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 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 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主举 日期: 2 。3 年4 月1 2 日一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 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 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立瀚师签名 i 日期:尘照! 生!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本文从晏于思想的来源入手,分析了其哲学思想、治国思想、伦理思想等方面的内 容,对晏子思想以系统阐述。晏子思想是在齐国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化这一历 史大背景下产生的,与齐文化、商文化、姜炎文化和周文化有着渊源关系。 第一、晏子哲学思想极为丰富,他朴素的唯物论思想和辩证法思想都对中国哲学 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晏子对世界的考察基本上是难物主义的,他认为天道即自然界的运行规律是不可怀 疑的,自然界对人事不能进行干预,同时人类对自然界中的事物进行禳祭也是没有任何 用处的。晏婴的朴素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具有天人相分的特点。 晏子的辩证法思想主要表述相反相成的原理,具体表现在“和”、“同”之辩,幅、 度论和转化观中。这些理论是我国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宝贵财富。 “和”、“同”论:晏婴扬弃了史伯“和实生物”的思想,发展了其对立统一的思 想,认为“和”与“同”是相异的。他不仅严格区别了“和”与“同”这对范畴的差异 性,而且还进一步指出杂多和对立的事物是“相济”、“相成”的,晏婴看到了人的认 识的相对性,初步认识到了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比史伯的“和”“同”论要更 为深刻些。 “幅”、“度”论:任何事物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内才能保持自己的性质不变。“幅”是表 示存在的范围大小、幅度宽窄、长短大小的范畴,而“度”是表示事物存在的数量界限、 边际的度量范畴。 转化观: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是要发生性质变化的。为了保持事物的性质, 必须使之保持在自己质的规定性范围之内,过度则要发生转化。晏婴肯定事物中存在着 矛盾,揭示了这些矛盾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从而形成了他关于事物既互相依存又互 相转化的转化观。 第二、治国思想是他的哲学思想在社会领域中的延伸和运用,主要涉及节俭、民 本、礼法结合、选官用人等重大问题。 尚俭思想贯穿于晏子一生的政治活动和个人生活。他认为,节俭是古代圣人的品质, 俭能养德,而奢则失德。晏子的尚俭不仅指个人的道德践履,而是要以俭矫世,目的是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以俭治国。晏子的尚俭与管子的尚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尚奢到晏子的尚俭,反映了齐国政治路线的变迁。 在君民关系问题上,晏子要求统治者勿积怨于百姓, 己,以实践其民本思想。 表现了德治的色彩。从管子的 先民后君、先下后上、先人后 晏子还提出了“饰法修礼以治国”的方针,大声疾呼要“饰礼”,恢复礼的地位和 权威,把“礼”作为治国理民和维护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的根本。“修礼”思想贯彻着 一种浓重的民本意识。晏子“饰法”的改革主张,一是强调君主持法与饰法的重要性和 必要性,二是强调要依法办事,合理施行赏罚,其核心问题是“谨听节敛”、 “节欲 中听”,目的是最终实现依法治国。 晏子的任贤和惠民人才思想:贤人能使国家强盛,尊贤而国治,用不肖而国灭,这 是齐国政治的主要经验教训。在贤人标准上,主张有道者为贤; 在求贤原则上,提出 在“和同之辩”基础上求取和任用与自己观点不同甚至相反的人:在用贤方法上,强调 去小人和因材授任。晏子不象管子那样,强调赏功罚罪,以法用人,而是强调人治,有 其不可避免的缺陷。 晏子的伦理思想是其哲学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实践和运用,主要有“礼”、“义”、 “仁”、“忠”等范畴。 所谓礼,一是指有礼节、礼貌、礼仪的意义,二是指处理人道人伦的道德准则;所 谓“义”是指利民:所谓“仁”是指人的政治品德与个人品德,实质是爱民惠民;所 谓“忠”既是指忠君,也是对人的一种普遍的道德要求。 晏婴继承并进一步发扬了管仲以来齐国的文化传统,为战国时代稷下学宫的出现和 齐文化的繁荣奠定了思想基础。晏子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 关键词:齐文化、晏子哲学、辩证法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 f r o mt h es o u r c eo fy a n z i si d e a t h ep a p e rs y s t e m a t i c a ii y a n a i y s i sh is t h e o r yi n c i u d i n g a d m i n is t r a t i n g c o u n t r y d i a i e c t i c ,a t h e is m ,e t h i ca n ds oo n h i st h o u g h tw a sd e v e i o p e d w i t ht h eh is t o r yb a c k g r o u n do ft h es t a yq i g u od e v e i