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中的表达技巧.ppt_第1页
鉴赏诗歌中的表达技巧.ppt_第2页
鉴赏诗歌中的表达技巧.ppt_第3页
鉴赏诗歌中的表达技巧.ppt_第4页
鉴赏诗歌中的表达技巧.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节鉴赏诗歌中的表达技巧,现场练习1.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2分)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样卷答案】【评分分析】得1分,仅答出一种,另一种未答出。【正确答案】借代、反问。,反问。,【增分提示】无论是全篇还是某一句,都存在着表达技巧的综合运用问题。考生答题时要只想到一处答出一点,结果因遗漏要点而失分。因此,答表达技巧时要多角度思考,如从修辞手法思考,看它运用了几种;从表现手法思考,它又运用了哪些。当然,不要过度答题,把几乎所有的手法都写上去,应该多角度思考,准确判定。,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秋日酬王昭仪汪元量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黄金台愧少知己,碧玉调将空好音。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汪元量:南宋末,以善琴供奉内廷。南宋亡,作者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黄金台: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以延天下士,遂以为名。碧玉:“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劲气:寒气。,(1)“愁”是这首诗的诗眼,诗的首联、颔联是如何表现这种浓愁的?(4分)(2)诗的后两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6分),【样卷答案】(1)首联通过写诗人独自饮酒、深夜挑灯看剑来写愁之浓;颔联写自己空有才华,不得施展、国破家亡之愁。(2)借景抒怀(寓情于景)衬托。表达了对国破家亡的感伤,自己被掳北去的思乡之感,以及异地他乡的孤独寂寞。,【评分分析】(1)题答案仅得1分,写出了作者一系列动作中蕴含的愁,而对本题要点表达技巧几乎未涉及。(2)题答案可得4分,手法判断准确,感情理解正确,但少了分析过程。【正确答案】(1)首联通过写斟酒、挑灯、看剑、流泪等一系列动作、表情表达愁绪;颔联用典,写空有黄金台,枉调碧玉歌,表达自己的孤寂惆怅。,(2)情景交融的手法(答衬托或借景抒情也可)。颈联,写秋风万叶,衬托其孤寂悲切;写孤灯夜雨衬托归思难禁。尾联以景结情,用梧桐夜雨,寒气萧萧,构成凄切悲凉的意境。全诗抒发了深沉悲切的亡国之痛、故乡之思。【增分提示】如问“如何表现情感”,这等于是间接考表达技巧,必须准确答出诗人表现情感的技巧。其实,分析很简单,就是写出你从哪些地方理解到这些情感的过程,或依据内容、手法,或结合背景,不一而足。,技法总结思路剖析1.考查技巧方面一般提问: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具体诗句,加以阐释。(3)分析表达效果,即这种手法是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的。,答题套路:这首诗用了()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如(),从而突出了(强调了,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返回,2.考查诗歌的对比方面一般提问:对两首诗或词进行形象、内容与主题、方法等方面的对比,也有与学过的课文诗句的对比。变式提问:请说出两首诗词在某方面的相同点或不同点。答题步骤:(1)确认问题的角度或找出相关的比较点。(2)结合原诗中具体语句分别进行分析,分条作答。,1.翻译:曾经的秦淮两岸画船窗寮,窗户上,破纸迎风瑟瑟作响,朽门外,潮水拍打空城阵阵传来,这风声,潮声反衬了人声寂寂,一片萧条冷落。