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医学专科生抑郁情绪与人际关系的相关性研究.pdf_第1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医学专科生抑郁情绪与人际关系的相关性研究.pdf_第2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医学专科生抑郁情绪与人际关系的相关性研究.pdf_第3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医学专科生抑郁情绪与人际关系的相关性研究.pdf_第4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医学专科生抑郁情绪与人际关系的相关性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摘要本研究对6 7 0 名医学专科学生的抑郁情绪状况、人际关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所得数据采用s p s s l 7 0 统计软件整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医学专科生抑郁情绪与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并着重研究两者相互影响的机制,提出改善人际关系、预防和减轻医学专科生抑郁情绪的对策。研究结果如下:( 1 ) 4 0 6 的医学专科生具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性别、年级、城乡、专业等因素对抑郁的总体水平无显著影响,家庭经济水平、身体健康状况、专业满意度对抑郁情绪有显著影响。家庭经济水平差,个人身体素质差,对专业满意度低,抑郁情绪越严重。( 2 ) 4 1 1 的医学专科生存在人际关系困扰,性别、城乡、是否独生子、家庭经济水平、专业等因素对人际关系总体状况无显著影响,年级、是否班干部、身体健康状况、专业满意度、父母关系状况对其人际关系状况有显著影响。大二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显著高于大一学生,担任班干部的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显著低于未担任班干部的学生,个人身体素质差,专业满意度低,父母关系紧张,人际关系困扰越多。( 3 ) 抑郁情绪与人际关系困扰显著正相关。人际关系中影响抑郁情绪的因子为交谈困扰、与异性交往困扰和交际交友困扰。抑郁情绪会导致人际关系困扰增多。医学专科生抑郁情绪和人际关系困扰的相互影响机制与医学专科生生源的特点及其自我意识发展特点、情绪发展特点、人际关系发展特点密不可分。( 4 ) 改善医学专科生人际关系、预防和缓解抑郁情绪需要学生自身、学校、家庭及社会各方面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学生要加强自身修养和学习,合理认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校应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加强学生的人际交往技巧训练;家庭要形成良好的沟通互动关系,多给孩子积极的评价;社会要营造积极氛围,给学生提供正能量。关键词:抑郁情绪;人际关系;医学专科生;影响机制;改善策略a b s t r a c ta b s t r a c tt h i sr e s e a r c hm a i n l yi n v e s t i g a t e da n ds t u d i e dd e p r e s s i o ns t a t u s ,i n t e r p e r s o n a lr e l a t i o ns t a t u so f611m e d i c a lj u n i o r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a n dt h ea c t i n gf a c t o r st h a tc l o s e l yr e l a t e dt ot h eb o t h a l lt h ed a t aa r ea n a l y z e dw i t hs p s s17 0s t a t i s t i cs o f t w a r e o nt h eb a s eo ft h i s ,t h i sr e s e a r c hf o c u s e do n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o ft h e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 d e p r e s s i o na n di n t e r p e r s o n a lr e l a t i o n ,e x p l o r e dt h e i rm e c h a n i s m a n d ,a n dp u tf o r w a r ds o m e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o fi m p r o v i n gi n t e r p e r s o n a lr e l a t i o n sa n dp r e v e n t i n gf r o md e p r e s s i o n t h ef m d i n g sa r el i s t e da sf ol l o w s :( 1 ) 4 0 6 o ft h e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 ss u f f e rf r o md e p r e s s i o nt os o m eg e g r e e t h e r ea r en om a r k e dg e n d e r ,g r a d e ,u r b a n r u r a la n ds u b j e c td i f f e r e n c e sw h i l ed i f f e r e n c e sr e s u k i n gf r o me c o n o m i cs t a t u s ,h e a l t hs