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论文)dcusum控制方案.pdf_第1页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论文)dcusum控制方案.pdf_第2页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论文)dcusum控制方案.pdf_第3页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论文)dcusum控制方案.pdf_第4页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论文)dcusum控制方案.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传统的质量控制图,例如c t t m u l a t i v es u m ( c u s u m ) 控制图和e x p o n e n t i a l l y w e i g h t e dm o v i n ga v e r a g e w m a ) 控制图,其参数设计通常都是在假设均值漂移 大小已知的情形下进行的。但是在工业生产中,漂移的大小往往并不固定。所以 我们假设漂移并不等于某一个值,而是以处在一个区间内更符合实际。在这种假 设下,用现有的控制图来检测,效果并不好。这篇论文中,我们提出一种新图, 即d u a lc u s u m ( d c u s u m ) 图,来检测上述区间漂移的情形。d c u s l r m 控制图 采用了两个c u s u m 图联合使用的方案,其中任意一个c u s u m 报警时, d c u s u m 图就报警。同时,为了恰当的比较控制图在区间漂移情形下的性质, 本文给出了i n t e g r a lr a t i oo ft h eo u t - o f - c o n t r o la r l ( m a r l ) 的准则以及计算 i r a r l 的p i e c e w i s e 方法。我们还对d c u s u m 图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 到了简单实用的q 4 设计方案。并且本文通过m a r k o vc h i n 的方法给出了 d c u s u m 图平均运行长度的计算公式。文章的最后分别对d c u s u m 图与 c u s u m 图,以及d c u s u m 图与c o m b i n e ds h e w h a r t c u s u m 图进行了比较, 比较的结果显示d c u s u m 图在针对区间漂移时有更好的检测效果。 关键词:c u s m i 控制图,s h e w h a r t 控制图,c o m b i n e ds h e w h a r t c u s u m 控制 图,平均运行长度,m a r k o vc h a i n 方法,p i e c e w i s e 方法,d c u s u m 控制图。 a b s t r a c t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q u a l i t y c o n t r o l p r o c e d u r e s ,s u c h a sc u m u l a t i v e s a m ( c u s u m ) a n d e x p o n e n t i a l l yw e i g h t e dm o v i n ga v e r a g e0 3 w m a ) c h a r t s ,a r eu s u a l l yd e s i g n e d b a s e do nam e a n s h i f tw i t hag i v e ns i z e i np r a c t i c e ,t h ee x a c tv a l u eo f t h es h i i ts i z eo f t e ni s n tf i x e d ,a n dc a no n l y b er e a s o n a b l ya s s u m e dt ov a r yw i t h i nac e r t a i nr a n g e s u c har a n g eo fs h i f t sd e t e r i o r a t e st h e p e r f o r m a n c eo fe x i s t i n g c o n t r o lc h a r t s i nt h i sp a p e r , an o v e lq u a l i t yc o n t r o ls c h e m e ,ad u a l c u s u m ( d c u s u m ) ,i sp r o p o s e db yc o m b i n i n gt w oc u s u m c h a r t st od e t e c tt h er a n g eo f s h i f t s t