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华中师范大学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 作者签名: 毋氟 一 日期:加,年j 月刁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华中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 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华中师范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并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非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不属于保密范围,适用本授权书。 作者签名: 才麴 日期:汐f 年j 月力j 日 撕虢名庞明 日期刎斤6 月日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的 学位论文提交“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中的 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圃童途塞握童后进卮! 旦圭生;旦二生;堕,二生蕉查! 作者签名:毋均 日期:砂i f 年j 月1 日 翱始彦脚 日期刎年参月日 摘要 经义考是清初一部集大成的经学专科目录巨著,它在经学及目录学发展史 上都具有极高的学术地位和研究价值,并且对后世的经学及目录学著作也产生了重 要的影响。经义考按语是全书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作者朱彝尊思想观点 的重要载体,更是衡量经义考学术价值的重要依据。然而,从现有著作和论文 来看,对经义考按语的专门研究还比较少见。因此,加强对经义考按语的 研究,进而分析其按语所蕴含的学术思想及学术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经义考及其作者。其次,根据经义考按语内容进 行分类研究,并将其按语分为考证类、辑佚类、辨伪类、评述类、解说类、综合类 共六大类,分别加以举例。再次,笔者对经义考诗经类按语进行了细致分析, 分析主要涉及诗经的学术争议,如“四始义解 问题、“孔子是否删诗 问 题、“毛诗序”问题等内容。同时笔者还对经义考中诗经类的部分有代 表性的按语进行了细致探讨,以期能窥视朱氏经义考按语的全豹。最后,在研 究经义考中诗经类按语的基础上,分析经义考按语的特点与成就。 关键词:朱彝尊;经义考;按语;诗经 a b s t r a c t j i n g 盼k a ow a sa l li m p o r t a n tc a t a l o g u ew o r k so fs t u d i e so fc o n f u c i a nc l a s s i c si n 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 a n di tw a so fg r e a ts t u d yv a l u e sa n d a c a d e m i cs t a t u si nt h eh i s t o r yo f s t u d i e so fc o n f u c i a nc l a s s i c sa n db i b l i o g r a p h y s oj i n gy ik a oh a daf a r - r e a c h i n gi m p a c t t op o s t e r i t y t h ec o m m e n tn o t ew a st h eo n eo ft h r e em a j o rd i v i s i o n so fj i n gy ik a o i t w a sn o to n l yt h ec a r t i e ro fz h uy i z u n st h o u g h t ,b u ta l s ot h em a i nb a s i st om e a s u r et h e a c a d e m i c a l l yv a l u a b l eo ft h eb o o k b u ts of a r , t h e r ew a si n a d e q u a t er e s e a r c ho nt h e c o m m e n tn o t eo fj i n g 盼k a o s oi tw a si m p o r t a n tt om s e a r c ho nt h ec o m m e n tn o t ea n d t oa n a l y z ea c a d e m i c a l l yv a l u a b l eo ft h eb o o k f i r s t l y , t h ep a