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基于我国电信改革的网络接入规制研究.pdf_第1页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基于我国电信改革的网络接入规制研究.pdf_第2页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基于我国电信改革的网络接入规制研究.pdf_第3页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基于我国电信改革的网络接入规制研究.pdf_第4页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基于我国电信改革的网络接入规制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基于我国电信改革的网络接入规制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l v 页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a b s tr a c t t h e r eh a v e b e e nr e f o r m i n gt e l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i n d u s t r yw h i c hp l a c u 娶 誊要首薹钔j1 1h _ t 晶o n h 笛:曼彗 x 甍董誊蚕枣茹 寸i v fj n 蟊嚣f 自! 垂爹一薹妻葛i 谊篁丐目l 差妻i - 1 塑蓄薹jr 擘赛 ,矗q 蓉h 嚣冗葛茹h n ! 曼;垂“ 葛;亓并3 ) :1 3 7 - 1 6 5 c a r t e rm ,w r i g h tj a s y m m e t r i cn e t w o r ki n t e r c o n n e c t i o n j 】,r e v i e w o fi n d u s t “a lo r g a n i z a t i o n ,2 00 3 ,2 2 ( 1 ) :2 7 - 4 6 c a r t e rm ,w r i g h tj i n t e r c o n ne c t i o ni nn e t w o r ki n d u s t r i e s j 】,r e v i e w o fi n d u s t r yo r g a n i z a t i o n ,19 99 ,l4 :l 一2 5 c a r t e r m ,w r i 曲t j s y m b i o t i c p ro d u c t i o n :t h ec a s eo f t 色l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p r i c i n g 【j r e v i e wo fi n d u s t r i a l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1 9 9 4 ,9 :3 0 5 - 3 78 c h a n gmc r a m s e yp r i c i n gi na h ie r a r c h i c a ls t r u c t u r ew i t ha n a p p l i c a t i o n t on e t w o r k - a c c es s p r i c i n g j 】 j o u r n a lo f e c o n o m i c s ,1 9 9 6 ,6 4 ( 3 ) :2 8 1 314 c r i c e l l i l , g a s t a l d i m , l e v i al d in s t r a t e g i c b e h a v i o u r si n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t e l e c o m m u n i ca t i o n ss y s t e m j 】i n t e m a t i o n a lj o u r n a lo f p r o d u c t i o ne c o n o m i c s ,2 0 0 l ,6 9 :l41 - 14 9 c r i c e l l il ,g a s t a l d im ,l e v i al d in v e r t i c a li n t e g r a t i o no n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t e l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s y s t e m j 】r e v i e wo fi n d u s t r i a l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 1 9 9 9 1 4 :3 3 7 3 5 3 c u i l e n b u r gj ,v e r h o e s tp f r e ea n de q u a la c c e s si ns e a r c ho fp o l i c y m o d e l sf o rc o n v e 唱i n g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 y s t e m s j 】 r e l e c o m m u nc a t i o np o l i c y ,1 9 9 8 ,2 2 ( 3 ) :1 7 1 一l8 1 蔡翔美国本地互联定价再起波澜【j 】通信世界,2 0 0 1 ,( 2 ) :1 8 陈代云产业组织与公共政策:规制抑或放松规制【j 】外国经济与管 理,2 0 0 0 ,2 2 ( 6) :7 一1 2 陈代云网络产业的规制改革:以电力、电信为例 j 中国工业经 济,2 0 0 0 ,( 8 ) : 陈富良三联评论:放松规制与强化规制【m 】上海三联书店,2 0 0 1 陈仕俊互联互通管制的五大观点【j 】信息网络,2 0 0 3 ,( 4 ) :2 4 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页 第1 章绪论 对电信产业网络接入规制的研究起源于电信产业的放松规制,引入竞 争。