o d i n gf r o ma s i a v e r ys o c i e t yi n t of e u d a is o c i e t y ,a n dh i st h e o r yh a dac i o s e r e i a t i o n s h i pw i t ht h ec u i t u r eo f0 i s h a n g ,d a n g y a na n d z h o u f ir s t y a n z i st h e o r yo np h ii o s o p h y y a n z i e x p i a i n e d h isi d e ao nc o o p e r a t i o na n ds a m eh ei a i d e m p h a s e so nt h em e a n i n go f s a m ea sw e iia sd i f f e r e n c e h isi d e ao nc o o p e r a t i o na n ds a m eh a sd e f i n i t ea n dp o s i t i v e m e a n i n g 。i tw a st h ef ir s tt i m et h a th ep r o p o s e dt h es u p p o s i t i o n a n dp u ti tt oh isa c t i v i t y ,a n dp r o v e d i t s g o o ds i d e h es e ta g o o de x a m p i ef o r t h eo t h e ro f f i c i a is o nt h a ta tt h a tt i m e h eg i v e ni n i t i a i a n dp o s i t i v eii m i t a t i o no nm a t e r i a is ,a n d p u tf o r w a r d “p a c e ”a n d “i i m i t a t i o n a n dc h a n g i n gi d e a o f 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 h et h o u g h te v e r y t h i n gw o u i dd e v e i o p i no p p o s i t e w a ya n d i tdi d n td e p e n do nm a n s w b a s i c a ii y h iso b s e r v a t i o na g r e e dw i t ht h ep r i n c i p i e o fp i a in m a t e r i a iis m h ed i d n tb e i e v e inb i e s s i n g h et h o u g h tt h a tt h e c u r s e so fp e o p i ew o u i dh u r tt h ec o u n t r y s c r u e i r u i e ri fw e w is h e sb e n e f i t e dh is r u ii n g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s e c o n d ,t h ei d e ao fp r o p o s i n gf r u g a ii t yw a sp u tt ou s ei nm a n y r e s p e c ti n c iu d ea d m i n is t r a t i n gc o u n t r y 。h i sp o ii t i c a ia c t i v i t i e s a n dh i sp e r s o n a i ii f e h et h o u g h tt h a tf r u g a ii t yc o u i dn o u r i s h v ir t u e a n di u x u r ya n dw a s t e c o uidm a k em a ni o s ev ir t u e inq ig u o tc o n t r a s t e ds h a r p i yw i t hg u a n zi s w a yo ff a v o r i t e i u x u r y ,a n d d e m o n s t r a t e dt h ea d m i n is t r a t i n ge i e m e n t sb yv ir t u e i ts h o w e d q i s p o li t i c a ic h a n g eo np o ii c e y a n z i st h e o r yo np o ii t e n e s sa n di a ww a di n c i u d e di nt h eb o o k y a n z i c h u n q i u h eh a dc o m m e n do np o ii t i c sa n dp r o p o s e dt h e i d e a o fp e o p i e sb e n e f i t ,a n dh ep u tu pw i t ht h ep o ii c yo na d o p t i n g a wa n dr e f o r m i n gt h el i ,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w a y h ea i s op r o p o s e d t h a tl is h o ui db er e s t o r e dt h ep o si ti o na n da u t h o ri t y l a ww a s r e f o r m a tio n 。t h ek e ym o d e s t y ,s a v i n g 。