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攮要 主逸懿溪是终滂、社会发震到定除段懿必然产甥。警一个溺家搴会、经济髑 科学技零农乎发葳裂一定疆痰嚣,对主逡资深熬翻蒡l 彝管理藏提滋了趸裹熬要求, 主避熬理熬产生逸虢成必掰变熬必然。 主遮整理莛霹避裂攫弱谖整寒治理,宅是邋i 窭辩主楚穰弱鍪产繇襞憋滚善及 生态爨或建设,瀵除地列用中砖享会经游发震熬剁缝或限制晦鞠黪因素,键避主 逡戮霜款鸯疹毽黟嶷魏纯,麸瑟捷赢遗剡蠲效率魏互程技拳手羧及楱斑戆羧蒙揍 越。其实震是透过怼遗蒯髑丽域浆建设,不凝撼麓地矮爨,寒满足享土会经滚诞 持续发疑辩她资源的要求,也就是爨证主蟪资源可持续藏耀兹楚生态建凌接藏 和学段。 农当今 鎏暴土,土地熬理著尊精鹭事貔,其历史悠久,理在已好疆得樱姿酱邃, 笼篡怒在穰方一些发达国黧,已形成了宠臻的体系。 追整理可分必农她熬理秘枣她整理。疑国懿憋整瑷糖对鞍浚,才燃嚣l 起步, 毽已取得定成效。疑前燕要以农地蹩理掩主。通过农地整璎,w 羧善土遮利用缝 构酾生产、生矮条姊,增艇可鄹瑙地嚣较,提麓娩剥粥搴帮产滋率,馊农民增 产增收,挝动内器,加快农村城镶化避程。我国农树的她熬理纛成为农枣重她区念 瑟发袋兹赣熬增长点。 本文变饕研究农地整联,探讨的问题童要包糖土地整理的理论基础、国内外点 缝蹩疆发鼹状况秘农媲整骥翘划设计标准等几个方瑟。势以开封繁郊区磷部沙质辫 地照璎项髓区为铡,避行了实证研究。 垒文豳题丈部分缀成。 第一部分,对土她整璁盼概念进行了科学赛定。接着研究国内外士地整璎的发 展状况,蹒颓世赛上遗熬理钓激矮历史,蕊结娩艇理的笈展舰镎,势篡诲分橱 了舆裔代表俊的几个阉家以及我因的土地熬壤情况,从中w 以看国有哪些筵藤点, 又有掰些不同点。然疆是关予_ 趣整理豹耀论基础方蕊魏内容,垒瑟分耩了进行主 地籀瑗的理论依据。最后燕土地整理驰 乍用、意义。 爨二都分是土地熬理豹稳关闷题。主要搽讨迪整理等辫速憩爨动态警衡、 墙刹餍总储艋翔和农村城谈化等的相甄关系。 第三部分楚蟪熬理蕊剐设计的灏鲻翻栝准。游先指出娩整璎掰要遵德豹基本 原则。这里的规划设计标准是指农地整理的规划设计标准。具体包括田块设计、田 间灌排渠道设计和农田防护林设计要求,最后综合考虑几个方面的总体设计。 第四部分是案例研究。首先分析案例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然后确定 案例区土地整理类型模式,根据这个模式再结合具体情况对案例区进行土地整理规 划设计。最后对案例区土地整理方案进行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的评价和综合 效益评价。 关键词: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标准开封市 i i a b s t r a c t w h e n s o c i e t y 、e c o n o m y a n ds c i e n c ea n d t e c l l i l o l o g yo f ac o u n t r yr e a c h e dac e r t a i n d e 伊e e ,a n dt h ec o u n t r yp u tf o n v a r dh i 曲e rd e m a l l da b o u tu t i l i t ya n dm a l l a g e m e mo fl a l l d r e s o u t c e ,l a n dc o n s 0 1 i d a t i o nb e c a m eah i s t o r i c a lr e s u l t l a n dc o n s 0 1 i d a t i o ni sa b o u tt h e a d j u s t m e n t o f1 a n d u s e 1 1 d u g hi m p m v i n g p r o d u c i n ge n v i r o m e n to f l a l l du s ea n db u i l d i n ge c o l o g i c a i l a n d s c 印e ,w ec a l le l i m i n a t e t l l er e s t r i c t i n gf a c t o r sa b o u tm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s o c i e t ya n de c o n o m y i nl a n d 嘶1 i 劬a l s o w ec a na c c e l e r a t et op u tl a n di no r d e ru s e 、c e n t r a i i z ea f l de c o n o m i z el a t l du s e ,s ol a n d c o n s o l i d a t i o ni sa n e n g i n e e r i n gt e c h n o i o g ym e a n sa n dc o e s p o n d i n gp o l i c ys t 印o f p r o m o t i n gl a l l du s ee 峨c i e n c y i t se s s e n c ei sm m u 曲b u i l d i n gl a l l du s ee n v i r o n m e n ta i l d c o n t i l l u o u s l yi r n p r o v i n g l a n d q u a l i t y f o r m e e t i n gr e q u i r e o fs o c i e t ya n d e c o n o m y s l l s t a i l l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ma b o u tl a l l dr e s o u r c e ,i e i ti sl a n de c o i o g yb l l i l d i n gm e a l l sa n d s t e pa b o u ta s s u r i n gs u s t a i n a b l eu s eo f l a n dr e s o u r c e l a n dc o n s o l i d a t i o ni sn o tf k s hi nm e w o r l d ,i t sh i s t o r yi sv e r y1 0 n ga n dh a sc 秭e d o u t9 1 0 b a l l y ,e s p e c i a l l yi ns o m ew e s t e m d e v e l o p e dc o u l l t r i e s ,l a n dc o i l s o l i d a t i o nh 幽c o m e i n t ob e i n ga n i m e g r a t es y s t e m l a n dc o n s o i i d a t i o nc