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习水方言疑问句研究.pdf_第1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习水方言疑问句研究.pdf_第2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习水方言疑问句研究.pdf_第3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习水方言疑问句研究.pdf_第4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习水方言疑问句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习水方言疑问句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习,k 尊言疑问句研究 摘要 习水方言属于西南官话,西南官话属于北方方言,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 方言。因而不管在语音还是语法上,西南官话与普通话都保持着较高的一致性, 其内部也较为统一。但仔细研究起来,仍存在众多有着各自特色的次方言区和方 言岛。本文以习水方言疑问句为研究对象,在丰富的语料基础上,借鉴普通话和 其他汉语方言疑问句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主要运用对比分析方法,首次对习水方 言疑问句进行较为全面的描写与分析,并就其中的一些问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本文共有四章: 第一章是绪论。首先大致介绍了习水县的地理历史及方言概况,本文的选题 缘由、相关研究现状及拟采取的解决方法。接着介绍了习水方言的语音特点,包 括声、韵、调系统。随后介绍了习水方言的一些特殊语法现象,其中既有词法的 也有句法的。 第二章是疑问词的系统考察。本章对习水方言疑问句中的“嘎、哈、唼、峨、 噻、麽、嘛”等七个常见疑问语气词,询问时间、地点、人或事物、数量或程度、 因或果( 目的或方式) 等五大类疑问代词以及表示反诘语气的疑问副词“哈怕 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第三章是疑问句式的考察。第一节根据疑问句的构成要素以及信息焦点把习 水方言的疑问句分成是非问、选择问、特指问以及正反问四种类型。第二节分别 以四种疑问句式为纲,详细论述了是非问、选择问、特指问以及正反问句的一些 常用句式以及语法意义。 第四章是“v p 一不 里“不”的虚化趋势。本章对习水方言中的“v p 一不 句 式进行了历时和共时考察。从“v p 一不里“不的语法功能、“v p 一不与“v p 一 不一v p 的比较以及否定词能出现在“v p 一不”中着手,证明了习水方言中“v p 一 不 里“不”有向疑问语气词转化的趋势。 关键词:习水方言;疑问词:疑问旬;v p 一不 颐 学f 一论之 a b s t r a c t t h ex is h u ic o u n t yd i a i e c tb e l o n g st os o u t h w e s tm a n d a “n j u d g i n g 行o m e n t i r e t y , t h o u g hs o u t h w e s tm a n d a r i nh a sb e e nk e e p i n gh i g h e rc o m p a t i b i j i t yw i t hp u t o n g h u a w h e t h e ri n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o ri ng r a m m a r ,b u ts t u d yc a r e m l l y ,e a c hd i a l e c ta c t u a l l yh a s s e l f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t h i sa r t i c l es t u d i e si n t e r r o g a t i v es e n t e n c eo ft h ex is h u ic o u n t v d i a l e c t ,o nt h eb a s i so fa b u n d a n tl a n g u a g em a t e f i a l ,b yu s i n gt h ei n t e r r o g a t i v es e n t e n c e 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 sa n da c h i e v e m e n t so fp u t o n g h u aa n do t h e rc h i n e s ed i a l e c t sf o r r e f - e r e n c e i nt h i s a r t i c l ec o n t r a s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i s m a i n l yu s e d , a n dam o r e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d