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历史事件与左翼小说叙事模式——李辉英《万宝山》之研究.pdf_第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历史事件与左翼小说叙事模式——李辉英《万宝山》之研究.pdf_第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历史事件与左翼小说叙事模式——李辉英《万宝山》之研究.pdf_第3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历史事件与左翼小说叙事模式——李辉英《万宝山》之研究.pdf_第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历史事件与左翼小说叙事模式——李辉英《万宝山》之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1 9 3 1 年4 月间,日本驻长春领事馆收买汉奸郝永德,擅自将距长春东北约3 0 公里 的万宝山地区5 0 0 垧土地,转租给朝鲜人耕种,从而引起中朝两国农民争水争田的重大 纠纷。7 月2 日,日本驻长春领事馆派驻军警,对平沟的中国农民进行野蛮镇压,之后 又捏造事实电达朝鲜,蓄意挑拨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的关系,造成朝鲜各地发生了大规模 的排华惨案。“万宝山事件”是日本帝国主义为转嫁国内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加紧对 中国进行武装侵略,而蓄意制造的一次大规模的反华事件,是继皇姑屯事件之后,九一 八事变之前,日本帝国主义为寻找机会出兵东北,而蓄意制造的一次试探性军事行动。 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年,我国作家李辉英以此为背景,创作了长篇小说万宝山,并于 1 9 3 3 年3 月由上海湖风书店正式出版。 本论文的选题跨越了中文、历史两大学科,拟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上, 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和历史学研究方法,对所掌握的各种文史材料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概 括,以围绕真实的历史事件和左翼小说的叙事模式对李辉英的万宝山进行全面、细 致的研究。本文主要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正文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部分进行 探讨:第一部分,首先对万宝山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经过发展,以及实质影响进行概 述,然后探讨作者李辉英的生平以及万宝山的创作缘由和主要内容;第二部分,从 公文、报刊、事件亲历者叙事与小说叙事,和中日朝三国的叙事差异及其在小说中的表 现两大方面入手,重点分析万宝山事件的叙事迷雾,然后得出历史叙事与文学叙事具有 差异性的结论;第三部分,从万宝山的创作特点看左翼小说的叙事模式。通过以上 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在“万宝山事件发生的大背景下,理清作家把握文学与历史 关系的脉络,其中重点掌握作家如何在真实、复杂的历史事件中驾驭非现实的小说叙事, 从而得出左翼小说叙事具有鲜明的革命立场、速写式的创作模式,以及审美价值缺失等 创作特点的结论。 关键词:万宝山;万宝山事件;左翼小说;叙事模式 a b s t r a c t ha p r i l1 9 3 1 ,也ec o n s u l a t eo f j 印姐i nc 衄蝌腿b r i b e d 佩t o rh y o n g d e 协 s u b l e 邪e5 0 0s b a i 玛o fl a i l di i lw 缸t b a o s h a na r e ap m s u m p t u o u s l yt 0 也es i g i l i f i c 锄tk o r e a n w l l i c hs p u rn 0 劬e a s to fc h a i l g c h u i la b o l i t3 0 虹l o m 咖s ,m e r e b ya r o u s e dc h i n a - d p r kb o n l c o u n t r i e sp e 绷鹏c o n 职t c df o rw a t e r 锄1 df i e l dd i s p u 钯o i lj u l y2 ,1 1 1 ec o i l s u l a t eo fj 印锄i i l c h 趾g c h l h l 赋i o m d am i l i 伽y 锄dp o l i c et 0s u p p r e s sd i t c ht l l ec l l i n e s ep c 嬲锄t s ,t h e nf o 玛e d n 伦f 搬锄dt e l e 伊锄m e dk o r e a i n c i t e dt l 圮r e l a t i o n e i lc l l i n a - d p r kb o t l lc o u l l 仃i e s p e o p l ed e l i b e r a t e l y b r o u g h ta b o u tm 弱s r et 0 锄_ t i - c l l i mi nl a 唱es c a l e ”t h ew a n b a o s h 觚 e v e n t s i t 、v 弱距枷c 1 1 i me v e n t si nl 嘤es c a l e ,w h i c hw 勰麟l d eb yj a p 柏i np u q ) 0 s e n sa l s o l ep u 驴n l a tj a p 趾i i l l p 甜a j i s ms l l i ri t sd o m e s t i c 伊a v ee c 0 n o m ya n dp o l i t i c sc r i s i s , s p e e d e du pc 盯r y i i 坞o u t 锄e da g 掣e s s i o no nc h i n 鸟b e t 、 ,e e n 廿l ep e r i o do fh 眦m g g u t u ne v e n t 锄d9 18e v e n t ,f b rs e e k r 培ac k m c et 0d i s p a t c h 仃。