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大学生称呼语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pdf_第1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大学生称呼语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pdf_第2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大学生称呼语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pdf_第3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大学生称呼语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pdf_第4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大学生称呼语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称砰语是人际交往的序幕,恰当运用称呼语是实现交际目的的前提。大学 阶段是人生的重要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处于一个特殊阶段。他们社交需求强 烈,社交机会增多,社交空间扩大,交往对象复杂,但主体却不具备相应的社 交能力,缺乏必备的交往常识,尤其是缺乏准确得体地运用称呼语的能力。大 学生使用社会称呼语的突出特点是:学生对称呼语的交际功用普遍存在认识不 足的问题:与生人交往时称呼语出现缺环;与同学交往时称呼语异彩纷里。 本文以大学生言语交际中的社会称呼语为考察对象,对大学生使用称呼语 的情况作抽样调查,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问卷与访谈相结合、语 言分析与社会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全丽统计和分析了大学生使用称呼语的特 点,揭示出有效交际的语言使用规律,并从社会教育的角度研究大学尘使用称 呼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和引导的思路,指导大学生实现从校园走向社会 的角色转化,塑造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称呼语调查分析 a b s t r a c t af o f m o fa d d r e s si st h e p r e l u d e t o p e r s o n a l a s s o c i a t i o na n di t s p r o p c r u s ej st h e p r e r e q u i s i t et oa c h i e v et h ea i mo fp e r s o n a lc o n t a c t c o l l e g es t u d yi sa ni m p o r t a n t s t a g ei no n e sl i f eb e c a u s es t u d e n t s p h y s i c a la n dm e n t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i si nas p e c i a l p e r i o d w i t hi n c r e a s i n gc h a n c e sa n de x p a n d e dr a n g e so fc o n t a c t ,t h e y r ee a g e rt o c o m m u n i c a t ew i t ho t h e r s h o w e v e r ,t h e yd o l th a v et h e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a b i l i t yo f s o c i a lc o n t a c ta n dt h e y r el a c ko fe l e m e n t a r y k n o w l e d g eo fs o c i a la s s o c i a t i o n , e s p e c i a l l yl a c ko ft h ec a p a b i l i t yo fe x a c t l yp r o p e ru s eo ff o r m so fa d d r e s s t h e c o m m o np r o b l e m sa r e :s t u d e n t sa r eg e n e r a l l yl a c ko ft h ek n o w l e d g eo fi t ss o c i a l u s e s ;t h e yd o n tk n o w w h a tt oc a l lw h e n m e e t i n gs t r a n g e r s ;t h e yh a v ev a r i o u sf o r m s o f c a l l i n gw h e na s s o c i a t i n gc l a s s m a t e s t h i s e s s a y i sb a s e do nt h ef o r mo fa d d r e s sa b o u tt h e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o f u n i v e r s i t y s t u d e n t sb y t h em e a n so f s a m p l i n gs u r v e y , t h e c o m b i n a t i o no f q u a n t i