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专门史专业论文)明代福建农作物地理分布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历史时期农作物的地理分布是历史农业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农作物的分布格 局及其演变直接影响着农业和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明代是福建农业发展的重要阶 段,农业的商品化、多元化趋势较为明显,这种商品化、多元化不仅表现在粮食作 物的种植生产、而且还表现在茶叶、甘蔗、水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生产。本文根据 现存的明代福建地方文献和官方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运用分析、图表、比较等方 法对明代福建农作物的地理分布进行论述,可以知道:明代福建双季稻主要集中在 闽南和闽东的沿海地区,闽北以种植单季稻为主。麦类作物,南部主要分布在福建 东南沿海旱地,北部主要集中于建宁、邵武、延平三府。此外,粟类作物、番薯、 花生均集中于闽东南一带的沿海咸地。经济作物方面,闽东南沿海为水果、甘蔗、 茶叶的主要种植区。闽西的烟草、闽西北的武夷茶均在明代福建全省享有盛誉。棉 花在明初主要分布于闽东、闽东南,明中后期逐渐衰落,桑麻此时逐渐兴起,主要 分布于闽北地区。之后论文进而揭示出明代福建农作物分布的特点,通过对明代福 建农作物地理分布及其特点的全面考察,从中找出明代福建农业存在的问题,为我 们更好地处理当今福建农业面临的相关问题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农作物,地理分布,福建,明代; 中文文摘 中文文摘 历史时期农作物的地理分布是历史农业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明代是福建农业 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明代之前,福建农业发展相对落后,还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到了明代,福建农业开始打破自给自足的狭小范围,扩大了社会分工,商品化、多 元化趋势较为明显,明代福建农业的发展对清代福建农业产生过较大的影响,甚至 现在福建农业的许多问题都可以追溯到明代。此外,明代,福建沿海开始出现了饥 荒,这与明代福建农作物的分布格局不无关系。因此考察明代福建农作物的地理分 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海扼东南,山阻西北 ,境内山岭耸峙,低丘起伏, 河谷和盆地错杂其间。山地、丘陵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9 0 ,自古以来就有“东南 山国 之称。福建属亚热带气候,高温多雨为其显著特点。几千年来,这里气候温 暖,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无霜期日照期长,植物四季常青,自然生态环境十分适 宜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栽培。 本文以明代福建农作物的地理分布为研究对象,分四个篇章进行阐述。第一章 明代福建农作物生长的环境考察。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 环境。因此,考察研究明代福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研究明代福建农作物地 理分布的基础。“农业环境”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本章自然环境主要从地貌、气 候、土壤、水文等方面阐述,人文环境先通过图表展示出明代福建布政司的行政区 划变迁和沿革,再简要叙述明代福建的人口分布、土地资源利用、水利等诸方面情 况。通过对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介绍说明,为后文农作物地理分布特点及启示 打下铺垫和基础。 第二章和第三章是本论文研究的基础部分。分别是明代福建粮食作物的地理分 布和经济作物的地理分布。这两章以明清闽人笔记、文集和闽地方志为参考资料, 并结合本人的实地考察,对各作物的地理分布展开详尽的论述。明代福建粮食作物 品种多、分布广,主要有稻类作物、麦类作物、粟类作物、豆类作物以及外来作物 等数种。每一种作物又有若干不同的品种。稻类作物是明代福建的主要粮食作物, 作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明代福建双季稻主要集中在闽南和闽东的沿海地区,闽 北以种植单季稻为主。麦类作物为明代福建第二大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大麦、 v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荞麦三种,分布亦十分广泛,南部主要分布在福建东南沿海旱地,北部主要集中于 建宁、邵武、延平三府。粟类作物主要有黍、稷、粟、高粱等传统农作物,在福建 分布较松散,主要集中在闽东南的沿海咸地。明代福建豆类作物品种繁多,主要分 布在福建的沿海旱地和闽北山区。明代福建的外来粮食作物主要有番薯和花生。文 章就外来作物何时、何地、如何传入福建,以及传入后在福建各府州县的分布和影 响作简要的论述。论文最后总结说明明代福建粮食作物分布的结构特征,以及地区 分布不均带来的影响。 第三章明代福建经济作物的地理分布。明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作 物迅速崛起,并显示出强大的活力。明代福建经济作物品种繁多、门类齐全,主要 有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嗜食作物、染料作物、水果等。论文对明代福 建经济作物逐一加以介绍,并集中阐述各种作物的地区分布情况,闽东南沿海为水 果、甘蔗、茶叶的主要种植区。闽西的烟草种植、闽西北的武夷茶均在明代福建全 省享有盛誉。棉花在明初主要分布于闽东、闽东南,明中后期逐渐衰落,桑麻此时 逐渐兴起,主要分布于闽北地区。 第四章明代福建农作物分布的特点与启示。本章在前三章的基础上,总结、说 明明代福建农作物发展、分布的特点,主要有:( 1 ) 农业生产多元化、商品化。