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我国优秀女子100m运动员途中跑技术的运动学研究.pdf_第1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我国优秀女子100m运动员途中跑技术的运动学研究.pdf_第2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我国优秀女子100m运动员途中跑技术的运动学研究.pdf_第3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我国优秀女子100m运动员途中跑技术的运动学研究.pdf_第4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我国优秀女子100m运动员途中跑技术的运动学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中 文 摘 要 短跑历史悠久,古时候称之为“场地跑” ,它是人类历史上开展最早的一项田径 运动。据史料记载,公元前776年举行的第一届古代奥运会上,唯一进行的竞技项目 就是短跑。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上,男子短跑被列为比赛项目,设100米及400米跑 两项,标志着现代短跑运动的正式确立。第二届奥运会上增设了200米跑项目。1928 年第九届奥运会,女子短跑也被正式列入。最初的比赛中运动员可以采取任意的姿 势起跑,现在盛行的“蹲踞式”起跑姿势是1887年出现的,1927年出现了起跑器。 随着短跑技术和运动器材的发展,比赛成绩随之迅速提高。1936年第11届奥运会上, 首次规定选手必须采用“蹲踞式”起跑,并使用助跑器,还划分了跑道,一套较为 健全的比赛规则被确立下来。近年来,国际田联再次对比赛规则作了修改和完善, 增加了短跑比赛的激烈度和观赏性。 竞技田径运动项目中 100m 跑比赛时间短,竞争激烈,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全运会是我国最高水平的体育竞赛,其水平代表了当前中国田径运动最高的发展水 平。 途中跑是短跑项目中距离最长,强度最大,发挥进展最快的段落,是起跑,疾 跑后的一段路程,其任务是继续发展和保持较长距离的最大速度。途中跑技术是决 定 100m 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见提高 100m 途中跑技术更值得我们重视,为了使 我们更进一步了解我国女子 100m 运动员途中跑技术的现状。 通过研究也得到些有价值的结论,如: 1.全运会组运动员与奥运会组运动员相比年龄偏小,呈显著性差异。 (p0.05) 2.全运会组运动员与奥运组运动员相比身高无差异。 3.全运会组运动员的体重较轻,肌肉力量的发展程度与奥运组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4.全运会组运动员的克托莱指数偏小,其肌肉质量和肌力与奥运组相比存在显著性 差异(p0.05) ,但是她们的体型均属于瘦长型。 5.全运会组的步长、步频均低于奥运组,并且她们左右脚步长、步频存在较大差异。 6.全运会七名运动员左右腿腾空、缓冲、蹬伸时间均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运动员 左右腿技术不协调,左右腿部力量不一致;七名运动员着地缓冲时间均较长,她 们下肢力量相对较弱。 7.全运会七名运动员重心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均不高,重心波动较大,缓冲技术较 差,但是从着地缓冲到垂直支撑瞬间,她们的身体重心速度呈上升趋势,因此七 ii 名运动员着地缓冲技术掌握较好,缓冲过程中运动员水平速度损失较小。 8.全运会七名运动员左右腿力量存在较大差异。 9.全运会七名运动员膝关节运动幅度不大,下肢力量较弱。 10.全运会运动员在蹬伸时,送髋幅度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步长的发挥。 11.全运会七名运动员基本属于同一水平, 她们的蹬离力量较小, 腿部力量有待提高。 关键词:关键词:中国;女子;100m;途中跑;运动学 iii abstract sprint has a long history in ancient times called the space race, which is carried out first in human history, a track and field. according to historical records, held in 776 bc the first ancient olympic games, the only competitive sport that is carried out sprint. the first olympic games in 1896, the man was classified as sprint events, located 100 meters and 400 meters 2, marking the formal establishment of the modern sprint. the second session of the 200-meter olympic run additional projects. ninth olympic games in 1928, women have been officially included in the sprint. the original game players can take any position start, is now popular crouching start position is the emergence in 1887, and in 1927 appeared in the starting blocks. with the sprint techniqu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equipment, game results followed rapidly. 