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太平广记》梦类型故事文献考略.pdf_第1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太平广记》梦类型故事文献考略.pdf_第2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太平广记》梦类型故事文献考略.pdf_第3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太平广记》梦类型故事文献考略.pdf_第4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太平广记》梦类型故事文献考略.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太平广记》梦类型故事文献考略.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 太平广记是宋代李畸等奉宋太宗之命而编的一部唐前文言小说总集,因编成于太平 兴国三年( 公元978 ) ,所以定名为 太平广记。全书五百卷,目录十卷,是一部专收野 史传记和以小说家为主的杂著。全书引书约四百余种,保留了汉至宋初各类野史、笔记、传 奇等故事条目约七千余条,包括神仙、传记,鬼怪、动物、梦等诺多类型,内容丰赡、且引 书众多,尤其是所引诸书许多已经佚失,因此具有极其重要的文献价值。本文以太平广记 中七卷“梦”类型故事条目为对象进行文献研究,通过对其引书、若干条目、罕见书目的梳 理分析,来考订 太平广记的文献来源、编撰体例。 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章主要对太平广记梦类型故事引书情况进行梳理和考证,包括条目重出考、引 书存疑考、未标出处条目考等内容 第二章主要是对太平广记 梦类型故事若干条目及其引书进行研究,主要涉及因话 录、谭宾录、本事诗、越绝书等书。 第三章主要是 陈校本的价值(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 9 9 4 年第5 期) 等。上述研究论文,涉及剑太平广记的版本、成书,史料价值等方面,尤其 是版本研究经过张国风先生多年的系统研究,已取得很大成绩,但是文献研究的其它方面如 太平广记在成书过程中的编排体例、取舍原则、以及引书来源、内容重出等重要问题研 究尚不够细致充分,而这些都是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的。 二、有关太平广记的文化研究,此种研究除总体的文化研究之外,主要集中在 中的反映 ( 浙江树 人大学学报,2 0 0 3 年第2 期) 等2 、类型故事研究。主要研究论文有刘淑萍 里的虎( 中国典籍与文化) ;焦杰虚幻意识与社会现实的交融 梦之研 究( 人文杂志,1 9 9 5 年第6 期) ;郭海文、余炳毛( 太平广记) 女仙形象分析( 西 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 0 0 3 年第3 期) ;郭海文 试论( 太平广记) 中的山洞意象( 唐都 学刊 2 0 0 4 年第6 期) ;姚永辉从 太平广记) 管窥“夜叉”形象的流变( 宜宾学院学 报2 0 0 5 年第1 期) 等。与太平广记分九十二个大类、一百五十多个小类的编排体例 相关,从内容上进行类型故事的研究是学界的热点之一。另外值得提及的与本论文研究对象 相关的还有于秀情 太平广记) “梦”类浅析(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 0 0 0 年3 月) , 这篇论文通过分析广记“梦”类所记的梦,对我国中古时期的梦进行一番清晰的梳理, 进而对当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作一探索。其将广记“梦”类内容细分为帝王的梦、文士 和官员的梦、平民百姓的梦、梦里的鬼神、佛道观念、解梦圆梦六种类型,认为广记“梦” 类的内容为我们探索一些史事的真相,研究民间俗文化、民间信仰等,提供了很好的史料。 