f r u g a iit ya n ds a y i n g d e s ir e s y a n zih a dae n t ir et h e o r yo np e r s o nw i t ha b iii t y ,a n dh a da e x t e n s i v ea n dd e e pi n f i u e n c eo n l a t e r s o c i e t y h i st o wb a s i c p r o p o s a i sw e r et ou s et h ep e r s o nw i t ha b iii t ya n db e n e f i tp e o p i e t h ir d i y ,y a n z i st h e o r yo nm o r a ii t y y a n z i st h e o r yo nm o r a ii t yh a sad e f i n i t eb e n e f i t in gp e o p i e h et h o u g h ti tw a sj u s t i c ef o rp e o p i e ,a n dr i g h ta n di n t e r e s t s w e r e t h es a m ek i n d n e s sw a sv e r yi m p o r t a n tq u a ii t yf o ro f f i c i a i s h is k i n d n e s sw a si n t e r p r e t e d i o v in g p e o p i e h ee m p h a s i z e dt h a t o f f i c i a ism u s th a v eb o t h i d e ai o v in gp e o p i ea n db e h a v i o r o f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b e n e f i t i n gp e o p i e k i n d n e s sw a si n s i d ea n da c t i o nw a so u t s i d e a n o t h e r r e q u ir e m e n tf o r t h eo f f i c i a isw a s i o y a i t oh isr u i e r y a n y i n g i n h e ri t e da n d d e v e i o p e d t h e 0 i g u o s c u i t u r e a f t e r g u a n z h e n g ,a n d i a i d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if o u n d a t i o nf o rj ix i a x u e g o n g sa p p e a r i n ga n d0 i s c u i t u r a i p r o s p e r i t y k e yw o r d s :q i g u o s c u i t u r e y a n z i st h e o r yo np h ii o s o p h y d ia i e c t i c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刖菁 人类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与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古代,人们征服自 然的力量十分薄弱,只髓适应自然而生存。人们的交际,文化的交流,受地理因素和自 然环境的限制很大,地域的、地理的、地缘的等等自然因素都对文化产生较大影响,正 是这些自然因素使不同地域在文化的起源阶段就已经存在了差别,也就是说,不同的地 域,有着不同的地域文化。学术界依据这些差别,把同一母文化下的子文化划分开来, 而这些子文化是集聚在某一地域的人共同创造的。如果我们把华夏文化称为母文化,那 么中原文化、荆楚文化、三晋文化、吴越文化、燕赵文化、齐文化、鲁文化等等都是它 的子文化。这样就产生了文化圈的概念。我们所说的文化圈,是指具有相同文化的区域, 它是一个地理文化的空间概念,从逻辑上讲,母文化与子文化两者是从属关系,是包含 关系,所以其属性有同有异。就其同来看,它们同属一个母文化,就其异来看,它们又 是各有特性的子文化,可以说它们是同种不同属。晏子的思想,是在齐文化的大背景下 诞生的,同时反过来它又成为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晏子思想极为丰富,包含治国思 想、辩证法思想、无神论思想、伦理思想等方面的内容,它是在齐国由奴隶制社会向封 建制社会转化这一历史大背景下产生的:故而,晏子思想与齐文化、商文化、姜炎文化 和周文化有着密切的源关系。在哲学上,晏子辨证地解释了“和”与“同”的关系,他 对世界的观察基本上符合朴素唯物主义原则;在治国思想方面,尚俭思想可以说贯穿于 晏子一生的政治活动和个人生活,他还提出了“饰法修礼以治国”的方针,并有着比较 完整的人才思想;在伦理问题上,他特别强调礼、义、仁、忠及其关系,有着明确的价 值取向。 下面,即把晏于思想放在奴隶制往封建制转变和齐文化的大背景下,加以分析、研 究。 一、晏子思想产生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 一) 、历史背景 齐国建国初期,处在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因素诞生的时期,或者说是处在由奴隶制 向封建制过渡时期。从西周代殷来看,这不单单是两个王朝的更替,而是两种社会制度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更替,即新的封建领主制( 依范文澜说) 取代旧的奴隶制度。中国自夏朝开始,进入 奴隶制社会。到商朝灭亡,奴隶制崩溃,前后历时千年( 约公元前2i 世纪至前11 世纪 中叶) 之久。在商朝末期,周族古公宜父时,在周地率先产生了封建领主制的萌芽,这 既有经济上的原因,又有政治上的原因。从经济上讲,周地自古重视农业的发展,由于 耕作技术的不断改进,农作物新的优良品种的不断培育,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周族的 统治者有了一定的积蓄,部族因此富强起来。由此,他们便意识到鼓励劳动者的生产积 极性是发展农业经济的一个重要条件,于是对待从事耕作的奴隶的态度有了好转,矛盾 有了缓和。从政治上讲,古公宜父被戎狄侵略,无力抵御,于是率领部族及其奴隶由豳 地( 今陕西省甸邑县) 东迁至岐山之下的周原( 今陕西省岐山县) 。豳地附近的其他部族首 领也认为古公宜父是个仁人,便扶老携幼跟随古公东迁,归服于周。