叩st 01 1 0 n h e a s to fc h i n 如j 印a i l 咖耐a l i s mi n c i t c da 仃i a lm i l i t a 巧o p c r a t i o 粥o fd e l i b e m t ef a b r i c a t i o n n es e c o n dy e 盯a 舭r t l l ee v e n t l ih u i y i n g 雒aw r i t e rt o o k 廿l i se v e n t 觞b k g r o u i l d 锄dc r e a t e dm i en 0 v e ln a m e d 砌6 册砌册,觚dw 私p u b l i s h e do 蚯c i a l l yi i lm a r c h1 9 3 3b yh u f e n gb o o l 【s h o p 1 ka l e s i s l e c t i e ds 仃i d d e no v e rt w ob i gd i s c i p l i n e s :c l l i n e s ea n dh i s t o d r a 衔n go n t l l eb 弱i so fi i l s i s t i l 培也el l i s t 嘶c a lm a t e r i a l i s m ,a d o p t i l 培v e r s i o n 删y s i sm e t h o d 锄dl l i s t o d r r e s e a r c hm e t l l o d ,锄a l y s i sa i l dr e o 玛a 1 1 i z ev 撕o u s 孕嬲p e dl i t e 】眨咖舱锄dl l i s t o r ) ,m m e r i a l s t m s p a p c rd 0ac o 叫) r e h e 璐i v ea 1 1 dc a r c f b j l yr e s e a r c ho n 坨n o v e l 耽刀施d 砌绷w r i t t c nb yl i h u i y i n g ,、) v i t i l 曲m 曲g 籼u tt l l e 饥l el l i 咖巧e v e n ta n dl e f t 、析n gn 0 v e l 啊l em a i l l l y t l l i s p a p e rm a i l l l yc o m p o s e db yt h ef o l l o w i i l g 也r p 砥s :t h ei m r o d u c t i o n ,t e x t 鼬l dt h e c o n c l u s i o n t e x tc 删e so u ti i l v e s t i g a t i o na n dd i s 饥峪s i o ni nt l l ef o l l o w i i 培t l l r e ep a n sm a i l l l y :p a r ti , o u t l 越n gt l l el l i s 蜘c a l t t i i 培,c o u r s eh a p p c i l i n g 飘dd e v e l o p m e n t s ,e s s e n c ea l j f e c t sd b o u tm e w 撕b s l l a i le v e mf i r s t l y ;t 量l e nd i s c u s s e dt h eb i o 鲫h yo fa u t l l o rl ih u i y i n g 弱w e l l 舔 c 陀a t i o nr e 邪o n 觚d 咖a d ,c o v e r a g eo f 粥砌6 口傩乃册a n d 也e np a ni i ,f - r o mm ea r c m v e s , p 曲l i c a t i o 玛e v e me x p e d e n c ep e r s o n 岬n a l l yn a 舰t i n g 研m l en o v e ln a 仃a t e s ,d i a e r e n c e m 叮a t i v el l i t st h et a 略e tw i lc h i i l a - j a p 觚- n o n l il 白r e 锄m i 仃a t i n gt o w a r d st h et h r e ek i i l g d o n 坞 i nm en o v e ls h o w i i l g 铆ob i ga s p e c t s ,埘o r i t ) r 锄a l y s e st l l ec o n n i s i o no ft h ew r 觚b a o s h 锄 e v e mr e a c h e sm ec o n c l u s i o n 廿1 a tt h el l i s t o 巧n a 仃a t i n gc o m p a r e dw i t hl i t e r a t i l r em i n a t i n gw 硒 d i 腩r e n t p 砒i ,舶m 肠甩6 口傩办册c r e a t i o nc h a m c t 甜s t i cr e a d st h el e r 咖gr 1 0 v