p e ri n t r o d u c e dj t n g 强k a oa n di t sa u t h o r s e c o n d l y , j i n gy ik a o w a s c l a s s i f i e di n t os i xt y p e sb a s e do nc o n t e n t :t e x t u a lc r i t i c i s m ,l o s tb o o kc o m p i l a t i o n ,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r e v i e w , c o m m e n t a r ya n ds u m n l a a n di tp e r f o r m e dt oe x p l a i nw i t h e x a m p l e s t h i r d l y , t h ep a p e ra n a l y z e dt h ec o m m e n t n o t eo nt h eb o o ko f p o e t r yo f j i n gy i k a o i ti n v o l v e das e r i e so fa c a d e m i cd i s p u t e s ,l i k em e a n i n g - c e n t e r e d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 f i r s tc h a p t e ro ff o u rp a r t s ,t h ed e l e t i o no ft h ep o e m sb yc o n f u c i u sa n dt h ep r e f a c eo fm a o p o e m t h ep a p e ra n a l y z e ds o m et y p i c a lc o m m e n tn o t e st ou n d e r s t a n dt h ew h o l e c o m m e n tn o t eo fd i n gy k a o a tl a s t ,o nt h eb a s i so ft h er e s e a r c h , t h ep a p e rp o i n t e do u t t h ei m p o r t a n c eo ft h ec o m m e n tn o t eo f j i n gy ik a o k e yw o r d s :z h uy i z u n ;j i n g 盼k a o ;c o m m e n tn o t e ;t h eb o o ko f p o e t r y i i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目录 摘要。i a b s t r a c t h ! 者论1 ( 一) 研究对象1 ( 二) 研究概况。2 ( 三) 研究意义7 一、经义考及其作者9 ( 一) 经义考概说9 1 经义考成书原因:9 2 经义考编纂体例9 3 经义考主要版本1 0 4 经义考学术影响1 1 ( 二) 经义考作者简介1 1 二、经义考按语概论。1 3 ( 一) 经义考按语格式1 3 ( 二) 经义考按语分类1 3 1 考证类按语1 4 2 辑佚类按语1 5 3 辨伪类按语16 4 解说类按语1 6 5 评述类按语18 6 综合类按语1 9 三、经义考中诗经类按语探析2 0 ( 一) 经义考中诗经类按语综述2 0 1 关于诗经的“四始义解”问题2 0 2 关于孔子是否删诗的问题2 2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 ! ! = 詈! ! ! = = = 暑! ! 苎! 苎鼍! ! ! ! ! ! 皇暑鼍! ! 詈皇! ! ! 詈竺! 暑= = 皇= ! ! ! ! ! :! ! ;3 关于毛诗序问题 ( 二) 经义考中诗经类按语专论2 7 1 诗经考证类按语分析2 7 2 诗经辑佚类按语分析2 9 3 诗经辨伪类按语分析3 1 4 诗经解说类按语分析3 5 5 诗经评述类按语分析3 6 6 诗经综合类按语分析3 7 四、经义考按语特点与成就3 8 ( 一) 经义考按语特点3 8 1 按语著述态度严谨3 8 2 按语采用众多文献3 8 3 按语运用多种方法3 8 4 按语体现朱氏见解3 9 ( - - ) 经义考按语成就3 9 1 按语扩大了考证范围3 9 2 按语保存了文史资料3 9 3 按语影响了后世学者4 0 4 按语提供了求学门径4 0 结论4 l 参考文献4 2 【谢4 5 ( 一) 研究对象 绪论 现代汉语词典对“按语 的解释是:“作者、编者对有关文章、词句所做 的说明、提示或考证。也作案语。”按语,大家最为常见的莫过于新闻报道和报刊 杂志中编者按语。编者按语是简短的并且是画龙点睛式的评论,是新闻媒介的编者 对所写文章加附的批注、说明或者评价性的文字。一般来说,编者按语分为说明性 和政论性按语两类。依按语位置的不同,可分为文前按语、文中按语和编后按语。 然而,本文研究对象并非前面介绍的一般性编者按语,而是朱彝尊经义考的按 语。 