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诗歌鉴赏》PPT课件.ppt_第1页
《中考复习诗歌鉴赏》PPT课件.ppt_第2页
《中考复习诗歌鉴赏》PPT课件.ppt_第3页
《中考复习诗歌鉴赏》PPT课件.ppt_第4页
《中考复习诗歌鉴赏》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日辅导(二)诗词鉴赏,滨河中学初三语文组、王成、制作,对古代诗词的学习应达到如下目标,诵读。要求准确、有感情地诵读。常见的考查方式是划分朗读停顿。积累。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常见的考查方式是默写。感悟。理解诗词的写作手法,理解诗词的中所抒发的感情。常见的考查方式是简答题、赏析题。又双运用。能在现实的语言实践中恰当地运用。常见的考查方式是结合显示创设具体的语言环境,让考生恰当运用古诗句。欣赏、审美鉴赏诗词意境、语言、情感方面美之所在。常见的考查方式是品析题。总结上述所说,对古诗词的考查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默写,一是赏析。古诗文赏析题是近几年来中考中新兴的一种试题,被各省市竞相采用。选材上,一般是课内诗词,也有少数采用课外的。,二诗词鉴赏的主要内容,主要有内容理解题、意境描绘题、情感感悟题(主旨把握)、语言品析题(名句赏析)、写法评析题、品味炼字。,三诗词鉴赏题的形式,有选择题,主观题。选择题较容易,主观题难度相对较大,学生很难找到答题思路。事实上,做这类题也不是天马行空,仍然有很多规律可循,另外还需要掌握一些鉴赏术语,这样,我们不难做到“一矢中的”。,四、诗词鉴赏的思路,1、写了什么。表述:“这首诗描写了”2、怎样写:如何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以景生情、情景交融等。表述:“诗中的写出了”、“这首诗运用修辞手法,写出了”3、写的意图:写的背景、作者表达的感情等。表述:作者在时,写了这首诗,抒发(表达)了的思想感情。,五典例探究,(一)诗词内容理解:内容可以是作者的某种感情,如乡情、伤离、怀古、吟边、忧思;也可以是作者对生命、社会、生活的某种见解。备考策略:那如何确定写了什么内容?那就要注意诗歌的题目.诗歌地题目往往告诉我们诗歌的内容,还要理解诗中词语,句子的意思,并从诗人的生平,诗歌的背景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了诗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D全词意境豪放、壮阔,形象鲜明、生动。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答:1、B2、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2分)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1分),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D全词意境豪放、壮阔,形象鲜明、生动。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答:1、B2、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2分)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1分),(二)意境描绘,1,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意:主观感情;境:客观物象)2,诗歌“鉴赏意境型考题”一般怎么问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就是“意境”中客观事物的“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就是“意境”中主观思想、主观情感的“意”,3,备考策略:A三个步骤所写的意象意象的特点是什么艺术效果表达的感情。即: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具体描绘诗中表现的客观事物(描述)。如事件、场景、景物等,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例如: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答: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稀疏的雨点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的心里是何等的高兴呀!步骤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用简练准确的词汇概括出此客观景物的具体特点(揣摩、判断)例如(喜悦舒畅、孤寂冷清、静谧幽深、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清新自然、质朴淡雅、委婉华丽、含蓄隽永、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例;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阅读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特点:朦胧(迷茫),冷寂(悲凉)。,步骤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作者由此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延伸)(迷恋、忧愁、惆怅、孤独、寂寞、伤感、悲凉、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安贫乐道、忧国忧民)切忌空洞,要答具体。例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指导鉴赏两个结合第一个结合:结合本诗内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必须结合诗人、背景、生平、书下的注解)理解事物内在含义(知人论世).第二个结合:结合本诗外的文化传统、审美习惯进行整合例题泊秦淮杜牧,例题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阅读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特点:朦胧(迷茫),冷寂(悲凉)。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解析:杜牧前期非常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好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当他来到当时还是一片繁华的秦淮河上,听到酒家歌女演唱后庭花曲,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诗中说,金陵歌女“不知亡国恨”,还唱着那后庭花曲。其实,这是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被认为是亡国之音。,4,归纳:1、借助物象,描绘诗意图景。2、读懂意象,紧扣图景特点。3、提练意境,体会诗人情感。谨记“三步骤”,莫忘“两结合”,5、我国古典诗歌中,一些特定的意象所表达的特殊含义:(1)自然景观类月思乡思亲,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夕阳、落日凄凉失落、忧郁之情,流逝之感流水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叹惜。