h eo u t o f - c o n t r o ls i g n a li st r i g g e r e di fe i t h e ro n eo ft h ec u s u m s t a t i s t i c s g o e so u to ft h e d c u s u mc o n t r o ll i m i t s a tt h es a l i l et i m e ,f o rc o m p a r i n gt h ep e r f o r m a n c eo ft h ec h a r tt od e t e c t t h ei n t e r v a ls h i f t w ep r o p o s et ou s ei n t e g r a lr a t i oo f t h eo u t - o f - c o n t r o la r l ( m a r l ) a c r i t e r i a i np a r t i c u l a r , as i m p l ea n da p p l i e dd e s i g np r o c e d u r ef o rt h ed c u s u mc h a r t sn a m e dq 4 i s d e v e l o p e d m o r e o v e r , a n a l y t i c a lf o r m u l af o rt h ea r l c a l c u l a t i o ni so b t a i n e dv i am a r k o vc h a i n m e t h o d f i n a l l y , t h ep r o p o s e dd c u s u m c h a r t sa r ec o m p a r e dw i t ht h ec o n v e n t i o n a lc u s u ma n d c o m b i n e ds h e w h a r t - c u s u mc h a r t s ,a n ds h o wb e t t e rp e r f o r m a n c ef o rd e t e c t i n gar a n g eo fm e a n s h i f l s k e y w o r d s :c u s u mc o n t r o lc h a r t ,s h e w h a r tc o n t r o lc h a r t ,c o m b i n e ds h e w h a r t c u s u m s c h e m e ,a r l ,m e r k o vc h a i nm e t h o d , d u a lc u s u m s c h e m e 第一节引言 统计过程控制( s t a t i s t i c a lp r o c e s sc o n t r o l ,简称s p c ) 的历史最早可以 追溯到1 9 2 4 年,当时贝尔实验室的s h e w h a r t 博士提出了历史上的第一张控制图, 即后来的s h e w h a r tx - t me 控制图,1 9 3 1 年在总结多年研究的基础上,s h e w h a r t 博士又出版了统计质量控制的第一本书“e c o n o m z ec o n t r o o f 蚴钞d , m a n u f a c t u r e dp r o d u c t 0 迸为控制图在工业界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战 时期,美国军方为了保证军需品的质量,大力推广统计质量控制,取得了很好的 效果,致使战后各国工业界纷纷效仿。在这种广泛应用的背景下,线内质量管理 的理论研究特别是质量控制图的研究也得到了充分发展。五十年代以后可谓它的 黄金时期,s p c 领域最为重要的两大控制图( c u s 和e w m a 图) 相继提出。针对 s h e w h a r t 控制图检验小漂移效率低的缺点,p a g e ( 1 9 5 4 ) 基于w a l d 检验的思想, 提出了著名的累积和( c u m u l a t i v es u m ,简称c u s u m ) 控制图。另外的一个重要的 控制图,即指数权重滑动平均( e x p o n e n t i a lw e i g h t e dm o v i n ga v e r a g e ,简称 e w m a ) 控制图,由r o b e r t s ( 1 9 5 9 ) 提出。这两个控制图的共同特点就是不只利用 当前样本的信息,而是综合考虑所有样本的信息来对生产过程是否失控进行统计 推断。已经证明它们在检n d , 漂移时,都有很好的表现。许多学者对c u s u m 和 e w m a 进行较详璺珏的比较研究,总的来说,最优的c u s u m 与最优的e w m a 在检测固 定的漂移时,相差不大。但是由于c u s u m 的参数意义明确,平均运行长度( a v e r a g e r u nl e n g t h ,简称a r l ) 的计算相对简单,所以c u s u m 图更有竞争力。 