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提要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南北长期处于分 裂对峙的局面,战争频仍;皇权则一度降至最低点,各种政变频繁发 生;人口大量减少,但社会阶层却日益增多;佛教、道教得到急剧的 发展;同时这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期。这些都势必对这一时期的 监狱产生深刻的影响,使得魏晋南北朝的监狱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而魏晋南北朝处于汉唐之间,在中国古代监狱发展史上如何发挥承上 启下的作用,都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而对于整个魏晋南北朝时 期监狱的专题性研究,至今没有学者涉及过。但笔者并不准备对魏晋 南北朝时期的监狱做一个全方位的,面面俱到的考证和研究,当然这 也不是篇硕士论文就能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将主要关注时代特 征对这一时期狱制的影响,即将研究的范围限定在魏晋南北朝监狱自 身的特点上。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监狱皇权官署战争社会身份宗教 a b s t r a c t w e i j i na n ds o u t h e r n - n o r t h e r nd y n a s t i e si st h ev e r ys p e c i a ld a t e i n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h i s t o r y t h en a t i o ni sd i v i s i v ef o ra l o n gt i m e ,t h e s o u t h e r nk a i s e r d o ma n dt h en o r t h e r nk a i s e r d o mc o n f r o n te a c ho t h e r , w a r sb r e a kf r e q u e n t l y ;t h ei m p e r i a lp o w e ri st h er o c kb o t t o mi n 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h i s t o r y , a l lk i n d so fc o u pd e t a t so c c u r f r e q u e n t l y ; t h e p o p u l a t i o nd e c r e a s e sf l e e t l y , t h en e ws t r a t u m sa p p e a rq u i c k l ya n d c o n t i n u a l l y ;b u d d h i s ma n dt a o i s md e v e l o pa l l e g r oa n di t i st h e e t h n i ch a r m o n yd a t e a l lt h e s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f f e c tt h ep r i s o ni nt h i s p e r i o d s ot h ep r i s o n si nt h i sp e r i o dh a v eo w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w e i j i n a n ds o u t h e r n n o r t h e r nd y n a s t i e si sb e t w e e nh a nd y n a s t ya n dt a n g d y n a s t y t h ep r o b l e m h o wt h ew e i j i na n ds o u t h e r n n o r t h e r n d y n a s t i e sp r i s o n sm a k eac o n n e c t i n gl i n kb e t w e e nt h ep r e c e d i n ga n d t h ef o l l o w i n gi nt h eh i s t o r yo f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p r i s o ni sav a l u a b l e p r o b l e m t h e r ei s n os p e c i a lr e s e a r c ha b o u tt h e p r i s o n si nt h e s e p e r i o d b u tid on o tw a n tt om a k ear e s e a r c hr e a c h i n ge v e r ya s p e c to f am a t t e r c e r t a i n l yi tc a nn o tb es o l v e di nam a s t e rp a p e r s ot h e p a p e r w i l lp a y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e f f e c tw h i c ht h et i m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g i v et ot h ep r i s o ni nw e i j i na n ds o u t h e r n n o r t h e r nd y n a s t i e s k e yw o r d s :w e i j i na n ds o u t h e r n n o r t h e r n d y n a s t i e s p r i s o n i m p e r i a lp o w e rg u a n s h uw a rs t a t u s r e l i g i o n 引言及学术史回顾 监狱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我国有“三王制肉刑,始有狱” 的记载,一般认为,中国古代的监狱起源于夏代“1 。