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哲学视域下的文化宽容.pdf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哲学视域下的文化宽容.pdf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哲学视域下的文化宽容.pdf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哲学视域下的文化宽容.pdf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哲学视域下的文化宽容.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哲学视域下的文化宽容.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 论 文 题 目 哲学视域下的文化宽容哲学视域下的文化宽容 学科专业名称 马克思主义哲学 申 请 人 姓 名 张 妹 导 师 姓 名 贾英健 教授 论文提交时间 2011 年 6 月 10 日 单 位 代 码 10445 学号 2008020003 分类号 b03 研 究 生 类 别 全日制硕士 独独 创创 声声 明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 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 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学校学校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学校学校 可 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 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20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20 年 月 日 目录目录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 iii 导论. 1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 1 1、论文选题的理由. 1 2、理论意义. 1 3、现实意义. 2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3 1、国内主要研究现状综述. 3 2、国外主要研究现状综述. 5 3、存在的问题. 5 (三)文化宽容研究的哲学转向 . 6 1、文化宽容的哲学研究何以可能. 6 2、文化宽容的哲学之维. 6 3、文化宽容的基本理论和框架构思. 7 (四)论文的创新点、研究方法 . 8 1、论文的创新点. 8 2、研究方法. 8 一、文化宽容的内涵. 9 (一)国内外对宽容的界定 . 9 (二)文化宽容的哲学蕴含 . 10 1、文化宽容的理论依据. 10 2、文化宽容的现实依据. 11 3、文化宽容的特点. 12 二、文化宽容的可能性. 13 (一)文化需求的多样性和共同性是文化宽容存在的动力条件 . 13 1、文化需求的多样性需要文化宽容. 13 2、文化需求的共同性需要文化宽容. 14 (二)交往的扩大化是文化宽容存在的客观性条件 . 14 1、交往广度和深度的扩大. 15 2、交往主体日益多样化、复杂化. 15 3、交往工具的发展. 16 (三)文化不宽容的存在是文化宽容存在的迫切性条件 . 16 1、从时间的维度存在对传统文化的不宽容. 16 2、从空间的维度存在不同文化之间的不宽容. 17 三、文化宽容之难. 18 (一)文化交往主体的不平等 . 18 1、现实实践交往主体的不平等. 19 2、虚拟实践交往主体的不平等. 19 (二)文化宽容标准的模糊性 . 20 1、文化多元主义对现有不宽容的潜在保护. 20 2、文化存在的多样性难以制定统一的标准. 20 3、文化宽容观念的错误理解导致文化宽容标准的模糊. 21 (三)文化宽容方式的多样化 . 21 1、文化的多样性决定文化宽容方式的多样性. 22 2、网络文化的多样性决定文化宽容方式的多样性. 22 3、现实实践空间和时间的隔离造成文化宽容方式的多样性. 22 四、文化宽容的限度. 22 (一)文化宽容要敬畏生命 . 23 1、珍爱自然的生命. 23 2、珍爱人的生命. 25 3、关注文化的生命. 25 (二)文化宽容要敬畏秩序 . 27 1、秩序促进社会的发展. 27 2、秩序促进人的发展. 28 3、秩序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29 四、积极倡导文化宽容. 29 (一)积极建构面向当代的宽容价值观 . 30 1、加强文化宽容的认同. 30 2、增强文化宽容共识的追求. 31 3、确立文化和谐的共生思维. 32 (二)努力推动文化宽容的机制建设 . 33 1、推动文化对话. 33 2、注重文化竞争. 35 3、加强文化创新. 36 (三)正确处理文化宽容与主导文化之间的关系 . 38 1、文化宽容对各民族主导文化的双重影响. 38 2、坚持文化多样性和主导性的辨证统一. 39 3、正确处理文化交往和文化选择的关系. 40 结语. 40 注释. 41 参考文献. 4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6 致谢. 47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哲学视域下的文化宽容哲学视域下的文化宽容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全球化促使世界各民族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协同发展,同时形成了全球的相互 依存、共同发展的局面,文化交往范围不断扩大,影响的强度也不断加强。各民族文化在 频繁互动和交流中难免因文化的异质性而产生冲突,而实现文化的交流和整合需要各主体 在交往中持有一种宽容的态度。文化宽容的提出从价值观的角度丰富了文化哲学的发展, 并促进世界文化的和谐共存。 在文化交往中持有文化宽容的态度,要明确文化宽容的内涵,对于宽容国内外对此都 有不同的阐释,但是早期的宽容具有局限性,它是强者对弱者的怜悯,带有很强的政治性 和伦理性,并且宽容只是适用于宗教、政治,随着宽容内涵和外延的发展,宽容逐渐应用 于文化领域,文化宽容在哲学之维表征的是一种文化价值观,是人类在文化交往中不断产 生和发展的,文化宽容是对他者文化的尊重,其本身具有全球性、共识性、自发性和原则 性等特点。 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同时也标志着人类历史发展阶段中的一个 特殊时期,所以文化宽容的存在具有现实的可能性。人类自身的发展对文化需求的多样性 和共同性决定了人类需要文化宽容,而文化交往的扩大、交流主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 交通工具的发展更加促进文化的交往,从客观上也就促进了文化宽容的产生。