1936 11th olympic games, the first time, players must use squat-style start, and use the run-up device, also divided the runway, a more robust rules of the game was set down. in recent years, china. athletics 100m project running game a short time, intense competition, has been the focus of attention. national games is the highest level of sports competition in china, its level represents the current track and field the highest level of development. running the project is the longest sprint, the greatest strength to play the most advanced paragraphs, is starting, after a sprint distance, its mission is to continue to develop and maintain a long distance from the maximum speed. 100m running technique is to determine the major reason for success, showing improving technology 100m running more worthy of our attention, in order to furthe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ay chinese women athletes running in the 100m situation. through research has also been some valuable conclusions, such as: 1. games and the olympic games, athletes were athletes were smaller than the age,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2. national games athlete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olympic athletes were no iv differences in height. 3. national games athletes were lighter weight, muscle strength and the olympic level of development there is still a gap between groups. 4. games athletes in quetelet index is low, their muscle mass and strength compared with the olympic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but their size are as skinny type. 5. games group step, step frequency is lower than the olympic team and about the pace of their length, stride frequency there is a big difference. 6. athlete games is about seven legs vacated, buffer, kicking all the time there is a big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eft and right legs, athletes technology so inconsistent, so leg strength is inconsistent; seven athletes were significantly longer time to cushion their lower limbs force is relatively weak. 7. games seven athletes horizontal velocity and vertical velocity are not high, the focus of volatile buffer technology poor, but from the buffer to the vertical support to the instant center of their body speed is rising, so the seven athletes better grasp and buffering, buffering the level of speed the process of loss of smaller players. 8. national games of seven players are quite different left and right leg strength. 