虽然我国古代监狱出现的很 早,但监狱史的研究则出现得很晚。近代意义上的中国监狱史研究,则是二十世 纪的事情”3 ,清术学者沈家本的历代狱考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古 代监狱史的专著。但建国以后,髓狱史研究长时期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直到上 世纪8 0 年代,才出版了新中国第一批监狱史研究的专著“1 ,到了9 0 年代,监狱 史研究才开始兴盛起来。 在中国监狱史学界一直存在一项重要的争论,即中国古代狱制的完备到底是 在汉代还是在唐代”1 ,因此学者们对这两个时期特别关注,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 果,但对于汉唐之间的魏晋南北朝,却鲜有人问津。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南北长期处于分裂对峙的局 面,战争频仍;争权则一度降至最低点,各种政变频繁发生;人口大量减少,但 社会阶层却r 益增多;佛教、道教得到急剧的发展;同时这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 的时期。这些都势必对这- - s t 期的监狱产生深刻的影响,使得魏晋南北朝的监狱 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而魏晋南北朝处于汉唐之间,在中国古代监狱发展史上如 何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都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 以往有关魏晋南北朝监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清末沈家本的历代狱考, 以及建国后出版的几部监狱史著作中,包括薛梅卿的中国监狱史”3 、中国 监狱史知识”。,王利荣的中国监狱史 8 1 ,张风仙、刘世恩、高艳编著的中 国监狱史”1 ,还有就是台湾地区学者李甲孚的中国监狱法制史“。这些专 著中对魏晋南北朝监狱都只是用寥寥数笔做了一些概括性的介绍,在论及监狱制 度时有时零星的提及这一时期,但都未做详细而深入的研究。但作为通史性的著 应劭著,吴树平校释:风俗通义校释人民出版社1 9 8 0 年版,第4 1 9 页。 “。薛梅卿:中国崎狱史知识,法律版杠2 0 0 1 年版,第2 页。 ”赵围玲:一十世纪之中国临狱法学,原载于中外法学1 9 9 8 年第3 期,第7 7 页。 “如李史彬:中国监狱简史,西北政法大学科研处1 9 8 5 年2 月印刷;群梅卿:中国监狱史,群众出 版社1 9 8 6 年版。 ”1 万鸯中:关于监狱史研究的若干问题,中国政法人学学报,2 0 0 4 年第2 期。 ”1 群众出版社1 9 8 6 年版。 法律出版社2 0 0 1 年版。 8 叫川大学出版社】9 9 6 年版。 4 1 群众出版社2 0 0 4 年版。 “行湾商务印书馆1 9 8 4 年版。 1 作,对于我们了解整个中国古代监狱发展历程,以及这一时期所处的历史地位都 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监狱的专题性研究,至今没有学者涉及过,而对于 其中某个阶段的研究,也只有笔者发表的刘宋监狱新考“,这篇文章办主要 是对史料的梳理和解释,并未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缺乏和同时期北魏、以及之 前的东晋和以后梁、陈的比较研究。 除了以上这些直接和魏晋南北朝监狱有关的研究外:万安中的关于监狱史 研究的若干问题“,为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监狱史研究提供帮助。而万安中 的封建制朝代监狱立法特征探微1 ”,毛晓燕的论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狱制 发展的影响”“,万安中的我国狱政思想及其发展特征初探。,粟克元的略 论中国古代狱制的特征”,周海燕、张晓东的我国古代监狱制度述论“”, 万安中的论中国古代监狱管理制度的沿革及其特征“,王利民的中国古代 监狱管理初探“”等论文,以及上面提及的多部监狱史著作中关于监狱制度以及 狱政思想的章节,有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古代监狱的设置、管理和指导思 想等,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专题研究提供重要的参照系。 笔者并不准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监狱做一个全方位的,面面俱到的考证和 研究,当然这也不是一篇硕士论文就能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将主要关注时代 特征对这一时期狱制的影响,即将研究的范围限定在魏晋南北朝监狱自身的特点 卜。 一、本文所讨论“监狱”的界定 按照现代监狱的认定,所谓监狱就是“关押和矫正( 改造) 被判处监禁刑的 犯人的机构”,“如美国刑事司法世界书中对监狱的解释就是:监狱是有权 r 海师范大学学报2 0 0 4 年第l 期。 ”中国政法人学学报2 0 0 4 年第2 期。 政法学刊2 0 0 4 年第2 期。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 0 0 4 年第3 期。 ”学术研究2 0 0 2 年第5 期。 