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理性主导下的媒介文化感性诉求——当代文艺娱乐功能之变特质解读.doc_第1页
实用理性主导下的媒介文化感性诉求——当代文艺娱乐功能之变特质解读.doc_第2页
实用理性主导下的媒介文化感性诉求——当代文艺娱乐功能之变特质解读.doc_第3页
实用理性主导下的媒介文化感性诉求——当代文艺娱乐功能之变特质解读.doc_第4页
实用理性主导下的媒介文化感性诉求——当代文艺娱乐功能之变特质解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用理性主导下的媒介文化感性诉求当代文艺娱乐功能之变特质解读 臧娜 (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辽宁沈阳110000) 摘要:当代媒介文化以其显在的感性诉求特质成为推动当代文艺娱乐维度功能之变的重要力量,然而,实用理性所具有的趋“中”式牵制的文化惯性又使新感性势力的崛起呈现出一种矛盾纠葛的复杂境况,对此种境况的理论审视成为探讨当代文艺娱乐化之变的又一理论着眼点。 关键词:实用理性;媒介文化;感性诉求;娱乐功能 DOI:10.16083/j.ki.-1296/G4.xx.01.067 :G122:A:16711580(xx)01014702 :xx0926 作者简介:臧娜(1979),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文艺美学,媒介文化。 媒介文化研究之“新”首先在于它的研究对象新媒介。新媒介的命名是相对于广播、报纸、期刊等传统媒介而言的,而新媒介时代也与印刷媒介时代、电子媒介时代具有显在的代际关联。随着信息技术与数字技术的日益成熟和高度普及,大众媒介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势头,媒介文化研究也由此跃出了传播学的狭窄界限,被纳入到更为宽广的文化研究语域之中,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元视域发生关联。在凯尔纳对媒介文化的诸多定性中,视像性与高科技化的特质界定道出了媒介文化的感性之维。 一、新媒介与“读图时代”、“图像转向”、“视觉文化”等理论界定相契合,是一种由图像引导的视觉介质,其借助大量的形象性信息冲击人们的视觉感官,进而唤起其更为丰沛的感性欲求 作为一种非语言的符号形式,新媒介的声画特质使信息接收活动在受众心中最终以实体形式的“形象”呈现出来。这些图像介质以其高清晰度、高还原度的视觉特质和大量的形象性信息冲击着人们的视觉感官,由此创造了一种无需用心体会的“眼睛的美学”,成为麦克卢汉意义上的“热媒介”。它们传递更为清晰、具体的视像性信息,使接受者无需投入更多理解便可感知,进而能够更快地满足受众的表层感性欲求。与此相比,在文字引导的传统媒介中,占主导地位的语言文字符号所具有的指示原物的作用则是微乎其微的,其只有借助受众的原始经验才能形成某种十分模糊的表象,进而成为麦克卢汉意义上的“冷媒介”。在由线性语言符号能指系统构筑的传统媒介中,形象性信息的缺乏或隐匿性存在为信息的直接获取制造了麻烦,人们对于所指内容的建构必须依赖自身经验的再造性重组。与视像介质相比,语言符号对于受众表层感性欲求的满足无疑是一个需要经过想象性重构的慢热过程,难以有效地满足“娱乐新世纪”普罗大众丰沛的感性欲求和消费性享乐主义的资本逻辑。由此,新媒介便凭借着能够更为有效地激发感性娱乐的视像化特质,超越了文字引导的传统媒介,成为当代文艺娱乐维度功能之变的主导性媒介力量。对于视像介质的迷恋使以康德为代表的传统审美文化所反对的奢华、挥霍、流光溢彩的感性生活表象跳出了理性主义的界限,自立门户地支撑起了当代美学话语的主体精神维度,进而推动了当代文艺娱乐维度功能之变的现实进程。 此种新媒介精神及视像时代引导下的“新感性价值观”与追求现世欢欣的乐感文化传统相契合,进而在极具实用理性意味的当代思想引擎策动下,随大众娱乐浪潮一起席卷了当代中国的文化产业。