但其文仅限于对太平广记“梦”类故事的内容进行分析,而对于引书等文献问题基本没 有涉及。 虽然太平广记的研究已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但这种研究状况与太平广记本身 所隐含的丰富内容及巨大价值相较,仍有许多值得深入的学术空间,其中的文献考订问题尤 其值得学界重视。本论文即以太平广记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梦”类型为例,考证太平 广记中的内容重出、引书重复引书有误、引书不清等重要文献问题,希望能够见微知著, 5 对 太平广记在编撰成书过程中的若干文献问题有所厘清,这是本论文的研究重点,也是 以往研究者较少涉及的内容。 本论文对 太平广记中七卷“梦”类型故事条目的文献研究,主要分三个部分:一i 、 太平广记梦类型故事引书小考,包括条目重出考、引书存疑考、未标出处条目考;二、 太平广记梦类型故事若干条目及其引书研究,主要涉及因话录、谭宾录、本事诗、 越绝书等i 三、太平广记梦类型故事所引罕见书考,主要为佚书抒情诗、补录 记传、广德神异录的考证。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主要采用文献考订、实事求是的研究方 法,力图论从史出、所论皆有依据。论文希望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能对宋以前文言 小说的文献研究有所贡献。 6 第一章太平广记梦类型故事引书小考 广记的引书情况,历来众说纷纭。四库全二话总目提要。称其引书三百四十五种, 近人邓嗣禹称现存广记引用之书,实有四百七十五种,李裕民四库提要订误。称广 记“实际引书为四百七十九种”,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则认为:“广记采披宏富, 用书至三百四十四种,盖不特稗说之渊海,且为文心之统计矣。”,上述几种说法皆认为 广记引书约四百余种,而未得出一个公认的精确数字,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广记引 书中仍有许多问题值得考证,如重出现象( 即同一条目归入不同类型标明不同引书出处) 、 已经标明引书出处条目来源仍值得商榷的,未标明条目引书出处的等问题。因此,笔者认为 广记引书中的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本章就广记所收七卷梦类型故事中的引 书问题,如:内容重出、未标明出处、引书存疑三个方面逐一进行考证。 刁;: 一,内容重出小考 广记所收七卷梦类型故事,引书书目内容在广记中重复出现篇目情况如下表所 序 篇目卷数 类型 条数 出处 号 1 1 8报应1 7第一条三秦记 1 汉武帝 2 7 6 梦1第三条 三秦记 瓜4 l l 草木6第十九条王子年拾遗记 2阴贵人 2 7 6梦l第五条王子年拾遗记 2 1 5 算术l第一条 异苑 3郑玄 2 7 6 梦1第七条异苑 o 太平广记 李畸等编,汪绍楹校点中华书局,2 0 0 3 年6 月北京第7 次印刷 o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 9 8 6 年版,总目3 ,第1 0 0 8 页 o 四库提要订误) ,李裕民,书目文献 i :版社,1 9 9 0 年版 o 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8 年版 7 2 7 6 梦l第三十一条异苑 4 司马恬 3 1 8鬼3第十九条 幽明录 2 7 6梦i第三十二条幽明录 5贾弼 馥明杂录,陈校本 贾弼之3 6 0妖怪2第十一条 作出幽明录 1 1 8 报应1 7第五条梦隽 6 宗叔林 2 7 6 梦i第三十四条搜神记 1 6 l 感应1第二十四条搜神记 7徐祖 2 7 6 梦1第四十七条 搜神记 1 1 8报应1 7第六条 梦隽 8 桓邀 2 7 6 梦1第四十八条 幽明录 1 6 1 感应i第二十六条梦隽 9何敬叔 2 7 6 梦1第五十条冥祥记 1 5 1定数6第二条前定录 1 0 豆卢署 2 7 8梦3第七条 传载 以下是对上述表格的解释: i 、广记卷一百一十八、报应类型十七、第一条和卷二百七十六、梦类型一、第三条, 同载汉武帝篇。