迄今为止,对经义考按语研究的专论文章还没有出现。关于中国古典文献 中涉及的按语,张宗友在其著作 研究中认为“中国古代学术体系以六 经为核心,学者著述,多以解经的形式表达出来,因而形成了悠久的著述传统。所 谓按语,就是受这一传统影响而形成的一种著述形式;藉助这一形式,学者们既可 考辨识史实,发挥大义,又可就某一问题补充相关资料,予以论说。 回笔者比较认 同这一观点,认为经义考的按语,是朱彝尊为方便表达其学术思想,而沿袭前 代学者的一种著述形式。其实按语的运用,并不是发端于朱彝尊的经义考,早 在马端临文献通考中就已经得到运用。马端临所著的文献通考在各条目之 下,按照“文 、“献 、“按 等顺序来叙录全书。由此可见朱彝尊经义考继承 了文献通考的体例,并加以变化。不仅如此,四库全书对马端临文献通 考中的按语也很是推崇,认为“多能贯穿古今,折衷至当” 。四库馆臣更是对 按语这种著述形式加以继承和发扬,在四库全书中也沿袭了这一做法,除了四 部之前各写总序,四十三大类之前也各写小序,更是“如其义有未尽,例有未该, 则或于子目之末,或本条之下,附注案语,以明通变之由。” 以上事例,充分说明 “按语”这一著述形式在文献、元典中的重要性。 本文以经义考按语为研究对象,在概括性分析经义考按语的基础上, 对经义考按语中诗经类按语进行细致分析。笔者希望在此基础上,能对经 义考按语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张宗友 研究,中华书局2 0 0 9 年版,第1 6 0 页。 圆四库全书总日提要卷八十一,文献通考提要。 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首凡例。 1 ( 二) 研究概况 关于经义考的研究现状,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经义考文本整理方面 ( 1 ) 台湾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出版的点校补正经义考1 9 9 7 年版, 是迄今为止唯一的部经义考标点本。对于世人了解和阅读经义考,起到 重要作用。 ( 2 ) 作为点校补正经义考之附属成果,台湾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 处还同时出版了朱彝尊 研究论集,共收录论文2 5 篇,网罗台湾2 0 0 0 年以前的关于经义考的主要论文,为经义考一书之研究,提供了便利。 2 朱彝尊经义考的专门研究论著 只有张宗友的 研究,2 0 0 9 年4 月由中华书局出版。此书就经义 考之条目体系、分类体系、提要体系、按语、与前代文献之关系、学术影响均有 讨论。可以说是目前为止,研究经义考最为全面的论著。 3 单篇论文 除以上论文集所涉及的论文以外,还有十几篇与之相关的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 然而,就朱彝尊经义考研究的单篇论文成果而言,主要集中在以下八个方面: ( 1 ) 朱彝尊生平及其学术贡献。有下列文章:罗仲鼎、陈士彪朱彝尊年谱, 此文只涉及朱彝尊生平,但并未以经义考为研究对象;吴梁朱彝尊著述考略回, 此文考详朱氏诸多著作,涉及经义考内容短短两三百字,主要写版本著录;朱 则桀朱彝尊学术贡献述评 ,文章主要评述经义考、日下旧闻、明诗综 等书,述评内容与他的论文朱彝尊的 观点一致( 观点见后) ;王清信、 叶纯芳编朱彝尊研究资料汇编,其汇编主要涉及传记资料、著作资料,为朱 彝尊研究提供了极大便利。佟博朱彝尊出仕及交游考论 ,文章对朱彝尊的出 仕及交游进行了详细考证,作者力图从清初知识分子的生存环境、心路历程、生活 。林庆彰、蒋秋华主编:朱彝尊 研究论集( 上) ,台湾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2 0 0 0 年版,第 卜一3 8 页。 国林庆彰、蒋秋华主编:朱彝尊 研究论集( 上) ,台湾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各处2 0 0 0 年版,第 3 9 - 一5 0 页。 林庆彰、蒋秋华主编:朱彝尊 o f 究论集( - f ) ,台湾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2 0 0 0 年版,第 6 1 l 一2 8 页。 林庆彰、蒋秋华主编:朱彝尊 研究论集( 上) ,台湾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2 0 0 0 年版,第 6 2 9 9 0 6 页。 佟博:朱彝尊出仕及交游考论,四川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毕业论文,2 0 0 6 年。 2 方式等方面,来探讨当时士人的不同人生选择。雍琦朱彝尊年谱国,文章主要 通过对各类文献的梳理与考证,以反映朱彝尊的思想脉络及其发展变化。 ( 2 ) 关于经义考简要论述。