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农药学专业论文)杀虫剂混配对小菜蛾毒力联合毒力作用及生化机理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中农业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 y 17 ,。9 9 9 2 2 学位论文 是否保密 磊 如需保密,解密时间年月困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戍粟,也不包含为获得华中农盟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 而使用过纳材料,指导教师对诧进行了审定与我一溺z - 律妁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 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瀑君刍赴 靖阍:。净年f 月午日 撇黼张嫩獬名:害 盼 签名b 期:7 中年f 月节日签名日期:移年厂月叩日 注:请将本表离接装订在学传论文舶廓页释 目录之问 华中农业大学2 0 1 0 届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摘要。i a b s t r a c t 第一章文献综述1 1 小菜蛾研究进展。l 1 1 小菜蛾的分布1 1 2 小菜蛾的危害1 1 3 小菜蛾的抗药性1 1 4 小菜蛾综合治理措施2 1 4 1 农业防治2 1 4 2 物理防治3 1 4 3 生物防治3 1 4 4 化学防治3 2 杀虫剂混配的研究进展3 2 1 农药混配的发展历史3 2 2 杀虫剂混配的优势和迅速发展原因4 2 3 农药混配原则5 2 3 1 混配的各有效成分不能发生反应5 2 3 2 混配制剂对哺乳动物的毒性5 2 3 3 混配各有效成分对防治对象的增效作用5 2 3 4 混配制剂中各有效成分作用机制6 2 3 5 农药单剂的选择6 3 供试药剂概述6 3 1 高效氯氰菊酯6 3 2 氟啶脲7 3 3 溴虫腈7 3 4 多杀菌素7 3 5 茚虫威8 3 6 虫酰肼8 杀虫剂混配配方筛选及增效生化机理研究 3 7 丁醚脲9 3 8 氟虫腈9 4 杀虫剂混配增效作用的机理9 4 1 羧酸酯酶( c a r e ) 1 0 4 2 谷胱甘肽s 转移酶( g s t s ) 一1 0 4 3 多功能氧化酶( m f o ) 1 0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1 第二章杀虫剂混配对小菜蛾联合作用的研究1 2 1 材料与方法1 2 1 1 材料1 2 1 1 1 供试药剂1 2 1 1 2 供试昆虫1 2 1 1 3 试验器材1 2 2 试验方法1 2 2 1 八种杀虫剂对小菜蛾毒力测定冒1 2 2 2 最佳配比的筛选1 3 2 3 混配杀虫剂对靶标生物的联合作用1 3 3 结果与分析1 4 3 1 八种杀虫剂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1 4 3 2 杀虫剂之间混配增效配比的筛选1 4 3 2 1 氟啶脲与其它杀虫剂混配在小菜蛾中的联合作用1 4 3 2 2 多杀菌素与其它杀虫剂混配在小菜蛾中的联合作用1 8 3 2 4 茚虫威与其它杀虫剂混配在小菜蛾中的联合作用1 9 第三章增效混配配方的田间试验2 2 1 材料与方法2 2 1 1 供试药剂与器材2 2 1 2 试验方法2 2 1 3 实验地点2 2 1 4 试验作物2 2 华中农业大学2 0 1 0 届硕士学位论文 1 5 田间药效实验的药剂设计2 2 1 5 1 氟啶脲与溴虫腈2 2 1 5 2 氟啶脲与虫酰肼2 3 1 5 3 氟啶脲与茚虫威2 3 2 混配对小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2 3 3 小结与讨论2 4 第四章混配增效配方对小菜蛾解毒酶的影响2 6 1 材料与方法一2 6 1 1 材料2 6 1 1 1 供试虫源2 6 1 1 2 主要仪器和设备2 6 1 1 3 主要试剂2 6 1 2 方法2 7 1 2 1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2 7 1 2 2 羧酸酯酶活力的测定2 7 1 2 3 谷胱甘肽s 转移酶活力的测定2 9 1 2 4 多功能氧化酶活力的测定3 0 1 2 5 谷胱甘肽含量的测定3 1 2 结果与分析3 2 2 1 标准曲线3 2 2 1 1 蛋白质的标准曲线3 2 2 1 20 【萘酚标准曲线3 2 2 1 3 谷胱甘肽标准曲线3 2 2 1 4 对硝基苯酚标准曲线_ 3 2 2 2 解毒酶活力的测定的抑制计算3 2 2 3 解毒酶测定结果3 3 2 3 1 单剂和混配对羧酸酯酶的影响3 3 2 3 2 单剂和混配对谷胱甘肽含量和谷胱甘肽转移酶的影响3 5 2 3 3 单剂和混配对多功能氧化酶活力的影响3 8 杀虫剂混配配方筛选及增效生化机理研究 3 结论与讨论4 l 3 1 单剂和混配对羧酸酯酶( c a r e ) 的影响4 1 3 2 单剂和混配谷胱甘肽- s - 转移酶( g s t s ) 的影响4 1 3 3 单剂和混配对多功能氧化酶( m f o ) 的影响4 2 参考文献。