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论《弟子规》中的家庭教育思想.pdf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论《弟子规》中的家庭教育思想.pdf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论《弟子规》中的家庭教育思想.pdf_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论《弟子规》中的家庭教育思想.pdf_第4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论《弟子规》中的家庭教育思想.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弟子规是中华古圣先贤的经典,自清初问世以来,好评如潮。 即使用当下人的眼光来看,它也仍然是一本颇具价值的著作,有助于 古代基础教育的研究,有助于儒学思想的传播,尤其在家庭教育方面 颇有建树,书中提倡的“孝悌”“亲仁”品德教育,以及要求子女“谨 信 “爱众”的为人处世原则,其见解都有很深远的现实意义,不仅 把古代的家庭教育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也对当今我国家庭教育改 革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本文尝试着从四大部分对弟子规家庭教育思想进行阐述。第 一部分是分析弟子规家庭教育思想产生依据及社会背景。弟子 规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取其精华而形成的,如论语学而、 礼记曲礼和童蒙须知等传统蒙学教材。与此同时,弟子 规的成书也与清代特殊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政治上,由于明末清 初的社会大动荡,传统的伦理意识和社会观念遭到严重破坏。经济上, 实行更名田,满族贵族以及八旗官兵为防家道中落,更加重视子孙的 家庭教育。文化上,“文教是先 的文教政策推动了清朝整个家庭教 育的发展。这些都是李毓秀撰写弟子规的主要原因。 第二部分从广义上揭示弟子规家庭教育思想内涵,包括三个 方面:家庭教育目标、家庭教育内容和家庭教育方法。在教育目标上, 培养孩子成为“内圣外王 的理想的中国人,“内圣 是内心有很高 的精神境界和道德要求,“外王”指能从事各种实际事业。在教育内 容上,儒家的“孝悌、谨信、泛爱众而亲仁及有余力则学文”思想贯 穿其中,文中所阐述的道德教育、养成教育、礼仪教育皆以此为标准。 教育方法上,有讲到榜样示范法、环境教育法和循序渐进法。 第三部分合理分析了弟子规对当今家庭教育思想的启示,强 调构建和谐美满的家庭必须更新子女评价标准,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塑造子女健全人格,认为处理好家庭成员的关系有助于于孩子健康成 长,同时提出了五条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分别为:制定家规,诵读 经典,生活自理,加强锻炼,善用网络。 第四部分在前文深入剖析弟子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对弟 子规家庭教育思想的历史局限性作了评析。主要表现在:过分保护 子女的明哲保身态度,要求子女不论好事还是坏事,都要尽量远离, 免得招惹是非: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出世思想,不给子女独立思考的 空间,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和独立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过分讲求尊卑的等级思想,使得子女们从小谨小慎微,不敢越 雷池一步。因此,读弟子规重在领会精神,不能咬文嚼字。在引 导我们子女树立科学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应充分汲取弟子规中 的思想精华,发挥传统文化的强大感召力。 关键词:弟子规;家庭教育;历史局限性 a b s t r a c t t h eb o o ko fs t a n d a r d sf o rb e i n gag o o ds t u d e n ta n dc h i l di s a c l a s s i co ft h es a g e so fc h i n a ,s i n c ei t si n c e p t i o ni nt h ee a r l yq i n gd y n a s t y , t h er a v er e v i e w s u s et h em o m e n to ft h ep o i n to fv i e w , i ti s s t i l la v a l u a b l eb o o kw i l lh e l pt h es t u d yo fa n c i e n tb a s i ce d u c a t i o n ,c o n t r i b u t et o t h es p r e a do fc o n f u c i a n i s m ,e s p e c i a l l ym a n ya c h i e v e m e n t si nf a m i l y e d u c a t i o n ,t h eb o o ka d v o c a t e s f i l i a lp i e t y b e n e v o l e n t m o r a le d u c m i o n , a n dr e q u i r et h e i rc h i l d r e n ”1w o u l dl i k eal e r e r l o v ea l l ”a c t e dp r i n c i p l e , t h e i rv i e w sh a v