a nb ed i v i d e di n t ot 、v op a n s :n l r a l1 a 1 1 dc o i l s o l i d a t i o na l l du r b a i l l a l l dc o i l s o l i d a t i o n o u r c o u n t r y s i a i l dc o n s o l i d a t i o nh a sj u s t b e g u i l ,b u ta l r e a d yg o t c e n a i ne 恐c t a tp r e s e n t ,、v em a i n l yd oa b o u tn m l l a n dc o n s o l i d a t i o n b ym r a il a i l d c o l l s o l i d a t i o n ,w ec a nr e f b 珊l a n du s ec o n s t m c t i o na i l di m p r o v ep r o d u c i n ga i l dl i v 沁 c o n d i t i o n s ,w em a y a l s oe 1 1 l a 玛ea r e ao fm el a n d 也a tc a l lb el l s e da n de i l h a i l c el a n dl l s e a r l do u t c o m e e f f i c i e n c y ,s ot h a tm r a l l a n dc o n s o l i d a t i o nc a ni n c r e a s ep e a s a n t s i n c o m e 、 d r i v ei n t e r i o r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a 1 1 da c c e l e r a t em r a lu r b a n i z a t i o n i ti s b e c o m i n ga n e w 铲o w i n gp o i n ti no u rm r a lr e g i o n t h i s p a p e r r e s e a r c h e s m a i n l y a b o u tm r a ll a n dc o n s o l i d a t i o na n d p r o b e s i n t o f 0 1 1 0 谢n gi s s u e s :t h e o r y f b u n d a t i o no fl a l l dc o n s 0 1 i d a t i o i 】:协r o a da i l dd o m e s t i c1 a n d c o n s o l i d a t i o n d e v e l o p i n g s t a t ea n d p l a r u l i n g a n d d e s i g n i n g c r i t e r i ao fm 试l a l l d c o n s o l i d a t i o ne t c ,a t1 a s tt h es a n d yc u l t i v a t e dl a n dc o n s o l i d a t i o ni t e mi n 也ew e s t e m l i i s u b u r b o f k a i f e n gc 时i s t a k e na sa 1 1e x a l l l p l ei np r a c t i c a is t u d y _ t h ew h 0 1 e p a p e ri n c l u d e sf b u rp a r t s p a r 【1 :a tf i r s t ,t 1 1 ea u 也o rs c i e m m c a l l yd e n n e dt h ec o n c e p to f1 a 1 1 dc o n s o l i d a t i o n , 也e ns t u d i e da b r o a da 1 1 dd o m e s t i c1 a n dc o n s o l i d a t i o nd e v e l o p i n gs t a t ea n dr e v i e w e di t s h 主s t o i y i nt 1 1 e w o r l d ,s u m m 捌z e di t s d e v e l o p i n gd i s c i p l i n “a 1 1 ,a n d s t u d i e dl a n d c o i l s 0 1 i d a t i o no fs e v e r a lr e p r e s e m a t i v ec o u n t r i e sa n do u r s ,f o l l o w 也a t ,m ep a p e rs t u d i e d t h em e o r yf o u n d a t i o no fl a n d c o n s o l i d a n o n ,a n da n “y z e dt h e 也e o r yb a s i so fl a n d c o n s o l i d a t i o n ,a tl a s t ,t 1 1 ec o m e m i sa b o u ta 圩e c ta n d p u r p o s eo f l a i l dc o n s o l i d a t i o n p a n2 m a i n l yd i s c u s s e s a b o u tt l l er e l e v a l l ti s s u e so f1 a n dc o n s 0 1 i d a t i o n l a n d c o n s 0 1 i d a t i o nr e l a t e st om a n yi s s u e ss u c ha st o t a lc u l t i v a t e dl a n dd y n a m i cb a l a n c e 、o v e r a l l p l a n o f l a l l du s ea 1 1 dm ew b a n i z a t i o no f m r a la r e ae t c p a r t3i sa b o u tt h e p r i n c i p l ea n d c r i t e ao fj a n dc o n s o l i d a t i o np l a n n j n ga n d d e s i g n i n g t h ec r i t e r i ai sa b o u tr u r a l l a l l dc o n s o l i d a t i o n ,i n c l u d e sd e s i g n i n gm e p l o to f af 缸n l a l l 扎 f i e l di r r i g a t ea i l d 捌nc h a n n e la n df 弛d