4 3 华中农业大学2 0 1 0 届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小菜蛾( p l u t e l l ax y l o s t e l l a ) 属鳞翅目菜蛾科,是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 自1 7 5 8 年林奈定名以来,被认为是分布最广的鳞翅目昆虫。2 0 世纪4 0 年代以后, 许多国家和地区小菜蛾上升为主要害虫;8 0 年代以后,扩展到所有栽培十字花科蔬 菜的国家和地区,它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以亿元计算。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农药,其 抗性上升很快,已成为世界上最难防治的害虫之一。本文以小菜蛾为研究对象,共 毒系数法筛选杀虫剂混配最佳的联合毒力作用并进行田间防效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 最佳配比的筛选 采用浸叶法测定高效氯氰菊酯、氟啶脲、虫酰肼、多杀菌素、溴虫腈、氟虫腈、 丁醚脲、茚虫威两两混配。结果表明具有较好增效作用的配比是氟啶脲:溴虫腈 ( 1 3 2 0 :1 7 2 ) ,共毒系数为2 4 1 。其它的分别为氟啶脲:虫酰肼( 1 3 2 :7 4 8 0 ) 、氟啶脲: 茚虫威( 2 2 0 :3 6 0 ) 、多杀菌素:氟啶脲( 8 8 0 :0 8 4 ) 、茚虫威:氟虫腈( 3 2 0 :0 1 7 ) , 它们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 8 1 、1 4 2 、1 9 8 、1 8 9 。 2 杀虫剂混配最佳配比的田间防治效果 田间实验结果表明:氟啶脲:溴虫腈( 1 3 2 0 :1 7 2 ) 2 0 0 0 倍液一周后的平均防效 达8 4 2 4 ,优于3 0 0 0 倍液与4 0 0 0 倍液的防效;氟啶脲:虫酰肼( 1 3 2 :7 4 8 0 ) 3 0 0 0 倍液一周后的平均防效达7 9 4 1 优于4 0 0 0 倍液与5 0 0 0 倍液的防效;氟啶脲:茚虫 威( 2 2 0 :3 6 0 ) 2 0 0 0 倍液一周后的平均防效达8 5 0 8 ,优于3 0 0 0 倍液与4 0 0 0 倍液 的防效。 3 混配对小菜蛾幼虫解毒酶的影响 亚致死剂量( l c 2 0 ) 活体处理,氟啶脲:虫酰肼( 1 3 2 :7 4 8 0 ) 混配对羧酸酯酶 抑制作用最强;对谷胱甘肽( g s h ) 和谷胱甘肽转移酶( g s t s ) 都呈现抑制作用, 但氟啶脲:溴虫腈( 1 3 2 0 :1 7 2 ) 、氟啶脲:茚虫威( 2 2 0 :3 6 0 ) 混配呈拮抗作用;多 功能氧化酶( m f o ) 的环氧化活力和o 脱甲基活力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除了 氟啶脲:虫酰肼( 1 3 2 :7 4 8 0 ) 、氟啶脲:茚虫威( 2 2 0 :3 6 0 ) 混配对小菜蛾的相对敏感品 系呈拮抗作用。 关键词:小菜蛾氟啶脲溴虫腈虫酰肼茚虫威共毒系数增效作用解毒酶系 a b s 仃a c t t h ed i a m o n d b a c km o t h ,p l u t e l l ax y l o s t e l l al ,i si m p o r t a n tp e s to fc r u c i f e r v e g e t a b l e s s i n c e17 5 8 ,p l u t e l l ax y l o s t e l l aw a sn a m e db yl i n n e a n ,i tw a st h o u g h ta st h e w i d e l yd i s t r i b u t i n gi n s e c t so fl e p i d o p t e r a b e f o r e19 4 0 s ,p l u t e l l ax y l o s t e l l a r o s et om a j o r p e s t si nm a n yc o u n t r i e sa n dr e g i o n s a f t e r8 0 s ,p l u t e l l ax y l o s t e l l ae x t e n d e d t oa l l c u l t i v a t e dc r u c i f e r o u sv e g e t a b l e sc o u n t r i e sa n dr e g i o n s ,i t sc a u s e dt ob i l l i o n so fd o l l a r so f e c o n o m i cl o s s e se v e r yy e a r b e c a u s eo fu s i n gag r e a to fp e s t c i d e sl o n gt i m e ,i tt h a tt h e i r r e s i s t a n c ei si n c r e a s