ev e r yf a r - r e a c h i n gp r a c t i c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 ,n o to n l yt ot h e a n c i e n tf a m i l ye d u c t i o nt h e o r yf o r w a r dab i gs t e pa l s oh a si m p o r t a n t r e f e r e n c ev a l u ef o rt o d a y sf a m i l ye d u c a t i o nr e f o r m t h et h e s i st r i e st oa n a l y z et h ef a m i l ye d u c a t i o nt h o u g h to fs t a n d a r d s f o rb e i n gag o o ds t u d e n ta n dc h i l df r o mf o u rp a r t s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j u s t b r i e f l yd e s c r i b e si t sb a c k g r o u n da n db a s i s s t a n d a r d s f o rb e i n gag o o d s t u d e n ta n dc h i l di sf o r m e do nt h eb a s i so fp r e v i o u se s s e n c er e s e a r c h , s u c ha s t h ea n a l e c t so fc o n f u c i u s ,b o o ko fr i t e ss o n gc e r e m o n y a n d c h i l d i s hn o t e s ”a n do t h e rt r a d i t i o n a lt e x t b o o k s a tt h es a m et i m e ,i t s f o r m a t i o ni sr e l a t e d c l o s e l y t o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q i n gd y n a s t y p o l i t i c a l l y , t r a d i t i o n a lm o r a l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a n ds o c i a la t t i t u d e sa r e i na b a ds i t u a t i o nb e c a u s eo ft h es o c i a lu p h e a v a li nl a t em i n gd y n a s t ya n d e a r l yq i n gd y n a s t y e c o n o m i c a l l y , m a n c h uc h i l d e sa n de i g h tb a n n e r sp a y i i i m o r e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f a m i l ye d u c a t i o nw i t ht h e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o ft h e p o l i c yo fr e n a m e df i e l d s c u l t u r a l l y , t h ep o l i c yo fc u l t u r ea n de d u c t i o ni s f i r s tp r o m o t e s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f a m i l ye d u c t i o ni nq i n gd y n a s t y t h e s ea r em a i nr e a s o n sw h yl iy u x i uw r i t e ss t a n d a r d sf o rb e i n g ag o o d s t u d e n ta n dc h i l d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a i m st or e v e a lt h em e a n i n go ff a m i l ye d u c a t i o n i ns t a n d a r d sf o rb e i n gag o o ds t u d e n ta n dc h i l dw h i c hi n c l u d i n gt h r e e a s p e c t s :t h et a r g e t ,t h ec o n t e n ta n dm e t h o d so ff a m i l ye d u c m i o n o nt h e g o a lo fe d u c t i o ni st ot r a i nt h ec h i l d r e nt ob e o u t s i d e t h ei d e a l so ft h e c h i n e s e ”n e i s h e n g m e a n st h eh e a r th a sav e r yh i g hr e a l mo fs p i r i ta n d m o r a lr e q u i r e m e n t s ,”w a i w a n g m e a n st oe n g a g ei na l lk i n d so fa c t u a l b u s i n e s s i nt h ec o n t e n to fe d u c m i o n ,c o n f u c i a n f i l i a