( 2 ) 作物分布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农作物的集中分布和各府州县内部分布的不平衡两方 面。( 3 ) 农作物发展、分布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 4 ) 作物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关 系密切。并以此探讨出明代福建农业所存在的问题和给予的启示,即从明代福建农 作物的分布特点,可以分析出明代福建农业存在着如下问题:一一( 1 ) 经济作物和 粮食作物的矛盾争地矛盾,即吃饭和金钱矛盾。( 2 ) 农作物结构层次低。( 3 ) 土地开发和水利建设的矛盾。( 4 ) 需资日增与民无厚资的矛盾。 第五章结论,综合以上四章,做最后的总结,得出结论有以下几点:明代福建 经济作物的崛起,粮食生产的发展,作物的多样化、专门化、商品化,其原因在于: 一是福建省地理位置和农业自然条件方面的独特,因而农业生产方向与其他地区不 同,二是由于福建省地理环境的特殊性,明中后期私人海上贸易和海上交通的发展, 刺激了福建经济的发展。不同作物围绕市场供求关系而展开激烈的区域布局分异竞 争,如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矛盾、经济作物内部作物的矛盾引发的一系列争地问 题。 摘要 a b s t r a c t t h eg e o g r a p h i c a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c r o p si na g r i c u l t u r ei nh i s t o r i c a lp e r i o di sa n i m p o r t a n ta s p e c to ft h eg e o g r a p h i ch i s t o r yo fa g r i c u l t u r e t h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p a t t e r no f c r o p sa n dt h e i re v o l u t i o ni m p a c td i r e c t l yo nt h es t e a d yd e v e l o p m e n to fa g r i c u l t u r ea n d g r a i np r o d u c t i o n t h em i n gd y n a s t yi nf u j i a na r ea ni m p o r t a n ts t a g eo fa g r i c u l t u r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t r e n do fa g r i c u l t u r a lc o m m e r c i a l i z a t i o na n dd i v e r s i f i c a t i o n , w h i c ha r e n o to n l ys h o w e di np l a n tp r o d u c t i o n ,b u ta l s oi np r o d u c t i o no ft e a , s u g a r c a n e ,f r u i tc r o p s a n do t h e re c o n o m i cc r o p s ,i sm o r eo b v i o u s t h ep a p e rf o c u s e so nt h eg e o g r a p h i c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c r o p si nt h em i n gd y n a s t yi nf u j i a n , b a s i n go ne x i s t i n gl o c a la n do f f i c i a l h i s t o r yd o c u m e n to f t h em i n gd y n a s t yi nf u j i a na sw e l la st h er e s u l t so fp r e v i o u ss t u d i e s , a n du s i n go fa n a l y s i s ,c h a r t s ,c o m p a r i s o nm e t h o d sa n ds oo n t h ec o n c l u s i o ni s :t h e d o u b l e - c r o pr i c ei sm a i n l yd i s t r i b u t e di nt h ec o a s t a la r e a si nt h em i n gd y n a s t yi nf u j i a n t h es i n g l e - c r o pr i c ei sm a i n l yd i s t r i b u t e di nn o r t h e r nf u j i a n w h e a tc r o p sa r em a i n l y p l a n t e di nt h ec o a s t a ld r y l a n d so fs o u t h e a s tf u j i a na n dj i a n n i n g ,s h a o w u ,y a n p i n gi nt h e n o r t h e r nf u j i a n t h em i l l e t ,s w e e tp o t a t o e sa n dp e a n u t sa r ed i s t r i b u t e di nt h ec o a s t a l k a l i n es o i lo fs o u t h e a s tf u j i a n t h ef r u i t ,s u g a rc a n ea n dt e ag r e wi nt h es o u t h e r nc o a s to f f u j i a np r o v i n c e t h et o b a c c oi nw e s t e r nf u j i a na n dt h ew u y it e aw h i c hg r e wi nt h e n o r t h w e s tf u j i a nw e r ew e l lk w o w ni