e p i c ta n dt h o r o u g ha n a l y s i sh a sb e e nm a d ef o rt h ef i r s tt i m e a l s o , p e r s o n a ls a n d p o i n t sa r ee m p h a s i z e d t h i sa r t i c l ec o n s i s t so ff o u rc h a p t e r s :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i sa ni n t r o d u c t i o n f i r s t l y ,i th a sa p p r o x i m a t e l yi n t r o d u c e dt h e g e o g r a p h yp r o f i l e so fx is h u ic o u n t y t h er e a s o nf o rt h i sa r i c l et o p i c s ,r e l a t e d r e s e a r c ha n ds o l u t i o n st ob et a k e n s e c o n d l y ,i tc o n c e r n st h ex is h u ic o u n t vd i a l e c t 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c h a r a c t e “s t i c sw h i c hi n c i u d e ss o u n d r h y m e ,t o n es v s t e m t h e ns o m e p e c u l i a rg r a n l m a rp h e n o m e n o no ft h ed i a l e c th a sb e e ni n t r o d u c e do fw h i c ht h e r ea r e a l s ob o t hl e x i c a la n ds y n t a x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i st h ei n s p e c t i o na b o u tn t e r r o g a t i v es y s t e m t h i sc h a p t e r 向1 1 y d e s c r i b e ss o m eo ft h ec o m m o nq u e s t i o n sa b o u tt h ei n t e r r o g a t i v ew o r d s ,i n t e r r o g a t i v e p r o n o u n sa n da d v e r b so ft h ex is h u ic o u n t yd i a l e c t t h e r ea r es e v e ni n t e r r o g a t i v e w o r d s :g a ,h a ,a n ,o u ,s a n ,m a n ,m a i n t e r r o g a t i v ep r o n o u n sc a nb ed i v i d e di n t of i v e c a t e g o f i e st oe x p r e s st i m e ,p l a c e ,p e r s o no rt h i n g ,q u a n t “yo re x t e n t ,r e a s o no rr e s u i t ( p u r p o s eo rm e t h o d ) a l s o ,t h ec h a p t e rd i s c r i b e sa n da n a l y s e st h em o r ec o m m o m a d v e r b s h a p a ” 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o b s e r v e si n t e r r o g a t i v es e n t e n c e s t h ef i r s ts e c t i o ni sa b o u t c a t e g o r yo ft h ec o n s t m c t i o no fi n t e 盯o g a t i v es e n t e n c e s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f o r m a t i o n a n dt h ei n f o r m a t i o n a lf o c u so ft h ei n t e r r o g a t i v es e n t e n c e s ,x is h u ic o u n t yd i a l e c tc a n b ed i v i d e di n t of o u r c a t e g o r i e s :y e s o r n oq u e s t i o n , a l t e r n a t i v eq u e s t i o n , s p e c i f i c i n t e r r o g a t i o na n dp o s i t i v er h e t o r i c a lq u e s t