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专业论文)花卉文学与唐宋时代的审美意识.pdf_第1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花卉文学与唐宋时代的审美意识.pdf_第2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花卉文学与唐宋时代的审美意识.pdf_第3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花卉文学与唐宋时代的审美意识.pdf_第4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花卉文学与唐宋时代的审美意识.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文艺学专业论文)花卉文学与唐宋时代的审美意识.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摘 要要 花卉是中国文学中常见的吟咏对象之一,并且具有丰富的文化蕴涵。本论文 试以花卉文学为研究对象,意在将花卉文学放在整个花卉文化的视野下梳理其审 美特性,并以唐宋时代花卉文学审美意识的纵向比较来印证花卉文学审美意识的 衍变规律。 选择花卉文学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花卉学在现代日益成为一门独立的学 科,而从文学、文化学的角度来研究是其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组 成部分,同时也将古代诗学的研究放在一个更加广阔的视野下,体现了对古代诗 学研究的开放意识。而选择唐宋时代花卉文学的审美意识作为切入点,因为在整 个花卉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唐宋时代是花卉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其政治、经济、 及思想文化的发展都为花卉文学的繁荣提供了基础。同时两个时代对花卉美的抉 发、演绎既体现了审美认识一脉相承的递进性,又体现着各自时代审美文化心理 的特色。 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文化视野下的花卉,具体从花卉的生殖-生命 底蕴、花卉的实用价值、以及花卉的人文气息三个方面对花卉做一个全局性、深 层次的把握。花卉的生殖-生命底蕴是先民在对包括花卉在内的植物最原始的认 识。我们的祖先依赖大自然,时刻感受到其伟力,或饱享其恩赐,因此对大自然中的 事物也最为崇拜。在先民的观念中,花草是既亲切又神秘的,他们虔诚地笃信着 花草能带来人丁兴旺的福气,带来战胜灾难的神力,这种原始的对生命生殖的崇 拜使得花卉最初的文化意蕴是以关注生殖、热爱生命为基本底蕴的。在花卉的实 用价值方面,本文主要介绍了古人对花卉药用、饮食、配饰、花香的利用,虽然 花卉的价值远不止这些,但这几个方面与古人生活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关系。 古人对花的认识并不仅限于花卉带给人们的物质层面的利益,而是有着更为深刻 的哲学、 美学思想意蕴。 中国传统儒道释思想都认同人与自然的 “一视同仁” 、 “万 物与我为一” 、 “众生平等”的同源、同类性。在此基础上,古人通过“依类象形” 的方式找出两者之间存在的类同性:花开花谢、草木枯荣所体现出的生命不断流 动变化的时间性特征与人类个体生命的必然终结都具有本质意义上的属性,这些 有生命力的花木是与动物、 人类在本质上相同的自然之物, 都是天地孕育出来的, 与人类同源、同类的生命体。而有关花卉的文学正是深深的植根于古人对花卉的 文化意蕴的体悟中进而开花结果的。 本文的第二部分是对花卉文学的审美特性进行分析、总结。具体从花卉自然 审美属性的多样性、主体审美姿态的多样性、花卉文学中花意象的多样性三方面 总结出花卉文学审美价值丰富性的特点,并且从花卉品格美的专属性、主体审美 花卉文学与唐宋时代的审美意识 ii 风格的专一性两个角度阐明了花卉文学的审美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化的渐递性过 程。 由于花卉是一种具有生命的自然之物,花卉的欣赏是一项特殊的审美认识活动, 除了受审美主体的知识水平、情绪条件、所处时代背景等影响之外,还受花卉自然 属性的制约,因而研究花卉文学的审美特性必须从作为审美客体的花与作为审美 主体的人两方面分析。花卉自然审美属性的多样性是因其生长习性、形态、色彩、 香味等自然属性的多样性为文学审美提供了可供选择的丰富性。主体审美姿态的 多样性包括旁观式、以人为主式、以花观花式以及俯瞰式的审美姿态,这实际是 体现了审美过程中物我关系的不同。花意象的多样性体现在不同的花卉有不同的 意象, 同一种花卉也因审美主体的不同、 时代文化背景的不同花的意象也会不同, 而且花意象还可与其他意象组合体现出内涵更为丰富的咏花范式。这三种多样性 共同构建了花卉文学审美价值的丰富性。而无论是花卉品格专属性的确立还是主 体最终形成独特的审美风格都遵循着审美认识过程渐进性的规律。 第三部分分析了唐、 宋两不同时代花卉文学的审美意识。 这两个时代花卉 文学的审美意识既有前后相贯的继承性,又体现出不同时代思想、文化、经济、 政治风貌的差异性导致的审美意识的衍变。从中可以看出截取两个不同时代花卉 文学的审美意识,因各自时代精神、思想文化、政治背景的差异体现的花卉文学 审美意识的不同,这两个时代截面既是整个花卉文化的缩影,又从个性中折射出 花卉文学的审美特性。本部分在具体论述中主要从各自时代审美意识的形成、衍 变成因以及各自时代整体审美意识的表征两方面进行探讨。 