史学月刊2 0 0 2 年第9 期。 1 思想战线2 0 0 1 年第4 期。 广东社会科学2 0 0 0 年第6 期。 ”“人文杂志2 0 0 0 年第4 期。 监管被判处一年以上监禁刑的成年人的监禁机构。山。而我国的监狱法也规 定了:“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依照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在监狱内执行刑罚”。 那么这个定义是否可以直接用来作为本文对监狱的界定?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中国古人是如何认识监狱的。 据释名:“狱又谓之囹国,囹领也,圄御也,领缘囚徒禁御之也”,可见,古 人也认为监狱是关押罪犯的场所。表面上看古今中外关于监狱的定义似乎没有什 么两样,但这其中却存在一个重大的差别即关于罪犯的认定问题。由于现代司法 制度执行的是“无罪推定”,因此对于罪犯的认定特别强调司法审判的程序,只 有经过审判并被认定为有罪的才是罪犯,而在判决之f ; 都只是嫌疑人,相应的在 关押的场所上也有监狱( 罪犯) 和拘留所( 嫌疑人) 的区分。而在中国古代的司 法实践中实行的却是“有罪推定”,即从被捕之日起就被认定为罪犯,并不存在 现代司法中罪犯与嫌疑人的区别,相应的在羁押的场所上也没有监狱和拘留所的 区分,而都被视为监狱。可见,古人所认为的监狱实际上泛指各种在政治权力下 强制执行的,限制人身自由的监禁场所。说文解字中关于“狱”字的解释也 正好说明这个问题,“狱二犬所以守也”,强调的也是一种“被强制限制自由” 的特点。因此现代监狱的定义并不适合于中国古代监狱史的研究。 当代著名监狱史学家薛梅卿先生在其中国监狱史知识中提出过一个“在 一般监狱史研究中使用的监狱的概念,即泛指凭借国家强制力量保证实施 统治阶级目的,依法执行刑罚,拘束、限制人身自由的监禁场所。2 ”。这个定义 比较符合中国古代一般监狱的特点,但在魏晋南北朝监狱研究中,这一定义仍需 进一步扩大。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门阀士族为代表的地方豪强,广设私 狱而为朝廷所不问”;在北朝大量存在的地牢,往往作为一种私牢,实际上发 挥着监狱的作用。这些私狱并非依靠国家强制力量建立起来的,也并不依照国家 的法律规定,但实际行使着监狱的职能,应该纳入我们研究的范围。因此,本文 1 吴宗宪:当代西方监狱学,法律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2 6 - - 2 7 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2 条,1 9 9 4 年1 2 月2 9 日颁布实施。 “薛梅卿:中国监狱史知识,法律出版社2 0 0 1 年版,第2 页。 ”沈国蜂:中国古代司法制度,转引自司法部编:中国监狱史料汇编( 上册) ,群众出版社1 9 8 8 年版 第4 3 8 页。 3 所使用的监狱的概念,应该是指“一切凭借强制力量建立的,执行刑罚,拘束、 限制人身自由的监禁场所”。 在具体研究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对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体制中的监狱即所谓 的官狱概况做一个整体的把握。魏晋南北朝体制中的监狱分京师和地方两级,中 央普遍设有廷尉狱( 东汉建安中,曾将廷尉寺更名为大理寺,曹魏黄初元年改回 廷尉,萧梁建国初,也曾一度改廷尉为大理,但不久又改回廷尉,北齐一朝则将 廷尉改为大理寺“”) 和御史台狱( 西晋的黄沙狱,东晋南北各朝的南台狱、南司 狱皆属此类) 。在当时的中央官署中也设有一些监狱,如南朝的尚方狱、冶署狱、 钱署狱等,北朝有籍坊、甲坊等狱。还有就是京师所在地的地方监狱,如曹魏西 晋的洛阳狱、东晋南朝的建康狱、北魏的洛阳狱等( 南朝萧梁时,进一步提高建 康狱的地位,将其和廷尉狱并列为地位相等的南狱和北狱”,陈朝沿用梁法) 。 当时在地方的州、郡、县皆设有监狱,如萧齐郡县就设有1 0 0 0 余处监狱;一些 中央的职官部门在京师以外也设立一些监狱,如北朝的冶狱;还有就是一些地方 官署也设有监狱,如东晋南朝的作部狱。 二、本时期的皇权与监狱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监狱形态是与当时的政治体制分不开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是中国古代阜权发展中最为特殊的时期。从东汉末的动乱开始,皇权逐步衰落, 期间虽经过西晋的短暂统一,但随紧接着发生的“八王之乱”,皂权迅速的衰落。 到东晋,由于门阀士族力量的强大,阜帝的权力和威信降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 出现了所谓“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而随着门阀士族自身的腐朽堕落,特别是 经过东晋末年孙恩、卢循起义的冲击,从刘宋建立开始,阜权得到了逐步的回升, 而这一过程对当时的狱制也产生了影响。 皇权对监狱的实际控制 录囚,亦作“虑囚”,“主要指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和各级官吏定期或不定 期地巡视监狱,讯察狱囚,以便平冤纠错,决遣淹滞,酌予原囿,借以标榜仁政, 1 通典卷二五职官七,中华书局1 9 8 4 年版第1 5 l ( 中、下) 页。 ”“隋书卷二五刑法志:廷尉寺为北狱建康县为南狱。中华书局1 9 7 3 年版,第7 0 3 页。 4 以维护统治阶级的法律秩序。”。因此录因制度是皇权对监狱控制、管理的重要 手段。自西汉以后各王朝的统治者,在儒家“明德慎刑”思想的支配下,都把“录 凶”作为狱政的一项重要制度规定下来,“而自东汉起,皇帝亲录囚徒成为了一 项常行的制度”。 关于录囚制度,历来的学者都注意到它对阶级矛盾起着缓和作用,但除此以 外,还有一点相当重要。