t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a n dq u a l i t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 ,t h ec o m b i n a t i o no fe n q u i r e dp a p e r a n di n t e r v i e w , t h ec o m b i n a t i o no fl a n g u a g e a n a l y s i s a n d s o c i e t ya n a l y s i s i t p r o v i d e st h e s t a t i s t i c sa n d a n a l y s i s o ff e a t u r e so ft h ef o r mo fa d d r e s sa m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s t u d e n t sa n dr e v e a l sl a n g u a g e1 a w so fe f f i c i e n t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i ta l s o p o i n t so u tt h ep r o b l e m so fs t u d e n t s s i n gf o r m so fa d d r e s sw i t ht h ep o i n to fv i e wo f s o c i a le d u c a t i o n i na d d i t i o n ,i to f f e r sg o o di d e a so fs t a n d a r d sa n dg u i d e l i n e sa n d d i r e c t ss t u d e n t st oc h a n g et h er o l ef r o mt h ec a m p u s t os o c i e t yi no r d e rt om a k et h e m p e r f e c t l yd e v e l o p k e yw o r d s :u n i v e r s i t ys t u d e n t s ,af o r mo f a d d r e s sf o rs o c i e t y , s u r v e y , a n a l y s i s 1 1 硕士学位论t m a s t e r st i i :s i s 第一章概述 一、问题的提出 加强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特别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 改革、发展中探索的热点。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 意见中着熏强调:“改变忽视人文基础等状况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 要任务之一”。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的高等教育推行的是专业教育,过分重视大学 生的业务素质教育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严重她制约着人的健康成长与全面 发展。这种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人文素养较贫乏,社会 适应能力较低,书本知识多而社会生活常识少,业务知识学得多而为人处事 的道理懂得少。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实践中,缺乏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发展 机制,加之社会生活环境中存在着的不良因素影响着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因而导致一些大学生人格的非理性化、价值观念的庸俗化,缺乏对社会历史、 现实人生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了解和认识。有些学生性格孤僻、心理承受能 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低、遇事容易走极端,有些学生甚至不懂得如何与人交 往,不注意伦理道德修养和文化礼仪修养等等。高等教育意识的偏狭严重影 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造成了大学生在做人做事方面的“双缺”,使他们 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未来社会。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观念的转变起到了“催化”作用。加 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切中了当前高等教育的时弊,有利于高等教育新型人 才观的形成。2 l 世纪人才的综合素质体现在,既要会动脑动手,又要会与人 合作,与人交往。这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怎 么做人,怎么做事,怎么生存,怎么与人共事是一致的。高等学校既是“生 产”科学理论、知识及技术工艺的“第一生产力”的重要基地,又是高素质、 高水平劳动力的培养基地。因此,2 l 世纪的高素质人爿必须树立两种态度, 培养两种能力国。两种态度是指对知识的态度和做人的态度;两种能力是指独 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人文素质教育的根本和核心是弓 导大学生学会做人。