nt h em i n gd y n a s t y a tt h eb e g i n n i n go fm i n g d y n a s t y ,c o t t o nw a sm a i n l yd i s t r i b u t e di nt h ee a s ta n ds o u t ho ff u j i a na n dd e c l i n e di n t h el a t em i n gd y n a s t y , w h e nm u l b e r r yt r e ea n dh e m p ,m a i n l yl o c a t e di nn o r t h e r nf u j i a n , g r a d u a l l yr i s e d t h et h e s i st h e nr e v e a l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c r o p si n t h em i n gd y n a s t yi nf u j i a n ,t h ef u l ls t u d yo nt h ea b o v e m e n t i o n e dg e o g r a p h i c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c r o p si nf u j i a ni n t h em i n gd y n a s t yp r o v i d e d i n s p i r a t i o nf o ru st od e a lw i t ht h ea g r i c u l t u r ei s s u e sw h i c ht h ef u j i a np r o v i n c ef a c e d t o d a y k e y w o r d s :c r o p s ,g e o g r a p h i c a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 ,f u j i a n ,t h em i n gd y n a s t y ; i i i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独创性和使用授权声明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独创性和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 姓名)俭敛学号垄q q 鱼q 墨z 皇专业童 史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明代福建农作物地理分布研究) 是本 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 除论文中已特别标明引用和致谢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 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 个人或集体,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由此产生的一切 法律结果均由本人承担。 本人完全了解福建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福建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学位论文( 含纸质版和电子版) ,并允许论文被 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福建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并按国家 有关规定,向有关部门或机构( 如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 所等) 送交学位论文( 含纸质版和电子版) 。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亦遵守本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衿匆久 签字日期:莎哆年莎月7 日 臌却防 签字日期:盘d 拜年多月7 日 lf 绪论 绪论 一、研究对象及研究意义 “历史农业地理是研究历史时期农业生产诸要素的地域分布及其相互间作用、 变化、发展规律的科学。其中,农作物的地理分布是历史农业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农作物指农业栽培的各种植物,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农作物为人类提供衣 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生产的目的就是要在尽量少的土地上生产出尽量多的农产 品,以提供人们生活所需。 明代是福建农业的重要发展阶段。明代前,福建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到明代, 福建农业在宋代基础上又有进一步的发展,明代福建的农业对清代福建农业产生过 较大的影响,它在农业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史学界对明代福建农业地理研究较为薄弱。学者们多从各自的角度对明代福建 农业的某些问题进行过研究。其中,朱维干、徐晓望、林汀水、王双怀诸先生在他 们的论著中对明代福建农业的问题涉及较多。但从研究范围来看,一般都是论述明 代福建农业的某些农业问题,或是把福建作为整个华南地区的一部分来进行探讨。 从研究内容来看,大部分是针对某些经济现象进行专题论述,或是从整个华南地区 全貌来分析。而福建作为一个独立而又内部紧密联系的自然单元,所反映出来的农 业问题并未详尽表示出来,因此,研究明代福建农业地理及其相关问题仍是摆在史 学工作者面前的任务。 研究明代福建农业地理,不仅有利于历史农业地理的学科建设,而且有利于人 们正确认识明代福建的农业,有利于深入了解明代福建的社会状况,对今后福建农 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便把明代福建农作物的地理分布确定为自己的 硕士论文研究对象,希望自己能够在我国农业的基础研究方面略尽绵薄之力。 限于学识和精力,本文只对明代福建农业中农作物的地理分布展开详细的论述。 