数十年来,电信业务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里,一直由一个绝对的垄断者 ( 或公营企业或受规制的私人企业) 提供,导致垄断的原因是电信网络部 分存在大量的固定成本,重复建设一个网络对个人和社会而言都是无利可 图,基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电信业长期被视为一个“自然垄断行业”。 但随着人们对在位垄断者日益增长的效率低下的不满和技术的发展创新, 对电信业放松规制,引入竞争成为了世界性电信业改革的潮流。率先开放 电信竞争的国家是美国,在经过长达8 年的关于a t & t 独家电信垄断的诉 讼后,法庭于1 9 8 2 年作出将市话业务从a t t 中独立出来这一对美国电 信史具有长远影响的判决,美国电信业从垄断开始逐步走向竞争。其他的 国家,如英国采取了私有化的政策在电信业引入竞争,我国自联通于1 9 9 4 年打破垄断局面和随后的中国电信被分割改组也将竞争引入到了电信业。 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成为了电信改革的范本。 电信业是网络性产业,其本身的特性决定了竞争的必要条什是平等接 入,实现互联。对新的电信运营商而言,通过互联可以迅速提高其网络规 模;对在位电信运营商而言,提供互联意味着其垄断经营的业务市场受到 新进入者的冲击。在一网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以后,由互联互通产生的瓶 颈资源的利用和控制便成为竞争的严重障碍。数网并存不会自动促进竞争 提高效率:瓶颈资源的垄断会扼杀竞争,接入费可能成为企业合谋的手段, 而各网割据则会限制规模经济。要达到既有数网竞争又充分利用规模经济 的局面,关键是处理好接入和互联互通。 接入和互联互通包含技术和经济两方面的问题,但是其核心和难点是 经济问题,即经济利益的分配问题。竞争机制的引入会导致新老运营商之 间经济利益的重新分配,利益分配的焦点和矛盾归结为互联费或接八定价 制度的确定。但是,由于电信网络结构的复杂性、业务处理路径的不确定 性和成本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导致互联互通各方提供服务应得的互联结算 费用计算方法和结果的复杂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因而在各方利益的驱 使下,很难找到一种严格意义上科学合理并使各方十分认同的解决方案。 在中国是如此,在世界各国也是如此。因此,在电信业引入竞争后,互联 互通已经成为世界电信业都没有解决好的一个普遍难题【j 。 互通已经成为世界电信业都没有解决好的一个普遍难题口。 第2 页 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互联互通是影响电信开放是否能形成有效竞争的关键。所以,随着世 界各国电信改革的不断深入,互联互通问题越来越受到规制部门和电信运 营商的普遍关注,建立一种能同时最大化电信网络营运的社会效益、企业 效益和消费者效用的互联互通接入规制模式,是电信网络有效的互联互 通,实现电信市场竞争的关键。如何建立合理的接入规制制度,促进电信 竞争成为了规制部门和电信运营商讨论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成为了学术界 研究的热点问题。 1 1 研究背景 二十多年来,世界电信业改革的总趋势是引入竞争,放松规制,市场 向更为自由的方向推进。但到目前为止,改革的结果可以说是喜忧参半, 成功与失败同时存在。成功之处是电信市场活力增加,电信企业效率提高, 通话资费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失败之处是虽然有了新的进入者。但电信产 业有效竞争的格局并没有象预期那样容易实现,反而在新、旧电信运营商 之间产生了一系列的互联矛盾和利益之争f 3 5 ,9 5 】,影响电信业的发展。 从中国电信市场上开始有了竞争者之后,互联互通矛盾从来就没有停 止过。自1 9 9 4 中国联通打破中国电信产业垄断局面开始,中国联通与当 时主导运营商的移动通讯的互联互通障碍,与固定通讯的互联互通障碍, 与1 9 3 长途互联矛盾:到后来的中国铁通全面进入固定通讯时遇到的障碍, 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的短消息互联姗姗来迟,中国移动与中国电信之间兰 州事件,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之间的无锡事件,中国电信产业的快速发展 的旋律中一直夹杂着互聩互通矛盾这个杂音【6 9 ,m 8 ”“。在美国,曾经风光 无限的美国小贝尔公司连续三年陷入了利润持续下滑的危机,其中低价出 租本地网络是导致其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按照1 9 9 6 年的美国 电信法规定,地方通信运营商必须以折扣价出租其市话网络,这给小 贝尔公司带来巨大的痛苦。