i o n t h es e c o n ds e c t i o no fi n t e r r o g a t i v e s e n t e n c e ss y s t e mt a k e sf o u rk i n d sq u e s t i o ns e n t e n c e - t y p ea s h e a d r o p er e s p e c t i v e b , f u l l yd e s c r i b e st h es t m c t u r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g r a m m a rs i g n i 6 c a n c eo fy e s o r n o q u e s t i o n ,a l t e r n a t i v eq u e s t i o n ,s p e c i n ci n t e r r o g a t i o na n dp o s i t i v er h e t o r i c a lq u e s i o n t h e ”b u ”o ft h e ”v p n o t ”t ot h ee m p t i n e s si nt h es i g n i 6 c a n c e t h ec h a p t e r 、e r e i i i j j 水巧。,锰问;l j 研究 d i a c h r o n i ca n ds y n c h r o n i cs t u d yt o r ”v p - b u ”s e n t e n c ei nt h ex is h u ic o u n t yd i a l e c t f r o mt h eg r a m m a t i c a lf u n c t i o no ft h e ”b u ”i nt h e ”v p - b u ”,t h ec o m p a r i s o no ft h e ”v p n o t ”a n d ”v p n o t v p ”a n dn e g a t i v ew o r d sc a na p p e a ri nt h e ”v p b u ”r e s e a r c h , p r o v e dt h a t ”b u 。i nt h e ”v p b u ”h a v et ot h ei n t e r r o g a t i v ec o n v e r s i o nt r e n d i nt h ex i s h u ic o u n t yd i a l e c t k e y w o r d s :x is h u ic o u n t yd i a l e c t ;i n t e r r o g a t i v e ;i n t e r r o g a t i v es e n t e n c e ;v p b u 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弟一早三百了匕 第一节习水县的地理历史及方言情况 习水县位于贵州省北部,地处川黔渝三省结合的三角地带,东边是贵州桐梓 县,重庆綦江县;西边是贵州赤水市;南边是贵州仁怀市,四川古蔺县。习水因 辖境为古绍国之地,又有鲴水河流经境内故得名。历史上的习水曾先后隶属湖广 行省和四川行省,在清代随遵义府改属贵州行省。全县总面积3 1 2 8 平方公里,辖 2 4 个乡镇( 区) ,现有人口总数约6 7 万。 习水方言隶属西南官话,在贵州省志汉语方言志中,习水方言被划归 贵州方言的川黔方言区。与习水毗邻的四川古蔺县和重庆綦江县所使用的方言也 都是西南官话,且这两个地方的方言在四川方言分区中都属于灌赤片。习水方言 一直以来都比较稳定,外戚联姻主要发生在临近的乡镇或县市之间,只是近些年 随着外出务工者以及普通话推广的影响,在年轻人的话语中受普通话影响而产生 的方言词不断增多。 第二节选题背景 汉语疑问句是根据句子的语气而划分出来的一种句子类型,结构上它的明显 特点是有独特的标记,语义上的特殊意义是表示怀疑、询问,它在人们的日常交 际尤其是对话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语法学界历来对疑问句的研究就不乏重视, 其研究的角度、视野也在不断地由宏观的分类逐渐转向微观的理论抽象以及各个 方言疑问句的研究,甚至国内外语法学界的一些较新的语法研究理论也逐步的被 引入到疑问句的研究中来。在疑问句研究日趋热闹的今天,方言疑问旬的单项专 题研究却还并不普遍。对方言语法现象进行单项专题研究是方言语法系统研究不 可或缺的基础,全面系统地揭示一个方言的语法面貌是建立在大量的语法单项专 题研究之上的,所以当下大量的方言语法单项专题研究仍然是很有必要的。目前 习水方言还没有人对其进行过研究,其原因多可能是因为它属于西南官话,而西 南官话不管在哪方面都与普通话保持着较高的统一性。虽说整个西南官话与普通 话有着较高的统一性,但它所涵盖的各方言点却都有其自己的独特之处,习水方 言就是如此。 一个方言首先给人最明显的感受就在于语音,而习水方言在语音上首先就能 使人感受到不同,因为习水方言里存有古入声,且古入声在习水方言中自成调类, 用五度值标记为“2 2 ”。语法l 二习水方言也有其独特之处,比如( 1 ) 动词、形容 词、量词重叠构成名词;( 2 ) “儿化能力很强,有时以“子为后缀的词也可以 “儿化”;( 3 ) 名词后加“螋”表复数;( 4 ) 用“咋v ) 法 固定结构来询问“采 习水方言疑问句研究 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某一行为动作”;( 5 ) 用“着 长a u 4 2 字结构表示被动;( 6 ) 用“过v p 表示“采用什么方式 等等。 