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专业论文)盐藻的生长特性及逆境下β胡萝卜素积累规律和机理研究.pdf_第1页
(微生物学专业论文)盐藻的生长特性及逆境下β胡萝卜素积累规律和机理研究.pdf_第2页
(微生物学专业论文)盐藻的生长特性及逆境下β胡萝卜素积累规律和机理研究.pdf_第3页
(微生物学专业论文)盐藻的生长特性及逆境下β胡萝卜素积累规律和机理研究.pdf_第4页
(微生物学专业论文)盐藻的生长特性及逆境下β胡萝卜素积累规律和机理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微生物学专业论文)盐藻的生长特性及逆境下β胡萝卜素积累规律和机理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姐川人学硕l 学位论文 盐藻的生长特性及逆境下b 一胡萝l 、素积累规律和机理研究 微生物学专业 研究生孙辉指导教师曹毅白林含 赫藻( d u n a l i e l l a ) 是一种极具经济学价值的单细胞绿藻,它主要分布在 海洋、盐湖等盐水水体中,是目前世界上最耐盐的真核光合生物。它可以在多 种胁迫条件下生长,主要是通过合成甘油和b 一胡萝h 素来抵抗多种逆境。献 藻在逆境胁迫时可诱导合成大量b 一胡萝h 素,这是盐藻综合抗逆的重要方面 之一。b 一胡萝h 素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是良好的抗氧化剂和氧化保护 剂。积累0 一胡萝h 素的盐藻对于这些逆境胁迫有着很强的抵抗能力,开展盐 藻的生长特性及b 一胡萝卜素的积累特性研究,对于了解盐藻的整个抗逆机制和 综合抗逆水平具有深远的意义。本实验通过对不同胁迫下盐藻的生长特性和p 一 胡萝h 素积累的关系研究,确定b 一胡萝h 素形成规律和机理,试验结果如下: 1 本文通过对盐藻的全波长扫描,确定了盐藻的最佳吸收波长为6 5 4 n m ,且单 位体积盐藻细胞数量与o d 6 5 。的光吸收值呈线性相关。解决了眉前国内外关于 盐藻细胞光吸收值报道不一的问题。 2 针对盐藻具有的综合抗逆生物学特性;研究了杜氏藻属七个种的酸碱耐受 性、极端温度耐受性、耐强光和氮磷比对生长特性影响等问题,发现np a r v a 的耐酸性最强,可在p h 5 0 条件下生存:而口p a i n o a t e 和np a r v a 的耐碱 性最强( p h 9 0 ) ;口印的耐热性较强( 4 5 ) ,口p s r v a 的抗寒性较强( 4 ) 。 每个种生长的最适氮磷比不相同,其中口b a r d a w i 、口印、口p a i n o l a t e 、 口s a l i n a 的最适氮磷比为3 0 ,口b i o c 以a t e 、原种口s a l i n a 、口p a r v a 的最适 氮磷比为5 0 。为下一步抗逆基因的克隆以及0 一胡萝h 索高产奠定了基础。 3 首次系统分析了八种胁迫条件( 高盐、高渗、强光、氧化剂、紫外、缺氮、 缺磷、缺硫) 下,敖藻b 一胡萝i - 素积累的变化趋势,发现在高盐振荡2 4 h 、 高渗振荡2 h 、氧化剂处理0 5 h 、强光( 1 5 0 0 “e m s “) 照射l h 、紫外光照射 叫川人学硕“l 学位论文 1 2 0 s 、n 、p 、s 缺乏时,盐藻b 一胡萝h 素的积累量达到最大,从而为研究0 胡萝h 素积累机理以及利用盐藻: 业化生产1 3 一胡萝h 素提供了更加详细的 理论依据。 4 在确定酸碱性、高盐、强光照、紫外照射、高温刺激、营养元素缺乏 等条件对b 一胡萝h 素积累影响的基础上,比较分析杜氏藻属七个种1 3 一胡 萝p 素积累情况,得出在高盐下口p a i n o j a t e 的b 一胡萝h 索积累量最大, 在强光下口p & r v a 的b 一胡萝h 素积累量最大,在紫外下口s a l i n a 的b 一胡萝 h 素积累量最大。 5 为了探索盐藻细胞p 一胡萝h 素积累的分子机制,初步开展了在有利于盐藻 细胞b 一胡萝h 素积累的不同条件下蛋白表达差异的研究,发现在高盐以及n 、p 和s 营养缺乏胁迫下,盐藻总蛋白电泳出现一条1 5 k d 的特异条带,初步确定该 蛋白的表达与8 一胡萝p 素积累相关。 关键词:盐生杜氏藻生长特性b 一胡萝1 - 素积累逆境种间比较蛋白表达 2 p u 川犬学颂学位论文 b i o l o g i c a lp r o p e r t i e s b - c a r o t e n ea c c u m u l a t i o nr u l ea n d m e c h a n i s mu n d e rt h es t r e s so f d u n a l i e l l as a l i n a m a j o rm i c r o b i o l o g y g r a d u a t e ds t u d e n t :s u nh u it u t o r :c a oy ib a il i n h a n d u n a l i e l l as a l i n ai sav a l u a b l eu n i c e l l u l a rh a l o t o l e r a n tg r e e na l g a i tm o s t l y d i s t r i b u t ei ns o m es a l tf i e l d sa n do c e a n s ,i st h em o