都 体 育 学 院 体 育 新 闻 专 业 排 球 课 程 改 革 研 究 1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专业排球课程改革研究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专业排球课程改革研究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世界高等教育的改革浪潮波澜壮阔、绵延不断。其改革源 于 60 年代的高等教育危机,这场高等教育危机波及面广泛而且严重,世界范围内过 半的高等院校体系都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这场危机的影响, 时至今日仍依稀可见其影 响导致的后果。高等教育的危机必然导致人们对高等教育的改革。21 世纪是知识经 济的时代,以人为本,以创造为灵魂,以知识为产品,以全球为背景,是这个时代的 主要特征。高等教育的改革必须围绕知识经济的特征来考虑,适应时代对人才培养的 要求。为了适应这些要求,高等院校需要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更新课程体系、改革教 学内容和方法, 及时把社会发展对学生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和科技新成果体现到教学中 去,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 的巨大发展和变革, 正推动着体育领域的改革向多角度扩展: 竞技体育向多元化发展, 大众体育发展迅猛,终身体育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 部分的教育思想和观念逐渐在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开花结果。 体育领域的这些变革和 发展,给我国高等体育院(系)带来了诸多意义深远的影响,使多年来单一地以竞技 体育为主导的课程结构受到了严峻挑战。 为了适应我国新闻事业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上海体育学院于 1985 年率先设 立了体育新闻写作班,1989 年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了体育新闻专业,接着又在 1994 年正式成立了体育新闻系。截止 2005 年,全国已有包括首都体育学院在内的 16 所高 校开设了体育新闻专业(或方向) 1。体育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规格要符合业界 对体育新闻人才的素质要求,特别要突出特色,做到体育和新闻兼通,这是体育新闻 人才与一般新闻人才的区别所在 2。尽管不同体育专业院校体育新闻专业的课程设置 各有不同,但都缺少不了体育实践类课程。排球运动是世界上最成功、最普及的兼具 竞技性和娱乐性的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之一 3,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排球 也是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专业公共必修课中的一个重要科目。自 2004 年体育新闻 专业开始首届招生以来, 首都体育学院已经有五届体育新闻专业的学生参加过排球课 程的学习,排球教学为体育新闻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发展和培养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然而, 由于体育新闻专业的排球课程是从发展较早的体育教育专业的排球课程借鉴发 展而来,在课程目标的定位、教学内容的选择、课程的实施、课程考核方式、课程的 教材选用等方面,与体育新闻专业特点还存在不适应之处,既不利于体育新闻专业人 1 肖焕禹、方立.我国体育新闻传播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上海体育学院学报j,2006,(6):55-56 2 孟文娣等.对体育新闻专业办学模式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j,2004,(8):1087-1088 3 中国排球协会.排球竞赛规则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5 首 都 体 育 学 院 体 育 新 闻 专 业 排 球 课 程 改 革 研 究 2 才的培养,也不利于排球课程改革的深化和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只有积极推进排 球课程改革,才能最大限度地使排球教学与体育新闻专业的培养目标相契合,更好地 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体育新闻人才服务。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对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专业的排球课程进行改革和研究, 其根本目的是希望进 一步深化排球教学改革,更好地为体育新闻专业的培养目标服务。本研究不仅对体育 新闻专业的体育实践类课程改革有直接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对其它非体育专业的体育 实践类课程改革也将有积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1.3 研究任务 本研究以进一步促进排球课程教学与体育新闻专业培养目标的契合为切入点, 对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专业的排球课程改革进行研究,具体任务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客观了解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专业排球课程的现状及其中存在的不足。 