实用理性文化传统中蕴含的动态调试文化心理结构,将这种指向感性娱乐的视像化新媒介精神和推动产业发展的消费主义感性动能吸纳过来,在当代中国文艺语域中营造出一派感性充沛的视像化娱乐氛围。 于是,欲望的张扬、快感的勃发在“经验合理性”的现实确证下史无前例地获得了合法性地位,一步步地践行着“新感性价值观”对旧美学话语体系的改写。以古典名著的影视改编为例,“新水浒”对“淫妇”潘金莲的唯美化呈现就昭示了新感性价值观在媒介文化时代的崛起之势。当在不匹配的婚姻现实中恬退隐忍的贤良女子潘金莲在湿润而氤氲的热气中展露出洁净而丰润的身体,当她选择以偷情的方式给予身体以慰藉,当她在脑海中回忆着与西门庆相恋的往事并以赴死的决心主动迎向武松手中的尖刀的时候,凄楚而唯美的感性氛围使原始文本附加在她身上的“淫妇”之名被涤荡一空。视觉介质的经验性呈现既弥补了书面介质的不足,也在对原著的现象学还原过程中实现了对于受众视听感官和感性体验的当代延展,使人们对这个不幸女子的同情与埋藏在心中的新感性力量一同升腾起来,从而印证了新媒介的视像化呈现所具有的革命性潜能,使感性娱乐在新媒介主导的影像时代获得了无比宽广的实现前景。 然而,源远流长的实用理性传统毕竟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积淀并生成的文化心理结构,它对于新媒介文化与“视像时代”的热情拥抱也并不代表反理性的狂热或对新感性价值观的盲目屈从。从人们对“新水浒”中潘金莲与西门庆偷情时的唯美画面发出的质疑之声,到学界对名著改编提出的“适度原则”,既体现了乐感文化的人伦传统对于隐匿在欲望快感背后的消费意识形态金元价值观的敏锐嗅觉,也彰显了实用理性传统所具有的强大的文化惯性与涵纳之势,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钟摆式文化心理特质在隐隐地牵动和把控着当代媒介文化的感性流变。 二、除了视像介质缔造的感性之维,数字化的高科技力量对媒介文化的介入也从另外一个维度推动了新感性价值观在当代的确立 尼葛洛庞帝曾指出,在新媒介时代,以比特为基本信息单位的数字技术将取代原子成为信息传播的主导因素,也由此催生出了一种具有消解性特质的媒介文化逻辑比特逻辑。其非凡之处在于其无远弗届的消解力量,这种致力于消蚀掉一切沟壑的“抹平”文化与文艺本体中充满感性活力的想象性特质相得益彰,于是开启了数字化时代“想象力娱乐”的媒介娱乐主义新篇章。从玄幻、穿越之风在网络文学领域的独霸之势,到由网络视频引领的网络恶搞风潮的薪火相传,乃至逐步衍变为一种文艺创作风尚的“穿越”、“恶搞”向电视、电影等文艺样式的蔓延,这些发生在文艺领域的比特逻辑新变使媒介文化的感性诉求超越了视觉快感的单一维度,向着戏谑、反讽的后现代娱乐趣味演进,因而呈现出马尔库赛意义上的“新感性”的革命意味。 可见,媒介文化推动下的新感性价值观在当代中国的确立是在现代与后现代维度并存的时代氛围中发生的,但这些共时性存在的文化维度也成了具有现实建构特质的实用理性民族文化传统在对自身价值进行当代重构时必须面对的“现实”。当穿越之风从网络文学刮向影视创作,当天马行空的古装魔幻穿越剧扎堆儿荧屏之时,广电总局对其发出了预警信号。 不论是xx年广电总局对四大名著电视剧翻拍的紧急叫停,还是对古装魔幻穿越剧给出的预警信号,面对此类变幻诡谲的文化事件,人们时而看到倡导感性解放的当代娱乐价值观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这一时代强音的助推下蓬勃发展,时而听闻既有理性对于新感性势力的警示与挞伐之声。这实际上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在当代文艺语域中推动新感性势力崛起的多元文化力量之间矛盾纠葛的现实境况,体现了追求精神积淀的实用理性所具有的趋“中”式牵制的文化惯性,对此种境况的理论审视无疑成为探讨当代文艺娱乐化之变的又一理论着眼点。 参考文献 1(美)道格拉斯凯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