前文我t 1 已经提及,中国古代实行的是“有罪推定”, 凡被囚禁者就已被认定为有罪,但阜帝通过录囚,可以根据个人的判断,凭借个 人的意志,有时甚至是个人的喜好,轻易地改变这一裁定,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 因此,能否正常录囚实际上是皇权强弱、权力大小的标志。 通过翻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料,笔者发现,不论曹魏、西晋,还是南北各 朝,甚至是十六国,都不乏皋帝亲自录囚的记载,唯独东晋时期的相关记载却非 常的少,只有东晋初年元帝时的一次,“( 太兴) 四年二月癸亥日斗,三月癸未日 中有黑子,辛亥帝亲录讯囚徒“”。分析这条记载我们不难发现,元帝这次“亲 录讯囚徒”的原因,在于二、三月间连续发生的天文异象,在天人感应学说盛行 的古代,人们通常将天体的运动和人世间的现实政治联系起来( 监狱内有被冤枉 的囚徒是最通常的解释之一) ,而皇帝相应的就要采取一些措施,亲自录囚也是 一种惯常的方式。因此晋元帝的这次亲录囚徒,仪式性的意味更重一些。但即使 是这种仪式性意味更重的录囚,笔者翻阅了这一时期的史料,也没有发现第二起。 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和东晋时期皇权的极度衰落有关。东晋政权完全是在世家 大族的支持和帮助下才建立起来的o ,“魏书卷九六司马睿传以及同书卷 三三张济传,均谓江左主弱臣强东晋士族名士本人就是权臣, 宗室王公也要仰食于士族名士东晋司马氏皇权则是门阀政治的装饰品 东晋阜权既然从属于门阀政治,皇帝也就只是士族利用的工具而非士族效忠的对 象( 而整个东晋) 士族权臣可以更易,而主弱臣强依旧3 ”。可见门阀 士族是当时实际权力的掌握者,他们是不会允许一个在实际运用着的,至高无上 的争权的。这一时期的皇权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而上文已经提及能否正常录囚实 “”万安中:录因制度考论,原载于学术研究2 0 0 4 年第6 期,第1 0 2 页。 ”“李文彬:中国监狱简史,两北政法大学科砷f 处1 9 8 5 年2 月日j 刷,第1 0 0 页。 。“晋书卷t 二天文志中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第3 4 3 页。 “有关这一情况,阳余庆先生在东晋门阀政治一书中有详细的论述,具体参见该书第3 4 3 页,北京大 学出版社l 9 8 9 年版。 “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犬学出版社1 9 8 9 年版,第2 6 - - 2 7 页。 际是皇权强弱的标志之一,因此这一时期皇帝亲自录囚的情况极少发生。 这罩,我们还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有关东晋时期“录囚”的记 载,除了上面提到的晋元帝外,还有一个就是桓玄。 玄入建康宫,逆风迅激,旖旗仪饰皆倾假。及小会于西堂,设妓乐,殿 上施绛绫帐,缕黄金为颜,四角作金龙,头衔五色羽葆旒苏群臣窃相谓口: “此颇似糯车,亦王莽们盖之流也。龙角,所谓亢龙有悔者也。”又造金根车, 驾a 马。是月,玄临听讼观阅囚徒,罪无轻重,多被原放。” 可见“临听讼观阅囚徒”是桓玄一系列僭越行为之一”3 ,之所以要采取这些 举动,目的很明显,就是要宣示他的权威,为他废帝,建立政权做准备。如果桓 玄只是为了争取民众的支持,他完全可以下令大赦监狱中的囚犯,而没有必要经 过听讼观“阅囚徒”的过程,他之所以这样做,原因还在于他是一个强权式的人 物,他实际拥有着当时最高的权力( 当时门阀士族内部也没有可以和其抗衡的力 量) ,他希望通过这样的过程向社会各阶层展示他的权力,迫使他们最终臣服于 他。桓玄的例子进一步说明了在东晋时期,由于门阀士族掌握了实际的权力,他 们或明或暗地削弱高高在上的阜权,因此阜帝所掌握的录囚的权力被有意无意地 限制而无法行使。同时随着一些强势人物出现,利用实际掌握的权力,才会进行 应该只有皇帝才能进行的录囚。 随着刘宋的建立,南朝的皇权开始逐步的回升,表现在狱政上就是各朝由皇 帝亲自录囚的记载开始频繁出现。有关南朝诸帝听讼、录囚的情况,前人已有研 究”3 1 ,当然史书中还有更多的记载,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引起笔者注意的是刘 宋时多次出现的遣使录囚的记载。 皇帝亲自录囚的范围很难突破京畿地区,因此地方监狱往往和阜帝直接权力 间隔较远。为弥补这一点,刘宋时实行了一种派遣使者巡行地方的制度,而录囚 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如宋书武帝本纪:永初元年“可遣大使分行四方, 旌贤举善,问所疾苦,其有狱讼亏滥,政刑乖愆,伤化扰治,未允民听者。4 “: ”“晋书卷九几桓幺传,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第2 5 9 6 页。 ”“据史书,当时的听讼观应该是阜帝亲自录囚的场所,如晋书卷二武帝奉纪:“泰始四年十二月庚 寅,帝临听蹬观,录廷尉、洛阳狱因。五年正月帝临听讼观录囚徒”。晋书卷六元帝本纪:“新 作听讼观”。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第5 8 、1 5 1 页。 9 “有关南朝各朝阜帝录囚的情况可以参见陈平:中国封建录囚制度评说,原载于渝卅i 大学学报1 9 9 6 年第2 期,第1 7 页:万安中:录囚制度考论,原载于学术研究2 0 0 4 年第6 期第1 0 2 1 0 3 页。 “宋书卷二武帝本纪下,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第5 3 页。 宋书文帝本纪:元嘉三年“可遗大使巡行四方,其宰守称职之良,若 刑狱不恤”;宋书明帝本纪:泰始元年“可分遣大使,广求民瘼,考守宰 之良,若狱犴淹枉”。遣使巡行的目的在于加强地方与中央之间的联系, 加强皇权对地方的实际控制,而听讼、录囚即成为不可或缺的项目之一,皇帝通 过这样的一种方式,进一步将其对监狱的控制延伸到地方。因此,听讼录囚实际 上成为了当时阜权与门阀争夺行政控制权的一种标识。 