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学专业论文)清代四川地区嘉陵江流域陆路交通研究.pdf_第1页
(历史地理学专业论文)清代四川地区嘉陵江流域陆路交通研究.pdf_第2页
(历史地理学专业论文)清代四川地区嘉陵江流域陆路交通研究.pdf_第3页
(历史地理学专业论文)清代四川地区嘉陵江流域陆路交通研究.pdf_第4页
(历史地理学专业论文)清代四川地区嘉陵江流域陆路交通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历史地理学专业论文)清代四川地区嘉陵江流域陆路交通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摘要i a b s t r a c t i i 绪论1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1 ( 一) 、理论意义1 ( 二) 、实用价值1 二、重难点及创新l 三、文献综述2 ( 一) 、直接研究四川地区嘉陵江流域陆路交通路线的成果2 ( - - ) 、区域历史地理研究成果中涉及的四川地区嘉陵江流域陆路交通状况3 ( 三) 、研究清代驿运制度的成果中涉及到清代四川地区嘉陵江流域陆路交通 :3 ( 四) 、存在的不足3 四、概念界定5 ( 一) 、“嘉陵江流域5 ( 二) 、“四川地区嘉陵江流域”5 第一章本区域内的主要干线道路6 第一节东大路6 第二节北大路7 第三节西大路一甘松路1 0 第二章本区域内的支线道路1 3 第一节小川北路1 3 第二节小川东路1 6 第三节僻北路1 8 第四节僻东北路2 2 第五节僻东北路支路2 6 第六节米仓道2 8 第七节阴平道2 9 第八节景谷道3 0 第三章本区域内县际之间的交通线路3 1 第一节营蓬南线3 1 第二节广遂线3 2 第三节江太线3 4 第四节成遂线3 6 第五节遂壁线3 7 第六节成绵线3 9 第七节三江线4 0 第八节松江线4 1 第九节达梁线4 4 第十节洋渠路4 5 第四章本区域内县内交通线路4 7 第一节重庆府诸县小路4 7 1 、巴县、江北厅诸小路4 7 2 、璧山县诸小路4 8 3 、铜梁县诸小路4 9 4 、大足县诸小路5 0 5 、合州诸小路5 1 6 、定远县诸小路5 2 第二节顺庆府诸县小路5 2 7 、南充县诸小路5 2 8 、蓬州诸小路5 7 9 、仪陇县诸小路5 7 1 0 、广安州诸小路:5 9 1 1 、西充县诸小路6 3 1 2 营山县诸小路6 4 1 3 、岳池县诸小路6 5 第三节绥定府、太平厅诸县小路6 6 1 、达县诸小路6 6 2 、东乡县诸小路6 7 3 、新宁县诸小路6 7 4 、渠县诸小路6 8 5 、大竹县诸小路6 8 6 、太平厅诸小路7 0 第四节保宁府诸县小路7 4 l 、阆中县诸小路7 4 2 、苍溪县诸小路7 5 3 、南部县诸小路7 6 4 、广元县、昭化县、剑9 i i 诸小路7 6 5 、巴州诸小路7 7 6 、通江县诸小路7 9 7 、南江县诸小路8 0 第五节潼川府诸县小路8 2 1 、三台县诸小路8 2 2 、射洪县诸小路8 2 3 、中江县诸小路8 3 4 、盐亭县诸小路8 4 5 、遂宁县诸小路8 5 6 、蓬溪县诸小路8 7 7 、安岳县诸小路8 7 8 、乐至县诸小路8 8 第六节龙安府、松潘厅诸县小路9 2 l 、平武县诸小路9 2 2 、江油县、彰明县诸小路9 2 3 、石泉县诸小路9 3 4 、松潘厅诸小路9 3 第七节绵州诸县小路9 5 1 、绵阳县诸小路9 5 2 、罗江县诸小路9 6 3 、梓潼县诸小路9 7 4 、安县诸小路9 7 第五章结语9 9 第一节嘉陵江流域地区陆路交通路线形成原因9 9 1 、作为水路交通的补充9 9 2 、连接各大水系9 9 3 、裁弯取直的需要9 9 流域地区陆路交通路线分布特点9 9 比较明显9 9 多于东西走向1 0 0 通枢纽已经开始初步呈现1 0 0 流域地区陆路交通网络影响因素1 0 1 1 0 1 1 0 3 嘉陵江流域地区陆路交通网络的影响1 0 3 路铁路大都沿袭旧有线路的走向1 0 3 公路和铁路的线路走向提供参考1 0 4 1 0 5 1 1 3 】1 4 摘要 清代四川地区嘉陵江流域陆路交通研究 历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易宇 指导教师马强教授 摘要 嘉陵江是四川的重要河流,也是在四川境内流域面积最大的一条河流,如今在第二轮西 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国家要求加快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由此各地大规模开展陆路交通线路 建设,该论文对于新建线路的选址走向有一定的参考意见。因此,开展对清代四川地区嘉陵 江流域陆路交通研究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本文作为嘉陵江流域历史地理综合研究 课题的一部分,主要负责梳理清代四川地区嘉陵江流域的基本陆路交通路线,尽量做到复原 陆路交通路线的基本概况,为嘉陵江流域历史地理综合研究提供详尽准确的地理资料。 