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注释术语·新》PPT课件.ppt_第1页
《古书注释术语·新》PPT课件.ppt_第2页
《古书注释术语·新》PPT课件.ppt_第3页
《古书注释术语·新》PPT课件.ppt_第4页
《古书注释术语·新》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书注解较常用的术语有:,(一)曰、为、谓之使用这几个术语时,被释的词总是放在“曰”、“为”、“谓之”的后面。这几个术语的作用相同,它们不仅用来释义。并且用来分别同义词或近义词之间的差别。例如:论语先进:“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朱熹注:“谷不熟曰饥,莱不熟曰谨。”尔雅释天:“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诗经淇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毛传:“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尔雅释器:“骨谓之切,象谓之磋,玉谓之琢,石谓之磨。”“饥”“馑”是同义词,“切”“磋”“琢”“磨”是近义词,注解家有时用“曰”,有时用“为”,有时用“谓之”来区分它们,可见“曰”“为”“谓之”的作用是相同的。这种“曰”、“为”、“谓之”略等于现代的“叫做”。,(二)谓“谓”和上面的“谓之”不同:使用“谓之”时,被释的词在“谓之”的后面;使用“谓”时,被释的词则是放在“谓”的前面。“谓”这个术语,往往是在具体解释抽象,一般解释特殊的情况下,才用它。例如:荀子劝学:“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杨惊注:“大谓有益于人。”论语子罕:“后生可畏。”何晏注:“后生谓少年。”,(三)貌、之貌这两个术语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说明被释的词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例如:诗经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朱熹注:“沃若,润泽貌。”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郭象注:“泠然,轻妙之貌。”这样的“貌”、“之貌”略等于现代汉语的“的样子”。,(四)犹用“犹”这个术语时,注释的词和被注释的词语的意义只是近似,略等于现代汉语的“如同”或“等于说”。例如: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杜预注:“间,犹与也。”“间”和“与”在畔参与”的意义上相近。,(五)之言、之为言用这两个术语时,要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作注释,也就是所谓“声训”。例如:尔雅释诂:“鬼之言归也。”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朱熹注:“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德之为言得也,得于心而不失也。”“鬼”和“归”的声母、韵母都相同,只有声调的差别。“政”和“正”同音,“德”和“得”同音。,(六)读为、读曰、读若、读如“读为”“读曰”这两个术语一般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宇的。例如:庄子逍遥游:“而御六气之辩。”郭庆藩注:“辩读为变。”尚书尧典:“播时百谷”。郑玄注:“时读曰莳。”,“辩”原是辨论,借作变化的“变;“时”是时间,借作移植的“莳”。注释家就在“读为”“读曰”的后面用本字来说明这种假借,形式像注音,实际是释义。,“读若”“读如”主要作用是注音。例如:楚辞离骚:“又重之以修能。”洪兴祖注:“故有绝才者谓之能,此读若耐。”(协音叶音),有时“读若”“读如”的作用与“读曰”“读为”是相同的,也可以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例如:礼记儒行:“虽危,起居竟信其志。”郑玄注:“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信”的本义是诚信,假借为屈伸的“伸”,郑玄就用“读如”这一术语。,(七)当为、当作这两个术语是用采纠正误宇的。例如:国语晋语:“君好文(wen),大夫殆。”韦昭注“文当为外(wai),声相似误也。”周礼考工记:“作舟以行水。”郑玄注:“故书舟作周,郑司农云:周当作舟。”,(八)如字“如字”指的是某个字按照它常见的读音来读,并由此而确定了它的词义和词性。例如:诗经关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陆德明释文:“好,毛如字,郑呼报反。”诗经二子乘舟:“愿言思子,不瑕有害。”释文:“害,毛如字;郑音曷,何也。”,古书的句读,我国的古代文献,在宋代以前一般的都没有断句。古人在读书时,一句话完了,往往在字的旁边加一个点或圆圈,叫做“句”,一句话没有完,就在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dou)”。两者合称为“句读”。,对古书的断句没有错误,就证明对文章的理解基本正确,如果断句有误,那就一定是对文章中某些词句没有读懂。例如: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按照上例的断句来理解,李氏子蟠所爱好的是古文和六艺经传,所通习的(普遍地学习)也是古文和六艺经传,这是不正确的。古文不像六艺经传有各科,无所谓通习;六艺经传是唐时必读书,内容庞杂,也不可能各种都爱好。,正确的标点应该是: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再如: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上例实际上应该是两层意思,标点应当如下: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要正确标点古书,必须要有古代汉语的文字、词汇、语法、声韵、修辞以及古代文献、文化常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而这些又必须依靠长年累月积累而成。此外,从标点古书的起码要求看,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需要注意:,首先,应该做到标点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其次,应该做到标点后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最后,还应该做到标点后的语法和语音现象都和古代汉语相符合。(一)字句必须能讲通。标点之前必须真正读懂原文,要反复考虑标点后每一字、每一句是否都能讲通。如果有讲不通的地方,很可能就是标点不正确。例如:,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曹植与杨修书)如果按照这样断句“相与夫街谈巷说”就很难讲通。因此,这样的断句是不正确的。,细细体会原文,就会发现正确的标点应该是: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第一句的意思是:“现在把我少年时代所写的辞赋一篇送给你。”“往”是送去之意,“与”是给予之意。不了解这两个字的意思,对全句的意思也就无法理解了。,(二)内容必须符合情理有时标点出来的句子似乎讲得通,但从句子本身,或是从上下文,可以看出这样标点所表达的内容就不符合情理,或是和上下文的意思矛盾。这样的标点自然是不正确的。例如:,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左传成公二年),这是左传鞌之战的一段故事。綦毋张丧失了自己的兵车,请求韩蹶让他搭车。他站在韩厥的左边或右边,韩厥都用肘撞他,叫綦毋张站在他的身后。上例把“从左右”放在引号内,作为綦毋张的话,是很难讲通的。再结合上下文“皆肘之”的“皆”字也就变得无着落。而且上文还有一段文字,是说韩厥战前梦见亡父告诉他:第二天作战时不要在车上的左边或右边。所以战时韩厥本应在左边,因梦而代为御者居中,结果车上的左右都死了。綦毋张搭车后,不论是在左或是右,韩厥“皆肘之”。,联系上下文之后,正确的标点应该是: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三)必须符合古汉语语法和音韵标点必须符合古代的语法规律和虚词的用法。如果标点的内容有押韵的地方,还必须和古代音韵相符。这也是衡量标点是否正确的一个重要标准。古人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例如:,论语乡党中有这样几句话,一般都是这样断句的: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陆德明经典释文说:“一读至不字绝句。”按照这种说法断句,就可能出现: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显然这两种断句是错误的。王若虚在滹南遗老集卷5“论语辨惑”中就曾批评这种断句。他说,这样断句,意谓“圣人至仁,必不至贱畜而无所恤也。义理之是非,姑置勿论,且道世之为文者,有如此语法乎?故凡解经,其论虽高,其于文势语法不顺者,亦未可遽从,况未高乎!”王若虚的意见是正确的。,又如: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时乎,时不再来。愿足下详察之。(史记淮阴侯列传)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