就是对学生进行系 统科学的人文知识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塑造个人卓然的人格品行和风度 气节,锻炼培养其处世和社会交际能力,更热注重学生与入稿她,与社会交 往、合作的做人能力的培养。学会与人交往和合作,是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 的主要内涵之。 受限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应试体制,在我国基础教育的整个阶段没有 有关对受教育考进行系统的交往礼仪训练的环节;由予受应试这个指挥棒的 制约,说的能力的培养历来是不受重视的教学中对受教育者进行口语表达 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零零碎碑,可有可无的。进入大学后。学生的身心发展 又处于一个特殊阶段,他们社交需求强烈,社交机会增多,社交空间扩大 交往对象复杂,但主体却不具备相应的社交能力,缺乏必备的交往常识,尤 其是准确得体地运用称呼语的能力。称呼语是人类交际的起点,是实现交际 目的的前提。在人类各种复杂的社会行为之中,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与受话 入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社会关系,我们就会遇到交际障碍。人们在交往中首先 通过称呼语柬确认在社会网络中彼此的角色关系、彼此的感情基础。称呼语 是人际交往的序鞠,在任侮社会巾。称呼语都楚人们建立和保持交际关系不 可缺少的手段之一。 与他入交往帮会作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登须透过学习和训练获得。 指导大学生实现从校园走向社会的角色转化,塑造健全的人格首先要让他 们掌握必要的社交知识,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基于这静认识,论文选取纷 繁的语言现象中的点滴称呼语。对大学生使用称呼语的情况以及对称呼 语使用的认识作抽样调查,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闻卷与访谈楣结合、语 亩分析与社会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大学生使用称呼语的特点,揭示出有 效交际的语言使用规律,井从社会教夺的角度研究大学生在使用称呼语方西 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和目f 导的思路。 。玩寰大学常务翻接长:f 义道在2 1 世纪_ 大学校妊论坛l 二鲍讲话 适斑耘世纪的人考蔫要两种态度两 种能力 2 硕士学位论t m a s t e r st i i :s i s 二、有关称呼语的研究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本身又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人们 所说的每句话都是通过一定的语音形式传达一定的意义,从而表达了特定说 话人的思想感情。所以它又是维系j 下常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一种相互沟通信息和情感并依赖它的 帮助组成复杂的社会网络的交际工具,是使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的重要手段。 而按照一定社会的交往规则使用称呼语是实现这种交际过程和转化过程的起 点。 从学术理论方面看,研究称呼语的目的在于了解语言使用与社会的关系, 掌握有效交际的语言使用规律,它属于使用社会语言学,说得更确切一点, 属于实用语用学的领域。人类的语言行为是极其复杂的,它要受到说话人社 会特征、话题内容、交际环境等来自多方面的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人们 在使用任何一种语言系统的时候都会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交际目的、交际 双方的关系而选择不同的语吉表达手段。这些在不同情况下的语言变异是有 规律、成系统的。称呼语是语用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因为相对于其他 语言成分而言,它的使用更加有规律,并往往有比较固定的格式。此外,语 用学的研究涉及人类文化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的某些领域,因此, 研究称呼语也可以为人类学、文化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提供一些 有用的资料。 从社会教育方面看,准确得体地运用称呼语是语言文明的需要。现代汉 语称呼语系统体现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敬老尊长、和睦友善的礼貌规范。 索振羽在他的语用学教程一书中,根据汉语的实际,对利奇的“礼貌原 则”作了调整,将原“礼貌原则”之下的“得体准则”提升为“得体原则”, “礼貌原则”降为“礼貌准则”。在“礼貌准则”之下加上了“恰当的称呼次 准则”。恰当的使用称呼语才是合乎礼貌准则的,是实现得体原则的第一步。 事实上,在同常生活中,使用某种语言的社会成员都是在一定程度上遵循着 礼貌准则的种种规范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实现预期的交际目的。 2 0 世纪6 0 年代以来,称呼问题f 1 益引起社会语言学家、心理语吉学家和 人类学家的重视;随后语用学家也丌始关注称呼的各种语用功能及其含义。 美国语占学家欧文特罩普在称呼的社会语言学规则一文中概括了7 0 年 代以来称呼问题的研究概况,并以流程图的方式描述了美国西部学术界以及 依地语、波多黎各语中称呼系统的情况。