t a t u sa n dp r o f e s s i o n a ls a t i s f a c t i o nc a nb es e e n t h ew o r s ee c o n o m i cs i t u a t i o n ,w o r s eh e a l t h ,t h el o w e rp r o f e s s i o n a ls a t i s f a c t o r yr e s u rm o r es e v e r ed e p r e s s i o n ( 2 ) 4 1 1 o ft h e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 ss u f f e rf r o mi n t e r p e r s o n a ld i s t u r b a n c e t h e r ea r en om a r k e dg e n d e r ,u r b a n n l r a l ,t h eo n l yc h i l do rn o t ,e c o n o m i cs i t u a t i o na n ds u b j e c td i f f e r e n c e sw h i l ed i f f e r e n c e sr e s u l t i n g 矗o mg r a d e ,t h ec l a s sc a d r eo rn o t ,h e a k hs t a t u sa n dp r o f e s s i o n a ls a t i s f a c t i o nc a nb es e e n t h ei n t e r p e r s o n a ld i s t u r b a n c eo ft h es o p h o m o r ea r eh i g h e rt h a nt h et e s h m a n ,t h ei n t e r p e r s o n a ld i s t u r b a n c eo ft h ec l a s sc a d r ea r el o w e rt h a nt h en o c l a s sc a d r e t h ew o r s eh e a l t h ,t h el o w e rp r o f e s s i o n a ls a t i s f a c t o r y , t h em o r en e r v o u sp a r e n t a l r e l a t i o n s h i pr e s u rm o r es e v e r ei n t e r p e r s o n a ld i s t u r b a n c e ( 3 ) d e p r e s s i o na n di n t e r p e r s o n a l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a r e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p o s i t i v e l yc o r r e l a t e d t h er e a lf a c t o r si ni n t e r p e r s o n a l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t h a te f f e c td e p r e s s i o na r el a r g e l yt h ec o n v e r s a t i o nd i s t r e s s ,h e t e r o s e x u a lc o n t a c t sp u z z l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p u z z l e a n dd e p r e s s i o nc a na l s ol e a dt oi n c r e a s e dt h ep u z z l ea b o u ti n t e r p e r s o n a lr e l a t i o n s h i p t h em e c h a n i s m a n do ft h em e d i c a l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 d e p r e s s i o na n di n t e r p e r s o n a lr e l a t i o ni si n s e p a r a b l ew i t h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s t u d e n t s ,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s e l f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e m o t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t h ei n t e r p e r s o n a lr e l a t i o n s h i pd e v e l o p m e n t ( 4 ) i tn e e d st h ea c t i v ec o o p e r a t ea n dj o i n te f f o r t sf i - o mt h es t u d e n t st h e m s e l v e s ,s c h o o l ,f a m i l ya n ds o c i a lt oi m p r o v em e d i c a ls t u d e n t s i n t e r p e r s o n a lr e l a t i o n s h i pa n dp r e v e n ta n da l l e v i a t ed e p r e s s i o n s t u d e n t ss h o u l ds t r e n g t h e nt h e i ro w ni i ia b s t r a c t-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_ _ - _ _ _ - _ _ _ - _ _ _ - _ _ - - _ _ - - - _ - _ _ - _ _ - _ _ _ - _ _ - - _ _ _ -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_ _ _ _ _ _ 一_ _ _ _ _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 _ _ _ _ _ _ _ - _ _ - 一a c c o m p l i s h m e n ta n dl e a r n i n g ,a n de s t a b l i s hag o o di n t e r p e r s o n a lr e l a t i o n s h i i p ;s c h o o l ss h o u l dt r a i ns t u d e n t s c o r r e c tv a l u e sa n dc o g n i t i v ev i e wa n ds t r e n g t h e nt h ei n t e r p e r s o n a ls k i l l st r a i n i n g ;f a m i l ys h o u l df o r mg o o d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i n t e r a c t i v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a n dp r o v i d et h ec h i l dw i t hp o s i t i v ee v a l u a t i o n ;t h es o c i e t ys h o u l dc r e a t eap o s i t i v ea t m o s p h e r ef o rs t u d e n t sw i t hp o s i t i v ee n e r g y 。k e yw o r d s :d e p r e s s i o n :i n t e r p e r s o n a lr e l a t i o n :m e d i c a lj u n i o r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 :m e c h a n i s m a n :i m p r o v e m e n ts t r a t e g y引言引言抑郁( d e p r e s s i o n ) 是一种常见的负性情绪状态,指丧失体验快乐的能力。事实上,抑郁彳i 仅使个体无法体验快乐,还会影响个体的感知、思维、行为和社会交往等,会极大地降低生活质量,使个体感觉自己无价值,生活无意义,难以适应社会,严重抑郁甚至会导致自杀行为。研究表明,抑郁情绪在大学生中具有相当普遍性瞎。王黎恩对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本专科学生9 5 7 人进行问卷调查,抑郁总检出率为3 7 8 ,其中,轻度抑郁情绪的占3 0 5 ,中度抑郁情绪的占6 4 ,严重抑郁情绪的占0 9 电。这些有抑郁情绪的个体,不一定属于抑郁症患者,也不一定被诊断为抑郁症,所以往往得不到正规的治疗和必要的帮助。而个体如长期承受抑郁情绪的困扰,可能演变为更严重的抑郁症。人际学派治疗师认为,人抑郁的原因有8 0 是由于人际关系造成的 。人际关系心理疗法( i p t ) 也认为,抑郁症是人际社交网络中发展出来的,抑郁症的发病、治疗反应及愈后都深受人际关系的影响。许多实证研究也认为,人际关系良好者,产生抑郁比例较少;相反,人际关系较差者,产生抑郁比例较高。同时,抑郁使人悲观,使人产生社交退缩和自我封闭,会阻碍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产生更多的人际关系困扰,加重抑郁情绪,形成恶性循环。医学专科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毕业后从事的是救死扶伤的工作,肩负着人类身心健康的重任。但医学专科生从入学起就经历着高考的失利,他们是本科院校的落榜生,从一入学起就承受着焦虑、压力和一些消极情绪。医学专科生只有自己身心健康,才可能在以后的岗位上更好地治病救人。因此,如何预防和减少广大医学专科生抑郁情绪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本研究通过对医学专科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抑郁情绪状态及二者相关性进行研究,考察人际p a u lg i l b e r t o v e r c o m i n gd e p r e s s i o n :as t e p b y s t e pa p p r o a c ht og a i n i n gc o n t r o lo v e rd e p r e s s i o n j e d u c a t i o n 2 0 0 1 :3 1 2h a z l e ri l l ,m e l l i ne a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a lo r i g i n sa n dt r e a t m e n tn e e d so f 。d e s c e n t sw i t hd e p r e s s i o n c o u r t sd e v 2 0 0 4 ,8 2 ( 1 ) :1 8 1 9 王黎恩,医学院校大学孛具体生活事件与抑郁状态的相关分析 j 】中国临床康复,2 0 0 5 ,9 ( 1 6 )装利华人际关系冈体咨洵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干预探讨【j 1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 0 0 6 ,1 4 ( 4 )! ! 童一一一关系和抑郁情绪的相互影响机制,提出关于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缓解抑郁的策略,帮助学生走出抑郁和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并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一定的数据信息和理论参考依据。第1 章大学牛抑郁情绪与人际关系研究综述第1 章大学生抑郁情绪与人际关系研究综述抑郁是一种常见的负性情绪状态,指丧失体验快乐的能力,常表现为心情压抑、对事情提彳i 起兴趣、无价值感、悲观失望等。