第三节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现状 在我国第一部用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汉语语法的著作马氏文通一书中, 马建忠就开始了对汉语疑问语气词进行了描写和研究。马氏文通根据助字所传 之语气,把语气词分为两类,即“助字有传信者,有传疑者圆。吕叔湘在中 国文法要略中对疑问句进行了比较深入细致的研究,认为“问句分两类:( 1 ) 特指问句,( 2 ) 是非问句。 同时还讨论了反诘问、间接问及其应用,提 出了“疑问点,疑问程度,疑与问的区别,形式与功能等诸多问题,对后来 的疑问旬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疑问句研究方面,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影响较突出的是黄伯荣的陈述句 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该书把疑问句分为四种: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以及 正反问,此外还分析了“表示猜度的疑问旬和“表示反诘的疑问句” 。 八九十年代汉语语法学界对疑问句的研究呈全面展开势。范继淹的是非问 句的句法形式一文以语义理解为出发点,根据疑问句的交际功能把疑问句分为 特指问旬和选择问句两类,并分析了动词的各种体范畴对是非问句的约束力。 吕 叔湘疑问否定肯定一文根据疑问句内部的派生关系将疑问句分为两类,“特 指问句与是非问旬是疑问句的两种基本类型,正反问和选择问是从是非问句派生 出来,因为它们分别是由两个是非问合并而成。o 这一时期有的学者开始对特殊疑问旬进行研究并取得不少成果,陆俭明由 “非疑问形式+ 呢造成的疑问旬认为“非疑问形式+ 呢 句式既可对应特指问 也可对应选择问,并详细分析了这种疑问句的语义关系。固邢福义现代汉语的 特指性是非问分析了现代汉语中同时具有特指问问及是非问形式的疑问旬的特 点及其意义。留刘月华语调是非问句一文把用语调负载疑问信息的疑问句称 为语调是非问句,进而分析了其类型和表达功能。 同时期,疑问语气词的研究领域也生机勃勃,胡明扬北京话的语气助词和 “着”在习水方言中读作l t s a u 4 2 】,常用于被动句中,其功能和意义相当于普通话中的“被”。文章之 后出现的“着”不一一标注音标。 马建忠:马氏文通,商务印书馆2 0 0 4 版,第3 2 3 页。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辽宁教育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2 8 2 页。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辽宁教育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2 8 5 3 0 1 页。 黄伯荣: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上海教育出版社1 9 8 4 年版,第1 6 3 0 页。 范继淹:是非问句的句法形式,中国语文,1 9 8 2 ,0 6 。 吕叔湘:疑问否定肯定,中国语文,1 9 8 5 ,0 4 。 陆俭明:由“非疑问形式十呢”造成的疑问句,中国语文,1 9 8 2 ,0 6 。 邢福艾:现代汉语的特指性是非问,语古教学与研究,1 9 8 7 ,0 4 。 刘月# :语调是非问,语言教学与研究,1 9 8 8 ,0 2 。 一2 硕士学位论文 叹词一文在口语材料的基础上,分辨同一语气词在口语中的不同变体及其不同 意义,注重把语调所表示的意义和语气词所表示的意义区分开,重视语气词本身 所具有的基本语义。在此基础上陆俭明关于现代汉语里的疑问语气词一文 指出要判断疑问旬末尾的语气词是否为疑问语气词必须看它是否负载疑问信息, 这一点又必须能在形式上得到验证,其验证的办法就是比较,据此他认为现代汉 语中的疑问语气词有两个半:“吗 、“呢 和半个“吧 。留邵敬敏语气词“呢 在疑问句中的作用则持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在“非疑问形式+ 呢这类特殊句式 中的“呢 不负载疑问信息,它只是非是非问句的一种形式标记而非疑问语气词。 九十年代后期功能语法理论被引入到疑问句的研究中。张伯江疑问旬功能 琐议认为疑问句具有疑问域,依据疑问域可把疑问句分为特指问、选择问和是 非问三类,并指出“疑问域的不同反映了期待信息量的不同,疑问域小的 问句所需的答案信息量小,疑问域大的问句所需信息量就大”。李宇明疑 问标记的复用及标记功能的衰变把疑问句的标记分为三个层级,并据此描写了 疑问标记使用的l7 种基本格式和复用的一些规律,并讨论了疑问标记的羡余问 题、疑问标记功能衰变的类型、语形格式及其特点。 邵敬敏“现代汉语疑问句 研究是一部既带有总结性又带有开创性的专著 ,该书“分别从句法、语义、 语用三个平面”。对疑问句的各个专题进行了讨论。 新世纪汉语语法学界对疑问句的研究重心转到了语义语用方面,康天峰、牛 保义疑问旬的语用因素分析根据语言的镜像原则分析疑问句发问人的存疑、 期望、诚实性及礼貌等因素与疑问句句法范畴构件的联系。 