我国学者有研究亲属称谓的传统, 中国很早就有介绍和阐释称谓语的专书。尔雅罩的释亲篇系统地介绍 了亲属称谓语的意义和用法。清代周象明的称谓考辨是探求称谓语语源 的专文。而梁章钜的称谓录3 2 卷更是部集大成的称谓语专著。不过, 古人对称谓语的讨论,大多属于资料汇编、释义和考辨。 近些年,由于社会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开始注意考察称呼语具体使用中 的问题,并对它进行了非常密集的研究。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有以下几个 显著特点。 1 拓宽了研究范围。亲属称谓语仍然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大量的研究文 章对汉语亲属称谓语、少数民族亲属称谓语以及亲属称谓语的泛化等内容作 了较为细致的描写和分析。此类文章如,陈松岑北京城区两代人对上一辈 非亲属使用亲属称谓的变化,伍铁平男性直系亲属名称的类型比较及论 汉语中的从儿称谓和有关现象;专著如,马宏基常庆丰称谓语,鲍海涛 王安节亲属称呼词典。在此基础上,人们对社会称谓语的使用情况也展开 了研究。社会称谓语的时代特色较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某些制度的改革, 社会称谓语在不断发生变化。大量研究文章对社会称谓语的格式、变化轨迹 和影响其发生变化的各种因素作了深入地剖析。此类文章如,吴振国称谓 方式与社会结构,李明沽称呼语的社会阶层分析规则,吴慧颖建国以 来拟亲属称呼的变化,李恩敬5 0 年来的“社会称谓”变迁杂忆,姚亚平 现代汉语称谓系统变化的两大基本趋势。 2 形成了点、面结合的格局。一方面人们对个别称呼语作了深入细致地 研究,如潘攀新时期社交称谓语及其心理评价一文,对现时处于主导地 位的社交称谓语逐个从指称对象、通行范围及使用规则三方面进行了描写, 并就心理和社会因素揭示了现时通行的社交称谓语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 人们试图对某个称谓语系统作总体描写,如胡明扬北京话初探一书中有 号文北京话的称谓系统,对北京方言的称谓语作了系统的描写。点与面相 互补充,互为依托。 3 更新了研究方法。这时期的称谓语研究已不满足于对称谓语的释义和 考辨,而是借鉴了相邻学科的某些研究方法和成果,在方法上呈现出多元化 的态势。有的从文化学的角度,探求称谓语与社会文化心态的关系。如前文 提及的称谓方式与社会结构一文。有的用社会语言学的方法对某些称谓 语的使用情况作定量分析。如齐沪扬朱琴琴上海市徐汇区大中小学生称谓 语使用情况调查一文,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对人际称谓语的教育问 题、称谓语的现实意义问题、称谓语的规范化问题提出了建议。有的还运用 现代语义学的方法,对汉语亲属称谓语作了义素分析,揭示了亲属称谓语之 间的语义对立。 总之,关于称呼语或称谓语的研究在国内已引起许多研究者的兴趣。并 力图从新的视角考察称呼语或称谓语具体使用中的问题。但是,大部分这类 研究还是静态的、描写性的,着重研究汉语称谓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解释其 结构分布、功能类型的原因。而研究的最终目的应是对现代汉语称谓语的运 用进行预测和规划。因此,具体研究称呼语的各种类型及其使用上的特点, 能发现问题,为研究者提供规划的依据。 三、文中称呼语的界定及类别 自称呼语或称谓语引起语言学家的广泛关注以来,在研究和讨论中,人 们尝试着对称呼语或称谓语作出明确地界定,同时也产生了大量与称呼语或 称谓语有关的称说,如称呼、称谓、指称语、名称,通称、专称、自称、面 称、背称、对称、叙称,尊称、平称、昵称、戏称等等。这些概念的内涵和 外延,众说纷纭,仁智互见。但是,我们在研究问题时,首先要把握术语的 含义,才能明确讨论的对象和范围,才能把问题分析得深入透彻,以保证研 究结果的科学性。 我们首先要明确“称呼”与“称呼语”的区别。“称呼”可以表示用于人 际定位的种苦语活动o ,属于动词,如可以说:“我怎么称呼他? ”;也用于 当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圆,属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如哥哥、戴眼 镜的。其中后一一种意义和用法,从内涵和外延上与“称呼语”等同。因此, 有些研究文章也把“称呼语”省略为“称呼”,这是就“称呼”的后一种意义 说的。而“称谓”与“称谓语”则都是指定位人际关系的名称。在此基础上, 我们先评述几种有代表性的有关称呼语与称谓语的界定并阐明本文所讨论 的称呼语的类别。 关于称呼语、称谓语的界定,主要有下面几种意见: 1 称谓语广义、狭义说。j “义的“称谓”指切人、事、物的名称。如 有学校称谓、年龄称谓等说法。狭义的“称谓”专指体现交际双方关系的名 称。我们研究的对象是指人的名称。因此,毫无疑问称谓或称谓语应取狭义 说。 2 称呼语、称谓语体说。“称谓就是称呼,就是人们在交际中怎样称呼 别人和自己。” 此说把“称呼语”与“称谓语”等同起来,忽略了两者的差 异,造成了概念上的混淆。人们在交际中称呼的对象可能是受话人,也可能 是非受话人。用于前者的我们称之为“面称”,用于后者的我们称之为“叙称”。 一般来说,面称都可用作叙称,但是叙称不一定都能用作面称。如,婆婆、 外甥只能用于叙称,而不能当面称呼。因此,笔者认为称谓语包括的范围 比称呼语广,称呼语是指可以用于面称的称谓语回。如果把称呼语与称谓语等 同起来,势必会把大量具有对人的指称名称排除在外,称谓语的范围就狭窄 多了。 3 称呼语、称谓语差异说。其中又分两种:一是称谓语包括称呼语。现 代汉语词典分别对这两个术语作了解释。“称谓语”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别 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如父亲、师傅、厂长等。” “称呼语”是“当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如同志、哥哥等。”