低廉的网络结算费用不仅影响电信企业的利润 增长,而且影响电信业的持续发展。印度和巴西将国家电信拆分过细,互 联问题很多,导致电信发展缓慢。美国1 9 9 6 年电信法旨在利用非捆 绑元素出售法打破本地电信对最后一公里的垄断,实现完全竞争,结果没 能如愿以偿。反而使社会成本增加,价格上升【z “。 上述现象不得不使电信经济学家、规制部门和电信运营商反思电信改 革的进程:电信自由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也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应 如何放松电信规制,引入竞争,才能构建有效的电信市场竞争结构,提高 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 页 电信竞争效率达到电信改革的目的埔6 】? 为了对该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 识,有必要首先分析电信产业的特征,并寻找电信放松规制的规律。 1 1 1 电信产业概述 制度经济学认为,技术是一种组织化了的技能,技术革新是制度演进 的基础和推动者。对电信产业应如何放松规制,构建有效竞争的相关问题 研究必须以技术变化为基础,考虑该产业的技术和经济特征。 1 1 1 1 电信业的技术特点 根据国际电联1 9 9 2 年通过的国际电信联盟组织法、公约和行政规 则中对电信的定义,电信是利用有线、无线、光或者其他电磁系统传输、 发射或接收符号、信号、文字、图象、声音或其他任何性质的信息。电信 网是由电信终端、交换接点和传输链路相互有机地连接起来,以实现在两 个或更多的规定的电信端点之间提供连接传输的通信体系。 我国电信条例沿用了国际电联关于电信的定义,并将电信业务分 为两个层次,即基础的电信业务和增值的电信业务。 基础电信业务是指公共网络基础设施、公共数据传送和基本话音通信 服务的业务,包括固定网本地电话和国内长途业务、移动通信业务、卫星 通信业务、因特网及其他数据传送业务、网络元素出租出售业务、网络接 入及网络托管业务、国际通信基础设施、国际电信业务等。增值电信业务 是在原基本网络设施的基础上,增加必要的设备,构成增值网后,能对信 息进行加工处理,向用户提供额外信息或重组信息的业务。 从电信技术角度来看,电信业存在以下显著的技术特点f 8 5 】: l 、全程全网特性 全程全网是电信业在技术上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所谓的全程全网是指 一个地理区域内的电信企业无法仅以自己的力量完成电信网上全部信息 的传递,需要全网的配合。电信业的全程全网性决定了从运营效率看,由 一个企业统一经营网络并在网络上提供服务,比任何按照地理形式的分割 经营效率都高,因为任何的分割都会带来交易成本的增加,而分割则造成 了各部分利益主体不同,使任何一种连接都会产生连接成本( 如,网络间 互联互通建设成本、运营成本、管制成本等) 。 2 、强技术关联特性 从纵向将电信产业进行细分,可分为两个领域:公共电信网络基础设 第4 页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施的建设和运营,以及在电信网络之上从事电信服务( 包括基本电信服务 和增值电信服务) 。与电信产业紧密相关的电信设备制造( 如交换机、基 站、电信终端等) 由于在技术经济上与上两个领域存在显著差异,所以在 我国的行业分类中将其放入电子设备制造业中单独考虑。公共电信网络基 础设旌的建设和运营,以及在电信网络之上从事电信服务这两个领域的纵 向技术关联度非常高( 在基础电信业几乎看不到网络设施提供与服务提供 的分离就是一种证明) ,各相关部门之间有强烈的协作要求,以致在网络 内通常会形成这两个领域纵向一体化的组织结构。 3 、异质替代特性 异质替代特性是指采用不同的通信技术或技术组合可以完成同样的 通话功能。这种异质替代特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竞争性替代,另一 个是互补性替代【哺0 1 。例如在本地通信市场,两个人之间的通话,既可以 通过固定固定电话实现,也可以通过移动移动电话实现,这就是 竞争性替代。而在本地有线电话网络覆盖不到的地区,用户通话只有通过 移动电话实现,此时,移动电话就成为本地有线电话的互补性替代品。由 于不同通信方式之间具有互补和竞争双重特性,使得人们对电信市场的结 构应是垄断性经营还是竞争性经营争论不休。 4 、技术演进和发展迅速 电信技术的发展可能是世界上技术发展最迅速的领域之一,许多新技 术已经成为现代通信网络的主要支撑技术。由于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使得 新技术的采用降低了电信成本,如现在的光纤传输取代传统的铜缆和双绞 线作为传输介质,由于光纤极宽的带宽,使得电信成本尤其是长途电话的 长期边际成本大幅度减少:另一方面使得电信、计算机和有线电视网络正 在走向三网融合 1 8 3 ,1 8 5 ,1 9 7 1 ,进一步增强了电信业的异质替代特性。 1 1 1 2 电信业的经济特点 电信产业是资本密集型的网络产业,产出由于实时要求而无法储存。 与其他网络产业不同的是,它的生产设施是固定的,营业成本几乎独立于 服务流,可变成本比例很小。 l 、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性 电信网络设施的建设需要有庞大的固定资本投资,固定成本在总成本 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因此对电信的需求量越多,每一单位需求分担的固定 成本就越少,所以规模经济效益也越显著。