总之,本文尝试从美学的角度对花卉展开全方位的文学、文化研究,籍此去 解读民族审美文化、 时代审美心理、 主体审美意识及其与审美客体的关系等问题。 关键词关键词:花卉文学;花卉文化;唐宋时代;审美意识;审美特性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abstract the flowers are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hanting targets i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bundant culture contains. the thesis try to regard the flowers literature ao research object and comb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 of flower literature under the vision of whole flower culture ,and confirming the development law of the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of flower literature by comparing the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of the flower literature in tang and song dynasty vertically. choosing flowers literature as research object because flowers course is becoming an independent discipline day by day in modern times and it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with essential independent discipline to study in terms of literature , at the same time putting the research of studying in ancient poem under a wider vision have reflected the open consciousness learning to be studied about the ancient poem. and choose the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of the flower literature of the times of tang and song dynasty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because in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flower literature tang and song dynasty is the important perio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lower literature, the development of its politics、economy、ideology and culture has all offered the foundation for prosperity of flower literature. to select and deduce the beauty of flowers in two period of eras reflect that the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has came down in a continuous line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aesthetic culture psychology of each eras . the full text divides into three parts。first part probe into the flowers under the culture vision, make one of overall importance , profound assurance to flowers from three respects including reproduction - life inside information of flowers, practical value of flowers, and humane breath. the inside information of the life and reproduction of the flowers is to the most primitive understanding of plant including flowers for ancient people. our ancestor relies on the nature, experience its mighty force constantly , or enjoy it to bestow fully, so worship the nature most. in the peoples idea, the flowers and plants are cordial and mysterious. they