二、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考核和教材方面,对体育新闻专业 的排球课程进行改革。 1.4 文献综述 1.4.1 课程的基本理论 1.4.1.1 课程的概念 “课程”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习惯用法,一般指学校里教学科目的总称,或者学 生功课的进程。在英文文献中, “课程” (curriculum)一词是从希腊文演变而来的, 原意是“跑马道” (racecourse) ,引申为学业进程或教学进程。同在汉语中一样,它 在英语中的含义也是很不确定的。因此“课程”一词的使用就变得很是混乱 1。在古 代“课”的基本含义为,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讲授或学习并加以考核试用; “程”的 本义是一种长度单位,被人们引申为事物发展的经过或步骤。 “课程”的基本含义是 指,人们预定分量、内容和步骤并据以刻苦努力的阅读、讲授、学习和作业,同时伴 随着严格的考试试用, 并关乎个人的安身立命问题, 属于严肃神圣的事项。 到了现代, 课程至少有两层含义:在广义上,课程指的是一切有规定数量和内容的工作或学习进 程;在狭义上,课程则专指学校课程,其基本含义是“学校教学的科目及其进程” 2 李秉德 3在其编著的教学论中指出,要想给“课程”提出一个更为完整、准 确的定义,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1)课程应当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的内容有机地统 一起来,在特定条件下,课程也可成为有计划的自学内容。 (2)课程不能仅着眼于书 本知识,应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统一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3)课程编排的顺序应 1 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54 2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55-156 首 都 体 育 学 院 体 育 新 闻 专 业 排 球 课 程 改 革 研 究 3 当在逻辑上和时间上与教学过程具有对应关系,不但要符合知识系统的逻辑,而且要 适应学生认识发展的逻辑。 (4)课程要促进知识和经验的综合和创新,要提高整体的 综合化水平。 (5)课程应当提出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体系。据此,他对课程进行了解 释,认为“课程就是课堂学习、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 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过程” 。 综合比较中、外研究者对课程概念的阐释,认为李秉德教授的阐释和理解是比较 全面和准确的。因此,对本研究中所涉及的“体育新闻专业排球课程”的定义也参照 和借鉴了李秉德教授对课程的解释,认为“体育新闻专业排球课程”就是“体育新闻 专业学生的排球课堂学习、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对为体 育新闻专业学生开设的排球科目的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过程” 。 1.4.1.2 课程的结构 对课程结构的划分目前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进行的划分 “教学计划属于课程的宏观结构,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则属于微观结构。 ” 1;另外一 种方式是从空间结构上的划分, “课程结构分为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课程的横向结 构也就是水平结构, 主要是指课程不同系列的成分之间在水平面上或横向上的结构过 程、联系以及结果;课程的纵向结构也就是垂直结构,主要是课程要素的不同质量之 间在纵向垂直维度上的结构过程、联系以及结果。一般纵向结构就是“教学计划” 、 “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根据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提出各级各类学校内课程设 置的门类及顺序,由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详细规定教学计划内各门课程的详细内容 和需求,由教科书将这些内容和要求按照教学活动的规定具体展现出来 1” 比较而言,目前对于课程的宏观结构研究较多,而对课程微观结构的研究相对较 少。在课程的宏观结构研究成果不断丰富、课程宏观结构渐趋完善的前提下,应该及 时着手对课程的微观结构做更为细致和深入的研究, 只有这样才能使课程改革在结构 体系建设和具体内容及实施要求方面得到平衡发展。 1.4.1.3 课程设计 已有研究和认识对于课程设计的界定,可谓众说纷纭,差异明显。其中,影响最 为广泛的是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中对课程设计的解释,即“课程设计是 指拟定一门课程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 , “它决定于两种不同层次的课程编制的决 策,广义的层次包括基本的价值选择,具体的层次包括技术上的安排和课程要素的实 施” 2。显然,广义层次的课程设计主要对应于课程组织形式的确定,狭义层次的课 程设计主要关注于课程要素的组织结构。 现代汉语词典对“设计”的解释是“在 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 3。廖哲勋教 授则认为“课程设计是按照育人的目的要求和课程内部各要素、各成分之间的必然联 1 钟启全.世界现代课程变革历程及我国当代课程改革方向与课题j.宁波大学学报,2008,30(4):1 2 t.胡森等.