两篇所述内容一致,标明出处同为三秦记,文字上报应类型十七比 梦类型一更详细。据 三辅黄图卷四、江汉丛谈卷一、艺文类聚卷七十九、玉海 卷一百七十一、天中记卷五十六、御定渊鉴类函卷三百二十一、御定佩文韵府卷 二十六之八,七则文献所载,都标明出处为三秦记,从文献内容比对来看,报应类型十 七所载此条文字更接近于原书内容。因此,笔者认为此篇应出于三秦记,梦类型一中所 记应为 广记编撰者冈分类原因截录的三秦记内容。 2 、广记卷四百一十一、草木类型六、第十九条载瓜篇和卷二百七十六、梦类型 一、第五条载阴贵人篇。两篇所述内容相同,文字上草木类型六比梦类型一更详细,标 明出处同为王子年拾遗记。据御定佩文斋广群芳谱卷六十七载此篇,引书出处为拾 遗记。所载文字比广记卷二百七十六、梦类型一、第五条简略。又广博物志 卷四 十三载此篇,引书出处为拾遗记 ,所载文字与广记) 卷四百一十一、草木类型六、第 8 十九条大同。又御定分类字锦卷四十八载此篇,引二f 5 出处为拾遗记,所载文字比广 记卷四百一十一,草术类型六、第十九条简略。又拾遗记o ( 王嘉字子年,又称王 子年拾遗记) 卷六载此篇,所载文字比广记卷四百一十一、草木类型六、第十九条简 略。笔者认为梦类型一阴贵人篇应为草术类型六瓜篇的截录。 3 、广记卷二百一十五、算术类型一、第一条和卷二百七十六、梦类型一、第七条, 同载郑玄篇。两篇所述内容一致,标明出处同为异苑,文字上算术类型一比梦类型 一更详细。天中记卷二十三载此篇,引书出处为异苑,内容文字与广记卷二百七 十六、梦类型一、第七条完全一致,又骈志卷十四载此篇,引书出处为异苑,内容 文字与广记卷二百七十六、梦类? l ! ! 一、第七条大同,又广博物志卷二十九载此篇, 引书出处为异苑,内容文字比广记卷二百七十六、梦类型一、第七条简略,又 白 孔六帖卷三十载此篇,引书出处为异苑,内容文字比广记卷二百七十六、梦类型 一、第七条简略,又异苑卷九载有此篇,内容文字与算术类所载此条更为接近。因此, 笔者认为此篇应出于异苑 ,算术类型一所载此条更接近于原本内容,梦类型一中所记应 为广记编撰者因分类原因截录的异苑内容。 4 、广记卷二百七十六、梦类型一、第三十一条和卷三百一十八、鬼类型三、第十九 条,同载司马恬篇。两篇所述内容一致,标明引书出处不一致,梦类型一为异苑, 鬼类型三为幽明录,文字上鬼类型三比梦类型一更详细。据异苑卷七所载相应内容 来看,其篇幅文字与梦类型一大同,幽明录o 所载此篇,标明出处为广记卷三百一十 八。因此,笔者认为此篇应被异苑、幽明录一同收录。 5 、广记卷二百七十六、梦类型一、第三十二条载贾弼篇,标明出处为幽明录; 卷三百六十、妖怪类型二、第十一条载贾弼之篇,标明出处为西明杂录,陈校本作 出幽明录。两篇所述内容一致,文字上妖怪类型比梦类型一更详细。据幽明录。所载, 此篇标明出处为艺文类聚卷十七、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四、广记卷二百七十六又 三百六十。又山西通志卷二百三十载此篇,引书出处为幽明录,所载内容文字与广 记卷二百七十六、梦类型一、第三十二条大同。因此,笔者认为贾弼和贾弼之同 篇异名,问出于 幽明录,贾弼之篇应更接近于原本内容,梦类型一中所记应为广记 编撰者因分类原因截录幽明录的内容。 6 、广记卷一百一十八、报应类型十七、第五条和卷二百七十六、梦类型一、第三十 o 拾遗记 ( 晋) 王嘉撰,( 粱) 肖绮录,齐治平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 9 8 1 年版。第1 4 1 页 o 古小说钩沉 ,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5 1 年版,第2 1 3 页 o 古小说钩沉 ,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5 1 年版,第2 3 8 页 9 四条,同载宗叔林篇。