9. games 7 knee range of motion small, lower extremity strength is weak. 10. national games when athletes kicking, hip range of small, to a certain extent, affected the step length of the play. 11. games are the same basic level of seven athletes, their push off is smaller, the leg strength to be improved.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33 承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属 于山西大学。 如果今后以其他单位名义发表与在读期间学位论文相关的内容, 将承担法律责任。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文献资料外,本学位论文不包括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 的成果。 作者签名: 20 年 月 日 34 学位论文使用学位论文使用 本人完全了解山西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机关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 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手段保 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山西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 表、传播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本人完全了解山西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机关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 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手段保 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山西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 表、传播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20 年 月 日 1 引言 1 1 引言 2002 年 7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 (中 发20028 号) ,提出:全面实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我国竞技运动水平, 制定新时期奥运争光计划,以新时期我国在奥运会等重大国际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为目标,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持和完善举国体制,明确中央和地 方竞技体育的责任,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以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充分发挥竞 技体制的基础上,把全国的体育资源更好地整合起来 。紧接着国家体育局 2002 年 11 月 19 日发布2001-2010 年奥运会争光计划纲要 (竞体字2002160 号文件)该 纲要提出,在 2008 年奥运会上力争金牌排名第 3 位,并提出了一系列完成任务的政 策措施。2008 年我们顺利的完成了为国争光的目标,但是我们不得不清楚的看到, 我们女子 100m 运动距离世界一流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 竞技田径运动项目中 100m 跑比赛时间短,竞争激烈,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全运会是我国最高水平的体育竞赛,其水平代表了当前中国田径运动最高的发展水 平。 途中跑是短跑项目中距离最长,强度最大,发挥进展最快的段落,是起跑,疾 跑后的一段路程,其任务是继续发展和保持较长距离的最大速度。途中跑技术是决 定 100m 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见提高 100m 途中跑技术更值得我们重视,为了使 我们更进一步了解我国女子 100m 运动员途中跑技术的现状。 本文对参加全国第十一届运动会决赛的七名运动员途中跑技术参数进行分析,希 望通过本文能更进一步了解我国一线女子 100m 运动员的途中跑技术现状以及优劣 势。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n.中国体育报,2002-08-22. 我国优秀女子 100m 运动员途中跑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2 2 文献综述 2.1 世界短跑运动的发展 短跑历史悠久,古代称之为“场地跑”是人类历史上开展最早的一项田径运动。 根据记载,公元前 776 年在希腊雅典奥林匹亚村举行的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男子 100m 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之后每隔四年召开一次。1928 年,荷兰阿姆斯特丹 第九届奥运会上首次出现女子田径比赛,在起初比赛中运动员可以采取任意的姿势 起跑。1887 出现了“蹲踞式”起跑姿势,并广泛使用。