文章如下:翁衍相朱彝尊 圆,文 章先列朱彝尊小传,辑录各家论述经义考编纂趣旨之文,简论经义考之内 容及体例,以及经义考原稿刊刻之经过及现有之版本,收集各家对于经义考 之评语,列举因经义考而作之书,是对经义考简单地论述性文章;田风台 朱彝尊与 ,作者简论朱彝尊之经历,从著述宗旨、资料来源、刊刻 情形以及书之定名等四方面探讨经义考成书之缘起,进而仔细分析了经义考 分类之体例,更是从优劣两方面收集诸家之评语,余论涉及如何利用经义考之 书。应该说文章对经义考之体例研究细致深入;邱建群朱彝尊 读后 记,文章不能称其论文,充其量一篇短评,涉及经义考的分类、体例、影 响及评价,但并未深入;卢仁龙 综论囝,作者认为经义考的完成 取决于朱彝尊立志逆转空疏学风的雄心,以及他本身的博学广识,也得力于明末清 初藏书的发展,和他个人丰富的藏书等便利条件。经义考取材得益于马端临文 献通考经籍考,朱西亭授经图、经序录,孙退谷五经翼四书。体察全 书,认为其内容、体例特征有五:内容广泛;辑录古今;甄别存亡;集录众说;考 证精详。所以经义考一经问世,即为学界所重。同时提出经义考也存在四 大问题:收罗失当;辨存佚不明;资料有未详明出处;考证或失;朱则桀朱彝尊 的 ,简要论述经义考之体例,认为经义考是一种专科目录学 著作,对后世治学提供了门径:再次成书之优越条件;最后论述经义考之优劣。 此文也是对经义考之概述;陈祖武朱彝尊与 ,此文篇幅较短, 对经义考作者、成书原因、版本制作了简单介绍;曾贻芬 初探 , 雍琦:朱彝尊年谱,复巨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毕业论文,2 0 0 7 年。 雪林庆彰、蒋秋华主编: 朱彝尊 研究论集( 上) ,台湾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2 0 0 0 年版,第 5 l 和页。 回林庆彰、蒋秋华主编:朱彝尊 研究论集( 上) ,台湾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各处2 0 0 0 年版,第 6 l 9 0 页。 回林庆彰、蒋秋华主编: ,作者认为经义考为儒家经典总目录,内容详博;体 例完备;校对极其认真,刻印时间最长;全书装帧精美,印刷质量颇高;蔡填琪从 目录学角度看 固,作者认为经义考是朱彝尊充分运用考据方法而编 制的具有代表性的经学专科目录。经义考较突出的特点在于成功效仿马氏经 籍考辑录体例,它广泛地辑录了有关经学书籍起源、流传、宗旨及历代研究经学 情况的有关文献资料,包括原书序跋、诸儒论断及其仁字爵里,照录原文,不加己 见。彝尊有所考证者,即列按语于末。经义考作为专科目录,一定程度体现朱 氏目录学思想,集中反映在著录一卷。经义考无疑是我国经学专科目录的 代表作,也为后世在专科目录的编撰梳理了良好典范。 ( 5 ) 对朱彝尊经义考提要的研究。论文有:周亚萍 提要研究 , 论文主要研究经义考的提要部分。文章从包括简介经义考概况,概述经 义考提要的撰写方式,考证经义考提要的史料来源,研究经义考提要中 的按语,探讨经义考提要的价值这五个部分。 ( 6 ) 与经籍考、千顷堂书目和四库提要等书籍之关系。文章如下: o 林庆彰、蒋秋华主编:朱彝尊 研究论集( 上) ,台湾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2 0 0 0 年版,第 9 l 1 2 6 页。 回张宗友:朱彝尊 问世原冈析论,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 0 0 7 年第5 期。 亩林庆彰、蒋秋华主编:朱彝尊 研究论集( 上) ,台湾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2 0 0 0 年版,第 1 5 5 一1 6 0 页。 园林庆彰、蒋秋华主编:朱彝尊 研究论集( 上) ,台湾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2 0 0 0 年版,第 1 6 卜一1 6 8 页。 周亚萍: 提要研究,湖北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毕业论文,2 0 0 7 年。 4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杨果霖 征7 1 考述,文章从两书的著录内容进行 分析,包括书名的差异、作者的差异、分类的差异;著录数量的分析;优劣的比较, 包括通考的优点、经义考的优点;进而得出整理经义考,则必须吸收通 考之内容,使其能提供更好的参考价值的结论。乔衍珀 所引 互证 ,文章研究对象是经义考所引之千顷堂书目之内容( 前书引 用后书内容多达三百条以上) ,并且与千顷堂书目三个版本相比较,比较征引 各条内容的细致差异,用功颇深;乔衍瑁论 、 与 的关系 ,作者首先对三种书目作了简介,次之取经部书类的明人著述,用 列表的方式,与千顷堂书目、明志内容相比较,最后注明三者之异同,分析 得出明志经部实从经义考出,而不从千顷堂书目出。