论文第一部分解释了选题原由,充分说明了对清代四川地区嘉陵江流域陆路交通研究是极具 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的。论文第二部分对清代四川地区嘉陵江流域的基本陆路交通路线做了 详细考证。这一部分分别考证了该区域内的三级干道以及区内四十五个县的县际和县内陆路 也做了考证,详细勾勒了它们的线路走向。论文第三部分,简要分析了清代四川地区嘉陵江 流域陆路交通路线形成原因、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认为嘉陵江流域陆路交通呈现道路走向方 面,沿河筑路情况明显;道路框架方面,南北向的道路偏多,东西向的道路偏少;交通枢纽 方面,多层次、网络化交通枢纽格局已经出现等特点。同时,还分析了影响清代四川地区嘉 陵江流域交通线路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以及对现代交通网路的影响。 关键词:清代嘉陵江流域陆路交通 d y n a s t y t h i sp a r tr e s p e c t i v e l yd o e st e x t u a lr e s e a r c ho nl e v e l3t r u n kr o a di nt h ea r e aa n dt h el a n d r o u t e si n t h i s4 5c o u n t i e s i td r a w st h eo u t l i n eo ft h e i rd i r e c t i o n si nd e t a i l t h et h i r dp a r to ft h e p a p e rb r i e f l ya n a l y s e st h ef o r m a t i o nr e a s o n s ,c h a r a c t e r sa n di n f l u e n c ef a c t o r so f t h ea u t h o rt h i n k s t h a tt h el a n dt r a f f i co fj i a l i n gf i v e rb a s i np r e s e n t sl i k et h i s :o nt r e n dp a r t ,b u i l dt h er o a da l o n gt h e r i v e r ;o nf r a m ep a r t ,m o r en o r t h s o u t hr o a d s ,l e s se a s t w e s tr o a d s ;o nt r a f f i ch u bp a r t ,m u l t i - l e v e l a n dn e t w o r kt r a f f i ch u b p a t t e r nh a se m e r g e d ,e t c a tt h e s a m et i m e ,i ta l s oa n a l y s e st h en a t u r a la n d s o c i a le c o n o m i cf a c t o r so fl a n dt r a f f i cr o u t e so fj i a l i n gf i v e rb a s i ni ns i c h u a nr e g i o ni nq i n g d y n a s t ya sw e l la si t si n f l u e n c eo nt h em o d e m t r a f f i cn e t w o r k k e y w o r d s :q i n gd y n a s t yj i a l i n gr i v e rb a s i n l a n dt r a f f i c i i 绪论 绪论 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 一) 、理论意义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历史交通地理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取得了丰富成果。 但对清代嘉陵江流域交通的关注不多,已有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巴蜀向外的通道交 通线路领域,对流域内尤其是四川盆地内部交通研究关注不够,基本的交通路线 研究、主要交通路线的时空演变规律等都较薄弱,因此还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 以“清代四川地区嘉陵江流域陆路交通研究”为选题,可以弥补前人研究之不足。 另外,对丰富嘉陵江流域区域历史地理研究也有一定的意义。 ( 二) 、实用价值 嘉陵江是四川的重要河流,也是在四川境内流域面积最大的一条河流,这在 第二轮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国家要求加快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由此各地大规 模开展陆路交通线路建设,该论文对于新建线路的选址走向有一定的参考意见。 