世界银行曾对电信网的规模效 益进行过测算,结果是,电信的服务规模每增大1 ,平均每线成本约降 第6 页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资一旦发生,就成为“沉没成本”,也望痞塔济幅溶浚m 耀壤釜面吲疆弱 瑟酥酣剧i 誓茁强醚群群越朗舫踞驰蝌q 日础弧:挪筵群刊鬈耀砸创丑埋 确蔑媚鬣。臻观嚣钮胡熟纠型8 星驺能强8 ;醮矍春埴蒋硎釜稀辆菇着葡 辱萄篇霹箱赫嚣霎擎型掣王;誊r 烈霪技术绎硒鍪件跑要些哩傧;豇翅弱 窑磊掣z 烈落割;酗靶,肇歪硝坐疆盘谣疆m 襟翔黑蓦和发展迅速。如光纤的发明、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卫星通信的引入,使得提供通信。特别是长途通信和 电信增值业务不再需要太大规模的固定投资。另外,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 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电子通信需求日益加大,电信市场 空前繁荣,业务量每年都成倍增长,比如在中国,每年的固定和移动电话 网平均扩容4 6 0 0 万线,新增用户3 7 0 0 万户。所有这些都使得新的运营商 进入电信市场成为可能,电信市场的扩大使一家运营商垄断市场的局面不 再是最有效率的结构。 普遍服务及其质疑对于电信业进行规制的另外一个根据是电信业 的普遍服务问题。电信业的普遍服务是指对高成本地区( 如边远地区或者 农村) 、低收入人群的服务。这种服务被认为是人类文明所不可回避的事 务,常常和政治、人道主义、地区平衡发展联系在一起。在放松规制,引 入竞争前,电信业的普遍服务一般是由垄断的在位运营商通过交叉补贴的 方法来实现,即商业用户补贴居民用户,高收入用户补贴低收入用户。尽 管提供普遍服务有着诸如利于社会再分配和地区平衡发展等方面意义的 考虑,但并不意味着用交叉补贴的方法就是合理的,因为用扭曲电信业相 对价格的方法实现收入再分配并不是帮助贫困消费者和高成本地区消费 者的最好方式【8 】。阿科森、斯蒂格里茨提出著名的a t k i n s o n s t i g l i z ( a s ) 【1 4 】定理,证明了实现收入再分配的最佳途径是直接对收入或劳动力等生产 要素征税,操纵产品和服务的相对价格以进行收入再分配是低效率的,同 时,n e w b e r y ( 1 9 9 9 ) 认为,提高社会福利的复杂机制设计最好让税务制 度来承担,不要交给规制者。因此,提供普遍服务并不能成为对电信产业 垄断规制的理由,从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服务的交叉补贴政策已经或即将被 取消的政策实践,到规制经济学家的改革普遍服务的代理模型和拍卖机制 提出1 4 4 ,1 2 9 ,1 5 ,1 52 1 ,已 经说明在电信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的背景下,提供代 价最小的但有质量保证的普遍服务是可行的 。 电信服务的公共性及其质疑传统观点认为电信服务是一项非常重 第8 页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品或服务的重要特征是由于消费的不可分割性和外部性,很难形成有效价 格,但电信服务很明显是可以分割消费者的,可形成交易价格,因此依据 电信服务是公共产品需要规制是不恰当的。 避免重复投资和确保技术的统一性及其质疑 电信业被认为是网络 产业,具有网络外部经济效益,上游网络的重复建设对全社会而言,是缺 乏效率的。假如某地已有一个全覆盖网络,可连接该地的所有用户,以过 去的技术和观点,在该地再建设一个通讯网络不仅将形成巨额的重复投资 不能充分享受网络的外部经济效益,而且将很难保证技术的统性。因此, 如果对电信市场的进入进行规制,只允许一家企业经营,则能确保技术的 统一,避免重复投资的同时发挥电信网络的外部经济效益。所以避免重复 投资,确保技术的统一性也是电信规制的原因( 植草益,1 9 9 0 ) 。然而, 随着技术的进步,网络元件的松绑已经成为现实,单一最优技术和重复建 设问题已不存在,通信服务异质替代性增强,在一个已有全覆盖电信网络 的地区再建设一个通信网络成为了可能,以避免重复投资对电信进行严格 规制的依据已经不再充分。 对电信产业进行规制的传统依据由于通信业技术、经济的进步正在全 部或部分消失,同时现代经济学规制理论对政府对电信业规则的过程和效 果也提出了质疑和思考。 经济学对包括电信业在内的网络产业规制认识的转变直接起因于长 期的规制实践,网络产业和规制研究的许多成果也直接来源于实践。2 0 世纪6 0 年代,网络产业的两个问题开始受到普遍关注:一是服务质量没 有随着技术进步得到改造;二是规制者无法了解受规制企业的真实成本, 网络产业的产品和服务价格不断上涨。在实证研究揭示了垄断产业低效率 的同时,经济学家们又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网络产业效率低下的原因。 a v e r c h 和j o h n s o n ( 1 9 6 2 ) i ”】提出的a j 效应使人们了解到,许可收益率 规制下的收益水平以预期的成本为基础,厂商会产生扩大资本存量和过度 投资的动机。l e i b e n s t e i n ( 1 9 6 6 ) 提出的x 非效率解释了垄断的低效率, 认为理论上假定的厂商行为和实际观察到的行为不同,垄断厂商可以将成 本转嫁给用户,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 在对垄断的低效率进行分析的同时,经济规制能够带来公共利益的传 统观点又受到了挑战。在西方的政府规制研究中,主要的派别有两类,一 类是政府规制的公共利益理论,一类是政府规制的部门利益理论。政府规 则的公共利益理论主张政府规制是对市场失灵的回应。