在给定可控状态下a r l 的大小,及要检测漂移的条件下,如何选择合适的 c u s u m 及e w m a 的参数,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问题。b a g s h a wa n dj o h n s o n ( 1 9 7 5 ) 证明了在c u s u m 控制图的设计中对于给定的漂移占,信念值k 为6 2 时达最优, 并且k 的选取与可控状态下的a r l 无关。l u c a sa n ds a c c u c c i ( 1 9 9 0 ) 对e w m a 的性质进行了全面的讨论,研究结果显示e w m a 图的权重参数兄的选取,不仅与 漂移占有关,同时也依赖于可控状态下的a r l ,他们用列表的形式给出了不同漂 移及可控a r l 下,控制限l 及权重参数旯的最优搭配。 以上简单的介绍了一下两个传统控制图的设计方案。从中我们不难看出, 它们都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即假设漂移j 已知。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事先 知道漂移的大小是不现实的,同时我们感兴趣的漂移往往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段 区间。以往针对单点漂移的最优设计方法,很难自然的推广到针对区间漂移的设 计上来。事实上,用一个检测小漂移的控制方案来检测大漂移,效果是很不理想 的。那么,有没有一种控制图既对小漂移灵敏,又对大漂移有良好的效果呢? 同 时,如何确定在区间漂移下判断控制图优劣的合理准则呢? 这都是我们感兴趣 的。对于第一个问题,很多学者进行过研究,主要的成果有以下两个方面:1 _ l o r d e n ( 1 9 7 1 ) 给出了一个很漂亮的理论结果,针对漂移j ( 6 , 6 ) 的情形,他用一 系列特定的c u s u m 控制图来检测一个生产过程,并且从理论上证明了,这种方案 具有渐进最优性。但是,这个方案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实现起来特别复杂, 就连l o r d e n 本人也没有给出任何模拟计算的结果。2 另一个重要结果 c o m b i n e ds h e w h a r t c u s u m 图是由w e s t g a r de t a l ( 1 9 7 9 ) 首先提出的,l u c a s ( 1 9 8 2 ) 对它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他们的结果表明联合使用c u s u m 和s h e w h a r t 控制 图可以综合这两个图的优点,在检测大小漂移时都有很好韵表现,尽管它在大小 漂移下都未达到最优。e w m a 与s h e w h a r t 图的联合使用也与之有类似的性质,l i n a n da d a m s ( 1 9 9 6 ) ,k l e i n ( 1 9 9 6 ) a n df a ne t a l ( 2 0 0 0 ) 都对c o m b i n e d s h e w h a r t e w a m 图进行了讨论,得到了相似的结果。但是,这种思想也有不足。 这毕竟是c u s u m 与s h e w h a r t 图的简单联合,得到的结果很粗糙。另外就设计本 身而言,它并非针对具体区间漂移所设计,这也就决定了它很难保证在区间上达 到良好的效果。 借鉴c o m b i n e ds h e w h a r t c u s u m 中联合使用控制图的思想,我们提出了同 时使用两个c u s u m ( d u a lc u s u m ) 控制图的检测方案,简称为d c u s u m 方案。这样 的控制方案有以下两个优点:1 我们都知道c u s u m 图相对s h e w h a r t 图有更高的 效率,用c u s u m 代替c o m b i n e ds h e w h a r t c u s u m 中的s h e w h a r t 部分,将会取得 更好的效果。另外,c u s u m 图针对不同的漂移都有不同的最优设计,调整它的设 计,可以获得检测区间漂移时的较好效果。2 通过选择适当的设计,可以使我 们的d c u s u m 图在某种程度上最接近l o r d e n ( 1 9 7 1 ) 的设计,从而获得了近似的渐 进最优性。而d c u s u m 的a r l 是可以通过m a r k o vc h a i n 方法直接计算求得的,这 就解决了l o r d e n 方案中计算复杂,不易应用的缺点。 以下是本文的基本结构。第二节引入了d c u s u m 的定义,并且给出了它的两 2 种数学表达。第三节通过与l o r d e n ( 1 9 7 1 ) 方案的比较,我们推导出了d c u s u m 的 设计方案。计算d c u s u m 图a r l 的方法,即m a r k o vc h a i n 方法将在第四节给出。 