个体如果长期处于抑郁情绪状态,将会导致抑郁症,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及正常的生活、学习,部分严重抑郁者甚至选择自杀以逃避现实。在大学生人群中,抑郁是检出率较高的心理问题之一。国内外4 i 少学者对大学生抑郁情绪已经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1 1 大学生抑郁情绪状况研究综述1 1 1 抑郁概念研究综述关于抑 自g ( d e p r e s s i o n ) 的概念,学者们从彳i 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a n g o l d 对抑郁作了以下描述:( 1 ) 抑郁是正常心境向情绪低落方面的波动:( 2 ) 抑郁是指精神痛苦或悲伤,是个体对情景或事件的一种消极反应;( 3 ) 抑郁是指个体持久的、相对稳定的愉快感的缺乏;( 4 ) 抑郁是指心境处于病理性的低下或恶劣3 。英国的p a u lg i l b e r t 认为,抑郁是指丧失体验快乐的能力,常表现为心情压抑、丧失兴趣、无意义感、失眠、悲观失望等。在心理学研究中,抑郁被看作抑郁情绪,是个体悲伤、不快乐和烦躁的心境:在精神病学研究中,抑郁被看作抑郁症,即抑郁性神经症,是一种以持久的情绪低落为特征的心理障碍。值得注意的是,若个体在抑郁自评量表中得到高分,仅仅代表他处于抑郁情绪中,并不能以此确定其患有抑郁症,这还应根据临床症状来划分。本研究中,笔者倾向于p a u lg i l b e r t 对抑郁的定义,即抑郁是指丧失体验快乐的能力,本文中的抑郁指的是抑郁情绪。1 1 2 抑郁理论研究综述心理学家从不同角度出发,以彳i 同的理论派别为基础,从生理因素、,t 5 理【1 】a n g o l da r u t t e rm e f f e c t so fa g ea n dp u b e r t a ls t a t u so nd e p r e s s i o ni nal a r g ec l i n i c a ls a m p l e j de v e l o p m e n t a la n dp s y c h o p a t h o l o g y ,1 9 9 2 :4 5 一1 8 第1 章大学牛抑郁情绪与人际关系研究综述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方面对抑郁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在此,本文重点列举以下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 1 ) 抑郁的社会认知理论艾伦贝克认为用消极的思维方式解释日常生活事件,会导致抑郁;尤其是面对消极应激事件时,那些存在负性认知的个体更容易产生歪曲的自我结构、对目前世界及未来消极的看法,从而导致抑郁症状的出现。其中,认知歪曲、负性自动思维以及潜在的消极认知图式都是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 2 ) 抑郁的人际关系理论k l e r m a n 的人际关系理论关心人们的亲密关系及人们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这些角色的扰乱被认为是抑郁产生的重要原因。他认为幼年时的依恋关系不良会导致孩子形成更多机能不良的消极信念,认为自己必须成为某种人或做某些事才能获得他人的认同。当个体达到了其自我价值偶然性的标准,就会保持乐观和自尊,4 - j 成绩之间和彳i 同人际关系之间学生抑郁检出率具有显著差异;萧文泽1 发现,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和所学专业与抑郁状态产生无关,身体状况是大学生抑郁状态产生的危险因素:金酷。”研究表明,抑郁情绪与医科大学生的对专业满意程度和就业前景评价有高度相关性。魏义梅n 1 认为,生活事件通过自尊、人格、积极认知应对和社会支持这些心理社会变量对大学生抑郁产生影响,陈菊嫡。研究表明,抑郁评分与幻想、自责、退避、合理化等4 个因子得分呈正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抑郁显著相关。1 2 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研究综述1 2 1 人际关系概念研究综述目前,人际关系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和表述。s c h u t z ( 1 9 7 3 ) 认为人际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某种目的的交互作用。刘晓新( 2 00 3 ) 提出,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人际交往后在情感上产生的一种结果和积淀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情感纽带。时蓉华( 1 9 9 8 ) 则认为,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心理上的距离。笔者倾向于时蓉华的观点,即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而大学生人际关系就是指大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与他人结成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与家人( 主要为父母)关系及与其他人关系等多个维度。