e ln a r r a t i v e p a t t 锄a n db yt i 圮tt h a tm la b o v e 鳓帕i e d ,m e 喇w 鹪m a t u n d e rm eb i gb a c k g r o u l l do f ”1 kw r a n b a o s h 觚e v e n t ,a m r yt h er c l a t i o i l s l l i pb 嘶 ,e e nt h el i t e i 锄鹏觚dl l i s t 0 够n s i i n p o r t a n tt 0m 硪rh o w 也ea u m o r 铲唧e d 也ei l o n - r e 础i t ) rn o v e ln a 删i v es t ) r l eu i l d e rt l l e 倒m 眦锄dc 1 p l e xl l i s t o r i c a le v e n t s t h u sc o n c l u d e dt h a tt 1 1 el e r 、) l ,i n gn o v c ln 鲫眦i v e 嘶l e h 嬲c l r c u tp o s i t i o no f 廿l e 他v o l u t i o n ,t l l es k e t c h - l i k ec r e a t i o np a :t t 锄妒吼t i v e ,硒w e l l 勰 廿圮c o n c l u s i o no fe s m e t i cv a l u ef l a w : k e yw o r d s :胍矾6 口d 砌口刀;mw a n b 妇e v e n t ;l e r 晰n gn 0 v e l ;n a n 砸v ep a n 锄 i i 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 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 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丝监:笸:! 匕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东 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指导教师签名: 电话: 邮编: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万宝山事件发生以后,国内外学者,尤其是事件中的涉及国中、日、韩三国的 有志学者,始终没有放弃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研究。 韩国方面,最有代表性的研究著作是朴永锡发表于1 9 7 8 年的万宝山事件研究, 指出万宝山事件不是因为灌溉问题而引起的一个偶发事件,而是日本大陆侵略政策中的 一环。另外,俞辛淳的关于万宝山事件的中日外交史( 1 9 9 4 ) 、吴皇禅的伊藤永之 介的“万宝山”论( 1 9 9 7 ) 、闽斗基的万宝山事件排华惨案和韩国报界的态度( 1 9 9 9 ) 等文章,分别从外交、文学、媒体等角度,对万宝山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了研究。 日本方面,有伊藤永之介基于史实改编的文学作品万宝山( 1 9 3 1 ) 、中西伊之助 的万宝山事件与朝鲜农民( 1 9 3 1 ) 、伊东六十次郎的满洲问题的历史( 1 9 8 3 ) 等, 也从不同的侧面,对万宝山事件进行了探讨。 在国内,由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吉林省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历时三年半的 时间,全面搜集和整理的万宝山事件史料集( 1 9 9 1 ) ,为研究万宝山事件,提供了 极为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延边大学研究生崔喜兰的硕士论文万宝山事件之研究 ( 2 0 0 6 ) ,以1 9 3 1 年7 月发生的万宝山事件为研究对象,对这一事件做了具体分析。另 外,中国现代史大事纪事本末( 1 9 8 7 )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写的日本 侵华七十年史( 1 9 9 2 ) 、蒋颂贤的近代吉林人民革命斗争史( 1 9 9 2 ) 、石源华的韩 国反日独立运动史论( 1 9 9 8 ) ,以及一些研究九一八事件的学术著作或论文,也都对 万宝山事件有过论述。 对于由李辉英创作的文学作品万宝山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其中, 专文写过评论万宝山的,只有茅盾发表于1 9 3 3 年文学第l 卷2 号的“九一 八 以后的反日文学( 万宝山) 和王吉有题为东北抗日文学的先声评长篇小说 万宝山) 两篇文章。另外,东北现代文学史对万宝山有过专门的论述,其它 评论则散见于各处。例如,蔡宗隽、吕宗正的李辉英和他的抗战文学创作( 1 9 9 5 ) 一文,从三个角度对李辉英的抗战文学进行了论述。文章指出,李辉英是我国现代文学 史上,抗战题材作品写得最早也最多的一位作家;包万全的李辉英和他的创作( 2 0 0 1 ) , 把李辉英的创作以地域划分为大陆和香港两个时期,并指出李辉英前期创作的特点之一 是直面现实、迅速出击,而万宝山就是他以极快速度打出的漂亮一枪。 