同时,在文 化的发展和交往中存在对传统文化的不宽容以及各种文化的交流中的文化冲突更加凸显 了文化宽容存在的必要性。 文化宽容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的背景下产生的,其本身还有不成熟性,文化宽容 是超越个体欲望的, 是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趋向, 是在现代化条件下形成的普遍意志和态度, 它尚未对象化、制度化,但是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性,要求文化宽容必须对象化为某种客观 知识、客观制度和客观的物质形态。因此,文化宽容本身存在悖论,文化交往主体的不平 等、文化宽容标准的模糊性,文化宽容方式的多样性使文化宽容的要求的超前性和现存条 件存在矛盾。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有效结合,在一定的度量范围内保持着事物的性质,超过了这 个度,就会走向事物的反面。文化宽容不是无限的宽容,必须有一定的限度,文化宽容的 限度是指应当宽容什么、不应当宽容什么以及宽容与不宽容的界限问题。这些问题在不同 的文化背景之下所得到的答案也不相同,并且不同的学者在同一时期也有不同的观点,但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是任何文化的发展都需要生命的存在和秩序的建立,那作为文化宽容就要敬畏生命和秩 序,本文主要从敬畏生命、敬畏秩序两个层面来分析。 文化的交往需要文化宽容,需要突破文化宽容自身的悖论,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文化 宽容在文化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必须积极倡导文化宽容。文化宽容作为文化态度首先要从 情感上接纳,从文化的宽容认同到达成共识再到建立和谐的共生思维上积极建构文化宽容 的价值观,再次要有机制保障,注重文化的对话、文化的竞争、文化创新。文化的发展需 要多样性,但是必须要有主导文化予以规范和引导,最后要正确处理文化宽容与主导文化 的关系,促进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 文化宽容;文化交往;文化心态;文化创新文化宽容;文化交往;文化心态;文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b03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tolerance abstract globalization is making the each nation of the worlds economy, poli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lture, jointing development and forming the global interdependence and common development of the situation.meanwhile,expanding the scope of exchanges strengthen the intensity of continuously. cultural conflict produces the frequent interaction and cultural exchange,but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integration needs to hold the body in the exchanges of a tolerant attitude towards. the proposed cultural tolerance from the values of the angle enrich the cultural valu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philosophy and promot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world culture. holding attitude of cultural tolerance in the cultural exchanges,we should explicit connotation of cultural tolerance. tolerance has a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and limitations in the early stage at home and abroad. that is the mercy of the strong over the weak, with strong political and ethical.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tolerance, cultural tolerance gradually applied to cultural exchange. cultural tolerance that produces in human culture exchanges and development is a representation of cultural values in the philosophical dimension. cultural tolerance respects towards cultural otherness and has global and consensus, spontaneity and principle. anything is the product of a certain historical stage and a special period in human history, cultural tolerance produces with the real possibility of the existence.