1927 年出现了起跑器,但在 第十一届奥运会上, “蹲踞式”被选为规定起跑方式,起跑器才被使用,并划分了跑 道。在这个阶段短跑技术有了很大的演变,形成了一种“摆动式”的跑法,由于短 跑技术的不断改进,推动了短跑成绩的迅速提高。制定了比赛规则,短跑项目进一 步被健全。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短跑运动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从竞技方面来看,多学科理论知识的不断引入促使田径运动训练不断科学化、运动 能力增强、新技术不断出现。总之,体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更加紧密,短跑运动的 比赛也更加激烈,成绩也在不断提高观赏性随之增加。 从世界范围来看,短跑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一是自然技术阶段(1896-1931) 本阶段靠运动员的天资、天分创造世界纪录,采用“站立式”起跑, “踏步式”跑法 的“自然技术”不强调训练的作用,体能是取胜的关键因素,因此这一阶段短跑运 动成绩发展缓慢。二是初级技术阶段,这一阶段人们已经意识到运动员体能的不断 挖掘,随之带来了体能的提高总会到达相对的极限状态,因此,只有不断改善技术 才能提高成绩。三是现代技术阶段(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这一阶段,随着科学技术 的不断发展,短跑的训练手段等更加科学化,成绩迅速提高,以至于“摆动式”跑 法的出现,本阶段形成了即科学又系统的短跑训练理论和方法,建立了科学选材系 统,以及多学科的科研和手段在短跑运动中被广泛应用。 现代短跑运动技术更加注重技术的规范化,更加重视短跑的摆动技术,强调以 摆促蹬,摆蹬结合,提高短跑速度注重力的水平合力总是朝着好的方向。我们坚信 伴随着科学技术、体育科学和竞技科学的不断发展短跑运动也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发 展。 2.2 我国短跑运动的发展 我国田径运动,在解放前技术水平很低,当时的全国纪录仅相当于目前一、二 2 文献综述 3 级运动员水平,短跑也是如此。新中国成立以前,我们分别参加了 1932 年美国洛杉 矶第十届奥运会和 1936 年德国柏林第十一届奥运会,但没有取得优异成绩。1940 年 第十二届和 1944 年第十三届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没能参加。 1948 年第十四届奥运会 虽然参加也没有取得优异的成绩。当时由于我国经济落后,体育得不到提倡,因此 短跑运动水平很低。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短跑运动和其 他体育项目一样,迅速得到普及和发展, 1958 年就中国田径纪录全部被刷新。进入 20 世纪 60 年代之后,我国男、女短跑项目水平迅速提高并在 1965 年我国的短跑成 绩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短跑运动员陈家全以 10.00 的成绩平了联邦德国阿明哈 里保持的世界纪录。女子短跑运动员贺祖芬以 11.50 的成绩打破了全国女子 100m 纪 录。19661967 年我国田径运动停滞不前短跑也是如此。直到 1976 年以后,短跑运 动重新得到恢复和发展,但是我国的短跑运动竞技水平还比较落后。短跑是其他一 切运动项目的基础,代表着一个国家体育竞技水平的高低,因此为使我国尽快进入 世界体育强国行列,必须不断提高我国的短跑竞技水平。 近些年来,随着国际间体育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应用的更加频繁,我国短跑运动 工作者在认真总结我国短跑运动教学、训练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和引进国外 的先进经验,不断地改进短跑运动技术,使我国短跑运动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我们 必须客观的看到我国短跑运动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仍然还有很大差距。 2.3 短跑、途中跑技术体系的构建 田径教材编导组(1994 年)在田径一书中从系统论的角度认为:短跑技术 是由起跑、起跑后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跑等四个紧密相连的阶段组成。起跑的任 务是对枪声(或“跑”的口令)做出迅速,准确的反应,使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状态 并获得一个较大的向前冲力,为起跑后的加速跑创造有利的条件。起跑后加速跑是 指从前脚蹬离起跑器到进入途中跑之前这一段距离。其任务是在较短的距离内(通 常在 2025m 左右) ,尽快地发挥到较高的速度,迅速地转入途中跑。途中跑是短跑 全程距离最长、速度最快的一段距离。其任务是继续发挥和保持高速度跑。途中跑 的技术结构按跑的技术结构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后蹬与前摆阶段;二是腾空阶段; 着地缓冲阶段。终点跑是全程最后一段距离的跑。由于体力消耗和疲劳出现,终点 跑阶段出现速度下降现象。因此,终点跑的任务是减少速度下降的幅度,尽量保持 高速度跑过终点 。 (如图 1 所示) 田径教材编写组.田径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74. 