第五节给出了判断控制图优劣的指标i r a r l ,以及求解这个指标的p i e c e w i s e 方 法,第六节针对区间漂移占( 口,b ) 情形,对d c u s u m 图,c u s u m 图进行了数值结 果的比较。第七节对d c u s u m 图与c o m b i n e ds h e w h a r t c u s u m 控制图进行了数值 比较。第八节总结了我们得到的主要结论,以及将来可以继续讨论的问题。 第二节d c u s u m 控制图的定义 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只考虑单边的d c u s u m 图设计,这也就意味着只关心生 产过程中发生向上漂移的情形。事实上,由单边的d c u s u m 很容易推广到双边 d c u s u m 图的定义及设计。 假设x 为生产过程中我们要检测的变量,分布为( ,c r 2 ) ,其中均值与 标准差盯已知( 不失一般性,设其为1 ) 。若为0 ,则表示过程受控,否则就表 示失控。首先给出如下标准的c u s u m 控制图的定义: 燃 k 一( n m ) 砧 若记k = 鼍 ( 1 ) 我们常用的是它的递归表达: r = m a x 0 ,最一。+ 工。一k ) h ( 2 ) 其中k 为信念值( r e f e r e n c ev a l u e ) ,h 为门限值( d e c i s i o ni n t e r v a l ) ,当最大 于h 时,控制图则报警。记上述c u s u m 控制方案为c ( k ,h ) 。 下面给出d c u s u m 的定义,令c 1 ( k l ,h 1 ) 和c 2 ( k 2 ,h 2 ) 为两个单独的标准 c u s u m 控制图,如表达式( 1 ) 或( 2 ) 所定义,其中k ;为信念值,h f 为门限值,i = l ,2 。 为了使我们的控制图在漂移为一个区间时,仍有良好的性质,我们采取两个图联 合使用的方法:当两个控制图中的任意一个报警时,我们的d c u s u m 就报警。具 体的数学描述如下: s := m a x o ,s :一,+ j 。一t 1 ) h 1 o r s := m a x o ,s l l + x 。一k 2 ) h 2 ( 3 ) 舯舣耻耻2 o ,吣吃 6 ( 5 ) 其中瓦。的定义同表达式( 1 ) 。并且从理论上证明了由此方案确定的停时具有渐进 最优性。用c u s u m 的观点来看他提出的统计量,也可以理解为:当k ( a 2 ,b 2 ) 时,无穷多个标准c u s u m 方案的联合使用。由其定义可以看出,尽管这个方案在 理论上有很漂亮的结果,但在应用上却很不方便,没有简单的递归表达。事实上 就连l o r d e n 本人也没有给出任何计算结果。 我们的想法是只用两个c u s u m 控制图来逼近l o r d e n ( 1 9 7 1 ) 提出的控制方 案。以此来获得近似渐进最优的效果,同时尽可能的简化计算,方便使用。 为了方便表达,先给出如下记号,记8 在( d ,b ) 上的分布函数为g ( 8 ) ,令 x :鱼,服从均值为占,方差为上的正态分布b ( x ) ,同时记 s = s u p h k 2 ) d = m a x k :x 一砰,也工一嘭) ( 6 ) 考虑d c u s u m 的方案与l o r d e n ( 1 9 7 1 ) 的方案在绝对平均的意义下最接近。其数学 表达为: 卺易e i s d i ( 7 ) ,哎为待定参数,其取值范围为一s 哼a ,旦,岛叫a r + b ,尹b ,s 年i i d 如表达式 ( 6 ) 定义。这样就把参数选择问题就转化成了= 元优化问题。为了简单起见,我 们只考虑占的分布为( a ,6 ) 上的均匀分布,记为u ( a ,6 ) 。由s 和d 的定义可知: f 嘭一钐,凯a 拈s u 。pj h 搿) = 磁,na b 。= 程脚* 牡肛k 2 x - 礤碍, 娄三臻 则表达式( 7 ) 可展开为: e a e ,i s 。l = e 。 詈一了0 2 一t x + 砰峨( x ) + r 屿鲁 + ( 屿等一哆+ 霹峨( x ) + f _ 。了b x 一了6 2 一岛x + k ;d f a x ) ( 8 ) 又由于占的分布关于旦笋对称,而x 的分布关于占对称,易见t ,k 对乓乓l s d i 的影响也有对称的性质,事实上,它们的最优值应当是关于旦# 对称的。这样 就可以得到,吒的以下关系:畸= 半一如。将其代入表达式( 8 ) ,从而使本来 的二元优化问题简化为一元优化问题。再对毛求导,并令其为0 ,我们可以得到: e 。 p 2 畸一鹕( x ) + 最2 岛卅( m 地( x ) = 。 于是就有, 墨= 知识( 矿最州n + b ) d f a ( x ) ( 9 ) 因为我们是在墨( 兰,旦) 条件下求极值,所以若 知粥( 垆最州川) 识( 瑚 兰 则,我们取岛= 詈。同时,我们注意到x 的分布b ) 依赖于疗一所,这里”一肌的 取值范围是从1 到+ 。当n 一:1 时,可以利用表达式( 9 ) 求得砖,再根据对称 性即可得到如,分别记作硝”,硝”,将这种设计记为m 1 。当竹一川一十m 时,占的 方差趋向于0 ,磊0 ) 退化为单点分布,则 毛= 志c p 耐占一屯州m 舻= 半 这恰恰是( 号,二) b 的去分位点,同样根据对称性有心为( 号,争的三分位点。