张大明的不灭的火种左翼文学论( 1 9 9 2 ) 、方维保的红色意义的生成 2 0 世纪中国左翼文学研究( 2 0 0 4 ) 、朱德发的现代中国文学英雄叙事论稿( 2 0 0 6 ) , 朱晓进的政治文化与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文学( 2 0 0 6 ) 等专著,以及李华的论 左翼小说叙事模式的演变( 2 0 0 0 ) 、朱彤的左翼小说叙事模式的流变( 1 9 9 4 ) 、陆咏 梅的政治文化视角:左翼文学的政治化倾向( 2 0 0 3 ) 、李祖德的小说、战争与历史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有关“抗战小说”中的个人、家族与民族国家( 2 0 0 5 ) 等文章,则从不同侧面探究 了左翼小说的创作方法和叙事模式。 由此可见,学术界对万宝山这一历史事件的研究相对较多,但是关于李辉英及其作 品万宝山的研究还是相当不充分的,尤其是没有将历史事件与文学作品的比较联系 起来,不能从中得出新鲜而有意义的结论。 揭开万宝山事件在真实历史和小说叙事中所产生的迷雾,以及从万宝山看左翼 小说的叙事模式,是本文所要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的本文,具有一定 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从学术角度看,李辉英的万宝山描写了日本领事田代、警部中川收买汉奸郝永 德,成立“长农稻田公司 ,勾结地方官吏和地痞豪绅,借着开水田的名义,兼并我大 好河山,侵害中国农民的利益,从而引起万宝山广大农民奋起反抗,和日本制造震惊中 外的“万宝山惨案”的故事。小说以现实主义手法、充满乡土气息的笔调和特色朴实的 语言,形象而又真实地反映了万宝山这一历史事件,首开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抗战题材创 作的先河。周扬评价其为一部“有意义的新鲜作品”。万宝山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决 定了研究这一文本的重要性和学术价值。李辉英作为东北作家群的先行者,对其作品的 研究,本身就是对整个东北作家群研究的一个有益补充。然而,当前和以往的学术界对 这一研究还很不充分,所以,系统细致地研究这一文本,应该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 从应用角度看,万宝山事件是涉及中国、日本和韩国三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发 展到今天,人们仍然不会忘记过去日本侵华的历史,而通过学术研究来发扬爱国主义传 统,更是每个人文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李辉英的万宝山从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 情感出发,运用文学的想象,重现了万宝山事件的历史场景,这对于揭露日本帝国主义 的无耻行径,反映东北人民的苦难心声,具有重要意义,应该也必须引起学术界的足够 重视。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文学的眼睛看历史,也可以使我们辨明是非、以史为鉴, 本文选题的实用依据,也正在于此。 2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万宝山事件与万宝山 ( 一) 万宝山事件概述 1 万宝山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嚣本对中国,尤其是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扩张,足经扩大,步步 进逼。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同时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1 8 9 4 一1 8 9 5 年,日本发动了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战争,并以中国的失败丽告终,清政 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日本利用巨额战争赔款疯狂扩充军备,使自己 挤进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并迅速成为远东地区的侵略战争策源地。1 9 0 5 年,日本在网 俄战争中抒败了俄国,扶蓝取代? 俄国在中国东北的殖民魏煞位。放1 9 泌年歼始,露本 先后在中国东北建立了“南满铁路株式会社、“关东厅”及“关东军司令部 三个侵略 中国的大本营,以实现其吞并满蒙、征服中国、称霸亚洲的“大陆政策。 1 9 2 7 年六七月问,以田中义为首相的日本内阁,在东京召开了所谓的“东方会议”, 会后提出“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 可被我国征服,其他如小中亚细短及印度、南洋等易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蔼降于我,使 世界知东亚为我国之东藏,永不敢向我侵犯。 从此,日本帝国主义正式确定了一套以 武力直接征服满蒙”、“征服支那的“满蒙积极政策。其中,将朝鲜人大规模移民 到东北三省,以便在朝鲜容纳更多的由日本移居的日本农民,就被列为实施满蒙政策的 重要手段之一。到了1 9 2 9 年,席卷世界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了,日本也受到波及, 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嗣本国内的阶级矛盾尖锐起来,全国各地的正人罢工时 有发生。在日本的殖民地台湾和朝鲜,民族矛盾尖锐,人民由于不堪忍受日本殖民主义 者的残酷统治,各地陆续爆发了反西的起义和斗争。日本为转嫁国内外经济政治危机, 由此加紧了对外扩张的步伐。另外,“世界经济危机打击下的英美,无暇东顾,这也使 冒本出兵东北有恃无恐。