我国优秀女子 100m 运动员途中跑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4 2.4 国内外研究状况2.4 国内外研究状况 图 1 短跑的技术体系 2.3.1 世界优秀短跑运动的身体形态特征 曹景伟,李军在论当今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的项群 特征一文中研究认为: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体重/身高1000)作为最基本 的形态指标在田径运动员选材中倍受重视,因为当今世界优秀世界田径运动员的身 材日益向高大化方向发展 。 于开峰,华道运在短跑运动员专项能力与身体形态评价模式之研究一文中 研究认为:短跑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在不同程度上与机能 素质水平和技术特征相关联,并具有一定的倾向性。自身指标:国内优秀男子短跑 运动员的身高约 1773 厘米,女子约 1703 厘米。体重指标:短跑是以克服自身 体重为主的水平运动要求坚实的身体形态,具有中上水平的体质。相对于体重过大, 影响人体前进的速度,而体重过轻或相对体重过小,又会影响肌肉的力量增加 。 2.3.2 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要求 周伟在现代短跑运动员选材的研究和分析一文中研究认为:身体素质是人 体各方面技能的综合反映,在短跑训练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短跑运动员所具备 的素质大体是机体的速度素质、速度力量素质和速度耐力素质的发展水平 。 曹景伟,李军. 论当今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的项群特征j.体育科学,2000,20(02)43-46. 于开峰,华道运.短跑运动员专项能力与身体形态评价模式之研究j.山东体育科学,2000,22(02):20 周伟.现代短跑运动员选材的研究和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79-182. 2 文献综述 5 2.3.3 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的生理机能要求 我国田径教学训练大纲中要求短跑运动员身体健康而强壮,有较强的心肺 功能和无氧代谢能力;并对血色素、肺活量及台阶试验指数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张宇芳在青少年男子短跑运动员的选材指标的探讨一文中研究认为:对短 跑运动员的生理机能研究,主要从反映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与心血管功能入手,研 究不同负荷状态下机体的代谢与反映情况,以便为训练的负荷控制提供依据 。 2.3.4 途中跑技术结构的研究状况 2.3.4.1 着地缓冲阶段 骆建在短跑途中跑着地缓冲技术的生物学特点及作用一文中通过研究认为, 短跑途中跑着地缓冲时:支撑腿的脚着地时有出现全角掌着地情况和不出现全脚 掌着地情况。先是支撑腿的髋关节肌肉、骨盆转动肌肉、摆动腿、前臂和后臂等 肌肉同时进行克制性收缩,其综合收缩力,要对地面产生水平方向作用力。随后时 支撑腿的踝关节肌肉业参与克制性收缩,所产生的综合收缩力要队地面产生相对更 大的水平方向的作用力。两臂随相反方向摆动的作用:不但带动了肩横轴的水平 扭转,平衡了躯干的姿态,而且队身体各个环节肌肉收缩产生更大的收缩力,起到 了协同放大效果的作用。人体要获得水平方向运动的动力,必须是髋关节、摆动 腿、骨盆、摆臂等肌肉进行克制性收缩时,其机头收缩产生的综合作用力,使人体 获得的水平支撑反作用力大于脚着地时相人体受到的水平制动冲力 。 骆建,江敏,刘骏,刘晓刚在再论短跑途中跑着地缓冲技术一文中研究认 为,着地缓冲后期人体作加速运动的主要动力,来源于摆动腿作体前向前上方摆 动与支撑腿作相向运动所增大的水平方向作用力,使人体获得了水平方向支撑反作 用力。训练水平越高的短跑运动员着地缓冲距离相对增长,主要是增长了脚着地 瞬间人体重心投影点至脚后跟的水平距离。如果从局部看,应该是缩短该距离。但 是从整体看,该距离的相对增长,能相对加大踝、膝关节肌肉在该距离内的缓冲程 度,相对拉长了踝、膝关节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对缩小后蹬角,增长后蹬距离、 以及缩小腾空角和腾空时间蹬都起着极大的影响作用。高水平运动员在脚着地瞬 间,脚相对于地面向前的水平速度仍受训练水平的影响,知识表现为向零的趋近。 脚着地瞬间,脚与地面的水平速度有可能大于人体运动速度的观点,即产生水平动 力的假设,是不现实的 。 张宇芳.青少年男子短跑运动员的选材指标的探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04):50-52. 骆建.短跑途中跑着地缓冲技术的生物学特点及作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26(02):59-61. 骆建,江敏,刘骏,刘晓刚.再论短跑途中跑着地缓冲技术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7,24(04):27-31. 我国优秀女子 100m 运动员途中跑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6 罗炯,周继和在对百米途中跑缓冲技术的再认识一文中通过研究认为:为 了达到缓冲距离和时间相对增长的难新技术的需要,在缓冲阶段不能忽视踝、膝关 节的作用,他们除了参与缓冲外,更是两个贮能器(把它们比作两个弹性系数很大 的“弹簧”是贴切的) 。没有踝关节缓冲和坚强的固定作用就不可能有摆动腿快速折 叠前摆及支撑腿的快速伸髋,进而达到难新技术所要求的条件 。 李长春,刘慧君在短跑着地缓冲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认为: 优秀运动员着地距离的增长,不仅能增加步幅,而且能增加支撑腿各关节的收缩程 度,为后登储备了更多的能量。从整各跑的周期来看,利大弊小。这是由优秀运动 员正确的扒地技术、良好的踝关节力量等因素决定的。