我们将 z z |z z斗 6 事实上,在上述的推导过程中,我们并没有真正的得到与l o r d e n ( 1 9 7 1 ) 的 方案最接近的设计,而是得到了一个最优参数设计的范围。在本文的第五部分中, 我们分别对方案m 1 即( 磷”,聪1 ) 和q 4 进行了计算,观察结果,可以发现q 4 方案 比较稳定( 即使不是最优,也与最优差别不大) ,并且其计算简单,意义直观,所 以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建议采用q 4 设计。 在选定了合适的毛,t 之后,根据给定的a 见k ,用二分法搜索h ,从而保 证我们的d c u s u m 图的参数达到设计要求。 第四2 宵d c u s u m 平均运行长度的计算 要考察一个控制图的好坏,我们往往要计算控制图的a r l ,有时甚至要考虑 其分布函数。构造一个好的控制图,我们总是希望它在可控状态下有较长的平均 运行长度,而在失控时可以迅速报警,即有较短的平均运行长度。当然有些学者 也从误报率( f a l s ea l a r mr a t e ,f a r ) 的角度对控制图的好坏进行了更为深入 的研究。例如,y a s h c h i n ( 1 9 8 5 ) 。另外,在设计控制图的时候,也总是要先给 定可控平均运行长度,然后最小化失控的a r l 。由此可见,无论从构造控制图的 角度,还是从评判控制图的角度,运行长度的分布及平均运行长度都是非常重要 的参考指标。对它们的求解也是质量控制领域中非常关键的问题。 目前求解平均运行长度的方法大概有四种。1 直接求解,这种方法只限用 于s h e w h a r t 图,可由几何分布的性质直接导出。2 积分方程的方法,在p a g e ( 1 9 5 4 ) 最早提出c u s u m 控制图时就曾提到,v a nd o b b e nd eb r u y n ( 1 9 6 8 ) 对其进行了深 入的讨论。3 马氏链的方法,最早由b r o o k 和e v a n s ( 1 9 7 2 ) 提出,他们的方法是 先将连续空间离散化,再利用马氏性来求a r l 的近似解。4 随机模拟的方法,模 拟所采取的控制方案,用所得样本均值来估计运行长度的均值,随机模拟方法的 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减小估计的方差上,例如r o s s ( 1 9 9 0 ) 以及j u n 和c h o i ( 1 9 9 3 ) 都有很好的结果。积分方程和和马氏链方法是较为常用的,尤其在计算c u s u m 及e w m a 图中。从本质上来讲,这两种方法是相同的,都利用了控制方案中的马 氏性原则。但从细节上看又略有不同,各有优缺点。积分方程的方法采用了 g a u s s i a nq u r d r a t u r e 的方法来划分区间,具有计算量小,精度高的优点。而马 氏链方法的优点在于简单直观,并且易于推广到其它复杂情形。本文有关a r l 的计算就采用了马氏链的方法。 用马氏链的方法求解c u s u m 情形下的a r l ,是大家普遍采用的一个方法。几 乎所有重要的c u s u m 控制图及其改进的控制图都可以找到马氏链的解法与之对 应。例如c o m b i n e ds h e w h a r t c u s u m 图由l u c a s ( 1 9 8 2 ) 给出,f i rc u s u m ,r o b u s t c u s u m 由y a s h c h i n ( 1 9 8 5 ) 给出,等等。这里我们特别要提到的是求解双边 c u s u m 的马氏链解法,w o o d a l l ( 1 9 8 4 ) 和c r o s i e r ( 1 9 8 6 ) 分别进行过研究,他们 采用了两个指标代表一个状态的表示方法,这种思想对本文提出的方法有很大的 启发性。以下为我们所采用方法的简要介绍。 根据b r o o k 和e v a n s ( 1 9 7 2 ) 提出的方法,针对控制图c 1 ( 忌1 ,h 1 ) ,考虑砖的 取值空间( 。,+ 。0 ) ,可以将其划分为+ 1 个子区间,首先令国。= 2 啊( 2 t 1 1 ) , 记( 一o 。,国。2 ) 为0 状态对应的子区间,( 慨一q 2 ,她+ q 2 ) 为第i 个状态对应 的子区间( f = 1 2 ,一1 ) ,( 啊,+ 。) 为第个状态( 即吸收态) 对应的子区间。针对 控制图c 2 ( 七:,h :) ,也可以做类似的划分,同时记其子区间个数为岛+ 1 ,区间长 度为哆。 以前的方法是用整数i 来代表标准c u s u m 控制图的当前状态,而我们这里 是两个c u s u m 图同时使用,所以用熬数对( f ,) 来代表d c u s u m 控制图的每一个状 态,在时刻n ,状态( f ,j ) 所对应的事件是爱属于子区间i ,而属于子区间j , 其中i = 0 , 1 ,= 0 , 1 ,。t 。