sincerely believe in the flowers and plants and can bring the good fortune that have a growing family piously, bring the supernatural power of overcoming the disaster. such primitive one regards paying close attention to reproduction, having deep love for the life as basic inside information to worshipping the culture connotation making the flowers initial of life 花卉文学与唐宋时代的审美意识 iv reproduction. in practical value of the flowers this text has introduced the use of ancient diet、 accessories、 fragrance of flowers medical to the flowers mainly. though the value of the flowers is far above these, these respects have the directly and closest relation most with ancientlives. ancients understanding of flower not merely limited that flowers bring material interests but includes deeper philosophy , aesthetic thought connotation. traditional confucianism、 taosit school and buddhism have the same idea that humane and nature are treat equally without discrimination , everything and i one and all living creature equal . on this basis, the ancient finds out a kind of same quality existing between the two through the wa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ictograph :both blooming to falling for flowers and withering for grass and trees that embody the flowing timeliness characteristic and mankindindividual life inevitable have attribute of essential meaning to end constantly. these flowers and trees with vitality are the same natural thing in essence as animal、the mankind which are all pregnant from the world and have the homology and similar life entity with human. and the flower literature which planter deep at last is just depend on the ancients comprehension on culture implication of flowers.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text is to analyze、summarize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 of the flower literature. to summarize the flower literatures aesthetic value getting abundant characteristic by concreting from the variety of aesthetic attribute naturally of the flowers、 variety of subject s aesthetic and variety of flower imagines in flower literature,and from the special attribute for flowerscharacter beauty and subject aesthetics uniqueness two angle of style expound that the aesthetic understanding in flower literature is a course which pass gradually and deepen progressively. because the flowers are a kind of natural thing with life, it is a special aesthetical activity of the appreciating flowers, except influenced by subject s aesthetic knowledge level 、 mood terms、live in outside era background