这时,古公一方面 不可能全部供应这些人的衣食,于是就分给他们一定数量的土地以自给;另一方面,这 些人都是闻名而来的归服者,古公不可能迫令这些人充当奴隶,在外有戎狄的威胁之下, 为了缓和内部矛盾,让他们保持自由民的身份也是很自然的。这样,一种新的生产关系 封建领主制的生产关系自然就在周地产生了,而且成为周国主要的生产关系 了。由于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它又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古公宜父的这 个贡献,周人自己是有充分认识的,所以在周姬昌称王之后,追尊古公为太王,认为周 家的功业是从太王开始的。姬昌称王之后,继续施行裕民政治,招集附近各地的庶民, 分给他t f l d , 块土地让其耕种;领得土地的人也要无报酬地为领主家耕种土地并服其他劳 役,这就是“劳役地租”。这样周族领土不断扩大,人口也大量增加,经济势力、军事 势力也都有了加强,由原来的“小邑周”逐渐发展成一个敢与殷商相抗衡的大邦国了。 说西周建立了封建领主制的生产关系,并不是说西周此时已经取消了奴隶,相反,奴隶 还是大量存在的,他们从事工商和农业劳动,并且供封建领主家内役使。周文王曾经专 门制定法律,确定奴隶所有权,不准许互相诱夺奴隶。可见当时的奴隶还是构成社会的 一个重要部分,不过庶民总数和奴隶比较起来,奴隶的数量要少些。这时的奴隶阶级的 队伍虽然还在扩大,但奴隶的主要来源是战俘、罪人及其妻儿。 齐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受封于东夷之地的。而东夷之地是商殷势力影响很大的地 区,尽管东夷不断反叛,殷纣王也因屡屡镇压失败而导致亡国,这里的奴隶制度还是根 深蒂固的。姜太公吕尚受封来到齐国,必定把西周先进的社会制度带到这里,这种先进 的社会制度无疑对正在初创阶段的齐文化,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并且,姜太公受封 于齐国后并没有全盘照搬“周礼”,而是根据齐国的实际情况“因俗简礼”,对“周礼” 9 山东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采取了半保留半改革的态度。即所谓“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 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史记齐世家) 从中更加显出周的先 进制度在齐地的影响作用。 ( 二) 、文化背景 地域文化往往是多种文化的融合,晏子思想来源于齐文化。齐文化博大精深, 形成也是百川汇流,是各种文化的多元复合体。溯其源,它与东夷文化、商文化、 文化和周文化有着渊源关系。 它的 姜炎 东夷文化是齐文化赖以诞生的第一个源头。东夷,是我国东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在 夏商时期,它分布广,支派多,但当今山东一带是其当时主要聚居活动的地域。近年来, 东夷文化史的研究者们大多认为:山东的史前文化,是山东的土著居民自己创造的,与 其他地域文化不同,具有自己的独立性,并且发展水平较高。这种较高水平的文化的发 展,为齐文化的形成起了很好的奠基作用。西周初年,周公东征,太公封于齐,这一方 面标志着周民族对东夷的征服;另一方面也标志着东夷文比与周文化的汇流、融合,产 生了新的齐文化。当然,由于姜太公来齐后采取了因简方针,故东夷文化成分保留得要 多一些。 殷商文化是齐文化的另一个重要渊源。商人原是东夷人的一支,有的学者甚1 至认 为少昊氏就是商人的氏祖契。商王南庚( 商汤的第九代孙、商朝第1 8 位王) 曾迁都于奄( 今 山东省曲阜市) ,第1 9 位国君阳甲、第2 0 位国君盘庚都即位于奄,盘庚就位之后才因 统治地盘西扩,迂都于安阳( 今河南省安阳) 。关于商人的起源及活动范围学界尚有争议, 但商曾以奄为都却是共认的史实。郭沫若先生认为:商族以商丘为中心,把势力伸张到 黄河下游的广大地区,商人的活动达到渤海,同海外发生了联系。这些都说明山东 一带的齐国和鲁国,在夏、商时期就是商人的根据地或势力范围。直到商纣王时期东征 夷方时,山东各地布满了商王朝的属国。至西周成王时,殷商的旧贵族发动反周叛乱, 山东的蒲姑、奄等,曾响应武庚的号召,参加了叛乱。由此可见,商文化在山东各属国 的影响是很大的,商文化对齐文化的影响就是通过对东夷各族文化的影响而实现的。 郭淋若主编:中国史稿第1 5 7 页,_ 人民版社r 1 9 6 2 年版a 1 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姜炎文化是齐文化的第三个源头。传说中的炎帝,以作耒耜而著称,故又称神农氏。 神农氏,姜姓。竹书纪年说:居陈,迁曲阜。陈,即今河南淮阳。史记五帝本纪- 正 义说:“初都陈,又徙鲁”。另有学者认为,炎帝,又号大庭氏,春秋时期鲁城中有 大庭氏之库,据说就是在大庭氏之墟上建的一座仓库。由以上传说可以看出,炎帝文化 与齐、鲁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齐国,是姜姓之国,炎帝之后,更与姜炎文化直接传 承关系,在齐国建国前,有莱夷居于此,嗣后在此地建立了齐国。根据近年来考古资料 显示:姜炎族有自己独立的文化特色,尽管由于世世代代与姬姓黄帝一系联姻,在文化 上,使炎黄二系逐渐融合,但由于传统习惯势力的传承贯性,其融合的速度还是较为缓 慢的。因此,齐在这块地盘上建国,不可能摆脱它的影响。 周文化是齐文化的又一个重要源头。太公与周公,都是周灭殷时的重臣,是周王朝 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决策者。( 太公之长子,齐国的第二个国君) 吕仅,也在周灭殷的 战争中立下过汗马功劳,是齐国的重要创始人。据说,姜太公到齐打开局面之后又回周 王朝继续任太师之职,其子吕仅继任。故太公之子吕仅,应是齐文化的重要创始人物。 齐国既不同于原殷之封国而服周的诸侯国,也不同于周之其他同姓之诸侯。在那种“普 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形势之下,齐太公在齐地虽然采用了“因俗简礼”的方针,但在 政治上却是坚定地执行了周之朝政。所以周文化对齐文化的影响之大,是其他文化无可 与之比拟的。可以这样讲,周文化对齐文化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 三) 、晏子其人与其书 晏子,名婴,宇平仲( 一说谥平伸) ,约生于齐灵公初年( 公元前5 8 0 年左右) ,卒于 齐景公四十八年( 公元前5 0 0 年) 。