由( f ,力状态转移到( 七,z ) 状态的转移概率可以用 以下表达式求得: 岛一= p ( k 0 4 一号 蛔+ 号,慨一t q 碍 1 0 4 + 等l 踮= i 0 4 ,岛= ,) ( 1 0 ) 记其转移概率阵为p = ( p 扣。) ,可以写成分块矩阵的形式: p = p 卅 其中子矩阵r 是可控状态下的转移概率矩阵,i 为单位矩阵,1 为所有元素为1 的列向量。 由b r o o k 和e v a n s 的结果,由( 0 ,0 ) 状态做为初始状态的d c u s u m 控制图的 平均运行长度为: a r l = 1 0 0 一r 一1 其中l o = ( 1 ,o ,o ) 行向量。 我们在选择状态时并不是选择了所有的( f ,_ ,) 组合,i = 0 ,1 ,= o ,1 ,。t 。 事实上,有某些状态( f ,j ) 是由( 0 ,0 ) 状态出发不可达到的,加入了这些不可达 态,会使马氏状态空间可分,同时无谓的增加了我们的计算量,并且使矩阵r 可约,从而导致了b r o o k 和e v a n s 的一些求解分位数的近似结果不可用。所以就 有必要在生成状态空间的时候剔除这些不可达态。借鉴w o o d a l l ( 1 9 8 7 ) 的生成 m a r k o v 状态的思想,我们采用了逐个添加状态,直至生成状态空间的方法,这 样就可以剔除不可达状态,同时可以保证得到完全的,并且是最小的状态空间。 有关具体生成马氏状态的细节,我们在附录中进行介绍。 第五节区间漂移下比较控制图好坏的准则及其计算 当漂移为一个固定点占时,我们要判断两个控制图的优劣,通常考虑如下 准则:首先调整控制线,使两个控制图在可控状态下的平均运行长度等于预先给 定的a 兄k ,再比较在漂移艿产生时的平均运行长度a r k ,以小者为优。但是, 当我们考虑的漂移占属于某一区间( 口,b ) ,并且有特定的分布时,再利用这样的 准则是不可能的,必须对它做适当推广。历史上还没有人给出过这种条件下的准 则。 借鉴参数估计领域中b a y e s 损失、b a y e s 风险的思想,对给定的4 兄k ,我 们也希望考虑丘r k 在区间( 4 ,6 ) 上,按照占分布的期望来衡量控制图的好坏。但 是,仅仅对a 简单积分求期望并不能准确的刻划控制图的优劣。这是因为 a r k 是关于占指数衰减的,可能在j ( n ,6 ) 上变化很大,在a r 易较大同彳兄k 较 9 小时,如果减少相同的报警时间,它们所代表的控制图效率的提高是不同的,后 者提高的效率较明显。如果是简单积分,这种区别就体现不出来,从而导致了重 视小漂移( 此时丘r k 较大) ,忽视大漂移( 此时a r l 8 较小) ,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 的。 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就是采用相对的a r 厶的期望,为此对于要考察的控制 图c 和给定的a r l o 及j ( 口,b ) ,我们定义以下准则: i r a r l ( c 。;a , b , a 瓯,二易l i 彳a 弛皿a 。g ) 旷1 r 。a r l 6 ( 。c 。d ,d f c c - , 其中c 0 代表可控状态下a r l 等于4 瓯,并且信念值七= 詈的标准c u s u m 控制图, 二 已经证明这种控制图在c u s u m 类的控制图中是最优的。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上式 中的e 。并不是一个控制图,而是一系列控制图,它随着占值的不同而不同。 可以看出,i r a r l 的值越小( 越接近于1 ) ,表示与最优控制图的差别越小, 因此效率也就越高。同时,我们也可以注意到,i r a r l 的值依赖于d 的分布,对 于占的概率密度越大的部分我们就越重视,从这一点上也体现了i r a r l 作为衡量 优劣标准的合理性。 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求解i r a r l 。事实上,直接求解i r a r l 是相当困 难的。我们注意到4 见0 并没有关于占明确的解析式,不能直接积分,那么就只 能采用数值方法,一般来讲,就必须大量的计算a 跹。而a r k 的求解也并非易 事,尤其是4 尼k ( c 。) ,每一次都需要大量的迭代。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保证 求解的精度和速度。 我们建议采用p i e c e w i s e 线性近似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p i e c e w i s e 线性 近似的方法最早由v a nd o b b e nd eb r u y n ( 1 9 6 8 ) 提出。他们发现对于标准的c u s u m 控制图,失控状态下的a r l 会随着j 的增加迅速减小,并且衰减的速度是指数的。 也就是说,l o g ( a r l - 1 ) 可以由一个线性函数口占+ b 精确近似,这一点至少在一 个小区间上是成立的。