still limited by natural attribute of the flowers. therefore studying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 of flowers must analyze from two respects including aesthetic flower of object and aesthetic subject. the variety of aesthetic attribute naturally of the flowers is attributed from the variety of natural characters including flowers growth nature、 shapes、 color and fragrant smell ,etc, which offer choosing abundant of flower literature. the variety of the aesthetic posture of subject includes the looking on type, taking people as the core, with the aesthetic posture of flower enjoying flowers and looking down at type, which reflect different relations treating flowers and subject in the aesthetic course. the variety of flowers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v imagines embodys that different flowers have different imagines、the same flower has different imagines just because of change of subjects and change era of culture background and still the colored image can also make the intension of embodying up with other images for abundant chanting colored normal form . these three kinds of variety structure the abundance of the aesthetic value of literature of the flowers together。and no mat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flowers special character or subjects forming final unique aesthetic style follow the gradual law in aesthetic course. the third part analyzes the different era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of the flowers literature in tang and song dynasty. the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of flowers literature in two eras not only possess the heritage which coming down in one continuous line but also embody the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development resulted from the different era thought 、 cultural 、 economic and political feature. we can find out that cut out the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of flowers literature in different eras which embody different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of flowers literature on account of the variety of each spirit of the times、 ideology and culture、 political background. the two periods of era sections is both the epitome of the whole flowers culture and refract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 of flowers literature by its individual character. in a whole, this text tries to launch omni-directional literature 、culture to study the flowers in terms of aesthetics so as to understand such questions as aesthetic culture of