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m.江山野主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1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2006.1203 首 都 体 育 学 院 体 育 新 闻 专 业 排 球 课 程 改 革 研 究 4 系而制定一定学校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编制各类教材的过程,是课程建设系统工 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1。这一界定既指出了课程设计的属性范围,同时也兼顾到设计 过程中的要素以及设计的结果,相较而言,它更加全面、科学。 另外,钟启泉教授以文艺复兴以来西方近代课程成因、本性及其自我矛盾分析为 起点,透视了世界近现代课程的变革历程及其内在联系,以时间为主线揭示了世界现 代课程改革的新方向及其所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提出了现代学校课程设计应遵循 的三大基本原则:变革性、适切性和超前性 2。钟启泉教授关于现代学校课程设计三 大基本原则的研究成果, 为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专业排球课程的改革和研究提供了 重要的指导方向和原则。 1.4.1.4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作为课程论的一个重要概念, 目前在英文文献中至少有 “curriculum purpose” 、 “curriculum aims” 、 “curriculum goals”和“curriculum objectives” 等不同的表述,其中后三个词汇使用比较频繁。 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 对课程 目标的解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是期望 一定教育阶段的学生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达到的程度 3” 。另外,在学校 教育中,与课程目标相关联的还有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几个概念。 “教育 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是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教育目的最宽泛,层 次最高,指导范围最广,它是一个长期的目标;培养目标次之,是针对一个学段或一 种类型的学校,培养目标对教育目的的解释具有独特性、针对性,也可以体现一个学 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特色;而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是最具体的,它的制订必须要 考虑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要求” 4。 本杰明布卢姆 5在 1956 年出版的教育目标分类法(第一卷) 将教育目标分 成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个领域。其中认知领域包括知识、理解、应 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感领域包括接受、反映、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体系、 形成价值情绪;动作技能目标可以参照认知领域 4。认知领域为与智慧加工相关的行 为,如思考、推理、记忆、问题解决、分析和应用等;情感领域为与感情、情绪、价 值观、态度等相关的行为,非智力行为等;动作技能领域为涉及骨骼、肌肉等生理相 关的行为 6。其中“知识”指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的知识、处理具体 事物方式的知识、学科领域中普通原理和抽象概念的知识等几个方面,这是最低水平 的认知学习结果; “理解”指能把握材料的意义,包括转化、解释、推断三个方面, 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 “应用”指能将学习得的材料应用于心的 1 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60 2 钟启泉.世界近现代课程变革历程及我国当代课程改革方向与课题j.宁波大学学报,2008,30(4):1 3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彩图缩印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512 4 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73 5 bloom, b.s. (ed.).1956.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iectiv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 handbook i: cognitive domain. new york: david mckay 6 钟启全、赵中建.课堂评估:理论与实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2):442-447 首 都 体 育 学 院 体 育 新 闻 专 业 排 球 课 程 改 革 研 究 5 具体情境,代表较高水平的理解; “分析”指能将整体材料分解成它的构成成分并理 解组织结构,可分为要素分析、关系分析、组织原理分析三个层次,代表了比运用更 高的智能水平; “综合”指能把各种要素和组成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包括进行独特 的交流、制定计划或操作步骤、推导出一套抽象关系,所强调的是创造能力、需要产 生新的模式或结构; “评价”指对材料作价值判断的能力,包括依据内在证据外部准 则进行价值判断,这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因为它要求超越原先的学习内容, 并需要基于明确标准的价值判断 1; “接受” 、 “反映” 、 “形成价值观念” 、 “组织价 值体系”和“形成价值情绪”是“从单纯听到一个观点,到对此做出回应,到发展对 该观点的价值和承诺,到发展建立在这种观念之上的价值系统,到表现住改价值或价 值联结 2” 。 