i n gr a p i d l yw a sb e c o m et h eb e s to fp r e v e n t e di n s c e t s t h e r e o r e ,w i t h p l u t e l l ax y l o s t e l l aa st h er e s e a r c ho b j e c to ft h i sp a p e r , o nt h eb a s i so fl c s 0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 a n dt h eo p t i m a lr a t i oo ft w oi n s e c t i c i d e s ,w h i c hs h o w e dt h es y n e r g i s t i ce f f e c t ,u s e d m e t h o do fc t ca n dp r o v e dc o n t r o l l e de f f e c tb yf e l dt e s t s t h em a i n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 s a n dr e s u l t sc o u l db es u m m a r i z e da sf o l l o w s : 1t h es c r e e n i n go fo p t i m u mr a t i o t h et o x i c i t yo fe i g h ti n s e c t i c i d e sw h i c ha r eb e t a - c y p e r m e t h r i n ,c h l o r f l u a z u r o n , t e b u f e n o z i d e ,s p i n o s a d ,c h l o r f e n a p y r , f i p r o n i l ,d i a f e n t h i u r o n ,i n d o x a c a r bw e r em e a s u r e d b yd i p p i n gl e a v e sm e t h o d 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r a t i oo fc h l o r f l u a z u r o na n d c h l o r f e n a p y r ( 13 2 0 :1 7 2 ) w a sh i g h l ys y n e r g i s t i c t o i np l u t e l l ax y l o s t e l l aw i t h2 4 1o f c o t o x i c i t yc o e f f e c i e n c y ( c t c ) t h eo t h e rf o u rs t r o n gs y n e r g i s mw e r ea l s of o u n di nt h e m i x t u r eo fc h l o r f l u a z u r o n a n d t e b u f e n o z i d e ( 13 2 :7 4 8 0 ) ,c h l o r f l u a z u r o n a n d i n d o x a c a r b ( 2 2 0 :3 6 0 ) ,s p i n o s a d a n d c h l o r f l u a z u r o n ( 8 8 0 :0 8 4 ) ,i n d o x a c a r b a n d f i p r o n i l ( 1 8 8 2 :1 ) i nt h ep e s tw i t h1 8 1 ,1 4 2 ,1 9 8 ,1 8 9o f c t c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2i n s e c t i d e st r i a l so ft h eb e s tr a t i oo fp e s t i c i d em i x e d t h ee x p e r i m e n tr e s u l t ss h o w e dt h a ta f t e raw e e k , t h ea v e r a g ec o n t r o le f f e c to f2 0 0 0 t i m e sc h l o r f l u a z u r o na n dc h l o r f e n a p y r ( 1 3 2 0 :1 7 2 ) r e a c h e dt o8 4 2 4 w h i c hw a sb e t t e r t h a nt h e3 0 0 0t i m e sa n d4 0 0 0t i m e s t h ea v e r a g ec o n t r o le f f e c t o f3 0 0 0t i m e s c h l o r f l u a z u r o na n dt e b u f e n o z i d e ( 13 2 :7 4 8 0 ) r e a c h e dt o7 9 4 1 w h i c hw a sb e t t e rt h