研究明代福建农作物的地理分布对“山多地少”的现代福建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 参考意义。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学术史回顾 历史时期农作物的地理分布研究是历史农业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历 史农业地理的核心内容。顾名思义,“历史农业地理是研究历史时期农业生产诸要 素的地域分布及其相互间作用、变化、发展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口 的增减和垦田的盈缩、农作物的构成及其地理分布、农业生产的区域差异、规律的 总结等方面:其中,农作物的构成及其地理分布是其核心内容。 古代中国以农业立国,因而有关历史农业地理的史料极其丰富,在前人的论著 中也多有涉及。但在1 9 7 0 年代之前的论著中,描述性的笼统论述占了绝大部分,改 革开放以来才有较快的进展。史念海河山集( 1 5 集) 内许多论文便是这方面 的代表作。1 9 8 0 年代初,史念海先生就提出了“历史农业地理 的概念,呼吁学术 界开展历史农业地理的基础研究,在他的指导下,其众多弟子以历史农业地理为学 位论文选题,对历史上中国各省区农业地理综合特征进行研究,并在各自的研究领 域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韩茂丽所著的宋代农业地理和吴宏岐所著元代 农业地理,两者都是断代农业地理的专著,具有开创意义。此外,郭声波著四川 历史农业地理是我国第一步区域历史农业地理专著,之后,区域历史农业地理呈 现蓬勃发展的态势,有李令福的明清山东农业地理、马雪芹的明清河南农业地 理、王社教的明代苏浙赣农业地理、龚胜生的清代两湖农业地理、周宏伟的 清代两个农业地理、马波的清代闽台农业地理。王双环著明代华南农业地 理研究是第一部系统研究明代华南农业地理的专著,在学术上具有填补空白的作 用。该书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明代华南农业地理发展、演变的内在机制,为华南地 区农业资源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至此,中国历史农业地理研究达到了高潮,学者们从各个方面、角度系统地探 讨了历史时期农业地理的状况,发表了数百篇著作和论文,有宏观综合考察的,如 赵松乔中国农业( 种植业) 的历史发展和地理分布;有以某省区或特定区域为范围 进行贯通古今综合研究的,如郭声波的历史时期四川粮食作物的地理分布( 中 国历史地理论丛1 9 9 0 年第3 期) 和论四川历史农业地理的若干特点与规律( 四 川大学学报) 1 9 9 4 年第l 期,司徒尚纪的岭南史地论集,侯甬坚南阳盆地农 作物地理分布的历史演变(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 9 8 7 年第1 期) ,景爱历史时 期东北农业的分布与变迁(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 9 8 7 年第2 期) ,于希贤的云 绪论 南古代农业发展与农业区演变的初步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 9 8 7 年第2 期) ; 也有以某省区或特定区域为范围的断代农业地理研究,这方面成果较为丰富。如杨 希义唐代关中农业经济的主要产品及其地理分布( 西北大学学报1 9 8 6 年第1 期) ,王社教明代苏皖浙赣地区的水稻与分布(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 9 9 5 年第4 期) 和明代苏皖浙赣地区的杂粮作物及其分布(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 9 9 7 年第 3 期) ;还有断代农业区域的研究,这个领域比较热门,成果颇丰,呈现出时代愈后、 成果愈多的特点。如马福生的西周各地农业开发的先后与农作物的分布( 中国 农史1 9 8 4 年第2 期) ,史念海论两周时期农牧业地区的分界线( 中国历史地 理论丛 1 9 8 7 年第l 期) 和唐代河北道北部农牧地区的分布( 唐史论丛第3 辑) , 史念海对历史时期农牧业分布状况进行了深入细致考核。张泽咸汉唐间河西走廊 地区的农牧生产述略( 中国史研究1 9 9 8 年第1 期) 和汉唐间西域地区的农牧 生产述略( 唐研究第4 辑) 此外还有具体研究某种粮食作物的分布与变迁的, 水稻、粟、麦、玉米、番薯都有成果问世。如邹逸麟历史时期黄河流域水稻生产 的地域分布和环境制约( 复旦学报1 9 8 5 年第3 期) ,华林甫唐代水稻生产的 地理布局及其变迁初探( 中国农史1 9 9 2 年第2 期) 和唐代粟、麦生产的地域 布局初探( 中国农史1 9 9 0 年第2 期) ,韩茂莉论宋代小麦种植范围在江南地 区的扩展( 自然科学研究1 9 9 2 年第4 期) ,曹树基清代玉米、番薯分布的地 理特征( 历史地理研究第2 辑) ,周源和甘薯的历史地理甘薯的土生、 传入、传播与人口( 中国农史1 9 8 3 年第3 期) ,赵丰唐代蚕桑业的地理分布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 9 9 1 年第2 期) ,陈良文唐代麻产地之分布及植麻技术 ( 农业考古1 9 9 0 年第2 期) ,韩茂莉宋代桑麻业地理分布初探( 中国农史 1 9 9 2 年第2 期) ,郭声波历史时期四川手工业原料作物的分布( 中国历史地理 论丛1 9 9 0 年第1 期) ,梅莉清代湖北纺织业的地理分布( 湖北大学学报,1 9 9 3 第2 期) ,高王凌中国棉作分布的历史演变等。 综上所述,在大批学者的不懈努力下,历史农业地理研究在和深度和广度方面 都有了长足发展,但其不足之处也是明显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 研究内容的不平衡性。以往学术界对历史农业地理的研究,虽突出了所研 究课题的重点,但存在研究面却过于狭窄的问题。如从研究内容来讲,偏重于种植 业的研究,而对渔业、牧业、林业等不够重视,而这些都属于大农业的范围;从地 域方面来讲,学者们往往关注的是华北、华中、西南、西北等几个典型的区域,对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其他区域的研究不够重视;从文章质量来看,在资料的挖掘力度和认识深度方面还 难尽如人意。这些都不能不说是研究中的一些缺憾。 ( 2 ) 研究方法的陈旧。我国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为历史农业地理的研究提供了 极为有利的条件,但同样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如有些资料存在着时空上的空白,即 并不是所有的历史阶段或所有的区域都能够找到充足的原始资料,有时甚至连间接 的史料都没有。还有历史时期记载的一些数据多数情况只是一般性的描述,缺乏科 学的分析和解释。就主观而言,如何科学地界定史料中记载的数据,以及不满足于 直接根据文献来确定某个地方的具体情况,都是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 3 ) 缺乏与不同学科间的合作与交流。任何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历史农业地理 是- f - j 综合性的学科,其所探讨的很多问题往往同考古学、农史学、历史学、地理 学、生物遗传学等都有关联。而我国目前历史农业地理的研究,研究面过于狭窄, 缺乏与不同学科间的合作与交流。为了历史农业地理研究的发展和繁荣,我们应该加 强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 以上是我对历史农业地理研究成果的回顾,一些观点未免有失偏颇,在相关成 果的收集上也恐有疏漏之嫌,还恳请诸位方家不吝指正。 三、研究方法 明代福建农作物地理分布研究属于历史农业地理的范畴,本文拟采取的研究方 法以历史农业地理的常规研究方法为主,即历史文献法和野外考察、考古法相结合。 同时借鉴历史学的分析法、比较法、叙述法;和地理学的统计法、列表制图法;以 及农史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做到文献与考察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定量 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历史学讲究重证据实,重视历史文献的作用,而地理学重 视实地观测或实践。本选题在充分占有历史文献的基础,适当加强实地调查。 本文将主要利用明代福建地区的地方文献,如大量闽人笔记、文集和闽地的方 志等材料进行研究,其中方志材料多见于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及续编、日本藏中 国罕见地方志丛刊及续编、中国地方志集成、中国方志丛书等,也间或利用一些清 初的方志材料。在这些史料的基础之上,本文将具体考察有明一代福建农作物地理 分布相关的方方面面,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以及 特征等问题,力求对明代福建农作物地理分布研究能有更深、全面的了解。 第一章明代福建农作物生长的环境考察 第一章明代福建农作物生长的环境考察 环境有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之分。自然环境是人文环境的基础,而人文环境是 自然环境的发展。明代福建农作物的生产,是在当时福建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 境中进行的。因此,研究明代福建农作物的地理分布,必须首先考察明代福建的自 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第一节自然环境 农作物的生长是生物体、自然环境及人类社会劳动三位一体作用的产物,在这 三个要素中,自然环境是农作物生长的外部环境,自然环境的优劣,不但决定着农 作物的长势,而且影响着农作物的发展方向以至农作物的区域分布,因此探讨自然 环境的特点以及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是研究农业地理的重要任务。 自然环境是环绕人们周围各种自然要素的总和,包括地貌、气候、土壤、水文 等诸多方面。 、地貌特征 所在区域的的地理位置是决定一个地方地貌特征的基础,地貌特征的优劣与否 关系着农作物的地理分布和耕作方式。 福建位于我国的东南部,“海扼东南,山阻西北 ,境内山岭耸峙,低丘起伏, 河谷和盆地错综其间。山地、丘陵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 0 ,自古以来就有“东 南山国”之称。 境内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呈阶梯状降落,大体可以分为三级:第一级:闽西 北武夷山脉系统,包括武夷山脉、杉岭山脉和仙霞岭山脉,为福建地势最高峻之地, 山地广布、交通不便,明代,建宁府、延平府、邵武府主要分布在此。第二级:闽 中戴云山系统,包括鹫峰山脉,博平岭和戴云山。这一山带的北部和中部地势较高, 海拔在1 0 0 0 - - 1 2 0 0 米以上,顶峰都比较高峻。第三级:闽东南低丘、平原带,由闽 江、九龙江、晋江等河流冲击而成,自北往南主要有福州平原、兴化平原、泉州平 原和漳州平原四大平原,此外,还有沿海狭长的滨海平原,宽窄不一。闽东南低丘、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平原带是福建耕地分布最集中,土地利用最精细的农业区域。 福建在宋时分为上下四州,明代继承了这样的分法。明一统志引宋时图经云: “闽中八郡,建、剑、汀、邵号上四州,其地多溪山之险。福、兴、泉、漳号下四 州,其地坦夷。川订上下州府的划分大致是以纵贯南北的鹜峰山、戴云山、博平岭为 界。这种划分方式,明清两代也一直在沿用,如清人笔记中言:“漳泉流害,上四府 花会其尤也。 口3 。 明代福建的地貌特征对农作物的影响极为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 山地丘陵广布,山区气温垂直差异大,气候多种多样,适宜不同特性的农作物生长, 因而农作物品种繁多。( 2 ) 坡地可较广泛地得到农业利用。福建小坡度的地面面积 不大,修建梯田种植农作物是坡地利用最好的形式,它可以防止水土的流失:扩大光 照面,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3 ) 福建沿海地区的盆地内的河谷平原和沿海平原 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地势平坦,水利条件好,加以劳力、肥源都比较充足,有利于 农作物生长,单产也比较高。( 4 ) 沿海滩涂、浅海地势平坦、面积大、土质肥沃, 发展海水养殖条件优越。