不只是刘宋,还有南朝的齐、梁、陈”,北魏也曾施行过这- - q 度。如魏 书孝文帝本纪上:延兴三年“遣使者观风察狱,黜陟幽明。8 “:魏书世宗 本纪:正始二年“七月甲戌诏日:朕纂驭宝历,于今七载,而纠察之狱未 畅于下今分遣大使省方巡检”。可见无论在南朝还是北朝,遣使察狱、录 囚都是迫使巡行制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当然南北的遣使巡行制度之问还是有不 同的,但因超出了本文的范围,因此笔者将另外撰文加以研究。 宫城中的特殊监狱 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围绕最高权力皇位展开的争夺是比较频繁的,如何 处理争斗中的失败者就成为一个相当现实的问题。其中许多人被直接杀害,还有 一部分人及其党羽则被囚禁在常制的监狱中,这也是史书中出现最多的。如因谋 反或政变失败被关入廷尉狱( 史书中通常使用“系狱”或“系廷尉”来表述) , 一些人旋即被杀害在廷尉狱中;另一些人经过审讯( 史书中通常用“考竞”来表 述) ,或被杀害在廷尉狱中、或被当街处决( 史书中称“弃市”) ;只有很少一部 分人因最终被判处徒刑或流刑而转移到其它监狱继续囚禁,在宋书范晔传 中我们能看到较完整的过程。而这种情况在史书中非常的普遍,在这里我们也不 再花费过多的笔墨了。 还有一部分的失败者,他们被囚禁在一些特殊的场所内,这些场所虽然不是 常制的监狱,但相当于人们日常所说的划地为牢的“牢”,凡是囚人之处皆可称 为牢,因此这些场所实际发挥着监狱的作用,也可以被视为一种特殊的监狱形式, 值得我们认真的加以研究。 ”宋书卷五文帝本纪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第7 5 页。 m 1 宋书卷八明帝本纪,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第1 5 4 页。 “”如陈书卷五宣帝奉纪:乙已,分遣大使巡行州郡,省理冤届。中华书局1 9 3 7 年版,第7 8 贞。 ”“魏书卷七j 。孝文帝本纪i 一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第1 3 9 页。 ”1 魏书卷八世宗率纪,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第2 0 0 页。 7 翻阅了这一时期的史料,笔者发现这种特殊形式的监狱大都设立在宫城内, 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利用宫殿。这一类情况大多发生在皇室内部的争斗中,其中最著名的莫 过于金墉城了,可以说西晋整个的历史都和这个名字联系在一起。金墉城建于三 国时的曹魏,是魏晋洛阳城西北隅的一座具有离宫性质的小城。泰始元年,西晋 武帝受禅,封魏帝为陈留王,并将他暂时幽禁在金墉城“,后来才迁往邺宫的。 和余墉城联系最密切的应该是晋惠帝的皂后贸南风( 晋武帝也曾想将她关入金墉 城“”) ,她于惠帝永平元年三月,“矫诏废皇太后为庶人,徙于金墉城”,并于第 二年“弑皇太后于金墉城”。九年十二月又“废皇太子通为庶人,及其三子幽于 金墉城”。贾南风想要实际掌控政权,最大的障碍就是阜太后和太子,她将这两 人废为庶人后,仍幽禁在金墉城中,目的就在于让他们与世隔绝,无法成为反对 势力借助的力量,而金墉城作为皇城的组成部分,也便于她就近掌控。当时的贾 后是决想不到她最终的结局尽然也是被废为庶人,赐死于金墉城。永康元年四月, “赵王伦矫诏害贾庶人于金墉城“2 “。 而紧接着发生的“八王之乱”中金墉城一次又一次的被用来囚禁权力斗争 的失败者。“永宁元年春正月,赵乇伦篡帝,丙寅,迁帝于金墉城“”,不久,惠 帝在齐千同的帮助下夺回政权,并“送( 赵王) 伦及芎等付金墉城“”。太安元 年,长沙王义“攻( 齐王) 同,杀之,幽其诸子于金墉城”,太安二年十一月“东 海王越执长沙王义幽于金墉城“6 “,永嘉初东海王“越恐清河王覃终为储副,矫 诏收付金墉城4 “”。 贾南风除了将废太子通幽禁在金墉城外,还曾将他转移到许昌富的别坊( 别 坊就是f 房以外的建筑) ,并最终将其杀害在那里“。贾后为什么要将原先在自 己直接控制之下的废太子转移到离洛阳有一定距离的许昌哪? 我想这和当时洛 阳仍有大量拥护太子的势力有关。贾后将废太子囚禁于金墉城本就是无奈之举, ”晋书卷三七宗室传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第1 0 8 4 页, “晋书卷三一贾后传,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第9 5 4 页。 ”以卜皆见于晋书卷三一贸后传,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第9 6 3 - 9 6 6 贞。 晋书卷叫孝惠帝本纪,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第9 7 页。 ”“晋书卷五九赵王伦传,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第1 6 0 5 页。 “晋书卷五几k 沙手义传,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第1 5 1 4 掘。 ”“晋书卷五九东海工越传,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第1 6 2 4 页。 ”“晋书卷五二三愍怀太子传:幽于许吕宫之别坊。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第1 4 6 0 页。 8 据晋书愍怀太子传“,贾后原想直接将太子“赐死”,但由于群臣的反对 而只好暂时囚禁在金墉城,但“太子既废,非其罪,众情愤怨“”,并开始有人 密谋废贾后,释放太子,可见当时的洛阳正处于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局势。而 贾后当时又不能杀太子,所以只能将他迁出风暴的中心,转移出人们关注的视野, 暂时舒缓矛盾。