a nt h e 4 0 0 0t i m e sa n d5 0 0 0t i m e sa n dt h ea v e r a g ec o n t r 0 1e f f e c to f2 0 0 0t i m e sc h l o r f l u a z u r o n a n di n d o x a c a r b ( 2 2 0 :3 6 0 ) r e a c h e dt o8 5 0 8 w h i c hw a sb e t t e rt h a nt h e3 0 0 0t i m e sa n d 4 0 0 0t i m e s 3i n f l u e n c e so ft h em i x t u r eo nm e t a b o l i ce n z y m e si np l u t e l l ax y l o s t e l l a t h ea c t i v i t i e so fc a r b o x y l e s t e r a s e ,g l u t a t h i o n e ,g l u t a t h i o n e - s t r a n s f e r a s ee n z y i n e , 华中农业大学2 0 1 0 届硕士学位论文 m i x - f u n c t i o no x i d a sw e r et r e a t e db ys u b l e t h a ld o s eo fi n s e c t i c i d e s 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 e d t h a t :t h r e em i x t u r e sw i t hs u b l e t h a ld o s e h a v ed i f f e r e n tl e v e l sc a r b o x y l e st e r a s eo f i n h i b i t i o nr e l a t i v et op l u t e l l ax y l o s t e l l as t r a i n ss u s c e p t i b l ea n dr e s i s t a n c e s ,w i t ht h e s t r o n g e s ti n h i b i t i o nb ym i x t u r e s o fc h l o r f l u a z u r o na n dt e b u f e n o z i d e ( 13 2 :7 4 8 0 ) t h e e f f e c to ft h et r e a t m e n t so na c t i v i t i e so fg l u t a t h i o n e s - t r a n s g e r a s e ( g s t s ) a g r e e dw i t ht h e e f f e c to nt h eq u a n t i t a t i v eo fg l u t a t h i o n e ( g s h ) b u tt h ei n s e c t i c i d e so fc h l o r f l u a z u r o na n d c h l o r f e n a p y r ( 1 3 2 0 :1 7 2 ) a n d c h l o r f l u a z u r o na n di n d o x a c a r b ( 2 2 0 :3 6 0 ) s h o w e d i n h i b i t i o nt oa c t i v i t i e so fg s t , w i t ht h em o s to b v i o u si n h i b i t i o nf o rt h em i x t u r e a f t e r t r e a t m e n t ,a c t i v i t i e so fm i x e df u n c t i o no x i d a s e ( m f o ) i n0 - d e m e t h y l a t i o na n da l d r i n e p o x i d a t i o n w e r es u p p r e s s e di nr e l a t i v et ora n dss t r a i nb u tt h ei n s e c t i c i d e so f c h l o r f l u a z u r o na n da n dt e b u f e n o z i d e ( 1 3 2 :7 4 8 0 ) c h l o r f l u a z u r o na n di n d o x a c a r b ( 2 2 0 :3 6 0 ) s h o w e di n h i b i t i o nt oa c t i v i t i e so fm f o i nr e l a t i v et oss t r a i n k e yw o r d s :p l u t e l l ax y l o s t e l l a ,c h l o r f l u a z u r o n ,c h l o r f e n a p y r , t e b u f e n o z i d e ,i n d o x a c a r b , c o - t o x i c i t yc o e f f i c i e n t ( c t c ) ,d e t o x i f i c a t i o ne n z y m es y s t e m s i 华中农业大学2 0 1 0 届硕士学位论文 1 小菜蛾研究进展 1 1 小菜蛾的分布 第一章文献综述 小菜蛾p l u t e l l a 拶l o s m l l o ( l ) 属于鳞翅目( l e p i d o p t e r a ) ,菜蛾科( p l u t e l l i d a e ) , 是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食叶性害虫( 姚彩媚,2 0 0 0 ) 。