过去,这里游人如织,佳丽云集,舞榭歌台,笙箫彻夜。河中,彩楫画肪闹端阳,岸上,酒旗耸立庆重九。而现在,歌女逃散,丝竹不闻,秦淮河无有当年的遗风余韵了。即使适逢节日,也是“端阳不闹”,“重九无聊”。小鸟在白云端自由飞翔,秦淮河绿水滔滔,河岸红叶似火,黄花初绽,蝴蝶飞逐。刚绽放的黄花上有几只蝴蝶在飞,刚落下的红叶如此美丽,却没有人来欣赏了。,鉴赏:此曲写苏昆生重访秦淮。秦淮河横贯南京市,河两岸为景胜、繁华之地,但现在苏昆生见到的是一片残败。“破纸迎风,坏槛当潮”两句,以声音衬寂寥。窗户上,破纸迎风瑟瑟作响,朽门外,潮水拍打空城阵阵传来,这风声,潮声反衬了人声寂寂,一片萧条冷落。接着,作者将人物和节日情况作今昔对比,突出今日秦淮河无人无乐无节日佳庆的空寂。过去,这里游人如织,佳丽云集,舞榭歌台,笙箫彻夜。河中,彩楫画肪闹端阳,岸上,酒旗耸立庆重九。作者用富有特征性的“粉黛”、“笙箫”、“灯船”、“酒旗”,写尽了昔日秦淮河畔繁华竟逐的景象。而现在,歌女逃散,丝竹不闻,秦淮河无有当年的遗风余韵了。即使适逢节日,也是“端阳不闹”,“重九无聊”。“端阳”、“重九”代麦了南方的重大节日,“不闹”、“无聊”突出了一片冷落凄清。“不闹”从环境气氛说,虽是佳节,却无热烈欢悦的氛围。“无聊”从情绪说,写出人们没有兴致,无心无绪的委顿精神状态。节日尚且如此,平日就更可想而知了。,作者把人民的亡国哀痛心理,挖掘得多么深,表达得多么活啊!秦淮河舞歇歌罢,亦大有与南明王朝笙歌旖旎、舞榭歌台相对照的意味,在对比中,加深人们的兴亡感触。今昔对比后,“白鸟飘飘”四句的自然景象描写,进一步开拓意境。小鸟在白云端自由飞翔,秦淮河绿水滔滔,河岸红叶似火,黄花初绽,蝴蝶飞逐。好一派万物争自由的勃然生机。这繁茂、永恒的自然界与萧条没落的秦淮社会形成了强烈对照,在艺术的对照中,深化了主题的表达。,2.秋日酬王昭仪是宋代诗人汪元量的作品,全诗共五十六个字,此诗多撷前人语词入诗,却能一如己出,凄切悲凉不稍减。挑灯看剑、孤馆梦、故乡心、梧桐雨,各种积淀深厚的意象唤起曾经熟悉的心理响应。对意象的成功驾驭丰富了诗的内涵,加强了历史纵深感。诗中有知己之叹,故乡之思。鉴赏无声是最大的悲哀。辛弃疾丑奴儿词中:“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几句,算是把愁写到了极致。汪元里此诗的开头,采用的也是这种方法。其中“愁到浓时”总提,以下分写斟酒、挑灯、看剑、流泪,诗句不再言愁,但愁绪自见。在这种地方,辛词用说话表现,汪诗用动作表现,可谓异曲而同工。又,第二句用辛弃疾破阵子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成句,浑然再现了一个报国无门的志士形象。只是此诗再缀以“泪痕深”三字,显示了一个宫廷乐师在亡国之后的心理状态,已不能和当年的辛弃疾相比了。,颔、颈两联,一叹知音少,一抒故乡情,既应题,表明只有王昭仪方能引为知己,又以家乡之思暗寓亡国之痛,显示出作者的创作意图。据上谷郡图经,黄金台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以延天下士,遂以为名。又,乐府诗集卷四五引乐苑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领联前一句说空有黄金之台,后一句说枉调碧玉之歌,反复陈述的既是作者同王清惠在元大都的孤寂处境和悲枪情怀,又含有他们洁身自好,不与元人贵族和宋室降巨们为伍的坚贞节操。颈联先写秋风中颤抖的“万叶”,衬托别梦不成,再用孤灯夜雨衬托归息难禁-自然,这里的“故乡心”表达的仍是对宋室的追念。写法上,前两句用典故直抒胸臆,后两句用环境反衬乡心,手法变化,效果极好。末联故意宕开,由抒情转入写景,用梧桐雨、劲气构成凄切悲凉的意境,为上文中已经酝酿出来的感情设计了大自然的深沉回响,因而使作者的“浓”愁有充溢寒空、侵凌肌肤之势。,李压林湖山类秘说:“吴友汪水云出示类稿纪其亡国之戚,去国之苦,艰关愁叹之状备见于诗。微而显,隐而彰,哀而不怨,歌欺而悲,甚于痛哭。”徽”与“湿”,隐与彰,本来是互相对立的,但水云(元量号)独能把它们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自己特殊的艺术风格。就这首诗而言,其中“少知己分”、“空好音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