s te x t r e m eh a l o t o l e r a n ta l g ai nt h e w o r l d t h eh a l o t o l e r a n tc h l o r o p h y t ad u n a l i e l l as a l i n ai sw e l lk n o w nd u et oi t sa b i l i t y t op r o d u c el a r g eq u a n t i t i e so fb c a r o t e n eu n d e rd e f i n e dc o n d i t i o n so fs t r e s s b y c o m m o nc o n s e n t ,i ti san a t u r a ls o u r c et op r o d u c e1 3 - c a r o t e n e t h ep r e s e n ts t u d yi s i m p o r t a n tt ou n d e r s t a n dt h ew h o l es t r e s s - r e s i s t a n t m a c h a n i s ma n dt h el e v e lo f m u t i p l es t r e s s r e s i s t a n ti nd u n a l i e l l a t h r o u g he x p l o r i n gu n d e rt h es t r e s st h er e l a t i o n o fg r o w t hp r o p e r t i e sw i t h1 3 - c a r o t e n ea c c u m u l a t i o no fd u n a l i e l l a ,w ed e t e r m i n e dt h e b c a r o t e n ef o r m e dm l ea n dm a c h a n i s m t h er e s u l ts h o w e d :( 1 ) t h i ss t u d ys c a n e d t h ew a v e l e n t ho f1 ) s a l i n a ,c o n f i r m e dt h a ti th a so p t i m u ma b s o r b a n c ei n6 5 4 n m t h e n u m b e ro fd s a l i n ac e l l sp e ru n i tv o l u m ei sr e l a t i v ew i t hi t sa b s o r b a n c eo f6 5 4 n mi n c o r r e l a t i o nf u n c t i o n ( 2 ) w eh a v es t u d i e dd u n a l i e l l a sb i o l o g i c a lp r o p e r t i e s , i n c l u d e di t st o l e r a n c ei nd i f f e r e n tp h i t sg r o w t hu n d e r1 0 6 0n p t h i sr e p o r t c a ng i v eu sag e n e r a li d e ao ft h es t a t eo fd u n a l i e l l a sl i v ei na h i g h e r t e m p e r a t u r e ,ac o o l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w i t h o u ti l l u m i n a t i o n ( 3 ) t h i ss t u d y i n v e s t i g a t e s c e l l g r o w t ha n d a c c u m u l a t i o no fb - , c a r o t e n eo fd s a l i n a ,w e r e e s t a b l i s h e db a s i so ns e r i e so fe x p e r i m e n tw i t hd i f f e r e n t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u n d e rt h e n o r m a ic o n d i t i o n s r e s u l t ss h o w e dt h a tt h ea l g a lc e l l u l a rm a x i m u mc o n t e n to f b c a r o t e n ew a so b t a i n e da td e f i n e ds t r e s sc o n d i t i o n s t h eb c a r o t e n e c h l o r o p h y l l r a t i oa r r i v e dt h el a r g e s tv a l u e ,b u ti t sg r o w t hr a t ei sl i m i t e du n d e rt h e s ec o n d i t i o n b a s e do nt h ea b o v er e s u l t s ,t h ec o