1 2 2 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研究综述国外学者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研究更注重理论模型研究,如:b l a up m ( 1 9 6 4 ) 的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给予与收回之间均张秋菊,不同群体类型师范大学牛抑郁发牛率及村j 关凶素分析【j 】中国临床康复,2 0 0 5 ,9 ( 3 2 )【2 】萧文泽,大学牛抑郁状况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 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 0 0 6 ,1 5 ( 7 ) - 6【3 】金掂,医科大学生抑郁和焦虑情绪调查【j 】中国校医,2 0 0 6 ,2 0 ( 6 )【4 】魏义梅,付棒芳,大学生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 0 0 7 ,1 5 ( 2 ) :1 0 8 - 1 1 1 5 】陈菊,大学生抑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d 2 0 0 4 第1 章大学牛抑郁情绪与人际关系研究综述衡的模式;i a l t m a n ( 1 9 7 3 ) 的社会渗透理论强调了自我暴露在发展友谊等亲密关系上的作用。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阿隆森( 2 0 0 5 ) 认为,亲密关系往往在大学时期形成,部分原因是大学时期持续的接近效应。s e l m l t a s 和s c h k e d ej k 认为,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受其人格的影响。a s t r a 和s i n g g 指出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比较自信、主动,更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乜3 。n ic o l as s c h u t t e 等人认为情绪智力和人际关系二者存在正相关,情绪智力是导致人际吸引的个人素质;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培养个人的通情与合作态度及社交情境中的自我监控能力,学习必要的社交技能口3 。c o n y e h3 研究表明,通过心理干预,可以去除关于人际关系问题的症状,促进人格健康发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国内学者大多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心理量表法,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特点做描述性研究,并结合研究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改善的策略。从以往研究结果来看,我国大学生人际关系总体情况良好,但存在一部分学生存在人际关系困扰,有待进一步扩大交际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汪雪莲1 对福建医科大学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总检出率为3 3 8 ,从四个维度来看,交际与交友困扰( 4 6 9 ) 交谈困扰( 2 9 4 ) 与异性交往困扰( 1 8 1 ) 待人接物困扰( 8 8 ) :医科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主要反映在交际交友和与人交谈上。从性别上看,以往的研究结果并一i 一致。有研究认为,男生人际关系困扰程度显著高于女生旧1 ,也有研究认为女生在人际关系困扰程度上比男生更严重( 李全彩,2 0 0 2 ) 。从年级上看,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具有不同特点。但在年级的比较上,所得结论并不完全一致。总体而言,认为大一和大三存在人际关系问题的较多。还有学者发现,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经济情况、城乡差别对【1 b o u r b o n n a i sr ;c o m e a um ;v e z i n amj o bs t r a i na n de v o l u t i o no f m e n t a lh e a l t ha m o n gn u r s e s 【j 】1 9 9 9 ( 0 2 )1 2 a s t r ar i ,s i n g gs t h er o l eo fs e l f - e s t e e mi na f f i l i a t i o n j jp s y c h 0 1 2 0 0 0 ,1 3 4 ( 1 ) :1 5 - 2 2【3 s c h u t t en s e ta l ,e m o t i o n a li n t e l l i g e n c ea n di m t e r p e r s o n a lr e l a t i o n s j t h ej o u r n a lo fs o c i a lp s y c h o l o g y ,2 0 0 1 1 4 1 ( 4 ) :5 2 3 - 5 3 6【4 c o y n ej c ,d o w n e yg s t r e s s ,s o c i a ls u p p o r ta n dt h ec o p i n gp r o c e s s j a n nr e vp s y c h o l o g y 1 9 9 1 ,4 2 :4 0 1 4 2 6 【5 p 生雪莲,医科大学生人际关系 孑,巴、理健康的多维度联系 j 现代项防医学,2 0 0 7 ,3 4 ( 1 5 )【6 】肖星,刘青,大学牛人际关系困扰研究及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发 j “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0 0 8 ,7 ( 3 1第1 章大学牛抑郁情绪与人际关系研究综述大学生人际关系都有较大影响: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取向与自我概念有显著相关。1 3 大学生抑郁情绪与人际关系的相关性研究综述1 3 1人际关系对抑郁的影响研究综述a n g e l o 1 1 ( 2 0 0 3 ) 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身心健康,能促进学业的进步,人际关系良好者,产生抑郁的比例也更低;而不良的人际关系常引起心理失衡,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如焦虑、空虚、抑郁,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杀倾向。