比较详尽入微, 令人钦佩;杨晋龙 处理 7 1 录钱谦益诸说相关问题考述回, 文章主要讨论乾隆对朱彝尊经义考等著作的友善态度,对钱谦益态度敌视,进 而禁毁其书的转变历程;并通过列表等方式详细考察四库馆臣处理经义考的实际 情形,并推测其处理方式的内在原因;林庆彰四库馆臣篡改 之研究 , 文章也是运用表格等方式详细对荟要本、文渊阁本篡改情况进行分析,进 而考察篡改经义考的原因,从而得出清廷编修四库全书是有其政治目的的, 四库馆臣篡改经义考为乾隆文字压制增加一实例,提醒学者使用四库本应 特别小心;庄清辉 与 之关系 ,简述经义考之撰述沿 革与体例,经义考之评价,详细考辨了四库提要经部辨证经义考之 误、四库馆臣引用经义考说、四库馆臣引用经义考所引说、四库馆臣依经 义考体例论书之存佚阙未见等问题,进而辨证四库提要经部本经义考之 失误。文章举证充分,考据详实,体现作者深厚功底;张宗友 误 引 订正,作者分析了十二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引用经义考有 误地方,就其原因有四:仅据一说,误系作者;未加细检,致所引人名、书名、卷 国林庆彰、蒋秋华主编:朱彝尊 研究论集( 上) ,台湾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各处2 0 0 0 年版,第 2 2 卜_ 2 6 4 页。 。林庆彰、蒋秋华主编: 朱彝尊 研究论集( 上) ,台湾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各处2 0 0 0 年版,第 2 6 5 - - 3 6 8 页。 林庆彰、蒋秋华主编: 朱彝尊 研究论集( 上) ,台湾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各处2 0 0 0 年版,第 3 6 旷0 7 页。 。林庆彰、蒋秋华主编:朱彝尊 研究论集( 上) ,台湾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2 0 0 0 年版,第 4 0 7 - - 4 4 0 页。 林庆彰、蒋秋华主编:朱彝尊 研究论集( 上) ,台湾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2 0 0 0 年版,第 4 4 0 - - 4 7 4 页。 林庆彰、蒋秋华主编: 考 兼及全祖望 , 作者针对邱建群朱彝尊 读后记提出了两个问题:经义考书名何人 所定? 经义考中“易考”部分有无价值? 作者认为经义考书名为朱氏身前 所改定。全祖望等人认为经义考中“易考”部分体例不纯,把旁门左道和正经 著录在一起,这是“乱经 现象,因此认为“易考 部分没有参考价值。作者并不 认同,反而认为“易考 著录体例与内容完备宏富,很有参考价值;黄忠慎 所载今存或可考之北宋 学要籍述评 ,顾名思义,文章并非以经义考 为研究对象,实则对经义考所载北宋诗学要籍的评论,包括欧阳修诗本 义十六卷、王安石新经毛诗义二十卷、苏澈诗集传二十卷等七种诗 d 林庆彰、蒋秋华主编:朱彝尊 研究论集( 下) ,台湾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2 0 0 0 年版,第 5 4 9 5 5 页。 o 林庆彰、蒋秋华主编:朱彝尊 研究论集( 下) ,台湾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2 0 0 0 年版,第 5 5 7 _ 5 9 2 页。 林庆彰、蒋秋华主编:朱彝尊 研究论集( 下) ,台湾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2 0 0 0 年版,第 5 9 3 七1 0 页。 固张宗友:论 提要二种,图书馆杂志2 0 0 8 年第5 期。 林庆彰、蒋秋华主编:朱彝尊 研究论集( 上) ,台湾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2 0 0 0 年版,第 1 9 9 - 2 0 8 页。 林庆彰、蒋秋华主编:朱彝尊 研究论集( 上) ,台湾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2 0 0 0 年版,第 2 0 9 - 2 2 8 页。 6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 学要籍;傅建忠 载宋人姚隆籍贯考误,认为经义考虽有较高参 考价值,但囿于朱彝尊个人见闻,书中讹误和纰漏亦为不少。以诗类一处涉及 宋人姚隆籍贯问题详加考辨,最后推断经义考所谓“萧之韶溪”即为“莆之韶 溪 ,为形近致误,故此证明姚隆籍贯应为“玉融之韶溪 ,即为福清县韶溪;司马 朝军、沈科彦 辨伪一例圆,作者考证经义考卷一百三十三“吴氏 潋仪礼逸经”条所引“又日”一段文字,非何乔新之作,而出于程敏政之手;王同 策 作者辨: 、 订误 ( 吉林大学社会 科学学报2 0 0 0 年第5 期) ,作者就明代两个张敌加以考证,证明京氏易考与 雅乐发微均为饶州德兴张敌之作。进而指出朱彝尊在经义考中误认京氏 易考作者为合肥张敌,而提要不察,肯定朱氏误说,为以讹传讹。 ( 三) 研究意义 由上可知,对经义考的研究,还有诸多不足之处: 第一,从文献学研究方面来说,其论文主要集中在版本学及目录学的层面上, 而没有从经义考本身的编纂体例、编纂原则、编纂方法及编纂特点上下更深的 功夫。 第二,没有和同时代,或者先于朱彝尊的相关经学研究成果作对比研究,这样 不足于体现经义考本身的特点与价值。 