而之所以选择许昌,一来是因为许昌在曹魏迁都洛阳后仍保留了 原来的宫殿( 称为许昌宫) ,一直作为行宫,而司马氏在建立西晋政权前也长时 间以许昌为基地。因此从城市的结构来讲,许昌和洛阳是相似的,也有一个相对 隔绝的富城,将废太子囚禁于许昌宫还是比较安全的,也能较容易隔绝他与外部 的联系。同时在许昌握有兵权的镇东中郎将王浚,从其表现来看,应该是属于贾 氏的党羽。“,为此贾后选择了许昌宫作为囚禁废太子的新处所。 又刘宋时,前“废帝狂悖无道,陈害群公,忌惮诸父,并囚之殿内,殴捶凌 曳,无复人理”。所谓的“狂悖无道”,实际上是他感到有被废立的危险,因而 将对他的争位有威胁的人,提前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利用宫殿作为囚禁场所在北朝也有过。如资治通鉴“太清元年”条载: “( 高澄) 幽( 东魏静) 帝于含章堂”。根据胡三省的注:“含章堂盖取坤卦,含 章可贞之义,必在邺宫之内殿,左右幽者,闭帝于内,不使出,而专杀于外也”。 又如北史卫刺王直传:“( 北周武) 帝幸云阳富,直在京师举兵反,直 遂遁走,追至荆州获之,免为庶人囚于别宫“”。综上可见,由于宫殿所处的特 殊位置( 与外界隔离) ,且处于皇室( 包括皇后) 直接控制之下,因此成为了南 北统治者关押一些特别重要的囚犯的理想处所。 二、利用宫城中其它一些相关设施。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席库:相关的记载有后赵石虎太子石宣与赵秦公石韬( 有宠于石虎) 争夺王 位继承权,后石韬被杀,“虎疑宣杀韬虎悲怒弥甚,囚宣于席库”,并对他 进行了残酷的折磨,以至于“哀号震动宫殿”。据资治通鉴胡三省注:“席 1 4 晋书卷五二愍怀太子传:“帝幸式乾殿,召公卿入使黄门令董猛以太子书及青纸诏日:通书如 此。今赐死7 ,编示诸公士,莫有言鼻,性张华、裴埙证明太了。嚣后使董猛矫以长广公主辞白帝甘;事 宜速决,而群臣各有不同,若有不从谓,宜以军法从事。议至日西不决。后惧事变乃表免太子为庶人。” 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第1 4 6 9 1 4 6 0 页。 ”o 。晋书卷五= 愍怀太子传,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第1 4 6 1 页。 ”晋书卷三九工演传,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第1 1 4 6 页。 ”“宋书卷七二始安 :仁休传,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第1 8 7 1 贞。 ”资泊通鉴卷一百六十“太清元年”条。中华书局1 9 5 6 年版,第4 9 6 0 员。 ” - i c 史卷十三j k 牵u i 传,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第2 0 8 6 页。 ”晋书卷一百七石季龙载记下,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第2 7 8 4 页。 9 库,藏席之所5 5 。可见石虎临时利用了宫中存放席子的仓库来作为关押石宣的 场所。 太仓:相关记载有刘宋南谯王义宣协助后来的孝武帝讨伐刘劭,进逼建康, 刘劭于是囚“南谯王义宣诸子于太仓空屋”。可见刘劭临时利用粮仓中的空房 来关押刘义宣的儿子,以此防止他们投奔自己的父亲,并对刘义宣起到牵制的作 用。 可见这些设施都设在宫城内( 据图一,太仓也在宫城之内) ,而之所以会选 择这些地方作为囚禁的场所,应该和上文中选择宫殿是一样的道理,作为方便利 用,它能较好的保持和外界隔绝,利于直接控制。 三、利用宫城内官署如门下省、散骑省和西省等。上文提及刘宋孝武帝领军 逼近建康时,刘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除了囚“南谯王义宣诸子于太仓空屋”外, 还曾“防守世祖子于侍中下省。5 7 “。又宋书武三王传:“世祖入讨,劭疑 义恭有异志,使入住尚书下省,分诸子并住神虎门外侍中下省。劭大怒,遣 始兴王浚就西省杀义恭十二子”,可见,这里的西省指的应该也是侍中下省。 另根据图一可见侍中下省即门下下省。 不只在南朝,在北朝也有相同的情况发生。如北魏肃宗曾将奚康生“锁于门 下”。又北魏孝庄帝认为高乾在他与高欢之间反复,因此将其“赐死于门下省 ”。北魏的节闵帝和废帝被废后,最终都“殂于门下外省”。还有东魏孝静 初,元子华因受其弟子思“通使关西”的牵累,一起被抓,而最终赐死于门下省 6 蜘 而南朝除了门下省外,散骑省也曾被用来关押囚犯。如司马馥在八王之乱中 曾被“囚之于散骑省”。有关散骑省的位置可以参考图一。还有就是西省。陈 书侯安都传:文帝“收安都囚于嘉德西省明日于西省赐死。“”;陈书后 资治通鉴卷九八“水和网年”条中华书局1 9 5 6 年版,第3 0 8 2 页。 朱书卷九九刘幼传,中华书局1 9 7 4 年舨,第2 4 3 1 页。 宋书卷j l ) l 刘劭传,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第2 4 3 1 页。 来书卷六一武三乇传,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第1 6 4 5 页。 魏书卷七三奚康生传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第1 6 3 2 页。 北史卷三一高乾传,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第1 1 4 3 页。 北史卷五节闶帝、废帝纪,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第1 6 9 页。 北史卷十五魏诸宗室,中华书局1 9 7 4 年舨,第5 4 9 页。 晋* 卷五九赵于伦传,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第1 6 0 4 页。 陈书卷八侯安都传,中华书局1 9 3 7 年版,第1 4 8 页。 1 0 祖十一子传:“后主召叔咯囚于西省”5 。