围垦滩涂种植粮食作物,也是解决福建耕地不足的有效途 径。 二、气候条件 气候是自然环境中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提供的光、热、水、 空气等能量和物质,对农作物的产量、质量以及布局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考察 明代福建的气候,对我们研究明代福建农作物的地理分布有着重要的意义。 福建位于我国的东南部,依山临海,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为其气 候特征。明人云“八闽居东南温燥之地,大抵多热少寒 ; 1 1 夏半年主要受来自海洋 的湿润而温暖的热带或海洋气团控制,常刮南风;冬半年主要受干燥寒冷的副极地 【1 1 李贤明一统志卷七十四形胜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4 7 3 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 9 8 3 :第5 6 1 页。 【2 】邓传安,陈盛韶蠡测汇钞:问俗录卷一建阳县花会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 9 8 3 :第5 8 页。 【1 】夏玉麟,郝维岳等修,汪佃等纂嘉靖建宁府志卷三山川气候天一阁明代方志选刊上海:上海古籍书 店1 9 8 2 年。 第一章明代福建农作物生长的环境考察 大陆气团控制,盛行偏北风。全年季节变化明显。明代福建气候因气候的垂直 分布和地形的不同,各地略有不同,福州、兴化、泉州、漳州下四府纬度位置较低, 位于沿海地区,大部分地区属南亚热带,受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的影响较大,气温 偏高,无霜期长,热量条件好,降水量极为丰富。汀州、延平、邵武、建宁上四府 大部分在山区,位处闽中大山带和闽西北大山带之间的内陆,受海洋的影响较弱。 热量资源远逊于沿海区,气温较沿海区偏低。如嘉靖建宁府志有载:“建宁实闽 上游,界连中州,而地势颇高,故寒于福州浦城又建宁上游,逼近上游,而地 势逾高,故比之府治寒凉之气候多。寿宁又高于浦城,夏无暑气。崇安诸县又弗及 焉。余气候同。n 1 历史时期的气候是不断变化的,大约从1 5 世纪开始,全球气候转向寒冷时期, 进入了欧洲所谓的“现代小冰期 ( 1 4 3 0 年1 8 5 0 年) ,在中国也称“明清小冰期 , 其间,第一次变冷,1 4 7 0 年1 5 2 0 年,第一次回暖在1 5 5 0 年1 6 0 0 年;第二次变冷 是1 6 2 0 年1 7 2 0 年,明代正处于这个由暖转寒的时期,在这种情况下,明代福建的 气候,也经历了较大的变化,整体而言,1 3 6 8 年到1 5 世纪前半期,温暖湿润的气 候一直居于主导地位,霜雪、冰雹天气极为罕见,温度偏高。到了1 5 世纪后半期, 福建气候开始转寒,何乔远闽书中记载:“景泰三年( 1 4 5 2 年) 十一月辛酉, 镇守福建孙原贞奏:( 福建) 自去冬至今春,积雪连旬,穷阴弥月。”口1 到了1 6 世 纪,福建气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寒冷加剧,许多地方出现了雨雪、霜雪、冰雹天 气,如弘治十四年( 1 5 0 1 年) ,兴化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寒冬,河湖结冰半寸之厚。 福宁州,“正德四年( 1 5 0 9 年) 十月望日,大霜连日,宁德县三都、六、七都荔枝、 龙眼皆被杀死。川3 1 延平府,正德十四年( 1 5 1 9 年) 己卯正旦,顺昌县大雪。到了嘉 靖年间,寒冷更是加剧,福建各府、州、县大雨雪、霜雪、冰雹天气极为普遍,如 福州府“嘉靖十一年( 1 5 3 2 年) 春,大雨雪,巷中群犬惊吠,是岁,闽果不实 。 “( 嘉靖) 三十四年六月( 1 5 5 5 年) 大雨雹”,畸1 同年“十一月,大雨雪”。1 同样泉 州府“嘉靖十一年( 1 5 3 2 年) 冬,雨雪 ,口3 “嘉靖四十四年( 1 5 6 5 年) 十二月初 【1 】夏玉麟,郝维岳等修,汪佃等纂嘉靖建宁府志卷三 山川气候天一阁明代方志选刊上海:上海古籍书 店1 9 8 2 年。 圆何乔远闽书卷之一百四十八祥异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 9 9 4 :第4 3 8 4 页。 嘲何乔远闽书卷之一百四十八祥异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 9 9 4 :第4 4 1 7 一第4 4 1 8 页。 【4 】何乔远闽书卷之一百四十八祥异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 9 9 4 :第4 3 8 9 页。 【5 】何乔远闽书卷之一百四十八祥异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 9 9 4 :第4 3 8 9 页。 州何乔远闽书卷之一百四十八祥异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 9 9 4 :第4 3 8 9 页。 p j 何乔远闽书卷之一百四十八祥异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 9 9 4 :第4 3 9 2 页。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六日,大雪,山村雪积三四尺 。1 兴化府“嘉靖三年( 1 5 0 8 年) 元日,雨雪,四年 春日,又雪嘉靖十一年( 1 5 1 6 年) 冬,大雪 。乜1 福宁州,“嘉靖十一年( 1 5 1 6 年) 九月八日,宁德县大霜杀禾 。口1 嘉靖年间( 1 5 2 2 年1 5 6 6 年) 是明代福建气候 最寒冷的时期,由于降雪范围之大,致使福建农作物的生长、收获受到了极大的损 害,到了1 7 世纪,福建气候略有回升。 气候变冷对明代福建农作物的生长及其生态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首先,气候 变冷,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气候变冷,引起规模不等、程度不同的霜冻、冰雹、 雪灾、旱涝灾等各种自然灾害的增多,这些自然灾害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农业生产条 件,降低了粮食产量。