万宝出事件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国 万宝山地处吉林省长春县东北3 0 公里,东邻哈大线米沙子车站,西邻长白线开安 车站,靠近伊逶河,一直是中国政府的管辖地。万宝山事件发生翦赢的万宝山,在当时 仅是一个拥有9 2 户居民的小型村镇,但历来贸易重镇的地位,为一直在寻找战争机会 的日本,提供了可乘之机。其实,早从1 9 2 9 年7 月开始,目本关东军就多次举行所谓 的“参谋旅行,“主要是壅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和作战主任参谋石原莞尔率领褶关人员, 先后秘密到长春、郑家屯、洮南、昂昂溪、海拉尔、满洲里、哈尔滨以及辽两等地进行 实地的军事侦查,然后制定出侵占东北的具体作战方案。 1 9 3 1 年6 月1 7 圈,陆军参 西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帝国主义侵华文件选辑。三联粥店1 9 5 8 年舨,第9 l 1 2 0 页。 露王磊、褰滚英编刀宝基事锌,第3 燹。 彦王维袍:中国现代史大事纪事本末( 上) ,第5 9 l 炎。 3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谋部秘密侦探员大山氏向上级报告日:“万宝山者乃帝国暨得权利大赉铁道沿线地,不 啻为大赉路未来之附属地,此地与长春市之繁荣其为肥沃地带,殊如万宝山者 为我国移民之一好根据地。 日本参谋部得此消息后,“认为万宝山地方与彼国国防大 有其关系。 “故密令朝鲜当局煽动朝民迫害华侨以作外交有利之后援。 2 万宝山事件的爆发及朝鲜排华惨案 1 9 3 1 年4 月初,在日本驻长春领事馆的指使下,居住在长春“满铁附属地的汉奸 郝永德成立“长农稻田公司,自任经理。4 月1 6 日,郝永德在万宝山地区租得姜家窝 堡萧翰林、张鸿宾等1 2 人的旱田5 0 0 垧,租期1 0 年。之后,郝永德在未经长春县政府 批准的情况下,将土地转租给李升熏等9 名朝侨,租期也是1 0 年。“李升熏等人是日本 驻长春领事田代重德以兴办三姓堡水稻农场为名,骗到万宝山地方的1 8 8 名朝侨的 包工头。李升熏等人按着日本人的意图,决定将租得5 0 0 垧旱田改为水田,并安排引5 0 华里外的伊通河水进行灌溉。” 从4 月1 8 日起,以李升熏等人为首的1 8 8 名朝鲜人, 强行在万宝山地区挖沟开渠。“这样,水沟占地和堤坝毁田,如按2 0 里算,将损失4 0 余垧土地。而李升熏所租的又是旱地,地势较高。改成水田以后,无处泄水。汛期来临, 附近洼地尽将淹没。 同时,由于在伊通河筑坝截流会致使长春、农安两地的运输航线 受阻,这将给沿岸数百户以航运为生的农户造成极大的威胁。为免受其害,万宝山农民 将此事上告到长春市政筹备处,经协调,长春县公安局依法遣散了挖掘水沟的朝鲜人。 6 月3 日,就在朝鲜人即将全部撤走的情况下,日本领事馆以“保护韩侨”为名,将几 百名军警派往万宝山马家哨口施工现场,并唆使朝鲜人继续挖沟,拒绝迁走。 7 月1 日,忍无可忍的万宝山农民自发组织3 0 0 余人,前往事发地进行填渠。“是日 填二里余,并将横河柳条所筑之坝拆毁。 日警见状威胁平沟农民说:“明日如不停工, 即出日军前去弹压。 7 月2 日早上7 点3 0 分,万宝山农民四五百人再次手拿锹镐和自 卫的枪支,前往马家哨口继续填沟。“这时,马家哨口已集有日本武装警察5 0 余名,便 衣警察l o 余名。 8 时许,日本警察先行鸣枪示威,万宝山农民也开枪自卫,双方鸣枪 半个多小时,但均无死伤。中国警察为了防止事件升级,急忙出面制止,万宝山农民被 迫解散回家。“7 月3 日,日本驻长领事田代重德为进一步扩大事态,又于上午续派2 0 名宪兵驰援万宝山,下午复派5 0 0 名日警携机枪2 挺,快炮2 门,前往万宝山,妄图长 期驻屯。o 就在7 月2 日万宝山事件发生的当日,日本驻长春领事馆在日警和朝鲜人都没有人 员伤亡的情况下,买通朝鲜记者金利三,在汉城的朝鲜日报和东亚日报上散布 o 万宝山事件是若橇内阁对北满施威之试金石,见王霖、高淑英编万宝山件事,第6 页。 宙万宝山事件是若搬内阁对北满施威之试金石,见王霖、高淑英编万宝山事件,第7 页。 吉林省志卷十一政事志,第8 0 页。 回吉林省志卷十一政事志。第8 l 页。 。长春县公安局长为日人到马家哨口试图构成冲突给警务处代电,见王霖、高淑英编万宝山事件,第6 2 页。 。九一八”事变亲历记,见吉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第1 3 9 页。 。吉林省志卷十一政事志,第8 l 页。 4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谣言,谎称“中国八百农民与二百朝侨发生冲突、朝侨负伤累累、中日警察已交战一小 时、驻长日军已经出动、中国当局将于8 月1 日一律驱逐朝侨出境、中国出动六百骑兵、 朝侨处境危急朝夕不保 ,蓄意捏造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迫害朝鲜人的消息,致使 朝鲜境内一些不明真相的朝鲜人,对旅朝华人进行大肆打击报复,从而爆发了大规模的 排华反华浪潮。7 月3 日上午,仁川最先发生了袭击华侨的事件,接着在汉城、元山、 镇南浦、新义州等地,也发生了类似的惨案。“在朝华侨之生命财产受重大损失,中国 方面,根据各正式报告,谓华侨惨遭杀死者为1 2 7 人,受伤者为3 9 3 入,财产之损失达 日金2 5 0 万元” 3 万宝山事件的实质及影响 万宝山事件的爆发和朝鲜排华浪潮,激起无数爱国人士的强烈抗议。7 月7 日,中 共中央发布为日本帝国主义在万宝山屠杀中国民众宣言时明确指出:“这次万宝山 事变的责任者不是朝鲜农民,而是日本帝国主义。囝同日,中共满洲省委发表关于万 宝山事件及朝鲜排华惨案宣传大纲,大纲分析了万宝山事件及朝鲜排华惨案的经过、 结果,并指出:“万宝山事件就是日本帝国主义预先准备作为借口出兵满洲的一个阴谋。 回得悉事件真相的长春、吉林及省内各地的学生及广大人民群众,群情激奋,举行示威 游行,抗议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与此同时,在全国范围内也出现了声援万宝山事件和 朝鲜排华惨案的群众性爱国运动。 