这种 o 现代汉语词典 o 同i : 。孙维张汉语 f :会语肓学贵州贵州人民l 版朴,1 9 9 1 年版,第儿4 页。 。马宠苯常庆l i 称谓语北京新扣m 版礼,1 9 9 b 年,第5 砸。 6 硕士学位论t m a s t e r st i i :s i s 界定是科学的,它指出了称呼语与称谓语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概念。 它们都是指称人的,反映人际关系的名称,但是称呼语还强调能用于当面呼 唤,具有招呼功用。称呼语是称谓语中的一种,是指可以用于面称的称谓语。 一是称呼语与称谓语是个体与整体的关系。“称呼”与“称谓”是同义词,在 指某一具体称呼时,多用“称呼”;在泛指多种称呼时,多用“称谓”,后人 在一些笔记中常以称谓为篇名。”后一种差异说在用法上较普遍,在一些 研究专著或文章中,通篇“称呼语”“称谓语”交替使用的情况很常见。如“大 约自古以来,人与人的交际都必须有称呼语,绝不能无礼到只叫个喂 字:而这些称呼语也反映了时代和社会。凡有亲属关系的一般都按亲属称谓 来招呼”圆这种用法扩大了称呼语的指称范围,混淆了称谓语的类别。所以, 本文采用称呼语、称谓语差异说的前一种说法,即称谓语包括称呼语。 本文讨论的称呼语主要指用于当面称呼的表示相互关系的指人名称。根 据指称对象的不同,称呼语又可分为指称说话人自己的自称语和指称受话人 的对称语。由于自称语不具有交际导入功能,即不能引起对方注意,进行交 际关系定位,因此,文中称呼语是指面称中的对称语。从称呼语系统着眼。 称呼语包括亲属称呼语和社会称呼语,其中亲属称呼语具有稳固性和传承性, 在数量上相对封闭,而社会称呼语则显得繁复多变,具有开放性,较难把握, 因此本文以社会称呼语为考察对象。从称呼语的形式着眼,本文讨论的称呼 语包括名称词语,如:老张、李刚同志;其他词语,如:你、您、喂;非语 言因素方式,如:目光、身姿、手势动作等。从称呼语的表述态度着眼,本 文讨论的称呼语包括尊称、平称、昵称、戏称、贬称等。 四、称呼语与人际关系 任何人都不只是哺乳动物类中最高级的动物的一员,人的本质属性不是 他的生物属性。人是社会的一员,社会属性j j 是他的本质属性。每个人从呱 呱坠地开始就是家庭这个社会最基本单位中的一个成员,并与其双亲、兄姊 等形成了父母子女和同胞的亲属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与社会群体中的 。袁庭栋古人称谓漫谈北京中。扣书局“i 敝,1 9 9 7 年版第1 0 页。 。陈原礼会语苦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0 年,第2 2 7 页。 7 人逐渐产成了广泛的社会联系。他除了有亲戚、朋友之外,还可能和其他人 形成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同事关系,还可能因为宗教信仰、业余爱好等等 形成各种性质的社会关系。 人际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种种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系统的运行方式, 就是不断地调节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建立起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协调的 运动系统。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必须随着整个社会系统的运行方式进行运动 使自己的行为与社会的运动相互一致,相互协调。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通常 要先称呼对方。 称呼语既表明交际活动丌始了。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说话人如何理解交谈 双方的关系,甚至还有说话人对此次交谈性质的认识。因此,选用恰当的称 呼语往往能起到一般语言符号难以达到的维系和调控人际关系的作用。 称呼语是人际关系在语言系统中的直接体现。从交际的角度来说,称呼 语属于显性语言因素,它直接反映交往双方的社会关系。汉语的称呼语是按 一定的社会集团规范建立起来的,在语境中能| 直接而清晰的反映出交际双方 的社会角色及彼此的关系,如亲属、邻里、朋友、同事、上下级,或尊卑、 长幼、亲疏、远近关系等等。人际关系注重尊卑,称呼语就要使用敬称、谦 称:人际关系注重亲近关系,称呼语就会使用昵称、拟亲属称呼等等。譬如 使用“老+ 姓”的称呼形式构成的称呼语,表明称呼人与被称呼人之间是上下 级的关系,并且是上级对下级的称呼,或是年龄相仿的同事、老朋友,或是 中年以上的夫妻间对外时的互称。而下级对上级、年轻者对年长者、不相识 或较生疏者之问是不能使用这种格式的称呼语的。 称呼语的使用对人际关系有调控作用。在言语交际中,称呼语极具语用 价值,除了显现人际关系信息以外,还能通过“偏离”方式造成言外之意来 调控人际关系。美国语言学家欧文特里普认为:“对于具有特定地位的对象, 如果有一个公认的正规称呼。则任何偏离都是一种信息。”这“一种信息”即 是言外之意,造成言外之意的方式是“任何偏离”。偏离的方式由称呼者选择, 所蕴涵的葺外之意就要靠话语的接受者依据双方所共知的语境因素推导得 知。常用的偏离方式有变换称呼语、改变称呼语调。称呼者使用了不同于公 认的正规称呼的称呼语时。就产生了潜在意义,同时按照发话人的意愿调整 8 了与受话人的关系。如,- 位男青年称他女友的父亲为“伯父”,这属于公认 的正规称呼,没有特殊含义。但某一天他突然改口叫“爸爸”时,就产生了 特殊含义:与女友的关系敲定了,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了,用这种不同 以往的称呼试探对方的反应。水浒传中有一段情节的叙述,是运用变换称 呼语的方式调控交际双方关系的绝好例子。