因此,开展对清代四川地区嘉陵江流域陆路交通研究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清代四川地区嘉陵江流域陆路交通研究 这一选题可以配合马强教授的“嘉陵 江流域历史地理综合研究 教育部课题的研究,将最终研究成果反映在历史地图 上,成为“嘉陵江流域历史地理综合研究 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重难点及创新 本论文的重点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将清代四川地区嘉陵江流域的主要陆路 交通路线考证清楚;二是对这些陆路交通路线区分等级,建立网络;三是将考证 出的主要陆路交通路线落实到地图上。 本论文的难点在于如何从数量众多的方志资料中考证出清代四川地区嘉陵江 流域各线具体的陆路交通路线,并将其落实到地图上。其次就是众多交通线路的 实地考察和定位也是本文的一个难点。 两南大学硕十学伊论文 前人对于清代四川地区嘉陵江流域陆路交通的研究较为薄弱,本论文第一次 对清代四川地区嘉陵江流域的陆路交通做一个系统地梳理,可补前人研究之不足, 丰富嘉陵江流域区域历史地理的研究成果,这姑且算做本论文的创新点吧。 三、文献综述 笔者在检索中国历史地理学论著索引( 1 9 0 0 1 9 8 0 ) ) ) ( 杜瑜、朱玲玲编, 书目文献出版社,1 9 8 6 年)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索引( 1 9 7 9 2 0 0 8 ) 和上 海图书馆全国报刊资料索引( 1 9 8 0 - 2 0 0 8 ) 等索引资料,并查看近年来研究论 著后发现,对于“清代四川地区嘉陵江流域陆路交通研究 这一问题,目前学术 界已经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相对而言还是比较薄弱。 目前学术界对于清代四川地区嘉陵江流域交通状况的研究成果不多,但主要 集中在四川对外交通线路上。但对四川地区内部的陆路交通状况重视不够。现将 已有的主要研究成果主要总结如下: ( 一) 、直接研究四川地区嘉陵江流域陆路交通路线的成果 在区域历史交通地理的研究中,严耕望的唐代交通图考( 上海古籍出版 社,2 0 0 7 年) 蓝勇的四川古代交通路线史(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8 9 年) 、 西南历史文化地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1 年) 、古代交通生态研究与 实地考察( 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9 9 年) 、黎小龙的交通贸易与西南开发( 西 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4 年) ,马强的汉水上游与蜀道历史地理研究( 四川人 民出版社,2 0 0 4 年) 等专著中对四川地区嘉陵江流域的交通问题很重视,但只提 到了几条主要的交通路线,确定了大致的走向,但是对路线的具体走向考证不够 详细,对于线路的具体定位比较模糊。李之勤的金牛道北段线路的变迁与优化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 0 0 4 年2 期) ,蓝勇的米仓道的踏察与考证( 四川 文物,1 9 8 9 年2 期) ,李烨、余忠平的米仓道考察记( 文博,1 9 9 4 年2 期) , 蒋志的绵阳市境内古驿道小考( 绵阳师专学报,1 9 9 8 年1 期) ,以上4 篇论 文都只是对一个区域内的其中一条道路进行了考证和论述。林超的秦岭与大巴 山对于四川与西北交通之影响,( 地理学报,1 9 4 7 年z l 期) ,主要研究秦巴山 地之间的道路。龙汉武、文双发的抗战时期的四川交通述论,( 武汉交通职业 2 绪论 曼曼曼曼曼曼曼曼! i 曼曼曼曼曼曼曼曼舅鼍曼曼曼曼曼皇曼曼曼曼曼曼寰曼蔓曼皇曼曼曼曼曼量曼鼍曼置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皇量皇曼皇舅舅曼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 学院学报,2 0 0 5 年3 期) 主要研究是抗战时期四川地区的交通情况,但是对于 流域内的陆路交通只是略有提及,没有仔细阐述。王文君的长江三峡地区清代 陆路交通网络研究( 西南大学,2 0 0 9 年) 中也涉及到了一部分嘉陵江流域与三 峡地区重合部分的陆路交通线路。 ( 二) 、区域历史地理研究成果中涉及的四川地区嘉陵江流域陆路交通状况 在区域历史交通地理的研究中,一些交通管理部门编修的交通史对四川地区嘉 陵江流域清代的陆路交通也有涉及,如中国古代道路交通史( 中国公路交通史 编审委员会,人民交通出版社,1 9 9 4 年) 、四川公路交通史( 王立显,四川人 民出版社,1 9 8 9 年) 、四川交通史志文稿古代陆路交通篇( 四川省交通厅地方 交通史志编纂委员会,内部出版,1 9 8 4 年) 、四川交通史志文稿民间运输篇( 四 川1 省交通厅地方交通史志编纂委员会,内部出版,1 9 8 4 年) 等,对清代四川地区 嘉陵江流域的主要陆路交通干线都有介绍,对线路走向做了大致描述,但较为简 略,对支路路线则没有论述。