第三,没有从经义考中体现的文献形态进行研究,如所辑录的文献的来源 分析、对按语的分析等等,这些内容都有待于后人作细致深入的研究。 从朱彝尊经义考的编纂体例来看,朱彝尊著录各书籍和所列原书序跋、诸 儒论说等均是从他书中抄录得来,而朱氏自己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按语当中。朱氏的 按语涉及他所辑录文献作者的生平、师承情况;涉及辑录文献的考证与辨伪;涉及 经学思想的传承等方面。并且按语的内容占经义考相当大的比重,其按语部分 可以说是该书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是记录朱氏思想观点的核心载体,是评价朱氏 学术水平的具体体现,更是衡量经义考学术价值大小的重要依据。因此,对其 按语进行研究意义重大。另外,对经义考按语进行深入研究,对我们合理利用 经义考一书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更能了解朱氏纂写经义考之本意。 o 傅建忠 载宋人姚隆籍贯考误, 中国典籍与文化2 0 0 8 年第3 期。 圆司马朝军、沈科彦: 辨伪一例,图书情报知识2 0 0 7 年第3 期。 王同策: 作者辨: 、 订误,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 0 0 0 年第 5 期。 7 现在对经义考按语的详细研究还比较少见,只有田凤台在论文朱彝尊与 中涉及到按语的分类,并加例证,但难称全面。周亚萍在论文 经义 考提要研究中涉及经义考提要中的按语,她认为按语只涉及考作者、考书 目、考学术源流、纠误、说明著录理由和收书原因五类。但笔者认为其分类不太恰 当。另外张宗友在论著 研究中的分类太过大而化之,并未细致研究。 同时对于按语研究主要集中在尚书类中,对其他类别没有涉及。因此,对经 义考按语的研究意义重大,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按语是作者在编纂过程中的一种著述形式,是对编纂内容的理解表达。 对经义考按语部分的分析整理,有助于对经义考整部文献的解读与理解, 并且还有利于对全书的编纂水平做出正确地评价。 第二,经义考作为中国经学史和目录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本身就占有 很高的地位,在对中国历史上传世的大型经学目录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中,都不可 能避开对经义考的研究。经义考按语研究是经义考研究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同时在经学史和目录学史上对经义考客观评价也有着积极意义。 第三,后世经学著作和目录学著作对经义考多有继承和吸收,包括沈廷芳 续经义考、全祖望读易别录、冯浩续经义考、翁方纲经义考补正、王 聘珍经义考补、罗振玉经义考目录、校记等十多种书籍。经义考按语 研究对后世的经学目录学著作的编纂与修订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8 一、经义考及其作者 ( 一) 经义考概说 1 经义考成书原因 朱彝尊的经义考,初名经义存亡考,作为一本经学专科目录巨著,此书 在经学及目录学发展史上都具重要的学术地位和研究价值。那么,朱彝尊为何要编 纂经义考呢? 一般来说,有两种说法:一是陈廷敬在序言中认为:“朱竹 姹归隐小长芦中,以缉学著书自娱。”二是其孙朱稻孙在识语中提及“昔先大 父尝以近日谭经者局守一家之言,致先儒遗漏编失传者什九,因仿鄱阳马氏经籍 考之例而推广之,著经义考三百卷,分存、佚、阙、未见四门,自御注、 敕撰以迄自序为类,凡三十种,又欲为补遗二卷。 圆如果将这两种说 法综合一下,可以推断出朱彝尊在归隐小长芦、缉学著书自娱期间,朱氏感到前代 经学著作失传者十之有九,尤以“宋、元诸儒经解,今无人表彰,当日就淹没 固。 正是由于朱氏发现前代的经学文献由于缺乏整理,大多数已经散逸的这一状况,为 弥补这一损失,朱氏遂仿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朱西亭授经图、经序 录,孙退谷五经翼,并以各书之说增补之,上起两汉,下迄清初,通录历朝经 义之目八千四百多种,著家四千三百多家,名为经义考。由此可见,朱氏经 义考纂辑诸儒说经书目,通录历代经传序跋之缘起,据其所陈,是为了经学通明。 由此观之,经义考的成书也可以说是清代经学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毕竟在中 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当中,经学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2 经义考编纂体例 朱彝尊将经义考分为御注j 敕撰、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通礼、 乐、春秋、论语、孝经、孟子、尔雅、群经、四书、逸经、毖纬、拟经、承师、宣 讲、立学、刊石、书壁、镂版、著录、通说、家学、自叙等,凡三十类,共三百卷。 