nationalities、aesthetic psychology of era and the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of the subject and relation with aesthetic object ,etc. key words: flowers literature;flowers culture; tang and song dynasty;aesthetic consciousness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 中南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 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 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 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 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 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中南民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 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 1 章 绪 论 1.1 选题的理由及意义 花卉,作为一种较常见的美的事物,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连。有“花的 国度”之称的中国更是自古就与花卉结下了不解之缘。踏花、探花、赏花、咏花,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花卉进入文学的视野,也显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诗经中就记载了梅、兰、芍药、荷花等多种花卉。但先秦主要侧重的是花的 实用价值和起兴作用。随着人们对花卉生物特性的深入了解,花卉的独立审美价 值也渐受人们的关注。直至六朝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花卉文学。 花卉一旦进入文学审美领域,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历朝文士为之深思不 已、赞叹不止。就花卉文学而言,较之与风雪月类咏物文学,抒写花卉的文学可 以同时调动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多种感官,因而与人有着更亲密、贴近的主 客关系;较之与其他类有生命的动植物咏物文学,其品种的多样性,又使得花卉 文学的审美价值更加丰富与多元。 “至于花之所以能成为感人之物中最重要的 一种,第一个极浅明的原因,当然是因为花的颜色、香气、姿态,都具有吸引人 之力。人自花所得的意象既最鲜明,所以由花触发的联想也最丰富。 ” 1可见人们 对花的审美认识先是由花之色、貌开始,再融入主体情感意趣的审美过程中体悟 出花的精神品性,进而赋予其人格化的象征意义,获得了“花之神”的独特生命 意蕴:菊,花之隐逸者;牡丹,花之富贵者;莲,花之君子者;梅,花之高士者。 可见,在万紫千红、争芳斗艳的百花苑中,惟有如梅、兰、菊、荷、桂这类具有 与文人雅士的高尚人格暗合的花色品种,才能脱颖而出,成为历代文人墨客争相 歌咏的对象,这其中体现着作为主体对花卉文学审美价值的发掘的一个逐步深入 的过程。此过程在宋代邵雍的伊川击壤集概括为: “人不善赏花,只爱花之貌; 人或善赏花,只爱花之妙。花貌在颜色,颜色人可效;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 ” 这里的“花之妙” ,即指的每种花所特有的“神” 。总之,花卉文学以其独特的文 学符号表现着文人们的情感、信仰和审美意识的变化。 在整个花卉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唐宋时代是花卉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其政 治、经济、及思想文化的发展都为花卉文学的繁荣提供了基础。而这两个时代的 花卉文学无论从风格、题材还是吟咏对象上都既有着一脉相承的递进性,又各自 有着迥异的巅峰成就。宗白华先生曾将中国美学史上两种不同的美感比做“错彩 镂金,雕缋满眼”和“初发芙蓉,清新可爱”两种,这两种美感同样体现在唐宋 时代的花卉文学中。在诗人如云、歌潮似海的唐朝,以它积极进取的精神意气和 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为花卉文学的繁荣提供了沃土。文士爱花,爱的浓郁而富 有激情,其咏花作品散发出的是磅礴恢弘的生机。唐人所爱的花也是代表着盛唐 花卉文学与唐宋时代的审美意识 2 气度的华贵牡丹,直至晚唐才渐转为具有坚韧品格的梅。 “盛唐之诗,春花也。桃 李之秾华,牡丹、芍药之妍艳,其品华美贵重,略无寒瘦俭薄之德,固足美也。晚唐 之诗,秋花也。江上之芙蓉,篱边之秋菊,极幽艳晚香之韵,可不为美乎?”(清叶 燮原诗卷四)由此略见一斑。而在情思隽永、心境平和的宋人那里,咏花作品 则变的幽雅而富有理性,体现着宋时代人格象征意义的梅也自然跃居为“花中之 魁” 。总之,从两个时代的花卉文学中,我们可以深切的体悟到唐人的热烈和宋人 的内敛。这种差异所折射出的是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审美意识的衍变,故通 过对唐宋花卉文学的比较,以探究这种衍变规律。