n t r o l l e dm e c h a n i s ma n di t se f f e c to nt h e s es t r e s s 四川人学倾j :学位论义 f o ra v a i l a b l ec e l la c c u m u l a t i o no fb - c a r o t e n ew a st h u sd i s c u s s e d ( 4 ) w ea n a l y s i s t h a tb c a r o t e n ea c c u m u l a t i o no fs e v e ns t r a i n sd u n a l i e l l ai nd i f i e r e n ts t r e s s c o n d i t i o n s t h es e v e ns t r a i n sw e r eg r o w ni ns u c hc u l t u r ec o n d i t i o n st oe x a m i n et h e d i f f e r e n t1 3 - c a r o t e n ep r o d u c t i o n s ow ec a l lf u r t h e ri n v e s t i g a t et h er u l eo fb c a r o t e n ea c c u m u l a t i o ni nt h e s es t r e s s a n ds e l e c tt h eb e s tv a l u a b l es t r a i ni n c o m m e r c i a lp r o d u c t i o no f b - c a r o t e n e ( 5 ) i no r d e rt oe x p l o r et h em o l e c u l a r m e c h a n i s mo fn s a l i n ap c a r o t e n ea c c u m u l a t i o n w es t u d i e dt h a tt h e p r o t e i n e x p r e s s i o nd i f f e r e n c ei ns o m e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s t r e s sw h i c hb - c a r o t e n ea c c u m u l a t i o n i sh i g h e s t w er e p o r ta1 5 k ds p e c i a ls t r i pi nt h e s ec o n d i t i o n s ,i n i t i a l l yc o n f i r mi ti s r e l a t ew i t hb c a r o t e n ea c c u m u l a t i o n k e yw o r d s :d u n a l i e l l as a l i n ag r o w t hp r o p e r t i e s s t r e s sc o n d i t i o n b - c a r o t e n ea c c u m u l a t i o n c o m p a r i s o n o fs e v e ns t r a i n s p r o t e i ne x p r e s s i o n 4 叫川人学顾 :学位论义 前言 盐生杜氏藻( d u n a l i e l l as a l i n a ,以下简称盐藻) 是一类耐盐的单细胞绿 藻,隶属绿藻门、绿藻缨、团藻目、杜氏藻属,藻体呈单细腿,具有两条等长 的鞭毛和一个杯状叶绿体,无细胞壁。它广泛分布于海洋、盐湖等盐水水体中, 是真核生物中抗盐性最强的一种藻类。盐藻可以在多种胁迫条件下生存,它的 综合抗逆体系除了通过合成甘油来抵抗盐胁迫之外,另外个显著抗逆特征是 通过大量积聚b 胡萝h 素来抵御其他多种胁迫。盐藻体内b 胡萝h 素含量可以 高达于重的1 0 左右,最高时可达1 4 【l j ,为自然界中所有生物之首,而植物 叶子和其他藻类中1 3 一胡萝b 素含量仅为0 3 左右【2 l 。0 一胡萝h 素积累于叶 绿体内的中性脂质小体中,分布在内囊体片层之闯。这也是盐藻区别于其他藻 类的典型生理特征。因此盐藻因其独特的细胞组成和生物学特性受到了广泛的 关注。 类胡萝h 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光合生物中的脂溶性捕光色素,b 一胡萝i - 素是其中一种橙黄色色素。在自然界中,植物和一些微生物都可以合成胡萝h 素,动物以不同的方式代谢胡萝h 索但是自身却不能合成。1 3 胡萝h 素在食品、 医学、保健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天然b 一胡萝h 素分子呈顺式与反式混合 构型,摄入人体后,一部分裂解为维生素a 分子,另一部分具有淬灭体内自由 基,防止衰老以及癌变的生物学活性。1 3 一胡萝h 素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 是一种良好的抗氧化剂和氧化保护剂。受到逆境胁迫的盐藻可被诱导合成大量 b 一胡萝h 素,积累b 一胡萝卜素的盐藻对于这些逆境胁迫有着很强的抵抗能 力尤其是氧化胁迫。一般认为是b 一胡萝h 素对有害物质一单态氧起到了淬 灭作用。