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and cultural needs of the diversity and commonality decide that we need a culture of tolerance to deal with cultural interests. the expansion of cultural exchanges and diversity and complexity of subject promote cultural exchanges and the generation of cultural tolerance objectively. culture intolerance and cultural conflict highlights the necessity of the existence of cultural tolerance. cultural tolerance has immaturity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cultural tolerance is beyond the individual desire and general trend of social psychology,so it is not objective or systematic. nature of cultural tolerance requires cultural tolerance turn into objective knowledge, objective and impartial system of physical form. therefore, cultural tolerance has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v paradox that cultural exchanges of the main inequality, cultural norms of ambiguity, the diversity of cultural tolerance approach. everything is the effective combination of quality and quantity in a certain range to maintain a measure of the nature of things, more than this level, things will go the opposite. cultural tolerance is not infinite, there must be some limits. the limits of cultural tolerance is what should be tolerant and should not be any tolerance, and the limits of tolerance and intolerance issues that the answer is not different in the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the development of any culture requires the existence of life and order to establish, cultural tolerance is necessary to reverence for life and order. cultural exchanges needs cultural tolerance and breakthroughs the paradox of cultural tolerance.we should promote cultural tolerance actively in order to play the culture of tolerance in the important role of cultural exchanges betterly.first, we should accepte cultural tolerance emotionally from cultural identity to the consensus of tolerance and then to construct a harmonious thinking positive values of cultural tolerance.second, having a mechanism of protection is what we need.we should focuse on cultural dialogue, cultural competition and importantly cultural innovation.tird, we must correctly handle relationship that is between the dominant culture and cultural tolerance for the purpose of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world culture. key words :cultural tolerance;cultural exchange;cultural mood;culture innovation category number: b03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导论导论 (一一)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全球化使世界各民族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协同发展,从而形成了全球的相互依 存、共同发展的局面,同时交往范围不断扩大,影响强度也不断加强。各民族文化在频繁 互动和交流中难免因文化的异质性而产生冲突,而实现文化的交流和整合则需要各主体在 交往中持有一种宽容的态度。文化宽容的提出从价值观的角度丰富了文化哲学的发展,并 促进世界文化的和谐共存。 1 1、论文选题的理由论文选题的理由 全球化把中国带入了一个多元文化普遍交往的共同体中,使得中国文化发展面临极大 的挑战。但是中国文化的发展同样面临难得的机遇,即面临一次进步意义上的新的文化转 型和重构。在当代中国,应当持有文化宽容的文化态度,正确处理多种文化的关系,实现和 谐文化的发展。 (1)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不同的文化体系进入了频繁的对话与交流的历史时期, 不同文化与价值体系之间的差异、对抗愈加凸显, 贯彻文化沙文主义和文化霸权的思维逻 辑与建构宽容、和谐的世界文化格局的目标产生了冲突。当前倡导保持多样文化样态之间 的张力, 寻求“普世价值”, 通过与“他者”的对话而彼此了解、认同、承认各自的存在 意义、尊重不同的文化个性, 实现多样文化的共在共生, 相互“宽容”则成为其必要的前 提和条件。 (2)在我国和谐文化的建设中,遇到了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与传统文化、近现代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同时也有主导文化和大众文化、普世文化与 民族文化之间的一元与多元的关系,先进文化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等问题。