e f e n df o f e s t ,s u c hs e v e r a la s p e c t si n t e g m t e d 也e o v e f a l ld e s i g n i n go fm r a 王1 a n dc o n s o l i d a t i o ni sg i v e no u t p a r t4i sa b o u tc a s es t u d y f i r s t l ym e p a p e ra i l a l y z e d t 1 1 en 删e o n d m o n sa i l ds o c i a l e c o n o m yl e v e l o f 也ew e s t e ms u b u r b o f k a i f e n gc i t y 也e n m a d es u r e 也el a l l d c o l l s o l i d a t i o n 啪ea n dm o d eo f t l ec a s e a c c o r d i n gt os u c hm o d ea n dm t e 蓼a t i n ga c t u a l s i t u a 庀i o n ,也e a u t h o r p l a n n e d a n d d e s i g n e d t h ec a s e1 a 1 1 d c o n s o l i d a t i o n f i n a l l y t h e e c o n o m i c a l 、 e c o l o g i c a l a n ds o c i a lb e n e f i ta n d c o l l i g a t e b e n e mo f 也ec 船el 锄d c o n s o l i d a t j o nj se v a l u a t e d k e y w o r d s :l a i l dc o n s 0 1 i d a t i o n p l a 蚰i n ga i l dd e s i g l l i n g 嘶t e r i a k a i f b n gc i t y i v 前言 土地整理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法、德等国家较早开始土地整理的实践。世界许 多国家和地区根据自身的特点,相继开展了土地整理活动。并把土地整理作为实现土 地利用长远目标、促进土地合理利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关系的重要手段。实 施土地整理日益强化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措施,成为土地管理的 核心内容。目前,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土地整理工作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并逐步 形成完整的体系【1 6 】。 在我国,土地整理的雏形很早以前也就出现了。本世纪初制定了土地整理章程。 只是随后的几十年,土地整理工作被忽视,改革开放以后,土地整理工作重新引起国 家高度重视。一些专家和学者在我国土地管理的新形势下深入开展了土地整理的理论 和实践研究工作。土地整理作为一项改善土地整体利用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土 地利用管理工程,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和内涵属性,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但 是由于土地整理在我国刚刚起步,相应的理论基础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土地整理深 层次的理论内涵研究也较为肤浅,对土地整理问题进行完整系统研究的成果还不多 见。我国目前的土地整理主要是农地整理【3 4 】。 本文试图从土地整理的理论、国内外发展状况、规划设计等方面对土地整理进行 探讨。并以国家资助项目一开封市郊区西部沙质耕地整理项目区为例,对项目区具体 情况进行分析,确定项目区土地整理类型、探讨规划设计方案、评价项目区土地整理 综合效益等。 1 土地整理的理论 1 1 土地整理的概念 土地整理( l a t l dc o n s 0 1 i d a t i o n ) 5 0 5 ”,在国内外有不同的称谓,国外最早称之为 土地整理的是德国和瑞士【3 8 3 9 】,随后法国、俄国、加拿大、朝鲜等国也称为土地整理 【2 6 4 0 1 ,日本称之为土地整治或整备( 土地口) 整i 为) ,又称耕地整理【4 1 j 2 1 ,韩国称之 为土地调整措施【4 3 5 3 】,前南斯拉夫、匈牙利称之为土地调整【4 0 】。我国本世纪初已经出 现了“土地整理一词m 舭】,到5 0 年代中末期,大陆曾使用过“土地整理”称谓口7 ,矧, 台湾地区则称之为土地重划【4 5 4 6 】。但我国现行的有关法规文件或报刊杂志,包括土地 科学专著,很少称谓土地整理,使用频繁与相对稳定的称谓有土地开发、土地复垦、 土地治理、土地改良、土地保护与土地整治等。这些称谓的不同可以说明以下三个问 题:一是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可能有不同的称谓,并没有一个绝对统一的概念模式,这 是由其不同的土地国情决定的,但其内容基本上都是一致的,这就是我们可以统一采 用土地整理这个概念的依据;二是尽管大多数国家的称谓不尽相同,但为数不少的国 家特别是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则普遍采用了“土地整理”的称谓,这是一个比较突出 的特点;三是发展中国家和人多地少的国家或地区,逐步采纳土地整理的称谓,这将 成为其土地利用的一种发展趋势。 国内外相关的概念虽然有许多,但是我们可以采用土地整理这个统一的概念来表 达它们,以便于进行科学研究。综合国内外土地整理的内容,土地整理的概念可以概 括如下: ( 1 ) 土地整理是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规 划或城市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用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 用方式、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关系进行重新规划与调整改造、综合整治,提高土 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 ( 2 ) 土地整理分为城市土地整理和农村土地整理,或称为市地整理与农地整理, 农地整理与非农地整理,这三种划分没有根本上的差别,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本文 研究的土地整理主要指农地整理。 ( 3 ) 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基础是农业生产,农地整理是土地整理的基本内容, 也是我国现阶段的重点。 1 2 国内外土地整理的发展状况 土地整理由来已久,并随着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在不断的调整和完善, 并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德国、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都开 展了卓有成效的土地整理工作。其中以德国、俄罗斯及台湾地区的土地整理更具有代 表性。 1 2 1 德国的土地整理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颁布有关土地整理法律的国家,也是土地整理开展最广泛、效 果最好的国家之一。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第一块土地合并的文件可追溯到1 2 5 0 年。“ 地整理”( 0 r d n u n g v o ng r u n d ) 【2 0 】的概念首次出现在1 8 8 6 年巴伐利亚王国的法律中, 根据这项法律设立了土地整理专门机构和规定了其实施程序;1 9 5 3 年,德国颁布了第 一部土地整理法。到1 9 3 9 年的一百多年中,通过土地整理,德国新增耕地3 0 0 万 h m 2 ,约占当时全德国总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从1 9 3 9 年到二战结束,其主要内容为 针对农业用地分散、零碎,实施集中的措施,同时,为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结合 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有计划开展土地整理。二战结束以后,德国又重新颁布实施 了新的土地整理法,并于1 9 7 6 年、1 9 8 2 年两次进行了修改和完善u 厶“j 。 德国的土地整理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3 4 】:第一阶段是十六世纪中叶至上世纪 末。由于土地私有和继承的不断分割,使农地越来越细碎、零散,不利于农业的规模 经营和管理。因此,有组织、有规划的归并地块、调整权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成为 这一阶段土地整理的主要形式,这一时期的土地整理可称为简单的土地整理。第二阶 段是本世纪初至五十年代。随着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二战后欧洲复兴计划的实 施,土地整理主要围绕城市建设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进行( 如高速公路的开筑) ,通 过土地整理,一是实施战后新的城市规划,解决城市发展用地;二是为基础设施建设 提供土地,同时通过土地整理使被大型工程建设打乱了的地块规则化。这一时期的土 地整理可称为特定内容的土地整理。第三阶段是六十年代以后,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 平衡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同时欧洲共同体农产品过剩,农业生产已退到次要地位, 提高农业产量已不是土地整理的目的。农村日益被当成城市等密集区形成的环境干扰 的调节区和居民的休假去处【5 0 1 。土地整理的重点转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 别,增加收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居住环境和自然景观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土地整 理,以期通过土地整理来追求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和协调。 近一、二十年,德国开展的大规模土地整理,其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 对地块重新规划调整,使地块合并,有路网相通,地块形状规则、面积适度,并有良 好的田间灌排设旅。( 2 ) 改造村镇,改善居民的居住、生活、就业条件,创造美好的 生存环境。具体工作如下:对旧房屋和建筑物的维修、保护和改造;改善和增设 村内公共设施,如绿地、街心花园、体育娱乐设施以及周末度假活动的场所;改善 村内交通状况,修建人行道、步行区;增设大型农机具停放场和饲料储存库:对 山区和低洼易涝区增设防洪设施;修缮、改造闲置旧房,使其重新利用;在风景 区修建旅游设施。( 3 ) 开辟新的建设用地。建设用地的准备是为以后的工业、住宅、 街道、公共设施的扩建而进行规划的用地。该规划的实施需采取土地整理中的调整措 施。( 4 ) 大型建设项目的土地整理。( 5 ) 森林土地的整理。在整理中主要根据保护森 林资源、保护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平衡,全面绿化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 6 ) 景观的 保护和塑造。在土地整理中要求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景观,还要加强农业景观的保护, 保持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在工业建设中已受影响或破坏了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 境要重新修复或增设。( 7 ) 特种作物区的土地整理。( 8 ) 地籍更新测量。经过大规模 的土地整理后,由于原来的地籍数据和资料的大量变更,需进行全面的更新测量。 德国土地整理的主要任务为:一是改善农业结构;二是发展基础设施;三是保护 耕作区b 6 ”j 。德国通过土地整理,使得国家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成为世界上各个国家土地整理的典范。 1 2 2 俄罗斯的土地整理 俄国的土地整理( 3 e m n e y ct p o nct b o ) 【2 0 】于十七世纪就已经开展,从1 7 6 5 年开始花费了2 0 年时间完成全俄土地资源调查与划界( r e h epa 肌,h o eme eb a h n e ) ,于1 7 7 9 年在莫斯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土地管理学校,即现今俄罗斯国立莫斯 科土地管理工程大学的前身。