西省的作用,在南朝有一个变 化的过程,到梁朝:“其主要职能是聚积文人学士修撰史书、谱籍以及撰写时 文,这一制度为陈朝所继承”,西省的确切位置已不得而知了。 南北各朝之所以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一些政府机构作为关押甚至杀害囚犯的 场所,也还是和上文提及的利用宫殿或宫城内其它一些设施的原因一样,还是考 虑到其处于宫城内部,和外界保持相对的独立,同时离皇城又很近,便于最高统 治者及时的控制。而侍中( 门下) 下( 外) 省的记载大量出现,应该和当时门下 省的权力逐步扩大,日益成为政治机构的中心有关。 我们上面所列举的三种情况,都不是常制的监狱,而是利用富城内官署或其 它设施临时用来充当监狱使用,它们自身原有的功能也仍在发挥。而这里所关押 的囚犯大都对当时的皇权存在威胁,更有不少是被废黜的当权者甚至是争帝,因 此当权者必须对他们严格加以控制,特别不能让反对势力利用他们,所以他们不 能被关押在一般的监狱内,同时考虑到控制的方便,宫城内的一些设施就成为了 较理想的选择。这一时期宫城中特殊监狱大量的出现,实际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 期宫廷政变的频繁和少数族皇帝的暴虐( 至少在史家眼里) 。 膏姻建壤宫城内部市两群 图一6 7 1 ”陈书卷二八后祖十一子传,中华书局1 9 3 7 年版,第3 6 7 页。 ”“张金龙:南朝禁卫武官组织系统考,史学月刊2 0 0 5 年第1 期,第2 7 页。 7 1 郭湖生:六朝建康,原载于建筑师1 9 9 3 年第5 4 期。 1 1 “私狱”的设立 监狱应该是凭借国家强制力量建立,并依照国家法律行使其职能的,但魏晋 南北朝时期,由于皇权的衰落,其对国家机器的实际控制能力也相应的减弱,各 种未经国家允许的“私狱”开始出现。而有关士族豪强所设立的“私狱”前人已 有研究,并有结论“,在此就不再做重复工作,笔者所关心的是在当时众多的坞 壁中是否有监狱的设置。 资治通鉴“永嘉四年”条,胡三省解释坞壁道:“城之小者日坞,天下 兵争,聚众筑坞以自守,未有朝命,故自为坞主”+ ”,可见坞壁是“在中央集权 的专制主义国家瓦解之后出现的一种封建割据的形式”,坞壁自身又有多种形 式,军阀占坞壁称霸为主既是其中- t , 。如董卓,三国志蜀书刘焉传裴 松之注引英雄记:“( 刘) 范闻父为益州牧,董卓所征发,皆不至。收范兄 弟三人,锁械于郧坞,为阴狱以系之”。可见,在董卓的鄙坞中就设有监狱。 那么郦坞是不是一座坞壁哪? 据三国志魏书董卓传:董卓逼迫汉献帝迁 都长安后,在距长安城2 6 0 里的地方“筑鄙坞,高与长安城埒,积谷为三十年储 ”。到董卓被杀时“坞中珍藏有金二三万斤,银八九万斤,锦绮绩毅纨素奇玩, 积如丘山”。而之所以要建造这座郦坞,董卓曾自云:“事成,雄据天下,不 成,守此足以毕老”。董卓被杀后其弟董曼也确曾退守鄙坞,抵抗朝廷军队 的进攻。可见无论从建造的目的建筑的样式,还是实际的功用,郧坞都可以算 得上是当时众多的坞壁中一个典型的代表。据此笔者认为,在汉末三国时期的一 些坞壁中,确实有监狱的设置。 除以上论及的这些“私狱”外,北朝还有一个特殊的例子,那就是北齐书 中记载的相国府狱,“辛巳,曲赦并州、太原郡、晋阳县及相国府四狱囚”。据 史书,高欢于北魏普泰元年在晋阳建立大丞相府,北魏分裂以后,东魏的“军国 ”沈国峰:中国古代司法制度转引白司法部编:中国临狱史料汇编( e 册) ,群众出版社1 9 8 8 年版 第4 3 8 页。 4 ”资治通鉴卷八七“永寤四年”条,中华书局1 9 5 6 年版,第2 7 4 9 页。 ”1 程应谬:四世纪初至五世纪末中国北方坞壁略论,原载于上海师范学院学报1 9 7 9 年第2 期,第 1 1 9 页。 ”“= 国志卷三一刘焉传中华书局1 9 5 9 年版,第8 6 7 页。 ”“三国志卷六董卓传,中华书局1 9 5 9 年版,第1 7 6 页。 啪后汉书卷七二董卓传,中华书局1 9 6 5 年版,第2 3 3 2 页。 1 1 三国志卷六董卓传,中1 仁书局1 9 5 9 年版,第1 7 6 页。 ”北齐书卷四文宣帝本纪,中华书局1 9 7 2 年版第5 4 页。 1 2 政务,皆归相府”,高欢在晋阳遥控着邺城的朝廷,实际控制着东魏的政权。 到武定八年,高欢的儿子高洋正式进位为相国,相国府应该就是在原来大丞相府 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而在大丞相府中可能已设有监狱,相国府狱可能就是在此 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在高洋进位相国后不久,他就正式取代东魏静帝,建立北 齐政权。就在他称帝的五个月后,他就颁布了上文所引的诏令,而就在同一个月 中,他取消了相国府狱”。 为什么要设立相国府狱? 如果是为了关押一般的囚犯,那完全没有必要建立 相国府狱,因为根据上文所引的诏令,并州狱、太原郡狱、晋阳县狱都设在晋阳, 如果要关押一般的囚犯,这三所监狱就足够,可见,相国府狱是因为特殊的原因 而设立的。 相国府狱的设立应该和当时特殊的相权有关。胡三省在论述魏晋时期的相国 时提到:“丞相相国秦官也,晋受魏禅,并不置,自惠帝之后,省、置无恒,为 之者赵王伦、梁王肜、成都王颍、南阳王保、王敦、王导之徒,非复人臣之职也, 今按宣王懿以丞相辅魏文王昭,以相固辅魏,皆非人臣之职”。而从整个东魏 王朝来看,代表皇权的孝静帝始终是一个傀儡,王朝的实际权力一直由代表相权 的高氏父子所掌控。天平元年迂都邺城,资治通鉴记述此事曰:“丞相欢 议迁邺,书下三日即行”;胡三省注日:“书谓欢所下书也”。可见,高欢才是 迁都一事实际的决策者。又天平二年,东魏司空济阴王元晖业和七兵尚书薛壬投通 西魏事发,二人由邺城被执送晋阳,胡三省注日:“东魏丞相欢居晋阳,执送二 人取其裁决,春秋:晋方伯,执列国君臣之违命者归之京师,经犹贬之,况自 京师而执送晋阳乎”。又高欢子高澄为大丞相时“侯景叛入梁,寇南境,文襄 时在晋阳,令( 魏) 收为檄,五十余纸,不日而就。又檄梁朝,令送侯景”。 高氏父子为了保证对东魏政权的实际掌控,在东魏军事机构的设置上,也做了调 整,将原属于邺省的外兵曹和骑兵曹迁到了晋阳,分掌兵马,在战时可以迅速的 调集军队。可见东魏政权的政令中心实际在相府( 我们将大丞相府和相国府合称 ”1 北齐书卷二神武本纪下中华书局1 9 7 2 年版,第1 8 页。 