lp i e t y , ib e l i e v e , p a n - l o v i n gp u b l i ca n db e n e v o l e n ta n ds t u d yw h e n e v e ry o uc a n t h ei d e a w h i c h ,d e s c r i b e di nt h i sp a p e rt h em o r a le d u c m i o n ,e d u c m i o n ,e t i q u e r e e d u c t i o na st h e s t a n d a r d i nm e t h o do fe d u c m i o n ,i tr e f e r st om o d e l d e m o n s t r m i o nm e t h o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e d u c a t i o nm e t h o da n ds t e pb y s t e p m e t h o d t h et h i r dp a r tm a k e sa na n a l y s i so ft h e ”s t a n d a r d sf o rb e i n g ag o o d s t u d e n ta n dc h i l d r m i o n a l l ya b o u tt h er e v e l m i o no fe d u c a t i o n a lt h i n k i n g i nt h ef a m i l yt o d a y ,e m p h a s i z i n gt h ec h i l de v a l u m i o nc r i t e r i am u s tb e u p d a t e dt ob u i l dh a r m o n i o u sa n dh a p p yf a m i l y ,a n dc r e a t eah a r m o n i o u s f a m i l ya t m o s p h e r e ,s h a p i n gt h e i rc h i l d r e n sh e a l t h yp e r s o n a l i t y ,a n dt h a t i v f a m i l ym e m b e r so f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h e l p sh e a l t h yg r o w t h o fc h i l d r e n , w h i l et h ef i v ep r a c t i c a l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o fp o l i c y ,n a m e l y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h o u s er u l e s ,r e a dt h ec l a s s i c ,s e l f - c a r e ,e x e r c i s e ,u s eo f t h en e t w o r k o nt h eb a s i so ft h ef i r s tt e x t d e p t ha n a l y s i so ft h e s t a n d a r d sf o r b e i n gag o o ds t u d e n ta n dc h i l d1 1 , p a r t f o u ra n a l y z e st h eh i s t o r i c a l l i m i t a t i o n so ft h ei t sf a m i l ye d u c a t i o n w h i c ha r ea sf o l l o w s :o v e r 。p r o t e c t t h e i rc h i l d r e n t ss e l f - p r e s e r v a t i o na t t i t u d et ot h e i rc h i l d r e n ,r e g a r d l e s s o f g o o do rb a d ,w em u s tt r yt os t a ya w a y f r o mi t ;d on o th o p et od i s t i n g u i s h o n e s e l f , b u to n l yn o t t om a k em i s t a k e s ,d on o tg i v ec h i l d r e nt h es p a c eo f i n d e p e n d e n tt h i n k i n g ,s t i f l et h e i r c r e a t i v ea n di n d e p e n d e n tt of a c et h e p r o b l e m ,a n a l y z ep r o b l e m s ,p r o b l e m - s o l v i n gs k i l l s ;t o om u c he m p h a s i s o nh i e r a r c h yl e v e lt h i n k i n g ,s ot h a tt h ec h i l d r e no ft h e i r c h i l d h o o d c a u t i o u s ,d a r en o tg oo n es t e pb e y o n dt h ep r e s c r i b e dl i m i t t h e r e f o r e , r e a dt h e ”r u l e s f o c u s e so n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t h es p i r i t ,c a nn o tq u i b b l e i n t h ep r o c e s st oe s t a b