为了达到缓冲距离和时间 相对增长的技术的需要,在缓冲阶段不能忽视踝、膝关节的作用,没有踝关节缓冲 和坚强的固定作用就不能有摆动腿快速折叠前摆及支撑腿的快速伸髋 。 2.3.4.2 垂直缓冲阶段 邵恒忠,王丽秀在中国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途中跑垂直缓冲时段运动学参数 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一文中研究认为:在途中跑垂直缓冲时段肢体的髋部附近的 运动环节变化明显在百米途中跑垂直缓冲时段,下肢各关节点的夹角及上臂摆动 与途中跑速度高度相关在百米途中跑垂直缓冲时段,下肢各关节角度变化将影响 短跑选手跑进时的前蹬阻力及后蹬腿的蹬地方向增加短跑运动员途中跑垂直缓冲 时段支撑腿髋关节、膝关节及上臂摆前摆幅,将有助于提高短跑的速度在途中跑 时降低身体的重心有助于下肢各环节的能量储备,巍峨诶后蹬用力创造有利的条件, 对提高跑速有益 。 2.3.4.3 后蹬阶段 丁言仁,丁文,刘新刚在对 100 米跑后蹬技术的再认识一文中通过研究认 为:在 100 米跑后蹬阶段,后蹬腿产生力的特点是由大到小并且后蹬时间短,与此 同时后登腿的膝关节没有充分伸直 。 骆建在试论 100m 途中跑后蹬阶段技术一文中通过研究认为:现代 100m 途 中跑后蹬技术,虽然后蹬时间短,但是后蹬时后蹬腿的后蹬幅度在相对增大。在脚 离地时相后蹬腿的膝关节没有充分蹬直,这是由后蹬开始时的膝关节肌肉收缩的初 罗炯,周继和.对百米途中跑缓冲技术的再认识j,韶关学院学报,2000,23(06):110-113. 李长春,刘慧君.短跑着地缓冲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7,22(04):62-63. 邵恒忠,王丽秀.中国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途中跑垂直缓冲时段运动学参数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 刊,2005,21(03):58-59. 丁言仁,丁文,刘新刚.对 100 米跑后蹬技术的再认识j,名家指点,10-11. 2 文献综述 7 长度、膝关节同髋关节和踝关节肌肉进行克制性收缩的初速度、索短速度变化及时 间、肌肉收缩的力速规律等多种因素决定的 。 骆建,吴向明,田嘉在对百米途中跑后登阶段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一文中 通过研究认为:100m 途中跑后蹬阶段,在后蹬腿产生后蹬力的水平分力等于空气阻 力的后登腿蹬伸时相,如果在该后蹬腿蹬伸时相,后蹬腿没有充分蹬直,后蹬腿的 继续后蹬所产生后蹬力使人体获得的支撑反作用力不能对人体产生有效动力,所以 后蹬腿的继续后蹬为多余的动作,将对后蹬阶段结束后的后续动作产生不利影响 。 2.4 跑周期阶段划分 田径教材编写组在田径一书中认为:跑是人体水平位移的一种基本运动形 式是单脚支撑与腾空相交替,蹬与摆相配合的周期性运动,其一个周期是由一个复 步(即跑两步)构成的,它经过两个支撑时期和两个腾空时期 。 (如表 1) 表 1 跑的一个周期 支撑时间 腾空 时间 支撑时期 腾空 时期 左 腿 前支撑 后 蹬 后 摆 前 摆 右 腿 后摆 前 摆 前支撑 后 蹬 本研究中依据跑步的构成将一个单步周期分为支撑与腾空两个阶段,同时为减 少误差依据身体重心与环节中心及身体支撑点的位置将支撑阶段划分为着地缓冲、 垂直支撑、后蹬三个时项,将腾空阶段划分为折叠后摆与前摆两个时相。 (如表 2) 表 2 一个跑步周期的构成 右腿 着地缓冲 垂直 后蹬地 折叠后摆 前摆 左腿 折叠后摆 前摆 着地缓冲 垂直 后蹬 骆建.试论 100m 途中跑后蹬阶段技术j体育科学,1997,17(06):52-55. 骆建,吴向明,田嘉.对百米途中跑后登阶段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5,21(04):79-83 田径教材编写组.田径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6-17. 我国优秀女子 100m 运动员途中跑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8 2.5 本研究用到的相关定义 着地缓冲:摆动腿落地瞬间开始至该腿下压缓冲至重心位于支撑点垂直面瞬间 时止。 垂直支撑:身体重心位于支撑点垂直面。 后蹬:身体重心移过支撑点垂直面瞬时开始至该腿蹬离地面瞬时止。 折叠后摆:支撑腿距离地面瞬间开始至该腿前摆带身体重心位于支撑点垂直面 瞬时止。 前摆:身体重心移过支撑点垂直面瞬时开始至该腿落地前止。 后摆:支撑腿从蹬离地面瞬间开始到摆至身体重心位于支撑点垂直瞬时止。 着地角:落地脚支撑点与身体重心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髋关节角:躯干和大腿的前夹角。 蹬伸角:支撑脚支撑点与身体重心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肘关节角:腕关节中心点到肘关节中心点的连线与肘关节中心点到肩关节中心 点连线形成的前夹角。 踝关节角:膝关节中心点到踝关节中心点的连线与踝关节中心点到关节连线的 夹角。 膝关节角:踝关节中心点到膝关节中心点的连线与膝关节中心点到髋关节中心 点连线形成的后夹角。 3 研究对象、方法和思路 9 3 研究对象、方法和思路 3.1 研究对象 以 2009 年第十一届全运会 100m 前七名运动员蒋兰、陈珏、陶宇佳、刘婷婷、 梁秋萍、渝丽娟、马孝燕为研究对象,她们的基本资料如下表 3 所示。 表 3 第十一届全运会女子 100m 前七名运动员基本情况 姓名 单位 成绩 是否为健将 蒋兰 江苏 11.50 是 陈珏 江苏 11.51 是 陶宇佳 江西 11.68 是 刘婷婷 江苏 11.78 否 梁秋萍 广西 11.81 否 渝丽娟 重庆 11.88 否 马孝燕 江苏 11.90 否 注:因王静服用兴奋剂成绩被取消排除其作为研究对象,以上数据来自第十一届全 运会官方网站。