两篇所述内容相同,文字上完全一致,出处不同,报应类型十七 注 梦隽、梦类型一注搜神记。据李剑国唐五代志怿传奇叙录o :“宗叔林:卷一一 八引。晋阳守宗叔林梦龟事。按:此事原出御览卷三九九续搜神记( 今本搜神后 记未辑) 。广记卷二七六亦引( 讹作搜神记) ,于此文几同,龟作鳖。御览所引 文详,称宗渊字叔林,晋太元中为寻阳太守。”李先生此言,不知何据。又太平御览卷 三百九十九载此篇,引书出处为续搜神记,与广记所载此篇内容文字大同。又天 中记卷五十七载此篇,引书出处为续搜神记、 梦隽,与广记所载此篇文字内容 大同。又 骈志卷十四载此篇,引书出处为续搜神记,与广记所载此篇内容文字 大同。又笔者查现在通行本搜神记o ,四库本搜神记、搜神后记均未发现著录此 篇内容。因此,笔者认为宗叔林篇为 梦隽内容。 7 、广记卷一百六十一、感应类型一,第二十四条和卷二百七十六、梦类型一、第四 十七条,同载徐祖篇。两篇所述内容相同,文字上完全一致,标明出处同为搜神记。 搜神记 卷十载此篇,笔者认为,广记) 将两篇内容文字完全一致的篇目,分别归入两 类小说中,纯属分类原因所致。 8 、广记卷一百一十八、报应类型十七、第六条和卷二百七十六,梦类型一、第四十 八条,同载桓邈篇。两篇所述内容相同,文字上完全一致,出处不同,报应类型十七注 梦隽、梦类型一注幽明录据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o :“桓邀:同上。汝南太守桓 邈大儿梦乌鸭事。按:此条广记 卷二七六亦引,出幽明录,文字全同”;又据幽明 录。所载此篇。又天中记卷五十八载此篇,引书出处为梦隽,内容文字与广记 所载此篇大同。又广博物志卷四十五载此篇,引书出处为梦隽,内容文字与广记 所载此篇大同。又御定渊鉴类函卷四百二十六载此篇,引书出处为梦隽,内容文字 与 广记所载此篇大同。又御定分类字锦卷五十六载此篇,引书出处为幽明录, 内容文字比广记所载此篇简略。因此,笔者认为桓邀篇应为 梦隽、幽明录同 载,但广记编撰者因分类、材料众多等原因,将此篇分别归入两种类型小说。 9 、广记卷一百六十一,感应类型一、第二十六条和卷二百七十六、梦类型一、第五 十条,同载何敬叔篇。两篇所述内容相同,文字上完全一致,出处不同,感应类型一注 毋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 ( 下册) ,李剑国,南开大学出版社,1 9 9 3 年1 2 月第1 版,第9 5 1 页 o 搜神记,( 晋) 干宝,汪绍橙校注,中华书局出版社,1 9 7 9 年版 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 ( 下册) ,李剑国,南开大学出版社,1 9 9 3 年1 2 月第l 版,第9 5 2 页 o 古小说钩沉) ,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5 1 年版,第2 4 4 页 1 0 梦隽、梦类型一注冥祥记。据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何敬叔:卷一六一引。何 敬叔作佛像梦沙门事。按;此条广记,卷二七六亦引,出冥祥记,文大同”;又太平 御览卷三百五十七载此篇,引件出处为冥祥记,所载内容比 广记所载此篇详细。 又法苑珠林卷二十一载此篇,所载内容比广记所载此篇详细。又广博物志卷四 十二载此篇,引书出处为梦隽,所载内容与广记所载此篇完全一致。又御定渊鉴 类函卷二百二十八载此篇,引书出处为王琰冥祥记,所载内容与广记所载此篇大 同。又御定骈字类编卷一百四十九载此篇,引书出处为 冥祥记,所载内容与广记 所载此篇大同。又冥祥记o 载此篇,笔者认为广记所载此篇应为梦隽, 冥祥记 同载,但广记编撰者因分类、材料众多等原因,将此篇分别归入两种类型小说。 1 0 ,广记卷一百五十一、定数类型六、第二条和卷二百七十八、梦类型三、第七条。 同载豆卢署篇。两篇所述内容相同,文字上定数类型六比梦类型三更详细,出处不同定 数类型六注前定录、梦类型三注传载 。据大唐传载o 载此篇。所载文字比广记 所载此篇简略。又前定录。载此篇,所载文字与广记卷一百五十一、定数类型六, 第二条大同。