万宝山位于长春东北约3 0 公里处,当时隶属于长春县公安局三区辖境,既不是猁满 铁”的附属地,也不属于1 9 0 9 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 所定的辖 区。万宝山事件发生后,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大肆鼓噪,借万宝山事件煽动战争狂潮, 大造“对满洲问题除进行武力以外,别无解决之途 的舆论,狂叫借此机会“根本解决 满蒙问题 。“日本政友会总务长森恪以调查事件为名,于8 月到中国东北活动,回 国后煽动说:满蒙事态严重,日本的生存权眼看只有日复一日地趋向土崩瓦解。要 挽救这种局面,除了发动国力别无它法。 日本军队水、陆师团在中朝边境和东北各 地频频进行军事演习。而中方为了更好地解决万宝山事件,从7 月下旬就开始了中日谈 判,但是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百般狡辩之下,谈判一直持续到了9 月中旬,仍然没有任何 结果。在此期间的8 月1 7 日,日本帝国主义又在中国东北大兴安岭地区制造了“中村 事件 ,掀起了更大的波澜,掩盖了中国人民要求交涉万宝山事件的呼声。这两起事件, 不但为日本成立伪满洲国做了舆论准备,还转移了人们的注意力,使中国军民没有充分 关注日本侵略者向沈阳集结军队的行为。终于,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精心预谋之下,1 9 3 1 年9 月1 8 日,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爆发了。 o 转引自r 九一八”事变亲历记,见 吉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第1 4 3 页。 口国联调查团关于万宝山事件及朝鲜排华暴动报告书,见王霖、高淑英编万宝山事件,第6 7 2 页。 o 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在万宝山屠杀中国民众宣言,见王霖、高淑英编万宝山事件,第3 6 l 页。 田中共满洲省委关于万宝山事件及朝鲜排华惨案宣传大纲,见王霖、高淑英编万宝山事件,第3 6 4 页。 。1 9 0 9 年9 月4 日,清政府就东三省问题同日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即使按此条约的规定,朝鲜人也只能在图们江 以北的吉林省延吉、汪清、和龙、珲春等地垦殖,丽万宝山地区不属于这四个“特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日本侵华七十年史,第3 1 6 3 1 7 页。 5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万宝山事件,绝不仅仅是一场发生在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的简单土地纠纷,而是由日 本帝国主义蓄谋制造的,通过挑拨中朝两国人民关系扩大事端,从而达到其武装占领东 北罪恶目的的政治事件。其实质是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东北的一次预演,是继皂姑屯 事件之后、九一八事变以前,日本帝国主义为寻找机会出兵东北,而蓄意制造的一次 试探性军事行动。 ( 二) 李辉英及其作品万宝山 1 李辉英生平概述 万宝山的作者李辉英,原名李连萃,笔名有西村、梁晋、东篱、叶知秋等,满 族人。1 9 1 1 年2 月1 8 日,李辉英出生在吉林省永吉县金家屯一个拥有四十多口人的封 建地主大家庭中,成员之间的勾心斗角和封建礼教的吃人,使他过早地体会到了旧社会 的黑暗与腐朽,“阴毒、残酷、顽固、保守 l 这就是李辉英对自幼生活过的封建大 家庭的印象。李辉英7 岁即入私塾,1 3 岁进入省立第五中学,并开始接触到了新文学。 1 6 岁的他远赴上海入立达学院高中部读书,在校期间受到了夏丐尊、朱自清、陈望道等 著名学者的教诲。1 8 岁时,李辉英考入上海中国公学中文系,曾两度与同学创办刊物, 但都只出一期便夭折了。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出于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慨和满腔的爱 国热情,他积极参加了上海人民的反日大示威,并和爱国的学生一起到南京总府请愿。 1 9 3 3 年春,李辉英加入左联,之后还相继参加过北平作家协会和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等 组织。 1 9 3 2 年1 月,李辉英在左联杂志北斗第2 卷第1 期上发表了以抗日斗争为题材 的处女作短篇小说最后一课,从此走上了专业文学创作的道路。之后,在丁玲 的鼓励和支持之下,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万宝山,于1 9 3 3 年3 月出版。这部小 说以当时震惊中外的万宝山事件为背景,因为密切联系实际,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 略阴谋和野心,而使李辉英在文坛上崭露头角,开始活跃于2 0 世纪3 0 年代的中国左翼 文坛上,并一发而不可收,终生从事文学创作活动。李辉英后来在谈到自己走上文学道 路的动机时说:“我是在1 9 3 1 年九一八事变以后,因为愤慨于一夜之间失去了沈 阳、长春两城,以及不旋踵间,又失去整个东北四省的大片土地和三千万人民被奴役的 亡国亡省痛心情况下起而执笔为文的。”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李辉英历任长春大学、东 北大学( 今东北师范大学) 的教师。