后来,w e s t g a r de ta i ( 1 9 7 7 ) 用模拟的方法,l u c a s ( 1 9 8 2 ) 1 0 用解析的方法得到c o m b i n e ds h e w h a r t c u s u m 控制图也具有相同的性质。事实上, d c u s u m 控制图失控状态下的a r l 以及a 魁d ( c 。) 作为占的函数都具有指数衰减 的性质。从图f i g u r e1 和f i g u r e2 就可以很容易看出这个结果。f i g u r el 给 出了可控平均运行长度为1 0 0 0 ,占( o 5 ,5 ) 时对应的刎心曲线以及 l o g ( a r l d 一1 ) 曲线。f i g u r e2 给出了给出了可控平均运行长度为1 0 0 0 , j ( o 5 ,5 ) 时对应的a r l j ( c 口) 曲线以及l o g 4 皿,( ) 一1 曲线。 下面我们就给出这种p i e c e w i s e 线性近似的方法的数学表示。若f 表示具 有上述性质的控制图,记a 魁j 为此图在漂移占时对应的a r l ,那么a 魁d 有以 下近似表达: 爿工r 占日尸两+ 1 ,h f 占h f + l 其中h ;为区间 a j 明的一个划分,满足盘至h fs 6 。待定系数口;和b ,的取值由以下 两个表达式确定: 4 衄:口:e 撕+ 1 彳衄= 口:p 吩+ 1 岛+ 1 由此,等式( 1 1 ) 中的积分就可以近似的表示成 删衄* 击b 驴胬万 一口7 口。p 知+ 1 其中( c ,d ,) ,( 段,g f ) 分别代表在区间( ,k 。) 上,对a 魁5 ( c 1 ) 和a 皿5 ( c 。) , p i e c e w i s e 线性近似系数。这样我们就找到了一种相对简单的计算方法来求解刚 才给出的新准则。 f i g u r e1 当。弛= 1 0 0 0 ,占( o 5 ,5 ) 时,d c u s u m 图一心关于占的图象 a r l , 1 4 1 2 1 0 8 o 吖a r l - n 2 f i g u r e2 当4 皿o = 1 0 0 0 ,j ( o 5 ,5 ) 时,最优c u s u m 图a r 岛( c 。) 关于占 的图象 a r l l o u ( a r l ! 一 1、 下 第六节d c u s u m 与单个标准c u s u m 控制图的比较 由以上各节对d c u s u m 控制图的定义及设计方法的推导,我们有理由相信针 对区间漂移,在第五小节提出的准则下,d c u s u m 控制图会有良好的表现。但事 实上效果到底如何呢? 我们在这一节给出数值计算的结果,可以看出,对比单个 c u s u m 控制图,它有明显的改进。 为了简单方便的表示控制图,首先给出一些记号。对于d c u s u m 控制图,我 们用q 4 代表k ,和k 分别取区间 a 2 , 班l 上下四分位点是所对应的设计,即表 达式( 9 ) 对应的”一m 一+ 时的情形;用q 2 代表和七,分别取区间 a 2 , b 2 上下二分位点是所对应的设计,实际上此时毛:如:! 芒,就是信念值取为区间 4 a 2 , b 2 中点的标准c u s u m 图;用q 。0 代表局和砭分别取区间 a 2 , b 2 个 端点时对应的d c u s u m 设计;同时记m 1 为在表达式( 9 ) 中,n - i f = i 时对应的d c u s u m 设计。 由以上第四五节提到的计算a r l 和准则1 r a r l 的方法,我们根据漂移区间 的不同,把计算结果罗列于表1 至表5 ,其中表1 针对漂移区间( 0 2 5 ,1 ) ;表二 针对漂移区间( 0 2 5 ,3 ) ;表三针对漂移区间( 0 2 5 ,5 ) ;表四针对漂移区间( 1 ,3 ) : 表五针对漂移区间( 1 ,5 ) 。我们在设计这些表的时候,考虑了漂移区间较小,适 中,较大,以及4 弘较小( 3 0 0 ) ,适中( 7 4 0 ) ,较大( 1 0 0 0 ) 不同因素的各种搭配。 所以这五张表可以基本上全面的反映d c u s u m 在各种情形下的效果。 观察表1 至表5 ,我们有以下结论: 总体上看,根据i 1 0 4 r l 准则,在检测漂移方面,d c u s u m 控制方案明显优 于单个的标准c u s u m 方案。 与单个c u s u m 方案相比,尽管d c u s u m 在每个漂移点上都未达到最优, 但与最优相差不大,有令人满意的效果,特别是当漂移取值为旦芸时。 z 随着所考察漂移区间长度的增加,d c u s u m 控制图的优越性也就越明显的 体现出来。 随着可控状态下运行长度的增加,d c u s u m 控制图的优越性也有显著提高。 对比表中给出的q o o ,m 1 ,q 4 三种d c u s u m 方案,可以发现q 4 方案的表现 很稳定( 即使不是最优,也与最优的设计很接近) ,另外由于其计算简单, 意义直观,所以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推荐使用q 4 。 对于漂移区间很小的情形,例如表l 代表的情况,单个c u s l i m 控制图的表 现可能优于d c u s u m 控制图,但总体相差不大。这表明小区间情形使用单 个c u s u m 控制图就足够了,因此我们建议只在漂移区间适中或较大的情形 下使用d c u s u m 图。 