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基于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现状.doc_第1页
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基于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现状.doc_第2页
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基于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现状.doc_第3页
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基于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现状.doc_第4页
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基于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现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基于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现状 刘玉娟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四川成都) 摘要:“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随着他们长大进入高校,高校的学生工作者面临着如何对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探索和解决。笔者结合以往关于留守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与实际工作试图寻求解决留守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留守经历高职学生;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 :G40:51130 *基金项目:年度“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重点研究基地资助项目“留守经历高职学生社会支持、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 :50416 0引言 世纪年代开始,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涌现。在这一背景下,形成了一群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地区,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其中,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现在这些“留守儿童”长大成人,进入了高校。目前尚未有学者进行留守经历的高职大学生的心理状况系统研究。笔者从以往关于留守大学生心理状况的相关研究中试图寻求解决留守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现状 主观幸福感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主观上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指标。社会支持是指以个体为核心,由个体和他人通过支持性行为所构成的人际交往系统。它包括三个维度: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也可分为三个不同: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它支持。以往的研究者指出,具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的个体会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梁彦红、王秀华对大学生(高职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得出,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社会支持状况良好,主观幸福感越高。相反,社会支持状况不佳,没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的大学生,体验到消极情绪较多,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低下,总体上自我评价幸福的程度会比较低。在已有的研究中,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般大学生中,对于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的相关研究较少。 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 笔者在实际的工作中发现,由于其留守高职学生特殊的成长生活和教育环境而引发的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在来访的学生中有相当的一部分人曾经处于留守阶段或者正处于留守阶段,他们表现出情绪不稳定、人际交往能力不足、自我评价低等特点。 ()自我评价偏低。留守儿童“父母关爱的缺失”所带来的心理成长困惑,影响了他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也让他们较多地体验到消极情绪。而其他的监护人对其心理发展需求的疏忽或者教育方式不对,可能会导致其难以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即使父母偶尔回到身边,但并不懂得如何与孩子沟通,对孩子的教育有些甚至采取简单的打骂方式,忽视了孩子的需求,从而使孩子出现自我评价降低,出现自卑、自我否认、自我厌恶等问题。 ()人际交往能力不足。家庭是个体身心成长的重要环境,在父母的关爱中成长是孩子基本的心理需要。留守儿童因为家庭主要成员在其成长过程中的缺失,缺乏亲密的亲子关系,在家庭中他们难以获得适当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研究表明,家庭支持解释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而在学校的同伴群体中,又因为自我评价的降低导致缺乏社交安全感和信任感,其自卑,敏感,内向等性格特点更不利于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从而使他们更加退缩,更加封闭,孤独感在社交需要和社交障碍的矛盾中更加突出。 ()情绪不稳定,负面情绪较多。由于性格上的自卑,自我评价低,同时缺乏一个安全和信任的外界环境,留守经历的高职学生情绪更加不稳定,更加敏感多疑,感到抑郁、焦躁、恐惧、无助等,而这种消极负面的情绪体验又不能通过家人朋友得到很好的疏解和宣泄,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压抑、否定、退行等消极的防御方式。 提高留守高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对策 大量的研究表明,具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的大学生会有比较高的主观幸福感,具有较积极的情绪状态和较高的自尊。那么在高职学校要做好留守大学生心理工作,矫正他们不良心理问题,提升他们主观幸福感,就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寻求家庭支持补偿亲情。新生入校时,高校要对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了解,对他们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学生工作队伍如辅导员、班主任可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交流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鼓励家长多关心学生,指导他们如何有效的帮助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从家庭的角度寻求更多的支持,弥补亲情的不足和情感的缺陷。同时也可以鼓励班级同学在班级里给予留守大学生家庭式的温暖。通过各种方式弥补他们亲情缺失,使其家庭支持系统得到修复,以引导他们心理健康发展。 ()增强朋友支持,学习人际交往技巧。大学生活中,朋辈群体的作用非常大,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与朋辈交往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退缩的行为,因此,要教会他们学习一定的人际交往技巧,纠正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认知偏差和消极情绪,提高人际交往的有效性,从而结交更多朋友,正确理解人际交往中出现的矛盾,学会面对由于自己性格缺陷导致的人际关系问题,完善社会支持系统。 ()增强自信,提高自我评价。在学习和生活中,辅导员和班主任可以通过开展各类型班级活动和社会实践,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并发现他们的优点和特长,及时给予一定的帮助,加强他们与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重新寻求自我定位,认识自身价值,提升自尊。 ()专业心理疏导,培养良好情绪。辅导员可以找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结合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及时了解其生活动向,经常与其沟通谈心,了解他们的困难并给与及时的指导帮助,教会他们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使其能正确认识到留守经历所带来的各种影响,正确面对自己的问题,以积极的心态调整自己。 结语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农村依旧会有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短时间内还将存在,因此,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数量规模会逐渐扩大,对他们心理健康工作的关心依然是我们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参考文献 1严标宾,郑雪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 2丁新华,王极盛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 3,() 4辛自强,池丽萍快乐感和社会支持的关系心理学报,() 5梁彦红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5) 6王秀华高职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7王玉花儿童期留守经历、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8张建人黄懿大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