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以及查阅山西 大学图书馆相关资料等途径,以“第十一届全运会” 、 “女子 100m 跑” 、 “ 途中跑” 、 “运动学分析”等位关键字,查阅了近 10 来学术论文 110 篇,相关博士论文 1 篇, 西文文献 5 篇,7 部相关论著。 3.2.2 影片拍摄研究法 利用日产 sony120 x 摄像机进行实地拍摄,拍摄前 2s 开机,跑道内侧 55m 处 拍摄,解析画面为 50 帧/s。 3.2.3 影片解析法 利用国产爱捷图像分析系统对所拍摄录像进行解析。 3.2.4 数理统计法 我国优秀女子 100m 运动员途中跑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10 运用 spss12.0 统计软件和 excel 软件中的数据分析工具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处 理,并对有关内容进行检验分析。 3.2.5 对比分析法 对第十一届全运会前七名运动员基础形态、步长、步频与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女 子 100m 前六名运动员进行比较,得出相应的结论。 3.2.6 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有关专家、学者和教练员进行访谈,获得相关信息,并对本研究所选的 指标进行筛选和评定。 3 研究对象、方法和思路 11 3.3 研究思路 图 2 论文研究思路图 我国优秀女子 100m 运动员途中跑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12 4 结果与分析 4.1 基础形态的的分析 竞技运动项目的多方面属性决定了竞技运动项群划分标准的多面性,根据田麦 久等人的研究,短跑项目隶属于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型项群 。依据本项群的特点, 选材对运动员身体形态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此项群在身体形态上要求运动员体型匀 称、身体健壮、肌肉细长、线条明显、骨盆宽度适中等。因此,本文就进一步对十 一会女子 100m 前七名运动员的年龄、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体型进行了分析研 究,把这七名运动员的基础形态羡慕的显现出来。 4.1.1 年龄的分析 表 4 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女子 100m 前 6 名(以下简称奥运组)运动员的年龄 姓名 国籍 年龄(岁) 谢伦安弗雷泽 牙买加 22 谢伦辛普森 牙买加 24 克伦斯图尔特 牙买加 24 劳琳威廉斯 美国 25 穆娜李 美国 27 珍妮特夸基 英国 25 均 值 24 注:以上数据来自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官方网站 从表 4 中我们可以看出,奥运会组运动员年龄分别为:谢伦安弗雷泽 22 岁、 谢伦辛普森 24 岁、克伦斯图尔特 24 岁、劳琳威廉斯 25 岁、穆娜李 27 岁、 珍妮特夸基 25 岁,均值为 24 岁。 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65. 4 结果与分析 13 表 5,第十一届全运会女子 100m 前七名(以下简称全运会组)运动员年龄 姓名 年龄(岁) 蒋兰 21 陈珏 22 陶宇佳 23 刘婷婷 22 梁秋萍 23 渝丽娟 18 马孝燕 22 均 值 21 注:以上数据来自第十一届全运会官方网站 从表 5 中我们可以看出,七名运动员的年龄分别为:蒋兰 21 岁、陈珏 22 岁、 陶宇佳 23 岁、刘婷婷 22 岁、梁秋萍 23 岁、渝丽娟 18 岁、马孝燕 22 岁,她们的年 龄均值为 21 岁。 因此,我们可以说与奥运会组相比,全运会运动员的年龄偏小,呈显著性差异。 (p0.05) 4.1.3 体重的分析 体重是反映运动员肌肉骨骼横向发育状况的一项形态指标 ,体重从某种意义上 说明其身体的质量营养状况和力量素质潜力等,运动生理学的研究表明运动员的力 量素质与体重密切相关,体重大,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粗其绝对力量也大,但体重过 大会影响人体速度,灵敏和协调性,过轻则影响肌肉力量能力,因此短跑运动要求 运动员肌肉健壮发达而适宜。 表 8 奥运会组体重 姓名 体重(kg) 谢伦安弗雷泽 65 谢伦辛普森 59 克伦斯图尔特 61 劳琳威廉斯 59 穆娜李 54 珍妮特夸基 60 均 值 59 从表 8 中可知, 奥运会组运动员的体重分别为: 谢伦 安 弗雷泽 65kg、 谢伦 辛 普森 59kg、克伦斯图尔特 61kg、劳琳威廉斯 59kg、穆娜李 54kg、珍妮特夸 基 60kg,均值为 59kg。 张玉泉等.中外优秀田径选手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的比较分析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出版 社,2002,25(06):30-31. 我国优秀女子 100m 运动员途中跑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16 表 9 全运会组体重 姓名 体重(kg) 蒋兰 56 陈珏 60 陶宇佳 55 刘婷婷 54 梁秋萍 60 渝丽娟 54 马孝燕 50 均 值 55 从表 9 中我们可以看出, 全运会组运动员的体重分别为: 蒋兰 56kg、 陈珏 60kg、 陶宇佳 55kg、刘婷婷 54kg、梁秋萍 60kg、渝丽娟 54kg、马孝燕 50kg,她们的体重 均值为 55kg。 