又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豆卢署:广记卷一五一引,题同。又 此事亦载于亦名大唐传载( 按;广记卷二七八引传载豆卢署前定事视今本较详) , 传载 事同本书,文句亦多合,然不及本书之详,当取自本书”。又说郛卷七十二载 此篇,引书出处为 ,也被历 代书籍所截录。如:说郛卷一百一十五载此篇且与广记内容文字同,注任蕃,梦游 录;古今说海卷二十三载此篇且与广记内容文字同,注梦游录,阙名;全芳 借祖集。后集卷九、果部载此篇,比广记内容文字略,注 异闻集;锦绣万花谷o 后集卷三十七载此篇,比广记内容文字略,注异闻集; 自孔六帖卷九十九载此篇, 比广记内容文字略,注异闻集;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别集卷四十一载此篇,比广 记内容文字略,注异闻录等。综合以上文献截录情况看,樱桃青农篇的出处有三 种可能:梦游录、异闻集、异闻录。又据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唐才子传 卷七载:任蓍,会昌问人。家江东。专尚声调,有诗一卷。按:明人造 梦游录托名任蕃, 中有樱桃青衣,故此亦驾名任蕃”。古小说简日”:“五朝小说、庸人说荟等收入 托名任蕃的梦游录”。由此,笔者认为:樱桃青衣篇在异闻集、梦游录、异闻 。影印文渊阁四库牟书 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 9 8 6 年版,子部,第3 4 4 页。 o 锦绣万花谷,中华再造善本,唐束编。子部,第4 3 册,据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本影印 o 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 ( 下册) ,李剑图,南开大学出版社,1 9 9 3 年1 2 月第1 版,第8 9 0 页 o 古小说简目) ,程毅中著,北京;中华书局,1 9 8 1 年版,第1 4 4 页 1 2 录中都有所记载,根据内容文字比对,广记中樱桃青农篇的内容更接近于梦游 录,但 梦游录的作者并非任蕃。群毅中先生曾经对异闻集作这样的评价:“ 版本考述。,可知现存广记重要的版本有如下几种: 清人孙潜的校宋本;清人陈鳢的校宋本;明人沈与文的野竹斋抄本;明代嘉靖,隆庆年间的 谈恺刻本;明代隆庆、万历年间的活字本;明末许自昌刻本;乾隆二十年的黄晟槐荫堂刻本;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汪绍楹校点本。而广记所引书目浩如烟海,在流传过程中,一些学 者据自已所见文献进行修订,难免就会出现版本不同标明引书出处也不相同的现象。现据汪 绍楹校点本,。发现广记所收七卷梦类型故事中,引书存疑的有以下五篇: 1 、商灵均 :广记卷二百七十六、梦类型一、第二十九条,引书出处为“出梦苑。 明钞本作出异苑”今本异苑。卷七载此篇,与广记所载内容文字完全一致;又 太平御览。卷四百载殷灵均其内容文字与广记所载大致相同,标明引书为异 苑;又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载:“太平广记引用书目有此书,谈本注出梦苑, 明钞本作异苑。按今本异苑卷七有载。若菲谈本有误,则亦杂取古书成编耳。”而李 氏将此篇列于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梦苑篇,想必李氏认为谈本无误。笔者认为唐前志 怪小说,故事彼此问抄袭传递现象严重,商灵均篇应同为异苑、 梦苑所收录,就 现在通行本广记与今本 异苑中的此篇来看,其文字内容完全一致,即现在通行本广 记中的此篇,引二传应为异苑 2 、桓豁:广记卷二百七十六、梦类型一、第三十条,引书出处为“出甄异记。 o ( 太平广记) 版本考述 ,张国风著,中华书局,2 0 0 4 年版,第1 5 页 o 太平广记 李防等编,汪绍楹校点,中华书局,2 0 0 3 年6 月北京第7 次印刷 o 影印文渊阁明库伞书 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 9 8 6 年版,子部3 4 8 ,第5 3 6 页 。