另外研究还发现1 3 一胡萝h 素还可以优先叶绿素被光漂白,从而使叶 绿素免受强光的漂白。可见积累b 一胡萝卜素是盐藻抗逆的重要方式之一,研 究盐藻在胁迫条件下b 胡萝p 素的规律和机理是全面研究稚藻的抗逆性特性 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为综合阐述盐藻抗逆特性提供充分的依据。 赫藻在一定的胁迫条件下可以合成和积聚比其他生物高很多的b 胡萝h 素,积累0 一胡萝h 素和盐藻生长的最适条件是相矛盾的。因此研究盐藻的生长 特性和色素秋累规律对于盐藻的犬规模生产b 胡萝h 素有着重大的意义,只有 叫j q k 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充分了解这些特性后,我们才能制定合理的生产方式来解决这一矛盾。一般 认为,利于积累的胁迫条件为高光强、高盐度、高温以及营养元素的缺乏,但 是许多实验都没有将这些胁迫条件下盐藻积累b 一胡萝h 素的规律和机制进行 全面系统的研究,因此进行这样一个全面系统的研究对于了解盐藻的整个1 3 胡 萝p 素积累规律和机理有着很大的意义,同时也会对盐藻的抗逆机制和综合抗 逆水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本文系统研究了盐生杜氏藻的生物学特性和培养条件,考察了不同胁迫条 件对其b 一胡萝h 素积累的影响,比较了不同的藻种的生长条件以及胁迫条件 下b 一胡萝b 紊产量的差异,以及在蛋白水平上初步探讨了盐藻积累b 一胡萝 h 素的机制,为全面研究盐藻的抗逆性特性以及综合阐述盐藻抗逆特性提供了 充分的理论和实验依据,同时也为大规模开发利用盐藻,建立高产盐藻b 一 胡萝p 素的控制模式以及为筛选高产b 一胡萝p 索藻种提供了相关的基础数掘 和实验技术。 叫川人学颇卜学位论文 第一章盐藻最佳光吸收值及其与细胞数的关系研究 由于目前对于盐藻细胞最佳光吸收值的文献报道不一致,为了实验数 据能够尽量准确且能真实反映出盐藻的生长特性,本章通过对盐藻的金波 长扫描,确定盐藻的最佳吸收波长,研究盐藻细胞数量与光吸收值的关系,解决 目前国内外关于盐藻细胞光吸收值报道不一的问题,为以后几章实验的丌 展,提供方法和技术上的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 t 材料 1 1 1 藻种 赫生杜氏藻( d u n a l i e l l as a l i n a ) ,由本实验室保存 1 1 2 仪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t u 1 8 0 0 购自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血 球计数板; 1 1 3 试剂 采用国产分析纯试剂。 1 1 4 盐藻培养液 成分参照文 4 ,5 1 的方法配制。 1 2 方法 1 2 1 盐藻培养方法 采用三角瓶培养,按1 0 接种量接种,在光照与黑暗周期为1 6 h :8 h ,温 度( 2 8 1 ) 环境中培养。 1 2 2 测定盐藻最佳光吸收波长方法 在资料收集阶段,发现有些资料叙述的盐藻最佳吸收峰对应波长有较 大的差异,为了实验数据能够尽量准确,盐藻培养液进行4 0 0 7 0 0 h m 的紫 外光分光光度计的全波长扫描,测定其吸收值。盐藻培养至对数期,将其 按照l o 倍数量级进行稀释,分别取稀释和来稀释的盐藻培养物3 m l 放入 比色杯中进行波长扫描,重复3 次,比较稀释至相同数量级细胞浓度与不 叫川i 火学坝i :学位论丈 加以稀释的区别。 1 2 3 细胞生长测试方法 取l o u l 培养液滴入血球计数板计数框内,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采 用血球计数板进行细胞数目的测定,共观察3 片,取平均数。直接计算出 盐藻细胞数量( c e ll s m 1 ) ,同时测定同一个样品的光吸收值o d 6 5 4 。 2 结果 2 1 盐藻最佳吸收波长的测定 测光方式:a b s 扫描速度:中 采样间隔:1 o n m d 光谱测量 八 7 v 啪 图1 盐藻的波长扫描 为了测定盐藻细胞的生长规律,对盐藻培养物进行4 0 0 7 0 0 h m 波长的 扫描。通过图1 可以看出,盐藻细胞在波长为6 5 4 m 处有一个最大吸收 值0 8 0 1 。因此,选定6 5 4 n m 作为盐藻最佳光吸收波长。 到川大学倾l j 学位论文 2 2 盐藻细胞数量及其与6 5 4 n m 光吸收值的关系 通过对单位体积藻液中盐藻细胞数量与其在6 5 4 n m 的光吸收值的回归分析 发现,细胞数量与6 5 4 n m 的光吸收值呈线性相关( 图2 ) ,其回归主方程是: o d 6 5 4 。= - - 0 0 0 9 9 x 0 0 0 8 6 ,即x = 1 0 1 0 1 0 1 o d 6 5 4 n m + 0 8 6 8 7 ,公式中x 为每m l 藻液的细胞数量,直线方程的相关系数是o 9 9 4 6 。由此可以看出,用o d 6 5 4 。 可以反映盐藻细胞的生长情况。 o 1 0 0 0 0 9 0 0 0 8 0 o 0 7 0 0 0 6 0 0 0 5 0 0 0 4 0 0 0 3 0 0 0 2 0 0 0 1 0 o 0 0 0 567899 5l o 51 11 31 5 5 细胞个数( 1 0 5 m 1 ) 图2 盐藻细胞数量与0 d 6 。