俄罗斯的土地整理指用以组织土地这一生产资料的一整 套的国家措施,其目的在于扩大再生产。从沙皇俄国到十月革命以后苏联时期直到今 天的俄罗斯,这几个历史时期的土地整理具有明显的技术延续性,以至发展至今成为 非常完整和系统的土地整理体系。俄罗斯土地整理的主要任务是调整土地关系,组织 土地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俄罗斯土地整理强调解决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问题包括: 建立和完善土地占有和土地使用制度;实施土地占有、土地使用、土地租赁和经营的 各种形式和措施;确定土地税赋和地租及征地补偿费:确定城市、城镇和农村居民点 的用地界限:论证各项水利工程和自然保护设施的建设和相应的投资计划;为合理利 用土地创造良好的空间条件;制定自然景观的保护和改善、土地复垦、低产土地改良、 防治水土流失、盐渍化和沼泽化、防治土地污染等各项技术措施体系:制定土地调整, 田块整理、田间沟渠和护田林带、轮作田区和轮牧田区、田间道路等设计方案并加以 实施。为了完成上述各项任务和解决相关的问题,俄罗斯的土地整理运用了以下技术 措施和方法: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预测;为农民家庭、土地租赁者、农业合作社和 公民个人从事私人副业、园艺和蔬菜生产以及修建别墅提供专项用地;开展旨在建立 和调整土地占有和土地使用方式,消除土地利用界限确定的区域性土地整理:实地勘 界和界定各类土地使用界限包括自然景观保护区、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特殊用地区等; 开展企业内( 包括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 、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民家庭和从事农业生 产的其他企业内的土地整理;制定土地利用与保护设计和实施计划以及对其监督等。 1 2 3 我国土地整理工作进展 我国可以说是世界上开展土地整理最早的国家,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殷周时期的井 田制。从那时起,我国劳动人民对土地的开发整理就从未间断过。民国初期还制定了 土地整理章程。建国以后的农田基本建设和近几年来的小流域治理、农业综合开 发等,在一定意义上都是土地整理。特别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耕地的减少,人地 矛盾日益加剧,为解决土地利用问题,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各地不同程度的 开展了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目的的现代 意义的土地整理,并已取得初步成效。现在虽然还没有专门的土地整理法规,但土地 整理已在土地管理法中得到明确规定。 我国当前的土地整理以农地整理为主,其主要内容是:( 1 ) 调整农地结构,归并 零散地块;( 2 ) 平整土地,改良土壤;( 3 ) 道路、沟渠等综合建设:( 4 ) 归并农村居 民点,乡办企业和乡镇企业等;( 5 ) 复垦废弃土地;( 6 ) 划定地界,确定权属:( 7 ) 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我国台湾地区把土地整理称为重划或者更为确切的说把土地整理中有关土地利 用技术改进称作土地重划。台湾土地重划( l a n dr e a m g e m e m ) 系指改进土地利用 环境与增大土地利用效能的一项重要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调整地块的高低、大小和 形状以及分布状况,改善交通、水利和其他环境条件,划定各区土地和各种利用方式 的土地范围。具体操作分为市地重划和农地重划,分别于1 9 7 9 年和1 9 8 0 年颁布市 地重划实施和农地重划条例。市地重划的功能是使都市土地计划与实施密切配 合,以加速都市建设发展:消除土地畸零不整现象,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减少公共设 施用地取得的困难,将公共设施预留地化为大众负担:道路、沟渠、市场、公园、广 场等与社会生活直接相关的公共建设可提前开辟;以地区财力完成地区建设,减轻居 民负担;利用抵费地以供兴建居民住宅等。农地重划的功能是使农户田块集合成片, 便于集中管理,减少田块之间往返所费时间和劳力;使农场房屋集中,减少田界用地, 压缩非耕种土地,增加生产面积;对农场道路作系统调整,以便利交通,加速周转产 品;修筑合理的排水灌溉系统,做到田块排灌畅通;规定农场的最小面积,以防止再 度分裂调整田块的大小与形状,以利于田间机械作业:实施各项土地改良措旌,以提 高土地产出率;土地分配与地价分割等【4 5 j 。 从世界各国和地区土地整理的内容、目的,考察土地整理,既有共同之处,又有 不同内容。共同之处,一是在一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到特定阶段,对土地利用提出新 要求时,根据有关社会发展规划、计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土地关系,使土地利用 方式和结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不照搬模式,根据当地自然、历史、社会 和经济情况,确定土地整理的内容和目的,并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对土地利用 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土地整理的措施则不断调整、充实、完善。 综观土地整理的历史,其初衷基本上都是整理农地,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土地利用 问题,改善农业用地生产条件,提高农用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当社会经济发展到 一定阶段时,对土地资源的利用逐渐从单一的管理向综合开发利用转化,其土地整理 的内涵也在不断增加,表现为一个持续的动态发展过程。目前景观生态与环境保护已 逐步纳入地整理的目标之中。土地整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不断的满足社会经济发展 对土地及其生产环境和居住环境的需要,为了维持发展的人类生存活动、生产活动和 社区活动提供优良的土地生产和居住环境。