太平御览 ( 束) 李舫等撰,北京:中华出版社,1 9 6 0 年版,第1 8 4 9 页。 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 下册) ,李剑国,南开大学出版社,1 9 9 3 年1 2 月第1 版,第9 7 8 页 1 3 许本作出述异记。按今见异苑卷七”。据张国风( 太平j - 记) 版本考述。:“桓豁 谈本作异记。孙本注出甄异记。许本作述异记。见于异苑卷七”,即现在通 行本广记中的此篇引1 ;甄异记应为孙本所标引书;又今本 异苑卷七载此篇,其 内容文字与广记所记完全一致;又渚宫旧事卷五载此篇,其文字内容比广记所 记更为详细:又古小说钩沉。载此篇,标明出处为广记卷二百七十六;即鲁迅先生 所见此篇应为许本广记所录;又唐前志怪小说史o :“甄异传,佚于宋谈恺刻 本广记卷二七六桓豁宜补。”而李剑国先生所言:“今本异苑卷七辑入此条,误 也”的说法,笔者并不认同,因为唐前志怪小说中,故事彼此间抄袭传递现象严重,故笔者 认为桓豁篇应同被异苑、甄异记、述异记所收录,孙本和许本所引出处不同, 是因其所见文献不同而修订所致。 3 、张寻:广记卷二吾七十六、梦类型一、第四十五条,引书出处为“出述异记。 明钞本作出异苑”。考查异苑西并无此篇记载;又玉芝堂谈荟卷五梦凤集肩 载此篇内容,但无出处 又古小说钩沉。载此篇,标引书为广记卷二百七十六,即 鲁迅先生所见广记版本应为谈本;又唐前志怪小说史。中,祖冲之述异记、任畸 述异记 皆无对此篇论述。因此,笔者认为现在通行本广记中的此篇,引书出处应为 完全一致;又 御定全唐诗国卷八百六十八载此篇,文字内容与广记大同,未标明引书;又五代 诗话o 卷三载此篇,文字内容与广记大致一样,标明引- 持为稽神录;又御定骈字 类编卷一百四十二:“紫髯:周延翰萝中祷之伴有丹砂”来标明出处;又李剑国 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o :“以下皆1 f 本书,兹逐条考辨之2 、周延翰:广记卷二百 七十九引。明钞本注出稽神录,载今本卷一。”李氏所言周延翰篇引书应为稽 o “太平广记) 版本考述 ,张国风著,中华书局,2 0 0 4 年版,第2 6 9 页 o 古小说钩沉。鲁迅攫,人民文学 f 版社,1 9 5 1 年版,第1 4 3 页。 o 庸前忐怪小说史,李剑国著,天津教育出版社,2 0 0 5 年1 月第1 版,第3 5 9 页 o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 9 8 6 年版,子部3 4 8 o 古小说钩沉 ,鲁迅撰,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5 1 年版,第1 6 1 页 o 唐前志怪小说史,车剑国,天津教育出版社,2 0 0 5 年1 月第1 版,第4 2 2 页 o 影印文渊阁旧库全书 奉,台湾;商务印书馆,1 9 8 6 年版,子鄢3 4 8 ,第8 5 8 页 o 影印文渊阁叫库伞书) 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 9 8 6 年版,集部3 6 2 。 o 五代诗话,( 清) 王士稹原编,郑方坤删补;戴鸿森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9 年版,第1 7 1 页 o 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 ( 上册) ,李剑犀著,南开大学出版社,1 9 9 3 年1 2 月第l 版,第4 8 6 页 1 4 神录;又程毅中唐代小说史。:“周延翰的确见丁i 徐铉稽神录卷一”。因此, 笔者认为周延翰篇不仅与今本稽神录同,而且与御定全唐诗、五代诗话所收 录相同,其引书应为稽神录。 5 、 杨昭成:广记卷二百八十、梦类型五、第三条,引二体出处为“出 灵异记。 明钞本作出灵怪集”。