自1 7 5 8 年林奈定名以来,被 认为是分布最广的鳞翅目昆虫。2 0 世纪3 0 年代以前,在很多地方被视为种潜在 害虫或次要害虫,仅少数国家如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报道了它对十字 花科蔬菜造成的严重危害;4 0 年代以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小菜蛾上升为主要害虫 ( l i m gs ,1 9 8 6 ) ;8 0 年代以后,扩展到所有栽培十字花科蔬菜的国家和地区,逐渐 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害虫( t a l e k e r ,1 9 9 3 ) 。 1 2 小菜蛾的危害 小莱蛾的生殖周期短、繁殖量大、繁殖速度快、世代重叠严重、适应性广并且 可长距离迁飞,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成为十字花科蔬莱的主要害虫( 田素芬,2 0 0 6 ) 。 小菜蛾对全球十字花科蔬菜生产产生很大威胁,据t a l e k e r 等( 1 9 9 3 ) 估计全球每年 用于防治它的费用多达1 0 亿美元。在美国,每年由虫害引起的损失达3 0 亿美元, 而由小菜蛾引起的损失就高达l o 亿美元( 李云寿等,1 9 9 6 ) ,占到了三分之一;在 我国、日本、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国家,由于小菜蛾的危害,每年造成的经 济损失数以亿元计( v e r k v e r k ,1 9 9 6 ) 。在产量方面,由小菜蛾造成的蔬菜减产在美 国达4 0 0 0 多万吨;在我国,部分地区由于小菜蛾的大暴发曾使油菜颗粒无收。 1 3 小菜蛾的抗药性 迄今为止,根据国内外的报道,小菜蛾已经对多种药剂不同程度的产生抗药性。 1 9 5 3 年,a n k e r s m i t 等首次报道小菜蛾在印尼爪哇对d d t 产生了约7 倍的抗性,且 对毒杀酚也产生了抗性。随后在日本、美国的夏威夷、菲律宾、中国各地等都不同 程度的报道了小菜蛾对不同类杀虫剂的抗性。根据顾中言( 2 0 0 1 ) 、唐振华、余德亿 等对江苏、上海、福建等地小菜蛾对有机磷类杀虫剂抗性的报道可知,虽然有机磷 类杀虫剂使用时间早且长,但与其它类型的杀虫剂相比较而言还处于中抗水平;根 杀虫剂混配配方筛选及增效生化机理研究 据唐振华( 1 9 9 2 ) 、李保同( 1 9 9 9 ) 、王建军( 2 0 0 9 ) 、陈之浩( 1 9 9 2 ) 、h a m ah ( 1 9 8 3 ) 等对上海、广州、江苏、贵州等地监测表明小菜蛾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己 达到很高的程度。陈之浩( 1 9 9 2 ) 报道贵州地区小菜蛾对溴氰菊酯、氰戊菊酯、氯 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 1 1 6 , - - 一6 9 5 1 3 倍、4 1 1 - 6 3 1 8 倍、4 1 9 - - 1 1 1 5 倍。吴世昌( 1 9 9 3 ) 报道,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抗性上升也比较快,灭多威在深圳的抗性倍数为2 4 6 倍。 昆虫生长调节剂类农药,据姜兴印、王维专等( 2 0 0 0 ) 对山东泰安、浙江杭州、深 圳菜区的小菜蛾对氟啶脲的抗性倍数分别已经达3 5 1 0 倍、1 2 2 1 1 倍、7 0 1 9 倍。生物 源农药如农用抗生素类杀虫剂刺糖菌素、苏云金芽孢杆菌与植物源农药苦皮藤素等 ( 冯夏,1 9 9 6 ;李二虎等,2 0 0 3 ) ,通常认为小菜蛾难以对其产生抗性,但国外用纯 化的茚楝素提取物对小菜蛾进行室内选育报道,经3 5 - - 4 0 代,其平均抗性不超过 1 1 7 + 0 1 7 倍用印楝素处理2 8 - 3 0 代,平均抗性为1 1 7 + 0 1 9 倍,两者与对照品系无 显著差异,说明室内试验中所用药剂的中等剂量长期处理小菜蛾可导致其生理抗性 ( 乐海洋,1 9 9 4 ) 。 1 4 小菜蛾综合治理措施 小菜蛾独特的生物学习性使其在世界各地发生和危害都很严重,甚至造成作物 绝收。目前防治小菜蛾的措施主要有四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 防治( 王淑珍,2 0 0 5 ) 。 