它在一个很长的时 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9 页 期内一直以正统的理论而在规制经济学中居于统治地位。该理论假定政府 规制目的是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增进社会福利,并假定规制者专一 追求冀一刊冀;薯h 咿蚕 ! i 耋;室i ;蓄i l 。髫碰。塑阿咭;i 霎;喜墓i 雾彗妻i 萋萋 丽蘸瓣妣豁鳙塑年查固定电谴锈域的弼i ! 鹨b 呜稻姆幽静艟赫瑁簖旧揠新 落虱酗翮孵矧静雨孙葡罾垃! 引入双寡头 垄断,这一政策使英国在移动领域展开了一定程度的竞争。 在双寡头垄断政策实施了8 年后的1 9 9 1 年,英国政府颁布了题为“竞 争与选择:2 0 世纪9 0 年代的电信政策”白皮书,在对双寡头垄断政策的效 果作出适当的评价后,正式终止了双寡头垄断政策,从此英国的国内长途 和本地电信业务开始完全开放,放松了市场进入。任何符合o f t e l 最低 接入标准的运营商都被允许提供电话服务,已经拥有全国家庭用户2 3 的 有线电视公司可以不经过o f te l 批准和不租用b t 和莫克瑞的网络,就可 以提供电话服务,经营移动通信业务的公司可以经营固定通信业务。同时, 英国电信规制部门有权对网络的互联进行规定,包括互联时间表和互联条 件、质量和互联价格的制定。 (二) 放松规制的路径与电信市场结构变化的关系分析 通过对英、美两国电信放松规制过程作简单的描述和分析,我们可以 进一步探讨两国放松规制的路径和电信市场结构变化的相互影响关系。 图2 一l 美国电信放松规制的路径与市场结构的演进 美国通过对垄断市场进行分割,对垄断厂商进行重组的规制改革,将 垄笆谐 x 第3 4 页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垄断的市话市场;要打破垄断,必须在垄断最薄弱环节引入和培养竞争者, 竞争特性较强的长话市场成为了首选目标。美国电信通过放松在位企业的 相互进入规制和非对称规制,影响在位企业和进入者的行为,使垄断的长 话市场转变为竞争性市场:最后对垄断特性最强的本地网络引入竞争,将 规制改革聚焦到对电信网络接入方式和接入定价的管理,放开市话市场进 入的方式,期望通过各电信企业在该规制环境下的博弈,让电信市场结构 演变为基于规制下的整体固定网络电信市场的全面竞争的结构( 见图 2 。1 ) 。 英国是以私有化作为电信改革的准备阶段,通过有限制的进入和鼓励 网络建设作为规制制度改革重点,使垂直一体化的垄断市场逐渐演化为双 寡头垄断市场;在双寡头垄断格局得以形成后,进一步放松进入规制的同 时将规制制度聚焦到对瓶颈资源本地网接入的控制和管理,经过电信 业的在位企业和进入者的多次博弈,双寡头垄断市场将向均衡的自由竞争 的电信市场转变( 见图2 2 ) 。 价格规制强度逐渐减弱,规制范围逐渐减少 图2 2 英国电信放松规制的路径与市场结构的演进 从美、英两国电信规制制度改革的实践来看,都经历了个从对在位 者的规制占主导的阶段到竞争与逐步放松并存阶段再到着重对瓶颈部分 进行规制的阶段。相应的市场结构也从垄断市场结构过渡到寡头竞争市 场,再到规制下的竞争市场向网络竞争的市场结构发展。但由于具体放松 规制的制度差异,使得其每一步规制改革所形成的市场结构均有一定的差 异a 从放松规制的路径来看,规制的放松总是首先从逐渐放松市场进入开 始,然后过渡到价格规制的放松。然而在价格规制的放松过程中,由于电 f ;联需求角度来看,由于网络产业对用户有一定的锁定作用, 当消费者转向其他供应商购买服务时,会存在转换成本,他们在决策注册 网络的选择时,关心的不单是价格,而是价格与电话号码转换成本之和。 因此,由于在位者具有的上述优势将可能阻碍进入,导致竞争不能实 际发生,则在电信引入竞争过程中就不可能完全放弃规制,特别是放弃对 在位者上述优势的规制。所以,放松规制、再规制、再放松规制成为电信 改革,促 进电信竞争的有效选择。 1 1 3 电信产业放松规制与网络互联互通 由于在电 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1 页 放松规制以聊觋掣裂掣粼。薪m 酽翻慰鞫疋矾酬刚避剥引随| 弱矧删 枷誊剂! 刚医蠢尉m 再重心刘对翘致资源的需求就丕匝所队庵限崾躜 弗谚圆碍! 争强垣f 狴薹瓒引聪嗡胍霉瞬誊雾鹭劐i 弦篙骗翁牒鲡崩越i 畦葫薛蒴i 】 i 铂妻表馨釜髯耸矬j 旨;醐酣箝鲚训弘,黼善砻南拍篓赫套蔷蠹 蕉摹顷视套氧;善监酿刚彰劐k 毵铹娥”;墨埠撂霪点1 6 啦”j 。 1 1 4 电信业的竞争效率标准 对电信业放松规制的初衷是:人们相信竞争总是能带来效率的。然而 由于电信产业具有的技术经济特征,虽然其自然垄断属性不断弱化,但是 引入竞争却很难自动提高效率。比如电信中的互联互通业务,如果电信主 管部门放弃规制,掌握瓶颈设施的主导运营商就会有极大的动机阻碍互联 互通的正常进行,而没有掌握瓶颈设 施的电信运营商要么自己另建新的网 络设施,要么放弃与之竞争,最终结果是社会资源配置恶化。因此电信业 中的竞争将与经典经济学中的完全竞争有所不同,因此经济学家们引入有 效竞争的标准来对电信业进行放松规制改革。 有效竞争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针对完全竞争在现实社会中的非 现实性所提出的。克拉克认为有效竞争就是将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两者有 效地协调,从而形成一种有利于长期均衡的竞争格局。但克拉克未能给出 有效竞争的标准,因为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是以不同的方式实现经济的效 率但二者又相互排斥,有效竞争作为二者的协调,就存在一个“度”的问 题这样就需要有一个有效竞争的标准问题。