张波、王双怀的西部交通的历史考察( 中国历 史地理论丛,2 0 0 3 年第2 期) 对清代四川地区的交通路线做了简要介绍,分析 了影响西部交通的主要因素,未能对流域内的陆路交通路线做具体研究。 ( 三) 、研究清代驿运制度的成果中涉及到清代四川地区嘉陵江流域陆路交通 很多涉及驿运制度的研究成果,如金光亮的中国清代的驿运概况( 驿运 月刊,1 9 4 1 年5 月) 和清代康雍两朝的四川驿运( 驿运月刊,1 9 4 1 年6 月) 、健庐的清代川境驿站路程( 四川文献,1 9 7 4 年l l 期) 、王长启的清 代驿站递送排单与公文信( 文博,1 9 9 2 年6 月) 、方裕瑾的清代邮驿制度概 述( 历史档案,1 9 8 2 年4 期) 等都从驿运制度、驿递方式等方面对流域内的 驿运有所涉及。刘文鹏的清代驿传及其与疆域形成关系之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 0 0 4 年) 在“行省区的驿传网络 中论述了清代四川省的主要交通路线, 虽也涉及到嘉陵江流域的一些陆路交通路线,但不是其研究的重点,也未能深入 阐述。 ( 四) 、存在的不足 通过总结前人成果,我们发现目前对清代四川地区嘉陵江流域陆路交通研究 两南大学硕十学伊论文 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 一) 在研究角度上,基础研究薄弱 1 缺乏对具体交通路线的研究 目前学术界对四川地区嘉陵江流域历史交通地理的研究侧重点主要在出省 的几条线路上,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对省内陆路交通的重视程度不够,具体的交通 路线都不是很清楚。对研究区域内的主要交通干线只有大致的走向描述,仅少数 线路具体经过的地区有人研究。许多支路、小路就无人论及。 2 对清代四川地区嘉陵江流域陆路交通网络研究薄弱 清代四川地区嘉陵江流域陆路交通路线研究的薄弱,直接导致了对这一地区 陆路交通网络的研究难以深入。相对于其他地区、其他交通路线的交通网络研究, 如陕西近代交通网的形成及特点( 任军利,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 0 0 0 年3 月) 、西南丝绸之路是一个多元立体的交通网络( 黄光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 0 0 2 年4 期) 等,四川地区嘉陵江流域陆路交通网络研究几乎称得上空白。目前 学术界对区域内主要交通路线缺乏全面深入考证和整理;对干线、支线的关系缺 乏深入研究,道路等级状况不明确。 3 缺乏对陆路交通路线的时空演变规律研究 目前学术界对清代四川地区嘉陵江流域陆路交通的基础研究薄弱,更无人探 讨有清一代这一地区交通道路的时空演变规律。 ( 二) 研究方法上存在不足 学术界目前在对四川地区嘉陵江流域清代陆路交通研究中,运用的主要研究 方法还是文献推证法,缺乏运用比例尺较大的地图进行地理信息的比对。另外, 对实地踏察运用的也不充分。 ( 三) 在资料运用上也不充分 目前,学术界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上运用的主要资料是传统的文献资料,对其 他资料的运用不够充分: 首先是对四川地区嘉陵江流域各县的民国地方志资料运用不足。对建国后这 一地区各县的方志资料虽有运用,但也不充分。 其次是对游记、笔记等资料运用不够充分。对清人的一些有关四川地区嘉陵 江流域区的游记运用不够。对西方人和日本人在四川地区嘉陵江流域的调查考察 4 绪论 曼曼曼曼舅曼曼量曼曼曼曼皇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舅皇曼舅曼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i:i i 曼曼皇曼皇鼍曼曼 所遗留的游记资料不够重视。 再次是对地名录资料运用不够。学界没有充分利用这一地区8 0 年代编写的 地名录资料对地名进行倒推,从而考证出清代地名。 四、概念界定 ( 一) 、“嘉陵江流域” “嘉陵江”在唐以前称西汉水,唐以后改称嘉陵江,嘉陵江之名最早见于唐 代的元和郡县志。嘉陵江是长江的一级支流,全长为1 11 9 公里,流域面积1 6 万平方公里,居长江各支流之首。按照现代自然地理学者的划分四川广元以上为 上游,四川广元至重庆合川为中游,合川以下为下游段。嘉陵江于重庆汇入长江。 “流域及河流的干流和支流所流过的整个区域。“嘉陵江流域”及嘉陵江干流及 其所有支流流经的整个区域,包括今天今天甘肃、陕西、四川、重庆等广大地区。 ( 二) 、“四川地区嘉陵江流域” “四川地区嘉陵江流域在历史上的范围也存在变动。那么本文所讨论的“四 川地区嘉陵江流域”,是指清代1 8 2 0 年四川布政使在嘉陵江流域行使政权的范围。 