宽容理念的提出 使其在处理一些关系时,既看到不同文化理念之间的对立,又看到矛盾张力中不同文化理 念之间的共生和融合,又强调了民族内部、不同民族之间的宽容性文化理念的现实价值和 目标价值以及人类普遍文化价值。 2 2、理论意义理论意义 文化宽容的提出为世界文化的建设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同时丰富了其他理论的发展, 对于克服人们一些错误的认识也具有积极意义。 (1)有助于在多种交往主体关系中建构新型的文化。在以前的交往理论中,由于生产 力水平低下,科技不发达,交往受到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比较大,交往的主体、形式、内容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也呈现单一化。在今天,伴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交往主体进入国际交往的 舞台之中,形成了交往主体的多极化状态,在这样一种多极主体的复杂关系中,需要交往 主体持有宽容的态度,实现文化交往主体的平等对话,实现文化的交流与通约,建构新型 的文化。 (2)有助于拓宽人学研究的理论视野。近年来我国的人学研究,很多学者从个体和社 会的关系;人的发展的三种样态;人的存在形态:个体、群体、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文 化宽容可以促进人学从类主体的角度研究,使人学研究走向深入。 (3)有助于克服人们对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发展的认识上的各种错误理念。经济的全球 化带来了各方面的巨大变化,尤其是文化产品异彩纷呈,人们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实 现了很多共享,交往主体逐渐走向平等,但是基本的经济基础和国家文化秩序依旧没有改 变,一些传统的西方观念以及文化发展模式观念存在问题,明确真正的文化宽容对回应西 方的一些变相的文化侵略具有重要意义。 3 3、现实意义现实意义 在文化的建设中倡导文化宽容为和谐文化的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价值观的 指导,并且从文化交流主体的内心信念上可以促进世界平等的文化交流平台的构建。 (1)促进和谐文化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了举世 瞩目的成就。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文化建设的问题相应凸显出来,必然 就会有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全球化正是参与交往活动的不同主体之间彼此影响、相互博 弈的过程,从文化的角度看,乃是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在文化交往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 互借鉴的过程。因此文化宽容使我们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对待多种文化,促进我国和谐文化 的发展。 (2)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经济的发展,而且需要文化的发展, 文化宽容促进先进文化的发展,建构合理的价值体系,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人 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建立宽容、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人与社会上,从 文化的角度支撑公共领域的建设。从整体上促进和谐社会的建构。 (3)有助于促进国际交往主体的平等。当今的国际交往中,不同的交往主体事实上 存在不平等的现象,这就决定了不同的交往主体所持的态度不同。文化宽容倡导不同形式 的平等对话,寻求解决不平等问题的方法,力求建立一种公平而合理的世界秩序。文化宽 容的态度对于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秩序,实现国际交往主体的共同发展,其现实意义是深 远的。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二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存在问题 宽容从 16 世纪产生以来,主要是在宗教领域,后来逐渐扩展到政治、法律、道德文 化领域。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宽容是有普世价值的,已经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对宽容理 论的研究由一般理论的研究到具体领域的研究。在政治方面、法律方面、道德方面已有研 究,但是对文化宽容方面研究比较少,特别是文化软实力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如何让自己 民族的文化健康发展,成为各国关注的问题,要实现文化的平等对话、文化交流,必须要 持有一种文化宽容的态度,这样才能促进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文化。 1 1、国内主要研究现状综述国内主要研究现状综述 早在古代就有对宽容的阐述,后来从道德领域扩展到社会、政治、法理、哲学以及文 化的领域,从研究成果来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道德宽容。我国古代以及在日常道德生活中,我们所说的宽容更多的是道义上 的宽恕或者情感上的原谅,相当于英文的 pardon 或者 excuse,这种作为宽恕的宽容是建 立在共同遵守的道义规则之上的,是一种追求普遍价值的行为,是宽恕者居高临下地对被 宽恕者的谬误、弱点或者弱小的容忍、原谅或同情。杨楹认为宽容存在着两种具有原则差 异性的宽容观,是基于抽象人性基础上的孤立、静态的私德宽容和基于制度伦理考虑的公 德宽容;万俊人则从道德层面,认为宽容的道德基础是人格平等和相互尊重,而不应该认 为是强者对弱者的仁慈、怜悯、施舍。并且指出道德宽容需要有公正的社会制度安排和多 元自由的社会文化条件,宽容需要有主体性基础,即建立一种人际“共同主体性” 。 (2)社会与政治宽容。许多学者认为宽容是自由和人权的前提或必要条件,宽容是 民主、自由、公平、正义、和平等价值的侧影,宽容的法理对宪法、民商法乃至刑法等的 变革和解释都具有一定的积极的指导作用。邹吉忠论证说,宽容是自由竞争和社会交往的 客观要求,宽容是现代社会多元共存事实的必然要求,宽容是形成自由秩序的必要条件。 并且提出政治宽容的界限:其一,对违反和破坏社会制度的现象和行为的不宽容;其二, 对违反公共价值的行为的不宽容;其三,对不宽容者的不宽容;杜镇远、廖天认为,宽容 有利于稳定,极端往往是动乱的根源。