的函数关系 3 讨论 3 1 盐藻细胞最佳光吸收波长的确定 目前对于盐藻细胞最佳光吸收值的争议较大,国内报道的文献大部分 描述为:“4 5 0 r i m 是盐藻最佳光吸收波长”1 6 】,而一些国外资料则认为“测 定盐藻是利用其叶绿素含量不同,在6 4 5 至6 6 3 n m 之间用分光光度计测 得的”【7 】以及“测定叶绿素i i 应用6 5 2 n m 分光光度计测a 值最佳”【8 】。 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对实验室保存的7 个盐藻藻种细胞的光吸收值进行了 全波长扫描。实验结果表明,7 个藻种在6 5 4 n m 均有最大的吸收峰,而有 几个种在4 5 0 n m 处也有小的吸收峰,说明6 5 4 n m 是盐藻细胞的最佳光吸 收值埘应波长,因此,在以下的试验中,均选用6 5 4 n m 作为盐藻细胞的 最佳光吸收波长,同时也解决了心内外对于盐藻细胞光吸收值报道不一的 四川人学顾上学位论文 问题。 3 2 盐藻细胞数量与光吸收值的关系 在进行全波长扫描中,为了确定细胞浓度对光吸收值的影响,采用细 胞计数的方法,对不同细胞数量的光吸收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盐 藻的光吸收值会随着浓度变化雨变化,但不会影响到峰值对应的波长,即 稀释只会改变光吸收值的大小,但波形整体变化趋势与形状不会发生改 变,进一步证明盐藻细胞的光吸收值为6 5 4 n m 。 为了确定盐藻细胞数量与光吸收值的关系,进行了盐藻细胞数量与 o d 6 s 4 。的关系的研究。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光吸收值o d 6 5 4 。与单位 体积藻液中救藻细胞数量基本成正相关,即与藻液浓度呈正相关,故 o d 6 5 4 。可直接反映藻液的生长情况。 另外,由于6 5 4r i m 是叶绿素的光吸收值,由此可以看出,盐藻细胞 的光吸收值实际上反映了藻体中叶绿素的含量。该实验结果为以后几章实 验的开展,提供了方法和技术上的依据。 叫川1 人学倾l 一学位论文 第二章杜氏藻七个种生长特性的研究 本章针对盐藻具有的综合抗逆生物学特性,研究杜氏藻属七个种的酸碱耐 受性、极端温度耐受性、耐强光和氮磷比对生长特性影响等问题,得出在不同 的条件下它们的生长特性规律和差异。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1 1 1 藻种 实验藻种为本实验室保存的杜氏藻的七个种d u n a f e h as a l i n a ,原种 d u n a l i e l l as a l i n a ,d u n a l i e l l ap a r v c 2 ,d u n a l i e t l as p , d u n a f f e j1 8b a r d a ii , d u n a f f e f i ap a i n o l a t e 及d u n a l i e l l 昂b i o c u f a t e 。 1 1 2 培养基 培养液成分参照文【4 - 5 l 的方法配制。 1 2 方法 1 2 1 杜氏藻培养方法 采用三角瓶培养,按1 0 接种量接种,在光照与黑暗周期为1 6 h :8 h ,温度 ( 2 8 ) 环境中培养, 1 2 2p h 对七种杜氏藻生长的影响 用饱和浓盐酸及i o m 的n a o h 溶液调p h 值,所需溶液的量如表1 所示。 表1 配制不同p h 值盐藻培养液所需的溶液量 l o o m l5 0u 1 i5 u l8 5 u 1 用量hcih c i n a o h 四jj l a :学硕士学位论文 各做对照及样品l o o m l ,正常培养条件下培养,每目测定其o d 一。值 进行比较与分析。 1 2 3 氮磷比对七种杜氏藻生长的影响 藻液生长至对数生长期,然后转入氮磷浓度比不同的培养基中。先 将磷酸盐的浓度维持在0 m o l l ,不同的氮磷比值通过改变硝酸盐的浓 度实现。配制2 0 0 m l 的培养液,既所需n a n o ;分别为1 7 ,1 7 ,3 4 ,5 l , 6 8 ,8 5 ,1 0 2m g ,氮磷比则分别为1 ,1 0 ,2 0 ,3 0 ,4 0 ,5 0 ,6 0 。然后置 于! f f 常培养条件下培养。7 d 后测定其o d e 值。 1 2 4 温度对七种杜氏藻生长的影响: 耐高温试验: 正常藻液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分别在水浴中以3 5 ,4 0 ,4 5 进行高 温刺激实验。分别在第3 0 m i n 移出l o m l 重新在正常培养条件下培养。接 种后每天测定其0 d 一。值。 耐低温试验: 将正常藻液置于4 。c 培养箱内培养,从放入起计时,每隔1 2 小时取 出1 0 m l 的藻液置于正常培养条件下培养,接种7 d 后测定其0 d 。值。 1 2 5 光照对七种杜氏藻生长的影响: 取生长至对数期的藻液l o m l 至新鲜的正常培养基中,将其移至暗室培养 每日测各个藻种的o d e 一。值。 1 2 6 藻液生长测定方法 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来测出藻液的光吸收值,其值大小与藻液浓度 基本成币比关系,故可用于直接反应藻液生长情况。本实验依据第一章的 实验结果选用6 5 4n m 作为盐藻最佳光吸收波长。 