h i r s c h f e l d 2 】认为抑郁与人际性格特征有关:个体由于人际交往困难,对人际安全感过分关注,过分依赖他人的关注和爱来维持自尊,当外界支持缺乏,极端的依赖需要受到挫折时,个体便易产生无价值感,难以维持积极情感,导致抑郁。c o y n e 认为,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对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对负性应激事件起缓冲作用,同时对维持一般的良好情绪体验具有重要意义:抑郁的人际关系理论则认为,抑郁是由于人们不能适应其社会角色及人际关系模式所致。而人际疗法被证实可以很有效地治疗抑郁症,这种疗法可以使6 0 8 0 的抑郁症患者康复( w e i s s m a n & m a r k o w i t s ,2 0 0 2 ) 。我国著名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曾指出,人类心理的病态主要是由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失调而致( 李洪翰,赵崇莲,2 0 0 4 ) 。姜乾金口1 认为,人际关系是衡量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对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达到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王宪军h3 对8 7 名癫痫患者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与抑郁的相关性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人际关系敏感水平越高,其抑郁程度显著,二者呈正相关。他认为,人际关系敏感水平高者,容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彳i 安感、自卑感,从而引起并加重抑郁。【1 】d a n g e l ob w i e r z b i c k im r e l a t i o n so fd a i l yh a s s l e sw i t hb o t ha n x i o u sa n de p r e s s e dm o o di ns t u d e n t s j p s y c h o lr e p ,2 0 0 3 ,9 5 ( 2 ) :4 1 h 1 8 2 陈促庚,张雨新人格心理学 m 辽j 。人民出版社1 9 8 6 3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 0 0 2 :1 4 9 4 王宪军,韩自力,青壮年癫痫患者人际关系敏感水平与焦虑抑郁情绪、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 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 0 1 1 ,2 0 ( 9 )第1 章大学牛抑郁情绪与人际关系研究综述1 3 2 大学生人际关系对抑郁的影响研究综述宋专茂( 1 9 9 9 ) 认为,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衡量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准之一,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往往是从未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开始。人际关系良好的大学生,其抑郁情绪也较少:人际关系越差的大学生,产生抑郁的危险性越大。s c h u t t e 研究了大学生社会支持与抑郁之问的关系,认为大学生抑郁与社会总支持及各维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p 3 时认为该维度存在困扰。郑日昌对该量表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其c r o n b a c h a 信度系数为0 8 6 ,分半信度为0 7 8 ,说明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和内部一致性3 。汪雪莲测得其c r o n b a c h a 系数为0 8 0 1 。2 抑郁自评量表s d s此量表系w i l l i a mw k z u n g 于19 6 5 年编制,用于衡量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该量表包括2 0 道题目,每道题目相当于一个有关症状,2 0 题共反映四组症状:1 精神性一情感症状,包含抑郁心境和哭泣( 第1 、3 题) :2 躯体性障碍,包含情绪的日夜差异、睡眠和饮食障碍、性欲和体重下降、便秘、心跳过速、易疲倦( 第2 、4 、5 、6 、7 、8 、9 、1 0 题) :3 精神运动性障碍,包含精神运动性迟滞和激越( 第1 2 、1 3 题) :4 抑郁的心理障碍,包含思维混乱、无助感、易激惹、迟疑不决、自我贬低、空虚感、反复思考自杀和不满足( 第1 1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2 0 题) 。根据大学生实际情况,本研究把第6 题“我的性功能正常”改为“我和异性接触时和以往一样感到愉快”。请被试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四个频度1 ( 从无或偶尔) ,或2 ( 有时) ,或3 ( 经常) ,或4 ( 总是如此)上打勾。每一个题目按l 、2 、3 、4 四级评分。