1 9 5 0 年定居香港,先后在香港大学东方语言学院、 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担任中文系讲师、系主任等职,还被聘为“中文学会”的名誉会 长。在教学之余,他还忙于写作,直到1 9 7 6 年后家居养病,仍笔耕不辍,于1 9 9 1 年5 月1 日病逝香港。 李辉英三十年代初崛起于文坛,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以抗日斗争为主题进行 创作的东北作家,他为人勤奋、著作颇丰,先后出版了以抗战为题材的长篇小说7 部, 。李辉英: 乡土集三伯母,见马蹄疾编李辉英研究资料,第3 页。 。张双庆:李辉英先生谈生活与创作经验,见马蹄疾编李辉英研究资料,第2 0 3 页。 6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短篇小说和报告文学集9 部,散文集3 部,还曾多次创办杂志,出版学术论著。代表作 品有:长篇小说万宝山( 1 9 3 3 ) 松花江上( 1 9 4 5 ) 复恋的花朵( 1 9 4 6 ) 雾都 ( 1 9 4 8 ) ,短篇小说集丰年( 1 9 3 5 ) 人间集( 1 9 3 5 ) ,散文集再生集( 1 9 3 6 ) 山 谷野店( 1 9 4 1 ) ,报告文学北运河上( 1 9 3 8 ) 军民之间( 1 9 3 8 ) ,学术论著中国 新文学廿年( 1 9 5 7 ) 中国现代文学史( 1 9 7 0 ) 等。 2 万宝山的创作缘由及主要内容 1 9 3 1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了,这激起无数中国人的极大愤慨。当时正在上海中国 公学读书的李辉英认为:“个人身为东北人,对于东北的沦陷,不能熟视无睹。 “作 为生养在东北大地上的一份子,我不能放弃任何可以打击敌人的具体行动。执干戈以卫 社稷,属于兵哲人的职责,我非武人,但因报国不能袖手目前应以手中掌握的一支 笔,横扫妖氛,取得最后的胜利大有必要。”于是在痛心疾首中,李辉英奋笔疾书,于 1 9 3 2 年1 月,在左联杂志北斗第2 卷第l 期上发表了抗日题材的短篇小说最后一 课,并因此得到主编丁玲的赏识,邀他茶叙。又过了不久,丁玲去信给李辉英,问他 是否可以写作一个以东北为背景来表现反日主题的长篇,李辉英为之振奋,并欣然接受。 “于是我便开始搜寻材料,增增减减,写写改改,两个半月之后果然交了卷。 这就是 开启日后东北抗日文学先声的万宝山的成书经过。1 9 3 3 年3 月,长篇小说万宝山 由上海湖风书店正式出版,这比萧军的八月的乡村( 1 9 3 5 ) 和萧红的生死场( 1 9 3 5 ) 的面世还要早两三年。“小说以九一八事变前的吉林省万宝山地区为背景,以真 实的万宝山事件为素材,再现了一场交织着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重大国际纠葛。 小说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来书写,开篇即以清新的乡土情调,描绘了一幅阳春 三月,伊通河畔,中国农民安居乐业、悠闲恬淡的生活画面。但是这种平静无忧的生活 很快就被打破了,在四月间,一个叫做郝永德的城里人,带领一批朝鲜人来到附近村屯 进行实地考察,之后向萧翰林、张鸿宾等地主租种官荒屯的土地5 0 0 垧,并在未经当地 中国政府批准的情况下,擅自将这些土地转租给李德瑞等九个朝鲜人。原来,居住在长 春头道沟的郝永德是个汉奸,他在日本驻长春领事田代、警部中川的收买下,成立“长 农稻田公司 ,贿赂中国官员,以达到挑拨中朝两国人民关系、以武力占领中国东北的 目的。朝鲜人到来以后,为了引伊通河水灌溉水田,强行霸占耕地、挖掘水沟,严重损 害了万宝山及其附近农民的利益,以马宝山为代表的万宝山农民进行上告、反抗,而被 收买的当地政府官员,采取软弱无力的外交政策,对万宝山农民的自卫行动进行安抚镇 压。日本方面则派军警出动,保护朝鲜人的占地行为。万宝山农民在极端愤怒之下,自 发组织起农民自卫军,坚决抵制朝鲜人的破坏行为。7 月2 日,即万宝山事件的发生日, 毋李辉英:三十年代初期文坛二三事见马蹄疾编李辉英研究资料,第1 1 l 一1 1 2 页。 圆同上。 李辉英:港版 后记,见马蹄疾编李辉英研究资料,第1 3 0 页。 回东北现代文学史,第2 2 8 页。 7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五六百名万宝山农民突然采取行动,在“填平壕沟 口号的指引之下,很快把挖好的水 沟填平了。而赶来制止的警察们,“无论中国的、日本的,都没有办法 。万宝山事件 的爆发,在长春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学生、市民纷纷走上街头,进行示威游行。小说最 后以哀伤的笔调,写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有意唆使下,朝鲜各地爆发了大规模屠杀中国旅 韩侨民的惨剧。 小说的可贵之处,在于作者以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写实手法,真实地反映了万宝山这 一重大历史事件。作者的写作视角,不是停留在中朝两国农民争地纠纷这一事件的表面 之上,而是把愤怒的矛头直指帝国主义,认为是日本帝国主义收买汉奸郝永德和韩侨中 的败类,蓄意挑起争端,以达到其以武力侵略东北、占领我大好河山的目的。周扬评价 其为一部“有意义的新鲜作品。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李辉英的万宝山开启了东北 抗战文学的先声。 o 周扬:现阶段的文学,见光明,1 9 3 6 年6 月第l 卷第2 号。 