叫i l 大学倾i 。学位论文 2 结果 2 1p h 对七种杜氏藻生长情况的影响 杜氏藻在不同的p h 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不同,而各个种的p h 值适应范 围也不相同。因此有必要研究不同种的杜氏藻在不同p h 值下的生长特性, 为确定这些藻的最适p h 值以及筛选耐酸碱的藻种提供一定的依据。我们 将正常培养的杜氏藻分别接入三个p h 梯度一p h 5 、7 、9 的培养基中,每 天测定它们的o d 一。值,来得出在这三个p h 值下它们的生长情况。 0 l234 5 678 时间( d ) r 二二西石磊:猫j :o 万b i o c u l a t e 一一- i - d s p 。 4 * 丑p a i n o a t e十皿p a r v ai 口s a l i n a l ! 一劂b s a l i n a 一一。 图1p h 5 时七种杜氏藻的生长情况 由实验结果图1 、2 、3 可知,杜氏藻适宜生长的p h 因种而异。其中在 p h 5 这个酸性条件下,这七种杜氏藻的生长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抑制, 基本的生长规律一致,在前期的生长速率较高,在4 d 之后都处于逐渐凋 亡的过程中。但是相比较而言,口p a r v a 的生长情况要好于其他的种,浇 明它有略高于其他种的耐酸性,这对于以后研究耐酸性的藻种有着重大的 意义。 从图2 上我们可以看出,p h 7 基本上杜氏藻普遍适宜生长的p h 值。在 p h ? 时,各个种的杜氏藻生长情况都较好,在整个对数期细胞量都处于逐 渐上升的趋势。 七埽蝎h伦;宝似穹o 0 m n 吼m 0 n m m 吼 州川i 大学坝 学位论文 1 0 9 0 8 8 0 7 0 6 0 5 0 4 0 3 0 2 0 1 0 o + d b a r d a 毗i * d p a n o l a t e - 墅堡! 霉j n a 4678 时间( d ) 二二酝i 五夏矗万二:二二d ? 菇 + n p a r v a+ n s a l i n a 图2p h 7 时七种杜氏藻的生长情况 删 在p h 9 时七种杜氏藻的生长情况在对数期内也基本上呈直线上升趋势 ( 图3 ) 。这说明杜氏藻对于碱性环境的适应能力要强于酸性环境。 ol23 十d ,b a r d a ,n * 显p a i n o l a t e - 一舔种b js a i i n a 45678 时间( d ) - 皿b i o c u l a t e + 盈p a r v a - r d s 口 + ns a i i n a 圉3p h 9 时七种杜氏藻的生长情况 2 2 氮磷比对七种杜氏藻生长情况的影响 氮磷是抽藻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对盐藻生长的影响很大。其中氮源缺乏 6 5 4 3 2 l o 0 0 0 o o 0 lz日b 叫川人学顺 。学位论文 是盐藻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不同种杜氏藻生长的最适氮磷比会有一些差异。 我们待藻液生长至对数生长期,然后转入一系列的氮磷比( t o 、2 0 、3 0 、4 0 、 5 0 、6 0 ) 不同的培养基中,置于正常培养条件下培养,7 d 后测定其0 阢6 m 值,结果如下表。 从表1 上可咀看出,当氮磷比 3 0 时,细胞数与氮磷比几乎呈线性正 相关;氮磷比3 0 时,细胞数处于恒定状态。且桂氏藻的这七个神都遵 守这个规律,没有显著的差异。但是每个种生长的最适氮磷比不相同,其 中9 b 日r d a w i i 、口印、n p m n 0 1 8 t e 、ns a i i n a 的最适氮磷比为3 0 ,口b i o c u l a t e 、 原种口s a l i n a ,丑p a t v z j 的最适氮磷比为5 0 。 表1 不同的氮磷比下七种杜氏藻的生长情况 2 3 高温对七种杜氏藻生长情况的影响 温度是影响杜氏藻生长的因素之一,在适宜的温度下,它们的细胞生长旺 盛,较高或较低的温度就会对它们的生长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杜氏藻对温度 有着很宽的适应范围。为了研究这七种杜氏藻在高温刺激后的生长情况,我们 取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正常藻液,分别在水浴中以3 5 ,4 0 ,4 5 进行高 温刺激实验。在3 0 m i n 后重新在_ f 常培养条件下培养,每天测定其o d 。 值。 川人学颂1 :学位论文 l 06 葛 宫0 5 0 4 0 3 02 0 1 0 一一一。 0l23 l j 一一o 5 时岛( d ) 7 十皿b a r d a w i l+ 口b i o c “a t e十皿s p * 皿坤血o l a t e h 且删m+ 口s a l i n a + - 聚种d s a l d n a 酉n 丽潮预后毛稀衽露薪诬苌# 瓯一一 从图4 上可以看出。3 5 。c 对杜氏藻的生长基本没有抑制作用,各个种 的生长情况和正常条件时相似,呈逐日上升趋势。 而经4 0 。c 刺激后( 图5 ) ,除了口印之外,各个藻种的生长都受到一 些抑制,而且印的生长则受到定刺激,反而比正常时的生长速率高些。 0l234567 时间( d ) + d b a r d a w i l np a i n o l a 8 + 琢种0 。