徐阳春疑问句的 语义、语用考察探讨了疑问句的问域、问点、预设及恰当性问题。 以上这些均为普通话疑问句的研究成果,汉语方言疑问句的研究自上世纪八 十年代以来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朱德熙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 、史 素芬山西武乡方言的疑问句1 1 、邵敬敏、王翔鹏陕西方言的正反是非问句 一一一个类型学的过渡格式研究挖、冯春田合音式疑问代词“咋与“啥” 胡明扬:北京话的语气助词和叹词,中国语文,1 9 8 1 ,0 5 。 陆俭明:关于现代汉语里的疑问语气词,中国语文,1 9 8 4 ,0 5 。 邵敬敏:语气词“昵”在疑问句中的作用,中国语文,1 9 8 9 ,0 3 。 张伯江:疑问旬功能锁议,中国语文,1 9 9 7 ,0 2 。 李宇明:疑问标记的复用及标记功能的衰变,中国语文,1 9 9 7 ,0 2 。 王维贤为现代汉语疑问句研究作的序,现代汉语疑问句研究,1 9 9 6 年舨,第i 页。 王维贤为现代汉语疑问句研究作的序,现代汉语疑问句研究,1 9 9 6 年版,第i 页。 ( 函康天峰、牛保义:疑问句的语用因素分析,河南大学学报,2 0 0 1 ,0 1 。 徐阳春:疑问句的语义、语用考察,汉语学习,2 0 0 3 ,0 4 。 朱德熙: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朱德熙文集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 9 9 9 年版,第6 6 8 5 页。 1 】史素芬:山西武乡方言的疑问句,语文研究,2 0 0 0 ,0 3 。 1 2 邵敬敏、王翔鹏:陕西方言的j j :反是非问句一一一个类型学的过;蹙格式研究,方言,2 0 0 3 ,0 1 。 习水方言疑问句研究 的一些问题、陈泽平北京话和福州话疑问语气词的对比分析 、彭兰玉衡 阳话中的疑问句 和湘乡方言的疑问旬初探回、李改祥山西方言疑问旬 、李科风重庆方言疑问句与普通话的差异 、李会荣娄烦方言疑问句研究 o 、吴青峰涟源市古塘方言疑问句研究 、姚丽娟绥阳方言的疑问句与普通 话疑问旬的异同 、王琴阜阳方言“可v p ”疑问句研究回、毕丽华山东淄 博王村镇方言疑问旬研究儿等等。 上述研究成果不管是普通话的还是方言的,不管是西南官话的还是非西南官 话的,对习水方言的疑问句研究都极具参考价值。 二、研究方法及文章体例 本文主要采用的是实地调查与自省结合法。笔者祖祖辈辈生活在习水县,因 习水县毗邻四川、重庆,在邻近的四川、重庆地区分布着笔者的一些亲戚,所以 这部分地区从小就成了笔者的活动空间,故而对这两地的方言情况就比较熟悉。 本文以习水方言的疑问句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整体情况进行调查描写,其中就 “v p n e g 这一特色句型进行较深入全面的多角度研究;文中部分内容必要之时 拟结合普通话进行对比,以期对习水方言的疑问句能有一个系统全面的描写。 文章采用国际音标标音,只对要讨论的语法现象所涉及到的一些方言词语进 行标音。对于那些读音上虽与普通话有别,但通过普通话的解释后不影响语法现 象的讨论的词语不标注音标。汉字一般使用本字,由于有的本字不易考证,便于 行文,我们采用同音字或近音字代替,也有自造字,如“n 骇。文中所举实例与 普通话完全一致的不予释义,其余均用小二号宋体释义并附于句末右下角。例如: ( 1 ) 今天该( 是) 比昨天凉快哈? 今天是比昨天凉快吧? ( 2 ) 先让他们走倒麽还是等哈儿一起走暖? 让他们先走呢还是一会儿一起走? 第四节习水方言的语音系统 一、声母 习水方言有声母二十个,包括零声母。见表1 1 冯春田:合音式疑问代词“咋”与“啥”的些问题,中国语文,2 0 0 3 ,0 3 。 陈泽平:北京话和福州话疑问语气词的对比分析,中国语文,2 0 0 4 ,0 5 。 彭兰玉:衡阳话中的疑问句,古汉语研究,1 9 9 5 年增刊。 彭兰玉:湘乡方言的疑问句初探,汉语研究,2 0 0 6 ,0 9 。 李改祥:山西方言疑问句,山西大学学报,2 0 0 5 ,0 3 。 李科风:重庆方言疑问句与普通话的差异,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 0 0 5 ,0 3 。 李会荣:娄烦方言疑问句研究,f 硕十学位论文1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 j 0 5 。 吴青峰:涟源市古塘方言疑问句研究,长春大学学报,2 0 0 6 ,0 6 。 姚丽娟:绥阳方言的疑问句与普通话疑问句的异同,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 0 0 7 ,0 6 。 王琴:阜阳方言“可v p ”疑问句研究,i 硕士学位论文1 上海:上海师菏大学,2 0 0 8 。 1 l 毕硎华:山东淄博王村镇方言疑问句研究,l 硕士学位论文】西安:西北人学,2 0 0 8 。 - 4 。 硕士学位论文 表1 1 声母表 勰赫 双唇唇齿舌尖舌尖舌面舌根 茇备舔啦 日中 不送气 p 布 t 到 k 贵 塞 清 p h t h 太 k “ 开 送气 怕 不送气 伍 招 t 9 经 塞擦清 送气 t s h 矿 目 秋 曰 鼻浊 m 我 门 边 浊 1 路 清 f 飞 s 苏 g 休 x 河 擦 浊 v 屋 z 如 零 浊 【d 】围 与普通话相比,习水方言( 1 ) 1 与 n 不分,( 2 ) 没有舌尖后音 t 5 t “ 莘 习, 普通话舌尖后音在习水方言中一律读作舌尖前音陲 侮“ s z ,( 3 ) 与 u 韵相 拼时 f x 不分,一律读作 f u ,如“湖读作 f u ,“虎”读作 f u 。 