从鲁智深来到桃花庄上到鲁劝说 周通休不娶刘太公之女为妻刘太公不断变换对鲁智深的称呼;僧人一师父 一活佛一和尚一师父一和尚。这几种称砰语都是用于出家人的,在具体的语 境中对同一对象的称呼由雅到尊,由尊到俗、贬的变换使用,体现了称呼 者的态度、情绪、心境的复杂变化,交际双方的关系也随着称呼语的变换发 生了由疏远到亲近,再由亲近推到疏远的交替变化。 称呼语是用来定位人际关系的,一方面,交际双方可以通过选择称呼语 来确定现时的交往性质,是亲疏关系,是权势关系,或是平等关系。另一方 面,人际关系的变化也会影响称呼语的使用。 在调查中,我发现大学生对辅导员干口授课教师的称呼语有直呼其名的, 也有称“老+ 姓”的。这种平辈称呼语突破了传统文化中的权势观念,是一种 非常规使用,它反映了新型的人际关系观念对大学生称呼语使用的影响。身 处校园中的大学生对社会人员的称呼语的了解和恰当使用是个盲点,而同学 之间的称呼语却丰富多彩。这些现象都值得深入探讨。 9 第二章调查设计与程序 一、总体设计 ( 一) 论题 本文调查的内容是在校大学生使用的称呼语。选择大学生使用的称呼语 为研究对象,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称呼语的使用作为人际交往的序幕, 有着“首轮效应”的作用。准确得体的称呼语,能迅速建立良好的交往联系, 实现预期的交际目的。在校大学生有条件、有可能、也有必要扩展社交空间, 在日渐复杂的社会网络中,首先应具有使用称呼语准确定位人际关系的能力。 第二,从众多有关称呼语或称谓语的专著和论文来看,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汉 语称呼语或称谓语系统的描写、分析和对个案的深入全面的考察。本文选择 了一个新的角度,以特定的社会成员为考察对象,用社会调查的方法,结合 定量和定性分析对特定调查对象在称呼语使用方面的种种情况进行研究旨 在有针对性的指导在校大学生通过恰当使用称呼语来提高交际的有效性。 调查主要在以下两方面展丌: 1 主要社会称呼语的使用情况的调查 ( 1 ) 称呼同学及其朋友 ( 2 ) 称呼教职员工 ( 3 ) 称呼主要社会交往人员 2 对称呼语使用的态度的调查 ( 二) 设想 被调查群体在使用称呼语时影响其选择的因素有:性别,方言母语,交 际能力等。因此,在调查表的“基本情况”一栏,我设计了以下五个小项作 为统计分析的比较项:1 性别一男一女2 来自一省一市一县3 担任过一千部4 您在学校使用一普通话一家乡话5 在学校外的场合使 用普通话一家乡话。 我们认为被调查群 本在称呼语的使用方面具有不均衡性,体现在对平等 关系的称呼语数量多且颇有创意,对权势关系的称呼语出现缺失或称呼不当 的情况。因此,本次调查没有限定选择答案,而设计成开放式答卷表。目的 是尽量全面地收集被调查群体所使用的称呼语,分析其使用特点。 我们认为被调查群体对称呼语使用的认识直接影响其使用称呼语的规范 程度;被调查群体对称呼语的敏感度跟与称呼人的亲密程度成正比;被调查 群体对称呼语的使用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有一定认识,但对称呼语的习得和恰 当使用存在空缺。因此,调查表第三部分分别从感性和理性两个角度设计了 以下六个小项:1 您最不喜欢a 父母称您一 b 同学称您一c 老师 称您一d 陌生人称您2 您最希望a 父母称您一 b 同学称您 一 c 老师称您一一d 陌生人称您一一3 您认为社交称呼语习得 最主要受哪方面影响:口父母口老师口朋友口书本知识口与人交往口 其他4 您认为使用称呼语的最主要的功能是:口表明身份口表示礼貌口提 醒对方注意 口其他5 您对社交称呼语的掌握口得体、准确口一般口较 差6 您认为社交称呼语的使用对您的生活口影响很大口有影响口没有影 响。 ( 三) 说明 1 根据调查的目的,本次调查对“称呼方式”末加限制,在统计时采用 人次单位计算。 2 称呼对象分两大类: 社会交往对象一售货员、售票员、餐饮店服务员、修车修鞋人、被求 助的陌生人 学校交往对象一同学、同学的朋友、任课教师、教辅人员、后勤管理 员 3 称呼方式的选择由语境决定。本文设计了以下四种语境:称呼对象的 性别( 男、女) ,交际场合( 正式、非萨式) ,与称呼对象的关系( 熟悉、不 熟悉) ,年辈( 长、平) 。由于称呼对象与被调查者的关系不同以及交际场合 的限定,因此并不是对每一类称呼对象都设计了四种语境。如对社会交往对 象中“售货员、售票员、服务员、被求助的陌生人”等的称呼语的选择就无 f i 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熟悉和不熟悉之分,主要考察称呼对象的性别和年 龄对称呼语使用的影响。 二、问卷设计 ( 一) 问卷 社会称呼语使用情况调查表 说明: l 、答题方式:( 1 ) 请在“口”内打钩;( 2 ) 请红“”处填写;( 3 ) 若您的答案超山 选抒范阐,请在“其他”处具体说明:( 4 ) 填表请看填写说明。 2 、此调卉表仅j h 下语言学方面的科学研究不作其他_ 【f j 途。 真诚地感谢您的支持l 一、您的基本情况( 以卜几项是调商分析所必须的,请勿漏填) 。 1 、院系专业级 2 、性别:口男口女 3 、来自:省市区( 县) 4 、担任或曾担任过干部 5 、您在学校主要使_ l j :口浒通话口家乡话 6 、您在家庭生活中使用:口背通话口家乡话 二、主要社会称呼语使t 【f j 情况 说明: l 、请根据自己实际的j j 语习惯填写问卷。 2 、每一类称呼对象的称呼方式,请尽簧列举全面,列举山的称呼方式一定是您使用过的, 井在语境栏中【l j 打钩的方法找山0 称呼方式对应的语境。 3 、称呼方式提示 + ,姓+ 名+ 老师姓+ 老师名+ 老师姓十先生姓+ 博十 + 英文名,中英夹杂 + 零称呼:_ l j 动作、眼神、表情替代称n f ,或川“喂”嗨”等 + 也可直接列举填入,如小青老师陈校k 李师傅 2 表 谮 嚣 劈 称呼对象性别场合称呼对象与您 多弋分八 男女m 式f f ! 正式熟悉不熟悉 同学 : 同学的 朋友 : 袭二 。