春秋时期齐国莱地夷潍( 今山东省高密县) 人。晏于 的父亲晏弱,是齐国的大夫。晏弱死后,晏婴承继父任,齐景公时出任齐国国相。一生 历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三君,参政长达5 0 多年,是齐国历史上管仲之后最负盛名的 贤相。 今天我们对晏子生平事迹及其思想的了解,除根据左传、史记的简要记载 外,最主要的还是晏子春秋一书。 对于晏子春秋一书的性质,历来有着各种不同的看法。汉代学者司马迂、班固, 刘向等,都认为该书是晏婴本人所作。唐代柳宗元开始疑为“墨子之徒有齐人者为之” ( 柳河东集辩晏子春秋) 。此后,晏于春秋伪书说日盛。到清代四库全书总目 提要则说,“是书所记,乃唐人魏微谏录、李绛论事集之流,特失其编次者之姓名耳。 l i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题为晏婴撰者,依托也。”1 9 7 2 年山东省博物馆在山东临沂地区银雀山汉初墓中发现晏 子春秋的部分竹简证实,晏子春秋确系战国时人的作品,断非后人伪作。 当代学者的看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认为晏子春秋是专记一人言行的历 史著作,是最早的人物传记,称它为虽无传记之名,实传记之祖也。二是认为晏子春 秋是小说家的著作,是我国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也可以说是- r s 最早的外传、外史。 而根据晏子春秋的流传情况和它自身的特点,比较确切的说法, 晏子春秋是一 部记叙晏子生平轶事及各种传说、趣闻的故事汇编,是中国文学史上发现最早、最为古 老的人物传说故事集。这些故事集中地反映了晏婴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内涵。 晏婴是古老的齐国大地上成长起来的骄子,历史虽然没有为我们留下晏婴详尽的史 料记载,但通过晏于春秋以及其他零零散散的史料记载,我们可以大致上看到晏 婴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支脉独具特色的齐文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极其重 要的历史贡献。 晏婴其人,概括地说,有三大特点:其一是外表,其貌不扬,而言吐机智善辩;其 二是处世忠心为国,而言行以身示范;其三是治国以民为本,为臣刚柔兼济。以此为纲 目,可以说“外表其貌不扬,而言吐机智善辩”是对他的粗线条勾勒。 晏婴并不是姜齐公族出身,而是土生土长的齐地人,但他没有一般齐地人固有的魁 梧身段和剽悍的气质。史记管晏列传说他“长不满六尺”,大约相当于现在的1 4 0 米左右,而且相貌丑陋。但因他具有非凡的才智和许多高贵的品质,所以当时的齐国人 很尊敬他,各国诸侯也不敢轻视他。正因如此,孔子称道他:“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 论语公冶长) 司马迁敬佩地说:“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史 记管晏列传) 而晏婴在出使- y 夕l , 的交际活动中,凭着机智善辩,既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又不辱使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据晏子春秋记载,一次晏婴来到楚国,楚王让人 在大门旁边另开了一个小门,让晏婴从小门入城。晏子拒绝进门说:“出使狗国者,从 狗门进城,现在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当从这个门进”, 言外之意是说,这个t j x i - j 是 狗门,如果楚国自己承认自己是狗国,那么我才可进去。楚国当然不会承认自己是狗国, 于是礼宾官只好请晏婴从大门进城去,由此可见晏子是一位智慧型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牟= 文所引晏子春秋,均出自中华书局1 9 8 6 年请了集成本并以下只注篇章。 】2 山东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晏子哲学思想 春秋末年,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的深刻变革,研究自然和社会矛盾的哲学思想 也有了相应的发展,晏子对此作出了很大贡献。晏子哲学思想极为丰富,他的朴素的唯 物论思想和辩证法思想都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 - - ) 、自然论的天道观 作为开明的政治家,晏婴没有完整的宇宙论哲学,但他的某些见解却渗透出唯物辩 证法和无神论的气息。晏子对世界的考察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其中包含着无神论的真 知灼见。 1 、自然论的天道观 晏婴曾经多次使用“天道”的概念,还使用过“天地”的概念。他和陈文子的一段对话 说到:“君人执信,巨人执共,忠信笃敬,上下同之,天之道也。”( 左传襄公二十年) 他和齐侯的一段对话又说:“先王所禀于天地,以为其民也,是以先王上之。”( 左 传昭公十六年) 晏婴的“天地”指自然界,这也是当时流行的一种进步哲学观点。据左 传记载:“齐有慧星,齐侯使禳攘之,晏子日:无益也,祗取诬焉。天道不谄,不 贰其命,若之何禳之? 且天之有意也,以除秽也。君无秽德,又何禳焉? 若德之秽,禳之 何损? 诗日: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 君无违德,方国将至,何患于慧? 诗日:我无所监,夏后及商。用乱之故,民卒流 亡。若德回乱,民将流亡,祝史之为,无能补也。公说,乃止。”( 昭公十六年) 另有 史记记载说:“三十二年,慧星见。景公坐柏寝。叹日:堂堂谁有此于? 群臣皆 泣,晏子笑。公怒。晏子日:臣笑群臣谀甚。景公日慧星出东北,当齐分野,寡 人以为忧。7 晏子日:君高台深池,赋敛如弗得,刑罚恐弗胜,薷星将出,慧星何惧 乎? 公日:可禳否? 晏子日:使神可祝而来,亦可禳而去也。百姓苦怨以万数, 而君令一入禳之,安能胜众乎? ”从左传及其他记载来看,晏婴的“天”概念也是 指自然界。