从教育目标的概念及其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关系中可以发现:课 程目标包含了品德、智力、体质等多重维度,在制定某门课程的具体课程目标时必须 充分考虑学生在这些维度上应该达到的发展程度; 同时, 只有在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相互关系体系中考察课程目标,才能更加全面、准确地定位和 理解课程目标。在确定体育院校体育新闻专业的排球课程目标时,必须以国家的教育 目的为最高指导、以体育院校体育新闻专业的培养目标为直接指向,既要符合国家的 教育目的,又要突出体育新闻专业的特色和排球科目自身的特点,关注内容知识所属 类型,并充分考虑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多重维度上应达到的发展水平和程度, 并能明确反映出学生所学、教师如何教授以及如何评估的目标。 1.4.1.5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概念在国外课程理论中有较大的分歧。一种观点认为,课程内容是 在教育机构范围内要向学生灌输的知识; 另一种观点认为课程内容是在一门课程中所 教授或所包含的知识,也是指一些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法则和问题等。 ” 3钟 启泉 4教授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认为课程内容是课程的核心要素,从总体上讲,课 程内容是根据课程目标,有目的地选择的一系列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总和,是从人 类的经验体系中选择出来, 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序列组织编排而成的知识体系和经验体 系。 1.4.1.6 课程组织 较早的课程组织界定出现在麦克默里(c.a.mcmurry)1923 年写的如何组织课 程 (how to organize the curriculum)一书中。麦克默里认为,应该以生活为基 础对课程进行整合组织, 以便用能够激发儿童活动自然正确的发展的方式呈现这个世 界的最好要素 5。美国课程专家泰勒在 1949 年发表的经典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 1 李剑萍、魏巍.教育学导论m.人民出版社,2006,3(2):187-188 2 钟启全、赵中建.课堂评估:理论与实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2) 3 t.胡森等.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m.江山野主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1 4 钟启全.课程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2(1):141 5 mcmurry,c.a. how to organize the curriculum m. the macmillan company,1923:preface 首 都 体 育 学 院 体 育 新 闻 专 业 排 球 课 程 改 革 研 究 6 原则中,从理性计划的角度明确了课程组织的要素是学习经验,视课程组织为“把 学习经验组织成单元、学程和教学计划的程序” ,并提出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三 条组织准则 1。钟启泉2认为, “课程组织是为了提供真正的学习机会,围绕解决学习 内容和学习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问题, 在范围和序列两个组织向度上安排相关课程要 素,使之整体和谐地促使学习达到最大累积效应。 ” 1.4.1.7 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既是一个理论的问题, 也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问题。 如何理解课程实施、 怎样看待课程实施过程,是分析和研究课程实施问题的前提。而对课程实施问题持不 同的态度和观点,就会对具体的问题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李秉德在教学论中指 出:课程实施是指一套规定好的课程方案实际的运行过程 2。 1.4.2 体育新闻专业的发展及其研究概况 1.4.2.1 体育新闻专业的形成及发展 体育新闻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776 年首届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由 新闻官及传令官以口头形式发布和传播比赛消息, 但作为真正大众传媒意义上的体育 新闻则是近代体育与新闻业发展的产物。早在 18 世纪,欧洲和美国的一些报纸上便 不时刊登一些体育比赛消息。1883 年,著名的美国报业改革先驱普利策首次在报业 中设立了独立的体育新闻部,配备专职的体育记者进行体育采访和报道,使体育新闻 开始以一类独立的新闻门类和品种出现在大众传媒中。1896 年,首届现代奥林匹克 运动会在当时报纸媒体的大力宣传支持下在希腊成功举行, 体育与新闻开始形成紧密 的关系。20 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电视的出现和发展,其对重要比赛的现场直播报道 使体育的影响力及大众对体育的参与方式产生了质的变化, 电视广告收入向体育提供 了巨额转播和报道费用,从而有力地促进了体育的职业化和市场化变革。