烟雾、寒霜哀怨、惆怅、凄苦等情思春风、东风春天、希望等美好事物春风得意西风惆怅哀伤、游子思归大海开阔古迹怀旧,2)植物类杨柳离别难舍,惜别等情思落花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感叹与哀愁落叶失意梅、兰、竹、菊、松高洁坚贞之志梅花傲视牡丹富贵竹刚直莲君子、高洁菊花隐逸、孤傲梧桐、芭蕉光阴易逝、身世磨难的惆怅哀愁,(3)动物类鸦、猿、杜鹃凄苦哀伤之情,悲凉之感。鱼快乐自由孤雁孤独、思乡鸿鹄、雄鹰理想追求鸿鹄远大志向例题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是什么?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此花开尽更无花)。寄托了高洁隐逸人格的追求和孤傲个性的自我欣赏。,(三)情感感悟题(主旨把握)主旨,是全诗表达的某种感情,或是作者阐述的某种哲理。把握情感类题型的解答:(1)从题眼入手。(2)从关键诗句入手。(3)从作家的相关背景入手。(4)从意象的象征义入手。(5)从诗歌的题材入手。,剖析作品思想感情:可以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分析诗人或诗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悲愤、哀伤,忧国忧民,坚守节操,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政治失意的苦闷与寂寞之情等等。,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边塞诗: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咏物诗: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怀古诗: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闺怨诗: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具体步骤:(1)找出并描摹诗歌中的形象(2)概括形象特点(3)揭示作者情感。回答3个要点:(1)是什么形象(2)形象特点是什么(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例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概括这首诗的主旨(不超过20字)答:委婉表达入朝为官的愿望,希望张丞相引荐。(关键语句),例题2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2分)解析:(1)归雁形象(2)形象特点是思乡(3)揭示作者情感,思念故乡。答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四)语言品析题(名句赏析)备考策略:(1)看句子是否运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2)分析该方法的表达效果和语境作用。答题思路和技巧:这首诗运用的手法+表达效果+联系主旨谈作用,例题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答: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生动而传神,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名句赏析;名言名句脍炙人口,或者形象生动,充满诗情画意;或者深蕴哲理,启迪智慧;或者情真意浓,格调高昂。这些名句写景、议论、抒情,千古传诵,耐人咀嚼。备考策略:对于诗词中的名言名句,同学们要在背诵默写的基础上,强化理解,更多的结合自己的阅读和生活体验,多角度多侧面地发掘名句所蕴含的哲理,所表达的情感,所描绘的形象和画面。,如: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赏析:1、透出自然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2、透露出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情。3、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重要位置加以强调。4、“生”、“入”用拟人的手法,更有动感,有情趣。以上四个方面分别从诗的画面、色彩、层次等角度进行赏析,我们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例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请描述“沉舟侧畔前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五)写法评析题(技巧分析),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既包括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双关等修辞手法,也包括白描、渲染、想象、象征、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情理相应、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各种表现手法,还指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之处。,设题方式: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思路和技巧:这首诗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技巧,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或: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某某)思想、感情。,近年来各省市中考诗词鉴赏题涉及到的艺术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动静互衬法。如“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2)虚实结合技巧。如“琴瑟友之”与“钟鼓乐之”的艺术效果。(3)情景交融运用。如陶渊明的饮酒问:这首诗在艺术上情、景、理三者浑然交融,就这点作简要的分析。,4)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空白技巧)。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艺术效果。(5)用典。如“亲射虎,看孙郎”的典故是怎么回事,作者在这里用这个典故有什么作用?(6)想象。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艺术效果。,(7)寓意于象。古代诗歌习惯于借助物象寄托作者的主观情思,而且千百年来形成了一种寓“意”于“象”的表现手法。古人喜欢用月亮寄托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用夕阳、白云表达无穷的思绪;用杜鹃表示动人肺腑的哀怨凄悲之情;喜欢以松、梅、竹、菊当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用梧桐写悲秋,用芭蕉写愁肠,用芳草喻离恨,以落花代表生命的短暂;还喜欢借长亭叙惜别,借西楼抒愁思,借折柳写送别。