s a l i n a - 一d s p + 皿s a l j n a 图54 0 c 刺激后七种杜氏藻的生长情况 8 5 4 3 2 1 0 o 0 o 0 0 0 l=8 p qj i l 大学烦j :学位论文 在经过4 5 。c 刺激后,图6 我们看出,这个温度对于大多数藻种而言已 经超过了正常的耐受温度,所以它们的生长受到抑制,生长速率缓慢几近 停滞。而口s p 的生长似乎并没有被抑制,仍保持较高的生长速率。 0 5 = 害04 0 3 0 2 0 1 0 时问( d ) 一 1_ 一一”“ i + 皿b a r d a w i l + 口b i o c u l a t e + 皿印 l 十n 阳如o l a t e d p a r v a+ n s m i n 8 i + 励s m i n a 图64 5 c 科澈后七种杜氏藻的生长情况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杜氏藻经过一定的高温刺激后仍有一定的存活率, 一般来说,盐藻的温度耐受上限应定为4 0 ( 3 。然而在我们的实验中发现 经过适当时间、适当温度的高温刺激后的口印具有了较高酌生存能力, 这种现象的产生机制可能是一种诱导作用。这种现象以往的资料未见报 道。这一点也是在以后实验研究中需注蒽的。由于盐藻作为一种耐高温的 优良藻种,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所以其产生耐受性的具体机制是值得深 入研究。 2 4 低温对七种杜氏藻生长情况的影响 同样,低温也是影响杜氏藻生长的因素。在低温条件下,杜氏藻的生长速 率变慢甚至停滞,然而在这七个种之间,它们在低温下的存活和生长情况也不 尽相同。因此我们为了研究它们的低温生长特性,将j 下常藻液置于4 培养箱 内培养,从放入起计时,每隔1 2 h 取出t o m l 的藻液置于正常培养条件下 叫川人学硕上学位论文 培养,接种7 d 后分别测定它们的o d 。值,结果如下: 表2低温刺激后七种杜氏藻的生长情况 。篙燥。t e n 州n 埘z n 。;一妇e 。挈a 肚;”咖耙。脚m d , s a l i n n 羼矽a w 鼢 0 0 2 1 4o 2 7 30 31 20 3 8 0 0 3 9 10 3 1 0o 2 3 0 0 0 1 8 0 0 2 1 0 0 1 9 o 0 2 4 0 0 1 5 0 0 1 4 0 0 1 7 o 0 2 0 0 0 1 8 0 0 2 l 0 0 1 20 ,0 2 20 由1 5 0 0 2 0 0 0 3 1 0 0 1 6 0 0 1 90 0 2 30 0 1 0 0 0 3 1 0 0 2 30 0 2 2 0 0 2 20 0 2 20 0 1 1 0 0 2 80 0 2 30 0 1 2 0 0 3 00 0 2 50 0 2 1 0 0 2 7 0 0 3 10 0 2 2 0 0 2 90 0 3 20 0 1 3 0 0 2 80 0 2 8 0 0 1 2 0 0 7 10 0 1 7 0 0 6 40 0 2 2 0 0 6 20 0 2 0 0 0 5 80 0 2 5 0 0 5 30 ,0 1 9 0 0 5 10 0 2 0 0 0 5 50 0 2 1 0 0 5 3 0 0 2 1 o 0 5 40 0 1 9 0 0 5 20 0 1 8 0 ,0 2 3 0 0 2 8 o ,0 2 6 0 0 3 0 o 0 2 5 0 0 2 7 0 0 2 9 0 0 2 8 o 0 2 8 o 0 2 7 表2 说明盐藻在低温下生长受到抑制,无法正常生长,但是n p a r r 8 相对其它种有较强的抗冻性,在低温条件下还是有一定数量的细胞存活下 来。作为一种亚热带藻种,杜氏藻对低温的敏感性是阻碍其工业大量生产 的因素之一,有必要寻求温度要求范围更广的新藻种。这就需要通过基因 工程的方法来进一步筛选优势植株。 2 5 光照对七种杜氏藻生长情况的影响 杜氏藻是一种营自养生活的绿藻,必须依靠光合作用来合成有机物质,因 此光照对杜氏藻的生长至关重要。我们取生长至对数期的藻液1 0 m l 至新鲜的e 常培养基中,将其移至暗室培养,每只测各个藻种的o d 。,值,分析杜氏藻 在暗培养的情况下的生长特性。 1 8 m 。 坫 2 :3 3 ” 4 帖 5 四川i 大学 0 i fj f j 学位论文 表3 暗培养下七种杜氏藻的生长情况 d b a r d a w i lo 0 4 90 0 4 40 0 6 00 0 6 2 0 0 4 4o 0 5 00 0 2 90 0 2 6 d b i o c u l a t e0 ,0 6 0 0 0 3 30 0 5 80 0 6 1 o 0 4 6o 0 4 30 0 3 40 0 3 0 d 印 0 0 5 9o 0 2 7 0 0 5 80 0 5 6 0 0 5 00 0 50 0 4 50 0 3 9 d p a i n o l a t e 0 0 4 20 0 5 3 0 0 5 20 0 6 10 ,0 4 3o0 2 9 o 0 0 60 0 0 5 d p a r v a 0 0 5 60 0 5 70 0 5 8o 0 5 8 0 0 5 2o 0 6 30 0 5 5 o 0 5 1 d s a l i n a o 0 5 60 0 3 7 0 0 510 0 4 40 0 4 6 0 0 4 80 0 3 1o 0 2 8 原释d s 4 l i n n0 0 4 00 0 3 80 0 4 00 0 3 7 0 0 3 2 0 0 3 80 0 1 50 0 2 3 从上表的结果可以看出,光照是影响杜氏藻生长的主要因子,在暗培养时, 这七种杜氏藻都几乎没有生长,处于停滞期,尤其是在后期出现凋亡现象,这 时光照是其生长的主要抑制因素。 