t a b l e1 漂移区间为 0 2 5 ,1 时,d c u s u m 图与c u s u m 图的比较 a ,b _ 0 2 5 ,1 t a b l e2 漂移区间为 0 2 5 ,3 时, d c u s u m 图与c u s u m 图的比较 e a ,b = o2 5 ,3 ) t a b l e3 漂移区间为 0 2 5 ,5 时,d c u s u m 图与c u s u m 图的比较 a ,b = c o 2 5 ,5 a r k = 3 0 0 001 225 01 03 305 25 671 6 490 583 8 2 6 1 814 御06 12 o l34 7 10 68 461 5 1623 8272 o1 61 3 q 40 7 21 9 130 2 11 49 211 6 56437262 01 613 凹13 1 16 3 1 2 3 。62 77 894 12 518151 2 1012 9 lo lu 1 01 1 2 101 2 5 a r l 庐7 4 u 口一0 1 225 01 43 1 0 7 28 572 261 227 7493 12 0 1512 1 11013 7 m 10f i l2 0 142 71 3 01 5 9 01 99 76453 12 4 181 513l ll _ 11 1 5 w07 2l - 9 136 9 13 91 7 862 24774 4 3023181 512 1 1l011 6 l3 1 18 8 2 5 064 431 1 750 2 92l161 4 121 110 13 8 肚l = 1 0 0 0 0 0 ,1 225 01 57 207 99 652 4 91 3 48 4 5233211 6 13111ol4 0 棚06 t2 。0 l4 5 4i 3 81 9 5l2 1 ,6 8 o473 32 51 91 51 3 111li1 7 “07 2l9 139 2 14 82 2 202 4582463 224 1915l3 l 11l11 8 “ 13 1 一1 9 9 3 3 3 45 1 51 275 2 31 2 2 171412 11 10 14 4 1 5 1 l 1 o z 2 2 l t a b l e4 漂移区间为 1 ,3 时,d c u s u m 图与c u s u m 图的比较 t a b l e5 漂移区间为 1 ,5 时,d c u s u m 图与c u s u m 图的比较 1 6 第七节d c u s u m 与c o m b i n e ds h e w h a t c u s u m 控制图的比较 c o m b i n e ds b e w h a t c u s u m 控制图的提出,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想让控制图在 大小漂移下都有优秀的性质。但是它的提出并非针对具体的区间漂移,只是泛泛 的讲给标准的c u s u m 图加一个s h e w h a r t 界,更谈不上针对某一区间有较好的设 计方案。这就给我们的比较带来一定的困难,因为c o m b i n e ds h e w h a t - c u s u m 没 有一个针对具体漂移区间的设计方法。为了避免用较好的d c u s u m 控制图同较差 的c o m b i n e ds h e w h a t c u s u m 控制图进行比较,我们只好计算了多个有代表性的 c o m b i n e ds h e w h a t c u s u m 控制图,选择其中最优的与d c u s u m 图进行比较。为了 节省篇幅我们只给出了表6 ,表6 是针对漂移区间为 0 2 5 ,3 ,不同4 砜情形 下的效果比较。 由计算的结果,可以看出: 总体上看,d c u s u m 控制图在针对区间漂移的情形时,要优于c o m b i n e d s h e w h a t c u s u m 控制图。 c o m b i n e ds h e w h a t - c u s u m 针对区间漂移的设计中,以选取k = ( 3 a + b ) 8 的 设计方案为好,s h e w h a r t 界应选的略大。 最优的c o m b i n e ds h e w h a t c u s u m 图针对区间漂移的效果要优于单独使用 标准的c u s u m 控制图。 随一皿。的增加,d c u s u m 图相对与c o m b i n e ds h e w h a t c u s u m 图的优越性 体现的越来越明显。 事实上,当考虑的漂移区间长度很大时,d c u s u m 控制图与最优的c o m b i n e d s h e w h a t c u s u m 控制图效果差不多。因为在c o m b i n e ds h e w h a t c u s u m 控 制图中,s h e w h a r t 部分可以看作一种特殊的c u s u m 图( 当k = s c l ,h = o 时) 。 也就是说,某种意义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