本文所指的“四川地区嘉陵江流域 具体到行政区划上,主要包括保宁府、顺庆 府、龙安府、潼川府、绥定府、太平厅、松潘直隶厅全部辖区,以及重庆府所辖 的巴县、江北厅、铜梁县、合州、大足县、璧山县、定远县,绵州直隶州所辖绵 州、梓潼县、罗江县。 嘉陵江志,四川水利水电厅,1 9 9 1 年,第l 页 两南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一章本区域内的主要干线道路 第一节东大路 东大路在清代是成都通往重庆的一条主要道路,由成都的锦官驿出发经过简 州、资阳、内江、荣昌、永川最后到达重庆,全长九百多里,路面为5 - 8 尺左右 的石板大道,共计五驿、四镇、三街、七十二场。进入璧山境内的具体走向如下: 所属府所属县古地名今地名里数备注 重庆府璧山县界牌铺县南九十里接永川境 重庆府璧山县高古铺重庆市璧山县丁家镇马县南八十里 坊村 重庆府璧山县石梯铺重庆市璧山县丁家镇县南七十里 重庆府璧山县帽子铺待考县南六十里 重庆府璧山县来风驿重庆市璧山县青杠街道县南五十里 ( 并铺)来风驿 重庆府璧山县拖木铺重庆市璧山县青杠街道县东六十里接巴县境 拖木漕 重庆府巴县走马铺重庆市九龙坡区走马镇县西八十七里 重庆府 巴县凤山铺 重庆市九龙坡区金凤镇 县西七十二里 重庆府巴县白市驿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县西五十五里 ( 并铺)镇 重庆府巴县二郎铺重庆市九龙坡区二郎县西三十五里 重庆府巴县 石桥铺 重庆市九龙坡区石桥铺县西二十里 重庆府巴县佛图铺重庆市渝中区佛图关县西十里 重庆府巴县底塘铺重庆市渝中区县城内 本表主要参考资料:嘉庆四川通志卷8 9 武备铺递;道光重庆府志 卷6 武备志;道光江北厅志卷1 舆地志;同治( ( 璧山县志卷2 武备铺 递;民国巴县志卷1 4 交通;四川省巴县志编修委员会编:巴县志,重 庆出版社,1 9 9 4 年,第3 2 2 页;重庆市渝北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江北县志, 重庆出版社,1 9 9 6 年,第2 9 9 页;重庆市江北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重庆市 江北区志,巴蜀书社,1 9 9 3 年,第5 2 1 页;四川省璧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璧山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9 6 年,第2 7 5 - 2 7 7 页;重庆市市中区地名领 导小组:四川省重庆市市中区地名录,内部出版,1 9 8 5 年。四川省巴县地名领 导小组编:四川省巴县地名录,内部出版,19 8 3 年;重庆市江北区地名领导小 组编:四川省重庆市江北区地名录,内部出版1 9 8 2 年;四川省江北县地名领 6 第一章本区域内的卡要干道线路 导小组编:四川省江北县地名录,内部出版,1 9 8 5 年;四川省璧山县地名领导 小组:四川省璧山县地名录,内部出版,1 9 8 2 年;四川省测绘局编:四川省 地图集,内部出版,1 9 8 1 年;重庆市地图册,中国地图出版社,2 0 0 6 年。 此线路同今天成渝高速公路走向基本吻合。 第二节北大路 北大路又称金牛道,川1 陕西线,是一条古道,最早开凿于战国时期,一直是 四川通往外地的条主要干道。它从陕西汉中出发,经过宁强,进入四川广元境内, 其具体走向如下: 所属府所属县古地名 今地名 里数备注 保宁府广元县椿树铺广元市朝大区转斗镇黎东北一百三十接陕西宁强境 明村里 保j 。府广元县转斗铺广元市朝天区转斗镇东北一百二十 里 保宁府广元县中子铺广元市朝天区中子镇东北一百一十 里 保宁府广元县纸房铺广元市朝天区宣河镇东北百里 保宁府广元县榆林铺待考东北八十里 保宁府广元县杂果铺待考东北七十里 保宁府广元县金堆铺广元市朝天区东北六十里 保宁府广元县上关铺待考东北五十里 保宁府广元县望云铺广元市朝天区沙河镇望东北四十里 云村 保宁府广元县垒石铺待考东北三十里 保j 。府广元县石桥铺待考东北二十里 保宁府广元县瓷窑铺广元市利州区工农镇东北十五里 保宁府广元县县门铺广元市利州区县治 保宁府广元县上门铺待考西南十里 保宁府 广元县皂角铺 待考 西南二十里接昭化县境 保宁府昭化县榆钱铺待考东二十里 保宁府昭化县桔柏铺广元市元坝区昭化镇桔东十里 柏渡 保宁府 昭化县 县门铺广元市元坝区昭化镇县治 保宁府昭化县天雄铺广元市元坝区昭化镇天西十里 雄村 保宁府昭化县新铺待考西二十里 保宁府昭化县竹垭铺广元市元坝区大朝乡五硒三十里 堆村 7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保j :府 昭化县人木铺j 元市元蜘 人朝乡曲四十里 保宁府昭化县高庙铺广元市元坝区大朝乡高r 晤五十里接剑州境 庙村 保宁府剑州七里坡铺广元市剑阁县剑门关镇东八十里 七里坡 保,府n j h志公寺铺广元市剑阁县剑门关镇东七十里 志公寺 保宁府 剑州剑门铺广元市剑阁县剑门关镇东六十里 保宁府 剑州青树子铺,“元市剑阁县剑门关镇东五十里 青树村 保宁府剑州汉阳铺广元市剑阁县汉阳镇东四十里 保。j 。