l i s ht h es c i e n t i f i cc o r ev a l u e st og u i d eo u rc h i l d r e n s h o u l dl e a r nf r o mt h ei d e o l o g i c a le s s e n c eo ft h e ”r u l e s t op l a yt h e p o w e r f u la p p e a lo f 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 k e y w o r d s :s t a n d a r d sf o rb e i n gag o o ds t u d e n ta n dc h i l d ;f a m i l y e d u c a t i o n :h i s t o r i c a l l i m i t a t i o n v 论弟子规中的家庭教育思想 绪论 1 本课题的研究动机、意义和目的 1 1 研究动机 选择论弟子规中的家庭教育思想作为研究课题是基于以下几 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系统学习教育学专业知识已经两年多,随着认识和了解的 加深,我越来越喜欢教育,特别是在老师和同学的感染和熏陶下,这 种喜欢日益浓厚,其中对我国古代蒙学教育更是情有独钟。然而,专 门研究古代蒙学教育的机制和体系还不够完善,自己又想全面而深刻 的理解古代蒙学教育,了解在古代家庭里面,父母是怎样教孩子阅读, 怎样教孩子为人处世,从中我们又能收获什么。循着这一简单的想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密切关注家庭教育的相关书籍和文章,整理了相当 数量的信息和材料并对其认真分析。在此基础上,还注重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积极投入到教育领域,辅导学生上课,现在已经积累一定的 辅导经验,具备一定的家庭教育技能,并且对家庭教育有了进一步的 了解。 第二,当今随着传统教育日益缺失,传统美德日益淡化,越来越 多的人开始呼吁恢复传统教育,重振孔孟之道,在全国各种各样的国 学学校,国学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国学热”、“读经热”等教育现 象盛行,俨然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可是这种现象好吗,这是 很久以前的教育方法了,现在还有价值吗,这种现象对当今社会发展, 硕士学位论文 教育进步能否起到推动作用呢,为此人们各抒己见,有人说好,值得 进一步推广,有人则认为是盲目跟风,不符合时代潮流。这些问题都 有待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第三,从1 8 4 0 年鸦片战争以来,西学东渐,中国大地上掀起了 一股西学热,在家庭教育领域,市场上充斥着大量从国外翻译过来的 家教读物,周围更是弥漫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教育思想,一些家长不懂 得分辨好坏,不知道怎样“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认为国外的就一 定好,一股脑的盲目照搬。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其中有很 多教育思想到了中国就水土不服。例如西方过分追求赤裸裸的经济 效益和主张个性张扬的观念与中国的“温和 、“诚信 、“孝廉”等美 德不相吻合。在这种价值观念的影响渗透下,孩子被过早的引入到“成 人世界”,家长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对孩子灌输许多成人的思维方法、 语言和行为,使孩子失去了童年的欢乐和天真烂漫。近年来,未成年 人( 包括在校学生) 犯罪案例越来越高,犯罪年龄越来越低,问题到 底出在哪里? 究其根源,都反映出道德观念的没落,反映出我们的学 生缺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的伦 理观,反映了当今没有将培养儿童青少年至关重要的德行教育真正重 视且落到实处。家长们作为孩子第一任的老师,对此有着不可推卸的 责任。 第四,本人在搜集大量文献资料和信息的基础上,发现古代蒙学 读本种类多,内容涵盖面广,价值丰富,但是个人能力有限,不能逐 一对其作全面系统的了解和研究,只能深入剖析一些有代表性的古代 笙! 塑王塑! 主竺窒壁壑宣昼塑 一一一一 - - _ _ _ _ _ _ _ _ - _ l _ i _ _ - _ l - _ _ _ _ _ _ - i l _ - _ i _ l - - _ - i - - l _ _ i - _ l l _ - i _ 。_ 。一 蒙学著作,挖掘其中有价值的家庭教育思想,从而为当代家庭教育提 供指导性意见。弟子规作为一本蒙学读物,虽然只有3 0 0 多年的 历史,其内容却浓缩了古代蒙学教材的精华,现在一些学校专门开设 了课程讲述弟子规,家长也将其作为孩子的课外读物,甚至许多 成年人都开始学习弟子规,获得了骄人的成绩。由此可见弟子 规影响范围之广、价值之大。 1 2 研究意义 第一、有助于古代蒙学教育的研究。弟子规成书于康熙年间, 是当年李毓秀教学时用的基本教材,并受到世人和文人雅士的广泛关 注。近年来,更是受到很多年轻家长们的追捧,其影响仅次于三字 经,成了少儿必读的启蒙书,全面而深刻的研究弟子规成书依 据、产生社会背景、家庭教育内容、对当今家庭教育的启示意义以及 历史局限性等等方面,能够更系统的了解语文基础教育研究,也对古 代蒙学教育研究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第二、有助于家庭教育学的发展。家庭教育学以一种独立的学科 体系存在,为时还不长。在我国,对家庭教育学的研究起步相对落后, 目前正处于开始阶段。