1 4 1 农业防治 首先,合理布局( 李向红,2 0 0 9 ) 。与其它科植物间作,这样间作植物不但为害 虫提供天然的物理屏障,还干扰昆虫之间或昆虫与寄主植物之间的化学或视觉通讯, 达到驱虫的效果( i s m a i l ,1 9 9 1 ;m s a r f r a z ,2 0 0 6 ) 。在俄国,甘蓝与番茄间作减少 了包括小菜蛾在内的一些疏菜害虫对甘蓝的危害。以间作防治小菜蛾在印度、菲律 宾和台湾等地也取得了有限度的成功。根据小菜蛾的发生情况,掌握它的发生规律, 十字花科植物不能连作。这是减少虫源,预防小菜蛾大发生的重要措施。在甘蓝、 花椰菜等生长期间可利用空中喷灌( 喷灌可以使幼虫溺死或将害虫冲走,还可减少 成虫在空中求偶和交尾的飞行) 方式来减少它对蔬菜的为害( 李云寿等,1 9 9 6 ) 。在 收获蔬菜后,及时中耕、深耙清理田园,把收集的菜叶集中销毁防治蛹的孵化,减 少虫源。 2 华中农业大学2 0 1 0 届硕士学位论文 1 4 2 物理防治 在小菜蛾成虫盛发期,利用其趋光性,根据情况设置黑光灯进行诱捕。对于甘 蓝类蔬菜育苗期,可考虑采用纱网小拱棚育苗法以避虫害( 李向红,2 0 0 9 ) 。 1 4 3 生物防治 小菜蛾的天敌资源丰富,特别是寄生性天敌种类很多。各地的作物布局、气候 等自然条件不同,天敌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尽相同,但是作为小菜蛾天敌对它的控制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控制小菜蛾的生物因子主要有:昆虫天敌包括捕食性昆虫、 蜘蛛、鸟类、寄生性天敌;微生物防治包括苏云金芽孢杆菌、白僵菌、绿僵菌、小 菜蛾颗粒体病毒、蝉拟青霉、玫烟色拟青霉生物药剂( w r i g h t ,1 9 9 7 ;谭艾娟,2 0 0 9 ; 王宏民,2 0 0 7 ;t a b a s h n i k ,1 9 9 0 ) 。 1 4 4 化学防治 目前在生产实践中,化学防治一直是控制小菜蛾猖獗的主要措施。长期不合理 用药导致的持续积累的选择压力是小菜蛾产生抗药性的根本原因( 慕立义,1 9 9 4 ) 。 因此,化学防治不是无节制的滥用农药,而是将其种群数量控制在经济阈值之内。 即减少药剂的选择压,达到控制害虫数量,又能减缓害虫的抗药性。 2 杀虫剂混配的研究进展 农药混配是将不同有效成分的农药品种混合配制。在工厂加工成制剂的,称为 农药混配剂,而在田间将不同农药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称为“桶混”( 王强,2 0 0 4 ) 。 2 1 农药混配的发展历史 农药混配制剂是农药制剂的一部分,在农药发展早期就出现了农药混用和农药 混配。从1 9 3 8 年发现农药d d t 活性开始,随着有机合成的快速发展,农药混用和 混配制剂也发展起来,出现了许多杀虫混剂、杀菌混剂、除草混剂。我国在6 0 - - - 7 0 年代杀虫混剂甲六粉、乙六粉、粘虫散等制剂就已推广应用。8 0 年代以来,我国逐 渐停止使用有机氯杀虫剂,而有机磷杀虫剂品种大量增加,其混剂的使用也随之增 多( 甘文奇,2 0 0 0 ) 。 1 9 8 4 年,我国第一个杀虫混剂4 0 高效磷乳油登记开始,1 9 9 3 年达到2 1 0 多 杀虫剂混配配方筛选及增效生化机理研究 个,1 9 9 4 年4 5 0 多个,1 9 9 5 年农药登记混配剂达到5 3 1 个,占农药制剂总数的4 4 6 6 ; 其中杀虫混剂3 6 1 个,占杀虫剂总数的5 5 3 7 ;1 9 9 6 年登记混配制剂6 3 1 个,占农 药制剂总数4 9 5 7 ,其中杀虫混配制剂占4 1 7 ,占杀虫剂总数的5 8 5 7 ;1 9 9 7 年 共登记农药制剂1 6 7 3 个,其中混配制剂占9 1 1 个( 张子明,1 9 9 4 ) ,占农药制剂总 数的5 4 4 5 ,其中杀虫混配制剂5 5 2 个,占杀虫剂总数的6 2 4 4 ,到1 9 9 9 年底, 在我国农业部农药检定所临时登记的混剂品种约为22 3 2 个,所占比例为5 2 7 ( 王 小艺,2 0 0 5 ) 。由此可见,我国混配制剂的发展非常迅速。 国外使用的混配制剂也逐渐增多。因恶霜灵抗药风险严重,瑞士山德士公司推 出的混配剂商品6 4 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s a n d o f a n ) ,含8 恶霜灵和5 6 代森锰锌。 由于乙霉威与苯并咪唑及二羧亚胺类杀菌剂存在典型的负交互抗性,日本和法国应 用的制剂几乎都是混剂。法国罗素优克福公司研制开发的溴氰菊酯混剂有效成分有 1 0 余种。欧美国家混剂品种较少,美国杀虫混剂仅占农药总数的1 0 - - 1 5 ,而且 有大量罐混杀虫剂。欧洲国家杀菌剂和除草剂的混剂使用接近总量的4 0 。日本 1 9 8 2 年登记的混剂占农药总数的2 0 - - 2 5 ,杀虫混剂占杀虫剂总数的4 0 - - - 5 0 。根据日本1 9 9 1 年农药要览,日本1 9 9 0 年度生产的农药制剂数为1 5 6 1 种,其中混剂占6 1 4 ;杀虫剂5 4 2 个,混剂占5 0 1 杀菌剂3 2 4 个,混剂占4 6 6 1 除草剂2 8 5 个,混剂占4 4 2 ( 郑斐能,1 9 9 5 ) 。 