他认为天道即自然界的运行规律是用不着怀疑的,它绝不会更改,所以禳祭 它没有任何用处。他表面上似乎也承认慧星有除秽的作用,但这只不过是利用习惯势力 规谏景公励精图治,造福于民。只要有德于民,根本就用不着禳祭;如果对民无德,即 使被祭,又有什么用昵? 所以晏婴的用心,在于“君无违德,方国将至,何患于慧? ”这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里流露出自然界对人事不能进行干预,因此人类对自然界中的事物进行禳祭是没有任何 用处的“天人相分”思想。这是一种自然观上的朴素唯物主义观念,在当时历史条件下 是难能可贵的。 2 、“祝不胜诅”的无神论思想 晏婴批评了对慧星进行禳祭的祝史的行为。古代的祝、史都是神职人员,他们的“神 圣”职责就是沟通人神之间的联系,以便指导国家的政事和国君的行为,预示吉凶。晏 婴对祝、史是不相信的,他认为,如果说祝史的活动有益,即祝史能使国君的统治得到 巩固,那么亿万人民的诅咒则会损害减少祝史的迷信行为,将更能使国君的统治得到巩 固。左传对此记载说: 晏子日:民人苦病,夫妇皆诅。祝有益也,诅亦有损。聊、摄以东,姑、 尤以西,其为人也多矣! 虽其善祝,岂能胜亿兆人之诅? 君若欲诛于祝史,修德而后 可。公说,使有司宽政,毁关,去禁,薄敛,巳责。( 昭公二十年) 晏婴并没有直接否定祝。但他却提出了“祝不胜诅”的观点,肯定诅咒有抵消祝史迷 信行为的威力。他的“祝有益也,诅亦有损”,是重人事而远鬼神的反神权论断,其目的 在于说明靠“神道设教”来维系人心、巩固统治是不行的,必须使政治做到“外内不废, 上下无怨,动无违事”才能巩固统治。齐景公采用了他的正确意见,革除弊政,撤消关 卡,废除禁令,减轻赋敛,免除债务,发挥了人为方面的作用,结果使政治秩序得到了 安定。这便弱化了所谓“祝有益也”的蛊惑,而强化了“诅亦有损”的威力,从而赋予 “益”、“损”以辨证的本- 性。 晏婴的朴素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的明显特点是天人相分论,并且处于自发的朴素 阶段,与抽象思维的理论形态还有一段距离。但抽象思维的理论形态也是一步一步发展 起来的,正是有了管仲、晏婴,子产这样的天人相分论作先导,才有苟卿那样比较深刻 的明于天人之分的“制天命而用之”的光辉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说,宴婴的朴素唯物主义 和无神论思想的价值和影响还是很大的。 ( 二)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晏子的辩证法思想是比较丰富的,主要是表述相反相成的原理,具体表现在和同 之辩,幅、度论和转化观中。 山东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i 、“和”、“同”论 西周末年的史伯,曾提出“和实生物”的命题,如他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 水、火杂,以成百物。”( 国语郑语) 所谓“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是说事 物都是由不同的因素或要素和合而成,而不是由同类事物杂凑合在一块的。他论及宇宙 的构成,把土金木水火看作原初不可分割的物质元素,认为这些性质不同的元素配合在 一起,才生出百物,这就是所谓的“和”。史伯的“和”包含着对立统一的思想,反映 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均衡、协调状态。“和”与“同”是相对立的,“同”就是绝对的等 同,无差别的单一。晏婴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扬弃了史伯“和实生物”的思想,而发展了 其对立统一的思想,认为“和”与“同”是相异的。但他不仅严格区别了“和”与“同” 这对范畴的差异性,而且还进一步指出杂多和对立的事物是“相济”、“相成”的关系, 这就比史伯的认识有所深化。 晏婴和齐景公有一段对话,论及“和”“同”: 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子犹( 梁丘据) 驰而造焉。公日;“唯据与我和 夫。”晏子对日:“据亦同也,焉得为和? ”公日:“和与同异乎? ”对日:“异。 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焯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 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千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 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故诗 日:亦有和羹,既戒既干。敲占良无言,时靡有争。先王之济五昧,和五声也, 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声亦如昧,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 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大小、短长、疾徐、束乐、刚栗、迟速、高下、出 入、周疏,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故诗日:德音不 瑕。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日可。君所谓否,据亦日否。若以水济水,谁能 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 同之不可也如是。” ( 左传昭公二十年) 这里,晏婴是从调羹讲起,认为只有各种佐料火候等相互交融,才有味道。同样,在政 治上也要君臣所说的话都有否有可,互有商讨,才能做到政平民和。如果不是这样,水 和水弄在一起。谁欢喜饮它? 只拨动一根琴弦,谁愿意听它? 就象梁丘据那样,国君说什 么他就说什么,那就叫“同”而不叫“和”,区别是很清楚的。显然,这是一种对立统 一思想,并通过两对范畴来加以论述的: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其一是“和”与“同”。