3 讨论 3 1 o h 对杜氏藻生长的影响 从结果音盼可以看出,七个种的杜氏藻在不问的p h 下的生长情况不尽 相同。因而在盐藻培养中应注意针对不同的种采用不同的培养条件。由于 针对盐藻作p h 实验在国内海属首次,在实验方法与结果论证上,不免具 有一定主观性,但与一些外文资料的参考数据还是基本吻合的 7 t8 1 ,盐藻 的最适p h 值为7 7 5 ,大多数的盐藻不耐酸,但是在碱性条件有定的适 应能力。 3 2 氦磷比对杜氏藻生长的影响 通过我们的实验得出,当氮磷比 3 0 时,p 是主要的限制因子。从n 限制到p 限制的转变 叫川人学倾i 。学位论文 以氮磷比3 0 为界限,这说明n 和p 对盐藻生长存在重要的影响作用。其 作用机制呈现一种此消彼长的对应关系。实验结果与资料【9 中“当氯、 磷浓度分别达到3 m m 0 1 l 和0 1 m m o l l 时,盐藻生长最佳”的结论完全一 致,可以基本证明是正确的。说明了当氮、磷浓度低于这一数值时,细胞 生长速率下降,当高于这一数值时,则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这可能是高浓 度对细胞代谢具有生理毒性。所以在敖藻培养中应注意合理安排培养液成 分,切忌过浓过稀,对盐藻的生长及甘油、类胡萝h 素的工业产量都有极 其不利的影响。还要注意在培养中随时观察培养液成分的变化,随时补充 营养成分。 3 3 温度对杜氏藻生长的影响 在自然环境中,温度是影响杜氏藻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杜氏藻对湿 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杜氏盐藻分裂旺盛,生长速度 快。据报道,它的温度上限是4 0 。c 左右,下限为5 ,最适生长温度为 2 5 3 0 。c 1 1 0 ) 。当温度为5 时,杜氏藻生长缓慢,细胞不增殖;当温度超 过4 0 时,生长受到抑制。然而本试验发现杜氏藻各个种对温度的适应 能力不同,在高温时口印经过热刺激后的生长速率反而有一些升高,低 温刺激时,口b a r d a w i l 表现出比其他种较强的抗冻能力。 3 4 光照对杜氏藻生长的影响 杜氏藻营自养生活,必须依靠光合作用来合成有机物质。因此,光照 对杜氏藻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杜氏藻是一浮游单细胞藻类,对自然光的 利用率可达总光照量的3 一1 1 ,大于一般高等植物( 0 5 - 7 左右) ,这主 要可能与单细胞藻类的细胞生理机制有关;另外,单细胞藻类的叶绿体无 重叠的情况,可以使阳光直接透入;此外,杜氏藻具鞭毛,可游动并有趋 光性,也提高了对光照的利用率。 p u 川大学顺i j 学位论文 在大量培养的生长初期,由于藻液密度小,藻体能充分吸收光线,这时藻 体的生长主要取决于培养液的成分和其它坏境条件。盟j 长后期,出于藻液密度 继续增大,藻体不能达到饱和,细胞的生长速度会逐渐下降。此时,光照强度 就成了制约藻体生长的主要因素,如果给予1 0 0 0ue m - 2 s 一1 以上的强光照, 会加速其生长速度:同时培养中经常搅拌培养物,使密度变得均匀从而提高光 能利用率。 p hj 1 1 人学硬上学位论文 第三章胁迫条件下盐藻1 3 一胡萝l 、素积累规律 盐藻在一定的胁迫条件下可以大量积聚b 胡萝h 素,一般认为,利于积累 的胁迫条件为高光强、高盐度、高温以及营养元素的缺乏,对这些胁迫条件下 盐藻积累b 胡萝h 素的规律和机制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本章首次系统分析了 八种胁迫条件( 高盐、高渗、强光、氧化剂、紫外、缺氮、缺磷、缺硫) 下, 盐藻b 一胡萝b 素积累的变化趋势,从而为研究一胡萝b 紊积累机理和盐藻 抗逆特性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 1 材料 i 1 1 藻种 赫生杜氏藻( d u n a l d e l l as a l i n a ) ,由本实验室保存。 1 1 2 盐藻培养基 培养液成分参照文【4 。】的方法配制。进行不同条件培养时,在此基础上对组 分进行相应调整即可。正常培养基的n a c l 浓度为1 5 m o l l 。 1 2 方法 1 2 1 盐藻培养条件 采用三角瓶培养,按1 0 接种量接种,在光照与黑暗周期为1 6 h :8 h ,温 度( 2 8 1 ) 玮境中培养。 1 2 2 盐藻高盐胁迫 从i f 常培养液中耿藻液5 0 m l ,3 5 0 0 r 离心4 m i n ,去上清,然后将细胞重悬 入等体积的n a c i 浓度为3 5 m o l l 的高盐培养液中,分别在0 、2 、4 、6 h 时取 样。 叫j 人学颂上学位论文 1 2 3 盐藻高渗胁迫 从j 下常培养液中取出藻液5 0 m ,3 5 0 0 r 离心4 m i n ,再将细胞重悬接入等体 积的n a c 浓度为0 5 m o l l ,甘油浓度为4 m o l l 的高渗培养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