2 2 杀虫剂混配的优势和迅速发展原因 近些年来,农业生态和物种之间平衡都遭到严重破坏,一些次要害虫上升为主 要害虫,导致有害生物的猖獗和为害。由于长期大量、单一滥用杀虫剂,导致有害 生物的抗药性不断加强。同时,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对新农药的开发要求越来越严 格且研制和生产的投资风险越来越大,市场开发周期也越来越长,就我国农药行业 的财力、技术、设备而言,开发新农药非常困难,再加上昆虫抗药性发展迅速( 甘 文奇,2 0 0 0 ) ,特别是一些难防又易产生抗性的昆虫如:小菜蛾、棉铃虫等,这样更 是难上加难。特别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全球化,知识产权保护、专利 保护、化学物质行政保护等逐步实施,仿制新农药已经不可能,因此发展混配农药 成为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产品的一条捷径。随着科研人员对害虫抗性、各种杀虫剂 理化性质等更加深入研究,不断地提出各种农药的混用、轮用方案。 4 华中农业大学2 0 1 0 届硕士学位论文 大量研究和实践证明,农药合理混配在延长农药使用寿命、提高防治效果、降 低成本、防治抗性有害生物、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环境污染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2 3 农药混配应尊循的原则 农药合理混配,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随着研究人员对杀虫剂混配不断深入研 究,已逐步形成一套较为一致的农药混配原则( 吴士雄,1 9 9 3 ) 。在混配时应把握混 配原则,才能达到事办功倍的效果。 2 3 1 混配时各有效成分不能发生反应 农药有效成分的化学性质和结构是农药药效的基础( z h a n gr u i t i n g ,1 9 8 7 ) 。混配 时不能让其有效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否则不但有效成分会分解失效,而且还会发生 危险事故。酸性农药与碱性农药混配后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破坏其有效成分( 王 永洲,w w w c q v i p c o m ) 某地将甲胺磷与强氯精混合存放在仓库中,发生了燃烧与 爆炸,造成了很大损失。 不能破坏药剂的物理性状,两种微乳剂混配要求仍具有稳定性好、药效高、环 境污染小等特点,这不仅是发挥药效的条件,也是防止因物理性状变化而失效或产 生药害。如果混配后有成分结晶析出,药液中出现分层、絮结、沉淀等不能混用( 王 永洲,w w w c q v i p t o m ) 。 2 3 2 混配制剂对哺乳动物的毒性 混配制剂对哺乳动物毒性应低于单剂且急性毒性必须低毒或中毒。对于一个新 的混配制剂,进行毒性试验,是评定其是否可再开发研究的重要依据。根据农药登 记要求,农药混剂要求做急性毒性试验,通过大鼠和小鼠急性经口l c 5 0 、急性经 皮( 大鼠) l c 5 0 、急性( 大鼠) 吸入l c 5 0 及对眼睛和皮肤的刺激性试验( 王沫等, 2 0 0 3 ) 明确混剂的毒性是否增加,如果增毒严重,应该停止。 2 3 3 混配后各有效成分对防治对象增效作用 这是研制混配制剂最重要的准则,针对防治对象进行室内标准条件下的毒力测 定,通过计算共毒系数明确混配制剂的效果是增效、相加还是拮抗( 赵善欢,2 0 0 0 ) 。 一般而论,不管是为何目的开发混配制剂,毒力至少要与单剂加和相当,绝不能低 杀虫剂混配配方筛选及增效生化机理研究 于单剂;减少单位面积上的农药施用量;降低农药成本;有增效作用的混配制剂还 可提高淘汰含有抗性基因个体的能力( 莫建初,1 9 9 9 ) ,从而更有效地延缓抗性产生 和发展( r ul i - j u a n ,1 9 9 7 ) 。 2 3 4 混配制剂中各有效成分作用机制 防治对象对农药产生抗性的根本原因是单一大量连续使用一种农药,使有害生 物群体中具有抗性基因的个体存活下来并不断繁殖其后代,逐渐选育形成抗性群体。 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没有交互抗性,往往可以相互增效和优势互补,理论上防治对 象无法对这种混剂产生抗性,因为作用机制相同的农药单剂,存在潜在交互抗性的 危险性( i m m a r a j ua ,1 9 9 0 )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兰宜全对抗氰戊菊酯的甜菜 夜蛾进行选育,结果对溴氰菊酯也有抗性,但是三氟氯氰菊酯、毒死蜱、灭多威、 氟啶脲没有抗性。 2 3 5 农药单剂的选择 有些农药品种混配后,增效作用显著。但如果混配剂中的一单剂存在问题,如 慢性毒性、残效期长等,这样的单剂不能选用。杀虫脒与拟除虫菊酯农药混配,增 效极为显著,但由于杀虫脒慢性毒性问题,故也不能混配使用( 韩丽娟,1 9 9 4 ) 。在 混配中还要注意混配农药的单剂持效期差异小及根据混剂研制目的来选择单剂 ( w e i c e n ,1 9 9 9 ) 。 