正是在上述 背景下,以体育新闻报道的特殊规律和操作技能为研究对象的体育新闻学应运而生。 1924 年,国际体育记者协会在法国巴黎成立,正式提出了将体育新闻作为一类独立 的新闻学科和现象进行专门的研究, 其目的是探讨和交流有关体育新闻的特殊规律及 其它相关问题。1985 年,美国依阿华州州立大学出版了体育新闻学 ,该书的出版 受到国际新闻学界的高度重视, 标志着体育新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新闻学分支学科被 国际新闻学界正式认同,是体育新闻学发展的里程碑之一。我国体育新闻专业的发展 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19851999 年。1985 年,上海体育学院为适应新闻媒 体的需求,经专家论证,拟在全国率先试办体育新闻专业。1989 年教育部批准上海 体育学院在全国率先设立体育新闻专业。1994 年,上海体育学院正式成立体育新闻 系,1999 年教育部进行专业调整时,将体育新闻专业改为新闻学专业(体育新闻方 向) 。第二阶段是 1999 年到 2003 年,这一阶段的体育新闻专业逐步发展,打破了上 海体育学院一枝独秀的局面,并突破了体育院校办体育新闻专业的固有模式。第三阶 1 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施良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67-69 2 钟启全.课程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2(1):172 首 都 体 育 学 院 体 育 新 闻 专 业 排 球 课 程 改 革 研 究 7 段是 2004 年至今,这一阶段体育新闻专业全面发展,几乎涵盖了所有体育院校 1。 体育新闻专业从成立至今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但也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首 先,目前开设体育新闻教育的院校有两类:一类是体育院校;另一类是综合大学在原 有的新闻或相关院系开办的体育新闻专业。 但无论是哪种方式开设的体育新闻专业都 会因为其自身的边缘性和交叉性而对作为体育新闻专业所依附的重要学科之一的新 闻学领域缺乏教学和研究的积淀,因此对体育新闻专业的支撑力度较弱,必须借助外 力加以扶持。其次,体育新闻学科目前还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尽管在实践 中体育新闻与一般新闻相比确有其独到之处,表现出较强的专业性和特殊性,但在理 论上对体育新闻传播的特殊规律仍缺乏深入的研究和认识, 高等体育新闻教育大多停 留在把一般的新闻学理论和传播学理论与体育简单相加的层面上。再次,体育新闻传 播与实践相脱离, “主要体现在教师体育新闻传播实践经验的欠缺和培育出来的学生 难以适应体育新闻宣传岗位工作要求两方面。 体育新闻传播是一个非常强调实践性的 学科,从业教师不仅需要相当的新闻理论基础、政策水平和丰富的知识,更需要有丰 富的新闻素养和新闻媒体实践经验,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2。 ”但目前我国体 育新闻传播教学队伍中来自体育新闻采编一线的编辑、记者少之又少,使得一些新的 实践经验无法迅速地反映到体育新闻教学中,造成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加之不能与 现有的体育课程有效结合,既浪费了现有的宝贵资源,又造成了体育新闻专业发展的 一个瓶颈期。 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作为一个新兴的边缘和交叉学科,体育新闻专业具有广阔 的发展前景。然而,由于办学院校在新闻学领域教学及研究积淀不深、体育新闻学科 尚未形成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以及教师的体育新闻传播实践经验欠缺等原因, 导致我 国体育新闻专业在办学过程中表现出所依附的相关专业对体育新闻专业的支撑薄弱、 办学实践停留在新闻学和传播学理论与体育简单相加的表浅层面上和体育新闻传播 与实践相脱离等严重问题,制约了体育新闻专业的快速发展。而作为以体育类实践课 程教学见长的体育专业院校,正可以通过体育新闻专业体育实践类课程的改革和教 学,从学校内部学科、专业的相互交叉和渗透角度加强对体育新闻专业的支撑,使体 育新闻专业的学生准确、经济、快捷地获取相关体育知识和运动实践经验。 1.4.2.2 体育新闻专业的培养目标 目前,体育新闻专业的开设以体育专业院校为主,各院校在体育新闻专业培养目 标的表述上各不相同。其中,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专业的培养目标为: “为社会培 养有特点、有特长的一流体育记者和编辑,使体育新闻专业成为培育名记者的摇篮” 3。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新闻专业培养目标是:面向体育及传媒发展的需要,培养德、 智、体全面发展的、体育和新闻兼通的、能在各类新闻媒体及相关的宣传部门从事体 1 周根红.我国体育新闻专业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东南传播,2008(9) 2 英汉默顿,著;吴琼,译.思想的盛宴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51 3 体育人文社科系供稿.“体育新闻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座谈会”纪要.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5) 首 都 体 育 学 院 体 育 新 闻 专 业 排 球 课 程 改 革 研 究 8 育新闻传播、媒介经营管理以及公关、策划、广告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1。