此外,气候变冷,导致土壤退化,其肥力和免疫力也随之下 降,从而引起大规模的病虫害,也导致了农作物的减产。其次,气候变冷,改变了 农作物分布格局,破坏了农业环境。气候变冷,作物的成熟期推迟,一年两熟制的 范围大大缩减。此外,水稻是福建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但寒冷的气候对水稻生产 非常不利,会抑制水稻的生长发育,从而导致大幅度减产,水稻的减产,意味着福 建粮食的歉收,明代,福建开始出现了缺粮的现象,这和气候的变冷不无关系。 三、土壤状况 土壤是地球表面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之 一,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土壤性能不同,农作物的质量也就存在差别。 关于明代福建的土壤状况,相关的文献资料只是就土壤的肥沃程度作一般性的 表述,并没有系统的记载,不过,从本质上讲,古今土壤变化不大。 福建地跨中、南亚热带,具有代表性土壤为红壤、黄壤和赤红壤,红壤是福建 全省分布最广的土壤,其次赤红壤、黄壤,此外还有水稻土、紫色土、石质土、黑 色石灰土、滨海盐土以及潮土、冲击土、风沙土、山地草甸土等人工土,所占比例 不大。 红壤是中亚热带气候地带代表性土壤,一般分布在闽东地区的山地丘陵。土壤 粘性大、酸性强、肥力较低,土层深厚,利于耕作。黄壤主要分布在中山山地和盆 谷地区。赤红壤主要分布在福建东南滨海的低丘台地,是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代表 性土壤,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l 】何乔远闽书卷之一百四十八祥异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 9 9 4 :第4 3 9 3 页。 t 2 n 乔远闽书卷之一百四十八祥异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 9 9 4 :第4 4 0 6 页。 【3 1 何乔远闽书卷之一百四十八祥异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 9 9 4 :第4 4 1 8 页。 第一章明代福建农作物生长的环境考察 从上述可知,明代福建东南沿海地区即福、兴、泉、漳“下四府”的代表性土 壤为“赤红壤 ;建、延、邵、汀“上四府所在的北部山区的土壤则为红壤和黄壤。 此外,人工土中,分布最广的是水稻土。水稻土不仅适合种水稻,也适种经济 价值较高的荔枝、龙眼、柑橘、花生、甘蔗等作物。水稻土,多分布于盆地、河谷、 海滨平原。 需要引起重视的还有水土流失、土壤侵蚀问题,明中后期,随着商品性农业的 发展,许多农民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大量砍伐森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使土壤的肥 力较低,这也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壤 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命根子”,必须加以重视。 四、水文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社会文明 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明代福建水文状况同现在差不多,古今变化不大。 福建河流众多,水资源非常丰富。大多数河流发源于闽西北大山带和闽中大山 带,水系呈方格网络状,绝大部分靠雨水补给。除汀江外,皆向东汇入东海。福建 流域面积在5 0 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6 0 0 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在5 0 0 0 1 m 2 以上的 一级河流有闽江、九龙江、汀江、晋江等1 2 条。 闽江:是福建省最大的河流,发源于武夷山脉东坡,流经建宁、泰宁、政和、 浦城、崇安、邵武、建阳、建瓯、三明、南平、德化、永泰、福州等3 1 个县,流域 面积约达六万多平方公里。 九龙江:闽南地区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博平岭山脉东麓和戴云山脉的南端。流 经龙岩、漳平、华安、长泰、南靖、平和、漳州和龙海等八个县市,流域面积1 3 6 万多平方公里,河道曲折,含沙量较大。 晋江:发源于戴云山脉东麓永春县,流经永春、安溪、南安、晋江、泉州等五 个县市,流域面积达5 0 0 0 多平方公里,至泉州湾入海,是闽南地区重要的河流。 汀江:发源于长汀县大悲山,于永定县的峰市出省进入广东的韩江。河流穿行 闽西南地区,河床狭窄、坡度大,含沙量少,主要支流有小兰溪、黄潭河、旧县河、 和永定河,闽西的重要河流。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节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指人类活动产生的周围环境,是人为的、社会的、非自然的。本文将 从明代福建的行政区划、人口、土地( 耕地) 、水利诸方面来考察。 一、行政区划 按明史地理志以及八闽通志载,元末,天下大乱,福建诸路为平章 陈友定据守。太祖吴元年( 1 3 6 4 年) 平陈友定,福建归朱元璋。洪武元年( 1 3 6 8 年) ,置福建承宣布政使司,领福州、建宁、延平、邵武、兴化、泉州、漳州、汀州 八府。洪武二年( 1 3 6 9 年) ,置福建行中书省。七年置福州都卫( 与行中书省同治) , 后改为福建都指挥使司。洪武九年( 公元1 3 7 6 年) ,福建行中书省改名“福建承宣 布政使司”。由于明前、中、后期福建承宣布政使司的行政建置不尽一致。明前期福 建在明前期领8 府5 0 县,中期领8 府1 直隶州5 3 县;后期领8 府1 直隶州5 8 县。 八府的基本行政建置一直都没有改变,分别为福州、兴化、泉州、漳州、汀州、延 平、邵武、建宁八府。前四府处东南沿海,史料中多称为“下四府”,后四府大都在 山区,称为“上四府”。 福州府,洪武元年( 1 3 6 8 年) 为府,领闽、侯官、长乐、福清、连江、罗源、 古田、闽清、永福、怀安、福宁、福安、宁德1 3 县。宪宗成化九年( 1 4 7 3 年) ,升 福州府之福宁县为州,领宁德、福安二县,直隶布政司。