但宣讲、立学、家学、自叙四类均阙,实为二百九十七卷。朱氏在每类之下,著录 。陈廷敬序,见林庆彰、杨晋龙、蒋秋华、张广庆编审的点校补正 之题识,台湾中央研究 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 9 9 7 年版,第7 页。 圆朱稻孙识语,见林庆彰、杨晋龙、蒋秋华、张广庆编审的点校补正 之题识,台湾中央研 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 9 9 7 年版,第1 4 页。 陆陇其三鱼堂日记卷八,丛书集成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 1 9 3 6 年版。 9 与之相关的经学书籍,其结构可分为三大部分:一是条目;二是提要;三是按语。 首先是条目体系。先列作者姓名、书名、卷数,如卷数有异同,即注明“某书作几 卷 字样:次标明其书的存世状态,全书有存、佚、阙、未见四类。其次是提要体 系。全书的提要体系在引用方式上可分为三类:一是标明引用文献名称,主要是列 举作者的生平大略;二是标明诸家论说,一般采用“某某日”的形式,主要是评价 著作的学术得失;三是标明相关著作的序、跋等,主要涉及作者的学术取向及成书 背景等情况。最后是按语体系。朱氏对相关提要有辨正或说明者,即附列按语于后, 以表明自己的学术观点。在这一部分比较集中地展现了朱彝尊考证、辨伪、辑佚及 经学方面的成就。 3 经义考主要版本 经义考的版本众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 ) 初稿本:封笺题日:“朱竹坨 太史编经义存亡考,青来馆主人自述”,残存十册。( 2 ) 初刻本:康熙四十八年, 朱彝尊逝世( 1 7 0 9 ) ,经义考仅刻成易、书、诗、礼、乐五类,共 一百六十七卷。( 3 ) 卢见曾补刻本:乾隆二十年( 1 7 5 5 ) 由卢见曾补刻完成,共二 百九十八卷,因无卷二百九十六,实为二百九十七卷;( 4 ) 搞藻堂四库全书荟要 本:乾隆三十七年( 1 7 7 2 ) 有修四库全书之议,次年开馆,四十三年( 1 7 7 8 ) 先完成四库全书荟要,贮于摘藻堂,经义考收入史部目录类。( 5 ) 文渊阁四 库全书本:乾隆四十七年( 1 7 8 2 ) ,完成四库全书第一部,贮于文渊阁,经 义考收入史部。( 6 ) 文津阁四库全书本:文津阁四库全书为清修四库 全书第四部,成书于乾隆四十九年( 1 7 8 4 ) ,并于次年转贮于承德避暑山庄文津 阁。( 7 ) 汪汝琛补刻本:乾隆四十二年( 1 7 7 7 ) 刊刻完成。( 8 ) 浙江书局本:浙江 书局于清二十三年( 1 8 9 7 ) 刊刻经义考。( 9 ) 四部备要本:上海中华书局于 1 9 2 0 年至1 9 3 4 年印行四部备要,经义考收入经部。此本卷前牌记题“据扬 州马氏刻本校刊 ,吴政上考证其底本为浙江书局本。( i 0 ) 秀水朱氏重修刊本:嘉 庆二十二年( 1 8 1 7 ) 刻。( 1 1 ) 台湾点校补正 本,台湾中研院中国文 哲研究所筹备处,对该书作了细致的点校工作,成点校补正 一书,由 许维萍、冯晓庭、江永川点校,林庆彰、蒋秋华、杨晋龙、张广庆编审,台北中研 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 9 9 7 年版。 国日本学者杉山宽行论朱彝尊 _ 一主论 之诸版本,见林庆彰、蒋秋华主编:朱彝尊 研究论集( 上) ,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2 0 0 0 年版,第9 l 1 2 6 页,论文对经义考 的版本探讨十分详细。林庆彰、蒋秋华主编:朱彝海 研究论集( 上) 之编者序、林庆彰、杨晋 龙、蒋秋华、张广庆编审的点校补正 之点校说明都对经义考版本有详细介绍。张宗友 研究,中华书局2 0 0 9 年版,第4 页,对经义考版本也有详细介绍。 l o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 st h e s i s 4 经义考学术影响 经义考采用目录的形式,通考历代经解著述,对两千多年来的经学文献迸 行了系统的整理,其成果无疑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说,经义考是迄今为止卷书 最为庞大的经学专科书目。朱彝尊在按语当中对经学文献的辑佚、考证、辨伪等方 面,有着重要的贡献。台湾学者田风台对经义考的评价甚高,他认为“朱氏经 义考一书,为中国第一部较完备经书专科目录,不论就其内容之宏博,其分类与 体例,皆有足以称述之处。经籍为中国学术文化之中心,而数千年来,在朱氏之前, 并无更较此完备之专著,不可不谓其阙漏。朱氏独具慧眼,编成此著,诚有功于经 籍者,其益非浅也。 o 经义考著录条目达几千条,辑录文献上万条,并有近千 条按语,反映了由先秦到清初的经学的研究成果,对以后的经学发展与研究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田风台还认为,“朱氏经义考一书,为研究中国经籍必读之入门 要册,虽其卷帙浩繁,学者苟能择诸经中要籍详读朱氏之叙录,则对中国经籍之梗 概,必能得其大凡。 