第l 、3 、4 、7 、8 、9 、1 0 、1 3 、l 郑1 3 禺大学生心理诊断 m 济南:ll j 东教育出版社,1 9 9 9 :3 3 9 3 4 5 【2 】汪雪莲,医科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多维度联系 3 现代预防医学,2 0 0 7 ,3 4 ( 1 5 )第2 章医学专科牛抑郁情绪与人际关系的相关性调查1 5 、1 9 题评分标准为:从无或偶尔一1 分;有时一2 分;经常一3 分:总是如此一4分,第2 、5 、6 、1 1 、1 2 、1 4 、1 6 、1 7 、1 8 、2 0 题为反向评分,按4 1 记分。把2 0 题中的各项得分相加,即得到总粗分,然后通过公式转换:y = i n ( 1 2 5 x ) ,即用粗分乘以1 2 5 后,四舍五入取其整数部分就得到标准总分( y ) 。按我国通用常模结果,s d s 总粗分的分界值为4 0 分,标准分为5 0 分,5 0 分以下者认为无抑郁倾向,5 0 5 9 分为轻度抑郁,6 0 6 9 分为中度抑郁,7 0 分以上为重度抑郁,分值越高代表抑郁状况越明显。z u n g 氏等人曾进行t s d s 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内部一致性程度很高,奇偶数条目折半相关性为0 9 2 ( 1 9 8 6 ) 。我国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发现其效度为0 8 4 。2 1 5 研究方法1 调查测验由专业老师担任主试,测试前由主试介绍测试目的,打消被试顾虑,鼓励真实作答,时间控制在3 0 分钟内。调查时使用统一指导语,并当场检查调查表填写的完整性。2 用统计分析软件s p s s 7 o 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2 2 医学专科生抑郁情绪状况的调查2 2 1 医学专科生抑郁情绪的总体状况在6 1 1 份有效问卷中,医学专科生抑郁评分均数为4 7 4 + 8 5 1 ,无抑郁情绪者3 6 3 人,占5 9 4 ,有抑郁情绪者2 4 8 人,抑郁检出率为4 0 6 。轻度抑郁1 9 3 人,占3 1 6 ,中度抑郁5 0 人,占8 2 ,重度抑郁5 人,占总人数的0 8 ( 见表2 2 ) 。表2 2 医学专科生抑郁情绪总体状况( n = 6 11 ) 1 r a c h e ld i n f l u e n c e so i l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p s y c h o p a t h o l a g yi na d o l e s c e n c e i nc - a w s g ( e d s ) ,a d o l e s c e n tp s y c h i a u y ;i nc l i n i c a lp r a c t i c e o x f o r dl l r i v e r s i t yp h e s si n c 2 0 0 1 ,p 3 9 - 5 9 。1 4第2 章医学专科生抑郁情绪与人际关系的相关性调查2 2 2 医学专科生抑郁情绪的个体差异比较为考察医学专科生的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对性别、生源地、是否班干部、是否独生子女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进行比较,对专业、专业满意度、家庭经济状况、身体状况等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1 医学专科生抑郁状况的性别差异由表2 3 可知,男女生在抑郁评分、躯体性障碍和抑郁的心理障碍上无显著差异( p ) o 0 5 ) ,而在精神性情感症状、精神运动性障碍维度上有显著差异( p o 0 1 ,p 0 0 5 ) 。4 不同年级医学专科生抑郁情绪差异第2 章医学专科牛抑郁情绪与人际关系的相关性调查不同年级的医学专科生的抑郁评分也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 见表2 5 ) 。表2 5不同年级医学专科牛抑郁评分差异检验( n = 6 1 1 )丕二盔三!- - - _ - _ - _ - - - _ h - _ _ _ _ _ _ _ _ - - _ - _ - 一一抑郁评分精神性一情感症状躯体性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4 6 2 9 8 13 2 1 1 41 5 o 3 3 14 1 1 5 5抑郁的心理障碍15 4 7 5 44 7 4 8 5 l3 4 1 0 13 4 1 0 24 2 1 5 315 4 3 5 11 6 31 6 90 4 50 5 7o 0 60 1 00 0 90 6 6o 5 70 9 55 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医学专科生抑郁情绪差异由表2 6 可知,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学生在抑郁评分和抑郁的各维度上都存在极显著差异( p = 0 0 0 1 ) ,家境越差的学生抑郁情绪越严重。表2 6不同家庭经济丛边医堂堇型生地壑证盆差显捡验( 监昼! u 6 不同身体健康状况的医学专科生抑郁情绪差异由表2 7 可知,身体健康状况不同的医学专科生在抑郁评分及抑郁的各维度上都存在极显著差异( p o 0 5 ) ,而不同专业满意度的学生在抑郁总评分及抑郁的精神性情感症状、躯体性障碍、抑郁的心理障碍维度上都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对专业越不满意的学生其抑郁各项得分越高。表2 8不同专业医学专科生抑郁评分差异检验( n = 6 11 )一立些堕堕塑堡检验影像fp= = i 7 二二兰竺里竺l 一抑郁评分4 6 1 1 0 0 64 7 9 8 1 84 7 2 - t - 9 3 64 6 4 而广再f 百百一精神性一情感症状3 2 1 1 43 4 1 0 33 3 1 0 03 3 0 9 71 1 80 3 2躯体性障碍1 4 7 3 4 915 5 2 9 81 4 9 2 9 91 5 2 2 9 02 3 40 0 7精神运动性障碍4 2 1 6 44 o 1 4 24 2 1 5 54 1 1 4 80 3 70 7 8塑堡塑:坚堡堕堡! ! :! 圭! :! ! ! ! 