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文创新点 目前学术期刊中的有关花卉文学的研究,多倾向于对某种具体花卉的研究, 或者是具体诗人的花卉诗作品研究,尚未发现系统的论述唐宋时代花卉文学审美 意识的专论。但仍可从他人的研究中,总结出花卉文学审美的内在规律。主要研 究有以下几种: 1.2.1 对具体某种花卉的研究 程杰 1) “美人”与“高士”两个咏梅拟象的递变 ( 南京师大学报 1999 年第六期;2) 从魏晋到两宋:文学对梅花美的抉发与演绎 ( 淮阴师范学 院学报2001 年 6 月) ;3) 梅与雪咏梅范式之一 ( 阴山学刊 ) 2000,3 第一期) ; 4)梅花意象及其象征意义的发生( 南京师大学报 1998 年第四期) ; 5) 梅花的伴侣、奴婢、朋友及其他 ( 南京师大学报 2001,3 第二期) 。 吴厚炎 1) “内美” “修能” 话君子屈原首创的审美意象兰 (蕙) ; “人” 与“景”的模式化两汉辞、赋及文人五言诗中的兰(蕙) ; 清香幽处共“兰” 名古代佩兰与今日兰花“对接”探秘 ; 双璧辉映话沉浮从李白杜甫诗 文的“兰蕙”看其文化品格 (以上分别载自黔西南民族师专学报2000 年 6 月 2 期、2002 年 12 月 4 期、1999 年 3 月 1 期、2000 年 3 月 1 期) 。 1.2.2 对具体诗人咏花作品研究 方艳 大儒对美物的流连浅谈韩愈的咏花诗(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00 年 2 月第 1 期;张彩霞 宋世勇论李清照词花意象 ( 惠州学院学报2002 年 8 月 4 期) ;胥洪泉白居易与花 ( 陪陵师专学报2000 年 1 月第 1 期)等 1.2.3 从文化角度分析花卉及花卉文学 陈小芒, 廖文华 菊诗与菊文化 (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3 年第五期) ; 周泉根宋竹梅成为中国审美文化传统的内在发展逻辑 ( 抚州师专学报2001 年第 1 期) ;杨静唐宋牡丹诗与牡丹文化 ( 菏泽师专学报 2002 年 8 月第三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期)等。 可见,虽然花卉文学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在文学史上占有相当的分 量。但历代的评论者并没有将花卉文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品类,而是将其列入咏物 文学中。从以上所举文献资料也可见出,之前对花卉文学的研究,主要倾向于对 某一种花卉如梅、菊、荷等文学的创作特点、象征意义、审美价值的研究,尚未 有人将唐宋时代的咏花文学作为一个整体研究, 故本文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1.3 本文解决的问题 由唐至宋花卉文学审美意识的衍变及其成因,是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唐代的花卉文学由最初浅层的惜花感伤发展至意境美的追求,直至宋代文学弃色 求德,赋予花以人格美的品格追求,可以说使花卉经历了由“物”蜕化为“人” 再由“人”羽化为“神”的转变,此过程是唐宋不同时代整体审美意识衍变的体 现。 时代审美意识的形成离不开个体审美意识的建构。不同的主体因为审美趣味 的差异,在大时代的整体性中又凸显出个性。 根据初步统计, 全唐诗中几种主要花卉作品(题目中含花卉名称者)数量 依次为:咏牡丹诗 104 首、咏梅诗 93 首、咏菊诗 82 首、咏兰诗 47 首、咏荷诗 27 首。 可见咏牡丹作品在唐朝的兴盛。 而据济南社会科学院荣斌在检索 全宋词 及 全宋词补辑 时有如下数据 : “二书所收 20400 余首作品中,咏花作品约 2200 余首,其中咏梅词(含蜡梅)1100 余首,占全部咏花词的 50%;咏桂词 190 余首,占 8 6%;咏荷词 150 余首,占 6 8%;咏海棠词 140 余首,占 6 4%;咏牡丹词 130 余首,占 5 9%;余花皆不足百首,不列。 咏梅(含蜡梅)词占了宋人咏花词总量的二分之一,而其 后桂花等百首以上“大户”四种的和才占宋人咏花词总量的 27.7%。 ” 2这是否 意味着:由唐至宋所热衷于吟咏花卉品种的渐变,体现的是唐宋时代整体审美意 识乃至思想文化的衍变过程。 1.4 研究的基本视角 本论文以花卉文学为研究对象,将花卉文学放在整个花卉文化的视野下梳理 其审美特性,并以唐宋时代花卉文学审美意识的纵向比较来印证花卉文学审美意 识的衍变规律。 注释:注释: 1 叶嘉莹: 迦陵论诗丛稿北京:中华书局,1984 年,227 页 2 荣斌: 一代咏梅成正声论宋代咏梅诗词创作热 , 东岳论丛 ,2003 年第 1 期 花卉文学与唐宋时代的审美意识 4 第 2 章 文化视野下的花卉 花卉是天地间最美好的事物,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史中,随处可见对花的厚 爱与赞美。我们的祖先驯化培育了无数名花奇木,积累创造了丰富的经验和精湛 的栽培技艺,同时也创造了极富民族特色的花卉文化艺术,因而由大自然的钟灵 之物花卉所形成的花卉文化自古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 在自然科学领域还是人文科学领域花卉都占有相当的分量。中国又是世界上拥有 花卉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具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在国际上还有着“花园之 母” 1的美誉,花卉在中华民族中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了。