在晏婴这里,“和”与“同”是两个根本对立的概念。“和” 有三个规定:第一,和是对立的统一,也就是集合许多性质不同的事物形成一个统一体: 第二,相互对立的因素具有互济、互补、谐调和合的功能;第三,谐和的目的在于形成 新的统一。他以厨师做莱为例,认为有了水、火、醋、酱,盐、梅、鱼、肉等烹调条件, 还要使之相互作用,火烧水煮。味道淡的,要“济其不及”;味道浓的,要“泄其过”。 这样烹调成的美肴佳馐,人吃了才能心情舒畅。同理,声音也一样,琴瑟老弹一个声音, 就没有人愿听。“同”也有三个规定:第一,没有异议的同声附和,如“君所谓可,据 亦日可;君所谓否,据亦日否”;第二,绝对的等同,如“以水济水”;第三,简单的 同一,如“琴瑟之专一”。简言之,同就是等同,是排斥异的同。晏婴反对“同”而主 张“和”。“和”表现为音乐的清浊、大小、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 出入、周疏的相济,也就是相反相济或相反相成。 其二是“可”与“否”。“可”是肯定,“否”是否定。“可”与“否”既是对立 的,又是统一的。晏婴以君臣关系为例来说明这个道理,认为在国君所肯定的东西中, 可能包含有应该否定的不正确的成分,为臣的应该把不正确的成分指出来:而在国君所 否定的东西中,也可能含有值得肯定的正确的成分。为臣的应该把正确的成分指出来。 如此,国君才能发扬正确的,纠正错误的,才能使政治清平而人民依附,无造反之心。 这就是晏婴的可否相济的思想,“可”中有“否”,“否”中有“可”。晏婴的目的在 于说明,一个人的认识不可能一贯正确和完全正确,因为认识要受各种主观条件的限制, 绝对正确和一贯正确的认识是从来没有的。所以对肯定的东西,要注意其中可能含有否 定的因素,而对否定的东西,也要注意其中可能含有值得肯定的因素。这里,晏婴初步 看到了人的认识的相对性,初步认识到了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比史伯的“和” “同”论要更为深刻些。 2 、“幅”、“度”论 晏婴不仅有对立统一的思想,而且对事物的质的规定性有所观察。他提出的“幅”“度” 两个概念,就有怎样判定事物质的规定性的意向。也就是说,任何事物只有在一定的范 围内才能保持自己的性质不变。据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晏婴曾批评齐国统治者“肆 行非度”、“征敛非度”。而从哲学意义上提出“度”的概念,则在下面这段话里:“( 齐君) 与晏子邶殿,其鄙六十,弗受。子尾日:富,人之所欲也,1 - 7 独弗欲? 对日: 庆氏 之邑足欲,故亡。吾邑不足欲也,益之以邶殿,乃足欲。足欲,亡无日矣。在9 1 、,不得 j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宰吾一邑。不受邶殿,非恶富也,恐失富也。且夫富如布帛之有幅焉,为之制度,使无 迁也。支民,生厚而用利,于是于正德以幅之,使无黜娌,谓之幅利,利过则为败。吾 不敢贪多,所谓幅也。”( 左传襄公十八年) 意思是说,齐国在平定了崔杼、庆封 之乱以后,齐君将邶殿边鄙六十邑封给晏婴,晏婴不肯接受,子尾对此提出异议,认为 富是人之所欲,为什么你晏婴独不这样? 晏婴不否认追求富裕是人的正当欲望,但他认 为人的欲望要有一个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走向反面。所以他说,不接受邶殿六 十邑,不是厌恶富裕,而是担心失掉富裕。他提出“幅”、“度”两个概念,用以说明事物 有一个限度,不能超过这个限度,这是一种辩证法思想。什么是“幅”? 说文云,“幅, 布帛广也。”段注;“凡布帛广二尺二寸,其边日幅。”可见“幅”是表示存在的范围大小、 幅度宽窄、长短大小的范畴,而“度”是表示事物存在的数量界限、边际的度量范畴。晏 子以庆封为例说,庆封之邑足欲,超过了限度,所以灭亡了。他认为人都贪图丰厚的享 受,富饶的财物,因此要用“正德“来限制它,使其不放荡轻浮,贪得无厌,这就叫“幅 利”。他强调“利过则为败”,所以要用“幅”、“度”来加以限定。晏婴还以国君施政的好坏 来说明这个问题,认为施政好坏与国家治乱有直接的关系。如果国君施政好,只要达不 到致乱的程度,国家就安宁得治。反之,国君放纵自己的行为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引 起动乱,所以他提醒国君不要超过这个“度”。可见,宴婴的“幅”、“度”论充满着一 种理性精神,这与其自然论的天道观和无神论思想是一致的。 3 、转化观 从晏婴的“幅”、“度”概念,可以看出他不仅有肯定事物的质的规定性的思想,而且 还具有矛盾转化的观念。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是要发生性质变化的。 为了不使“富”转化为“失富”,他提出要使“富”保持在自己质的规定性范围之内,过 度则要发生转化。能提出这一主张,说明晏婴对转化的确是有所认识的。他认为事物的 发展都要走向自己的反面,这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例如,生死的自然规律就是不 可改变的。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 “公日:古而无死,其乐若何? 晏子对日: 古而无死,则古之乐也,君何得焉? 昔爽鸠氏始居此地,季蔚因之,有逢伯陵因之, 蒲姑氏因之,而后太公因之。古若无死,爽鸠氏之乐,非君所愿也”。齐景公耽于所 乐,志于不死,而晏婴则称古以节其情愿。晏婴说,如果古代的人都不死,爽鸠氏会一 直统治齐国这块地方,那么就不会有季前、逢伯陵、蒲姑氏,也不会有太公,更不会 有你齐景公了。这里比较含蓄地昭示出生终归要转化为死的思想。而晏子春秋外篇第 1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七则明确地提出了事物盛极而衰是普遍规律的思想,并可以补左传记载过略的不 足。晏婴说:“夫古之有死也,令后世贤者得之以息,不肖者得之以伏。若使古之王者 如毋知有死,自昔先君太公至今尚在,而君亦安得此国而哀之? 夫盛之有衰,生之有死, 天之分也。物有必至,事有常然,古之道也。”这便进一步展示了晏子的转化观。 另据史记记载,晏婴看人比较全面,不但能看到人的短处,而且也能看到人 的长处。如对司马禳苴,晏婴不只看到他出身卑微,而且还看到他能文能武的长处,因 此向齐景公推荐他说:“禳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 司 马禳苴列传) 对齐国贵族田氏,晏婴也从转化观点来看。