n 孝 称呼对象称呼对象 爹审 性别 场台年辈 与您 男女 止 非 熟 不 正熟长 军 式悉 式悉 任课教师 ; 表三 心语境 性别年辈 ”心 男女欧 m 图l s 馆i :佧 : 人员 : 教 辅 实验室一作 i 人 人员 : 员 院系办公室 l :作人员 i : 公寓教学楼 管理人员 : 后 勤 水电修理t - 人 : 员 食堂1 :作人 员 : 4 表四 。n 势 性别 年辈 矽- 霈劈 呼飞 方男女氏 m 碧爿 售货员 : 售票员 : 、 - 餐饮店服务员 i 修车修鞋人 : 被求助的陌生人 ( 问路、问时间、 请求幸l 助锦) l _ 三、你对称呼语使用的认识 1 、您最不喜欢 父母称您 b 同学称您 c 老师称您 d 陌生人称您 2 、您最希望a 父母称呼您 3 、 口 口 4 、 口 b 同学称您 c 老师称您 d 陌生人称您 您认为社会称呼语的习得晟主要受哪方面的影响: 父亲口母亲口老师 口书本知识 与人交往其他 您认为使用称呼语的最主要的功能是: 表明身份口表示礼貌口提醒对方注意 其他 5 、您对社会称呼语的掌握 口得体、准确口一般口较差 6 、您认为社会称呼语的使用对您的生活 口影响很大口有影响口没有影响 ( 二) 内容说明 问卷调查包括三个方面: 1 被调查人的个人基本资料其中第一项是为了掌握和平衡被调查群体 的来源分布。其他几项是用于分析称呼语使用情况的比较项。 2 主要社会称呼语使用情况 表一、表二、表三调查的是被调查人称呼学校交往对象的情况。语境中 场合的正式与非f 式、双方的熟悉程度是分析中的重要变量项,称呼对象的 性别与年辈是分析中的参考变量项。 表四调查的是被调查人称呼社会交往对象的情况。对方处于特定场合, 称呼对象是陌生、临时交往者,因此,语境中场合的正式与非下式是确定项, 双方的熟悉程度也可以忽略,称呼对象的性别和年辈是分析中用于比较的变 量。 3 被调查人对称呼语使用的态度 前两项从感性认识的角度调查被调查人对各种表述态度的称呼语的选择 接受程度因此,调查项是将被调查人作为称呼对象来设计的。 1 6 第三项调查的是被调查人社会称呼语的习得途径。此项分析是希望为大 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些有价值的资料。 第四至第六项从理性认识的角度调查被调查人对称呼语使用功能的认 识,以及对称呼语运用能力的自我评价。从中可以看出影响被调查人恰当使 用称呼语的因素。 4 调查表中的提示说明 表中有关称呼方式的提示与本次调查目的密切相关。因被调查人不一 定了解称呼语系统的分类,提示用抽象化了的格式举例说明,要求填表人将 自己使用过的称呼语以格式的形式填入或直接举例填入。 本次调查的目的之一是详尽掌握被调查人所使用的主要社会称呼语,因 此,表中提示的称呼方式除了用于当面称呼的表示相互关系的指人名称,还 包括零称呼。零称呼方式有两种表现形式:( 1 ) 用动作、表情替代称呼语( 2 ) 用“喂、嗨、你好、对不起、请问”等替代称呼语。 三、调查范围和程序 1 调查的范围和被调杏人的选择 本次调查确定被调查人的原则:( 1 ) 被调查人必须是武汉地区高校在读 大学生。( 2 ) 选取对象时。主要通过高校各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根据学生名 册随机抽选。为了使调查结果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使调查研究更具科学性 和指导性,随机抽选时,参考了这样几个因素的覆盖情况:被调查人的性别、 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来自城区或非城区、年级及专业。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表2 0 0 份,回收1 8 3 份,回收率9 2 。有效调查表 1 4 6 ,占7 3 。从回收的调查表的分布情况看,女生9 6 份,约占6 5 ,男生 5 0 份,约占3 5 ;担任过学生干部的6 5 份,约占4 5 ,未担任过学生干部 的8 1 份,约占5 5 :来自城区的学生8 7 份,约占5 9 ,来自非城区的5 9 份,约占4 1 。被调查人的年级分布比较均衡,所在专业涉及文、理、工、 医各学科类。 2 调查的程序和特点 为了尽量做到调查的科学性,提高信度和效度,在调查过程中采取了一 定的措篪。 ( 1 ) 出f 调查结果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选取调查对象时尽量做 到覆盖平衡。如,性别、学习及生活环境、方言母语、年级及专业、学生工 作经历等等。 ( 2 ) 采用以抽样调查为主,抽样调查和访谈稠结合的方式。 ( 3 ) 调查对象在答题前,首先要明确答题的要求:按交往活动中的实 际情况回答问题,不能回答的答题项可以不答。问卷当时收回,以免受到 其他因素的干扰。总之,对调查对象要求遵循自觉的原则,即要求调查对象 根据自己实际的用语习惯填写试卷。不要转化形式。 ( 4 ) 问卷回收后,首先剔除无效问卷。有些答卷漏答内容达到四分之一; 有些答卷是个人资料不全;还有些只选择了称呼方式,未选择对应的语境因 素。这些阏卷都被作为无效卷剔除了。回收t 8 3 份,采用1 4 6 份。 ( 5 ) 问卷的各项数字计算总计、交叉统计和百分比统计等。统计结果得 出后,再进行分类归纳,从结果中发现值得重视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和 解释。 3 调查的不足之处 本次调查受条件的限制,仍有些缺憾。 ( 1 ) 调查范围不够广,调查结果显得不太充分。 ( 2 ) 答卷形式是丌放式的,即不规定选择项。这样所得到豹结果对于定 性分析是充分的,但不利于定量分析。我的调查目的是了解调查对象所使用 的主要社会称呼语的方式,因此只有丌放式问卷形式才能较好地实现本次调 查目的。 第三章统计结果及其分析 本章统计分析大学生对主要社会称呼语的使用情况和对穆呼语使用的认 识。我们通过访谈选择了两个范围。三类称呼对象。两个范围是指学生的主 要活动区域校园和次要活动区域校外。依据调查主体在两个活动区域的主要 交往对象确定三类称呼对象,即同学、同学的朋友,教职员工,主要社会人 员。 一、称呼同学及其朋友的称呼语的统计及分析 我们设想影响称呼者对这类称呼对象的称呼语的选择的客观因素有以下 三方面:对方性别、交往场合、双方关系。