然而,在古代的中国就有许多思想家、政治家 论及到家庭教育问题,其中孔子、孟子分别在论语和孟子中 发表了某些有价值的家庭教育观点,特别是魏晋南北朝开始,继颜之 推的颜氏家训之后,就陆续出现了一系列家庭教育的专著。这些 传统的有价值的东西本应继承和发展,可是到现在,一些有价值的传 统教育方式早已被忽视,一些传统美德早已被丢弃,不管是电视还是 硕士学位论文 互联网,充斥着种种不文明、不道德行为的报道。如果传统的有价值 的东西还不加以继承和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的美好目标就 无从谈起。因此,为了当今家庭基础教育特别是品德教育素质的提高, 深入探析弟子规中的家庭教育思想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第三、有助于儒家思想的传播。弟子规中蕴含着鲜明的儒家 思想,如忠孝信义等思想,它虽然是本仅仅只有1 0 8 0 个字的小书, 但在使用过程中却产生了巨大的作用,能净化人的心灵,熏染人的德 行,让我们如沐春风,受益匪浅。因此,研究弟子规将有助于儒 家思想在中华大地传播,对社会和谐、家庭建设起到非常大的指导意 义。 1 3 研究目的 在全面认识和了解古代蒙学经典弟子规的基础上,挖掘其中 蕴含的家庭教育思想价值,探寻其在当今社会盛行的深层次原因和背 景,总结出弟子规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2 本课题的研究范围及现状 2 1 研究范围 本课题的研究范围,弟子规一书产生的时间是清朝康熙年间, 由秀才李毓秀所作,原名训蒙文,后在乾隆年间由贾存仁修订, 改名为弟子规。后来不断有学者围绕这本书进行一些修订、新解, 到了现在,为了迎合时代发展,还出现了李耀君的弟子规( 现代修 订版) 。所以,为了不产生误解,本研究课题所指的是李毓秀版的弟 子规,而不是现代人编写的弟子规。从内容上来说,虽然弟子 4 论弟子规中的家庭教育思想 规与三字经、百家姓一样属于蒙学教材,是儿童进行识字教 育的重要读本,但是弟子规的内容涵义丰富,包括为人子弟如何 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为人处世应有的基本理 念和规范,特别讲求生活和做人教育。因此,本课题挖掘的是弟子 规的家庭教育思想价值,也就是把弟子规限制在家庭教育中青 少年德育培养和行为规范养成读物的范围内来进行研究,而不是把它 当成识字教材或其他形式的读物来研究。 2 2 研究现状 就笔者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专门对弟子规家庭教育思想进 行研究的专著还未曾出现。关于其教育思想的论述大多散见于一些古 代家庭教育的著作以及期刊评论中。张慧玲的( 弟子规) 对现代家 庭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山西师大学报,2 0 0 9 ,5 ) 和邵龙宝的( 弟 子规) 与现代家庭教育( 运城学院学报,2 0 1 0 4 ) 从弟子规的 道德教育思想作为切入点,张贵梅的( 弟子规) 和现代人际交往规 范研究综述从人际交往行为规范方面作为探讨。以上叙述可知,尽 管目前学术界对弟子规家庭教育思想的研究有了一定的理论成果, 但仍显得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研究力度不够。 深层次的专著很少。二、研究缺乏系统性。现有发表的关于弟子规 家庭教育思想的论文过于表面化、零碎化,大多仅仅从某一个层面出 发进行阐述,缺乏全面系统的深刻总结,系统性、整体性研究略显不 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参考前人研究成果,拓展研究思路,继 续努力探索,争取取得进一步的成就。 硕士学位论文 3 本课题的研究特色及方法 3 1 研究特色 本论文的特色之一是,把弟子规传统家庭教育思想放在当代 家庭教育进程中,再结合弟子规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依据,较 全面分析弟子规家庭教育思想产生的基础。笔者认为,只有在全 面了解弟子规产生社会背景和依据的基础上,才能从广义上把握 其家庭教育思想的内涵,改变以往研究中不重视全局,只重视局部的 缺陷,这样研究出来的理论,才有利于我们最大可能挖掘其对于现代 教育及家庭教育的借鉴价值。特色之二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 关于弟子规家庭教育思想的专著问世。所以,弟子规家庭教 育思想研究室一个崭新的课题,本文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全面、系 统、深刻的挖掘了弟子规家庭教育思想内涵。 3 2 研究方法 ( 1 ) l l 较研究法:在深入分析弟子规家庭教育思想内容的过程 中,有必要将其与当代家庭教育现状进行对比,从而得出具体的结论, 弄明白应该怎样继承和发展传统家庭教育成果。 ( 2 ) 文献研究法:大量搜集和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其进行归纳、 整理和提炼,从而全面正确的了解把握弟子规这本书的内容,分 析其教育目标、内容特点和方法经验,使之系统化,具体化,为改善 当今家庭教育现状提供借鉴意义。 ( 3 ) 历史研究法:弟子规在古代蒙学教育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 位,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我们应遵从实事求是的原则,沿着当时社 会背景和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历史轨迹出发,客观公正的研究该书的 相关内容。 6 第1 章弟子规家庭教育思想产生依据及社会背景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一个人将来能否有所成就,一个家 族能否兴旺,家庭教育至关重要。所以自古以来,古人就非常重视家 庭教育。我们翻开历史就能看到,从孔老夫子,从范仲淹,从曾文正 公,他们的家族延续到今天,仍然非常兴盛,这就可以看出良好的家 庭教育能福泽后世、造福子孙。