府剑州石洞铺 广元市剑阁县汉阳镇石东三十里 洞沟村 保宁府剑州抄手铺广元市剑阁县普安镇抄东二十里 手铺 保j 。府剑州底塘铺广元市剑阁县酱安镇- 城,j 、东门夕h 保宁府剑州清凉桥铺广元市剑阁县凉山乡清 西十里 凉村 保j 1 府 剑州梁山铺广元市剑阁县凉山乡西二十里 保宁府剑州读。伟台铺西三十里 保宁府剑州柳池沟铺广元市剑阁县柳沟镇 西四十里 保j 。府佥t j , j - i 垂泉铺广元市剑阁县垂泉镇西入十里 保宁府剑州武连铺广元市剑阁县武连镇西八十里 保j 。府盆e j , j ,h 瓦子垭铺广元市剑阁县马灯乡瓦西九十里接梓潼县境 子村 绵州梓潼县演武铺绵阳市梓潼县演武乡北七十里 绵州梓潼县酒店铺绵阳市梓潼县演武乡酒 北六十里 店垭村 绵州梓潼县上亭铺绵阳市梓潼县演武乡上 北五十里 亭铺 绵i h梓潼县城垣铺待考北四十里 绵州梓潼县通木铺待考 北三十里 绵州 梓潼县 吉阳铺待考:t l - 一十里 绵州梓潼县水观音铺绵阳市梓潼县文昌镇水北十里 观音 绵州梓潼县底塘铺绵阳市梓潼县文吕镇县治内 绵州梓潼县漏风铺绵阳市梓潼县长卿镇南十里 绵州梓潼县板桥铺绵阳市梓潼县石牛镇板 南二十里 桥村 绵州梓潼县 石牛铺 绵阳市梓潼县石牛镇 南三十里 接绵州境 绵州绵州宣化铺绵阳市游仙区徐家镇北七十里 绵州绵州魏城驿铺绵阳市游仙区魏城镇 北八十里 8 第一章本叉:域内的士要干道线路 绵州绵州 铜瓦铺 绵阳i 订游仙【x 魏城镇铜 北五十里 瓦铺 绵州绵州沈香铺绵阳市游仙区沉抗镇北四十里 绵州绵州 蔡家铺绵阳市游仙区沉抗镇蔡 北三十里 家桥村 绵州绵州抗香铺绵阳市游仙区沉抗镇抗北二十里 香铺 绵州绵州滥泥沟铺 绵阳市游仙区小枧沟镇 北十里 滥泥沟 绵州绵州底塘铺绵阳市涪城区州治 绵州绵州石桥铺 绵阳市涪城区石塘镇 西十里 绵州绵州皂角铺绵阳市涪城区新皂镇两三十里 绵州绵州新铺待考西四十里 绵州绵i 1鸡鸣铺待考西五十里 接罗江境 绵州罗江县金山铺德阳市罗江县金山镇东北二十里 绵州罗江县 大井铺德阳市罗江县大井镇 东北十五里 绵州罗江县底塘铺德阳市罗江县万安镇城内 绵州罗江县白马关铺德阳市罗江县白马关镇 西十里 至广济桥交德 阳境 此后再经过德阳、汉州、最后达到成都的锦官驿。 本表主要参考资料:嘉庆四川通志卷8 9 武备铺递;咸丰梓潼县志 卷3 驿传;同治罗江县志卷8 驿传;同治直隶绵州志卷2 3 驿传; 道光重修昭化县志卷2 9 铺递;咸丰梓潼县志卷2 驿递;同治剑 州志卷6 赋役;民国重修广元县志稿卷2 交通;民国( ( 绵阳县志卷 1 道路。绵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绵阳市志,四川辞书出版社,1 9 9 9 年, 第3 3 1 页- 3 3 4 页。四川省梓潼县志编纂委员会:梓潼县志,方志出版社,1 9 9 9 年,第2 0 7 - 2 0 8 页。四川省剑阁县志编纂委员会:剑阁县志,巴蜀书社,1 9 9 2 年,第5 2 3 - 5 2 4 页。广元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元县志,辞书出版社,1 9 9 4 年,第4 9 9 - 5 0 1 页。四川省德阳县志编纂委员会:德阳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9 4 年,笫4 2 8 - 4 3 4 页。四川省广元县地名领导小组:四川省广元县地名录,内部 出版,1 9 8 8 年。四川省剑阁县地名领导小组:四川省剑阁县地名录,内部出版, 1 9 8 6 年。四川省梓潼县地名领导小组:四川省梓潼县地名录,内部出版,1 9 8 3 年。四川省绵阳市地名领导小组:四川省绵阳市地名录,内部出版,1 9 8 3 年。 德阳县地名领导小组:四川省德阳县地名录,内部出版,1 9 8 2 年。四川省测绘 局编:四川省地图集,内部出版,1 9 8 1 年;四川省地图册,成都地图出版社, 9 两南大学硕十学伊论文 2 0 0 9 年。 北大路是一条石板大道,在明清时期大量种植柏树,所以又称为皇柏大道。 这条路穿越山区还修筑了饮马槽以供来往马匹饮水之用,在面临悬崖的一边还设 置了高度在5 卜7 0 厘米的拦马墙,以防止马匹失足掉落山崖。 北大路同今天国道1 0 8 线广元至成都段的走向基本吻合。 第三节西大路甘松路 西大路又称西山道、松茂古道,明代以来便是边茶运销的重要道路,同时也 是川甘地区走私烟土的干线之一。它南起成都,沿岷江谷地北行经过灌县、汶川、 茂州进入松潘境内,其具体走向如下: 所属府所属县古地名今地名里数备注 松潘厅平定关铺待考南一百九十五接茂州境 里 松潘厅靖夷堡铺 待考 南一百八十里 松潘厅镇番堡铺待考南一百七十五 里 松潘厅镇平堡铺阿坝州松潘县镇坪乡南一百八十里 松潘厅金瓶堡铺阿坝州松潘县镇坪乡金南一百五十里 瓶岩村 松潘厅平夷堡铺待考南一百四十里 松潘厅镇江关铺阿坝州松潘县镇江关乡南一百三十里 松潘厅北定关铺阿坝州松潘县镇江关乡南一百二十里 北定关村 松潘厅归化堡铺阿坝州松潘县岷江乡南一百里 松潘厅新塘关铺阿坝州松潘县岷江乡新南九十里 塘关村 松潘厅百胜堡铺阿坝州松潘县安宏乡德南八十里 胜堡村 松潘厅安化关铺阿坝州松潘县安宏乡 南六十五里 松潘厅云屯堡铺阿坝州松潘县安宏乡云南四十五里 屯堡村 松潘厅西宁关铺阿坝州松潘县青云乡西南三十里 