影响称呼人对称呼语使用的主观 因素比较复杂,有用语习惯、生活环境、父母影响、学校教育、个性特点、 生活积累等等,因此,我们仅选择了称呼者性别差异作为考察项。 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称呼同学及其朋友的称呼语的类别有:姓名称、 亲属称、通称、职务称、绰号、昵称、零称呼等等。其中呢称大多由姓名称 和亲属称变异而成,并且昵称是属于称呼态度类,它与其他的称呼形式不属 于同一个标准划分的类别,但是从统汁情况看,昵称在使用范网j j 二比姓名 称要小得多,在使用频率上比姓名称要少得多。因此,在统计时将昵称单独 作为一类。这里的零称呼包括以下三种情况:一种是用“你、您、你们”等 人称代词代替称呼语;一种是用“喂、嗨、请问、h e l l o 、您好”等招呼 词语代替称呼语:一种是用目光、微笑、手势动作等非语言因素代替称呼语。 1 称呼同学的称呼语的统计及分析 1 9 裂 i 喜 棰 = 隶 击 暮 增 趔 蓑 寮 寥誊 摹 莲 斌 一 n 叶qq 哂寸 一 n 瞥 蠢 蘸 爨 誉 1蓝 摹摹 一 岫 棰 三 。d n 立! “ 一 特 扑 蕃嚣 摹 善 暴 罨墨釜 一一 一 。 叶 一d岵 一 匠 藩 甍 唾 一 _ i j | s 更 莲 更 墨 艇 一 一 nn 酲 求 摹 摹摹 心峥 = 叼冀 一一 。、 球 幕 : 爨 蜊 一 莲 术更 葶 1 毒 爨 坤 三 峋鬯 三篁 嗨 叶 摹 = n 一 n n 更 蠛 誉 坤 蠢莲更孽 1卜 高峦 一 心葛 捌 荨荨荨 渺彳 精 精精精 姻 精 蘸 帕精 藤 藤 蒜 藤臻 糠 壤 k片降阵 绉 目懈粹目稍目懈粹h 幅 球 叛 硕 ;值论亍 m sr f :r s i i l i :s i s 根据以上调查统计数据分析,大学生称n 乎同学的称呼语有如下特点: 1 1 称呼语的形式丰寓新颖,既有公认的常规称呼,也有l | f i 时性、自创的 非常规称呼语。这些非常规称h 乎语体现了时代性和时尚性。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姓名称里面的非常规称呼语比较多。出于语境各因 素的影响,姓名称又分- - , j , 类:姓名全称、名及其变化式、姓及其变化式。 其中姓名全称包括中文名、外文名、中外文夹杂名、网名等,名及其变化式 包括名、单名的叠音、小+ 单名、单名+ 子等,姓及其变化式包括老+ 姓、大+ 姓、小+ 姓、单姓、大+ 姓的拼音的丌头字母等。常规称呼语是指使用某种语 亩的全体成员公认的、较固定的称呼形式,如姓名全称、小十姓、老+ 姓、双 音节名、单名叠音式等等。非常规称呼语是指自刨的、只在一定范围内使用, 还未固定下来的称呼形式,如单音节姓单独用作称呼语、网名、中外戈夹杂 名等等,这些自创式称呼语受信息时代、外来文化的影响,体现了称呼语使 用者追求时尚、张扬个性的特点。 1 2 常规称呼语的非常规用法。 常规称呼语的非常规用法是指称呼形式是公认的,但是与称呼对象不匹 配。如,姓名称中的“老+ 姓”形式。陈松岑先生在他的礼貌语言一书中 提出:“在汉族人的姓之前,还可阻加“老、小、大”等词,用在非正式场合, 称呼比较熟悉的平辈人。一般说来,如果称呼对象年纪已在4 0 开外,把 他称为“老+ 姓”只是比称呼姓名或职务更亲切一点;如果称呼对象刚刚3 0 出头就被称为“老+ 姓”,这个称呼就表达了特殊的敬意。”由此可见,“老+ 姓” 的常规用法应该符合这样几个条件:平辈( 4 0 开外) 、双方熟悉、非正式场合。 美国语言学家欧文特罩普认为:对于一个公认的正规称呼任何偏离都是 一种信息。同学之问称呼“老+ 姓”,不符合这一称呼形式的常规用法条件, 这就是一种偏离,即非常规用法。通过访谈得知,这一非常规用法是学生的 创意,称某同学为“老”,是尊称,因为他擅长某种专业技能。称呼者很佩 服,就借用了这个称呼语表示亲切之意和佩服之情。 1 3 不同性别的称呼者对称呼语的使用存在差异,同一性别的称呼者对不 同性别的称呼对象在称呼语的使用上也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统计结果显示,女生侵用昵称的比率明疆高予男生使用睨称的比率。女 2 生使用昵称的总比率是2 8 3 ,男生使用昵称的总比率是1 5 6 。因为昵称 是定位双方关系十分密切的亲密称呼,所以同性之间使用昵称的比率也比异 性之间使用呢称的比率要高。 称呼者所使用的称呼形式中,相比较而占亲属称所占比率较少。不同性 别的称呼者使用亲属称的情况不同,男生使用亲属称的比率明显比女生高, 男生使用的总比率为1 9 9 ,女生使用的总比率为1 3 。男生使用的亲属 称主要有“大哥、小弟、大姐、小妹、姓名+ 哥、姓名+ 姐”等等。称呼者 认为这种称呼语既亲热又能体现一种义气,主要是从影视片中模仿来的。 零称呼实际上并不能取代称呼语的交际功能,只能起到提醒对方注意的 作用,不能明确定位双方的人际关系。一般用于双方不熟悉的情况。调查统 计结果显示,零称呼的使用比率仅次于姓名称。女生选用零称呼形式的比率 高于男生,前者使用的总比率为9 8 7 ,后者使用的总比率为6 2 4 。前者 很整齐地体现出双方关系对零称呼使用的影响,称呼熟悉对象的使用比率比 称呼不熟悉对象的使用比率要高。 2 称呼同学的朋友的称呼语的统计及分柝 项+ ,量传泛; m a n f r r 、t i 、i 基懿 增_ 棰 蓑 一 葶 孽 基 嚣 摹 嘲 “n“ 一 峥 n 眷 蕃 蠢 窖窖 蓝葶 誉 挺 ! 1 n 毒 型至 n !竺 盼 簿 蓉 爨暮 随 “ 一 钙 n 熊 摹 艇叶 瞬 誉爨 加 葶 誉 1t魄 “小”n 蝌 摹 摹摹 w 寸 n 吣n 坤 誊 爨基爨 掌摹 蠢誉 卟叶 晤 卜喝2 口、卜 彩 哟 帕 精 哟一 精 精 哟 精 蕺藤蒜藤 臻 阵 壤臻 悟 藤 陲阵 蚓佰擀旧佰目佰粹嘲懈 彦 田r 牲 列咏lj、r管簿qql_擎 根据以上调查统计数掘分析,大学生称呼同学的朋友的称呼语有如下特 点: 2 1 称呼语的类别涉及到姓名称、亲属称、通称、绰号、昵称、零称呼等, 但是统计结果显示,称呼语的使用集中在姓名称和零称呼这两种形式上,其他 称呼形式使用比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