,艺术手法当然不止这些,还有象征、衬托、对比等等,它们也不是单一的孤立的,而是有交叉有融合,在复习备考时,大家有必要对各种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做到心中有数,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能不管什么题型的诗词赏析都可以应付裕如了。,例题:雪梅宋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包含了怎样的哲理?答:运用托物言志(或类比)的手法;一个人应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更要看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例题2: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答案:示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示例三:这两句诗用词形象生动,诗中有画。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评分标准本题2分,为开放性试题。指出具体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特点,给1分;说出表达效果给1分。,品味炼字,古代的诗词,把节骨眼处炼得好的,使全句游龙飞动的,令人刮目相看的字,称作“诗眼”、“词眼”。抓住诗歌关键词,赏析品味语言的妙处,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动词、形容词的准确使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2)结合这些词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使用修辞方法来增强诗歌的意蕴。,例如: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例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蒸”、“撼”具有夸张色彩。,例3:饮酒:“悠然见南山”中的“见”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答案:改了不好,“见”表明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忽然映入眼帘。而“望”即有意远看,改“望”此篇神气索然。例4: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深”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你说说它的表达作用。答案:“深”字表现了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例5:“造化钟神秀”的“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感情,才把泰山营造得如此神奇秀丽。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曰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a.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b.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c.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例:人比黄花瘦(醉花阴李清照)归纳:设题方式:诗中某某字有什么作用(或有何妙处)答题思路和技巧:总体效果结合字句谈形式和内容上的具体作用思想感情,中考诗歌复习资料,(一)诗歌内容1、送别诗:表达依依不舍之情和分别后的思念或是对远行友人的劝勉。2、咏史诗:凭吊古代的人和事,对人,表达缅怀之情;对事,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以借古讽今。3、边塞诗:建功立业或厌战思乡;大多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安定生活的向往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也有表现诗人杀敌报国的豪情。,4、咏物诗: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表现作者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5、闺怨诗:对远行人的怀念或对战争的不满。,(二)诗歌形象,1、豪放洒脱的形象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2、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3、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4、爱惜人才的形象如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5、儿女情长的形象如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6、忧郁愁苦的形象如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艨舟,载不动,许多愁。”7、渴望建功立业的形象如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8、既渴望建功立业又思念家乡的形象如范仲淹的“燕然未勒归无,(三)诗歌情感:惜别之情、思乡之情、怀古之情、讽喻之情、报国之情、咏景之情、恋友之情。,(四)诗歌语言,1、平实质朴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2、含蓄隽永诗歌最富有灵气,“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3、清新雅致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4、形象生动或诗画结合,或有形有声有色,或气势雄伟,或境界开阔。5、绚丽飘逸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如李白的诗。,(五)诗歌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既包括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双关等修辞手法,也包括白描、渲染、想象、象征、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情理相应、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各种表现手法,还指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之处。,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远近高低不同角度的描写等;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2、结构特点:先景后情、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首尾照应,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3、主要的修辞手法:对偶、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