宁关村 松潘厅雄溪铺阿坝州松潘县青云乡南二十里 松潘厅 厅治 阿坝州松潘县进安镇 松潘厅羊裕屯阿坝州松潘县进安镇羊北五里 蓝勇:四川古代交通路线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8 9 年,第2 3 6 页 l o 第一章本区域内的主要干道线路 裕电村 松潘厅火烧屯阿坝州松潘县十里乡十里 松潘厅高屯堡阿坝州松潘县十里乡高二十里 屯子村 松潘厅右所屯阿坝州松潘县十里乡右 十五里 所屯村 松潘厅大屯堡阿坝州松潘县十里乡大二十里 屯村 松潘厅虹桥关阿坝州松潘县川主寺镇三十里 虹桥关 松潘厅漳腊阿坝州松潘县川主寺镇四十里 松潘厅柏木桥六十里 松潘厅噶米寺阿坝州松潘县山巴乡尕 六十二里 咪寺 松潘厅小西天阿坝州松潘县山巴乡小七十里 西天 松潘厅夺夺沟待考八十里 松潘厅头塘坝待考 八十五里 松潘厅二塘坝待考九十里 松潘厅金线塘待考 一百里 松潘厅弓杠岭阿坝州松潘县弓杠岭一百一十里 松潘厅头道林待考一百一十二里 松潘厅二道林阿坝州九寨沟县二道林一百一十五里 松潘厅大石头待考一百二十里 松潘厅 踏马阿坝h 九寨沟县塔玛一百三十里 松潘厅崇畔塘待考一百四十里 松潘厅奠安塘待考一百五十里 松潘厅乾河坝待考 一百五十五里 松潘厅牛厂待考一百五十八里 松潘厅戎惰塘待考一百六十里 松潘厅 红岩沟 待考 一百六十五里 松潘厅海子口阿坝9 h 九寨沟县漳扎镇一百六十八里 海子口 松潘厅石兰阁待考一百七十五里 松潘厅如意坝阿坝州九寨沟县漳扎镇一百七十七里 如意坝 松潘厅 踏藏待考 一百八十里 松潘厅乱石窖 待考 一百八十五里 松潘厅大鸡寺阿坝州九寨沟县漳扎镇一百九十里 达基寺 松潘厅永和塘阿坝州九寨沟县漳扎镇 二百里 永和塘村 两南人学硕十学付论文 松潘厅臧杂寨阿坝州九寨沟县漳扎镇二自一十血里 松潘厅分沉塘阿坝州九寨沟县漳扎镇 二卣二十五里 风讯塘村 松潘厅隆康沉阿坝州九寨沟县漳扎镇二百四十里 隆康村 松潘厅永靖关待考二百四十五里 松潘厅沙坝塘阿坝州九寨沟县漳扎镇二百五十里 沙坝村 松潘厅宁静塘待考二百五十五里 松潘厅 二道桥阿坝州九寨沟县白河乡 二百六十里 二道桥 松潘厅 黑河塘阿坝州九寨沟县白河乡二百七十里 黑河塘 松潘厅薛家坝阿坝州九寨沟县白河乡二百八十里 薛家坝 松潘厅水口坝阿坝州九寨沟县白河乡二百八十五里 水沟坝 松潘厅 燕子垭阿坝州九寨沟县白河乡二百九十里 燕子垭村 松潘厅芝麻塘阿坝州九寨沟县白河乡三百里 芝麻塘村 松潘厅龚家坝待考三百零三里 松潘厅马厂待考 三百零三里 松潘厅牌坊坝待考三百一十里 松潘厅 中田山 阿坝州九寨沟县永乐镇三百二十里 中田山村 松潘厅刀割坝 待考三百三十里 松潘厅水浮州待考三百四十里 松潘厅上桥头阿坝州九寨沟县安乐乡三百五十里 松潘厅 南坪阿坝州九寨沟县永乐镇三百六十里接甘肃文县境 本表主要参考资料:嘉庆( ( 四川通志卷8 9 武备铺递;民国松潘县志, 卷1 里镇;松潘县志编纂委员会:松潘县志,民族出版社,1 9 9 4 年,第1 9 9 - 5 0 0 页;四川省南坪县志编纂委员会:南坪县志,民族出版社,1 9 9 4 年,第3 0 9 - 3 1 1 页;四川省松潘县地名领导小组: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松潘县地名录,内部 出版,1 9 8 3 年;南坪县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南坪县地名 录,内部出版,1 9 8 3 年;四川省测绘局编:四川省地图集,内部出版,1 9 8 1 年;四川省地图册,成都地图出版社,2 0 0 9 年。 此路向北走一百二十里至甘肃文县县城,由此前往甘肃成县,陕西凤县。 此线路从松潘境至漳腊段同今天国道2 1 3 线走向基本吻合 1 2 第二章本区域内的支线道路 第二章本区域内的支线道路 第一节小川北路 清代从湖北取水路进入四川,因上水费时较长,故到万县后多弃舟登岸,取 d , j i l :l l 路入成都。清末日本人山川早水从宜昌去成都时,就是由宜昌乘船到万县 后登岸,由小川北路入成都的。这在严如熠的三省边防备览也有记载。就其 具体路线而言,大致从万县登岸后,沿川鄂驿路万县段经分水到梁山县城,再到 沙河铺 4 - - 贤镇) ,进入大竹县境,此后的具体走向如下: 所属府所属县 古地名今地名里数备注 绥定府大竹县石桥铺大竹县石桥铺镇十里接梁山县境 绥定府大竹县锁石桥大竹县石桥铺镇锁石村 十五里 绥定府人竹县黄泥蝙人竹县朝阳乡竹同村二里 绥定府大竹县老塘房待考 十二里 绥定府大竹县清溪铺大竹县朝阳乡十五里 绥定府大竹县双路场大竹县东柳乡解放村五里又名双河场 绥定府大竹县东柳桥大竹县东柳乡 十里 又名东流桥 绥定府人竹县火竹县人竹县竹阳镇 绥定府大竹县竹溪桥大竹县城西乡竹溪村 十里 绥定府 大竹县下山铺待考五里 绥定府大竹县丰德铺大竹县城两乡县两二十里 绥定府大竹县 陡咀 待考 十里 绥定府人竹县九盘寺火竹县城西乡九盘村五里 绥定府大竹县界牌待考十里 绥定府渠县卷洞墉渠县卷硐乡 绥定府渠县两路铺渠县卷硐乡陡梯村东三十五里 绥定府渠县李渡河渠县李渡乡 绥定府渠县五龙桥渠县李渡乡五龙村五龙 桥 绥定府渠县吴家场渠县屏西乡云龙村吴家 湾 绥定府渠县新市镇渠县新市乡 绥定府渠县界牌铺渠县新市乡界牌村接蓬州境 绥定府渠县杜家崖待考 顺庆府蓬州南燕南充市蓬安县南燕乡 