武汉体育学 院体育新闻专业培养目标为: 为各级各类 (体育) 新闻出版及宣传部门培养从事记者、 编辑、体育节目策划与主持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专 业培养目标为:体育新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及体育运动技能, 并能在新闻、 出版与宣传部门从事编辑、 记者与管理等工作的体育新闻学专门人才 3。 上述关于体育专业院校体育新闻专业培养目标的表述虽各有侧重,但都注重“体 育和新闻兼通” ,而如何使体育新闻专业学生更好地了解运动项目特点和知识并具备 一定的运动项目实践体验, 必将成为体育专业院校体育新闻专业体育实践类课程改革 需要重点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1.4.2.3 体育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体育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目前形成了以美国、西欧和 日本为代表的三大人才培养模式 4。美国的体育新闻专业课程体系是以社会科学为依 托,以人文主义为目的,重视实际业务能力和社会科学理论素质的培养,较好地将新 闻课程与大众传播课程结合在一起,其体育新闻的采、写、编、评等基础业务课程非 常充实,社会科学与应用实务性课程学分比一般为 1:1。融合多学科的新闻传播学 成为美国传媒教育的主流。欧洲的新闻人才培养模式以英国为代表。英国的新闻教育 一向侧重在职训练, “学徒式”的报馆新闻训练是英国新闻教育的一大特色,而大学 新闻专业课程一般不成体系。第三种模式是日本模式。日本的新闻教育通常分三个层 面,即:专门教育,普及教育与职业训练。日本新闻教育机制的最大特点表现在:新 闻工作者的培养主要靠传媒自身而非学校, 即传媒仍采取 “师傅带徒弟” 的传统方式, 对年轻职员进行系统的、以实务为主的职业训练。总体来看,国外体育新闻学专业人 才培养侧重于职业训练,课程设置重视对学生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的全面培养,体现 的是通才式教育。在专业核心课上,又特别重视新闻实践能力与新闻伦理的培养。 国内体育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总体来说主要 有:1、复合应用型培养模式。这一培养模式主要有上海体育学院和成都体育学 院等实力雄厚的院校。上海体育学院积极构建“四、三、二、一”的体育新闻教育模 式,即四个板块:新闻传播、体育新闻传播、文史及体育;三个结合:理论与实践、 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两个重点:教师队伍和教材建设;一个坚持:始终把坚定的 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同时,实施双语教学模式,突出英语听说能力培养。作为西南 及西部地区唯一一所培养体育新闻专门人才的高校,成都体育学院明确提出“培养名 记者” 、 “把学院建成培养名记者的摇篮”的目标,立志为社会培养有特点、有特长的 一流体育记者和编辑。2、体育专才+新闻型培养模式。这一培养模式是大多数体育院 校体育新闻专业的培养模式。不过,该模式在不同的体育院校有不同的特色。比如北 1 孟文娣、毕雪梅、张锐、贾静.对体育新闻专业办学模式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8) 2 汤起宇、高雪峰.我院设置新闻学本科专业(体育新闻方向)的思考与实践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 (6):9 3 张云涯、丁丽萍.体育新闻专业武术课教学大纲的重制与实验效果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j.2002,26(4) 4 万晓红、 付晓静、 田智会、 刘晓丽.体育新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原则的初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4) 首 都 体 育 学 院 体 育 新 闻 专 业 排 球 课 程 改 革 研 究 9 京体育大学侧重体育节目的策划与组织、首都体育学院侧重体育赛事的报道策划、南 京体育学院侧重运动文化知识。3、通才型培养模式。这一培养模式认为应淡化体育 新闻特色, 实行通才教育模式。 推行这一教育模式的主要有南京师范大学、 吉林大学、 郑州大学等综合性高校。4、专才+通才的培养模式。这一教育模式是武汉体育学院灵 活运用导师指导模块、平面媒体教学、电子媒体教学和广告媒体教学模块、实习模块 以及体育知识模块这四个模块积极探索的结果 1。 体育作为当今社会文化生活的内容之一,有着它自身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 用大众媒介的方式传播体育信息, 就必须了解和掌握体育运动发展的规律和大众媒介 进行体育传播的特殊手段和规律。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恰恰就是体育新闻教育鲜明的 专业特色,也是体育新闻教育区别于一般新闻教育的个性特征。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 的专业,体育新闻专业的学生需要参加大量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和 提高,而体育实践类课程又是体育新闻专业学生了解和体验体育运动的最直接、最有 效的实践课程。实践的需要,使得体育新闻专业体育实践类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 1.4.2.4 体育新闻专业的课程设置 目前, 在如何建立具有体育新闻特色的课程体系问题上, 不同院校有不同的主张。 北京体育大学主张在母学科的引领下,在对体育新闻实践领域研究性课程的探索中, 逐步建构起体育新闻的基本理论体系和课程体系。