回 经义考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尤其是引起了目录学研究者的 重视。首先是对明史艺文志的编纂提供了大量现成的资料。据现代学者研究, 明史艺文志中经部的易、书、诗、礼等几类,基本是照抄经义 考的相关内容。 其次经义考对随后修撰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成书有 很大的帮助。余嘉锡认为“故观其援据纷纶,似极赅博,及按其出处,则经部多取 之经义考,史、子、集多取之通考经籍考。”再次,对后世目录的体例产 生了巨大的影响。经义考之后,很多学者效仿其体例,或多其加以校订,纂写 了不少经学或者目录学著作。如沈廷芳续经义考、全祖望读易别录、卢文诏 经籍考、翁方纲经义考补正、王聘珍经义考补、谢启昆小学考、章学 诚史籍考、罗振玉经义考目录、校记、王重民老子考等。 ( 二) 经义考作者简介 经义考作者为朱彝尊。朱彝尊生于明崇祯二年( 1 6 2 9 ) ,卒于康熙四十八 。可参见田风台朱彝尊与 ,见林庆彰、蒋秋华主编:朱彝尊 研究论集( i - ) ,台湾中央 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各处,2 0 0 0 年版,第8 6 页。 o 可参见川风台朱彝尊与 ,见林庆彰、蒋秋华主编:朱彝尊 研究论集( 上) ,台湾中央 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2 0 0 0 年版,第9 0 页。 亩可参见乔衍珀论 、 与 的关系,见林庆彰、蒋秋华主编:朱彝尊 研究论集( 上) ,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2 0 0 0 年版,第3 6 9 _ - 4 0 6 页。 回余嘉锡四库提要辩证序录,中华书局,1 9 8 0 年版,第4 5 页。 1 1 年( 1 7 0 9 ) ,字锡鬯,号竹坨,行十,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先世为 江苏吴江人,明景泰四年迁入浙江嘉兴府秀水县,遂为浙江秀水( 今浙江嘉兴人) 人。朱彝尊少时便以诗文知名。“自少时以诗古文辞见知于江左之耆儒遗老 ,在 诗、词、古文等方面,造诣颇深,并且还是“浙西词派”的创始人。顾炎武也称“文 章尔雅,宅心和厚,吾不如朱锡鬯 。圆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四朱彝尊传有云: “当时王士稹工诗,王琬工文,毛奇龄工考据,独彝尊兼有众长 。由此观之,朱 彝尊更是一位考据学者,当世学者对他评价甚高,认为“博通书籍,顾炎武、阎若 璩皆极称之” 。张舜徽在清人文集别录中也指出:“朱彝尊之所以大过人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首钢工学院《化工原理(2)》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工业大学工程学院《论文写作指导》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水工程经济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与构造(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昌工程学院《计算机软件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学奥赛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水上加油船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医用二氧化碳系统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安徽合肥巢湖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广西贵港市振林拍卖咨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蓝色大气商务商业计划书PPT模板
- 生物防治第三讲
- 旁站监理实施细则(完整版)
- 学业水平考试复习高中语文文言文课本翻译
-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单元测试卷含期中期末(有答案)
- 常用原料净料率参照表
- 高低温试验报告
- 第一章 混凝土拌合站组织机构框图及岗位职责
- 17025实验室体系
- 指南预应力简支t形梁桥
-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3章《图形与坐标》复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