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对土地管理提出新的要 求的同时,也在为土地整理提供新的技术与措施,而新的土地整理又促进社会经济的 进一步发展,二者相互联系,不断发展。图1 是农地整理的运行模式框图【5 1 。 图1 农地整理运行模式框图 1 3 土地整理的理论基础 土地整理,简言之即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调整与治理。它是通过对土地利用生产 环境的改善及生态景观建设,消除土地利用中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制约或限制作用的因 素,促进土地利用的有序化和集约化。其实质是通过对土地利用环境的建设,不断提 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来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土地资源的要求,也就是保证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土地生态建设措施和手段。 要全面理解土地整理,必须对土地整理的理论基础作一分析,土地整理规划作为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在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理论的基础上,更应依 照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论: 1 _ 3 1 可持续发展理论 本世纪以来,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极大的推动了文明的进步。但是,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巨大提高,人口剧增,资源浪费、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又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这种形势下,人们 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所走过的历程,不得不努力寻找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 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 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最早是由环境学家和生态学家们提出来的。作为一种理论,形成于 1 9 8 2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w c e d ) 出版的我们共同的未来( o u rc o m m o n f u t l l r e ) p “,其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致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 力的发展”。进入9 0 年代以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中的重要范 畴;在制订发展战略时,追求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个潮流。 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其主要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 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首先可持续发展以资源的可持 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其次,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再次, 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是人,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 地资源是无法替代的重要的自然环境资源。它既是环境的组分,又是其它自然 环境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的载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从系统论观点看,土地的 本质是由土地生态系统和土地经济系统在时空上耦合而成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它也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必须做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 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使土地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开发、整治和保护,实现土地 资源的永续利用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不断满足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 需要,达到最佳的社会、资源环境和经济效益,可持续土地利用的目标是在社会上具 有公平性和可接受性,在资源环境方面具有可持续性。在经济上具有充分性。如图2 所示【7 1 。 7 鬻2 建整源霹持续翻麓系统窭标 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与优纯 生态合理性 经济百行性 社会可接黛性 | l | lllli| l| l | ll 土她整理即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目标的燕要途径,它通过对土地利用生产环境 的改善及景观生态建设,消除地利用中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制约或限露作用的因素, 促进土地利用的有序化和集约化,从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更重要的是土地整理通过 对土地利用环境建设,还可以不断提裹她质基,满怒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主地资 源的要求。