据李剑国先生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以下二条列为疑目,不 易确定:1 、杨昭成:广记卷二百八引灵异记,明钞本作灵怪集。”;又李剑 国先生唐前志怪小说史。中灵异记部分未对此篇论述。因此,笔者推测杨昭成 篇可能也是受版本者所见文献不同影响,而致标明引书不同。或者此篇有可能同为灵异记、 灵怪集所收录。 综上所述,广记所收七卷梦类型故事中,引书存疑问题共有五篇,梦类型一中三篇、 梦类型四中一篇、梦类型五中一篇。存疑引书中以唐前志怪小说集居多,如:甄异记,述 异记、灵异记等,这些古籍早已佚失或在其它类书中稍有存佚,故所见引书说法不一。 而存佚下来的故事篇目又多被后代文人抄袭传递,如:枕中记这个故事后人称之为“黄 粱梦”,引作典故其情节构思来源于 搜神记 中的杨林玉枕故事,可能也受到庄子寓言 的启发。洪迈 容斋四笔卷一、西极化人篇曾经说道:“予然后至唐人所著南柯太守、 黄粱梦、樱桃青衣之类,皆本于此。”意即同出一源。因此,广记中存疑引书书目 的产生原因有二z 一,古籍文献在历代流传过程中,佚失或稍有存佚。又有后代文人抄袭名 篇,致使相同内容的故事在不同书籍中出现。二、历代类书著录前代文献时,因材料浩如烟 海,故其所收集材料并不一定详实,只能以所见文献著录,而各家所见文献不一,故同一内 容故事被著录为不同引书书目。 小结 本章通过从内容重出、未标明出处、引书存疑三方面入手,对广记所收七卷梦类型 故事中引书问题进行了考辨。发现除七卷梦类型故事之外,广记尚有约二百六十三卷, 约四百六十七篇涉及梦类型故事。从其数量可见梦类型故事这一题材,在广记所收录的 从汉至唐五代故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究其未把这些梦类型故事收录进,“记七卷梦 类型故事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o 唐代小说史 程毅中著,人民文学出版杜,2 0 0 3 年5 月版。第5 9 页 o 唐五代击怪传奇叙录 ( 上册) ,李剑国著,南开大学出版社,1 9 9 3 年1 2 月第1 版,第4 5 9 页 o 唐前志怪小说史 ,李剑国著,天津教育出版社,2 0 0 5 年1 月第l 版,第5 0 7 页 1 5 l 、广记只用一年多时间就编纂完成o ,面对浩如烟海的文献材料,自然有些仓促, 难免会出现取材内容重复、朱标明引书、引书存疑等纰漏。 2 、因古人对其著作并没有版权意识,再加上古人认为小说是“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 道听途说者之所造”,故历代书籍对较为有名的古小说篇日的抄裴现象更为常见。古人在对 古小说传抄过程中,多在文字上进行加工。如:程毅中古小说简目。:“异闻集是唐 代传奇最早的总集。在选辑工作中陈翰也可能作过一些文字加工。”致使广记编纂 者在对材料进行整理分类时,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 1 ) :相同内容、不同引书、篇名相同归入不同类型当中,如:宗叔林篇,在广 记中被分别归入卷二百七十六、梦类型一、第三十四条,引书出处为搜神记;卷一百 一十八、报应类型十七、第五条,引书出处为梦隽,两处记载文字内容完全一致。又 桓 邀篇,在广记中被分别归入卷二百七十六、梦类型一第三十四条,引书出处为幽明 录:卷一百一十八、报应类型十七、第五条,引书出处为梦隽,两处记载文字内容完全 一致等等。 ( 2 ) :相同引书、内容大同、篇名相同归入不同类型当中,如:汉武帝篇,在广 记中被分别归入卷二百七十六、梦类型一、第三条,引书出处为三秦记;卷一百一十 八、报应类型十七、第一条,引书出处为 版本考述) 张国风著,中华书局,2 0 0 4 年版,第2 页 o 唐代小说史) 程毅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3 年5 月版,第1 4 9 页 1 6 记中被分别归入卷二百七十六、梦类型一第四十七条,引陟出处为搜神记;卷一百六 十一、感应类型一、第二十四条,引书出处为搜神记,两处记载文字内容相同。 ( 6 ) :篇名相同、内容大同、引一1 5 不同归入不同类型当中,如司马恬篇,在广记 中被分别归入卷二百七十六、梦类型一,第三十一条,引书出处为异苑;卷三百一十八、 鬼类型三、第十九条,引书出处为 幽明录,两处记载内容大同。又豆卢署篇,在广 记中被分别归入卷二百七十八、梦类型三、第七条,引书出处为传载:卷一百五十一、 定数类型六,第二条,引书出处为 前定录,两处记载内容大同。 3 、“梦”题材故事源远流长,在中国历史文献中,关涉“梦”的文字最早可见于只言片 语的殷商甲骨h 辞,记录了一些梦象如:鬼怪、天象、祭祀等;在先秦两汉之际,具有一定 影响力的思想家,如庄子、列子等,在“梦”的理论和实践上,为梦学说的发展推波助澜, 使“梦”这一特殊现象产生很大影响,并将这一艺术表现形式运用于正史的记录中。同时, “梦”的描写也被大量运用在古小说创作当中,产生了如:梦隽、梦苑、 梦记、梦 书等一系列以“梦”字命名的古小说书籍广记编纂者面对如此宏富的“梦”题材小 说,在分类时可能受其类型篇幅限制,仅是以编纂者目光选取了一百七十个篇目,归入广 记所收七卷梦类型故事当中,其它言梦但又具有其它类型特点的梦故事,则编入其它类型 当中。如:杨玄亮篇,广记卷二百一十八、医类型一、第十七条,此篇记述了杨玄亮 梦见天尊,要玄亮帮其修堂舍,并应允玄亮修堂舍之后,其医术能医所有疑难杂症。后玄亮 修造天尊堂成,果如天尊所允。又太公望篇,广记卷二百九十一、神类型一、第二 条,此篇记述了文王以太公望为灌坛令,后文王梦到一位美丽妇人,文王见妇人哭泣问其原 因,妇人说我为东海泰山神女,嫁为西海媳妇,想要回家,而灌坛挡住了我的归路,太公望 有德,而不敢以暴风疾雨路过。文王醒后召太公望,后果然有疾风骤雨路过,文王于是拜太 公望为大司马。这两则故事就其分类上也可归入梦类型当中,而 广记编纂者将其归入医 类型和神类型当中,大概就是受其类型篇幅限制,而归入其他类型当中。 1 7 第二章太平广记梦类型故事若干条目及其引书研究 广记梦类型故事中引书书目有六十四种之多,其中:正史杂史类有南史、晋 书、赵书、 前凉录、越绝书等;笔记小说类有西京杂记、酉阳杂俎、 谈蔹、因话录等;这些书目都为汉魏六朝至唐代书籍,故为研究唐五代以前梦类型 小说最集中、最丰富、最全面的文献资料。正因为其引书丰富,且多数作品今已佚失,有关 书目的详细情况值得进一步考订,故本章选取冈话录、谭宾录等几种典型性引书做 详细论证,以期深化广记所收七卷梦故事类型的文献研究。 一、因话录 唐代轶事小说集因话录,在宋史 ,郡斋读书志、文献通考等各类目录中均 作唐赵磷撰。据四库全书总目第一百四十卷可知,赵磷,字泽章,祖居邓州穰县( 今河 南邓县一带) ,后移居平原( 今山东陵县) 又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可知,赵磷系德宗 贞元时宰相赵宗儒的侄孙,为昭应尉伉之子,其母柳氏为关中贵族。开成三年( 8 3 8 ) 登进 士第,大中七年( 8 5 3 ) 为左补阙,后为衢州刺史。赵磷家世显赫,故其稔熟朝廷典故,娴 于旧事,撰有轶事小说集因话录六卷,此书按五音( 富商角徵羽) 分为五部分:卷一富 部,记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宪宗、文宗、武宗及宣宗等帝王及后妃、公主,将相等事。 卷二、三为商部,为臣,主要记王公贵族和百官之事,其自注云:“商为臣,凡自王公,至 有秩已上,皆入此部”。卷四角部,为人,记不仕的平民庶人。卷五徵部,为事,多记典故 制度等。卷六羽部,为物,多记见闻、杂物,凡无处归属者入此部。此书所录资料颇为珍贵, 是研究唐代风俗人情、文化艺术、典章制度的重要文献资料,有些可与史传相参证。本传另 一特点是每条资料文字叙事简约明了,语言流畅平易。 因话录流传至今,为多种文献所传载。如:百川学海、说郛、唐人说荟等 多种刊本为一卷本,而稗海本为六卷本。现刊行于世的多以稗海本校点,并用唐 语林等书校勘,如: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中华野史 、唐国史补,因话录。等。 o 新唐书:卷七十三下,表第十三下,宰相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