顺庆府蓬州罗家南充市蓬安县罗家镇 顺庆府 蓬州 济渡南充市蓬安县济渡镇 顺庆府蓬州兴旺南充市蓬安县兴旺镇接南充县境 顺庆府南充县兴隆场南充市高坪区隆兴乡 二十里 两南大学硕十学伊论文 顺庆府南充县长乐场南允f 订高坪区长乐镇_ 二十五里 顺庆府南充县东观场南充市高坪区东观镇八里 顺庆府南充县凌云场待考七里 顺庆府 南充县老君场 南充市高坪区老君镇 三里 顺庆府南充县同济桥待考十里 顺庆府南充县 一碗水 待考六里 顺庆府南充县富贵桥待考六里 顺庆府南充县东兴场待考五里 顺庆府南充县望城坡南充市高坪区望城坡十五里 顺庆府南充县江村坝南充市高坪区江村坝村 顺庆府 南充县府治 南充市顺庆区 顺庆府南充县永安桥待考 顺庆府南充县金泉山待考 顺庆府南充县檬子岬南充市嘉陵区檬子岬 顺庆府南充县老君铺待考十五里 顺庆府南充县西兴场南充市嘉陵区西兴镇 五里 顺庆府南充县八角铺南充市嘉陵区花园乡十里 顺庆府南充县回龙铺南充市嘉陵区花园乡回十一里 龙铺村 顺庆府南充县铜冈铺南充市嘉陵区礼乐乡铜 三里 冈铺村 顺庆府南充县三教铺 南充市嘉陵区龙蟠镇三十五里 教堂村 顺庆府南充县蟠龙场南充市嘉陵区龙蟠镇五里 顺庆府南充县集风场南充市嘉陵区集风镇十八里 顺庆府南充县照德铺待考八里 顺庆府南充县李坝铺南充市嘉陵区里坝镇十里接蓬溪县境 潼川府蓬溪县新会遂宁市蓬溪县新会镇 潼川i 府蓬溪县田家铺遂。,1 市蓬溪县新会镇田东十里 家坝村 潼川府蓬溪县底塘铺遂宁市蓬溪县赤城镇北门外 潼川府 蓬溪县 粉壁铺遂宁市蓬溪县附西乡粉 北十五里 壁村 潼川府蓬溪县板桥遂宁市蓬溪县板桥乡 潼川府蓬溪县槐花铺遂宁市蓬溪县槐花乡北三十里 潼川府蓬溪县牙锁铺待考 北四十里 接射洪县境 潼川府射洪县官升铺遂宁市射洪县官升镇东南九十里 潼川府射洪县党家铺待考 东南七十五里 潼川府射洪县哨楼铺遂宁市射洪县大榆镇哨东南六十里 楼村 潼川府射洪县大榆铺遂j2 市射洪县人榆镇东南四十五里 潼川府 射洪县广寒驿 遂宁市射洪县太和镇 又名太和场 1 4 第一章本区域内的支线道路 潼川i 府 射洪县唐家井待考 潼j i l 府射洪县白鹿垭待考 潼w l 府射洪县 文聚场遂宁市射洪县陈古镇文 聚场村 潼川府射洪县陈古塘 遂宁市射洪县陈古镇 接三台县境 潼川府 = 台具 双乐绵阳市三台县双乐乡 潼川i 府 = 台具景福院绵阳市三台县景福镇 潼川府 三台县观音桥绵阳市三台县观桥镇 潼川府三台县鲁班 绵阳市三台县鲁班镇 潼川府 三台县白店绵阳市三台县幸福乡白 接中江县境 店村 潼川i 府中江县柏树 德阳市中江县柏树乡 潼i i 府 中江县回龙待考 潼川i 府中江县兴隆场铺德阳市中江县兴隆镇 接金堂县境 本表主要参考资料:嘉庆四川通志卷8 9 武备铺递;光绪射洪县志 卷8 铺递;民国( ( 三台县志卷1 道路;民国渠县志卷1 地理志; 民国大竹县志卷1 道路;民国新修南充县志卷3 道路民国蓬溪 近志卷8 交通;民国中江县志卷3 铺递;光绪射洪县志卷8 铺 递: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1 8 铺递;四川省射洪县志编纂委员会:南坪 县志,四川大学出版社,1 9 9 0 年,第4 6 1 - 4 6 2 页;四川省三台县志编纂委员会: 三台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9 2 年,第5 0 0 - 5 0 5 页;四川省南充县志编纂 委员会:南充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9 3 年,第3 2 0 3 2 2 页;蓬溪县志编纂 委员会:蓬溪县志,四川辞书出版社,1 9 9 5 年,第3 1 3 3 1 4 页;四川省大竹县 志编纂委员会:大县志,重庆出版社,1 9 9 2 年,第3 8 2 3 8 3 页;四川省渠县 志编纂委员会:渠县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 9 9 1 年,第3 1 7 3 1 8 页;四川 省中江县志编纂委员会:中江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 9 3 年,第2 6 4 2 6 7 页; 四川省射洪县地名领导小组:四川省射洪县地名录,内部出版,1 9 8 6 年;四川 省蓬溪县地名领导小组:四川省蓬溪县地名录,内部出版,1 9 8 5 年;四川省中 江县地名领导小组:四川省中江县地名录,内部出版,1 9 8 3 年;四川省渠县地 名领导小组:四川省渠县地名录,内部出版,1 9 8 2 年;四川省三台县地名领导 小组:四川省三台县地名录,内部出版,1 9 8 6 年;四川省南充县地名领导小组: 四川省南充县地名录,内部出版,1 9 8 9 年;四川省南充地区、南充县地名领 导小组:四川省南充地区、南充县地名录,内部出版,1 9 8 9 年;四川省大竹县 1 5 两南人学硕十学伊论文 地名领导小组:四川省大竹县地名录,内部出版,1 9 8 8 年;四川省测绘局编: 四川省地图集,内部出版,1 9 8 1 年;四川省地图册,成都地图出版社,2 0 0 9 年。 此后经过金堂到达成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