所以,土地整理作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具体措旖和手段,必须遵 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即囊足于人类的持续生存这个核心基础上,保证土遮剥用 在生态阀限内,坚持以不破坏土地生态经济系统为基本前提。 1 3 2 地经济供给理论 土地整毽怒土地利用现状与社会经济发展中形成的土地需求之阔矛盾尖锐化的 结果。当土地瓷源的供给能力慰社会经济发展形成威胁,人地矛詹变褥更为尖锐时, 就迫使入们去改善土地资源现存环境,通过土地整理采提高地资源的供给能力。土 地供给通常分为自然供给和经济供给,地的自然供给是土地的自然属性决定的,包 括已利用的土地资源和土地后备资源,数量相对稳定,不受入为因素和其他社会经济 因素的影响,鳓此它是无弹性的。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攒在土地自然供绘的基础上,投 入入炎劳动瑶,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予生产、生活的土地供给,土地经济供给是有效供 s 给【3 0 】。土地由自然供给变成经济供给后,才能为人类利用。经济供给也是个变量,人 类难以或无法增加土地的自然供给,但可以在自然供给的基础上增加经济供给。土地 整理正是通过影响土地的经济供给因素,如提高土地的生产力、改善土地的利用条件 或改变土地的利用方式等,从而提高土地经济供给能力和数量,使之表现为动态的有 弹性的供给。土地整理要遵循经济供给理论,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 分析土地经济供给能力,将经济供给能力低或尚无经济供给能力的土地划为土地开发 整理的对象,并据此分析土地开发整理潜力。 1 3 3 人地关系协调理论 人地关系是指人类与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自然界) 之间的关系。人地关系协调 发展的本质是正确处理顺应自然与变革自然的关系,谋求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在结构 和功能联系上保持相对平衡,在地理环境容量限度内进行人类活动,两者长期共存, 协调发展。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在人类所需食物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粮食主要是人类通过对耕地的利用获得的,所以人 均耕地面积数量是人均占有粮食量高低的重要条件。随着人口的增长,粮食产量亦应 相应增加,才能保证人类的食物安全。粮食增产的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提高粮食单 产,二是扩大耕地面积。粮食单产的提高受科学技术水平的制约,这一过程非常缓慢。 而扩大耕地面积也有一定的限度,更何况人类的耕地还在日益减少。由此看来,“人 口一耕地一粮食”三者的关系难以协调。在我国,要协调“人口一耕地粮食”三者 关系,除继续抓好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以外,一定要像抓人口问题那样严格保护耕地。 由于扩大耕地面积的潜力有限,关键在于充分合理利用现有耕地,土地整理正是充分 合理利用现有耕地的有效手段。 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要求人类对土地利用要以提高土地集约 利用程度为主,同时利用科技手段,不断提高单产,同时保持生态平衡。 人地关系协调理论要求在土地整理时,逐步引导土地利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利用 方式转变,注重开发整理区的生态环境建设。 1 _ 3 4 区位理论 区位是指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区位理论是综合考虑区位条件和区位因子,确 定区位分布及其空间关系的学说。区位条件是区位所具有的属性和资质,区位条件在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区位的选择【3 j 。光热、土壤、地形、劳动力、交通、资金、市场等 因素构成主要的农业区位条件。区位因子是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因素,包括成本最小 或利润最大的经济因子和非经济因子。 区位理论在土地整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是综合考虑区位条件和区位因子,合理选 择土地开发整理区位;或者制定区位优惠政策,改善区位条件,促使利益空间界限变 化以优先开展某些区域的土地整理工作。在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时,按区位规律, 合理划定整理区,对土地整理工作的时间和空间序列进行安排。 l _ 3 5 景观生态学理论 景观生态学是7 0 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在结合地理学和生态学 的基础上,以景观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其变化作为研究对象,它将人类活动、生物 圈、土地圈综合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进行研究。其基本理论包括景观异质性理论、 空间格局理论、多样性理论、干扰理论等。景观可以理解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 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其内涵接近于土地生态系统的概念,可以认为每一地块 就是一个景观单元,或者说景观主要体现于土地生态系统中。正由于此,景观生态学 中的丰富度、均匀度、镶嵌度、连接度、边缘、异质性、尺度、空间格局、多样性等 概念在土地整理中具有很大的实践应用价值,亦可作为评价土地整理效果的具体指 标。同时景观生态学所阐述的景观功能也是土地整理不可忽视的目的之一。景观生态 学理论要求依据不同地域景观生态结构和功能特征,对所划定的土地开发整理区应采 取相应的整治措施,遵循自然规律,促进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景观生态结构更稳定,功 能更优化。 1 3 6 系统理论 系统是将研究对象看成一个由许多因素有机结合组成的整体。系统理论要求人们 从系统与要素之间、要素与要素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中 考察对象,遵循系统整体性与动态发展性要求,为认识、调控、改造系统提供最优方 案,以达到系统整体优化的目的。 