8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万宝山事件的叙事迷雾 ( 一) 公文、报刊、事件亲历者叙事与小说叙事 1 围绕中日交涉的公文叙事与小说叙事 1 9 3 1 年4 月1 8 日,以李升熏为首的1 8 8 名朝鲜人开始挖掘水沟,万宝山农民在百 般阻拦无效之下,不得不派出代表去长春县政府请愿,但是并没有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 直至6 月3 日,长春市政筹备处处长周玉炳致函日本驻长春领事田代,抗议并要求:“除 将带到申永均等十人先行引湖贵领事查收讯办外,其教唆主要各人犯,并希一律依法严 办,用彰法纪而息群忿。 同时逮捕了郝永德。日方并没有明确的公文回复,而是派日 警驻扎在马家哨口,名日“保护韩民 ,实则武装监督朝鲜人挖沟。4 日,周玉炳再次致 函田代进行抗议:“并请严辑教唆强占民地、掘挖沟壕之主要人犯李锡昶等九名依法严 办,以彰法纪 且“尚希迅饬派遣警部即日调回,严谕强挖民地现行犯罪之鲜人即 时停止工作,以免纠纷。” “6 日,长春日领田代始首函周玉炳,声称不能令朝侨停止 挖沟与离境,还表示在未圆满解决此事之前不能撤回日警。 这里,尽管中国政府的态 度不是很积极,但是站在中国国家利益的立场上,要求缉拿和严惩违法挖沟的朝方主要 责任人,并逮捕了郝永德,目的在于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和纠纷的产生;日本方面恰 巧相反,不但拖延时间、寻找借口,还直接派兵进行驻扎,目的在于扩大事态,挑起中 朝两国人民之间的纠纷,为日后的侵略战争制造口实。在小说中,由于朝鲜人在没有任 何契约的情况之下,先是占了孙永斌的土地挖水沟,这引起了当地农民的极大愤慨,他 们在马宝山老爷子的带领之下,找郝永德理论:“你凭啥挖我们的地? ,郝永德狡辩: “凭租地文书! 致使气愤至极的万宝山农民,用柳条、木棍、土块追打郝永德。 后来,郝永德被从区上赶来的警察救走,天真的万宝山农民还以为警察是来抓捕郝永德 的,并一再叮嘱他们说:“明个打官司,人可不能放! 闻风而逃的几个“监工老虎 , 也被万宝山农民发现,并施以一顿暴打。这一情节叙述和公文叙事中,政府逮捕郝永德、 严辑李锡昶等朝鲜重要责任人,颇有不同。但是,小说在描写日方出动警察“保护韩民 继续挖沟方面,却是一致的。另外,小说在描述这一段斗争故事时,不但运用了符合农 民性格特点的形象化语言,还加入了一些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为我们呈现了一个较之 公文叙事形象得多的生动世界。 万宝山中多次提到当地农民对朝鲜人挖水沟可能造成的损害的担忧。例如:“一 掘沟,就掘坏地下龙脉,龙脉一坏,常常要发大水的 、“地气好坏不用说,单说掘 水沟,掘不好,到秋天河里发大水,这五百多垧的水田,万宝山小地方可禁不起大水 国长春市政筹备处致驻长春日本领事函( 第1 4 3 号) ,见王霖、高淑英编万宝山事件,第2 6 3 页 o 长春市政筹各处致日本驻长春领事函( 第1 4 5 号) ,见王霖、高淑英编万宝山事件,第2 6 4 页 r 九一八”事变亲历记,见吉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第1 3 6 页。 9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淹。”这些猜测虽然带有迷信的色彩,但是基于事实的合理想象,也很符合中国农 民的思维习惯。与农民们有些迷信的担忧不同,中国政府的公文叙事,则显得正式而周 全。在6 月1 1 日长春市政筹备处致日本驻长春领事函中,中方指出万宝山农民之 所以强烈反对朝鲜人挖沟的理由是:“第一,水道占用之地,各户所有权横被不法侵害; 第二,各户农田因水道截成两段,于耕作有重大妨害;第三,伊通河中流筑堰堵水,上 下游民田数千垧,悉受水害;第四,伊通河为长、农两县夏令航运河流,绝对不能中流 筑堰,妨害航运。 而众多朝侨在得知挖沟可能给中国农民造成巨大损失之后,曾多次 向日方表示要放弃在万宝山地区种植水稻,但是遭到了日方的拒绝,并受到日警的严厉 监督,只得继续挖沟。到6 月3 0 日的时候,水沟基本竣工。在小说叙事中,由于日本 帝国主义的残酷压榨和罪恶行径,“高丽工人的生命,更没有保障。”他们也不愿意挖沟 打坝损害中国人民的利益,但是在日本警察的监督之下,又不得已而为之,这和公文叙 事有一致之处。但是作者还进行了进一步的开掘。李辉英在作品中写道,在先进分子金 福父子的带领下,朝鲜人消极怠工、想尽千方百计逃跑,还和中国农民联合起来,一起 进行了坚决的反抗,这显现了小说叙事强调人物的形象刻画、情节的曲折多变等文学性 要素,与公文叙事的严谨、正式颇有不同。 2 报刊媒体的舆论叙事与小说叙事 万宝山事件发生以后,在报刊媒体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国内外报刊媒体纷纷就万宝 山事件的起因、发展、实质以及朝鲜排华惨案,展开了激烈的评论。此处重点讨论有关 万案实质及朝鲜排华惨案的评论。 发表于1 9 3 1 年7 月7 目的天津大公报社评知彼知己明确指出:“万宝山韩农强 辟水田一案,乃日本整个的对满蒙政策之新尝试,其非局部问题,突发事件,尤非 鲜农责任。”7 月1 2 日天津大公报再论日本大陆政策先是分析了日本近来大陆政 策的轮廓,然后指出:“万宝山案,朝鲜各地大举杀害华侨案,适起于此项大陆政策发 轫之时。” 世界新闻社译密勒评论报云:“尤以万宝山案为最堪注目,此即日人图 用韩人移植满洲之计划之直接结果矣。”“每值华韩人间一有纠葛,日方立派军队从事保 护,苟韩人因中韩间冲突而遭任何损失,日方立提出赔偿要求,其结果则造成一种紧 张形势,大有引起确实战争之可能。” 国内的天津大公报,指出万宝山事件的挑起,并 非鲜农责任,而是日本大陆政策和满蒙积极政策的表现,意在通过此分析,引起人民对 日本侵略野心的关注。而世界新闻社的评论,则通过对日本向东北移民的方式、方法, 指出日本伺机挑起战争的可能性。因此,国内国外的报刊媒体,虽然分析问题的角度不 同,但都从不同侧面揭示了万宝山事件的实质。李辉英在万宝山中,对万宝山事件 的实质做了赤裸裸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