其后,产业组织结构主义大 师梅森将有关有效竞争的定义和实现有效竞争的条件的论述归纳为“市场 结构基准”和“市场效果基准”。梅森之后,索斯尼克评论了2 0 世纪5 0 年代 末之前的所有文献,并依据标准的市场结构企业行为一绩效( s c p ) 分析范式来概括了有效竞争的标准“。 结构标准包括不存在进入和流动的资源限制,存在对上市产品质量差 异的价格敏感性,交易者的数量符合 规模经济的要求,一般经济学家们采 用市场集中度、进入壁垒等指标来衡量:行为标准包括厂商间不相互勾结, 厂商不使用排外的、掠夺性的或高压性的手段,在推销时不搞欺诈行为, 不存在有害的价格歧视,竞争者对于其对手是否会追随其价格调整没有完 全的信息,一般经济学家们采用厂商的价格策略、产品策略等来衡量:绩 效标准包括利润水平、效率和投资, x 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3 页 而变化,厂商竭力引入技术上更先进的产品和技术流程,不存在过度的销 售开支;每个厂商的生产过程是有效率的,最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厂商 得到最多的报酬,价格变化不会加剧经济周期的不稳定,一般经济学家们 采用成本效率、内部报酬率等指标来衡量。这些标准可以作为竞争是否持 续的信号,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作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 按照有效竞争的标准,电信市场结构状况将决定市场中的电信运营商 行为,反之,电信运营商的行为将改变市场结构,两者之问的相互作用到 底是否符合引入竞争的初衷就以市场绩效指标来衡量【1 92 1 。由于电信市场 并没有完全放松规制,因此,规制机构( 电信主管部门) 的电信规制政策 将影响电信市场结构,进而影响电信运营商的市场行为,最终将影晌市场 绩效。以非对称规制对电信市场结构和运营商行为的影响为例:在电信竞 争中,如果竞争对手实力实在相差太远,这样的竞争是不能进行下去的。 通常规制机构采用电信资费倾斜政策,培育实力较弱的一方,等其实力 ( 市场份额) 足够与实力较强的一方竞争时,才对两者实行相同资费政策, 这种资费政策又被称为不对称规制【l2 8 】。这样,通过这种不对称靓制的方 法规制机构就改变了电信市场结构。 对电信的有效竞争形成共识性的认识是:有效的电信竞争是建立在有 效的互联互通政策上。从技术层面上讲,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电信 业中的互联互通的硬件设施能够完全提供网络接入所需;但是互联互通的 运行状况,是由互联接入价格来决定的。从这个角度看,电信互联接入政 策将影响电信运营商的行为,最终又将导致电信市场的结构发生变化,进 一步影响到电信竞争的效率。因此,对电信网络接入规制的研究是以电信 网络接入政策是否有利于电信竞争的效率为分析的基准。 1 2 研究现状 综观中外文献对电信业的网络接入规制与竞争问题的研究,一般都是 基于一定的市场结构与规制体制为前提。即:不同的市场结构,不同的规 制体制存在不同的电信业接入与竞争问题。早期的研究基本主要集中在单 向接入问题( 即本地电话垄断的市场结构下的接入问题) ,双向接入也主 要针对同质和对等网络( 国家与国家间的电信网络接入) 。随着电信改革 的不断深入,双向接入特别是异质、不对等网络的接入问题( 本地电话开 放的市场结构下的接入问题) 日益得到经济学者的关注。因此,对于电信 网络接入规制和竞争问题的研究大概可分为两个分支:一支研究单向接入 第1 4 页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与电信竞争问题,另一支研究双向接入与网络竞争问题。下面本文沿着单 向和双向接入两类不同的研究介绍接入与有效竞争的相关研究。 1 2 1 单向接入规制与电信有效竞争问题 单向接入一直是电信行业的中心议题之一,目前仍是开放一些竞争领 域的关键问题。对该问题的研究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是为了保证电信竞争 的有效,开放的电信市场是否需要规制,即是否需要规定强制接入义务, 以及是否需要对接入价格进行规制。对该问题的分析基本上不存在分歧 【1 2 1 4 射,因为在位者垄断拥有瓶颈资源,若对接入不进行规制,则在位企 业有激励设置较高的接入价格,阻碍新的企业进入。因此,为了保证电信 竞争的有效,对接入规制是必须的,那么应该如何制定有效的接入规制制 度,以保证电信竞争的效率则成为了单向接入研究的重要内容。 对单向接入进行研究的市场结构模型一般是基于在垄断一体化的电 信市场中,引入长话市场竞争为分析的基本市场结构,在该市场结构下在 位者需要把部分长途电话业务分包给进入者,为其提供市话接入服务,该 范式也适用于分析电信增值业务的开放问题。对单向接入定价与电信竞争 问题的研究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为了保证电信竞争的效率,如何制 定优化的接入价格;另一方面是给定一种形式的接入定价条件下对电信 竞争效率进行分析。 1 2 1 1 接入定价的理论探讨和运用分析单向接入定价是属于规制定价 的范畴,人们将规制定价的一般定价方法和原则应用于电信接入定价问 题,形成了多种接入定价制度和方法。 ( 一) 接入资费的r a m s e y 公式拉姆塞定价是在保证提供多种服务的垄 断者不亏本条件下实现社会福利( 同时包括运营商和消费者利益) 最大化 的定价。在该价格体系中,某项价格高出边际成本的比例与需求的价格弹 性成反比。该定价理论综合考虑了社会福利和对垄断者的激励效率,是认 同较高的规制定价理论【3 ,9 0 ,1 0 7 1 。