生于清朝的李毓秀自然而然会受到这 种家庭教育智慧的影响,他将古圣先贤的家庭教育思想和理念与当时 社会背景相结合,最终创作出了弟子规这本不可多得的国学经典。 1 1弟子规家庭教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清代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统治延续了近3 0 0 年之 久,有过“康雍乾盛世”的辉煌,也有过八国联军侵华的耻辱,有过 入主中原的成功,也有过扫清外敌的失败。据资料记载,弟子规 产生于清初康熙年间,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 诸多方面走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创造了中国历史的辉煌。弟子规 家庭教育思想的产生必然与其社会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政治上,清朝初年,由于建立清政权的需要,清初统治者就必须 取得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信赖和支持。这是因为无论在传统文化 还是人数上,满族都处于汉族劣势。满族统治者要想在尽可能短的时 间里入主中原,建立政权,不吸取别人的长处收为己用是不能做到的。 早在皇太极时就明确了这一点,为了笼络人心,减少敌对势力,他确 定了接受汉文化的方针,强调“满汉一体”,康熙掌权之后,汉族地 7 硕士学位论文 主阶级知识分子在朝中的地位更是大大得以提高。他派人四处网罗汉 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一些学识渊博的汉人入朝为官,使他们就范和 服务于清朝政府的统治方面,取得了十分骄人的成绩。同时,设立南 书房,南书房是康熙御用书房,最初南书房是康熙与儒臣谈史论经的 地方,禁止干预朝政。后来这条禁令被打破,规定南书房大臣可以参 与草拟谕旨,实际地位比一般大臣要高。正因为这样,南书房被称作 “木天储才之要地”( 啸亭杂录) ,这些无疑表明了康熙对地主阶 级知识分子的重视。在这种形势下,满洲贵族开始重视和积极接受汉 文化,利用其加固统治,无形中保护和传承了汉族传统文化,也对李 毓秀书写弟子规的家庭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经济上,清朝进入北京以后,面临的经济形势极其严峻。战乱不 仅使农业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各地的手工业和商业也遭到了极大地破 坏。康熙帝更是察觉到八旗贵族们的掠卖人口、经商放债等恶行必须 予以停止和限制。因此,在平定三藩,皇权集中的前提下,清朝统治 者把恢复经济摆在了重要位置。考虑到广大农民的要求,在继续轻徭 薄赋、休养生息政策的同时,又规定废除“圈地令”,即将满清贵族 圈近京州县的田地让给百姓耕种,宣布“自后圈占民间房地,永行停 止”、“其今年所已圈者,悉令给还”。同时实行更名田,将明代藩 王所占土地改为民产,号为更名地,永为世业”,土地归其原主, 令其耕种,照常征粮。这样大大解放了田地,使作为统治阶级核心的 满族贵族及八旗官兵深受打击,并且不许官员与民争利的政策更使 左步青康雍乾三帝评议【m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 9 8 6 1 4 3 清世祖实录【m 】卷三 清世祖实录【m 】卷六 笙! 垄王塑! ! 箜窒窒垫宣昼塑一一一 - _ l _ _ l _ _ i i - _ i i _ _ l _ - _ i - _ l _ _ l - _ _ _ - _ - _ _ - _ - i l i l _ - _ l _ - _ - l l _ _ l _ _ 。_ 。一 。富人愈富,穷人愈穷的局面不再存在。这大大改善了农民的经济 状况,提高了农民的社会地位,他们不必要每天奔波于生计,而有更 多时间和精力来关注子孙的家庭教育,同时也鞭策着那些满族贵族以 及八旗官兵的子孙们,要想保住地位和名望,必须发奋读书。 文化上,清朝初年,统治者为了稳固政权,采取接受传统汉文化 的方针,而尊重传统汉文化,首先表现为“崇儒重道”,明智的清初 统治者了解到了这一点。顺治九年九月,“临雍释奠”典礼隆重举行, 顺治勉励太学师生笃守“圣人之道”,“讲究服膺,用资治理”。第 二年,又制定了“崇儒重道”的基本国策,“表章经学,尊重儒先 的文化风气已经初见端倪。顺治去世之后,康熙皇帝推出了一系列开 创性的也是卓有成效的措施,更是不遗余力的将这一基本国策贯彻落 实到底,其中包括兴孝悌、重人伦、笃亲族、昭雍睦、和乡党、重农 桑、尚节俭、隆学校、崇正学、厚风俗、明礼让等十六条治国纲领, 表示要“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 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做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 等,贯彻了儒家以德治国、注重礼仪人伦的基本理念。后来,清政 府将这十六条治国纲领颁布天下,成为清朝治国的基本准则。为了让 全天下的读书人也开始接受并奉行儒家学说,康熙曾命令儒臣将四书 五经的译文纂集刊刻成书,如日讲春秋解义、日讲易经解义 等,并亲自为诸书撰写序文,颁发全国。在康熙推动传统汉文化政策 的时期,出现了一大批享有盛誉的文人学者,像饶余亲王阿巴泰的曾 齐涛中国通史( 古代卷) i m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 0 0 1 清圣祖实录i m i 卷三四,康熙九年十月癸巳条 9 硕士学位论文 孙文昭,辞爵读书,才名甚著,著有芗耍居士集、紫幢诗钞; 给谏完颜阿什坦将大学、中庸诸书译成满文,还常以“节用” “用贤”等儒家道理劝谏康熙,被康熙誉为“我朝大儒”。在这种文 化大背景的熏染下,满汉文化得以交融与兴盛,上白天子,下自庶民, 无一不秉持“文教是先”的文教政策,为家庭教育的开展创造了有利 条件。