4 3 6 015 4 - + 4 0 01 4 6 + 3 2 30 8 0o 4 9二:表2 9 不同专业满意度医学专科生抑郁评分差异检验( n :6 1 1 )型童些塑逆童里堂童堑道童不焉聂1 _ i 一抑郁评分4 4 1 9 4 04 7 4 8 1 95 0 4 9 8 2 五_ 万1 i 面广一精神性一情感症状3 1 1 2 23 3 + 0 9 63 6 1 0 06 5 9o 0 0 l躯体性障碍1 4 4 4 - 3 2 81 5 1 - + 3 0 11 6 0 4 - 3 3 18 9 60 0 0 0精神运动性障碍3 9 - + - 1 5 94 1 - 1 4 34 4 1 7 32 4 90 0 8 4塑堕塑堕l 型垒:鱼垒! ! :! 圭鱼:i 兰! 鱼:垒圭;:! z墅q :q q l8 不同父母关系状况的医学专科生抑郁情绪差异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父母关系不同的学生在抑郁评分上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j 氐芝业丕直投盔匿叠弛唑圭登生拉郁证盆差显捡验( 止昼! u熹凳警l 二l 羞!抑郁评分4 6 3 + 9 1 74 7 9 - + 9 2 34 9 6 4 - 5 4 72 8 i 百石丽精神性情感症状3 2 4 - 1 0 33 4 1 1 43 5 0 7 81 4 70 2 3 1躯体性障碍1 4 9 3 2 71 5 3 3 1 11 4 6 2 3 61 6 1o 2 0 1精神运动性障碍4 0 4 - i 5 14 2 1 5 94 5 1 4 51 7 80 1 7 0盟堕塑燮l j 坐地! i :! 圭! :! ! ! ! :! 圭塑丝! :q ! 12 3医学专科生人际关系状况的调查2 3 1医学专科生人际关系总体状况在6 1 l 份有效问卷中,医学专科生人际关系困扰得分均数为7 6 1 4 4 0 ,无人际关系困扰者3 6 0 人,占5 8 9 ,存在人际关系困扰者2 5 1 人,占4 1 1 ,其中,轻度人际关系困扰者为2 0 9 人,占3 4 2 ,较严重人际关系困扰者4 0 人,占6 5 ,严重人际关系困扰者为2 人,占0 3 。1 7第2 章医学专科生抑郁情绪与人际关系的相关性调查表2 1 1医学专科生人际关系困扰总体分布无困扰轻度困扰较严重困扰严重困扰人数3 6 02 0 94 02检出奎互垦:旦整墨垒:星墨鱼:互墅q :墨整2 3 2医学专科生人际关系困扰的个体差异比较为考察医学专科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对性别、生源地、是否班干部、是否独生子女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进行比较,对专业课、专业满意度、家庭经济状况、身体状况等采用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1 医学专科生人际关系困扰的性别差异由表2 1 2 可知,男女生在人际关系量表总分和交谈、交际交友、待人接物困扰维度上无显著差异( p o 0 5 ) ,但在与异性交往困扰上有极显著差异( p o 0 5 ) 。表2 一i 3 不同年级医学专科生人际关系困扰差异检验( n = 6 11 )一丕二盔三! 巳人际量表总分7 0 4 5 08 1 4 2 73 1 70 0 0 2人际交谈困扰2 o 1 7 02 3 1 5 51 9 20 0 5 5交际交友困扰2 7 3 6 73 0 1 7 51 0 0o 3 1 7待人接物困扰0 8 1 1 01 1 1 0 42 8 7o 0 0 4与异性交往困扰1 6 1 4 91 8 1 5 21 3 40 1 8 2第2 章医学专科生抑郁情绪与人际关系的相关性调查3 独生子与非独生子、班干部与非班干部医学专科生人际关系困扰差异由t 检验可知,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医学专科生在人际困扰方面无显著差异( p o 0 5 ) ,担任班干部的学生与未担任班干部的学生在人际困扰总分及交际交友、与异性交往困扰上有显著差异( p o 0 5 ) ,担任班干部的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显著低于未担任班干部的学生。表2 1 4 是否班干部医学专科生人际关系困扰差异检验( n = 6 11 )班干部非班干部tp人际量表总分6 8 4 1 47 9 4 4 52 4 70 0 1 4人际交谈困扰2 0 1 5 92 3 1 6 31 4 00 1 6 1交际交友困扰2 4 1 6 93 o 2 9 92 1 10 0 3 5待人接物困扰1 o 1 0 1o 9 1 0 91 0 70 2 8 5与异性交往困扰1 3 1 3 71 8 1 5 33 5 40 0 0 0窒壁丝鎏鉴堡堑二墼董!巳人际量表总分6 9 + 4 o l7 5 4 3 38 1 4 6 91 4 90 2 2 7人际交谈困扰交际交友困扰待人接物困扰与异性交往困扰0 5 7 20 0 7 30 3 7 2o 2 1 45 卅i 同身体状况的医学专科生人际关系困扰差异由下表可知,健康状况4 i 同的学生在人际困扰总分及人际交谈、与异性交往困扰上都有极显著差异( p o 0 1 ) ,身体越差的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显著越多。表2 1 6 不同身体状况医学专科生人际关系网扰差异检验( n = 6 1 1 )身体状况好一般差fp人际量表总分6 7 4 2 87 9 4 3 69 2 4 5 78 2 10 0 0 0人际交谈困扰2 0 1 6 22 3 1 6 02 7 1 6 74 5 40 0 1 1交际交友困扰2 5 1 6 93 o 3 2 33 3 1 8 22 8 40 0 5 9待人接物网扰0 9 1 1 81 0 1 0 11 0 1 1 00 3 20 7 2 9量基丝銮堡圈丛! :垒圭! :垒! :墨圭! :三垒2 :三圭! :垒垒z :2 壹q 。q q q1 963955 ( u95o20134o257361月叶11+一+一3319c ,j1l5697679411o1+ 一+ 一+ 一+ 一289722o o53o74o4;i+ 一+ 一+ 一+ 一22n u52211第2 章医学专科牛抑郁情绪与人际关系的相关性调查6 不同专业及专业满意度的医学专科生人际关系困扰差异由表2 1 7 和表2 1 8 可知,除了检验专业的学生在待人接物困扰上显著高于其他专业学生外,刁i 同专业的学生存人际量表总分及交谈、交际交友、与异性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