因此,我们可以说与奥运会组相比,全运会组运动员的体重偏轻,肌肉力量的 发展程度与奥运会组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4.1.4 克托来指数的分析 克托莱指数,也称“体重身高指数”或者“肥胖指数” ,它是人体测量复合 指标之一,是由克托莱提出而命名的。在人类学研究和人体测量与评价中被广泛应 用。它表示每 1cm 身高的体重,作为一个相对体重或等长体重来反映人体的围度宽 度和厚度以及人体组织的密度,是评价人体形态发育水平和匀称度的重要复合指标。 计算公式为:体重/身高1000,其体重计量单位用公斤(kg),身高计量单位用厘 米(cm) 。 杨京洲,优秀网球运动员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特征的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21(03):52-53. 4 结果与分析 17 表 10 奥运会组克托莱指数 姓名 克托莱指数 谢伦安弗雷泽 373.56 谢伦辛普森 343.55 克伦斯图尔特 348.57 劳琳威廉斯 368.75 穆娜李 312.13 珍妮特夸基 368.09 均 值 352.44 从表 10 可以得知,奥运会组运动员的克托莱指数分别为:谢伦安弗雷泽 373.56、谢伦辛普森 343.55、克伦斯图尔特 348.57、劳琳威廉斯 368.75、穆 娜李 312.13、珍妮特夸基 368.09,均值为 352.44。 表 11 全运会组克托莱指数 姓名 克托莱指数 蒋兰 329.41 陈珏 344.82 陶宇佳 333.33 刘婷婷 320.00 梁秋萍 350.87 渝丽娟 327.27 马孝燕 312.50 均 值 331.17 由表 11 可知, 全运会组运动员的克托莱指数分别为: 蒋兰 329.41、 陈珏 344.82、 陶宇佳 333.33、刘婷婷 320.00、梁秋萍 350.87、渝丽娟 327.27、马孝燕 312.50, 她们的体重均值为 331.27。 因此,我们可以说与奥运会组相比,全运会组运动员的克托莱指数偏小,其肌 肉质量和肌力与奥运会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而全运会 组左右脚步频、步长呈显著性差异(p0.05) ,因此我们可以说奥运会组运动员左右 腿技术无差异,全运会组左右腿技术存在很打的差异。跑本来就是左右腿交叉运动 的项目,如果两腿的技术存在很大差异,必将影响运动员的成绩。 4.3 100m 途中跑技术参数的分析 4.3.1 单步时相分析 表 17 全运会运动员一个单支撑、腾空时间 单 步 支撑时间(s) 腾空时间(s) 左 右 姓 名 缓冲 蹬伸 缓冲 蹬伸 左 右 蒋兰 0.056 0.095 0.056 0.087 0.151 0.146 陈珏 0.055 0.096 0.057 0.088 0.150 0.147 陶宇佳 0.057 0.098 0.057 0.087 0.15 0.148 刘婷婷 0.057 0.097 0.059 0.090 0.155 0.150 梁秋萍 0.060 0.100 0.059 0.101 0.157 0.152 渝丽娟 0.061 0.099 0.060 0.118 0.160 0.152 马孝燕 0.065 0.015 0.067 0.156 0.162 0.155 均 值 0.059 0.086 0.059 0.103 0.155 0.15 由表 17 可知, 七名运动员左右腾空时间分别为: 蒋兰 0.151 和 0.146、 陈珏 0.150 我国优秀女子 100m 运动员途中跑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22 和 0.147、陶宇佳 0.15 和 0.148、刘婷婷 0.155 和 0.150、梁秋萍 0.157 和 0.152、 渝丽娟 0.160 和 0.152、马孝燕 0.162 和 0.155,均值为 0.155 和 0.15;左脚单支撑 时间缓冲与蹬伸分别为:蒋兰 0.056 和 0.095、陈珏 0.055 和 0.096、陶宇佳 0.057 和 0.098、刘婷婷 0.057 和 0.097、梁秋萍 0.060 和 0.100、渝丽娟 0.061 和 0.099、 马孝燕 0.065 和 0.015, 均值为 0.059 和 0.086; 右脚单支撑时间缓冲与蹬伸分别为: 蒋兰 0.056 和 0.087、陈珏 0.057 和 0.088、陶宇佳 0.057 和 0.087、刘婷婷 0.059 和 0.090、梁秋萍 0.059 和 0.101、渝丽娟 0.060 和 0.118、马孝燕 0.067 和 0.156, 均值为 0.059 和 0.103。 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全运会运动员左右腿在蹬伸时的腾空时间、缓 冲时间、蹬伸时间均存在较大的差别,说明运动员左右腿技术不协调。腿部技术是 由腿部力量决定的,因此我们可以说,运动员左右腿力量不一致,是导致其左右腿 腾空时间、缓冲时间、蹬伸时间存在差异的重要因素。 下肢力量是决定着地缓冲时间长短的一个重要指标,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七名 运动与缓冲时间均较长,他们的下肢力量相对薄弱。 4.3.2 身体重心轨迹的分析 表 18 全运会运动员身体重心变化情况表(单位:m/s 度) 姓名 重心起伏差 (m) 水平速度 垂直速 度 落地瞬 时 垂直瞬 时 蹬伸瞬 时 蒋兰 0.090 5.87 0.33 5.86 5.78 6.03 陈珏 0.094 5.78 0.33 5.79 5.76 6.01 陶宇佳 0.095 5.60 0.29 5.55 5.69 5.87 刘婷婷 0.132 5.59 0.27 5.54 5.64 5.79 梁秋萍 0.156 5.60 0.29 5.46 5.59 5.75 渝丽娟 0.167 5.58 0.30 5.47 5.5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