一些平民百姓开始接触这类书籍,从中得到教化和启发,推动 了清朝整个家庭教育的发展。 1 2 弟子规家庭教育思想成书依据 李毓秀( 1 6 4 7 - 1 7 2 9 ) ,字子潜,号采三,山西绛州城关人,生于清 代顺治年间,卒于雍正年间,享年8 3 岁。李毓秀平生只考中秀才, 以教书为主,从师党冰壑游历近二十年,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 讲学。不仅被人尊称为李夫子,太平县御史王奂曾多次向他请教,十 分佩服他的才学,同时是清初著名的学者、教育家。后来根据传统对 童蒙的要求,也结合他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 过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他的著作还有四书正伪、四 书字类释义、学庸发明、读大学偶记、宋孺夫文约、 水仙百咏等,分别藏于山西省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李毓秀 创作弟子规的理论依据和其他依据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参照 论语学而等文章;二是参照礼记、童蒙须知等书籍;三 是与自己个人经历和家庭环境密切相关。 1 2 1 弟子规的总序参考论语学而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与大 1 n 论弟子规中的家庭教育思想 学、中庸、孟子、诗经、礼记、尚书、易经、春秋 合称“四书五经”。而古代读书人对这些书籍必定烂熟于心,李毓秀 作为一名秀才,自然也不例外。在古代创作著作,如果内容脱离了经 典著作和“圣人”的教诲,宣扬一些与传统意识相悖的思想和观念, 著作就会被视为歪理邪说而受到世人严厉的批判。因此,李毓秀的训 蒙文并没有脱离先贤经典的总框架,而是依据儒学常理,以论语 为基础,向弟子们讲述道理。论语学而篇中有“子日:弟子入 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 句,这句话被弟子规作为全书总序,并以此为中心,具体列述了 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学习上应有的礼仪以及应恪守的规范, 成为弟子规一书的核心思想。 1 2 2 弟子规部分内容借取礼记曲礼和童蒙须知 第一、弟子规的部分内容借取礼记曲礼 弟子规的内容可以追溯到周朝,周朝礼记中记载了很多 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依循的做人规范以及重要的典章制度,弟子 规的经文就多出自于礼记。礼记是西汉儒家学者戴德和他侄 子戴圣编定,用来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主要是记载和 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 修身做人的准则,是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 现将礼记曲礼中的部分内容与弟子规进行比较: 礼记曲礼:“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在 丑夷不争。”弟子规:“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硕士学位论文 礼记曲礼:“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 所习必有业。”弟子规:“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礼记曲礼:“立必正方。”弟子规:“步从容,立端正。” 礼记曲礼:“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先生与之言 则对,不与之言则趋而退。 弟子规:“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 退恭立。 礼记曲礼:“将上堂,声必扬。”弟子规:“将上堂,声 必扬。 礼记曲礼:“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 弟 子规:“将入门,问塾存。 礼记曲礼:“游毋倨,立毋跛。弟子规:“勿践阈,勿 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礼记曲礼:“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亲有疾饮药,子先尝 之。”弟子规:“亲有疾,药先尝。” 第二、弟子规部分内容借取童蒙须知 童蒙须知是南宋鼎鼎有名的大教育家朱熹所著。朱熹是历史 上著名的教育家、理学家,闽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以来最 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资料显示,朱夫子从事教育工作5 0 年,是 第一个从理论上将儿童教育与青年教育视为统一过程来考察的教育 家。他以1 5 岁为界限,将人的一生分为小学教育和大学教育两个阶 段。他编了小学一书,提倡给儿童讲述道德格言,为了让儿童能 用体现名分的礼节规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他又专门编著了童蒙须 1 2 一 笙! 蓥王壑! 主堕窒壁塾亘昼望 一一一 _ _ - _ _ l _ _ i l - _ i _ _ - _ i - _ i l i l _ _ - l i _ _ _ _ i l i l i l i - i - _ i _ i - _ i l _ - _ - l l 。一一 知。这本书对儿童的穿戴、饮食、洒扫、应对、出入、容貌、行态、 读书、写字等都做了明确的、条文式的规定。 弟子规的许多段落都是根据童蒙须知这一书改编的。