二、韵母 习水方言有韵母三十四个,见表1 2 表1 2 韵母表 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 开音韵尾 1 知 i 地 u 绿 y 虚 a 爬 i a 家 u a 瓜 o 河 y o 药 白 i 铁 u 国 y 缺 扩 二 茁 三 u 茁 弯 元音韵尾 a i 介 u a i 歪 e i 倍 u e i 贵 a u 靠 i a u 表 y u 育 3 u 斗 i 3 u 九 习水方言疑问句研究 鼻音韵尾 3 n 根 i n 丁 u 3 n 昏 y n 云 a q 刚 i a 日 香 u a 日 床 i u 日 用 u d 东 与普通话相比,习水方言( 1 ) 1 1 不分,资、知都读作 t s l ;( 2 ) 9 n 9 d 不分,根、庚都读作 k 3 n ;( 3 ) i n i 日 不分,斤、经都读作 协i n ;( 4 ) 有 的地方把 a d 读作 a n ;( 5 ) 有的人没有 扩 ,把“儿、二、耳等字读作 e 。 三、声调 习水方言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五个调类。其调值和例字见表1 3 表1 3 声调系统 调类调值例字 阴平 5 5 巴低都姑眯批他波 阳平 3 l爸杏池除时爬皮麻 上声 4 2 把打补古比底赌马 去声 1 3 罢大币地妇度故寄 入声 2 2 八答笔滴不读谷急 根据古调类和古声母清浊的情况,可以发现古声调和今习水方言声调有着以 下可循的演变规律: ( 1 ) 古平声中的清声母字在今天的习水方言中读为“阴平”,古平声中的浊 声母字在今天的习水方言中读为“阳平”;( 2 ) 古上声中的清声母字和次浊声母字 在今天的习水方言中读为“上声”,古上声中的全浊声母字在今天的习水方言中读 为“去声 ;( 3 ) 古去声字全部在今天的习水方言都读为“去声;( 4 ) 古入声字 全部在今天的习水方言中都读为“入声。 第五节习水方言的词法和句法简介 一、词法 习水方言大量的名词是用重叠的方式构成的,单音节的名词、动词、形容词、 量词就经常重叠构成名词,在重叠构词时通常伴随着音变现象,即在说话时通常 后一音节要发生儿化。如: ( 3 ) 刀刀儿疤疤儿盆盆儿皮皮儿 ( 4 ) 夹夹儿印印儿抽抽儿铲铲儿 ( 5 ) 尖尖儿弯弯儿皱皱儿偏偏儿 ( 6 ) 个个儿节节儿瓢瓢儿本本儿 硕士学位论文 “儿化 在习水方言中用得非常普遍,其意思与普通话“儿化 的意思一样, 常表可爱、小巧等意思,是一种爱称,有时以“子 为后缀的词也能儿化。如: ( 7 ) 兔儿点儿丝儿瓣儿 ( 8 ) 鸡子儿铜子儿瓜子儿 在指人的名词和“的 字短语后加“些表示复数和定指。如: ( 9 ) 娃儿些家长些偷二些强盗些 ( 1o ) 脸皮厚的些吃干饭的些爱逛街的些不正经的些 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式具有多样化,根据所要表达意思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 格式。如: ( 1 1 ) 跳上跳下跳来跳去一跳一跳要跳要跳 ( 12 ) 省倒省倒歪起歪起鬼扯鬼扯倒走不走 二、句法 与普通话相比,习水方言在句法方面有不少的特殊之处,下面我们主要介绍 几个较突出的方面。 用“咋( 个) v p 法 来询问“采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某一行为动作是习水方 言用于疑问句中的固定结构。如: ( 13 ) 你咋去【k “i 2 2 】。法? 你怎么去( 呢) ? ( 14 ) 咋个惩罚法? 怎么惩罚( 呢) ? 用“着字结构表示被动是习水方言被动旬的特色,被动句中的“着”根据 句子实际表达的意义有时是动词有时是介词。如: ( 15 ) 走路到他那里要着半个小时。走路到他哪里要花半个小时 ( 16 ) 那支钢笔着我跟你整落了。那支钢笔被我给你弄摔了 第( 1 5 ) 中的“着 是实意动词,在句中作述宾结构的述语,第( 1 6 ) 中的 “着 是介词,在结构上相当于普通话被动句中的“被 。 用“过v p 表示“采用什么方式 。如: ( 17 ) 教育孩子不要过打。教育孩子不能用打这种方式 ( 18 ) 顽皮不兴过掐。顽皮不能用掐 习水方言里有两个具有特色的动词补语“倒”和“起 ,“倒”作动词补语表 示动作行为有了结果,是结果补语:“起作动词补语表示动作行为持续的状态。 如: ( 19 ) 你要嘞东西在楼下小店儿头买倒了。你要的东西在楼下小店里买到了。 ( 2 0 ) 你们家嘞声音太大,我们这儿都听倒了。你们家的声音太大,我们这都听到了。 ( 2 1 ) 饭我都煮起了,就等你们来炒菜。饭我已经煮着了,就等你们来我才炒菜 “去”在习水方言中读作【k “i 4 2 】,与普通话相比,不仅声调不同,连声母和韵母都小一样。 习水方言疑问句研究 ( 22 ) 开水在火上烧起嘞,一哈儿掺 t s “奄2 2 】。在温瓶头。开水在火上烧着的,一 会儿倒进水壶里 习水方言词法和句法方面值得研究的地方还有很多,由于主题原因在此不赘 述。 “掺”是使用的近音字,在习水方言中“把水注入水奇:把水注入水田”这一动作就读怍“i t s h 霉2 2 】”。 