他认为“田氏虽无大德,但 能以公权私,有德于民,民爱之,所以齐政卒归田氏”( 史记齐太公世家) 。这些都 是其转化观点的具体运用,后来姜齐政权被田齐政权所取代,则在实践上证明了他的转 化观的合理性。晏婴是位开明的政治家,他“尽思尽忠”,敢于“犯君之颜”( 史记管晏 列传) ,以善谏著称于世。在谏说中,晏婴总是充分运用自己的哲学见解陈述事物中 存在的矛盾,揭示这些矛盾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从而形成了他关于事物既互相依存 又互相转化的转化观。他的“和“同”论、“幅度”论,都是他关于矛盾见解的具体展现, 共同成为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宝贵财富。 三、晏子的治国思想 春秋战国作为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其政治思想显得格外活跃。一些思 想家、政治家从现实的需要出发,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怎样进行治 国立政的问题作了深邃的思考。也许由于当时全国统一的中央政权尚未形 成,政治气氛比较宽松,所以这个时期也是人们思政、议政、参政最积极 的时期。晏子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对节俭、民本、礼法结合、选官用人 等关系到治国方略的安排的重大问题,都作了思考和回答。晏子的治国思 想可以说是他的哲学思想在社会领域中的延伸和运用,从中显示出一种务 实求治的朴素唯物论品格。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一) 、尚俭思想 尚俭,可以说贯穿于晏子一生的政治活动和个人生活之中。因此,后人论晏子,都 高标其一个“俭”字。 晏子崇尚节俭,这在晏子春秋和其它典籍中都有大量的记载。晏子主张,君子 必须力行节俭,人君必须示民知节。凡衣食居处,足以养生奉生即可,而不能追求华美。 在他看来,衣服宫室的发明,原只是为了避免寒冷和风雨,而不是为了享受。他说:“首 服足以修敬,而不重也;身服足以行洁,而不害干动作。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 于民。其不为槽巢者,以避风也;其增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因此, “君子冠足以 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不务其美。衣无隅差之削,冠无觚赢之理,身服不杂彩, 首服不镂刻。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润湿,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士事不文, 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 内篇谏下第十四章) 毫无疑问,晏子的这些思想在春秋 时期的尚俭思潮中,具有典型性和突出性。 晏子认为,俭能养德,而奢则失德。桓公早年以俭约修德,是以民乐其政,世高其 德。及其晚年,骄奢淫逸,是以民苦其政而非其行。他从齐桓公俭兴奢衰的经验事实中 领悟到,过节俭清淡的生活,能使人保持高尚的情操,给人带来道德名声,他一再辞去 景公赐与的封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广东广州市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肿瘤科放疗专科科研助理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河北唐山市滦州市森林草原消防专业队员招聘7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年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招聘博士研究生6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年荆州市荆州区校园招聘49名中小学教师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江苏泰兴市人民医院招聘高层次人才(第1批)1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答案详解
- 简单安全协议书6篇
- 2025年枣庄市口腔医院公开招聘备案制工作人员(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5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福利院拟聘人员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贵州黔东南州三穗县第七批城镇公益性岗位招聘1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江苏中科能源动力研究中心招聘编制内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1人(连云港市)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答案详解
- 湖北省武汉2025-2026学年度高一上学期开学分班考试-英语(解析版)
- 氢气实验室制法课件
- 绿化喷灌工程施工方案
- 2025年宜昌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成人高考高升专试题(含答案)
- 船舶高级消防课件
- 临床康复一体化讲课件
- 重症肺炎集束化治疗专题报告
-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 2025年云南南方地勘工程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DB31/T 978-2016同步注浆用干混砂浆应用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