兴化府,洪武元年( 1 3 6 8 年) 为府,领莆田、仙游、兴化3 县。英宗正统十三年( 1 4 4 8 年) 四月,省兴化县, 并入莆田、仙游2 县、。 泉州府,洪武元年( 1 3 6 8 年) 为府,领晋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 德化7 县。明中、后期领县依旧。漳州府洪武元年为府,领龙溪、漳浦、龙岩、长 泰、南靖5 县。成化六年( 1 4 7 0 年) 增置漳平县。正德十四年( 1 5 1 9 年) 增设平和 县。嘉靖九年( 1 5 3 0 年) 增置诏安县。嘉靖四十五年( 1 5 6 6 年) 增置海澄、宁洋二 县。 汀州府洪武元年( 1 3 6 8 年) 为府,领长汀、宁化、上杭、武平、清流、连城6 县,成化七年( 1 4 7 1 年) ,增设归化县,领7 县。成化十四年( 1 4 7 8 年) ,增置永定 县,领8 县。 延平府洪武元年为府,领南平、将乐、沙、尤溪、顺昌5 县。景泰三年( 1 4 5 2 第一章明代福建农作物生长的环境考察 年) ,析沙、尤溪二县,增置永安县。邵武府,太祖吴元年( 1 3 6 4 年) 为府。领邵 武、光泽、泰宁、建宁4 县。明中、后期领县依旧。建宁府,洪武元年( 1 3 6 8 年) 为府,领建安、殴宁、建阳、崇安、浦城、松溪、政和7 县,景泰六年( 1 4 5 5 年) 增置寿宁县。 福宁州元代隶属福州路,洪武二年八月降为县,属福州府。成化九年( 1 4 7 3 年) 三月升为州,直隶布政司。领宁德、福安二县。( 参见表1 ) 表1 :明代福建行政区划表 府州县 福州府闽县、侯官、长乐、福清、连江、罗源、古田、闽清、永福、怀安; 福宁州宁德、福安; 建宁府建安、殴宁、建阳、崇安、浦城、松溪、政和、寿宁l 延平府南平、将乐、尤溪、顺昌、永安、大田; 邵武府邵武、光泽、泰宁、建宁: 汀州府长汀、宁化、上杭、武平、清流、连城、归化、永安; 兴化府莆田、仙游; 泉州府 晋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 漳州府龙溪、漳浦、龙岩、长泰、南靖、漳平、平和、诏安、海澄、宁洋; 二、人口分布 农业生产是一个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部门,生产力的多少是生产力大小的直接 标志,特别是在古代的生产方式下,它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进程几乎起着决定性的作 用。 所谓劳动力是指全部人口中,老幼病残之外,具有劳动能力的那部分,因此人 口数额的高低是劳动力状况的反映。人口作为与农业生产有重要相关作用的因素主 要从数量增减与分布差异两方面影响农业生产,人口数额的增减反映了农业生产发 展的稳定状况及发展规模,地区间人口密度的变化是生产集约化程度的标志。 封建社会的田赋和徭役,都是以田地和人作为征派对象,因此,在明朝封建统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治者看来,控制户口和掌握土地,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明代福建人口呈现直线下降,沿海人口绝对数下降,比重也下降。明代中期弘 治年间( 1 4 8 8 - - 1 5 0 5 年) 沿海福州、泉州、漳州、兴化、福宁五府( 州) 人口降至 9 5 1 4 3 3 人,比重降至4 5 8 ;内地建宁、汀州、延平、邵武四府人口降至11 2 4 6 0 8 人,比重升至5 4 2 。明代人口的发展,除了总规模衰降外,在沿海、内地人口都 呈衰降,而且沿海人口规模与比重都下降,相对的内地人口比重却上升。( 参见表2 ) 表2 :明代福建历年人口统计表 每户 年代 户数增减率口数增减率平均资料来源 人数 洪武1 4 年太祖实 8 1 1 3 6 91 0 0 3 8 4 0 2 5 01 0 0 4 7 0 ( 1 3 8 1 年) 录卷1 4 0 洪武2 6 年 1 0 0 5 明史卷4 5 8 0 5 8 2 73 9 1 6 8 0 61 0 2 o 4 8 0 ( 1 3 9 3 年)地理志6 弘治4 年 明史卷4 5 5 0 6 0 3 96 2 4 2 1 0 6 0 6 05 4 8 4 1 6 ( 1 4 9 1 年) 地理志6 弘治1 5 年 5 0 8 6 4 96 2 7 2 0 6 2 6 8 35 3 7 4 1 0 图书编卷9 0 ( 1 5 0 2 年) 嘉靖2 1 年 5 0 9 8 7 86 4 1 2 1 1 1 0 2 75 5 0 4 1 0 图书编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湖南财盛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公开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UV激光切割机项目发展计划
- Human-MOG-specifying-DNA-生命科学试剂-MCE
- HGS101-生命科学试剂-MCE
- HDAC-IN-91-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年太阳能发电设备项目建议书
- 2025年福建供电服务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自主公开招聘高层次工作人员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
- 小学保安员安全培训计划课件
- 技术服务合同的核心内容
- 初中数学自主招生难度讲义-8年级专题07分式的化简与求值
- 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搭建及运营计划
- 司法确认调解协议(2025年版)
- 医疗器械直调管理制度
- (高清版)DBJ33∕T 1294-2023 建设工程造价指标采集分析标准
- 海姆立克急救法操作考核标准
- 2025年店铺转租合同模板版
- 八年级英语上学期 选词填空解题方法及专项训练(解析版)
- 【语文试题卷】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12月学情调研(终)
- 2022年第十七届广东省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
- 2023年温州市苍南县粮食收储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