8 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疑问词的系统考察 本文所要研究的习水方言疑问词部分主要包括疑问语气词、疑问代词以及一 个表反诘语气的疑问副词。疑问语气词主要有以下几个:麽 m 奄5 5 、唼 霉4 2 、 峨 3 u 4 2 、嘛、哈、嘎、噻 s 霉5 5 回。疑问代词依据疑问句本身传达出的信息以 及回答问题的中心,大致分为五类,分别为表示询问时间、地点、人或事物、数 量或程度以及其他。疑问副词即“哈怕 x a l 3p h a ” ” 。 “ 第一节疑问语气词 语气反映说话人的意愿、心态和情绪,语气词是句子所表达出来的具体语气 的主要承担者,疑问语气词是用来表示疑问语气的词。习水方言中较常用的疑问 语气词主要是:麽、唼、欧、嘛、哈、嘎、噻。 一、“麽的意义和用法 疑问语气词“麽在习水方言中读作 m 霉5 5 ,可以出现在是非问和选择问句 中。在是非问句尾的“麽 表达的是说话人的一种试探性询问语气,但有时种种 迹象已经表明事实就是说话人猜测的但说话人还是明知故问。以普通话疑问语气 词的疑问程度做参照,“麽 的疑问程度高于“呢”但又不及“吗,如是非问句 末的“麽刀就十分接近普通话的“吗: ( 1 ) 你也要去麽? 收拾嘞弄干净,包包儿都背起了。你也要去吗? 收拾这么干净, 还把包都背上了 ( 2 ) 你被请家长了麽? 你被请家长了吗? 出现在选择前项后的疑问语气词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麽在选择前项 出现了则选择后项必定出现另一疑问语气词“峨”,这时的“麽 由于出现在选 择项中关联词语的位置,受疑问焦点的影响,“麽”就与旬中的并列项一起承担了 句子的疑问信息,而句尾语气词“欧”的作用不大。如: ( 3 ) 我们要先吃麽还是要等他来了盟【t 3 u 4 2 】回? 我们要先吃昵还是要等他来了 的? ( 4 ) 先让他们走倒麽还是等哈儿一起走峨? 让他们先走呢还是等会几一起走? 另一种情况在形式上是选择前项后出现疑问语气词“麽”而选择后项要么不 “麽”使用的是f m 霉5 5 】的近音字。 “唼”使用的是l 霉4 2 】的近音字,习水方言中与普通话韵母i a n l 刘应的是韵母1 2 1 。 “i 峨”是根据1 3 u 4 2 】音自造的字。 “噻”使用的是f s 霉5 5 】的近爵字。 “哈怕”使用的是i x a l3p h a 】3 i 的近音字。 这种情况下的“的甄”通常是读合音阳u 4 2 】。 习水方言疑问句研究 出现疑问语气词要么只能出现疑问语气词“麽 ,即“麽麽麽 格式。其实后一种格式出现的频率相当的低,本人趋向于认为后一种格式中的后 “麽其实是句子的羡余成分。因为前“麽”由于处于关联词位置,与并列项一 起承担了旬中的疑问信息,突出了句中的疑问焦点,则后“麽的出现就显得多 余。但偶尔人们在交际中也会不遵守经济原则,这就使得后一羡余形式在交际中 存在,其实他们表达的意思一样。如: ( 5 ) a 你晓得麽不晓得? 好歹说句话噻! 你知道呢还是不知道? 好歹说句话啊! b 你晓得麽不晓得麽? 好歹说句话噻! 你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 好歹说句话啊! ( 6 ) a 他高麽不高,你到底看见过没? 他高呢还是不高,你到底看见过吗? b 他高麽还是不高麽,你到底看见过没? 他高呢还是不高呢,你到底看见过吗? 二、“吱的意义和用法 疑问语气词“唼可以出现在特指问句末、正反问句末、选择问句中关联词 位置、也可以出现在以“不”字结尾的问句( 下文简称“不 字句) 末,“不字 问句后的“不和“吱要连起来读合音 p 霉4 2 。由疑问语气词“唼结尾的句 子一般都是比较亲切、委婉的问句。用于正反问句中的“唼 表示试探性地询问、 虚心征询以及委婉的语气。如用于正反问句末的情况: ( 7 ) 你要去不去唼? 你去不去呢? ( 8 ) 这件衣服都还好看,你说我买不买嘧? 这件衣服挺好看的,你说我买不买呢? ( 9 ) 你捡倒我落嘞钱没吱? 你捡到我掉的钱没呢? 用于选择问句中关联词位置的“唼 要读阴平调 罂5 5 。如: ( 1o ) 你说这次北京我要去唼不去? 你说北京这次我要去呢还是不去? ( 1 1 ) 他都没有请我,这婚礼我去唼还是不去? 他都没有请我,这婚礼我是去呢还是 不去? “不字问句末的“唛表达一种关切、善意的提醒语气。其本来不强烈的 疑问语气由于受疑问程度较高的“不 的影响而使得“唛 的疑问语气更加弱化 了,其整个句子的疑问信息都集中到了“不上,“唛”仅表明说话人在说话时的 语气是和蔼的,“不吱 p 霉4 2 ”合起来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吗 。如: ( 12 ) 弄个重嘞东西你提得动丕堕? 这么重的东西你提得动吗? ( 13 ) 你晓得丕堕? 不晓得就不要乱讲! 你知道吗? 不知道就不要乱讲! 三、n 欧 的意义和用法 疑问语气词“q 欧 在疑问句中的位置可以出现在选择问句末、“不 字句末 以及正反问“v p 一没”句式末。“b 欧”与“唛 不同,它所表达的语气几乎都是恶 意的,主要传达说话人的一种鄙视、责难、不耐烦、无奈情绪,其疑问程度相当 于普通话的“呢。 硕士学位论文 在选择问旬中如果出现其他的语气词时,则“u 歌 所传达的不好语气就会得 到减轻。如: ( 1 4 ) 一哈儿去还是明朝去峨? 一会儿去还是明天去呢? ( 15 ) 这件事我跟你讲过麽还是没讲过n 欧? 这件事我给你讲过呢还是没讲过呢? 用在“不字句后的“_ 欧要与“不 连起来读合音 p o u 4 2 ,由于受“不 的影响,“不峨”合起来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吗。 ( 16 ) 你晓得丕堕? 不晓得就不要乱讲哈! 你知道吗? 不知道就不要乱讲! ( 17 ) 你究竟清楚丕堕? 你究竟清楚吗? 例子( 1 6 ) ( 1 7 )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说话人在这样说话之前心理首先是有一种 预设的,如果是在说话人已知的情况下,就预设说话人认为答话人是不知情的, 怀有一种不希望答话人知道的心理,这时( 1 6 ) 中说话人就有这种预设“我都是 刚才听说的,你知道什么。如果是在说话人未知的情况下,则预设说话人怀疑答 话人消息的来源及其内容的真实性,这时例( 1 6 ) 中说话人的预设就是“我都不 知道,你是怎么知道的。 正反问“v p 一没”旬式后面的“口欧”所表达的不耐烦情绪很强烈,尤其是在 句中出现反诘副词的情况下。如: ( 18 ) 你听懂没欧? 你听懂了吗? ( 19 ) 你到底听清我说什么没欧? 你到底听清我说什么了吗? ( 2 0 ) 你究竞望倒没口欧? 你究竟看见了吗? 四、“嘛的意义和用法 习水方言中的疑问语气词“嘛 主要出现在正反问、选择问和特指问旬的句 末位置,大约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呢”。对于以“嘛”结尾的正反问句,说话人的 主观态度是中立的,即对答案的内容没有明显的意识倾向,答话人作肯定或否定 的回答对说话人来讲都无所谓。如: ( 2 1 ) 好不好吃嘛? 好不好吃呢? ( 2 2 ) 要不要得嘛? 行不行呢? ( 23 ) 可不可以嘛? 可不可以呢? ( 2 4 ) 真不真实嘛? 真不真实呢? 对于以“嘛结尾的选择问,答话人的常规答案是从列举项中选择回答,但 偶尔也有例外。如: ( 2 5 ) 甲:你去还是他去嘛? 你去还是他去呢? 乙:他去。 ( 2 6 ) 甲:去北京还是去上海嘛? 去北京还是去上海呢? 乙:那两个地方我都不想去,我要去重庆。 以“嘛 结尾的特指问句含有一种说话人急切想知道事情原委的心理态度在 习水方言疑问句研究 里边。如: ( 27 ) 哪个跟我一起去嘛? 谁跟我一起去呢? ( 2 8 ) 我们要走哪儿去嘛? 我们要到哪里去呢? ( 2 9 ) 你想喊我干啥家嘛? 你想让我干什么呢? 五、“哈 的意义和用法 习水方言中的疑问语气词“哈 在句法位置上与“嘎 相似,都主要出现在 是非问句末及独词句中。在疑问句末的“哈 表示说话人估计、猜测并希望得到 答话人证实的语气,大致相当于普通话语气词“吧,但其疑问程度又要比“吧” 略高些。如: ( 3 0 ) 甲:你今朝【t s a n 5 5t s a u 5 5 】o 不上班了哈? 你今天不上班了吧? 乙:是嘞。是的 “哈 有时也用于明知故问的情况,但这种用法并不普遍,通常要受副词“该 该是的限制,且是基于比较而产生的固定句式“该该是哈、该该是哈, 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是吧是吧。如: ( 3 1 ) 甲:今天该该是比昨天凉快哈? 今天是比昨天凉快吧? 是好凉快。是很凉快。 这条路比那条路近,该该是哈? 这条路比那条路近,是吧? 嗯。 ( 3 3 ) 甲:这种米该是好吃些哈? 这种米是要好吃些吧? 乙:嗯。 独词句中“哈的运用条件有时也是需要第三方在场的,说话人向第三方发 话并希望得到其配合来达成对听话人的某种目的,这与“嘎一样都对应普通话 中“你说是吧之类的简短问句。但与“嘎”不同的是独词句中的“哈也可以 没有第三方的出现,表达说话人重复自己的话或提醒答话人注意。如: ( 3 4 ) 甲:你跟我嘞钱落了。你给我的钱掉了 乙:是落了麽还是你花了? 是摔了呢还是你花了? 甲:哈? 你说是吧? 丙:他荷包儿头没得,我们【日m 4 2 到处找过了都没得。他口袋里没有, 我们到处找了都没有 ( 3 5 ) 甲:我拿书跟你放在桌子上了哈? 我把书给你放在桌子上吧? 乙: 甲:哈? 听见没? ( 1 :“今朝”使用的是【t s 3 n 5 5t s a u 5 5 1 音的近音字,指的是“今天”。 q 、第一人称的复数形式“我们”在习水方言中读作 d m 4 2 ,这一语音是由于韵母的脱落而产生的合音 音变。 1 2 乙甲乙 、j 23 ,l 硕士学位论文 乙:嗯。 六、“嘎 的意义和用法 “嘎”在习水方言中读作 k a 4 2 。作为疑问语气词的“嘎”只出现在是非问 旬末尾和独词问旬中。疑问句末尾的“嘎 表示说话人认为自己猜测到了什么并 希望从答话人那里得到证实的语气,其结果不一定如说话人所愿,相当于普通话 中的“吧 。如: ( 3 6 ) 甲:你藏的东西着她找倒了嘎? 你藏的东西被她找到了吧? 乙:嗯。 ( 3 7 ) 甲:你这件衣裳就是在那家店买嘞嘎? 你这件衣服就是在那家店买的吧? 乙:不是这件,粉红色那件才是。 独词句中的“嘎是在有第三方在场的情况下,说话人对第三方的问话并希 望得到第三方的配合来达成对听话人的某种目的,其第三方的配合与否是说话人 达到目的的关键,这种情况下的“嘎对应普通话中的“是吧、你说是吧 等简 短问旬。如: ( 3 8 ) 甲:这种菜是三块钱一斤,你给我嘞钱还差两块这种菜是三块钱一斤, 你给我的钱还差两块 乙: 甲:嘎? 是吧? 丙:嗯。 乙:那一哈儿我找跟你。那一会儿我找给你 ( 3 9 ) 甲:田里嘞水大概还有一指深。田里的水大概还有一指深 乙:这么大嘞天气还有这么深嘞水麽? 这么大的天气还有这么深的水吗? 甲:嘎? 你说是吧? 丙:你根本就没拢田头,都是听人家说嘞。你根本就没到田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