如: 童蒙须知:“若父母长上有所召唤,却当疾走而前,不可舒缓。” 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童蒙须知:“凡为人子弟,须是常低声下气,语言祥缓。”弟 子规:“尊长前,声要低。 童蒙须知:“凡喧哄争斗之处,不可近。无益之事,不可为。 谓如赌博、笼养、打球、踢球、放风筝等事。”弟子规:“斗闹场, 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童蒙须知:“凡开门揭帘,须徐徐轻手,不可令震惊声响。”弟 子规:“缓揭帘,勿有声。” 童蒙须知:“凡道路遇长者,必正立拱手,疾趋而揖。”弟 子规:“路遇长,疾趋揖。” 童蒙须知:“凡子弟,须要早起晏眠。 弟子规:“朝起早, 夜眠迟。 童蒙须知:“凡为人子弟,当洒扫居处之地,拂拭几案,当令 洁净”“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弟 子规:“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童蒙须知:“虽有急速,必待掩束整齐,然后起。”弟子规: “虽有急,卷束齐。” 童蒙须知:“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弟 硕士学位论文 子规:“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1 2 3 弟子规部分内容与李毓秀家庭环境和个人素养有关 弟子规的形成与李毓秀本人所受到的教育以及个人修养密不 可分,是他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感悟和对自身经历反思的结果。 第一、家庭环境的影响。大家知道,李毓秀一生都只是个秀才, 也没有参加更高级别的考试,他的这种行为在当时是很令人费解的。 众所周知,清朝的社会制度是封建制度。以农耕为主的封建社会的主 要社会身份有四种:士、农、工、商。作为读书人的士,在其中的地 位最高,士进可为官,退可为绅,是当时的统治阶层。一个读书人如 果放弃了学业,放弃了科考,几乎是走上了一条绝路。同样地,一旦 落榜,这个被人仰慕的读书人立即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因为封建 社会几千年的一条亘古不变的法则就是:成则龙,败则虫。那为什么 生活在这样一种背景下的李毓秀偏偏此后再未考取或者说未或得更 大的“功名”呢,推理来看原因有二:一是李毓秀家庭条件很富裕, 没有生活上的苦恼和压力,二是李毓秀没有强烈的权力欲望。同时, 据史志记载,李毓秀出身于地主家庭的说法可能比较可靠。当地人的 口传资料也证实,李毓秀有兄弟多人,“楼儿园 是他成家后由长辈 分给的院落,除了外出游历的近二十年,他平时一直居住于此,由于 家境富裕,家资丰厚,其生活应当十分优越,没有生活上的压力,正 是有了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李毓秀才能专志于学问,才能正四书, 著训蒙文。然而,由于李家后人将家谱及与该家族先辈有关的所 有文字资料全部毁灭,至今无法做更加详尽的考证。因此,弟子规 1 4 论弟子规中的家庭教育思想 中一些内容也因此而来,如:“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一句,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仆人托盘置茶水而入,进门时轻轻的揭开 帘子,退出时,绕桌宽转身而去的画面。这句话再现了李毓秀富裕的 家庭生活环境,因为一般平民百姓家是不会有仆人的。还有:“待婢 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骑下马,乘下车”等等,这些内 容均是其实际生活的写照。 第二、李毓秀的个人素养 在学识上,一方面,我们知道,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秀 才。“秀才”最初的意思就是“优秀人才”,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秀才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到了明清时代,秀才多数情况下成了府、 州、县学“生员”的专称,而且秀才的称谓也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就 可以得到的。想成为秀才,必须经过学道或童子试获得取录,童子试 也就是所谓的“童考”。在清朝,凡学生未入县学者,不论年岁长幼, 通称童生,童生小的1 2 岁左右,大的六七十岁。童生经过府、县、 院的考试合格后才能称为生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秀才。另一方面, 从乾隆年间的直隶绛州志直至民国年间的新绛县志中都提到, 李毓秀的老师是当时著名的名儒党成,随师游历二十年,晚年在敦复 斋讲授易学,听众是座无缺席。因此,李毓秀在当时应该是饱读诗书, 满腹经纶,颇有名气的。 在个人品行上,李毓秀一生效忠孔孟之道,忠于程朱理学。他意 识到“文教是先”的文化政策,必须从儿童抓起,从家庭教育着手。 于是,他将中国历代圣贤的教诲熔为一炉,写出了这本只有1 0 8 0 个 硕士学位论文 字的弟子规。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简单地分析了弟子规的成书依据。在启 蒙养正、避邪存诚的所有典籍中,弟子规无疑是集历代启蒙培智 的内容之大成者。它是做人处世的智慧原则。英国社会学家汤恩比博 士说:“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 法。” 作为国学经典的弟子规,犹如周而复始的太阳,虽古老而历 久弥新;它能带给每个人以智慧,给所有的“弟子”以幸福。就让我 们从现在开始,双手捧着弟子规,在心灵身处点起万盏长燃不熄 的酥油灯,缓步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