而随着现代科学的发 展,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花卉学”已应运而生。陈俊愉、程绪珂主编的中国 花经中对“花卉学”定义为: “花卉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它的理论体系是建 立在生物科学、环境科学和有关学科的基础上的。花卉学是研究花卉的种类、形 态、栽培、育种和利用的科学。主要内容有花卉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外界环境的 科学。 ”2可见,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的“花卉学” ,从文学、文化学的角度来研 究是其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体现了对古代诗学研究的开放意识。花卉 文学、花卉文化的研究必须和现有的花卉学相结合,从而更体现其打破传统的封 闭的研究格局,也为其自身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以下即从花卉的 生殖-生命底蕴、花卉的实用价值以及花卉的思想意蕴三方面来管窥中华民族悠 久、深厚的花文化传统。 2.1 花卉最初的生殖生命底蕴 2.1.1 花卉的生殖崇拜 早在原始先民时期体现的是对花卉最原始的生殖崇拜文化。 在先民的观念中, 花草是既亲切又神秘的,他们虔诚地笃信着花草能带来人丁兴旺的福气,带来战 胜灾难的神力,这种原始的对生命生殖的崇拜使得花卉最初的文化意蕴是以关注 生殖、 热爱生命为基本底蕴的。“人的自身的生殖生育功能不断向自然万物中辐射, 从而使自然生命中也体现出人的生殖文化的特征” 。 3这可能是花卉文化最原始的 衍生层次。 “从表象来看,花瓣、叶片、某些果实可状女阴之形;从内涵来说,植 物开花结果,叶片无数,具有无限的繁殖能力。所以,远古人类将花朵盛开、枝 叶茂密、果实丰盈的植物作为女阴的象征,实行崇拜,以祈求自身繁衍不息。 ”4 可见,许多花卉被描绘成具有人类性器官的隐秘的生育功能,是同人类最早的采 集活动联系在一起,来源于对花卉形状的外在观察和对花卉的内在认识。 而其中的某些与人类的生存、生活、生产、生育有特殊而密切联系的花草或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多籽植物,则被当作有生命的人体不断被刻画赞颂,成了生命的载体,一些重要 的植物也因而被赋予繁衍生命的奇异功能。 诗经周南芣苢中的芣苢便被当 作是生子的象征。闻一多先生就此解释为: “芣,从不声。胚字从丕声不丕本 是一字,所以古音芣读如胚;苡 从吕声,胎从台声,台又从吕声(王孙 钟归父盘等器以字皆从口作台) ,所以古音胎读如苡 ,芣苡与胚胎, 古音既不分”5。也即是因芣苢与胚胎音相近,故芣苢就有了原始的生育意味。 闻一多先生进一步分析: “芣苢既是生命的仁子,那么采芣苢的习俗,便是性本能 的呐喊了。 ” 6也因此有了大禹母亲食芣苢而生大禹的传说了。正是因为花草植物 所具有的巨大生命力和生殖能力与先民对生命力的强烈渴望相契合,包括花卉在 内的植物才成为先民崇拜的对象,并且被远古人们奉为图腾植物,进入图腾文化 丛。 除了生殖崇拜,先民们还在对花卉的原始认识中,生发了其他有关花卉类植 物的崇拜。原始人类依赖大自然,时刻感受到其伟力,或饱享其恩赐,因此对大自然 崇拜最力,形成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对于植物,原始部落的先人认为它们是有灵 的,从现代发现的不少远古用具上都刻画着植物的纹样。 例如我国江苏连云港将军 崖的原始岩画上,就有植物崇拜的文化遗迹:画中一个人头长在一株禾苗上,这禾苗 又植于泥土之中。 这幅岩画充满了我们祖先解释生命循环的朴素哲理,反映了原始 农耕与人类生命不可分割的联系。 黑龙江省鄂温克族也有类似的植物崇拜的风俗, 在秋收从地里送回谷黍之前,照例要举行“叫谷魂”的传统仪式,目的是要将打谷 时被惊走的“谷魂”叫回来,认为还了魂的谷黍才耐吃。古代先民还认为某些草木 枝叶具有其他的一些神异功能。如风土记云: “鹿葱,宜男草也妇人佩之 必生男。 ”7酉阳杂俎曰: “梦草,汉武时,异国所献帝思李夫人,怀之, 辄梦。 ”8又“捺祈,出拂林国取其花,压以为油。涂身,除风气。 ”9这些 古朴遗风生动表明从远古开始,植物崇拜就与人类的劳动生活息息相关。 2.1.2 花卉的生命底蕴 如上所述,在上古时代人们的观念中,花草不只是花草,而是有着与人情相 通的灵性。可以说没有哪个民族像中国古人那样,将花卉视作一种高级的活物, 是具有内蕴生命力和灵魂的生灵。在古人潜意识深处,花卉甚至在其本性上是与 人同格的。古代“钟灵毓秀”的说法,即是说大自然有一种中和之气,将其汇聚 于某个事物上便会生发出美好的情景,故有“万物皆天地委形,其物之形而秀者, 又天地之委和也。和气所钟,为圣为贤,为景星,为凤凰,为芝草,草有兰亦然。 ” 之说。10同样的, “草木之生长亦犹人焉,何则?人亦天地之物耳! ”11这一观念 也深深植根于古人的思想意识中,并且不自觉的衍生出花卉也有七情六欲,也有 人类的生理需求的观念: “夫花有喜、怒、寐、哓、夕,浴花者得其侯,乃为膏雨。 花卉文学与唐宋时代的审美意识 6 淡云薄日,夕阳佳月,花之晓也;狂号连雨,列焰浓寒,花之夕也;唇檀烘日, 媚体藏风,花之喜也;晕酣神敛,烟色迷离,花之繁也,欹之困槛,如不胜风, 花之梦也;嫣然流盼,光华溢目,花之醒也。 ”12 既然古人认为花卉具有与人类相同的情感,是上天赋予人的精灵植物,因而 将花木视若人看待,生出人化为花、花变为人的典故。如上古社会帝女化草的传 说就曾广为流传。任昉述异记云: “昔舜南巡,而葬于苍梧之野。尧之二女娥 皇、女英追之不及,相与恸哭。泪下沾竹,竹文上为之斑斑然。 ”13以及花史 中花幻化为人的典故: “谢工睡梦中见一仙女手持一束水仙,次日妻生一女,长大 聪慧善诗。后人称水仙为 姚女花或 谢女花 ” 14。这种人花生命的互换 正是以先人与自然生命相通的信仰观念为基础的, “而其逻辑的发展必然是, 人与 花之间的关系如此亲近,以至于花也具有了它与之同化的那个对应物即人的种种 特征以及相关属性。 ”15而以人的品格所赋予的花的名字如美人蕉、相思豆、含 羞草等等也恰恰印证了花卉所具有的与人相通的生命意蕴。正是花卉所具有的如 此丰富的生命底蕴,才孕育出了中国特有的异彩纷呈的花卉文学。也正是在人花 互通观念的支配下,古人进而将自身的价值取向,灌注在花卉身上,认为花木按 其花品的高低也存在着质性高低的区别,也将花卉分成帝王、宰相、君子、仆人 的三六九等, 赋予其人格化的生命内涵。 古人仿佛从花的身上看到了自我的写照, 进而把花当作朋友:称之为“岁寒三友” ,待花为客:按与花的亲疏列为“花中十 客” 、 “花中三十二客” ;封花为君子:人所共知的“花中四君子” ;尊花为师:即 为“花中十二师”等等,正是因为中国古人独有的对花作为生命体的珍视与尊重, 才认为花可亲不可亵,可赏不可折, “所谓撷叶一片者,是裂美人之裳也;掐花 一痕者,是挠美人之肤也;拗花一枝者,是折美人之肱也;以酒喷花者,是唾美 人之面也;以香触花者,是熏美人之目也;解衣对花狼藉可厌者,是与裸裎相逐 也 ”16。古人甚至相信花与人一样有伦常操守: “傲骨贞姿,见之于梅,静雅慎 独,见之于兰,清廉无染,见之于莲,孤稟劲节,见之于菊”17虽然客观上 讲,自然界中的花卉并不真具有古人所描绘的人的气度,但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 这种对包括花卉在内大自然生命体由衷的重视却是深深的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的 文化思想意识中,因而也具有不可动摇的历史文化根基。 2.2 花卉的实用价值 我们的先民在经历了对花卉植物原始的生殖崇拜意味后,随着自身在农、林、 医药、畜牧等生产实践中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花卉种植、利用的经验,对花卉也 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一些花卉植物与古人日常生活的联系也逐渐密切。对花卉 药用、饮食、佩饰、香料方面对人类的有益价值均以发现并且加以利用。甚至可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以说, 在某些特定时期包括花卉在内的植物甚至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 是他们维持生活甚至生命的必备之物。 221 药用:见说寒英能愈疾 先秦时代, 随着医药学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花卉具有防治疾病、 保健强身、 延年益寿的神奇功效。在中国很早的神话传说中,就有了掌管医药的神农氏尝遍 百草,为后代搜寻与人们生存惜惜相关的食物、药物来源的故事,可见我们的祖 先早已尝对到花卉实用价值的发掘与利用了。如蕙, 楚辞中常用的意象,即薰 草,山海经西山经言其“嗅如蘼芜,佩之可以已疠”,认为它香气浓郁,可以预 防瘟疫;杜蘅, 山海经西山经也言其“可以走马,食之已瘿”的神奇功效。 而我国最古老的医药专著 神农本草经 , 汇集了先秦及秦汉时期我国的药物学成 就,所载植物达数百种,并对其性味、功用和主治一一进行详细介绍,可谓是我 国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书中所列的百草并不仅仅指草类,而是包括花草、花木以 及菌类植物的统称,这也显示出我国在以花草入药治病养生的历史是同其中药史 一样的源远流长。从先秦至宋元明清浩如烟海的医书中,有关采制鲜花组方入药 的记载也是蔚为大观, 成为中医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花卉占我国传 统中药材品种的三分之一,许多观赏类花卉如芍药、牡丹、白菊、月见草、凤仙 花、百合、玉簪、桔梗、荷花100 多种花卉均列为常用的中药材”18体现了 我国传统药物学的博大精深,并且至今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精华被发扬 光大。 222 饮食:夕餐秋菊之落英 花卉作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自远古既已有之。先秦时代,菊 花、 兰花等都以成为先民饮食的组成部分。神农本草经 中将菊花视为草中上品, 认为它“服之轻身耐老” ( 神农本草经卷一) 。 楚辞中更是提到食花卉的名 句: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历代宫廷宴会中,厨师都会在菜肴 中加入兰花、 芍药等花卉。 故有王维 奉和圣至重阳节宰臣及群官上寿应制 : “四 海方无事,三秋大有年。百生无此日,万寿愿齐天。芍药和金鼎,茱萸插玳筵。 无穷菊花节,常奉柏梁篇”的诗句。以至于唐代连名贵的牡丹也被列入食馔。中 国的茶、酒文化中也早有花卉的芳姿。 风俗通义曰: “南阳郦县有甘谷,谷水甘 美,云其山有大菊水,从山上流下。得其滋液,谷中有三十余家不复穿井,悉饮此水, 上寿百二三十,中百余,下七八十者名之大夭,菊花轻身益气,令人坚强故也。19”汉 武帝时,宫人佩兰佩茱萸,饮菊花酒,以求长寿;唐李适随高宗游幸,即献菊花酒称寿; 宋苏轼守胶西,亦求杞菊食之。由此观之,食花饮花在中国历史中早已经成为一种 时尚、一种风俗和一种传统。 花卉文学与唐宋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