3 供试药剂概述 3 1 高效氯氰菊酯( b e t a - c y p e r m e t h r i n ) 高效氯氰菊酯是高效、低毒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作用机制是神经轴突上的 电位门控性n a 十闸门关闭延迟,引起不正常的动作电位( 赵善欢,2 0 0 0 ) 。因其价格低 廉、高效、安全、杀虫普广、低残留、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在田间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农药向着仿生、环保型农药发展的趋势,它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理想品 种( 李会芹,2 0 0 9 ) 。 洲专茹d 。国 a 。洲寸掣n o 佾 刊3 6 高效氯氰菊酯的结构式 s t r u c t u r e so f b e t a - c y p e r m e t h r i n 华中农业大学2 0 1 0 届硕士学位论文 3 2 氟啶脲( c h l o r f l u a z u r o n ) 氟啶脲系新型含氟氮杂环类高效杀虫剂( s h o j i ,2 0 0 5 ) 属于几丁质合成抑制剂, 作用机制独特,它通过抑制几丁质的合成,阻碍昆虫正常蜕皮,是卵的孵化、幼虫 脱皮及蛹的发育畸形,成虫羽化受阻从而发挥杀虫作用( 赵善欢,2 0 0 0 ) 。它对多数 鳞翅目害虫均有很高的杀虫活性,作用方式以胃毒为主而且高效、低毒、对环境友 好、持效期长( w uq i n gj u n ,1 9 9 8 ;宋仲容,2 0 0 7 ) 。 ,c l 喂0o f 、 f 。毒一。一b 堋:n 甚o盼写 一堋芒n 采9 3 3 溴虫腈( c h l o r f e n a p y r ) 氟啶脲的结构式 s t r u c t u r e so fc h l o r f l u a z u r o n 溴虫腈是美国氰安公司通过天然抗生素的化学结构改造而成功开发的芳基吡咯 类杀虫杀螨剂,它本身没有杀虫活性( 孙国强,2 0 0 7 ) ,只是作为一种前体杀虫剂( 裴 辉,2 0 0 6 ) ,作用机制是昆虫取食或接触后,经过昆虫体内多功能氧化酶的作用转变 为具有杀虫活性的化合物,然后作用于昆虫的线粒体,破坏氧化磷酸化a d p 转变成 a t p 的过程( b l a c kb c 1 9 9 4 ) 。由于它的杀虫机理独特,对作物安全、用量少而且高 效,为广大农民所欢迎。 c f 3 c h 2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绥化市中医医院招聘模拟试卷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湖南益阳市市直事业单位引进紧缺(急需)专业人才6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2025黑龙江哈尔滨市五常市万宝学校9大岗位招聘28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招聘工作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浙江国企招聘2025浙江省低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四川川藏工业园区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公开招聘人选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九江市赣北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所公开招聘劳务派遣工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恒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营业部招聘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重庆江跳线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社会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重庆城市职业学院劳务派遣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企业食品安全培训课件
- HPV科普讲堂课件
- 港口设施保安培训知识课件
- 电梯维护保养标准作业指导书
- 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制度和考核标准
- PGL喷雾干燥机性能验证报告
- 医师变更注册管理办法
- 2024年甘肃省临夏县人民医院公开招聘护理工作人员试题带答案详解
- 网络安全防护策略与加固方案报告模板
- 新产品开发流程及管理制度
- “一网统管”在城市治理协同中的障碍与解决路径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