l a f f o n t 和t i r o l e ( 1 9 9 4 ) 【9 9 1 在在位企业 不亏损的约束前提下,依据社会福利最大化分析了规制者同时规制零售价 格和接入价格条件下的接入定价问题,提出了单向接入定价的r a m s e y 公 式,指出接入价格将补偿固定成本。a r m s t r o n g 、d o y l e 和v i c k e r s ( 1 9 9 6 ) j 用价格作为决策变量替代l a f f o n t 和t i r o l e 用产量作为决策变量,提出了 另一个有用的r a m s e y 接入资费的改写公式,强调包含在接入资费中的利 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9 页 利效率。a r m s t r o n g 和v i c k e r s ( 1 9 9 8 ) f 7 】放松了文献 3 】中零售价格被规 制的假定,比较分析了在放松零售价格规制条件下,规制接入价格的规制 制度和规制零售价与接入价之间的差价的规制制度的优劣,认为规制接入 价格的规制制度在社会福利和进入者收益方面优于规制零售价与接入价 之间的差价的规制制度; 五f | 可得 c 珊2 行2 ( 2 珂+ 3 r ( 爿一c ) 2 6 0 + 2 ) 2 k 2 h ( 2 行+ 3 ) 2 +口o + 1 ) 2 f 只:赢 p :尘! : m 2h ( 2 h + 3 ) + 口( h + 1 ) 2 ( 2 一1 6) ( 2 1 7) ( 2 一1 8) ( 2 1 9) 3 、社会福利分析 在上述情况下,社会福利的期望值为: e ( 5 蹄,) = 只。【( 二s o ) + n i _ 【( h ) 一( x + y ) 1 + ( 1 一只。) 【c s 0 + 1 ) + n f 眙+ 1 ) + a r i ( h + 1 ) 一r + y + y :) 】 把式( 21 1 ) 、( 2 1 6 ) ( 2 18 ) 代入上式,得: 功:脚2 枷+ 堋一0 20 2 + 训撕+ 1 ) 2 扣2 枷+ 3 ) + 幽+ 1 ) 2 j + k o + 1) 2 b :,啦n + 3 ) + 而+ 1 ) 2 l 妇一c ) 20 2 + 4 n + l :2 如+ 2 ) 2 + 口乜一c ) 2 聊如+ 2 ) 2 】 一。谁疗+ 3 ) 0 一c ) 2 砌+ 2 ) 2 b 2 枷+ 3 ) + 曲+ 1 ) 2j ( 2 2 0 ) 比较式( x 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2 3 页 进行歧视定价条件下的互联接入定价时,也得出地位对等网络将选择“b i 藿 蓁鬈羹骈;# 。韵静基更壶黼1 抠弘私;牲麓盟繁翁纷湍锱掣癌弄= 甜粥天蕺 朝甍黾肾掣龟磊箱若量幔格耵甄弼犯醢蓦。; 誉型亭髦皂: ;露掣t 毒羹羹i 翼! 毽越内f 阪) 孙穑禾交担进天姻塞箍塑和蜒 叫蛭鞠醋驰醣毯越翳鲤靴蝣蛩秘靶i 器证珏旺攀q 签叠盈鑫珐进入决策为柔性进入决策。这意味着,该潜在进入者相当 于持有一个以进入后的利润序列为收益的基础资产且到期日为无穷大的 美式看涨期权( c a 儿o pt i o n ) 的多头,从而进入决策等价于执行该美式期 权的决策。d i x i t & pi n d y c k ( 1 9 9 4 ) 5 1 】指出,这类柔性决策可以表示为一个 随机动态规划中的最优停止问题,进而求解该决策。 首先,容易求证当市场需求状态占占? 时,进入者不会进入。如果进入 在市场需求状态满足占? 占 1 ,所以e $ ) 一s 0 ) o ,即:e ) s 矽g ) 结论1:在部分放松进入规制时,由于规制部门权力“寻租”的存在,浪费了社会资源,将会导致社会福利的降低。 2 3 1 3 完全放松进入规制的博弈分析 由于完全放松进入规制,进入者决策过程就比较简单,只需要比较分 析进入后的利润和进入投资的额大小,只要进入是有利可图的,则有进入 的动力,进入就会发生。 假设进入者一旦投资i 进入电信业,则就能达到和在位者一样的生产 能力并和在位者进行平等竞争。假设有一个新进入者,则进入后整个行业 的企业数变为”+ 1 ,新的进入者由于采用了相同的技术,因此具有相同的 边际成本,与2 3 1 2 中的分析相同,这时新进入者进入后行业内每个企业 的收入和消费者的剩余为: q 0 + 1 ) = 如+ 1 x 4 一c ) 6 0 + 2 ) 1 n 0 + 1 ) = 0 一c ) 2 6 0 + 2 ) 2j 因此。c s ( ”+ 1 ) = 6 ( q 。+ 1 ) ) 2 2 = 1 学 所以若进入发生,则: 兀。0 + 1 ) :( 4 一c ) 2 6 0 + 2 ) 2 一七o( 2 2 1 ) 显然七应在( 0 ,n o + 1 ) 】范围内。基于此,不妨设兀。0 + 1 ) = 口丌0 + 1 l 其中, 0 s a l 。代入式( 6 ) 得:此时社会福利为: s o + 1 ) = c 苫0 + 1 ) + n 兀0 + 1 ) + 口n 0 + 1 ) = g 2 + 4 胛+ 1 + 2 口x 爿一c ) 2 2 6 0 + 2 ) 2q 一2 2 ) 比较( 2 5 ) 式和( 2 2 2 ) 式,则有 s ( h + 1 ) 一s 矿o ) = ( 4 一c ) 2 ( 2 九2 口+ 2 a + l 一2 仃y 2 6 b + 1 x ”+ 2 ) 1 2( 2 2 3 ) 当口云等兰时,s o + 1 ) 一s 彤o ) 。,此时完全放松进入规制社会福 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 1 页 第3 章国内外电信互联接入制度的比较分析 3 1 引言 电信业引入竞争机制的关键是有效率的新运营商能够进入电信市场, 与在位的运营商进行公平竞争。新运营商进入电信市场一般采用三种方 式:建造自己的网络:租用在位运营商的部分网络元素和转售在位运营商 的服务。