此外,他们认为,体育新闻的特色 不仅体现在体育新闻学理论课程的构建上,体育学的基本理论,各种体育运动知识和 技能的课程同样是带有专业特色的重要课程内容,而且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将 体育新闻专业的课程分为四个部分:公共必修课,主要包括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政治类 课程及计算机、外语课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根据学 生的爱好和兴趣开设的任意选修课程。其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分为两个层次,即体 育人文和自然学科以及体育运动类课程和(体育)新闻传播类基础理论及相关的文、 史、哲课程所构成的专业基础课,以体育新闻传播的应用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组成的 专业课 2。而成都体育学院则将体育新闻专业的课程设置根据其内容和性质分为以下 几个门类的课群:新闻传播类: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外国新闻事业、新闻 采访与写作(含评论) 、新闻编辑、大众传播学、新闻法规与新闻事业道德、新闻摄 影、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与公共关系、新闻事业经营与管理、传播新技术;体育新 闻类: 体育新闻学概论、 体育新闻采访与写作、 体育新闻编辑与评论、 体育新闻摄影、 电视体育传播学、体育传播心理学;体育类:体育概论、体育史、体育社会学、奥林 匹克运动、世界顶级赛事与体育明星、各项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和运动竞赛规则;基 础类:文科类、理科类;文科类: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文学、外国文学、中外 文学名著赏析、哲学、逻辑学、心理学、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中外科学技术史、 科研方法学、管理学、外国语等;理科类:计算机应用基础、数理统计法、信息工程、 1 周根红.我国体育新闻专业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东南传播,2008(9) 2 孟文娣等.对体育新闻专业办学模式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j,2004 (8):1087-1088 首 都 体 育 学 院 体 育 新 闻 专 业 排 球 课 程 改 革 研 究 10 通讯技术等;实践类:课程中实习、学年实习、毕业实习;其他类:指其他国家教育 部规定的大学教育必修的公共课程 1。 综观各体育院校体育新闻专业开设的课程不难发现, 体育专业院校体育新闻专业 的课程设置无论是以“门类课群”还是以“模块”或“板块”来表述,都缺少不了体 育实践类课程。体育专业院校可以借助其在体育实践类课程教学中的传统优势,从学 科交叉和渗透的角度充分发挥其对体育新闻专业建设的支撑作用, 确保体育新闻专业 学生准确、经济、快捷地获取相关体育知识和运动经验,切实提高体育新闻专业人才 的培养质量。 1.4.3 体育新闻专业的体育实践类课程改革及研究 目前针对体育新闻专业体育实践类课程改革的研究并不多见。张云涯、丁丽萍通 过访谈、调查等方法,对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专业的武术课程改革进行了研究,认 为原大纲内容安排不符合专业培养要求与学生特点、 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内容不全面、 课时安排不合理;应本着遵循体育新闻学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符合体育新闻专 业学生的具体条件与特点这两项原则重制教学大纲;新制定的大纲增加了课程时数, 降低了实践课比重,加入了多媒体、电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考核形式变为技术与 理论并重并增加训练、比赛或录像评述内容 2。沈阳体育学院张麟寰根据沈阳体育 学院教学计划 (2005 年 8 月修订) ,结合沈阳体育学院新闻学专业本科生实际情况 编写了排球运动赏析16 学时教学大纲 3,降低了实践课比重;加入了多媒体、电 化教学等多种手段;考核形式分为实践考核和技能考核并以 1:4 配比,以观看比赛 录像现场撰写评论为考核手段,突出技能考核的重要性,着重培养学生的技术运用能 力。北京体育大学黄辅周、马明彩等认为体育新闻专业的学生将来作体育报道、电视 解说或评论,不能说外行话,不仅要了解各运动项目的知识、大致技术结构、动作过 程、技术关键、竞赛规则等等,而且要学会欣赏体育竞赛;非体育技术专业学生上体 育实践课的目的既不同于体育院校专业的学生, 也不同于一般高等学校大学生上普通 体育课的要求,应根据培养目标,设计非体育技术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计划,恰当地 安排教学大纲 4。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专业从 2004 年开始招生以来,已经有五届 学生参加过排球课程的学习, 教学中任课教师将原大纲中的技能考核由基本技战术分 析、教学比赛、裁判实践考核,改为写一篇比赛解说稿和报道稿,着重强调排球知识 与体育新闻专业技能的有机融合, 为体育新闻专业的排球课程改革做了有益的尝试与 探索。 由于借鉴的是发展较早且相对比较成熟的体育教育专业的体育实践类课程设计 理念, 体育专业院校的体育新闻专业体育实践类课程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不适合于 体育新闻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要求的问题。 虽然一些体育专业院校近年来已经逐步意 1 黎莎、徐丽、周雪蕾、谭康.体育新闻专业课程的设置j.体育学刊,2002 (9):144 2 张云涯、丁丽萍.体育新闻专业武术课教学大纲的重制与实验效果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 (4):38-40 3 张麟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