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伊德的人一技关系理论中的四种关系.doc_第1页
浅谈唐·伊德的人一技关系理论中的四种关系.doc_第2页
浅谈唐·伊德的人一技关系理论中的四种关系.doc_第3页
浅谈唐·伊德的人一技关系理论中的四种关系.doc_第4页
浅谈唐·伊德的人一技关系理论中的四种关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唐伊德的人一技关系理论中的四种关系 张璐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摘要:现在社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技术,但在发展技术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伊德教授从现象学的角度分析了技术哲学,将其人技关系理论分为具身关系、解释关系、它异关系、背景关系四种。本文通过对这四种关系的具体介绍,试图将其与现代社会的具体问题相联系,形成更进一步的思考。 关键词:人技关系理论;具身关系;解释关系;背景关系;它异关系 :N031:A:16711580(xx)09014502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越来越植根于人们的生活之中。日常生活中随时充斥着技术元素,手机、电脑、电视随处可见。应该说,技术的进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但也正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环境污染造成的影响越来越严重。那么,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现在,转基因食品在市场的投放量越来越大,由于对转基因技术不了解,同时也因为转基因技术不成熟,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营养性持怀疑态度。那么,我们在应用技术的同时有没有被技术所限制?针对这些问题,现代现象学技术哲学家唐伊德教授从一个新的视角提出了自己对于技术的认识。 一、唐伊德技术哲学简介 唐伊德,1964年获波士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哲学系教授。1他是一位著述颇丰的当代哲学家,他的研究跨越了技术哲学和现象学,是美国有重要影响的现象学技术哲学家。 伊德的技术哲学着眼于人类经验和知觉的变化过程。他认为,当代科学在本质上是技术体现的。“伊德借助胡塞尔,特别是梅洛庞蒂的现象学思想,论证了直觉在人的存在中的重要性,以及技术是如何改变人的知觉的,从而在继承海德格尔的基础上,实现了对海德格尔的超越与批判”。2 伊德的现象学技术哲学主要包括技术现象学、工具实在论、技术文化观和虚拟空间与体现现象学四部分。在这四个部分中,技术现象学是基石,为伊德的整个理论提供了基础。技术现象学又称人技关系理论,伊德将人与技术的关系划分为四种:具身关系、解释关系、它异关系和背景关系。这四种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现代社会的一些问题。 二、具身关系 具身关系,就是指技术是人类身体的化身和具体体现。伊德教授以汽车为例,汽车就是使我们身体的感觉扩大化,从而与工具合二为一。这种关系更可以表达为“我”和技术融为一体来感受世界。其实,这种关系早在卡普的“技术体外器官理论”那里就有所体现;除此而外,马克思主义哲学那里也有关于人工智能和人类意识的关系的争论;另外,麦克卢汉在媒体通讯人体的延伸中也提出了“媒体是人的延伸”。这些都应该说和具身关系有异曲同工之效。 在这种关系中要求这种技术“透明化”,完全为人们所掌握。为了达到合二为一的效果,当然人越是充分了解这种技术,合二为一以后发挥的作用就越大,所以,就有了这种矛盾,人们一方面希望技术能够像不存在一样,完全成为“我”的化身,这就如“皇帝的新装”一样,而另一方面,人们在借助于技术认识世界的时候,对某一方面的放大往往伴随着其他方面的缩小。人们使用电话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同时忽略了感受对方的动作、表情;后来,人们发明了可视电话,但可视电话能够听到对方的声音、看到对方的表情,却忽略了人与人相处的温情。以前过年,家家户户拜年祝贺,何等的热闹!现在过年,短信拜年隔绝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再也不能感受到那种过年的氛围。这些就如同我们希望技术能够推进社会的进步,同时又不希望受到技术发展的限制一样,这二者本身就是相互矛盾的。 三、解释关系 解释关系,是指文本解释,人们在阅读地图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试图了解整个世界。人类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真正的无所不能,往往我们获得的知识是描述性的,是通过技术的呈现或者转达给予我们的,这时候就是将技术与世界看作一个整体,人们去认识通过技术展现出来的这个世界。所以,无论是文字、图片甚至于后来电影的呈现,它们都是现实世界的一个反映。比如说天气预报给出的温度,可以给我们一个预测,告诉我们明天是热还是冷,可实际上,我们并没有亲身感受到。我们只是通过经验对天气预报给出的数字做出一个反应,并不是直接对于外界温度的一个感受,这就是解释关系。这种关系得到的关于世界的认识并不是世界本身,而是通过工具自身特征而展现出来的世界。 在这种关系中,技术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如果技术达不到一定的高度,就不能准确呈现世界。如地图,地图的精确程度可以说关系到军事的完善、社会的发展。在古代一场战争中,地图的精确度往往也是成败的关键。从古至今,地图的细致化也是随着朝代更替而一步一步发展的,并非一蹴而就的。这就说明了技术在国家、社会、政治、军事中的重要作用。 四、它异关系 它异关系就是“我”与技术成为两个客体,“技术成为他者”。3这就是技术自主性的一种体现,技术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运行。这就和“科学革命的结构”一样,当它自身的发展遇到危机的时候,它就会发生科学革命,从而形成新的范式。不需要人的规范,技术与人具有同等的地位,二者的发展就如同两条平行线,互不干涉。伊德用“人工物人格化”一词来说明,在这种关系中,世界就成了一个大的背景。本来“我”是通过技术来认识世界的,这个世界是我们所说的天然自然,可在技术逐步发展,成为一个被“我”所认识的客体以后,世界弱化为背景,而“我”所认识的这种技术已经能够成为一个“他者”或者“准他者”而独立存在。而这个时候我们所认识的世界不过是经过我们加工的人工自然而已。 在这种关系中也存在着矛盾,人们一方面希望机器无所不能,帮人们买菜做饭、洗衣刷碗甚至于完成很多高度用脑的工作,可另一方面,因为人创造了机器,人决不允许机器来取代人,使得人类自身退化、灭绝。这样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技术是否可以取代人类成为世界的主宰?其实,现在这样的科幻电影屡见不鲜,机器人或者克隆人因为人们的大量制造,同时也因为人类对于大自然索求的越来越多,而贡献的却逐步减少,根据优胜劣汰原则,最终机器人或者克隆人将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 五、背景关系 背景关系是指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技术随处可见,可以说,我们从早上起床一直到晚上入睡,这一天随处可见技术,也离不开技术。这些我们离不开的技术也已经逐渐退化为我们生活的大背景,同世界一样,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当然,我们不能说所有的技术都已经成为背景,这样就失去了我们认识的客体,从而造成认识上的缺失。而实际上,现代技术使得我们的背景越来越多,而人们所追求的东西也有所限制。以前人们追求的就是吃饱穿暖,因为目标简单,所以很容易有满足感,而现在,吃穿已经逐渐融入到我们生活的背景中,当人们不再为衣食住行而发愁的时候,也就有越来越多的人不知道什么是幸福了。 伊德教授充分地阐述了这四种关系,他更“关心技术在人与世界关系中的地位”。4实际上,在这四种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现在社会的很多问题并非无法解决,而从这种新的现象学的角度来解释世界,也为我们解决这些社会问题提供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