无论采用何种进入方式,网络外部性要求新运营商客户呼叫在位 运营商客户不存在障碍,因此双方网络要实现互联互通。 电信网络的互联互通是一种瓶颈性投入,拥有这种瓶颈设施的在位者 与新进入企业的地位是不对称的,所以在位者拥有一种很强的动机和实力 去采取反竞争措施,这种动机和实力在在位者垂直一体化经营和互联互通 的网络规模差异较大时表现得尤为强烈。事实上,世界各国电信业比较典 型的情况是兼有一个大型的网络( 原有电信从业者) 和一个或几个成长中的 小型网络。由于网络规模的差距,小型网络从互联中获得的收益通常要比 大型网络更大,因此,互联双方对互联的激励是不一样的。当网络规模的 差距有足够大时,大型网络对网络互联就会采取消极态度。在世界各国的 电信市场,主导电信公司在网间互联上采取收取高额的互联费、拒绝提供 或建设足够网间互联的容量、或者拒绝分拆提供有效网间互联所必需的网 络元素或业务等妨碍竞争的策略和行为阻碍,甚至排斥竞争的案例很多, 在这些案例中,新的竞争者由于在谈判中处于劣势地位,很难通过谈判来 消除这些障碍。因此,在电信开放,引入竞争的过程中网络互联不可能有 效地自动实现,政府必须对网络互联进行规制,提供决策性的指导为有效 的网间互联铺平道路。 从世界电信改革实践可见,虽然各国电信改革的起点、路径、方法和 强度都不完全一致,但几乎所有的国家都相同地对电信互联互通制定了相 应的政策和法律。本文对美国、日本、新西兰和中国的互联互通制度进行 简单分析,并比较各互联互通制度的异同,一方面了解各国互联互通的具 体做法,为互联接入费用的理论分析提供基础:另一方面为完善我国互联 互通法律制度提供重要借鉴。 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 3 页 判中不得利用滥用其优势地位,对于要求互联的非主导运营商也要按照诚 信原则提出互联请求,而不得以非诚信的方犁锸超鼻掣,! g ;b 型税眺r 强孳i i 目i 印到副妊溢谨j 萄处的任何设备衙辔睇准砖濑港瑁庸衙溺 忍珥曜嘲拄自嘶吲吲斧蓉毹豁阳痞囊刽烈二弱钱黥鹳y 矗玛醛稽釜熹刿垂 望鱼掣引氍銎垄重裂浠缢博警淫碰锰与盔出涩因 或场地限制而使得 物理上的并置安排不能实现,则作为替代,市话电信交换运营商可以提供 该类设备的虚拟并置。从美国电信法律规定及f c c 的电信政策及互联互通 的实践来看,技术可行通常是在合理的范畴之内作出最宽的解释。并置也 是实施互联在技术可行性方面考虑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电信网络的某个点 实施并置,以及为完成互联互通或接入网络元素可供选择的其他方法,如 果没有阻碍实施并置等技术或运营方面的障碍,通常就视为在技术上是可 行的。 三、基础设备共享问题 1 9 9 6 年电信法要求f c c 制订相应的规章,要求负有义务的本地 电信交换运营商,在根据1 9 9 6 年电信法第2 1 4 ( e ) 章规定的有相应 资格的运营商要求和获得认定的服务领域内,为每一个获得认可的电信业 务提供者提供公众电信交换网络基础设施、技术、信息、电信设备和功能。 这些网络基础设施、技术、信息、电信设备等都是运营商提供电信业务、 接入信息服务所必须的。但是,这样的管制条款不应要求本地运营商采取 经济上不合理或不符合公众利益的行为。参加基础设施共享协议的本地电 信运营商,应及时向该协议的各方提供关于计划推出的电信业务和计划配 置的电信设备( 包括使用或运营这些电信设备所必需的软件或升级软件) 的信息。 3 2 2 关于网间互联实施的规定 1 9 9 6 年电信法授权f c c 制订网间互联的法规细则。并要求f c c 在制订和实施网间互联所要求的实旅细则时,各州委员会制订的相关法 规、法令和政策也可以适用,只要这些法规、法令和政策不与电信法的互 联规范及其宗旨相违背即可。美国电信法在网间互联的实施的一般性规定 方面充分体现了美国政治体制和法律体制的特点。1 9 9 6 年电信法除对 网问互联的实施作了一般性的规定外,还就接入标准和码号管理作了具体 的规定。 x 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 5 页 3 2 3 互联互通协议的管理和互联费用的测算 美国1 9 9 6 年电信法规定,任何通过谈判、仲裁达成的网间互联协 议将呈送州委员会要求批准,州委员会应作出批准或不予批准的书面决 定。州委员会可以不予批准的一些情况是:通过谈判达成的互联协议歧视 对待非协议的任何一方的电信运营商:或者通过谈判达成的互联协议或其 中部分内容的实施不符合公众利益、便利和需要的原则;或通过仲裁达成 的互联协议不符合1 9 9 6 年电信法第2 5 1 条互联互通的规定,以及f c c 根据电信法第2 5 1 条所制订的法规的要求,或不符合电信法互联价格部分 所规定的标准。尽管有以上规定,但允许州委员会在审查互联互通协议时, 确立或实施州法律的其它要求,包括要求服从州内的电信服务质量标准和 要求。 对于互联互通协议中的互联费用,1 9 9 6 年电信法规定了价格标准, 提出州委员会所确定的网间互联和网络接入的费用标准应以提供网间互 联和网络接入的成本为基础( 而不应当参照回报率或其它费率基础) 、并 且是非歧视的以及包含合理的利润。此外,根据1 9 9 6 年电信法第2 5 l 条的规定,州委员会将在零售价的基础上确定转售业务的批发价格,但要 扣除市话电信交换运营商可避免支付销售、计费、收费及其它成本。 3 2 4 关于网间互联争端解决机制 1 9 9 6 年电信法第2 5 2 条规定了互联互通争议的解决程序:首先是 以自愿谈判的方式,在谈判过程中可以进行调解。如果谈判、调解不能解 决纠纷,可以采用强制性仲裁达成协议。( 1 ) 自愿谈判。按照1 9 9 6 年电 信法,自愿谈判是各方诉求仲裁解决纠纷的前置性义务,只有在谈判不 成时,才能提起仲裁的请求。负有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