宽容是思想进步的内在要求;李永刚用宽容与权力、 权利、自由的关系论述了政治宽容的内核、层次与边界;彭立群认为宽容是公共领域的生 命线,宽容与否也是东西方公共领域不同发展路径的重要参量,提出了以宽容精神构建中 国当代公共领域;李振认为尽管不宽容(intolerance)和歧视(discrimination)现象仍然不 同程度地存在于几乎所有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体系之中,但宗教、政治、法律、道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德、文化、思想、学术等领域宽容的呼声日益高涨,我们确实正在跨入一个更加宽容的时 代。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各种深层次,包括个体、群体、阶层、城乡、区域、国际 以及价值信仰、精神追求等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呈现出相互影响、彼此纠缠的复杂特征,迫 切需要探索社会宽容的内涵、实现主体、社会依据(社会分层、社会结构、社会秩序、社 会控制、社会冲突、社会变迁等) ,对宽容与社会文明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予以回答。 (3)法理宽容。陈根发通过探析宽容的法哲学基础的方法,为宽容寻找根据。他认 为宽容有三个法哲学基础,即自由主义、相对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童伟华认为“宽容的法 理”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指某个国家的整个法律体系和部门法律体系对某些非法行 为和对某种犯罪给以从轻、减轻或免予处罚的容忍精神;二是指形成有关免除责任、减轻 责任和对某种犯罪给予从轻、减轻或免予处罚的原则和精神。宽容正在发展成为一种普遍 的道德和法律原则, “宽容的法理”是法治社会所不可或缺的思想元素之一,和谐社会的 前提就是充分的宽容。为了避免政治、信仰、思想、学术的不宽容和使异议人士免遭滥用 国家公权力的迫害, 我们有必要呼吁立法机关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建立起监督和处罚机制, 对滥用和利用公权的不宽容行为科以刑罚,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宽容的法理” 。 (4)哲学宽容。贺来从哲学知识论的层面考察了宽容的理论根据,即本体论根据、 认识论根据、人性论根据。世界的本质是多元的,而不是一元的,根本不存在以一驭万的 同一性权威,这就是宽容的本体论根据。宽容的认识论根据是人的认识具有可错性,而不 具有永真性,更没有全知论。宽容的人性论根据即承认每个人都具有凡俗性、有限性与矛 盾性。 (5)文化宽容。其一,在定义方面, 文化心态论培养文化宽容的途径指出文化宽 容是文化发展的文化心态; 文化宽容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指出文化是和谐文化的 一种文化形态;俞思念认为文化的宽容是文化跃迁的缘由,是文化生生不息的活力之源和 文化内在的演变逻辑。通过把握认识文化的宽容与跃迁的规律,明确文化发展的方向,促 进当今中国文化建设和社会和谐的构建;其二,存在条件方面, 文化心态论培养文化宽 容的途径指出文化宽容的基础前提是文化的差异性和共识性, 跨文化语境中的文化误 读与文化宽容问题指出是文化的误读; 文化多元主义的宽容困境认为文化宽容存在 的前提是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平等、文化的和平和文化和谐;其三,培养文化宽容的途 径方面, 文化心态论培养文化宽容的途径指出从语言学的角度有文化的价值观、意象、 文化移情、宗教信仰的认识;其四,文化宽容的限度及困境,从价值层面,杨礼银认为要 坚持自我独特的价,具备判断异己价值的合理性的标准,需要以公共理性为指导;文化建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设方面,文化宽容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根本,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文化宽容的 困境是是源于文化多元主义所采纳的狭隘的宽容概念和宽容边界的误置,宽容的主体和宽 容是建立在秩序的基础之上的。 2 2、国外主要研究现状综述国外主要研究现状综述 国外对宽容的研究主要是从宗教宽容开始,后来将宽容理解为政治手段、政治态度以 及交往手段。从研究成果来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宗教宽容。房龙在宽容一书中对基督教如何在最低层的劳苦大众中被信仰 和流传,如何从屡遭迫害直到被官方承认,后又转变为不宽容的宗教,如何发生宗教改革、 乃至于各教派之间连年的纷争和屠杀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西方两千多年关于宗教的历 史。 (2)政治态度、手段策略的宽容。沃尔泽在论宽容中从心态的包容的角度对宽 容进行界定后,对多民族帝国、国际社会、联盟制、民族国家、移民社会五种宽容的体制 进行分析,指出政治制度只有在给人们提供了和平共存的生活方式,即尊重社会、政治和文 化生活中存在的差异,才能在道德层面被接受。沃尔泽从消极的宽容到积极的宽容,指出 宽容是一种政治态度。伏尔泰的论宽容从立法、司法、公正等方面谈宽容的政治实践。 美国得克萨斯州贝勒大学的科尼尔斯教授在长期休战宽容是如何为权力和利益使世界 变得安全指出宽容是一种手段、一种策略,一种为了使我们能够得到例如权力或利益等 目的而对社会和生活进行安排的一种方式,是管理和控制多样化人口的一种方法。西方学 者约安娜库茨拉底认为知识和人权是决定应该容忍什么的标准,而不必考虑什么人是否 喜欢它;吉兰瓦特洛指出宽容是自由的必然结果。 (3)文化宽容。美国学者乔治 f麦克林认为在交往活动中的我与他者,都是隶属于 整体的,每一位主体都是通过整体而得到理解的,而他者则是我的自我确定活动的内在组 成部分。这样一来,不仅其他的人需要为集体的成功而做得更好,而且其他人的福祉也成为 我自身生命的关切,这是基于善且惟因于善的道德实践。这样的一种交互性也决定了宽容 成为人们交往的基本要求。 3 3、存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国内外主要从道德宽容、政治宽容、法律宽容,语言学文化宽容进行了研 究,但是需要哲学层面的理论升华,从总体上看以上分析比较注重实证层面,需要在此基 础上进行哲学的深层分析。因此还存在以下问题: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1)宗教宽容、道德宽容和政治宽容多停留在对一些具体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