1 据北齐书卷四义宣帝率纪:“罢相国府,留骑兵、外兵菖,各立一省”,可见相囤府狱在此 时也被取消了。中华书同1 9 7 2 年版,第5 4 贞。 ”资治通鉴卷a _ - - “永康元年”笨,中华书局1 9 5 6 年版,第2 6 4 l 页。 ”“资治通鉴卷一五六“天半冗年”条,中华书局1 9 5 6 年版,第4 8 5 7 页。 ”资治通鉴卷一五七“天平二年”条,中华书局1 9 5 6 年版,第4 8 6 7 页。 ”北齐书卷三七魏收传,中华书局1 9 7 2 年版,第4 8 6 - 4 8 7 页。 相府) 所在地的晋阳而不是皇帝所在的邺城,王朝的实际权力并不在皇帝手上, 而是在先后继任相权的高氏父子手中,相权始终凌驾于皇权之上。 可见高氏父子所掌控的相权逐步取代皇权的过程是东魏历史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而相府则是他们用以逐步取代东魏的重要工具。在相府内设立监狱,应 该是用来关押那些在他们夺取政权的道路上,对他们产生威胁的人。这也是为什 么在北齐建立后不久,相国府狱就被取消的原因,而相国府狱可能在高欢建立大 丞相府时就已经存在了。可见东魏时相国府狱完全是为高氏家族篡夺东魏的政权 而建立的,由于当时相权的特殊性,因此相国府狱也可以被视为一个比较特殊的 “私狱”。 魏晋南北朝时期司法权始终依附于行政权而存在,而作为司法权重要组成部 分的监狱,也始终和行政权紧密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在东汉权归台阁以后,监狱 实际成为了行政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从监狱的管理体制看,除了属于司法系统 的廷尉管理全国的监狱外,魏晋南北朝时期先后在尚书省设置了尚书都官郎、都 官尚书等,他们的主要职责也是“主刑狱酬”,且经常和廷尉共同管理监狱”1 | , 这一时期甚至出现了行政机构的首脑尚书令直接负责监狱的情况发生”。而监狱 中关押的囚犯,大都是对行政系统不满,甚至是对行政权力构成威胁的人。因此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私狱的出现,除了和这一时期皇权的衰弱有关外,还和这一 时期行政权力多中心的时代特征有关。上面所提及的董卓、高氏父子、门阀士族 还有坞壁主实际都代表着当时出现的新的行政权力中心,而监狱作为和行政权力 紧密结合的组成部分,也随着这些新中心的建立而出现。 以上我们就魏晋南北朝时期争权和监狱的关系进行了探讨。魏晋南北朝是中 国古代皂权发展十分特殊的时期,皇权曾一度降到历史的最低点,这反映在监狱 上就是各种“私狱”的出现:而随着南北朝皇权的逐步回升,出现了皇帝对中央 监狱控制的加强,并开始延伸至地方监狱;而这一时期与皇权有关的权力争夺频 ”“通典卷二三职官五,中华书局1 9 8 4 年版,第1 3 8 ( ,卜) 页。 粜书孝武帝奉纪就记载了孝武帝于大叫七年分别“车驾幸秣陵县、廷尉和江宁县,汛狱闪”。又删 年八月丁巳,喇口:“近道刑狱,当亲料省。其王能内及神州所统,可遣尚书与所在共详;畿外请州, 蚕之刺史。并详省律令,崽存利民”。宋书卷六孝武帝本纪,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第1 3 2 页。 。如刘宋后废帝元徽j 年八月甲寅,诏日:“比亢序骞度,留熏耀晷,有伤秋稼,方贻民囊。朕以眇疚, 来弘政道,图吲尚繁,枉滞犹积,夕厉晨矜,每恻于怀。尚书令_ j 与执法以下,就讯众狱,使冤讼洗遂, 困弊昭搏。颁下州郡,咸令无摩。”束巾卷九后废帝纪,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第1 8 0 页。 繁发生,对于其中的一些失败者,不能利用常制的监狱关押,因此大量的临时性 的特殊监狱也就出现了。 三、一般中的特殊:魏晋南北朝的官署狱 魏晋南北朝各朝的法律都规定了“耐罪”,只是具体名称不同( 晋、南朝称 为耐罪,北魏称年刑,北齐称耐罪,北周称徒刑8 ”) 。其涵义在晋、南朝为:“各 随伎能而任使之也”;在北朝则为“徒输作者,皆任其所能而役使之啡”,可见无 论在南朝或北朝,都突出的是“拘束罪人,强责其劳役的特征7 ”。因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游戏行业全景解析
- 手指课件内容
- 智能采收能耗优化-洞察及研究
- 不锈钢楼梯安装安全协议书7篇
- 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卷(有答案)
-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化学试卷(无答案)
- 2025届安徽省安庆市安庆九一六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第5次强化训练物理试卷(含答案)
- 欧美医耗市场准入策略-洞察及研究
- 学生手机安全培训心得课件
- 扇形统计图说课稿课件
- 浙江大学新宇集团部门负责人岗位说明书
- TSCS 000013-2021 碳化硼-碳化硅芯块 无机阴离子(F-、Cl-、Br-、I-)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 GB/T 6426-1999铁电陶瓷材料电滞回线的准静态测试方法
- GB/T 14846-2014铝及铝合金挤压型材尺寸偏差
- 广西版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消耗量定额说明及计算规则
- GA/T 594-2006保安服务操作规程与质量控制
- 髋关节解剖资料课件
- 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妇联培训)课件
- 颅脑外伤(共61张PPT)
- 人教版《生命.生态.安全》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矿种代码与规模分类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