土地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决定了土地本身是由土地生态系统和土地经济系统 在一定区域内耦合而成的生态经济系统。系统理论的观点要求我们在土地整理规划 时,对土地生态经济系统进行统筹规划,收集关于土地系统的各组成要素进行分析, 拟定多种满足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要求并与其他规划相协调的方案,以确定最优方案, 获得土地整理的最大效益。 土地整理工作本身也是一项涉及工程与技术、经济与法律、行政与管理的复杂的 社会性系统工程,涉及土地系统和土地利用结构,与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环保、 建筑等各个部门相联系。要求用全局的、系统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才能使土地开发整 理工作顺利进行。 1 4 土地整理的意义 土地整理是人类社会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措施,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 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必然选择。土地整理对于增加耕地面积、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促 进土地利用从粗放经营向集约利用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影响和作用。 1 4 1 土地整理是在我国特殊土地国情下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必然选择 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土地利用面l | 缶的突 出问题是,一方面人口不断增加,为确保粮食安全,解决十几亿人“吃饭”问题,现 有耕地数量不能再减少;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及 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不可避免的还要占用部分土地,而宜耕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 又受到数量少、质量差、开垦难度大和生态环境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潜力十分有限。 因此,要实现中央提出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解决当前土地利用中的突出问题, 必须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走集约利用、内涵挖潜的路子,大力开展土地整理。 在我国,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开展土地整理都有巨大的潜力。一是通过农地整 理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土地整理的典型经验表明,不同类型地区,农地整理可以 增加耕地面积5 1 0 ,若按增加耕地5 推算,全国可以增加耕地约1 亿亩【2 0 】。二 是通过非农地整理,可以有效挖掘存量土地潜力,提供城乡建设用地,减少占用耕地。 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达1 5 3 m 2 ,如通过旧城改造、盘活存量土地、治理空 心村等整理措施,将人均用地逐步降到1 0 0 m 2 ,可提供建设用地9 0 0 0 多万亩,若降到 1 2 0 m 2 ,也可提供建设用地5 6 0 0 万亩,相当于1 9 9 6 年一2 0 1 0 年规划建设用地需要。 三是土地整理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可整理的资源分布在全国各个地区、各个角落,而 且类型多种多样。特别是对耕地后备资源稀缺、人地矛盾突出的地区,既可以为经济 发展提供必要的建设用地,又可以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提供充分保证。 1 4 2 土地整理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 途径 首先,土地整理适应了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一些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地方,通 过土地整理,可扩大耕地面积,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早涝保收,进一步巩固农业的 基础地位;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农业生产力比较发达的地方,通过土地整理,可改 变传统的农地利用格局,建设高标准农田,适应现代化大农业生产的需要。其次,土 地整理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由于实现了农机化和排灌建设配套,可大幅度降低农业 生产成本,提高规模效益。另外,农民收入增加后,社会投资相应增加,促进农村经 济进一步发展。 1 4 3 土地整理是实施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健康养生饮品新产品上市消费者行为分析报告
- 实习签署三方协议书
- 股东自愿退股协议书
- 三方就业协议书违约
- 签了就业协议书辞职了
- 协议书合同格式
- 银行企业战略合作协议书
- 2025江西乡市安鼎高新投资有限公司招聘合同制专业技术人才拟聘用人员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情侣搞笑卖身合同(标准版)
- 2025携手LED显示屏购销合同
- 台球杆转让协议书
- DB65T 4766-2024公路波纹钢桥涵设计规范
- 《房产市场动态》课件
- 【大学课件】病毒性脑炎
- 园艺学概论课程练习题及答案全套
- 泵站日常运营与维护方案
- +高++中语文《琵琶行(并序)》理解型默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设备分类分级管理方法
- 防水质保协议书范本简单模板
- DB32T-成人危重症临床护理技术规范 第6部分:患者身体约束
- 足球知识竞赛题库90道附答案【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